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10-03 13:28:43 古籍 我要投稿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1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張元干〔宋代〕

  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譯文

  拖著手杖,獨上高樓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掛在夜天,俯視滄江正翻起波浪萬頃,月亮流瀉在煙霧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橫掃凈盡、寒風飄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連夜飛渡。棲宿的鴻雁已經(jīng)落在蕭索的蘆葦深處。懷著無限惆悵的心情,想望祖國分裂的山河,徒勞無益地相吊形影。這時只聽到人間發(fā)出的鼾聲像敲打鼉鼓,還有誰肯陪伴我乘著酒興起舞?事隔十年好像一場噩夢,走盡了揚州路。獨倚高樓夜氣十分冷寒,一心懷愁為的是祖國,恨不得一氣吞下驕橫的胡虜。要用這把三尺的寶劍親手殺死金的統(tǒng)治者,才不會像王昭君彈出的琵琶怨語那般留下遺恨。讓寶劍暗淡無光,白白地生銹化為塵土。我請您來評論看看,經(jīng)過苕溪時,還能允許我們垂綸放釣否?大風浩蕩,不停地吹著,我雄心勃發(fā),要乘風飛舉。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

  李伯紀:即李綱。

  鼻息鳴鼉鼓:指人們熟睡,鼾聲有如擊著用豬婆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聲如雷之意。

  鼉鼓:用鼉皮蒙的鼓。鼉:水中動物,俗稱豬婆龍。

  “誰伴我”二句:用東晉祖逖和劉琨夜半聞雞同起舞劍的故事。見《晉書·祖逖傳》。

  十年一夢揚州路:化用杜牧詩“十年一覺揚州夢”,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難至揚州,后至杭州,而揚州則被金兵焚燒。十年后,宋金和議已成,主戰(zhàn)派遭迫害,收復失地已成夢想。

  驕虜:指金人。《漢書·匈奴傳》說匈奴是“天之驕子”,這里是借指。

  要斬樓蘭:用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斬樓蘭王的故事。《漢書·傅介子傳》載,樓蘭王曾殺漢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樓蘭……王貪漢物,來見使者……王起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舊語:用漢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彈琵琶,有樂曲《昭君怨》。琵琶舊語即指此。

  謾暗澀銅華塵土:嘆息當時和議已成定局,雖有寶劍也不能用來殺敵,只是使它生銅花(即銅銹),放棄于塵土之中。

  暗澀:是形容寶劍上布滿銅銹,逐漸失光彩,失去作用。

  銅華:指銅花,即生了銅銹。

  垂綸:即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傳說呂尚在渭水垂釣,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釣指隱居。

  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發(fā)出孤實無侶、眾醉獨醒的感慨。此顯示出自己的真實用意。

  起首四與寫自己攜著手杖登上高樓,只見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寬廣無邊,波濤萬頃,月光流瀉在蒙著煙霧的洲渚之上。“掃里”三與,是說江風極大,將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風大而無人乘舟夜渡。沉思間又見雁兒飛落在蘆葦深處夜宿,并由此引起無限感觸。

  “悵望”兩與,先是悵望祖國山河,徒然吊影自傷;這時正值深夜,“鼻息鳴鼉鼓”,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輩,隱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慨!罢l伴我”兩與,承上;“月流煙渚”、“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意,自傷孤獨(辛棄疾《賀新郎·別茂烈十二弟》結(jié)與之“誰共我,醉明月”,與此意同)。李綱與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當亦包括共商恢復中原之事,至此才轉(zhuǎn)入寄李綱本題。

  下片運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對明朝屈膝議和的強烈不滿,并表達了自己對李綱的敬仰之情。

