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2-05-12 09:01:47 古籍 我要投稿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5篇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唐代: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譯文: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于永貞元年九月詩人被貶永州,如今北歸走了四千里,從永州回到了長安。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朝廷下詔許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兩旁處處開放了新花。

  注釋: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詩人被貶離開長安的時間。南渡:指被貶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長安約四千里。四千里:這里說“四千”,是舉其成數(shù)。

  詔(zhào)書許逐陽和至,驛(yì)路開花處處新。

  許:許可。逐:跟隨。陽和:暖和的春天。驛路:官道,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沿途設有驛站。

  賞析:

  頭兩句是說,11年前被貶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時終于回來了,語含喜悅,也有感慨。后兩句借用景物來描寫回京路上的歡快心情。春光,鮮花,是實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這樣借景抒情比直接敘述更加生動,真切。末句“處處新”三字用得精當,值得好好體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這里看來是對事實的描述,其實精煉地概括了詩人復雜和激動的情感。其中包含著他對當年遭受貶斥的憤懣,對長期放逐生活的回憶,以及重回長安時的激動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詩句的樸素描繪之中,增強了抒情力量。

  “詔書”使他伴隨著溫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長安來,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霸t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朝廷詔返京城,又是紅這陽春季節(jié),驛路上花開簇簇,既清新又溫暖,此時面對此景,再有一步就可邁入長安東城門的詩人不能不深感激動、喜悅,激動、喜悅而不明說,僅用“處處新”三字來見意,便勝過了萬語千言。因此“驛路開花處處新”,這是詩人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寫照,反映出詩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這是寫花,更是寫人,是將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來表人之情意,含蓄蘊藉而不失自然流轉,堪稱得體。

  然而儒法兩條路線的斗爭是不可調和的,事實上,頑固保守勢力并沒有放松對他的打擊,他回到長安后所得到的卻是再一次貶逐。所以,詩篇在抒發(fā)他的戰(zhàn)斗理想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對大地主頑固派的反動本質缺乏認識,對頑固派頭子唐憲宗始終存有幻想,反映出詩人自己的階級局限性。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代: 蘇軾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譯文: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南有楊梅北有盧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葉子冬天也不落敗。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

  煙雨蒙蒙的春天,它們的果實開始成熟,堪稱荔枝的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荔枝的外殼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紅襖,荔枝的內皮便是仙女紅紗的內衣。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根本無須美人楊貴妃賞鑒,荔枝本身自有動人的資質、絕世的姿容。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天公遺留這仙品在凡塵,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使然。

  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這荔枝與松樹一同生長,不像山楂、梨子那樣,會因霜雪變得果質粗糙。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

  主人清洗杯盞,斟滿了美酒,用潔白的盤子端來了這紅色龍珠般的荔枝。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聽說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鰩柱,又像鮮美的河豚腹。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

  我一生做官不過是為了糊口養(yǎng)家,為求得一官半職,早把鄉(xiāng)土之念看輕了。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哪里知道人生變幻無常,居然能在異鄉(xiāng)品嘗到如此佳果,貶謫到這遙遠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釋: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南村諸楊北村盧:作者自注“謂楊梅盧橘也。”

  垂黃綴(zhuì)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

  先驅:楊梅、盧橘開花結果都比荔枝早,果味又不及荔枝美,故稱“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rú),紅紗中單白玉膚。

  海山仙人:指荔枝,因它產于南海濱。絳羅襦: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紅羅襖。紅紗中單:形容荔支的內皮如同紅紗的內衣;中單:貼身內衣。白玉膚:形容荔枝的瓤肉瑩白如玉。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妃子笑: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句,李肇《唐國史補》說,楊貴妃生于蜀,愛吃荔枝。

  傾城妹:漂亮的少女。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yú)。

  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別名責的物。這里指荔枝。

  云山得伴松檜(huì)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zhuó)桂醑(xǔ),冰盤薦此赪(chēng)虬(qiú)珠。

  桂醑:新釀的桂酒。赪虬珠:赤龍珠,指荔枝。

  似聞江鰩(yáo)斫(zhuó)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斫:用刀切開。江鰩柱:蛤蜊一類的名貴海味。腹腴:魚腹下的肥肉。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chún)鱸(lú)。

  涉世:猶言渡世。莼鱸:蔬羹,鱸魚膾。莼:莼萊,葉可做湯。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良圖:最好的計劃,謀略,更帶諷刺意味。

  賞析:

  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蘇軾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過楊貴妃的一笑而聞名的荔枝。經他的品賞,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著絳羅襦和紅紗內衫的海山仙人、傾城美女,不是給“妃子笑”作陪襯的物品了。相反在詩里,妃子倒過來只成了荔枝的陪襯,一起作為陪襯的還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與荔枝同享贊美的是作為荔枝伴侶的松、檜和品味相像的江鰩柱、河豚魚,而楊梅和盧橘則因為比荔枝稍為早熟,許其為“先驅”。東坡先生一邊喝著桂花酒,一邊饒有興致地作著點評,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細讀之下,卻又寓意良深。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東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寓含著不需要皇家的賞鑒,其自身的美便具有價值的意思。

  與黃州時期詠海棠的詩相比,雖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懷,但含義很不相同。海棠詩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圍,詩人與海棠孤獨相對,同病相憐;此詩卻顯得熱鬧,為荔枝找了許多先驅、陪襯和伴侶,仿佛并不孤獨。海棠是那種流落異邦、得不到欣賞的美,荔枝則是自具風姿、遠處南方的云山之上與松檜同老、不必等待欣賞的美。所以,寫海棠詩的蘇軾心懷孤傲不平之氣,寫荔枝詩的蘇軾則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頗為放達自適。所謂“南來萬里真良圖”,這遠離朝廷、沒有霜雪打擊的南方,才是適宜于荔枝生長之地,回顧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詩的次年,蘇軾再次吃到荔枝的時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入朝洛堤步月

