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的拼音應(yīng)該怎么讀
蚶子,軟體動物,俗叫瓦壟子,殼厚而堅硬,外表淡褐色,有瓦壟狀的縱線,內(nèi)壁白色,邊緣有鋸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蚶的拼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蚶的拼音應(yīng)該怎么讀 篇1
拼音名
Hān
別名
魁陸(《爾雅》),魁蛤、復(fù)累、瓦屋子(《說文》),蚶子(《嶺表錄異》),伏老(《本草圖經(jīng)》),血蚶、毛蛤(《山東中藥》)。
來源
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毛蚶等蚶子的'肉。春、秋采捕。
原形態(tài)
、倏
貝殼2片,堅厚,呈斜卵圓形,極膨脹,合抱近于球形。殼長約8厘米,寬約6厘米。殼頂稍接近,背部兩側(cè)略呈鈍角;腹緣圓,前端短,后端延伸。放射肋寬,平滑整齊,約42~48條,無明顯的結(jié)節(jié)。殼面白色,被棕色外皮及細(xì)毛;殼內(nèi)面白色,近頂部略灰色。邊緣厚,有與放射肋溝相當(dāng)?shù)耐积X。鉸合部直,鉸合齒約70枚,由兩端向中央漸細(xì)密。外套痕與閉殼肌痕均顯明,前閉殼肌痕較小,近圓形,后閉殼肌痕較大,近方形。外套邊緣厚,有褶襞,外側(cè)具有與邊齒相當(dāng)?shù)目碳y。
生活于淺海泥沙中。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谀囹
貝殼較小,卵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4厘米。殼頂間距離較遠(yuǎn),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xù)的粒狀突起構(gòu)成。鉸合齒約40枚。
生活于淺海軟泥灘中。沿海地區(qū)均有分布;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亦有養(yǎng)殖。
③毛蚶
貝殼較短而寬,呈長卵形。兩殼通常不等,右殼較小,背側(cè)兩端略具棱角。殼表放射肋30~34條,肋上有小結(jié)節(jié),左殼上較顯明,外面被有帶毛的殼皮,鉸合齒約50枚。
生活于淺海泥沙中。沿海地區(qū)均有分布。以上幾種動物的貝殼(瓦楞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xué)成份
魁蚶肉含水分82.04%、粗蛋白質(zhì)15.79%、粗脂肪0.45%、灰分1.72%、糖原1.067%。每100克含維生素A元400國際單位,B1-2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2.5毫克,C-10毫克。
性味
甘,溫。
①《別錄》:"昧甘,平,無毒。"
、凇妒仇郾静荨罚"寒。"
、邸镀穮R精要》:"味咸,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
補血,溫中,健胃。治血虛瘙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膿血。
、佟秳e錄》:"主瘙痹泄痢,便膿血。"
、凇妒朝煴静荨罚"潤五臟,治消渴,開關(guān)節(jié)。"
、邸侗静菔斑z》:"治心腹冷氣,腰脊冷風(fēng),利五臟,健胃。"
、堋端穆暠静荨罚"溫中消食,起陽。"
⑤《日華子本草》:"益血色。"
、蕖夺t(yī)林纂要》:"補心血,散瘀血,除煩醒酒,破結(jié)消痰。"
注意
《隨息居飲食譜》:"濕熱盛者忌之。"
各家論述
《本草經(jīng)疏》:"蚶,味甘,氣溫,性亦無毒!督(jīng)》曰:里不足者,以甘補之。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甘溫能益氣而補中,則五臟安,胃氣健,心腹腰脊風(fēng)冷俱瘳矣,胃健則食自消,臟暖則陽自起,氣充則血自華也。"
結(jié)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詳細(xì)的學(xué)習(xí)了關(guān)于蚶的相關(guān)知識,我們知道蚶具有補血,溫中,健胃的功效,蚶針對血虛瘙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也十分有效。
蚶的拼音應(yīng)該怎么讀 篇2
蚶,拼音:hān,筆畫數(shù):11畫,部首:蟲。二級漢字,編號:4831。
■基本字義
蚶
hān ㄏㄢˉ
〔蚶子〕軟體動物,介殼厚而堅實,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稱“魁蛤”;俗稱“瓦壟子”、“瓦楞子”。
■蚶組詞
蚶子、蚶殼、雕蚶鏤蛤、珠蚶、蚶醬、蚶鲊、蚶貝羅、蚶田、蚶菜
【蚶的拼音應(yīng)該怎么讀】相關(guān)文章:
秩拼音怎么讀04-27
崛拼音怎么讀04-26
山行杜牧拼音版怎么讀11-03
洗練的拼音怎么寫04-18
琵琶的拼音怎么寫03-02
鹿柴的拼音怎么寫04-17
擺布拼音怎么寫04-18
拼音教學(xué)反思怎么寫04-17
直言不諱的拼音怎么拼寫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