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馬說》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馬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牢記“說”的文體知識。
3、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研(獨立)――初次解讀
(一)背景導入:《馬說》大約作于貞元11-16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在想求擢用,但“志不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北M管如此,它仍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和武寧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樂。所以,常常有懷才不遇的感嘆。在這種情況下,韓愈寫下了《馬說》,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此文表達的是韓愈什么樣的情感?――一種懷才不遇的憤慨之情。
(二)對比導入:投影1:劉翔跨欄照片
劉翔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他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世界記錄,取得男子110米欄冠軍,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除了個人努力以外,還要靠什么?
教師引導:從兒時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長,從平庸的跳高選手到奧運會冠軍,年輕的劉翔,早已習慣了鮮花和掌聲,但在劉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無聞的教練孫海平。連劉翔自己也說過:“除了自己的天賦外,師傅有很大的功勞!睂O海平就是能識劉翔這匹“千里馬”的“伯樂”。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文章,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馬說》。
(二)疏通文字:
1、解詞
。1)、解釋下列劃橫線的詞語
然后有千里馬 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交流答案,教師適時對文中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千里”、通假字“見”“材”“食”“邪”和等加以總結(jié)
總結(jié)明確:
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飼”,sì喂。
不能盡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無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才美不外見 “見”同“現(xiàn)”,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詞類活用
雖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詞活用為動詞,日行千里!榜墶薄氨M”
古今異義
然后 故 雖 稱 等 安 策 道 通 臨 是 或
一詞多義
“食”“以”“雖”“其”“而”“之”“策”
虛詞
而 之 其 以 也
特殊句式
倒裝句 :
、俣ㄕZ后置:“馬之千里者”即“千里馬”。
、诟闭Z前置:“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即“欲與常馬等且不可得”。
介賓短語的用法:
、俨咧<不以其道>
、隈壦<于槽櫪之間>
、垤笕<于奴隸人之手>
省略句:
①(人)策之不以其道
、(人)食之不能盡其材
2、釋義
挑出本文重要句式進行翻譯,形式有三種:
。1)、給出原句,要求動筆翻譯并核對答案講解翻譯要點。
(2)、給出譯句,要求對照譯句默寫出原句。比照原文后明確字詞要點。
。3)、給出原句和不嚴謹?shù)淖g句,要求找茬評分。通過這種形式強化記憶句中重要字詞和句法。
3、自讀會意
學生兩人一組,一人讀原文,一人說譯文后互換任務(wù)。
(三)走近作者,通讀文本。
1.韓愈簡介:韓愈(768-824),唐朝河南人,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稱“韓昌黎”。三歲而孤,勤奮苦學。24歲中進士后為官,官至吏部侍郎。為官的生涯中因為民說話指斥朝廷和諫唐憲宗迎佛骨而兩度貶官。因晚年任吏部侍郎,卒謚“文”,所以,后世又稱他為“韓吏部”和“韓文公”。
文學上:與柳宗元共同倡導古文運動,開啟了一代文風,所以后世將他和柳宗元并稱為“韓柳”。
詩與孟郊齊名。散文內(nèi)容復(fù)雜豐富,形式多樣,達到了思想、藝術(shù)完整的統(tǒng)一。著名的詩有《早春》等,著名的散文有《馬說》《師說》《進學解》等。韓愈的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中。
后世評價: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名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2. 了解“說”的文體:
、僖郧拔覀儗W過周敦頤的《愛蓮說》,還記得“說”這種文體嗎?請同學們說一說。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既可以說明事物又可以發(fā)表言論,還可以敘事抒情,但都是為了闡明一種道理。所以,由此可見,“說”在內(nèi)容上偏重于議論,類似于現(xiàn)在的議論文。
②《愛蓮說》題目的含義是“談?wù)勱P(guān)于對蓮花喜好的問題”,那么《馬說》該怎樣翻譯呢?試著借助本文的寫作背景來談?wù)劇?/p>
――表面意思是“談?wù)勱P(guān)于如何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問題”。深層含義是“談?wù)勱P(guān)于發(fā)現(xiàn)人才任用人才的問題”。
3.通讀文本
1、正字音:駢死、槽櫪
2、明停頓
。1)、明停頓的要求:
文言文領(lǐng)字或領(lǐng)詞之后有個短暫的停頓,可以用音調(diào)的延長讀出停頓。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等
段與段之間停頓時間要稍長,文言文的詞尾“也”“邪”等虛詞要延長聲調(diào)讀。
其他根據(jù)句意稍作停頓讀,不要將意思讀破。
。2)、學生嘗試劃出文中的停頓并嘗試自由朗讀
二.演(合作)――初次體驗
。ㄒ唬┐_立表演點:
1.辱于奴隸人之手,重在表現(xiàn)“辱”(一辱在“策之”,二辱在“飼之”,三辱在“鳴之”,四辱在“臨之”。身體之辱,心靈之辱,能力之辱)。
2.駢死于槽櫪之間。
3.作者的憤慨:其真不知馬也!
。ǘ┳杂珊献鞅硌。
三.評(合作)――二次解讀
。ㄒ唬┙柚霸u”品味出文本的主旨和細節(jié)。
1.評出千里馬的內(nèi)心世界:
策無道――痛
辱 食不飽――苦 駢死
鳴不通――冤
執(zhí)策臨之――悲
2.評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痛惜)┑ 托
│ │ 物
馬說 ┝食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 (憤怒)┥
│ │ 寓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嘲諷)┙ 意
3.評出文章的角色的象征意義和文本主旨。
物象 象征義
千里馬 ―― 懷才不遇的人才
伯樂 ―― 賞識人才的人 情感:懷才不遇的憤懣
食馬者 ―― 埋沒人才的人/統(tǒng)治者
常馬 ―― 庸才
。ǘ┰u出表演杰出小組和三類杰出個人(語言設(shè)計杰出個人、情態(tài)設(shè)計杰出個人、情節(jié)設(shè)計杰出個人)。
。ㄈ┐_立示范表演組。
四.誦(獨立中合作)――二次體驗
(一)音頻朗讀示范或教師范讀
。ǘ┍荣愖x: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讀,教師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強化重要字詞的讀音并點評停頓。
。ㄈ┳杂烧b讀,嘗試背誦。
。ㄋ模├收b式背誦和計時背誦。
五.結(jié)(合作中獨立)――三次解讀
。ㄒ唬┲髦妓冢菏拙渥h論和末句抒情。共2句。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伯樂: 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文中洋溢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暗示出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ǘ┍憩F(xiàn)力所在:內(nèi)容對比(千里馬與常馬);排比反問設(shè)問修辭;漫畫描。▓(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六.悟(獨立中合作)――生活延伸
討論:作者認為,自己是個人才,只是缺少伯樂的發(fā)現(xiàn)。其實封建社會不知道埋沒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寫出民苦“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的(柳宗元);與民同樂的太守(歐陽修);還有李白、蘇軾、王維……這些都已成為了歷史。那么,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是怎么看待伯樂的作用呢?