  唐代:上官儀

  脈脈廣川流,

  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

  蟬噪野風秋。

  譯文: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洛水悠遠綿綿不息地流向遠方,我氣定神閑地驅馬走在洛河長堤。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曙光微明,月掛西山,鵲鳥出林,寒蟬在初秋的野外晨風中嘶聲噪鳴。

  注釋:

  脈(mò)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

  洛堤:東都洛陽皇城外百官候朝處,因臨洛水而名。脈脈:原意指凝視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水流的悠遠綿長狀。廣川:洛水。歷:經過。長洲:指洛堤。

  鵲飛山月曙(shǔ),蟬噪野風秋。

  曙:明亮。

  賞析:

  此詩通過描寫作者經過洛水河堤時的見聞觀感,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顯揚得意之情。全詩精于籌劃,巧于抉擇,各種自然景觀巧妙組合,氣度從容,藝術上極見功力。

  這首詩是寫他在東都洛陽皇城外等候入宮朝見時的情懷。唐初,百官上早朝沒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須在破曉前趕到皇城外等候。東都洛陽的皇城,傍洛水,城門外是天津橋。唐代宮禁森嚴,天津橋入夜鎖閉,斷絕交通,到天明才開鎖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橋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宮,宰相也須如此。不過宰相畢竟是百官之首,雖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氣派自非他官可比。

  詩的前二句寫驅馬沿洛堤來到皇城外等候!皬V川”指洛水,“長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鋪沙,以便車馬通行,故喻稱“長洲”。首句不僅以洛水即景起頭,寫洛水含情不語地流淌著;更是化用《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傳達承恩得意的神氣。因而接著寫驅馬洛堤,以一個“歷”字,表現(xiàn)出一種心意悠然、鎮(zhèn)定自若的風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懷。這是秋天的一個清晨,曙光微明,月掛西山,宿鳥出林,寒蟬嘶鳴,野外晨風吹來,秋意更盛。第三句寫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痹馐墙枰咕耙詰n慮天下士人不安,要禮賢下士以攬人心。

  這里取其意而謂曙光已見,鵲飛報喜,表現(xiàn)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著自己執(zhí)政治世的氣魄。末句寫秋意,用了陳朝張正見《賦得寒樹晚蟬疏》:“寒蟬噪楊柳,朔吹犯梧桐!因搖落處,寂寞盡秋風。”原意諷喻寒士失意不平,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鳴,為這太平盛世帶來噪音,而令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悅。

  這首詩字里行間充溢著顯揚之氣,流露出作者春風得意,倨傲、自榮的情態(tài),真實地為這類得勢當權的宮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動寫照。從藝術上看,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韻清亮”,諧律上口,而且巧于構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辭,使得意洋洋的神情畢現(xiàn)。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西湖七月半

  明代:張岱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yōu)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huán)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fā),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囂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fā)。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譯文: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yōu)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huán)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fā),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囂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西湖七月半的時候,沒有什么可看的,只有看那些來看七月半景致的人。那些來看七月半景致的人,可以分五類來看。其中一類,坐在有樓飾的游船上,吹簫擊鼓,戴著高冠,穿著漂亮整齊的衣服,燈火明亮,優(yōu)伶、仆從相隨,樂聲與燈光相錯雜,名為看月而事實上并未看見月亮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一類,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樓飾,帶著有名的美人和賢淑有才的女子,還帶著美童,嘻笑中夾著打趣的叫喊聲,環(huán)坐在大船前的露臺上,左盼右顧,置身月下但其實并沒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一類,也坐著船,也有音樂和歌聲,跟著名歌妓、清閑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聲歌唱,簫笛、琴瑟之樂輕柔細緩,蕭管伴和著歌聲齊發(fā),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這樣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又一類,不坐船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帶頭巾,喝足了酒吃飽了飯,叫上三五個人,成群結隊地擠入人叢,在昭慶寺、斷橋一帶高聲亂嚷喧鬧,假裝發(fā)酒瘋,唱不成腔調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實際上什么也沒有看見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還有一類,乘著小船,船上掛著細而薄的幃幔,茶幾潔凈,茶爐溫熱,茶鐺很快地把水燒開,白色瓷碗輕輕地傳遞,約了好友美女,請月亮和他們同坐,有的隱藏在樹蔭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鬧,盡管在看月,而人們看不到他們看月的樣子,他們自己也不刻意看月,這樣的人,可以看看。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點左右出門,下午六點左右回來,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這天晚上愛虛名,一群群人爭相出城,多賞把守城門的士卒一些小費,轎夫高舉火把,在岸上列隊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劃到斷橋,趕去參加盛會。因此二鼓以前人聲和鼓樂聲恰似水波涌騰、大地震蕩,又猶如夢魘和囈語,周圍的人們既聽不到別人的說話聲,像聾子一樣,又無法讓別人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像啞巴一樣;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么都看不見,只看見船篙相撞,船與船相碰,肩膀與肩膀摩擦,臉與臉相對而已。一會兒興致盡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開道而去。轎夫招呼船上的人,以關城門來恐嚇游人,使他們早歸,燈籠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擁著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門,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fā)。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這時,我們才把船靠近湖岸。斷橋邊的石磴也才涼下來,在上面擺設酒席,招呼客人開懷暢飲。此時月亮像剛剛磨過的銅鏡,光潔明亮,山巒重新整理了容妝,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來慢慢喝酒、曼聲歌唱的人出來了,隱藏樹蔭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這批人去和他們打招呼,拉來同席而坐。風雅的朋友來了,出名的歌妓也來了,杯筷安置,歌樂齊發(fā)。直到月色灰白清涼,東方即將破曉,客人剛剛散去。我們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間,暢快地安睡,花香飄繞于身邊,清夢非常舒適。

