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書憤教案
《書憤》這首詩是詩人幾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生動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載,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陸游書憤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游書憤教案一
教學目的:
1、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深刻領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 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難點:
1、深刻領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2、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第一節(jié)
一、導入: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領著的中原領
土,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寫了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
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詩人的愛國情懷是何等的執(zhí)著、真摯!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陸游,體會他那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
二、詩人及背景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陸游是一個高產(chǎn)的作家,其詩作今存9000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陸游的詩歌為什么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這與他的家世和經(jīng)歷有莫大的關系。首先看陸游的家世:陸游出身于一個愛國家庭,父親陸宰,有堅定的'民族立場,常常談論國難國恥至痛哭流涕,飯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關系,陸游從小接觸的都是愛國人士。再看看其經(jīng)歷: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變,跟隨家人顛沛流離,他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這樣的家世,這樣的經(jīng)歷,促使他產(chǎn)生“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英雄志愿。
詩人一生“寄意恢復”,但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擊排斥陸游。在山陰閑居了6年的陸游,看到 “掃胡塵”“雪國恥”的志向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
三、詩意理解:
1、學生自讀詩文,把握詩歌節(jié)奏,教師作誦讀技法指導。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語速稍快,語調(diào)激昂,顯其豪壯)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整句語調(diào)低沉,顯其沉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結句降調(diào))
2、詩意的講解。
3、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詩文。
四、詩歌賞析:
首聯(lián):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1、“世事艱”指什么?
直接道出詩人早年經(jīng)歷的辛酸與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撓北伐,使詩人抗金復國的歷程是如此的艱難。這也是詩人“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正確語序是什么?這句暗示了詩人什么樣的愿望?通過這句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北望中原氣如山”
欲圖收復失地。
詩人以為驅(qū)逐侵略者,收復失地,指日可待。這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的愛國青年。
小結:追述青年時的豪情壯志。
頷聯(lián):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1、頷聯(lián)寫到了兩次戰(zhàn)斗,是哪兩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一次是大散關失而復得。
2、詩人寫這兩次戰(zhàn)斗是要表明什么?
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也表明了詩人渴望北伐,恢復中原,向往著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這也是上聯(lián) “氣如山”一個表現(xiàn)。
3、頷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用了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小結:描繪當年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
首聯(lián)、頷聯(lián):回顧往事,抒寫渴望北伐的英雄氣概(敘事)
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頸聯(lián)是寫過去還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長城”實際上是運用了一個典故,一個什么典故?詩人用這個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f:“(你)自毀汝(你的)萬里長城!
表達了詩人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的決心。
3、這一聯(lián)中的“空”字和“已”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長城”只能“空自許”,詩人的豪情壯志付諸東流。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詩人因宏偉志向無法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那種沉重的失落感。
一個“已”字生動刻畫出詩人壯志未酬,歲月蹉跎的悲憤之情。這種“憤”多么強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
小結: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fā)。
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 我們結合《出師表》的內(nèi)容來看,詩人為什么大力贊賞《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這正是陸游
的畢生心愿;
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正是陸游認為南宋當權者應該吸取的。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詩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 詩人在尾聯(lián)運用這個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諷統(tǒng)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沒有諸葛亮;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
小結:包含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頸尾兩聯(lián),回到現(xiàn)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慨。
五、拓展:詩題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有哪些可“憤”之事?這些“憤”的根源是什么?
所憤之一:“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憤之二:“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撓北伐。
所憤之三:“憤”于壯志難酬、請纓無路。(詩人年輕時認為自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可以抵擋千軍萬馬?扇胧艘院蠖啻我蛄χ骺菇鸲涣T官,壯志難酬、請纓無路。)
所憤之四:“憤”于歲月蹉跎,年華空老。(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如今已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廣大人民依然受難。)
所憤之五:“憤”于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無人領軍。
這五“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
六、本詩主要表現(xiàn)手法。
對比手法: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自以為是“塞上長城”,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借古諷今:
詩中對諸葛亮的高度頌揚,實則是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憤恨。頌古在于非今,落筆千載以上,旨在千載以下。
陸游書憤教案二
一、教學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詩人情感。
2.通過對藝術手法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
2.白描、對比等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每一個愛國人士的情懷,幾乎他的每一首詩歌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下面讓我們從他的《書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紹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主要詩作《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等。
三、背景介紹:
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
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時陸游已61歲,在山陰閑居了6年,“掃胡塵”“靖國難”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書:書寫;憤:悲憤。這首詩是陸游一生感情經(jīng)歷的藝術概括。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詩歌鑒賞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并背誦
2.師問: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寫出來試加以分析。
生答:“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zhàn)斗:瓜州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衛(wèi)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當年投身戰(zhàn)斗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師問:此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zhàn)爭圖畫,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示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3.師問: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義憤。首聯(lián)寫詩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復失地。頷聯(lián)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憤中有豪言壯志,有民族大義。
生答:悲憤。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誤國,國家依然蒙受大難,詩人壯志未酬,卻年事已高。這一聯(lián)的抒情沉痛、感傷。
生答:悲愴中抱有期待。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diào)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4.師問:為抒發(fā)詩人的悲憤,詩歌多處用到對比,試分析?
明確:這首詩對比手法的運用成功,富有表現(xiàn)力,如昔年之壯舉與今日之衰頹,“塞上長城”之理想與“世事多艱”之現(xiàn)實,諸葛亮之積極進取與南宋統(tǒng)治者之茍且偷安等對比。
五、總結
一心報國的英雄卻壯志難酬,空度歲月,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愛國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陸游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并把它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愛國主題不但貫穿了他長達60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個生命,成為陸詩的精華的靈魂。清末梁啟超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八、作業(yè)
1.背誦詩歌。
2.搜集古今憂國憂民詩人的材料,寫一篇評論性文章。
【陸游書憤教案】相關文章:
★陸游《書憤》鑒賞01-06
書憤陸游詩詞12-21
陸游《書憤》鑒賞 《書憤》譯文及賞析11-04
陸游《書憤》詩歌賞析12-26
陸游的《書憤》賞析12-25
陸游《書憤》原文、注釋、賞析02-10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03-03
陸游《書憤》閱讀練習(附答案)02-16
《書憤》陸游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