1、伯樂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決定作用。
2、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關(guān)鍵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說能日行千里的馬才是好馬,能拉車耕地的馬只要不偷懶也應(yīng)該算是好馬。
4、既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擁有真本領(lǐng),又要積極尋找機會,尋找伯樂,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華
(可聯(lián)系實際來談,如飛人劉翔和教練孫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張藝謀等)
七.練(獨立)――全面檢測
一、自主練習
、、給加點字注音。
駢死( ) 槽櫪( )( )
粟( ) 外見( )
食馬( ) 祗( )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凫笕栌谂`人之手( )
、隈壦烙诓蹤乐g( )( )
、矍Ю锺R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场⑻羁。
①韓愈,字 ,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
、诒疚闹许n愈說明庸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的句子是: , , 。
二、閱讀延伸
(一)
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本文中有五個"也"字,請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作出解說。
偈陳碚卟恢其能千里而食也
謔鍬硪玻雖有千里之能
郯睬篤淠芮Ю鏌
芷湔嫖蘼硇?其真不知馬也
薟灰鄖Ю锍埔
、怠⒔忉屜旅婢渲屑狱c的詞。
、僖皇郴虮M粟一石( )
、谑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矍矣c常馬等不可得(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它的本字和意義。
、俨琶啦煌庖
通 含義: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 含義:
通 含義:
、燮湔鏌o馬邪
通 含義:
、贰⒎g下面的句子。
、偈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诎睬笃淠芮Ю镆玻
、埒Q之而不能通其意。
、芷湔鏌o馬邪?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食"字注音并釋義。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 )
、谑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凼巢伙,力不足。( )( )
、苁持荒鼙M其材。( )( )
、、歸納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骸⒌诙挝淖种羞\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弧⒄页鋈牡闹髦季洌f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オ (二)
lZ①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n②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鄄恢挂病F浔成鯘,物積因不散,卒躓樸④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⑤。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⑥,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⑨矣。茍能起,又不艾⑩。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 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選自《柳河東集》)
。圩⑨專茛賚Z(fù bǎn):一種黑顏色的小蟲。②n(án):高舉著頭。③困。簞诶鄯浅!"苘W樸(zhì pū):跌倒。這里是被東西壓倒的意思。⑤負:作名詞,指背的東西。⑥上高:往高處爬。⑦嗜(shì)取者:這里指貪得無厭的人。⑧累:負擔。⑨。浩v。⑩艾(yì):停止,悔改。―G爸死亡:指以前由于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
、肌⒔忉尲狱c字的意思。
、佥m持取( )
、谌嘶驊z之( )
、燮埬苄( )
④又持取如故( )
、萦植话( )
⑥亦以病矣( )
、健⑦x出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 )
A、以厚其室
B、為去其負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祿
⒕、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lZ者,善負小蟲也
今世之嗜取者
B、其背甚澀
極其力不已
C、n其首負之
人或憐之
D、雖困劇不止也
雖其形魅然大者也
、、翻譯畫線的句子。
、傩杏鑫铮m持取,n其首負之。
、谌账几咂湮,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
、垭m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オオオ
⒗、這則寓言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主要寓意是什么?
《馬說》全面檢測答案
一、自主練習
、薄ⅲ穑楱ⅲ cáo lì s” xiàn sì zhǐ
、、
、僦皇
、诓⒘卸 喂牲口用的食器
、劭墒
、、
、偻酥 唐 文學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俦硎究隙ㄕZ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
、诒硎揪渲型nD,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
、郾硎痉丛懻Z氣,凝聚著作者憤慨之情;
④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
、荼黻愂稣Z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
《馬說》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作者及其說的文體特點。
2、讀懂文章,領(lǐng)會本文詞、句的含義。
3、誦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學習重點】
1、文中重點詞句的掌握。
2、力爭當堂成誦,加深對文章的寓意的理解。
【學習時數(shù)】
(應(yīng)用一個半課時完成)
【導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成語接力游戲: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給同學們上課,可我覺得我們之間是不陌生的,因為我們在同一個校園里已經(jīng)生活了快兩年了。在座的許多同學跟我有過交往,給我留下過很好的印象。所以希望大家放輕松些,我們先來做個成語游戲:
規(guī)則:以小組為單位,逐個寫馬字成語,每人只限兩個,每組一次只能有1人在臺上寫。多者為勝。
2、說說
馬說即說馬,是談?wù)勸R的意思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 性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種問題的觀點;寫法上十分靈活 ,跟現(xiàn)代的 雜文相似。
3、作者簡介。
二、 聽錄音、 試讀
(每個學生都要記到筆記或書上)
1、請劃出重要字詞音形。(正音、正字)
2、請找出疑難句子。 (會讀注意停頓、語氣)
聽完錄音即全班齊讀,找出誤音和節(jié)奏的錯誤。
A、食字的讀音 粟石的讀音
B、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xiàn) 邪同耶 材同才
C、節(jié)奏:駢死于/槽櫪之間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三、學習探究 串通文章
1、讀第一段完成
⑴ 找出文中的重要實詞和虛詞,同位探究解決。(先個人讀同桌討論,最后解決不了的集體解決)
請同學翻譯演板──重要詞句:
辱──辱沒 駢──一同、一起 奴隸:指仆役
不以千里稱也
、 內(nèi)容點撥
提問1:第一段文字提出了什么觀點?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
伯樂與千里馬的關(guān)系──決定作用。
提問2: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將如何呢?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齊讀第一段。鼓勵一些同學試背
2、學習第二段
、 重要詞句
能:
、倌軌
②能力
、勰軌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
等:等同,一樣 安:怎么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⑵ 提問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提問2: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罪魁是誰?作者對他們的感情是怎樣的? 飼馬者(無知)──憤恨不滿
、 女生齊讀第二段。男生齊讀
3、自學第三段(主要由學生完成)
。1)找出重要字詞。
策:
、儆帽拮哟
②鞭子
、鄯椒,正確的方法。
執(zhí)──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
。2) 哪些句子揭示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3) 本段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是?
其真不知馬也
四、再讀課文體會本文的中心。
1、提問: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
2、提問: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伯樂即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千里馬即人才。
3、提問: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恨的心情。
由文中每段尾的也的語氣就可以看出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4、提問:你是知道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態(tài)嗎?
仕途坎坷,多次被貶,懷才不遇,生不逢時。
有詩為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五、背誦全文(3~5分鐘)
課堂延伸能力培養(yǎng)
1、假設(shè)你是文中的千里馬,請你對飼馬者說幾名話?(假如你是文中的飼馬者看了這篇文章后你想說點什么?)
2、課外思考:從本文看來,人才的埋沒是必然的,當今社會也不例外,那作為有知識、有才干的你,將如何免遭被埋沒的命運呢?
