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運動。
2、懂得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3、知道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4、學會判斷我們身邊的物體是否在運動,學會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5、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
懂得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
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并學會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
【教學難點】
學會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并學會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運動的物體圖片、課本插圖等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各種各樣的運動
1、出示課本13頁的小詩。
風兒起了,
穿過柳林,
枝條輕輕搖曳。
鳥兒飛了,
掠過湖面,
水面泛起漣漪。
船兒起錨,
駛離港灣,
留下片片浪花。
2、學生自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描寫了哪些物體?它們都在干什么?
這首小詩描寫了風兒、鳥兒和船兒三個物體。風兒穿過柳林,鳥兒掠過湖面,小船駛離港灣。
3、教師引導:這三個物體都在運動,其實,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物體在運動呢?
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運動的物體。
4、教師出示課本14頁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這些圖片中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預設:
我們剛才列舉的物體都是在運動的,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物體的運動。
活動二:判斷物體的運動
1、出示課本15頁的兩幅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對比這兩幅圖,看一看這兩幅圖中的哪些物體是在運動的?你又是怎么判斷的?
預設:
汽車是在運動的,它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從草地的一邊行駛到了草地的另一邊。
騎自行車的人是運動的,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天空中的老鷹是運動的,它從一棵樹的上空飛到了另一棵樹的上空。
河里的鴨子是運動的,它從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邊上。
路上的玩具小車是運動的,它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2、剛剛我們分析了圖中哪些物體是運動的,請大家想一想,這些運動的物體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它們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3、教師小結:要想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上面兩幅圖中的汽車、騎自行車的人、天空中的老鷹、河里的鴨子、小路上的玩具小車等物體,他們的位置相對于這塊草地上的兩位小學生來說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說他們是在運動的。
活動三:情境題
1、出示課本16頁上面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想一想怎么判斷電梯上的人是否在運動?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沒有?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預設:
電梯上的人相對于電梯旁邊的物品來說,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電梯上的人是在運動的。
這個小女孩是在上電梯,另外兩個人是在下電梯,另外兩個人相對于這個小女孩來說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可以判斷電梯上的'兩個人是運動的。
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路邊的小樹、電線桿等物體來講,他們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因此乘客是運動的。
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對于另外的乘客來說,位置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乘客又不是運動的。
2、特別說明:在這里判斷物體是否是運動的,學生選擇的參照物不一樣,所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我們都要給予肯定。
活動四:運動物體的位置
1、出示課本16頁中間的地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描述圖中的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嗎?
2、全班交流:小汽車的位置是在乘客的哪個方向?
東北方向。
小汽車的位置距離乘客還有多遠?
0.2公里。
小汽車開到乘客的位置,還需要多長時間?
兩分鐘。
3、請一位同學具體的說一說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
預設:
小汽車正在這位乘客的東北方向,曲線距離0、2公里的地方,大約2分鐘之后到達乘客的位置。
4、教師引導:我們在描述一個運動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時,要準確地說清楚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
5、出示課本16頁中間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怎樣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出示課本15頁下面這幅插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這輛汽車相對于兩位小朋友的位置。
活動五: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1、教師引導:我們發(fā)現,平時我們周圍的物體有的在運動,有的卻是靜止的,不過學了今天的內容之后,我們發(fā)現物體都是運動的。那么,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呢?我們的地球在轉動時,房子和樹運動了嗎?