  注釋: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雌咴掳胫耍晕孱惪粗。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yán),燈火優(yōu)傒(xī),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luán),笑啼雜之,環(huán)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fā),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zé),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jī)入人叢,昭慶、斷橋,囂(xiāo)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huàng),凈幾暖爐,茶鐺(chēng)旋(xuàn)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七月半: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jié)!爸箍煽础本洌褐^只可看那些來看七月半景致的人。止,同“只”。以五類看之:把看七月半的人分作五類來看。樓船:指考究的有樓的大船。簫鼓:指吹打音樂。峨冠:頭戴高冠,指士大夫。盛筵:擺著豐盛的酒筵。優(yōu)傒:優(yōu)伶和仆役?粗褐^要看這一類人。下四類敘述末尾的“看之”同。娃:美女。閨秀:有才德的女子。童孌:容貌美好的家僮。露臺:船上露天的平臺。盼望:都是看的意思。淺斟:慢慢地喝酒。低唱:輕聲地吟哦。弱管輕絲:謂輕柔的管弦音樂。竹肉:指管樂和歌喉!皫尽保^巾。呼群三五:呼喚朋友,三五成群。躋:通“擠”。昭慶:寺名。斷橋:西湖白堤的橋名。囂:呼叫。無腔曲:沒有腔調的歌曲,形容唱得亂七八糟。幌:窗幔。鐺:溫茶、酒的器具。旋:隨時,隨即。素瓷靜遞:雅潔的瓷杯無聲地傳遞。匿影:藏身。作意:故意,作出某種姿態(tài)。

  杭人游湖,巳出酉(yǒu)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kào)門軍酒錢。轎夫擎(qíng)燎(liào),列俟(sì)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yǎn)如囈(yì),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gāo)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zào)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杭人:杭州人。巳:巳時,約為上午九時至十一時。酉:酉時,約為下午五時至七時。是夕好名:七月十五這天夜晚,人們喜歡這個名目。“名”,指“中元節(jié)”的名目,等于說“名堂”。犒:用酒食或財物慰勞。門軍:守城門的軍士。擎:舉。燎:火把。列俟:排著隊等候。速:催促。舟子:船夫。放:開船。二鼓:二更,約為夜里十一點左右。鼓吹:指鼓、鉦、簫、笳等打擊樂器、管弦樂器奏出的樂曲。如沸如撼:像水沸騰,像物體震撼,形容喧嚷。魘:夢中驚叫。囈:說夢話。這句指在喧嚷中種種怪聲。如聾如啞:指喧鬧中震耳欲聾,自己說話別人聽不見。篙:用竹竿或杉木做成的撐船的工具。摩:碰,觸。皂隸:衙門的差役。喝道:官員出行,衙役在前邊吆喝開道。怖以關門:用關城門恐嚇。列星:分布在天空的星星。

  吾輩始艤(yǐ)舟近岸,斷橋石磴(dèng)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huì)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nì)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zhù)安,竹肉發(fā)。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hān)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qiè)。

  艤:通“移”,移動船使船?堪哆叀J悖菏^臺階。席其上:在石磴上擺設酒筵?v飲:盡情喝。鏡新磨:剛磨制成的鏡子。古代以銅為鏡,磨制而成。靧面:一作“颒面”,洗臉。向:方才,先前。往通聲氣:過去打招呼。韻友:風雅的朋友,詩友。箸:筷子。安:放好?v舟:放開船。拍:撲。愜:快意。

  賞析:

  作者先描繪了達官貴人、名娃閨秀、名妓閑僧、慵懶之徒四類看月之人;與這些附庸風雅的世俗之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后一類,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觀景賞月時行為的持重高雅、情態(tài)氣度與西湖的優(yōu)美風景和諧一致。作者對五類人的描述,字里行間不見褒貶之詞,然孰優(yōu)孰劣、孰雅孰俗則昭然若示。文章表面寫人,又時時不離寫月,看似無情又蘊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體現(xiàn)了作者抑淺俗、頌高雅的主旨。

  農歷七月半,正當月圓之際,此時游湖,本應賞月觀景,文章一開頭卻說“一無可看”,先將題目正面一筆掃倒,接著說“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從反面揭題,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抒寫自己的觀感。開頭這閑閑兩句,簡練警切,不落俗套,且直接導出下文。

  接著即寫“看七月半之人”。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萬萬,何能遍看,作者自有手眼,即“以五類看之”。

  其一,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著豪華的大船,擺開豐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員獻藝,船上燈火通明,聲樂齊鳴,好不氣派。這種人“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即有意自炫而無心賞月,作者一語刺破此輩假冒風雅的嘴臉。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閨秀,攜帶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臺上,哭哭笑笑,嬌聲嬌氣,左張右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這一類人是乘機玩樂,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樣子,其有別于第一類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雖然庸俗,卻不假冒風雅。