【板書設(shè)計】
馬說 韓愈
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命運: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主旨:其真不知馬也。
全文感情:(感慨悲歌)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馬說》教案 篇3
設(shè)置依據(jù)教學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馬說》教案。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二度備課:介紹作者 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三、解題 “說”這種文體我們以前有接觸過嗎?回憶《愛蓮說》介紹“說”這種文體。“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闭n后反思:《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重音。
2.領(lǐng)讀,由教師帶領(lǐng)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guān)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jié)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2. 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zhì)疑。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個人二度備課:提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明確: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連詞“然后”,表示兩件事情的聯(lián)系,后事續(xù)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后事。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zhuǎn)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jīng)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并非奴隸,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yǎng)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教案《《馬說》教案》!胺Q”,著名、著稱、出名。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全句說:因此即使有了好馬,也只能在無識的養(yǎng)馬人手里遭受屈辱,直到相繼死在馬廄里,可見由于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落得個平庸地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不幸遭遇。課后反思:《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四、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nèi)容?五、作業(yè)1、 將全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完成練習二。
2、 繼續(xù)背誦課文。教后整體反思: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體現(xiàn)了誦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古詩詞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礎(chǔ)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反復(fù)地朗讀,再理解,再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去體味作者與作品,最終實現(xiàn)對作品深刻的感悟。因此在《馬說》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朗讀、背誦和理解。要讓學生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二、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設(shè)置依據(jù)教學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包括字詞積累、課文翻譯和朗讀背誦。
二、整體感知教師導學: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悶不平。
思考題:
a、 結(jié)合標題,談?wù)劚疚牡捏w裁特點。
b、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劚疚谋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顯著特點?說說我們還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二度備課: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來談?wù)勴n愈這一匹千里馬的故事。輕大家自由的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里的千里馬有何特征。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概括:這里的千里馬跑得快吃得多。千里馬是如此神駿,而且又食量驚人,讓我們非常神往,很想見見千里馬。但這篇文章卻給我們講述了千里馬的種種遭遇。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的話講一講,千里馬有怎樣的不幸遭遇?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
、凫笕栌谂`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陔m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鄄咧灰云涞,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環(huán)節(jié)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我在這里略去了翻譯課文,其實在這一步中我就會穿插著讓學生來翻譯課文。而且這些學生找出來的句子都是重點句,在翻譯上面學生更能掌握。事實上效果也比以往的直接翻譯課文要好。
三、重點研讀 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教師導學: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a、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b、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
二度備課;千里馬有千里之能卻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即“千里馬”沒能遇上“伯樂”,這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PPT介紹作者情況。韓愈唐代人,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享“文起八代之衰”美譽有《昌黎先生集》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后謚“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二十五歲考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guān)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tǒng),為文明白通暢,語言新穎,說理透辟,對后代的散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寄托的思想感情:懷才不遇
《馬說》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馬說》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
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與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jù)教材和中考復(fù)習的需要,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背誦,準確默寫課文;積累文學常識及重點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主旨及寫作手法;反復(fù)練習,提升能力。
2、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在當今社會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三、說重點
掌握重點的字詞以及文章內(nèi)容。
四、說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主旨及寫作手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引入
。ǘ⒈衬
1、 出示要求:
準確流暢地背誦全文
準確無誤地按要求默寫
2、自由背誦—→同桌檢測—→指名背誦—→齊誦
3、默寫全文并按要求畫出下列句子:
、傥闹忻鑼懬Ю锺R悲慘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極寫“食馬者”愚昧無知(“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的排比句是________
、矍Ю锺R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根本原因(文章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
、茇灤┤牡闹行木涫莀________
(三)、積 累
1、出示要求:
積累相關(guān)文學常識
積累本課重要的文言詞句
2、 學生自行梳理總結(jié)
3、檢測
4、師補充文學常識
①關(guān)于“說”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
、陉P(guān)于韓愈
韓 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稱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恶R說》選自韓愈的《雜說》。
5、檢測對文言詞句的理解:
、耪页霾⒔忉屜铝芯渲械耐僮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見
食之不能盡其材 其真無馬邪
、埔辉~多義(理解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材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雖有千里之能
、抢斫庵匾难栽~語
一食或盡粟一石 執(zhí)策而臨之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故雖有名馬 安求其能千里也
。ㄋ模⒗斫
1、自行梳理課文主要知識點。
提示:可分別從課文內(nèi)容、文章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主題、寫作手法等角度說說你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檢測:
生口頭展示梳理的知識點
師小結(jié)
、艑懛ㄅc主題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平Y(jié)構(gòu)特點
正面提出問題并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強烈的譴責,辛辣的嘲諷。以“伯樂不常有”開始,中間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千里馬“才美不外見”寫食馬者的無知及其造成的惡果,
然后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最后歸結(jié)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ㄎ澹、練 習
1. 本文作者是我國唐代文學家_________。
2、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把_____比作千里馬,把_____________比作食馬者,反映了古代統(tǒng)治者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憤懣之情。
3、千里馬是客觀存在的,可文中為什么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4、根據(jù)文意,說說應(yīng)該怎樣正確對待“千里馬”及人才?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馬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2.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lǐng)悟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3整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整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整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一定聽說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投影顯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边@首詩呼喚人才,呼喚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談到了作者的人才觀,它是唐代大作家韓愈的《馬說》。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關(guān)于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韓吏部”之稱。謚號“文”,所以又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
韓愈三歲而孤,由嫂撫養(yǎng),刻苦好學。及長,盡通六經(jīng)百家之學。貞元八年進士,曾任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jiān)察御史等官。因關(guān)中大旱,上疏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陽山令。后又因上書諫阻迎佛骨,觸怒憲宗,幾乎被殺,乃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學上,他領(lǐng)導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浮艷華美的駢文,恢復(fù)散句單行、自由樸實的秦漢散文藝術(shù),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ch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散文無論說理、敘事、言情,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放,被譽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2.關(guān)于文體: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記敘事物,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
本文是《雜說》第四篇,“馬說”是后人加的標題,“說”比“論”隨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關(guān)于背景: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jīng)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
4.關(guān)于伯樂: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傷心流淚,并且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仰頭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在感激伯樂體貼它啊。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
教師抽查預(yù)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生字、通假字。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大聲讀課文,注意語調(diào)的變化。
(4)學生齊讀課文。
2.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2)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nèi)容如下:
、俜e累重點詞語。
相、駢、櫪、策、粟、邪
、谡莆找辉~多義。
、垭y句翻譯。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駢死于槽櫪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設(shè)計相關(guān)問題,供學生研討。
(1)提問: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學生明確:“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識別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來說,應(yīng)是先有馬,然后才有對馬的認識。然而對于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千里馬是常有的,可伯樂不常有,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被當作一般馬對待。所以,對千里馬來說,貴在發(fā)現(xiàn)有“馬”,貴在伯樂。
(2)品讀文章三個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后明確:“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nèi)容決定的。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流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稱”作結(jié),“也”字流露出作者無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fā)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于“食馬者”的無知,然后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問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也”字凝聚著作者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對“食馬者”的嘲諷之意。
(3)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從這一見解出發(fā),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字里行間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情。
學生推選一位同學讀課文,力求讀得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五、體驗與反思:
1.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特點。
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學習課文的感受。
2.組織學生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此次討論意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動輒評判,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六、課堂小結(jié):
《馬說》是韓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顯著特點是文辭形象簡練,蘊藉含蓄,讀起來迴環(huán)跌宕、格調(diào)鏗鏘,好像游歷小巧的園林,有咫尺萬里之勢。特別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要學會珍惜一切,努力磨練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七、布置作業(yè):
運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寫一個片斷。
《馬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蘊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及句式結(jié)構(gòu)。
3、指導朗讀
4、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己,培養(yǎng)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教學重難點
疏通文意,理解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列舉和馬有關(guān)的成語。
2、解題!罢f”是古代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簡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
二、疏通全文。
1.范讀。(學生聽,劃出通假字)
2.生初讀,正音: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
3、梳理課文,嘗試翻譯。
(1)結(jié)合注釋,自主嘗試翻譯。
(2)小組合作交流。然后分三組翻譯。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zhì))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jié))
4.把握結(jié)構(gòu),疏通文意。
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jié)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1)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生先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作者以開篇就亮出了一個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我們繼續(xù)往后讀。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嘆,我們在讀時該帶著怎樣的語氣呢?(語速較緩,語意惋惜。)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guān)系。(板書: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惋惜)
(2)第一段作者提出觀點,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作者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啊?因為“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jié)果就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憤怒。)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板書:食馬才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3)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齊讀。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排比)文章通過哪些動作行為和語言來表現(xiàn)食馬者的虛妄無知的?(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最后發(fā)出感慨: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食馬者“不知馬”有眼不識千里馬。反問,把責任歸結(jié)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嘲諷的感情。(板書: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三、了解寓意,深入探究。
1、是什么促使韓愈寫《馬說》呢?是目睹了千里馬的遭遇有感而發(fā)還是另有所指呢?教師簡介韓愈寫此文的背景。請學生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
《馬說》中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分別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用了什么寫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板書:托物寓意)
2、韓愈將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奈,對食馬者的憤慨在文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么他將馬盡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誰的身上呢?世有伯樂然…,千里馬的有無關(guān)鍵在于有無伯樂。
四、拓展延伸。
1、你們記得《天下無賊》中賊的頭頭黎叔說的一句話嗎?“21世紀什么最寶貴?人才!睂W了這篇課文之后你們覺得在韓愈生活的那個時代,什么最寶貴?伯樂,沒有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就不可能人盡其才。
2、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結(jié)合本課的內(nèi)容把它改寫一下,應(yīng)該怎樣說?