2、全班交流,預設:
地球在轉動時,房子與樹相對于月球來說就是運動的。
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活動六: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我們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同時我們還認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板書設計】
5、運動與位置
各種各樣的運動
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
尋找參照物
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 2
【教材分析】
《運動與位置》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2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第一課時。通過二年級上冊第3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使用方向、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本課帶領學生根據物體的相對位置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認識到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初步建立世間萬物都在運動的意識。
本課是認識物體運動的第一課,主要是認識運動和位置之間的關系:一是可以用距離另一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來判斷該物體是否處于運動當中,二是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觀察教材呈現的四組圖片,交流各種各樣的運動,這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歸納,有生命的物體與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運動,自然物在運動,人造物也可以在運動。第二個活動區(qū)別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然后歸納出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要看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升,給出了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第三個活動則是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認識到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照,人們對于物體是否在運動的狀態(tài)的描述也就不一樣,通過網約車的生活實踐,認識到如何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最后一個活動是拓展活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初步建立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學情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第3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對物體的位置這一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使用方向、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同時四年級學生已經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能用位置的變化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但關注的比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同一物體相對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而很少將運動置于兩個物體的相互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上進行判別,也不能很好的區(qū)分運動的形式,片面認識電梯上的人或是列車上的乘客是靜止的,地球上的房屋與樹木是靜止的。因此需要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引導學生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四年級的小學生既保持了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欲,同時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對物體的運動和位置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學學習的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中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通過活動的引導,四年級學生可以習得,并應用該方法解釋日常生活中的運動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2、知道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3、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科學探究:
1、能描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運動。
2、能依據不同的參照物體判斷某一物體是否運動。
科學態(tài)度:
1、認識到事物的相對性,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2、樂于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運動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運動的實例進行研究,尋找其中的奧秘。
【教學重點】
能夠借助某一參照物體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
【教學難點】
認識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視頻、長直尺或木棍之類的器材。
學生材料:科學教科書。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運動
1、師: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你能說說哪些物體在運動嗎?
2、學生回答。
3、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至14頁,認一認教材中的例子,然后同桌之間說一說,為什么說他們在運動。
4、同桌學生交流。
5、師:我們先看第一組圖,誰來說說看,為什么說他們在運動。
6、學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組圖片,突出運動和位置這兩個詞)
7、師: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人)的運動,植物生長,交通工具的運動,以及一些沒有生命的物體的運動等等。我們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就是要看什么?
8、學生回答
9、師:是的,看位置。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來研究“運動與位置”(板書課題)
。墼O計意圖:通過交流各種各樣的運動,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對物體運動的已有認知。并通過交流“為什么在運動”,調動學生的前概念——位置,從而引導進一步研究運動與位置的關系。]
二、了解“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方法
1、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幅圖片,你能判斷圖片里哪些物體運動了嗎?
2、學生回答
3、師:那老師再給你一幅圖,你可以判斷出哪些物體在運動嗎?說說你的理由。
4、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5、師:剛剛同學們找出了一些在運動的`物體,請你用這樣的格式說一說:
因為________相對于_______的位置發(fā)生變化,_______在運動。
誰先試一試?
6、學生回答(教師可指導,一定讓學生獨立、完整地說出來)
7、師:其他同學也會了嗎?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每人說3個,不要雷同。
8、同桌交流。
9、隨機抽取幾位學生按照格式說一說。
10、同學們已經找到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就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你能幫老師完成這張思維圖嗎?
11、師生交流(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同時用固定格式來說一說,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會判斷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
三、選擇不同物體作為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
(一)行駛汽車上的乘客是否在運動?
1、師:大家都學會判斷某個物體是否在運動了嗎?
2、學生回答
3、師:那考考你們,(出示圖片)這是一輛在行駛的校車,車上的乘客在運動嗎?
4、學生回答。(引導用固定格式回答)
。╛_______相對于_______的位置發(fā)生變化,_______在運動。)
5、師:可乘客小明卻說,小紅就在我前面的座位上,她沒有運動。∮型瑢W能解釋一下嗎?
6、學生回答。
7、師生交流。
可事先準備兩根木棍或米尺之類的器材,再請兩位學生,分別手握前端和后端,模擬乘車情況,在教室內緩慢“行駛”,引導學生觀察兩位“乘客”之間的位置。
導用學生用下面的格式說一說
。╛_______相對于_______的位置沒有變化,_______是靜止的。)
8、師:誰能舉個相似的例子?
9、學生回答。(司機相對于小紅的位置沒有變化,司機是靜止的。)
10、師:當我們參照不同的物體來判斷某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時候,你發(fā)現了什么?