  第三類,船上有聲歌,有名妓閑僧隨侍陪游,可見也非等閑之輩。淺斟低唱,頗有韻致,且“亦看月”,較之“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和“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的前二類人,似乎要風雅一些。作者用了四個“亦”字,正是比較而言。但這一類人雖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卻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則不免有意做作,其“風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類,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們與前三類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車,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叢中亂擠亂撞,專揀熱鬧處鉆。他們大呼小叫,旁若無人,甚至假裝酒醉,東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著走了調的流行曲調,左顧右盼,洋洋自得。此輩“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無所不看,而“實無一看”。他們以此為樂,什么雅與俗,統(tǒng)統(tǒng)不在話下。古往今來,大凡在人群簇擁的熱鬧場合都能碰到此輩。作者在此白描傳神。

  第五類,是清雅之士。他們坐的是小船,船上還掛著細薄的帷幢,大約是不想露面吧。明凈的幾案,通紅的滬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絕色佳人,一同賞月,確實雅興不淺。但是他們不想被人看見,有的把小船隱蔽在樹蔭下,有的則悄悄地劃向里湖,躲避喧鬧的人群。他們在清凈處得以從容看月,而不被別人看見,他們的看月純是興之所至,自然而然,并無做作之態(tài)。

  作者寫五類人,觀察細致,描繪生動,各色人等,無不現(xiàn)身紙上,而作者似乎不動聲色,五個“看之”,大有冷眼旁觀之概。然而他的主觀褒貶之情還是從筆下的形象中表現(xiàn)出來了,第一類是假冒風雅的官僚,第二類是無意風雅的豪門,第三類則欲顯風雅而不免做作,第四類是不知風雅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類是不欲顯其風稚而真正風雅的文人雅客。作者對前二類人顯然嗤之以鼻;對第三類有所肯定,也有所譏刺;對第四類雖然不作肯定,卻似乎欣賞其放蕩中亦有幾分天真;對第五類則顯然引為同調。五類人,依次寫來,如鏡頭推移,聲態(tài)各異,境界不同。紛雜的情景再現(xiàn)于筆下,作者并不現(xiàn)身評點,卻于客觀的畫面中分雅俗、寓褒貶,兼有史筆與傳神之妙。

  第二段寫杭人游湖好虛名,湊熱鬧!耙殉鲇蠚w,避月如仇”,即喜歡白天游湖,像怕見仇人一樣躲開月亮。袁中郎在《晚游六橋待月記》中也批評過杭人只愛白天游湖,不會選擇時間,白白放過西湖最美的時刻。農歷七月十五之夜,例應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則成群結隊而出。西湖在杭州城西,游湖須經城門,而城門關閉有定時,這一晚就多賞給守門的兵士一些酒錢,好晚些關門。二更以前,湖上人聲樂聲,鬧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聾如啞”,連下六喻,形容聲音嘈雜,含糊難辨一。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壞了西湖月夜的靜謐氣氛。這是寫聽覺感受的不堪。從視覺一面來說,則“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連用四個短句,將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觸,肩摩踵接的擁擠狀況形容盡致。擁擠中的人群,哪里還有興致賞月,見到的無非是一張張貼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罷了。這與其說是游湖,不如說是趕市!吧倏膛d盡”,狂熱的興頭維持不了多久,官老爺們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離去。船上的人也紛紛上轎,轎夫還以城門將閉來催促人們上岸,岸上的人也爭先逐隊進城。各色人等作鳥獸散。燈籠火把,排列成行,如閃爍的星星在夜幕中移動消失。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莫名其妙,名為游湖看月,實與西湖風月毫不相干。這一段插敘,回應開頭“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的論斷,具體描寫,繳足其意,同時又為下文作鋪墊和反襯。

  “吾輩始般舟近岸!弊詈笠欢螐那懊娴谌朔Q的敘述,突然轉為第一人稱的“吾輩”,敘述角度變換了,加強了主觀的抒情色彩!笆肌弊郑芸赏嫖,表示喧鬧嘈雜的場面一告結束,西湖恢復了寧靜安閑的本貌,湖山美景即開始屬于“吾輩”,“吾輩”也就開始登場了!皵鄻蚴墒紱觥保@個“始”字,則表示被人踩熱的石階也剛剛退燒,恢復平靜,這是一種外化了的心理感受!按藭r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面”三句,則寫一種嶄新的審美感受,唯“此時”才能有此感受。一規(guī)圓月,如新磨之鏡,清光格外皎潔可愛;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妝打扮,益發(fā)顯得容光照人。此時,對景暢懷,與客縱飲,“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淺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寫之第三類人,大醇小疵,還算有賞月雅興;“匿影樹下者”則為第五類清雅之士。五類人中唯此二者獨留,故與之聲氣相通,有共同語言,拉來同坐!绊嵱褋,名妓至,杯著安,竹肉發(fā)”,這四個短句,寫相得共賞之樂,節(jié)奏歡快,心情亦極歡快!霸律n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寫通宵盤桓,興盡方散,與前文眾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對照。興盡而散,卻并不急于回城,而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這個富有詩意的結尾,更顯得雅韻流溢,余香沁人。可見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處,一被俗人點污,則一無可看;一成為雅人的世界,則處處是詩。作者的審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脫俗的,但也不免傳統(tǒng)文人孤高自賞的毛病。

  此文寫人物場景,極紛繁復雜,而又極有條理。五類人物,兩種場景,寫來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其觀察之深人細致,筆墨之精練老到,確實令人佩服。行文錯綜,富于變化,轉接呼應,均極自然。開頭奇警峭拔,結尾則韻味悠長,全篇運用對比映照,嚴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斷。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

  宋代:陸游

  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芥吾胸。

  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鐘。

  遠客豈知今再到,老僧能記昔相逢。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無人夜自舂。

  譯文:

  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芥吾胸。

  看盡江、湖、河、海,閱過千萬山峰。小小的云夢澤藪,哪里會芥蒂在胸?