3、結(jié)合現(xiàn)實思考:你認為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作用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偉大進程中,無數(shù)的崗位需要大批德才兼?zhèn)涞娜瞬,今天,再也不是那個人才被埋沒的時代,作為學生我們應(yīng)怎么做?
《馬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法、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學情分析:
文章可讀性強,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于成誦,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學生誦讀,而內(nèi)容不易過深,考慮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準。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及文體,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錄音機
教學資源:搜集的“伯樂相馬”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伯樂相馬導入。 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說》最為著名。
韓愈:字退之,南陽 (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體介紹: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它發(fā)表議論時,非常重視文辭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極盡嘻笑怒罵之能事,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我們學習《馬說》,要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著重體會其語言的力量!罢f”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為“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
二、教師范讀課文:
1學生聽,注音,教師訂正(見課下注釋)。(學生聽錄音)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停頓的兩處地方:
馬/之千里者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學生初讀,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四人小組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提交全班解決。
2、處理完字詞后,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后翻譯。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 (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是馬也 (是,這 也,表判斷)
才美 (才華和美好的素質(zhì))
鳴之 (之,語助詞,延長音節(jié) 同《狼》久之)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其……其……,是……還是……,表反問語氣)
3、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同桌二人對譯課文。
六、自讀自背課文。
七、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3.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八、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翻譯了課文,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課堂練習: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二。
十、布置作業(yè):背默并翻譯全文。
板書:
馬 說
韓愈
一、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二、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三、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fù)習導入
1、 齊背課文。
2、 指名2——3名同學背課文。
3、 提問:文章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探究:
1、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jié)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 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學生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提問:一開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觀點?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進一步提問:在作者的觀點重,還包含著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么,這句話實際闡明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guān)系。什么關(guān)系呢?(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追問: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guān)系。(無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日行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追問:無知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
追問: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呢?因為“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再問:“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jié)果怎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這一反問句,把責任歸結(jié)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
有感情的自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gòu)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后發(fā)出感慨: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5、 者對食馬者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千里馬又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三、背景介紹
根據(jù)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納,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四、教師小結(jié):
文章論述的是識別人才的問題,但通篇沒有一句話直接提到人才。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寫法?(“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說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對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人才埋沒的現(xiàn)象,則分別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權(quán)之間”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遷移:
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學生自由發(fā)揮。(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六、布置作業(yè):
伴你學
板書:(出示小黑板)
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反面展開議論:食馬者無知,千里馬埋沒 ( 譴責 嘲諷)
《馬說》教案 篇8
【教學思路】
1、知識教學點:
、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 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 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 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滲透點: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制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設(shè)想】
1、鏈接教學,決不滿足于某一課的內(nèi)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課內(nèi)容為核心,將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讓學生廣泛地閱讀??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學,一課上完,不以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為滿足,而是重新提給學生新的問題。一課上完是終點,同時也是中國,是某個問題研究的起步。
3、主張“情氣說”,作者寫時以情使氣,以氣結(jié)句,我們讀時反過來由句尋氣,由氣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的故事導入。
2、作者介紹。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xiàn)代雜文大體相似
二、正音
學生聽課文朗讀,給生字注音, 劃出通假字。
三、學生初讀課文,試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
1、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2、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3、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4、學生齊讀。
四、疏通文意
1、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 (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 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
2、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 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guān)系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⑸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 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jié)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 同桌間互相聽讀。
⑵ 指名學生朗讀。
⑶ 全班學生齊讀。
六、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3、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4、托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七、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八、課堂練習及中考鏈接
九、課外閱讀
十、 遷移討論
以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為依托,引經(jīng)據(jù)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談一談“人才應(yīng)該具有哪些的素質(zhì)”
十一、布置作業(yè)
《馬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疏通課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樂”“千里馬”與“食馬者”的寓意,學習托物寓意的寫法。
3、朗讀文章,注重朗讀語氣的把握,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會摧殘和埋沒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
一、導入新課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的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將學習的《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guān)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檢驗預(yù)習,梳理文言字詞
1、走近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著名,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
2、背景資料。
《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jīng)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3、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罢f”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等。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
1、自讀課文,梳理字音。
邪(yé) 駢死(pián) 食馬者(sì) 槽櫪(cáo lì) 外見(xiàn)
2、聽朗讀音頻。
3、反復(fù)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故/雖有名馬,袛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借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
備課筆記
【教學提示】
伯樂與千里馬的辯證關(guān)系,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文中的觀點不難理解,教師應(yīng)啟發(fā)學生領(lǐng)悟:
、贆C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
、谧匀唤绲娜魏挝镔|(zhì)都是相互依存的,得到賞識和重用也一樣,需要其他一些條件的滿足。
5、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1、托物寓意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人?
明確:千里馬:人才。伯樂: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2、主旨情感
(1)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明確: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處境。重用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
3、韓愈曾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fā)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文本借千里馬不得伯樂,實際上是對人才流落不得賞識而鳴。因此,文中充滿了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與憤怒。請仔細品讀下面五個“也”字句,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做出解說。
、俨灰郧Ю锓Q也。
、谑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凼邱R也,雖有千里之能。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
、俦硎娟愂稣Z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
、诒硎究隙ㄕZ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
、郾硎揪渲型nD,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
、鼙硎痉丛懻Z氣,凝聚著作者的憤慨之情;
⑤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個性表達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示例:
①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
、谖乙ν晟谱约,做得更好。
③我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三、板書設(shè)計
可取之處:本教案從誦讀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然后疏通文義,為理解內(nèi)容做好了鋪墊。最后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再次訓練朗讀,把握朗讀語氣,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未能詳盡地介紹韓愈的人生經(jīng)歷,學生也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難以對他的“不平則鳴”有深刻體會,宜在課后強化相關(guān)知識的課外閱讀。
《馬說》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
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yōu)
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有關(guān)馬的成語嗎?(學生列舉)
。R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放南山、馬瘦毛長、一馬平川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馬革裹尸、龍馬精神、指鹿為馬、千軍萬馬、萬馬奔騰、老馬識途、天馬行空。)
關(guān)于馬,還有一個 “伯樂相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相信在學完課文以后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guān)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1、前面我們學過《捕蛇者說》,今天我們又將學習《馬說》,有誰能夠講一講“說”在這里的意思?