11、學生回答。
12、師:在行駛的汽車里,當我們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時,乘客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
。墼O計意圖:當對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結論,不一樣但又都貌似合理時,矛盾產生了。用矛盾激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學會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同時初步意識到選擇的參照物體不相同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
(二)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
1、師:在其它地方也是這樣嗎?我們到商場里轉一轉。(出示圖片)怎么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
2、學生思考。
3、師:不少同學有了想法,接下來請你們在小組內說一說。友情提醒:
(1)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照,盡可能多說;
。2)能對其他人的說法作出相應地評價。
4、學生小組交流。
5、學生匯報、學生互評、師生交流。
6、師:這次大家有什么發(fā)現?
7、學生回答。
8、師:確實像同學們發(fā)現的那樣,當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
。墼O計意圖:更換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和描述,從而熟練掌握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并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的參照物體不相同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
。ㄈ┟枋鲞\動物體的位置
1、師:逛完商場,準備回家了,看看約好的網約車到哪兒了。(出示圖片)相對于乘客,網約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2、學生回答。
3、你能描述圖中這一時刻,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嗎?
4、學生回答
5、師: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公里兩分鐘的車程,目前正由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
6、師:因此,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墼O計意圖:通過網約車的生活實踐,認識到如何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
四、認識到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1、師:坐上網約車,汽車廣播里提出一個問題:地球上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2、師生交流。
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參照物不同,運動狀態(tài)也就不同。靜止只是一個物體對于它周圍的另一個參照物保持位置不變,所以也只能是相對靜止。
3、師:地球轉動時,房子與樹動了嗎?
4、學生回答。
5、小結:相對地球而言,地球表面的許多物體例如房子和大樹,相對地球的位置不變,他們是相對靜止的。但相對于太陽的位置一直在改變,地球上的一切又是運動的。
6、師:現在同學們明白怎么用位置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了嗎?
7、學生回答。
8、師:恭喜大家有所收獲,下課。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進一步理解運動與位置的關系。]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運動與位置》第2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第一課時。通過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使用方向、 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
本課帶領學生認識運動和位置之間的關系:
1、可以用距離另一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來判斷該物體是否處于運動當中
2、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
本課教學中的重點是學會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通過活動幫助學生突破原有概念,建立起“參照物”和“一切都子運動中”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對位置的變化有著一定的理解,但是很難理解參照物的作用和“運動是相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需反復強調并通過舉例說明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進而加深體會參照物的重要作用,學會用規(guī)范科學的語言表述物體的運動與否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距離,幫助學生認識到科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在情境中發(fā)現描述位置包括距離和方向兩個方面,同時借助描述自己和周圍某個同學的位置來鞏固新知。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tài)。
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2.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能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能夠選擇合適的參照物體,描述物體的位置。
3.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探究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
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位置描述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選擇合適的參照物體描述物體的位置。
2. 教學難點
理解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車、木塊、米尺、教學場景圖片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3分鐘)
1. 教師播放一段汽車在馬路上行駛、行人在路邊行走、鳥兒在天空飛翔的視頻片段。
2. 提問學生: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這些物體的狀態(tài)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運動與位置。
。ǘ┲v授新課
1. 認識物體的運動和靜止(7分鐘)
1. 教師在講臺上擺放一個木塊,問學生:這個木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引導學生回答木塊是靜止的。
2. 然后,教師推動木塊在講臺上滑動,再問學生:現在木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學生理解木塊的狀態(tài)從靜止變成了運動。
3. 教師展示更多的圖片(如靜止的樹木、行駛的火車、飛翔的飛機等),讓學生判斷圖片中的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并說出判斷的依據。
4. 教師總結:物體有運動和靜止兩種狀態(tài),當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在運動;當物體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2. 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10分鐘)
1. 教師拿出一輛小車,將小車放在課桌上,問學生:小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引導學生回答小車是靜止的(以課桌為參照物)。