  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鐘。

  借得一點天真,請來了西塞山前的月亮;與我一齊傾聽東林寺的鐘聲。

  遠客豈知今再到,老僧能記昔相逢。

  沒有想到我今天能夠再次故地重游,老僧卻記得八年前相逢的情景。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無人夜自舂。

  我敞開窗兒睡了,是誰把我驚醒?原來遠處的村野,還有水碓夜舂。

  注釋:

  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芥(jiè)吾胸。

  東林寺:廬山著名古剎,晉高僧慧遠所建,為我國古代著名寺院之一。自唐代開元以來,是詩人墨客歌詠題名處所。云夢:楚國澤名。其址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陽、湘陰以北,湖北江陵、安陸以南地區(qū)。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鐘。

  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縣東,山臨長江,是古代水戰(zhàn)的要塞。

  遠客豈知今再到,老僧能記昔相逢。

  今再到:陸游曾于1171年(乾道七年)入蜀中途來東林寺游覽。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duì)無人夜自舂。

  虛窗:敞開窗。野碓,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裝置一塊圓石,以足連續(xù)踏木杠的另一端,石連續(xù)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連續(xù)的聲響。野碓,山野間的水碓。

  賞析:

  首聯(lián)以議論入詩。頷聯(lián)寫邀月聞鐘,滌除塵慮,表現(xiàn)對游宦的厭倦。頸聯(lián)用轉折含蓄的筆法,寫與老僧的話舊,表現(xiàn)出詩人對東林寺的深厚感情。尾聯(lián)寫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點明題旨。

  “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芥吾胸!痹姷钠饎萃回,好似千里歸來,有說不盡的心意。事實也是如此。詩人由臨安到夔州,再由夔州到南鄭,然后調往成都府,又在蜀州、嘉州任官。最后順江東下,來到九江。他宦游八年,不僅閱盡巴山蜀水;就是漢中、云棧、劍閣,也無不跋涉;至于長江、漢水,浩渺的洞庭湖也盡在游賞之中。詩人行程萬里,真可以說是“看盡江湖”,閱盡了“千萬峰”。

  陸游的“不嫌云夢芥吾胸”句,既用了司馬相如的句意,也含有蘇軾詩句的意思。這句是說,云夢雖大,對于一個“看盡江湖千萬峰”的人來說,它豈能梗塞在我的心中,言外之意,云夢在我心目中也不過是小小的水澤罷了,既能容納它,也能忘卻它;至于宦海沉浮,人間的恩怨,更算不得什么。這首詩以議論開始,形象地概括了詩人的行程,抒發(fā)了胸臆,表現(xiàn)出一種曠達的情懷。

  “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鐘”,再次表現(xiàn)了詩人豪放豁達的胸懷。這本是寫實之筆。詩人留宿在東林寺,眼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耳聽著寺里悠揚的鐘聲,這境界確實很清幽,但不免又想起一段往事。那是乾道六年八月中秋節(jié)。詩人曾記述過當時的月景:“空江萬頃,月如紫金盤,自水中涌出,平生無此中秋也!保ā度胧裼洝罚┻@優(yōu)美的中秋夜景,是詩人人蜀途經西塞山,在大江對岸留宿時所見到的。自此以后,那如紫金盤的明月似乎一直伴隨著自己,今日在廬山腳下,又看到她,何不邀來共聽古寺鐘聲。月下聞鐘,當然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詩人對鐘聲那樣感興趣。但用佛教的說法,寺院的鐘聲可以發(fā)人深省。這兩句詩寫得灑脫而含蓄,反映詩人對幽靜的東林寺的喜愛。

  “遠客豈知今再到,老僧能記昔相逢!薄斑h客”是詩人自謂。詩人沒想到今日又舊地重游,真是喜出望外,而且老僧還曾記得昔日相逢的情景。這兩句雖似淺近,但含意豐富,從中可見詩人倦于仕途,委心任運的思想。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無人夜自舂!睆倪@句透露出詩人喜出望外的心情!疤摯啊敝赋ù埃ù叭胨,而且睡得很熟,說明詩人心情坦然,忘懷一切。“誰驚覺”的“誰”字不僅指人,也包括各種聲音。虛窗熟睡”點明題旨,全篇詩意盡蘊含其中。結句以野碓夜春的田園生活把詩人沉寂的心帶進一個新的境界。

  從全詩來看,首聯(lián)以議論入詩,這是宋人常用手法。此詩意境高曠超脫,得莊生委心任運之旨至于“野碓無人夜自舂”,雖說是化用唐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句法,但別出新意。前者寫靜,后者寫動,各有千秋。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6

  原文:

  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

  宋代:賀鑄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xiāng)味美,夢江南。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譯文: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細嫩的柳條隨風飄揚。前來游春的士人很多,車馬如云,踏起的塵土直撲鼻子,弄臟了游人美麗的春衫。

  苦筍鰣魚鄉(xiāng)味美,夢江南。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這使我常常夢見故鄉(xiāng)江南,那里的苦筍、鰣魚味道很鮮美。蘇州城籠罩在煙水茫茫之中,晚風輕輕吹來,使人感到很愜意。河汊中的歸舟慢慢落下風帆。

  注釋: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sān)毿。香塵撲馬噴金銜(xián),涴(wò)春衫。

  九曲池頭:據(jù)考察,蘇州并無九曲池。三月三:陰歷三月三日。魏晉以后固定這一天為上巳節(jié),人們都到水邊嬉游采蘭或洗沐,以示驅除不祥,名叫“修禊”。毿毿:枝條細長的樣子。銜:馬嚼子。涴:污染。

