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打瞌睡的硬幣》(附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打瞌睡的硬幣》(附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具有的慣性。
2.體會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幣、小紙條(寬度要比硬幣直徑寬一點兒)。
2.視頻資料: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的變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教師請幼兒看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狀態(tài)變化的視頻資料,并啟發(fā)幼兒思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2.教師給幼兒展示科學小實驗,使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小朋友認真看。
操作過程:
。1)手握成拳頭狀。
。2)將小紙條放在拳心上。
。3)在紙條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幣。
(4)另一只手拿住紙條的一端(離硬幣遠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什么了?
幼兒根據(jù)所見回答:紙條雖然抽出來了,但硬幣還留在拳心上,沒有掉下來。
教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想)
3 、幼兒操作,感受慣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提問:你們知道硬幣為什么打瞌睡嗎?
組織幼兒討論。(根據(jù)感受談?wù)劊?/p>
4 、教師小結(jié)。
小結(jié):當抽出硬幣下的'紙條后,硬幣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的這種性質(zhì)就是慣性。
活動反思:
探究是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兒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同時探究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自身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幼兒自己建構(gòu)起來的,使幼兒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孩子的。
孩子通過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手記錄,將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和記錄與同伴交流,體現(xiàn)了分享經(jīng)驗的快樂,并產(chǎn)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打瞌睡的硬幣》(附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顏色抱抱》(附反思)01-21
中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蔬果的沉浮》09-22
中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動物的尾巴》09-22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空間方位》(附反思)01-15
中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分豆豆》09-22
中班健康教案《花樣玩圈》(附反思)01-27
中班健康教案《活潑可愛的小兔》(附反思)01-28
中班語言《小花籽找快樂》教案(附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