2. 然后教師將課桌慢慢移動,再問學生:現在小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學生產生疑惑,從而引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概念。
3. 教師解釋: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需要看它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個被選作參照的物體就叫做參照物。
4.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總結。
3. 描述物體的位置(15分鐘)
1. 教師在教室的前方選定一個點作為觀測點,然后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放置一些物體(如書本、鉛筆盒等)。
2. 教師向學生介紹:要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知道這個物體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
3. 教師示范如何用方向(東、南、西、北等)和距離(多少米)來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例如,某本書在觀測點的東北方向,距離觀測點3米處。
4. 學生分組活動: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觀測點,然后在小組內互相描述物體的位置。教師巡視各小組活動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
5. 教師展示一些校園場景或地圖的圖片,讓學生選擇合適的觀測點,并描述圖中某個物體(如教學樓、操場等)的位置。
。ㄈ┱n堂小結(3分鐘)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物體有運動和靜止兩種狀態(tài),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描述物體的位置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并說明相對于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
2. 教師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方法以及描述物體位置的要素。
(四)課堂練習(5分鐘)
1. 教師出示一些練習題,如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給出不同的情景描述,讓學生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并說出參照物)和描述物體位置(給出觀測點和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2.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ㄎ澹┎贾米鳂I(yè)(2分鐘)
1. 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現象,記錄下至少5個例子,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2. 選擇家里的一個房間作為觀測點,描述房間內三件物品的位置。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如直觀演示、小組討論等,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體的位置。然而,在教學中發(fā)現部分學生對于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此外,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理解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2.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能夠根據不同的參照物,準確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物體運動和位置關系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需要證據,愿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位置關系,體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學會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2.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的選擇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也不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不同物體運動和位置關系的視頻、動畫等資料。
2. 簡單的測量工具,如卷尺等。
3. 學生分組實驗材料:小球、紙盒、標記物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5分鐘)
1. 播放一段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視頻,視頻中還包含路邊靜止的樹木、路燈等物體。
2. 提問學生:“在視頻中,我們看到汽車在馬路上行駛,那么汽車相對于哪些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呢?汽車的位置又該如何描述呢?”引導學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3.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運動與位置。
(二)講授新課(25分鐘)
1. 認識物體的位置(10分鐘)
展示課本上的情景圖(如操場上的同學、跑道、籃球架等場景),讓學生觀察并選擇其中一個物體(如某個同學)。
提問:“如果要準確描述這個同學在操場上的位置,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引導學生思考方向和距離這兩個要素。
教師講解:我們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這個同學的位置。例如,這個同學在籃球架的東邊,距離籃球架10米遠。
讓學生分組選擇情景圖中的其他物體,互相描述其位置,教師巡視指導。
2. 認識物體的運動(10分鐘)
教師拿出一個小球和一個紙盒,將小球放在紙盒內。然后慢慢推動紙盒,讓學生觀察小球相對于紙盒和桌面的位置變化。
提問:“小球相對于紙盒有沒有運動?相對于桌面呢?”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小球相對于紙盒沒有運動,但相對于桌面運動了。
教師總結: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會不同。
再次展示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如飛機在天空飛行,讓學生分別以云朵和地面為參照物,描述飛機的運動狀態(tài),加深學生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
3. 測量物體的位置(5分鐘)
教師帶領學生到教室外的空曠場地,選擇一個固定的物體(如一棵樹)作為參照物。
給每個小組一個小球,要求學生將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用卷尺測量小球相對于樹的距離,并確定方向(如東南方向、西北方向等)。
各小組完成測量后,回到教室匯報測量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ㄈ┱n堂練習(10分鐘)
1. 課件出示一些物體運動和位置關系的圖片,如火車在鐵軌上行駛、帆船在海上航行等。
2. 針對每張圖片提出問題,例如:
圖中的火車相對于鐵軌旁邊的電線桿是怎樣運動的?請描述火車的位置。
帆船相對于燈塔的位置如何?如果以海面為參照物,帆船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3.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然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答案,教師最后進行講解和訂正。
(四)課堂小結(5分鐘)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如何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什么是參照物,以及參照物對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重要性。