  苦筍鰣(shí)魚鄉(xiāng)味美,夢江南。閶(chāng)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鰣魚: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間入淡水產卵時,脂肪肥厚,味最鮮美,中國沿海各大河流中都有。閶門:蘇州城的西門。

  賞析:

  這首小詞的結構是獨特的。上片語言絢麗,寫京都春景,下片語言淡雅,寫江南春景。作者對兩處春景都有著一份愛意,這之中的感情是含蓄、復雜而又微妙的。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倍鸥Α尔惾诵小访枋觯骸叭氯仗鞖庑,長安水邊多麗人!蔽膶W作品中常有以少總多的效果,在這里賀鑄用“九曲池頭三月三”這樣的詞句,調遣著杜詩所鋪敘極寫的曲江水邊麗人踏青的壯觀。借著讀者的聯(lián)想,賀鑄輕而易舉地將杜詩的意境拽到了讀者面前,柳絲搖曳,美女如云。

  “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比晕粗苯訉懭,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場面,卻從一個側面被渲染出來了。照說,通過香塵來寫游人之多,也是較常見的寫法。但“香塵撲馬噴金銜”一句,卻頗能造成氣氛!稏|京夢華錄》云:“妓女舊日多乘驢,宣、政間惟乘馬,披涼衫,將蓋頭背系冠子上。少年狎客,往往隨后,亦跨馬輕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謂之‘花褪馬’,用短韁促馬頭,刺地而行,謂之‘鞅韁’,呵喝馳驟,竟逞駿逸。”賀鑄曾居汴京,于都人行樂場景自寓于目而記于心,故能繪聲繪色,生動地寫出了境界。經過這樣渲染后,再接上“沆春衫”三字,這春便有十二分的濃膩。

  “苦筍鰣魚鄉(xiāng)味美,夢江南。”下片寫江南春景。苦筍、鰣魚乃江南美味,佐酒佳肴。王安石《后元豐行》詩云:“鰣魚出網蔽洲渚,荻筍肥甘勝牛乳!睔W陽修《離峽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詩云:“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边@美味佳肴足以引起人對江南的懷念。這種懷念又讓人想起晉代的張翰。時政混亂,翰為避禍,急欲南歸,于是托詞見秋風起,思故鄉(xiāng)菰菜、蓴羹、鱸魚膾,辭官歸吳。賀鑄于“夢江南”中透露著的也是思歸的情愫。

  “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苯Y句將這種情愫表達得更為清晰!熬焦锰K去,人家盡枕河!遍T巷對著煙水,春日將暮,晚風恬靜,點點歸舟,緩緩地駛來,悠悠地落下白帆!巴盹L恬”的“恬”字,極其準確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風的特點。風恬,煙水更美,歸帆落得更悠閑!疤瘛,不僅是風給人的印象,也是詞人此刻想到江南煙水時的情緒表現(xiàn)!奥錃w帆”三字,用語淡淡,造景淡淡,心緒似也淡淡,然而于淡淡之中分明有著一份濃濃的鄉(xiāng)思。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7

  原文: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代: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譯文: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能感受到那兒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愿意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佳節(jié)(中秋)快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yǎn)蹇(jiǎn),觀闕嵯(cuó)峨(é),縹(piāo)緲(miǎo)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偃蹇:驕橫;傲慢;盛氣凌人。嵯峨:屹立?~緲:形容空虛渺茫

  記得去年今夕,釃(shī)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chóu)侶,莫負廣寒沈醉。

  釃酒:斟酒。儔侶:伴侶;朋輩。

  賞析:

  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拍,上結“欲跨彩云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莫負廣寒沈醉”,又顯感傷,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tài)淋漓吐出。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

  原文: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厲鶚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譯文: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注釋: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rǎn)冉,小山三四點。

  冉冉:裊裊升動貌。

  艇(tǐng)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jiàn)。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臨鑒:對鏡。綠盤:喻荷葉。

  賞析:

  厲鶚詞以典麗見長,此詞“秋濃人淡”、“綠盤疏粉艷”兩句,尤為穎異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遠空靈之極;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綺旎。全詞清雅婉麗,意境幽美。風味在清真、白石之間。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9

  原文:

  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君子

  近現(xiàn)代:梁啟超

  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子。

  瀚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譯文:

  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子。

  瀚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注釋:

  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子。

  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梁啟超于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歸國,其時國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東渡,是年光緒帝病死。

  瀚(hàn)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chóu)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瀚海:浩瀚的海。儔:同輩之人。差池雙剪:燕尾如剪。

  故巢(cháo)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lán)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斷紅:指落花。十二曲闌:《闌通欄》。蓬山:即蓬萊,神山名。

  賞析:

  此詞作者以瀚海飄流燕自喻,抒發(fā)對國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難認,舊家庭院”,寫作者東渡歸來時心情!澳陼r芳儔”至“淚如線”寫當年變法同伴象“差池雙剪”的燕子,“相對向”無限凄怨。下片抒發(fā)感慨,含蓄蘊藉,語意雙關。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

  原文:

  天仙子·燕語鶯啼三月半

  五代:佚名

  燕語鶯啼三月半,煙蘸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留住九華云一片。

  犀玉滿頭花滿面,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點百萬。

  譯文:

  燕語鶯啼三月半,煙蘸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留住九華云一片。

  暮春時節(jié)燕子叫黃鶯啼,煙柳綠條蒙蒙裊裊在弄眷。五陵原上的姑娘猶如仙娥,手搖著歌扇,香氣爛漫,姑娘的心上人已經遠去,留住的只是九華山的一片空云。

  犀玉滿頭花滿面,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點百萬。

  滿頭珠玉裝飾的姑娘好似花一般,有誰能理解她的愁苦?暗自相思雙眼淚水漣漣。那串串眼淚就像珍珠,拈不散數(shù)不清,用紅絲串上應有上百萬。

  注釋:

  燕語鶯啼三月半,煙蘸(zhàn)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xié)歌扇,香爛漫,留住九華云一片。

  煙:籠翠在柳樹上的云氣。蘸:沾染。金線:形容嫩黃的柳枝。五陵:指西漢高帝、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個皇帝的陵墓,在今咸陽市附近,由于地近長安,為游覽勝地。仙娥:詞中描寫的女主人公!岸稹保琅。九華:九華山,在今安徽省青陽縣西南。

  犀(xī)玉滿頭花滿面,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真珠,拈(niān)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點百萬。

  犀玉:華貴的首飾。花:花鈿。《唐摭言》卷十引諺:“白頭花鈿滿面,不若徐妃半妝”。

  賞析:

  這首詞是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的唐五代手寫卷予中無名氏的作品,寫的是一個美麗的歌舞伎在暮春哦節(jié)的感受。上片寫其外表的華美,下片狀其內心的悲哀。婀娜的身姿與擦拭不盡的淚珠、掩飾不了的憂愁,相互映襯,達成一種對比中的和諧。

  詞的上片是寫景,作者從動態(tài)著筆,既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情態(tài),也婉轉地表達出了主人公心頭的煩悶和怨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下片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抒發(fā)了主人公心中無限的怨情,一個平常的比喻將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詞感情質樸而深沉。

  這是一首怨詞,寫戀人遠去,給姑娘帶來的痛苦。詞的上片先從景寫起。前兩句,勾畫了暮春的景色;燕鶯啼叫,柳條在春風中裊裊多姿。作者從動態(tài)著筆,寫得有聲有色。尤其是一個“亂”字,既形象地寫出了柳條弄春的情態(tài),也顯露了主人公煩悶的心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經過景物的渲染,主人公出場了:“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仙女般的姑娘何其美。歇拍告訴人們她這樣出場目的,她是要留住那遠去之人,可事與愿違,她只是“留住九華云一片”。作者筆鋒一頓一折,婉轉地表達了主人公心頭的怨情。

  下片開頭一句直寫主人公打扮之美,與上片“仙娥”暗映。接著掉轉筆鋒寫道:“負妾一雙偷淚眼”,又與上片怨人去暗映。主人公的怨情依然在這一頓一折中代現(xiàn)出來了。作品到此在表現(xiàn)怨情方面,已經非常形象、非常深沉了?墒亲詈髱拙渥髡哂终归_想象的翅膀,以生動形象的比喻來抒寫心中無限的怨和恨:“淚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應百萬!币哉嬷楸葴I珠,可見淚之多;以淚之多烘寫傷心之極,從傷心之極正見出怨情之深。一個平常的比喻在這里卻把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這首詞揭示了當時中國女性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追求,以及她們這種追求并不為男子所珍視的社會現(xiàn)實。感情直樸而深沉。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

  原文:

  點絳唇·詠梅月

  宋代:陳亮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還依舊。

  譯文: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整夜思念著遠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邊,橫斜著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那一縷縷情思、一陣陣暗香,都透出在這幽靜的夜晚。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還依舊。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將伴人進入夢鄉(xiāng),夢中很可能見到遠在千里外的長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縱然屢遭風吹雨打的摧殘,梅的品格還是依然如故。

  注釋: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héng)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水邊清淺橫枝瘦:橫枝,指橫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條稀疏。小窗如晝: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晝。晝:白天。共:和。俱:一起。透:透出,透過。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chán)云僽(zhòu),格調還依舊。

  清入夢魂:即“魂入清夢"的倒裝,指梅和月的靈魂品質進入了我清幽的夢境。千里人長久:意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長地久。雨僝云僽:梅月經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格調:品格和情調,此處專指品格。依舊:像以前一樣,指品格不變。

  賞析:

  “一夜相思”一句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體現(xiàn)了詞人孤獨寂寞之狀。“水邊清淺橫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既寫梅花的形象,亦暗寫月!八吳鍦\”是梅生長的環(huán)境;“橫枝瘦”形容梅花的風韻姿態(tài);“瘦”字照應上句,是“相思”的結果!跋嗨肌笔谴嗽~意脈!跋嗨肌辈坏,故夢;夢不得,故千里尋人,遙致情懷;尋人致語仍難遺繾綣孤寂之情,遂有問;由問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從而也就抒寫出詞人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創(chuàng)造。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這兩句詠月與梅。上句寫月,暗及窗內之人,“如晝”二字描繪了皓潔的月色,月照“小窗”,體現(xiàn)出室內人的難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從嗅覺上寫梅花,“透”字自月光轉出,而用“共”、“俱”二字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情景交融。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眱删湟馓N豐富。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輝,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輝幽芳伴人入夢,體現(xiàn)了夢境的和諧、溫馨。“千里人長久”化用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意,寫詞人對遠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關合一個“月”字,意境綿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調還依舊!边@兩句詠梅言志,先以疑問句突出詞情,繼而寫梅花遭受風雨摧殘而格調還依舊”,表現(xiàn)了梅花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梅花的“格調”,正是詞人高潔品質和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這首月下詠梅詞,托梅言志,借月抒懷。詞人把梅、月、人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來寫,寥寥數(shù)筆,點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韻、暗香芳魂,也描繪出月亮的清輝,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溫馨而又朦朧飄渺的境界。通篇寫梅月,卻不道出半個“梅”字“月”字,而能盡得其象外之物,環(huán)中之旨,脈絡井井可尋,是一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佳作。這首詞把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2