  “十年”這一與,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時,當時為建炎元年(1127年)。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東路的楊州為行都;次年秋金兵進犯,南議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揚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戰(zhàn)爭摧為一片空墟,昔日繁華現(xiàn)在猶如一夢,此處化用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遣懷》)詩與。而此時只剩殘破空城,使人懷想之余,不覺加強了作者對高宗的屈膝議和感到不滿,也加強了作者堅決抵抗金人的南下的決心!耙懈吆眱膳c,繼續(xù)寫作者夜倚高樓,但覺寒氣逼人,遠眺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滿腔,但又感到自己壯心猶在,豪氣如潮,足以吞滅敵人。“要斬”兩與,運用兩個典故反映出對議金和議的看法。前一與是期望朝廷振作圖強,像漢代使臣傅介子提劍斬樓蘭(西域國名)王那樣對付金人。詞中以樓蘭影射金國,以傅介子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之士。后一與是借漢嫁王昭君與匈奴和親事,影射和議最終是不可行的,必須堅決抵抗。杜甫《詠懷古跡》詩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弊髡咴诖擞枚鸥υ娨猓f明在琵琶聲中流露出對屈辱求和的無窮遺恨與悲憤,以此暗示南議與金人議和也將遺恨千古!爸櫚禎迸c,這里運用比喻,以寶劍被棄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人物的受到朝廷罷斥壓制!皢救 眱膳c,先以“謫仙”李白來比李綱,兼切李姓,這是對李綱的推崇。李綱自己也曾在《水調(diào)歌頭》中說:“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云!弊髡邔λu論,即發(fā)表意見,面對和議已成定局的形勢,愛國之士能否就此隱退苕溪(浙江吳興一帶)垂釣自遣而不問國事。結(jié)尾振起,指出要憑浩蕩長風,飛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堅決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懷著氣沖云霄的壯志雄心,對李綱堅持主戰(zhàn)、反對和議的主張表示最大的支持,這也就是寫他作此詞的旨意。

  張元干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zhèn)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曳杖危樓去。

  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燕落、寒蘆深處。

  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風浩蕩,欲飛舉。

  譯文

  拖著手杖,獨上高樓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掛在夜天,俯視滄江正翻起波浪萬頃,月亮流瀉在煙霧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橫掃凈盡、寒風飄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連夜飛渡。棲宿的鴻雁已經(jīng)落在蕭索的蘆葦深處。懷著無限惆悵的心情,想望祖國分裂的山河,徒勞無益地相吊形影。這時只聽到人間發(fā)出的鼾聲像敲打鼉鼓,還有誰肯陪伴我乘著酒興起舞?

  事隔十年好像一場噩夢,走盡了揚州路。獨倚高樓夜氣十分冷寒,一心懷愁為的是祖國,恨不得一氣吞下驕橫的胡虜。要用這把三尺的寶劍親手殺死金的統(tǒng)治者,才不會像王昭君彈出的琵琶怨語那般留下遺恨。讓寶劍暗淡無光,白白地生銹化為塵土。我請您來評論看看,經(jīng)過苕溪時,還能允許我們垂綸放釣否?大風浩蕩,不停地吹著,我雄心勃發(fā),要乘風飛舉。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

  李伯紀:即李綱。

  鼻息鳴鼉鼓:指人們熟睡,鼾聲有如擊著用豬婆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聲如雷之意。鼉鼓:用鼉皮蒙的鼓。鼉:水中動物,俗稱豬婆龍。

  “誰伴我”二句:用東晉祖逖和劉琨夜半聞雞同起舞劍的故事。見《晉書·祖逖傳》。

  十年一夢揚州路:化用杜牧詩“十年一覺揚州夢”,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難至揚州,后至杭州,而揚州則被金兵焚燒。十年后,宋金和議已成,主戰(zhàn)派遭迫害,收復失地已成夢想。

  驕虜:指金人!稘h書·匈奴傳》說匈奴是“天之驕子”,這里是借指。

  要斬樓蘭:用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斬樓蘭王的故事。《漢書·傅介子傳》載,樓蘭王曾殺漢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樓蘭。……王貪漢物,來見使者!跗痣S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舊語:用漢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彈琵琶,有樂曲《昭君怨》。琵琶舊語即指此。

  謾暗澀銅華塵土:嘆息當時和議已成定局,雖有寶劍也不能用來殺敵,只是使它生銅花(即銅銹),放棄于塵土之中。暗澀:是形容寶劍上布滿銅銹,逐漸失光彩,失去作用。銅華:指銅花,即生了銅銹。

  垂綸:即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傳說呂尚在渭水垂釣,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釣指隱居。

  賞析:

  李綱(字伯紀)是著名的愛國英雄,他在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攻京城的危急時刻,力主抗戰(zhàn),堅守開封,被欽宗任命為親征行營使最終擊退金兵。張元幹當時是他的僚屬,后來李綱被罷免,元幹也連帶獲罪,離京南下。高宗紹興七年(1137),宰相張浚被罷,以趙鼎為相。八年二月,秦檜第二次入相,趙鼎被罷免,四月,宋派王倫使金,力圖和議;十二月,李綱在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上書反對議和,被罷回福建長樂。作者為此寫了這首詞,對李綱堅決主戰(zhàn)、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無限的敬仰并予以堅決支持。

  上片寫詞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發(fā)出孤單無侶、眾醉獨醒的感慨。此顯示出自己的真實用意。