通過測量物體的位置,進一步理解物體位置與方向、距離的關系。
2. 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
。ㄎ澹┎贾米鳂I(yè)(課后)
1. 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位置關系,選擇三個不同的物體,分別描述它們相對于某個參照物的位置,并記錄下來。
2. 思考: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們還能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嗎?為什么?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學生對物體運動與位置的關系有了較好的理解。但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部分學生可能還存在一些疑惑,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實例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理解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2.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觀察、描述等活動,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參照物,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態(tài)。
能根據物體的位置變化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3.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
在探究過程中,尊重事實,依據證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例如導航系統(tǒng)等就是利用物體位置和運動的原理。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確定參照物,并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 教學難點
理解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會不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不同場景下物體運動和位置關系的視頻、圖片。
2. 學生分組實驗材料:軟尺、方向標、小球、玩具汽車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3分鐘)
1. 播放一段校園運動會的視頻片段,視頻中包含跑步、跳遠、扔鉛球等項目。
2. 提問學生:“在視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運動的物體?你們是怎么知道它們在運動的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運動與位置。
(二)講授新課
1. 認識物體的位置(7分鐘)
在講臺上放置一個小球,然后問學生:“誰能描述一下這個小球現在的位置呢?”引導學生思考單純描述小球的位置比較困難。
在小球旁邊放置一個鉛筆盒作為參照物,再次提問:“現在誰能描述小球相對于鉛筆盒的位置呢?”引導學生說出小球在鉛筆盒的左邊或者右邊、前面或者后面等方向關系。
教師總結:要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先確定一個參照物,然后說出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方向。
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圖片,如汽車在公路上相對于路標、樹等參照物的位置,讓學生練習描述物體的位置。
2.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位置(10分鐘)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在教室的地面上,選擇一個固定點作為起點,讓一個學生將小球放在離起點一定距離和方向的地方。
每個小組用軟尺測量小球距離起點的距離,并用方向標確定小球相對于起點的方向,然后記錄下來。
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描述物體位置不僅要說出方向,還要說出距離。
教師再次強調:要準確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需要確定參照物,然后用相對于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3. 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10分鐘)
教師在講臺上推動玩具汽車,同時問學生:“汽車在運動嗎?你是怎么判斷的?”引導學生說出是以講臺、黑板等為參照物,看到汽車相對于這些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知道汽車在運動。
多媒體展示一些場景圖片,如行駛中的輪船相對于岸邊、飛翔中的鳥相對于大樹等,讓學生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并說出所選擇的參照物。
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選擇輪船本身作為參照物,那岸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呢?”引導學生討論并理解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會不同。
4. 物體運動與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5分鐘)
展示手機導航軟件的界面,向學生介紹導航軟件是如何通過確定我們的.位置(以衛(wèi)星為參照物,利用方向和距離等信息)以及目的地的位置,來為我們規(guī)劃路線并引導我們到達目的地的。
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物體運動與位置的知識,如汽車的倒車雷達等。
。ㄈ┱n堂小結(3分鐘)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描述物體位置時要先確定參照物,然后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看它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并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
物體運動與位置的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
2.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簡要評價,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觀察生活中的物體運動與位置現象。
(四)課堂練習(2分鐘)
1. 課件出示一些練習題,如:
小明站在操場中間,國旗桿在他的北方10米處,請描述國旗桿的位置(以小明為參照物)。
判斷下列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給出具體場景,讓學生選擇參照物并判斷)。
。ㄎ澹┎贾米鳂I(yè)(課外拓展)(5分鐘)
1. 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物體,如家里的寵物或者小區(qū)里的健身器材,觀察它一天中的運動情況,記錄下它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位置變化。
2.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導航系統(tǒng)是如何精確確定物體位置的原理知識,下節(jié)課進行簡單分享。
【四年級上冊科學 2.5《運動與位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 3.11《浮力》教案設計(通用10篇)10-28
四年級上冊科學總結11-08
《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08
五年級上冊位置試題08-28
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 4.13《導體和絕緣體》教案設計(精選6篇)07-16
中班科學教案設計03-31
四年級上冊科學科總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