明確:“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罢f”就是“談?wù)劇钡囊馑迹榜R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馬說》運用比喻藝術(shù)說理的典范,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人才論文
。ò鍟 : 人才論文
2、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后謚“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25歲)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guān)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tǒng),主張為文明白通暢,對后代的散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3、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三、初讀課文,正音上口:
1、聽課文錄音
要求:明確字音、語氣、節(jié)奏
2、學生齊讀課文,了解全文大意。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沉痛、惋惜、同情。低沉緩慢)
(2)學生說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祗(zhǐ):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兩馬并駕; 槽(cáo)櫪: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稱:著稱。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虛詞嗎?
虛詞:而、之、以、也
(4)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5)思考鞏固:
、傥恼乱婚_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guān)系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板書) :論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教師強調(diào):強調(diào)本句是全文的中心論點(也是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說明伯樂知千里馬。
。ò鍟 : 伯樂 知 千里馬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6)對于千里馬的遭遇,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沉痛、惋惜、同情。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jié)奏應(yīng)該怎樣?
低沉緩慢
。8)概括段意: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9)小結(jié):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見解,這就說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guān)系,即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的作用,因為除伯樂以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于是否有伯樂來發(fā)現(xiàn)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且“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受盡無知小人的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成對地死于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jié)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從字里行間可見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憤怒譴責。急促、迅猛、高亢。)
。2)學生說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 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食(Sì):通“飼”,喂; 能:能夠; 是:這樣;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問詞,怎么。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
、偬撛~:而、之、也、其
、趯嵲~: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 喂
才美不外見 通“現(xiàn)” 表現(xiàn)
。4)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目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5)思考鞏固:
、佟扒Ю锺R”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xiàn)
教師:如果才美外現(xiàn)了,稱為什么馬?
。ò鍟 : 千里馬 才美外現(xiàn) 名馬
、凇扒Ю锺R”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第三段中:(其真不知馬也。)
(板書) : 食馬者 不知 千里馬
、圩髡呤窃鯓訉Α笆绸R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的?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對于食馬者的做法,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憤怒譴責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jié)奏應(yīng)該怎樣?
急促、迅猛、高亢。
(8)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9)小結(jié):這一自然段,作者著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夸張的說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喂養(yǎng)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作者最后發(fā)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fā)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深刻嘲諷)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試試看
、偬撛~:而、之、以、也、其、策
②實詞: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無馬邪 通“耶” 表示疑問 相當“嗎”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5)思考鞏固:
、佟安咧薄笆持薄傍Q之”是什么句式?作用是什么?
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谧髡呤侨绾瓮闯狻笆绸R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第二段提出千里馬才美不外現(xiàn),在食馬者眼中就無馬了。
。ò鍟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xiàn) 無馬
③哪句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嘆息的?
嗚呼!其真無馬邪?
、芪闹心木潼c明了全文的主旨?
其真不知馬也。
、荼疚牡闹髦际鞘裁?揭露“食馬者”“不知馬”。揭露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
。6)朗讀本段的語氣應(yīng)該怎樣? 深刻嘲諷
(7)概括段意:對執(zhí)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8)小結(jié):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zhí)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zhí)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jié)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五、三讀課文,理解寓意、品味意境
1、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如果不是,他們分別比喻什么?
明確:不是,
“千里馬”比喻人才; (板書)
“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圣明的君主;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難遇)
“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
2、作者韓愈寫此文的意圖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3、文章借千里馬的遭遇對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控訴,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憤慨,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
教師指出(托物寓意)板書
4、你認為十一個“不”字表達出什么語氣?
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
5、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6、每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jié),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
7、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字正腔圓。節(jié)奏分明、把握停連,力求準確流暢。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也字,讀出痛惜、憤怒、嘲諷的語氣。
六、擴展延伸
我相信大家人人都是千里馬,假如你是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面對難就業(yè)的情況你會怎么辦?(同學們自由討論、發(fā)言)
在講究“素質(zhì)”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發(fā)揮潛能是最重要的
老師寄語: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不能馬馬虎虎,走馬觀花,更不能指鹿為馬,溜須拍馬,成為害群之馬。有缺點趕快懸崖勒馬,馬上改正。只要我們發(fā)揚龍馬精神,馬不停蹄,快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為千里馬,前途一馬平川,事事馬到成功!
板書設(shè)計:
馬說 (人才論)
韓愈
《馬說》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文章寓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說說有關(guān)“馬”的成語。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它用力掙扎,汗水淋漓,還是拉不上車去。伯樂見了,就趕緊挽住千里馬,淚流滿面,并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又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guān)系有進一步的認識!恶R說》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說”是“談?wù)摗钡囊馑肌?/p>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字詞學習:祗(zhǐ) 駢(pián)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翻譯理解
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
2、全班交流:
、 重點詞: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并列,一同。
是:這。
能:才能。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臨:面對。
⑵ 一詞多義:
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
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 指代千里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zhí)策而臨之: 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課堂小結(jié)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做到“信、達、雅”這三字訣。而且,必須大聲朗讀,投入感情地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并且領(lǐng)會文章的要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也。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作業(yè)本》基礎(chǔ)部分;
3、課外查找有關(guān)韓愈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指名背誦課文;
2、翻譯重點字、詞(見前一課時)。
二、探討質(zhì)疑
1、千里馬指什么?伯樂又指什么?