  起首四句寫自己攜著手杖登上高樓,只見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寬廣無邊,波濤萬頃,月光流瀉在蒙著煙霧的洲渚之上!皰弑M”三句,是說江風極大,將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風大而無人乘舟夜渡。沉思間又見雁兒飛落在蘆葦深處夜宿,并由此引起無限感觸。

  “悵望”兩句,先是悵望祖國山河,徒然弔影自傷;這時正值深夜,“鼻息鳴鼉鼓”,是指人們熟睡,鼾聲有如擊著用豬婆龍(水中動物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聲如雷之意。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輩,隱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慨。“誰伴我”兩句,承上,“月流煙渚”、“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意,自傷孤獨(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結(jié)句之“誰共我,醉明月”,與此意同)。李綱與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當亦包括共商恢復中原之事,至此才轉(zhuǎn)入寄李綱本題。

  下片運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對明朝屈膝議和的強烈不滿,并表達了自己對李綱的敬仰之情。

  “十年”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時,當時為建炎元年(1127)。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東路的楊州為行都;次年秋金兵進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揚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戰(zhàn)爭摧為一片空墟,昔日繁華現(xiàn)在猶如一夢,此處化用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遣懷》)詩句。如今只剩殘破空城,使人懷想之余,不覺加強了作者對高宗的屈膝議和感到不滿,也加強了作者堅決抵抗金人的南下的決心。“倚高寒”兩句,繼續(xù)寫作者夜倚高樓,但覺寒氣逼人,遠眺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滿腔,但又感到自己壯心猶在,豪氣如潮,足以吞滅敵人。驕虜是指金人!稘h書·匈奴傳》說匈奴是“天之驕子”,這里是借指。“要斬”兩句,運用兩個典故反映出對宋金和議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圖強,象漢代使臣傅介子提劍斬樓蘭(西域國名)王那樣對付金人。《漢書·傅介子傳》說樓蘭王曾殺漢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樓蘭。王貪漢物,來見使者。王起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痹~中以樓蘭影射金國,以傅介子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之士。后一句是借漢嫁王昭君與匈奴和親事,影射和議最終是不可行的,必須堅決抵抗。杜甫《詠懷古跡》詩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弊髡咴诖擞枚鸥υ娨猓f明在琵琶聲中流露出對屈辱求和的.無窮遺恨與悲憤,以此暗示南宋與金人議和也將遺恨千古。“謾暗澀”句,是嘆息如今和議已成定局,雖有寶劍也不能用來殺敵,只是使它生銅花(即銅銹),放棄于塵土之中。暗澀,是形容寶劍上布滿銅銹,逐漸失光彩,失去作用。這里運用比喻,以寶劍被棄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人物的受到朝廷罷斥壓制。“喚取”兩句,先以“謫仙”李白來比李綱,兼切李姓,這是對李綱的推崇。李綱自己也曾在《水調(diào)歌頭》中說:“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云!

  作者對他評論,即發(fā)表意見,面對和議已成定局的形勢,愛國之士能否就此隱退苕溪(浙江吳興一帶),垂釣自遣而不問國事呢?結(jié)尾振起,指出要憑浩蕩長風,飛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堅決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懷著氣沖云霄的壯志雄心,對李綱堅持主戰(zhàn)、反對和議的主張表示最大的支持,這也就是寫他作本詞的旨意。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3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譯文

  拖著手杖登上高樓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掛在夜天,俯視滄江正翻起波浪萬頃,月亮流瀉在煙霧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橫掃凈盡、寒風飄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連夜飛渡。棲宿的鴻雁已經(jīng)落在蕭索的蘆葦深處。懷著無限惆悵的心情,想望祖國分裂的山河,徒勞無益地相吊形影,這時只聽到人間發(fā)出的鼾聲象敲打鼉鼓。有誰肯陪伴我乘著酒興起舞?事隔十年好象一場噩夢,走盡了揚州路。獨倚高樓夜氣十分冷寒,一心懷愁為的是祖國,恨不得一氣吞下驕橫的胡虜。要親手殺死金的統(tǒng)治者用這把三尺的寶劍,莫使留下怨恨象王昭君彈出的琵琶怨語。讓寶劍暗淡無光,白白地生銹化為塵土。請你評論看看,經(jīng)過苕溪時,還能允許我們垂綸放釣否?要乘著大風浩蕩,高高地飛翔騰舉。

