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恰當?shù)卦u價課文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2、了解課文的敘事線索,理清結構層次。
。、體會精煉生動的語言,積累文言詞語。
。、加強朗讀訓練,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ǘ┙虒W重點
1、了解課文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的寫作特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ㄈ┙虒W難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辨認 "交通、妻子、絕境、無論"等詞語古今意義的不同。
【教學過程】
。薄дZ設計
這一設計巧妙,能激起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起步好,就能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僖
有一個成語-- "世外桃源",誰能解釋一下?
明確: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誰知道這個成語從哪里來?
明確:出自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
、谟 《桃花源記并詩》的影響,引入課文學習。
[出示投影片一]
在中國,素有 "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tǒng),所謂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武陵桃源,原是鮮為人知的荒僻之地,自陶淵明作 《桃花源記并詩》以后,始為文人墨客所重,梁陳之際已有詩人涉足山溪,探尋靈秘。至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桃花源忽名聲大噪,甚至引起朝廷的關注。天寶七年,詔令 "三十戶蠲免稅賦,永充灑掃,守備山林"。此后,游者日眾,成為人皆慕趨的風景勝地,吟詠之作也歷代賡續(xù)不絕。
《桃花源記》如此佳妙,讓我們誦讀欣賞,享受這篇課文的藝術美吧。
。鄢鍪就队捌
上課之初,讓學生知道教學要求、學習方法及步驟。這一設計的好處:從教的方面說,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于達到教學的目的;從學的方面說,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方法,達到什么要求,目標明確,便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要求:
、俜治觥⒃u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诹私狻W習文章的寫作特點。
學習方法及步驟:
把握整體、分析結構
↓
提問朗讀、重點分析
↓
分析、評價文章主旨
2、把握整體、分析結構
、賹W生對照注釋閱讀課文,閱讀時正音正字。
髫tiáo狅 詣yì 驥jì 豁huò然 儼yǎn然 阡qiān陌mò
、谟懻摚喊凑展适碌拈_端、發(fā)展和結局,課文可分為哪幾部分?學生討論后明確:
。鄢鍪就队捌
第一部分 (第1段):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故事的開端。
第二部分 (第2-3段):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故事的發(fā)展。
第三部分 (第4-5段):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結局和尾聲。
3、提問朗讀、重點分析
①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朗讀是帶著問題去讀有關片段。學生尋找有關片段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實踐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痢⑻釂柪首x:漁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用課文語句回答)
學生回答后明確: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B、推敲字詞。
△ "忽逢桃花林"中的 "忽"字,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因為 "忽"說明是偶然的.。
△ "芳草鮮美"中的 "鮮美"作什么解釋?
明確:"鮮美",鮮艷美麗。
對文中難懂的字詞進行推敲,也是一個閱讀、積累的實踐過程。
△ "漁人甚異之"中的 "異之"作什么解釋?
明確:"之",指見到的景象, "異之",是"以之為異",即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
△ "欲窮其林"中的 "窮"字作什么解釋?
明確:"窮",窮盡,走到頭。
、趯W習第二部分
。、提問朗讀:文中是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用課文語句回答)
學生回答后明確: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提問朗讀: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用課文語句回答)
學生回答后明確:
"自云先世避秦世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谩⑻釂枺簽槭裁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學生回答后明確: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他們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
。摹⑼魄米衷~。
△ "阡陌交通"中的 "交通",作什么解釋?
明確:"交通",交錯相通。
注意區(qū)別那些與現(xiàn)代漢語形式上完全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語,符合文言文教學的特點。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 "妻子",是一個詞嗎?"絕境"作什么解釋?
明確:"妻子",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詞,指妻子、子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蹖W習第三部分
A. 提問:漁人離開桃花源, "便扶向路",又 "處處志之",而后來 "尋向所志",卻 "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
。、推敲字詞
△ "處處志之"中的 "志"和 "尋向所志"中的 "志",意思是不是相同?作什么解釋?
明確:不相同,前一個 "志"為動詞,做了標記,后一個 "志"為名詞,做的標記。
、鄯e累詞語
鮮美 交通 妻子 絕境 無論 不足 如此
積累文言詞語是文言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中,讓學生邊學習,邊積累,如此日積月累,學生就能掌握大量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討論:本文語言簡練生動,全文不過三百來字,卻寫出了一個有頭有尾、情節(jié)完整的故事,而且寫得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試分析一下,曲折和懸念迭起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后明確:
。鄢鍪就队捌模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穿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漁人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設下懸念:迷路了,會怎么樣?"忽逢桃花林",為之一喜 (一折)。接著寫桃林美景,"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又設下懸念:走完桃林了嗎?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為之生疑 (二折)。接著寫漁人舍船而入的探險行動。"初極狹,才通人",又設下懸念:里邊有什么,能走得通嗎?"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又為之一驚 (三折)。接著寫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紹了桃源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風尚。漁人辭去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又設下懸念:漁人出去后給外人說了嗎?"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又為之遺憾 (四折)。"太守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又設下懸念:找到了嗎?"不復得路",又為之迷惑不解 (五折)。
5、分析、評價文章主旨
、俸喗樽髡呒皩懽鞅尘
以上的分析自始至終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幾乎沒有考慮聯(lián)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我們把這種只重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不考慮作品之外因素的閱讀稱為主觀性閱讀,而把那種既考慮作品又注重作品寫作背景因素的閱讀叫做實證性閱讀。
我們已經(jīng)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主觀性閱讀,大家一定有興趣再作一次實證性閱讀。請看陶淵明寫作本文的有關背景材料。
[出示投影片五]
教師提供有關資料,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尋找答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桃花源記》寫作背景: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于永初二年 (421)。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 "大濟于蒼生 之志,可是,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他有志不能施展。他也曾任彭澤令等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不愿 "為五斗米折腰",義熙元年(405),憤然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著 "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
他雖 "心遠地自偏",但 "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 "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fā),產(chǎn)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本文原是 《桃花源詩并序》中的 "序",《桃花源記》與 《桃花源詩》有密切聯(lián)系,請看 《桃花源詩》。
[出示投影片六]
桃花源詩
贏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穆窌峤煌ǎu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诼(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想想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對這種社會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回答,互相補充。
答案不求統(tǒng)一,但要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這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也是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但它又帶有原始共耕的痕跡,表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只能是一種空想。
。、朗讀課文
朗讀前的指導十分重要。這里,對朗讀課文應掌握的節(jié)奏、感情作了提示。這樣,就能啟發(fā)學生在朗讀時去體會,去感悟。
、俳處煼蹲x,指點
朗讀,一是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如"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不能讀成"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應該讀成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二是要求讀出感情。如,讀出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時的"異",桃源人見漁人時的 "大驚",聽漁人介紹后的 "嘆惋"。
②學生朗讀
。贰⒉贾米鳂I(yè)
用現(xiàn)代漢語把 《桃花源記》改寫成故事。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的優(yōu)秀教案03-24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11-28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08-25
《桃花源記》 優(yōu)秀教案09-16
《桃花源記》說課稿優(yōu)秀教案06-12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范本10-13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范本09-25
有關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11-19
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范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