“千里馬”比喻人才!安畼贰北扔髂馨l(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fā)現(xiàn),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后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三、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
《馬說》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一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了解“說”的相關(guān)知識。
3、通過一些字詞句的使用,體會這些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掌握其精髓,正確、靈活地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朗讀,體會這些內(nèi)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shè)計問題,讓學生去從不同角度理解,體會作者愛才、惜才的深情。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使學生能恰當、客觀地認識社會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極成為一名有用之才。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進一步理解“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guān)常識,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記憶。
2、體會本文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如何使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二)難點:
1、理解文中“托物寓意”的寫法。
2、理解人才的產(chǎn)生、成長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需要社會有適合發(fā)展的氛圍。
三、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檢查學生可前預(yù)習所用的小黑板,主要是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
(二)學生準備
1、嘗試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標出重讀的字詞。
2、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釋疏通文意。
3、查找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馬說》,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可能會答:《愛蓮說》、《捕蛇者說》
2、請同學們回顧以往的知識談?wù)勀銓φn題的理解。
“說說千里馬 ”、“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靈活,更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
3、簡介韓愈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幼孤力學,二十歲中進士,二十九歲等仕途。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guān)中旱荒,曾上疏請寬免徭賦,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憲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時,又上表諫迎佛骨,幾乎處死,被貶潮州(今廣東潮陽)刺史。穆宗時召為國子祭酒,后轉(zhuǎn)為吏部侍郎,卒于官。謚號“文”唐世稱韓文公、韓吏部,也因其郡望為昌黎,稱韓昌黎。韓愈是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被列為“唐宋八大家” 之首,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二)初讀課文,順暢朗讀。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2、教師范讀課文。
3、請一組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字音、停頓、語氣。
(三)再讀課文,通曉其意。
1、和同桌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文中的重點實、虛詞的掌握情況。
(1)、重點實詞
然后有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喻指人才。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辱沒
駢死于槽櫪之間:一同,喂牲口用的食器。
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
食之不能盡其才:食同飼,喂
才美不外見: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樣;常,普通的。
策之不以其道:策之,用鞭子打;道,規(guī)律,方法。
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子
食之不能盡其材:盡,竭盡;“材”通“才”,才能。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鳴,鳴叫;通,通曉。
執(zhí)策而臨之:執(zhí),拿著;臨,面對。
其真不知馬也:知:識別。
(2)一字多義
能 雖有千里之能 名詞,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副詞,能夠
食 食不飽,力不足 動詞,吃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喂養(yǎng)
策 策之不以其道 動詞,用鞭子打
執(zhí)策而臨之 名詞,馬鞭子
之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舒緩語氣,無實意
而 而伯樂不常有 可是、但是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卻、可是
執(zhí)策而臨之 連詞 表修飾關(guān)系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千里馬
其真無馬邪 難道,表反問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 恐怕,表推測語氣
(3)通加字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能。
食之不能盡其才:食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表露。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干,才能。
(4)古今異義字
一食或盡粟一石 古 有時 今 常作連詞,表選擇關(guān)系
執(zhí)策而臨之 古 馬鞭子 今 常指“政策、決策”
(四)三讀課文,把握精髓。
1、師范讀句子,讓學生比較差異,說說那種讀法好,并說明原因。
(1)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明確: 全文主旨,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明確:這是作者對千里馬可悲遭遇的描繪,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豈能千里也?
明確: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可食馬者卻恰恰“不知”這一點,作者歷數(shù)這種“不知”所造成的惡果,再用“安求豈能千里也” 將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fā)展到高潮。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飽含對愚蠢、荒唐的食馬者進行辛辣的嘲諷。
2、啟發(fā)學生在文中找出飽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試著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師生共同品味文中主旨
教師設(shè)疑,引導學生把握主旨。
(作者寫千里馬的遭遇想告訴我們什么?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什么人有著和千里馬一樣的遭遇)
作者將千里馬比作人才,將食馬者比作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將伯樂比作圣明的君主,揭示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現(xiàn)象和根本原因,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埋沒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和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四)課堂檢測
1、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懷才不遇的人?畤@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3、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表面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5、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馬者淺薄愚妄表現(xiàn)在:
、俨咧灰云涞馈
、谑持荒鼙M其材。
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作者認為對“千里馬”的摧殘、埋沒體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7、對食馬者進行強烈諷刺的一句: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馬說》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這篇文章采用 托物寓意 的寫法。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tǒng)治者。
10、《馬說》一文的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用“/”標出下列句子的誦讀節(jié)奏。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五)如何做一個人才?
作為學生成為“伯樂”的機會不多,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千里馬”,在我們遇到伯樂之前,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設(shè)置此問題是為了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為成為人才做準備:聰慧的頭腦,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品行,做一個有準備的人。
抓住機遇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如果你的才華未被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毛遂自薦。
《馬說》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文章內(nèi)涵。
2.理解文章脈絡(luò)清晰、中心突出的特點。
3.掌握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我們現(xiàn)在常用“千里馬”來比喻什么?(比喻有才干的人才)“伯樂”(“伯”,讀bó音)比喻什么?(比喻善于發(fā)現(xiàn)和選用人才的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千里馬”的文章。
二、解題、簡介作者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標題既突出了文章的體裁,又強調(diào)了本文是借“千里馬”及伯樂為喻,來表達中心的。
簡介作者略。
三、熟讀課文:
做到讀準、讀通、讀熟,然后進一步達到“美讀”。要求學生至少讀五遍課文。
(一)初讀。
第一遍默讀:對照注釋,正音,解詞,試譯個別難句;實在不能理解的字、詞、句,請劃上記號,準備質(zhì)疑。作好朗讀的準備。然后,教師答疑。
抽三人分段朗讀:讀的人要盡量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讀出感情,讀出輕重緩急的變化來;聽的人要注意聽,看讀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在哪里。朗讀后,師生共同評議:肯定其優(yōu)點,指出其不足;由學生評定其中讀得最好者。
再抽三人分段朗讀后,教師點示: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葉老講的“美讀”,是一種聲情并茂的吟誦,是以聲傳情、以情動人、能給人以美感的朗讀。要做到美讀,必須經(jīng)過讀準、讀通、讀熟三個階段。準、就是不讀錯音,不讀破詞語句子(“讀破”可適當解釋),不添、漏字;通,就是讀明白,正確把握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熟,就是讀得連貫流暢,且有一定的速度。剛才朗讀得不好的同學,就是因為沒有讀準、讀通和不熟的原因,F(xiàn)在我們來看看文章寫了什么,解決“讀準”“讀通”的問題。
。ǘ┏醪椒治稣n文,結(jié)合詞句了解段意。
抽學生翻譯:從“故雖有名馬”到“不以千里稱也”。翻譯后,師生評議。然后,教師補充強調(diào):“雖”,即使;“名”,可譯作“出色”“雄健”;“駢”,本義為兩馬并駕一車,引申為并列、一起,“駢死”,可譯作“(和普通的馬)一起死”。
提問:第一段中的“故”字什么意思?(所以,表結(jié)果)那么原因是什么?(是前兩句)這第一自然的段意是什么?(闡述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抽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中“且欲與……其能千里也”。翻譯完評議后,教師補充強調(diào):朗讀時,這兩句詞語間短暫的邏輯停頓應(yīng)是這樣的: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音本段中“食”字的讀音:“一食,,(‘食不飽”,均讀shí;“食馬者”“而食也”(下段中的“食之”)均讀sì音,通“飼”!笆邱R也”的“是”,代詞,可譯作這些、這。
提問:這些馬指什么馬?(千里馬)千里馬為什么不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ㄒ龑W生由“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推及“食馬者”的無知,并由此得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是: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的無知)
教師點示:第二自然段,從全文看,這是承開篇句而來,是從反面論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道理,但作者的意圖在于譴責“食馬者”。
又提問:“策之不以其道”,這句話的主語應(yīng)該是什么?(食馬者,但翻譯時不必補出)那么,“鳴之”句的主語應(yīng)該是什么呢?(翻譯時也應(yīng)該把“食馬者”當主語,作“聽它叫……”譯)“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這句話寫得很形象,表現(xiàn)了“食馬者”的什么?(無知之極)那么,這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著力寫“食馬者”的愚蠢無知)
然后,抽學生翻譯最后兩句。
翻譯完評議后,教師點示:“其真不知馬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安恢R”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全文圍繞“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首段指出只有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不以千里稱”是必然的了;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一食,或盡粟一石)出發(fā),進一步揭示千里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仍在于“食馬者”的“不知馬”,揭示了問題的實質(zhì);第三段痛斥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由此導出“其真不知馬”這個結(jié)句,點明了中心。
。ㄈ┰僮x課文。
仍抽第一次朗讀的三人分段朗讀課文。讀后,師生評議:肯定比前面所讀有進步,但仍沒有讀出最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感情還沒有讀出來。
教師引發(fā):要真正朗讀好一篇課文,達到“美讀”的效果,先要確定朗讀的基本浯調(diào),有的課文應(yīng)以莊重、嚴肅的語調(diào)讀,有的應(yīng)以活潑、愉快的語調(diào)瀆,有的是貶沖、斥責的語調(diào)……這篇文章的基本語調(diào)應(yīng)該是什么呢?要確定它,必須要了解文章更深層次的寓意,理解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四)進一步議論、分析課文寓意。
教師激發(fā):結(jié)合作者。寫作此文時的境況和“預(yù)習提示”,大家議議,這篇文章是不是只寫“千里馬”?是不是表現(xiàn)出作者更深層次的見解?這個見解是什么?全文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
學生議,老師評,邊議邊評,直至弄清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接著教師點示:借“千里馬”的遭遇來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是采用了一種托物寓意的寫法。文章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這種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那么,這篇文章朗讀的基本語調(diào)應(yīng)是什么?(悲憤)基本語調(diào)確定后,要貫穿全篇,但并不是說語氣、節(jié)奏等方面就沒有變化。隨著內(nèi)容的展開,語句的變化,語氣可有急有緩,聲調(diào)可有高有低,速度可有快有慢,節(jié)奏可有強有弱。還要讀出詞語、句、段間的邏輯停頓和邏輯重音。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課文朗讀錄音。
。ㄎ澹┞犂首x錄音。
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體會: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錄音朗讀的語調(diào)、語氣、節(jié)奏等。
。┰倮首x全文。
集體朗讀全文一遍,接著,分小組分段朗讀。然后,要學生評議推選一位朗讀得最好的朗讀全文一遍。
四、布置作業(yè)。
在做好課文后的練習的基礎(chǔ)上,再補充兩道練習如下:
1.文中五個“也”字都為語氣助詞。在課后朗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五個“也”字的語氣有些什么不同?