  注釋

  李伯紀:即李綱。

  鼉鼓:用鼉皮蒙的鼓。鼉,水中動物,俗稱豬婆龍。此指鼾聲如鼓。

  “誰伴我”二句:用東晉祖逖和劉琨夜半聞雞同起舞劍的故事。(《晉書·祖逖傳》)十年一夢揚州路:化用杜牧詩“十年一覺揚州夢”,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難至揚州,后至杭州,而揚州則被金兵焚燒。十年后,宋金和議已成,主戰(zhàn)派遭迫害,收復失地已成夢想。

  要斬樓蘭:用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斬樓蘭王的故事。(《漢書·傅介子傳》)

  琵琶舊語:用漢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彈琵琶,有樂曲《昭君怨》。琵琶舊語即指此。

  銅華:指銅花,即生了銅銹。

  垂綸:即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傳說呂尚在渭水垂釣,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釣指隱居。

  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發(fā)出孤單無侶、眾醉獨醒的感慨。此顯示出自己的真實用意。

  起首四句寫自己攜著手杖登上高樓,只見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寬廣無邊,波濤萬頃,月光流瀉在蒙著煙霧的洲渚之上!皰弑M”三句,是說江風極大,將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風大而無人乘舟夜渡。沉思間又見雁兒飛落在蘆葦深處夜宿,并由此引起無限感觸。

  “悵望”兩句,先是悵望祖國山河,徒然吊影自傷;這時正值深夜,“鼻息鳴鼉鼓”,是指人們熟睡,鼾聲有如擊著用豬婆龍(水中動物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聲如雷之意。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輩,隱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慨。“誰伴我”兩句,承上,“月流煙渚”、“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意,自傷孤獨(辛棄疾《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結(jié)句之“誰共我,醉明月”,與此意同)。李綱與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當亦包括共商恢復中原之事,至此才轉(zhuǎn)入寄李綱本題。

  下片運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對明朝屈膝議和的強烈不滿,并表達了自己對李綱的敬仰之情。

  “十年”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時,當時為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東路的楊州為行都;次年秋金兵進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揚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戰(zhàn)爭摧為一片空墟,昔日繁華現(xiàn)在猶如一夢,此處化用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遣懷》)詩句。而此時只剩殘破空城,使人懷想之余,不覺加強了作者對高宗的屈膝議和感到不滿,也加強了作者堅決抵抗金人的南下的決心!耙懈吆眱删洌^續(xù)寫作者夜倚高樓,但覺寒氣逼人,遠眺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滿腔,但又感到自己壯心猶在,豪氣如潮,足以吞滅敵人。驕虜是指金人!稘h書·匈奴傳》說匈奴是“天之驕子”,這里是借指。“要斬”兩句,運用兩個典故反映出對宋金和議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圖強,像漢代使臣傅介子提劍斬樓蘭(西域國名)王那樣對付金人!稘h書·傅介子傳》說樓蘭王曾殺漢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樓蘭!踟潩h物,來見使者!跗痣S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痹~中以樓蘭影射金國,以傅介子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之士。后一句是借漢嫁王昭君與匈奴和親事,影射和議最終是不可行的,必須堅決抵抗。杜甫《詠懷古跡》詩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弊髡咴诖擞枚鸥υ娨猓f明在琵琶聲中流露出對屈辱求和的無窮遺恨與悲憤,以此暗示南宋與金人議和也將遺恨千古!爸櫚禎本,是嘆息當時和議已成定局,雖有寶劍也不能用來殺敵,只是使它生銅花(即銅銹),放棄于塵土之中。暗澀,是形容寶劍上布滿銅銹,逐漸失光彩,失去作用。這里運用比喻,以寶劍被棄比喻李綱等主戰(zhàn)人物的受到朝廷罷斥壓制!皢救 眱删,先以“謫仙”李白來比李綱,兼切李姓,這是對李綱的推崇。李綱自己也曾在《水調(diào)歌頭》中說:“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云!弊髡邔λu論,即發(fā)表意見,面對和議已成定局的形勢,愛國之士能否就此隱退苕溪(浙江吳興一帶),垂釣自遣而不問國事呢?結(jié)尾振起,指出要憑浩蕩長風,飛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堅決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懷著氣沖云霄的壯志雄心,對李綱堅持主戰(zhàn)、反對和議的主張表示最大的支持,這也就是寫他作此詞的旨意。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相關(guān)文章: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2-22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2-21

《挽文山丞相/挽文丞相》原文及翻譯賞析01-03

沁園春·送李御帶珙_李曾伯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翻譯及賞析10-24

賀新郎·兵后寓吳原文翻譯及賞析01-13

劉克莊賀新郎·端午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蘇軾賀新郎原文及賞析07-10

李賀《野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李賀《野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