  原文:

  瑞鷓鴣·榴花五月眼邊明

  宋代:趙彥端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塵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譯文: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塵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注釋: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diàn)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zhuó)塵纓(yīng)。

  角簟:角蒿編成的席子。流冰:形容角簟生涼。濯塵纓:《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賞析:

  五月花明,午夢片刻,濯纓清流,情懷何等瀟灑,胸襟又何等超脫。主人杯酒流連之意可感,倦客關河去住之情不堪。不言此日情懷難忘,而言遣流水載此情東去江城,委婉有味之至。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3

  關山月

  南北朝:徐陵

  原文: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譯文:

 。1)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上,出征的人兒思念遙遠的故鄉(xiāng)。

 。2)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著窗戶遙望遠在邊關難以入眠。

 。3)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頭,密布的濃云籠罩著祁連山。

 。4)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如今戰(zhàn)爭這樣殘酷頻繁,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從軍生涯回家。

  注釋:

  (1)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關山:邊境要塞之地,指征戰(zhàn)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陰歷十五的月亮?妥樱涸谕獾爻鲇位虺稣鞯娜恕G卮ǎ褐戈P中地區(qū),泛指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2)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思:想到。婦:指客子的妻子。這句和下句時客子想象的情景。當:對著。未眠:沒有睡覺。

 。3)星旗映疏勒(lè),云陣上祁(qí)連。

  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認為它代表戰(zhàn)爭。映:照耀,映照。疏勒:漢代西域的諸國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疏勒縣。云陣:就是陣云,像兵陣一樣密布的濃云。祁連:山名,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的天山。

 。4)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戰(zhàn)氣:戰(zhàn)爭氣氛。從軍:在軍隊中服役。復:又,再。

  賞析: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zhàn)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fā)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xiàn)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于心,將邊關戰(zhàn)爭和征夫思婦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zhàn)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著筆點,既有了邊關戰(zhàn)事,更寫出了遠征戰(zhàn)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征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zhàn)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fā)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后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zhàn)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zhàn)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云陣”和“戰(zhàn)氣”更見戰(zhàn)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皬汀备怀鰵w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zhàn)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zhàn)爭盡快結束,表達了詩人反對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心情。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4

  原文:

  游月陂

  宋代: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譯文: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在月陂岸堤上東西南北來回行走,北面擁有高聳入云的百尺高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一切事物已隨秋天節(jié)氣而發(fā)生變化,顯出蕭條的跡象,暫且趁著水邊傍晚的涼意,暢飲幾杯。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水中云影悠閑自相映照,林下泉水聲從寂靜中傳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世事繁雜何必計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時節(jié),便和朋友相約,再來游玩一番。

  注釋:

  月陂(bēi)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月陂: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遺址在今洛陽洛水之南。四徘徊:謂東西南北來回行走。中天:天中,空中。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zūn)聊為晚涼開。

  萬物:統(tǒng)指字宙問的一切事物。秋氣:秋日蕭條、肅殺之氣。樽:酒杯。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水心:水中。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無端:謂人世間的事很繁雜,沒有頭緒。何足計:哪里值得計較。約:邀請。重陪:再次伴隨。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詩,也是一首理趣詩,首聯(lián)寫游月陂堤,中間二聯(lián)從秋色和秋聲方面表現(xiàn)主觀上的閑靜與自然界的幽靜合二而一,尾聯(lián)寫詩人的感觸。這首詩寫寫“靜觀自得”,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聲韻和諧,對仗工整。

  從首聯(lián)可以看出,在一個天高氣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詩人登上月陂堤岸,東走西游,悠然四顧。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臺,宛若天往!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

  此時登上月阪堤,也是心與物會,景與情融,自然涌出頷聯(lián)兩句“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秋氣蕭瑟,“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萬物自然改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程顥對秋氣,似乎并不如歐陽修那樣“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閑來無事不從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為晚涼開”,斟上一杯美酒,沖沖涼意,樂在其中。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而簡練,“改”“開”二字有聲有色。

  頸聯(lián)“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即中的“閑”、“靜”二字進一步寫自己心境的從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靜”、“閑”,仿佛大自然界的萬物也是“閑”、“靜”的。藍天白云倒映于綠水碧波之中,是因為“閑”,淙淙的泉流之響,是因為樹木的幽靜!叭曥o自來”可直譯為“泉聲自靜來”,是“鳥鳴山更幽”的逆向思維。觀水面閑云之影、聽林下流泉之聲,這對程顥來講當然是愜意的,不同于俗人為名利奔走,因事務而纏身。

  末聯(lián)抒發(fā)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彼J為人世間有些事,說不上有什么來由。繁雜而無頭緒,不值得去認真計較。人生待開懷時且開懷,只要逢上佳節(jié),約上幾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舉杯痛飲,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

  此詩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在程顥的筆下,月陂堤內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聲,物體志。顯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圣、清靜自如的理想境界。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5

  原文:

  少年游·江南三月聽鶯天

  清代: 吳錫麒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

  注釋: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

  吳蠶:吳地盛養(yǎng)蠶,因稱良蠶為吳蠶。

  賞析:

  江南三月,紅瘦綠肥,鶯啼蝶飛,春光老去。欲尋舊夢,再到前溪,柳過三眠,桑徑人稀。結句“寒倚一梯煙”,極有情致,耐人尋味。全詞風流秀逸,流麗自然。

【《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5篇】相關文章:

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7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湘中原文賞析及翻譯、注釋04-30

菊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7

浣溪沙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18

勸學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4

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5

雨晴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3

春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2

端午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