2.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字,弄清其意義和用法。
朗讀,確實是幫助學生領(lǐng)會課文內(nèi)涵,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使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本設(shè)計以朗讀為主線,以此開展教學,正是基于以上認識。
要學生朗讀,在現(xiàn)時的語文教學中,是個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因種種原因,對朗讀的具體指導還略顯不足。本設(shè)計以葉圣陶先生提出的“美讀”去高標準要求學生,并給予切實的指導和有效的引導。首先,是方法上的指導。
如本設(shè)計提出要達到“美讀”,必須先經(jīng)過讀準、讀通、讀熟三個階段,接著,提出“美讀”的第一步,是確定朗讀的基本語調(diào),然后,提出“美讀”還要注意語氣、聲調(diào)、速度、節(jié)奏、邏輯停頓、邏輯重音等方面的變化,從理論上給予指導,使學生明白朗讀好的過程,掌握怎樣才能朗讀好及怎樣才算好的方法和理論依據(jù)。其次,結(jié)合朗讀實踐,給予具體指導,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使理論認識指導與朗讀實踐結(jié)合,使之落到實處。
本設(shè)計囿于篇幅等限制,不可能將具體指導一一點明寫清,這就不得不提醒一下:在具體的操作中,執(zhí)教者應(yīng)結(jié)合本課,在自己反復(fù)朗讀和反復(fù)聽錄音的基礎(chǔ)上,體會朗讀時應(yīng)注意的方方面面,預(yù)測學生朗讀時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不足,設(shè)計出準確無誤的糾正、改進方法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有底,在要求學生朗讀時,給予準確無誤的切實有效的具體指導。再次,把朗讀和分析課文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在學生“初讀”后,對學生講清要朗讀好,達到“美讀”的效果,必須切實弄通、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結(jié)合朗讀訓練的需要,分層次逐步引入對課文的分析,如設(shè)計中就安排了“初步分析課文”和“進一步分析課文”兩個階段。最后,要學生反復(fù)朗讀,這時的朗讀,既是學生進一步體會本課內(nèi)容、感情的過程,又是朗讀訓練深化的過程。
《馬說》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理解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翻譯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
2.翻譯并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試著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積累字詞 翻譯課文 朗讀背誦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jīng)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兒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ń處熆蓭ьI(lǐng)同學多讀幾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朗讀課文
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反復(fù)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劾首x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課文
在自主探究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質(zhì)疑解難疏通文義,最后進行課堂交流。教師應(yīng)及時指導學生理解文中難懂的實詞和虛詞的意思。
教師提示:
然后(在這以后)有千里馬 故(所以,因此)雖(即使)有名馬,祇(只)辱(辱沒)于(在)奴隸人之手,駢(一并)死于槽櫪之間 一食或(有時)盡粟一石 食(飼,喂)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這)馬也 才美不外見(表現(xiàn),表露) 且欲與常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才,才能) 鳴之(無實在意義)而不能通其意 執(zhí)策(馬鞭)而臨之 其(難道)真無馬邪 其(大概,或許)真不知馬也
背誦課文
要求在熟讀課文并且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或速記、或互相檢查,要求能當堂背誦。教師做適當?shù)貦z查。
作業(yè)
1.將全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完成練習二。
2.繼續(xù)背誦課文。
3.完成思考題:
a.根據(jù)標題所示,試談?wù)劚疚牡捏w裁特點。
b.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試簡述本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及表現(xiàn)手法。
教學設(shè)計
檢查作業(yè)
包括字詞積累、課文翻譯和朗讀背誦。
整體感知
1.教師導學: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悶不平。
思考題:
a.結(jié)合標題,談?wù)劚疚牡捏w裁特點。
b.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劚疚谋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顯著特點?說說我們還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ㄔ陬A(yù)習的基礎(chǔ)上,采用小組交流和課堂討論的方式做出解答,教師應(yīng)切實地做好點撥)
2.教師提示:
a.本文是一篇議論文。標題是《馬說》!罢f”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如《愛蓮說》。
b.本文主要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同時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c.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托之物以某種象征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這種寫法我們還在《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課文中學過。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含蓄地表達中心,能激發(fā)讀者的想像。
重點研讀
1.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師導學:
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a.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
b.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ㄒ龑W生首先獨立閱讀,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討)
教師提示:
a.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b.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d.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e.其真不知馬也。
將上述句子讀一讀,讀出相應(yīng)的語氣來,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
教師導學: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當然要有觀點,請大家從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很有特點,也請大家說一說。
。ㄐ〗M討論)
學生可能圍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哪個是中心句的問題展開討論甚至爭論。不妨讓大家爭論一下,進行思維和口語訓練。
教師提示:
作者的基本觀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钡疚牡闹埸c卻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苯(jīng)過層層論述,最后得出“其真不知馬也”的結(jié)論,中心句當是“其真不知馬也”。
在結(jié)構(gòu)方面,本文脈絡(luò)清晰,絲絲入扣,全文圍繞“其真不知馬也”這一中心層層推論。
第一段,首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笨梢砸暈榭偩V,旨在強調(diào)伯樂對于千里馬的決定性作用,懇切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然后宕開一筆,指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既從反面說明了基本觀點,又深刻地揭露了現(xiàn)實問題,這是本文的中心議題。繼而水到渠成地敘寫千里馬被屈辱、埋沒的不幸遭遇,作者懷才不遇的苦衷隱含其中。
第二段寫千里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不能展其才華,揭露問題的實質(zhì)──“伯樂不常有”。“安求其能千里也?”之反詰,吐盡心中的憤懣與不平。
第三段盡數(shù)統(tǒng)治者的種種愚妄淺薄,令人切齒;進而引發(fā)感慨,揭示中心。“其真無馬邪”一問,如箭在弦上,蓄勢待發(fā);“其真不知馬也”一答,如泰山壓頂,直搗黃龍。全文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
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里,韓愈的愿望是否能實現(xiàn)?再聯(lián)系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yīng)樹立怎樣的人才觀?怎樣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盡其才?
。ㄐ〗M討論,找出中心發(fā)言人課堂交流,不必統(tǒng)一結(jié)論,只要能談出想法,提高認識能力就可以了)
教師提示:
在封建社會里,人才被埋沒的現(xiàn)象如同痼疾,是很難避免的,因而韓愈的希望更是難以實現(xiàn)。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局限性。當今社會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主要是有了寬松的育人環(huán)境,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圖。
教師小結(jié)
韓愈的《馬說》因其筆勢犀利,表意懇切,文辭練達而傳誦于世。其思想內(nèi)容對封建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有其意義。更可贊嘆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諫,自強不息。我們不僅要從他的文章學到知識,更應(yīng)從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作業(yè)
1.默寫課文。
2.完成練習一、三。
3.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寫一篇短文,表達對某一問題的認識。
《馬說》教案 篇15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意思。
2、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3、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遭遇。
【教學建議】
1、教學指津:作為一篇文言文,教學時宜通過自主與交流相結(jié)合的方式疏通全文,落實重要詞句的意思,讓學生真正讀懂課文。作為一篇優(yōu)美的古代散文,本文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處境,寄托了作者憤憤不平和窮愁潦倒之感,觀點鮮明,諷喻深刻。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寓意,發(fā)掘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激發(fā)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增強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2、問題導航:
、 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有怎樣的寓意?
明確:“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寓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
、 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封建社會,許多有識之士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作者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不幸,來表現(xiàn)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 說說古今中外“千里馬”巧遇“伯樂”盡顯才能、成就作為的故事。
提示:可以收集資料,課件展示典型例子,如有些科學家、藝術(shù)家、體育明星等;還可以從學過的課文中、聽過的故事中收集素材,如諸葛亮、陳伊玲的故事。旨在進一步明確伯樂的重要。
、 這是一篇“說”,讀完后你認為它屬于哪一種文體?
明確:議論文。
【資料鏈接】
1、背景資料:
、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和詩人。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著有《昌黎先生集》。其文論證嚴密,氣勢磅礴;其詩力求新奇,摒棄陳言。今存散文380余篇,詩400余首。
韓愈其人有杰出的才華,可他的政途卻多坎坷:貞元11~16年(公元795~公元800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感嘆;貞元19年(公元803年)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征徭役、租稅,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幾招殺身之禍,后經(jīng)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卒于824年,57歲病逝。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 ~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納。他在京城應(yīng)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chǔ)。
⑵ 古文中的“說”歸屬說理散文,是議論文之一體,有時稱雜說。接近今之雜文、札記、隨筆之類,或抒一時感觸,或述一得之見,或托物寓意、體物言志。
2、多元解讀:
⑴ 借寫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來反映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現(xiàn)象,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 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3、搜索百家:
《新唐書列傳》《師說》《晚春》
【拓展訓練】
一、積累應(yīng)用
1、給加粗字注音:
駢( )死于槽( )櫪( )之間,不以千里稱( )也。
一食( )或盡粟( )一石( )。食(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學家______________。體裁是_________。
3、先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
、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結(jié)合語境,解釋加粗詞語。
、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⑵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呼吁人們要重視人才,人才也要敢于毛遂自薦。
B、凡屬千里馬,都不愿意淺薄地表現(xiàn)自己,因此人們也就很難認識到它們的才華。
C、有伯樂才有千里馬。然而世上是沒有真正能識馬的伯樂,因此千里馬被埋沒也就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D、“食馬者”的“不知馬”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后果,那就是人才被埋沒,被扼殺。
7、結(jié)合課文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千里馬”,你怎樣避免“懷才不遇”的厄運?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此文被譽為《馬說》的姊妹篇),完成練習。
龍說(雜說一)
韓愈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云從龍!奔仍唬骸褒,云從之矣。”
8、結(jié)合語境,解釋加粗詞語的意思。
云固弗靈于龍也 茫洋窮乎玄間
然龍弗得云 其所憑依
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云亦靈怪矣哉!
、 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
10、本文與《馬說》為同期作品,以______喻圣君,以_________喻賢臣,闡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馬說》教案 篇16
一、本節(jié)課的目標
1、引導學生積累與“馬”有關(guān)的成語,諺語及典故。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作為預(yù)習內(nèi)容提前布置給學生去準備。
。、在反復(fù)朗讀誦讀中初步感知文意,感悟文章主題。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預(yù)習時給學生泛讀了課文,并將主題的探究以問題的形式留給學生。
。、積累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為落實這一目標,在預(yù)習中我特意引導學生回顧了前面古文中學到的實例,并總結(jié)了“其”,“而”,“之”的用法,然后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分析本文中這些虛詞的用法。這樣程度好點的學生只需在課堂上印證自己的判斷。
二、教學重難點
。、反復(fù)誦讀,借助注釋及老師的點撥,讀懂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其部分已在預(yù)習中完成。
。、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將他們的意義及作用歸類。為突破難點,我課前引導學生預(yù)習時,回顧了常用虛詞“其”,“而”,“之”的作用,這樣就降低了難度,也便于學生將本文中的虛詞歸類。
三、教學方法
因為文言文篇幅較短,以讀為主,在讀中感知自然很重要,但它畢竟與現(xiàn)代文有區(qū)別,更何況學生的程度不一,所以在自主探討基礎(chǔ)上,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
四、教學流程
。、導課:
因為韓愈仕途坎坷與本文的主題有關(guān),因此也簡介了,不過因為有提前預(yù)習,所以將作者簡介,“說”文體的簡介及“馬”文化收集的任務(wù)交給學生,老師只作必要補充。
。病⒎磸(fù)朗讀,整體感知,只是為了檢測預(yù)習效果。
。、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教師在學生結(jié)合注釋疏通質(zhì)疑基礎(chǔ)上,重點是檢查補充本文“雖”“故”等實詞及“其”“之”“而”等的意義及作用,從而引導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五、主題探討
視情況而定,若時間允許可進行,若時間不允許則留作預(yù)習作業(yè)。
六、作業(yè)布置
既有對本節(jié)課鞏固的課堂作業(yè),也有下一課時內(nèi)容的預(yù)習作業(yè)。
【《馬說》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馬說》教案08-05
《馬說》教案精選08-09
《馬說》教案10-02
課文《馬說 》教案05-18
課文馬說的教案05-08
《馬說》優(yōu)秀教案11-27
課文《馬說》教案10-25
《馬說》備課教案11-10
課文《馬說》的教案11-07
馬說的教案參考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