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勸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勸學教案1
教學要點
1.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2.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1.檢查:
(1)學生口頭回答詞義,教師講釋小結(jié)。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于,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后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知明而行無過矣。(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連詞,表轉(zhuǎn)折,相當于“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于是”。)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fù)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 (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通假字)
(2)背誦課文:教師指名讓學生分別背誦24段,講評記分。
2.總結(jié):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jié)。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yīng)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后小結(jié):
、俅罅窟\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壅Z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茍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3.布置作業(yè):
(1)作文(任選一題)
談學習
試論“鍥而不舍”
(2)預(yù)習《逍遙游》
高一勸學教案2
一、基礎(chǔ)字詞
1.識記字音
喉嚨(hóulóng)戰(zhàn)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
翡翠(fěicuì)棲息(qī)蔚藍(wèi)崛起(jué)
2.識別字形
3.分辨詞義
閃爍·閃耀
閃爍:著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梢哉f“閃爍不定”。閃耀:著重指光彩耀眼。可以用于忽明忽暗地四射,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優(yōu)美·幽美
都有美的意思!皟(yōu)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環(huán)境,也可以指動作。如“這個跳水運動員的動作很優(yōu)美”!坝拿馈敝饕腑h(huán)境幽靜而美好,如“這里環(huán)境幽美”。
二、文學常識
江河,原名于友澤。北京人。1971年高中畢業(yè)。任北京膠刃廠工人。職業(yè)作家。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三、經(jīng)典句段
我和春天一起寫這首詩/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這支歌/海水和冰塊猛烈相撞,船沖向浪頭/我們這樣站著/溫柔地呼喚風,像呼喚姑娘們/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樹木都漲滿綠色的帆
點撥:這些詩句有力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春天的向往與執(zhí)著追求。
問題導引
1.詩中的“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為什么?
提示:詩中的“你”和“我們”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輕有為、有著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詩中所說的“你熱情、開朗、像四月的陽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風中飄揚/尋找著美好的聲音/愛情的震顫,莊稼的波濤,金屬的鳴響/走向遼遠的地方,放出喉嚨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標志,是青年人的特點。
2.為什么“我們”要“一起奔騰”?請列舉詩句舉例回答。
提示:詩人在第4節(jié)詩中用了一系列的問句,如“我們又將給大地留下什么呢”“我們的手臂又將收獲什么”“我們死去和誕生的地方還有什么意義”“我們的勞動、創(chuàng)造還有什么意義”等充分表現(xiàn)了青年一代——在擁有“青蔥的愿。
高一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并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3、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明確呂蒙接受勸告后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明確呂蒙接受勸告后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難點:
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渲染氣氛
三國時期,孫權(quán)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因此孫權(quán)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學淺,還不愛學習,每次孫權(quán)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quán)又來勸說他了,那么我們一起走進《孫權(quán)勸學》去看看他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二)、資料助讀,了解作品
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guān)司馬光及《資治通鑒》的資料。教師補充資料,多媒體顯示如下: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陜州夏縣(現(xiàn)山西夏縣)人。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三)、讀準字音,注意句讀
1、教師配樂示范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聽清讀音,注意句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讀音和句讀方面的錯誤。
4、展示標有正確讀音的大屏幕,以學生齊讀的方式讀準字音。
5、展示標有正確讀音和句讀的大屏幕,以學生齊讀的方式讀準句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讓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組的形式每組探討兩句話的翻譯,小組之間開展競賽,合作共同完成課文的翻譯工作。
3、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師生共同解決。教師大屏幕展示重點字詞的翻譯。
(五)、再現(xiàn)故事,品析人物
師: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你感興趣的人物的語言自由練讀。
孫權(quán):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guān)心、厚望。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不悅、責備。
“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驚奇、贊嘆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過指讀、齊讀、對比讀、師生合作朗讀、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體會人物的語言,從而總結(jié)出人物性格特點。最后讓學生脫本進行人物對話,為背誦課文打下基礎(chǔ)。
孫權(quán):平易近人、關(guān)心下屬、王者權(quán)威、重才、善勸
呂蒙:虛心聽勸、胸懷坦蕩、幽默
魯肅:真誠、敬才、愛才、講禮節(jié)
歸納成語:吳下阿蒙 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xiàn)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遷移,比較閱讀
我們學過《傷仲永》,你認為方仲永與呂蒙有何不同?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你覺得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七)、吟誦課文、結(jié)束本課
學生能背則背,不能背就讀,課堂在課文的吟誦聲中結(jié)束。
高一勸學教案4
【教材定位】
《勸學》是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第10課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的兩篇文章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學習這兩篇文章時,要通過熟讀課文,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并在此基礎(chǔ)之上把握兩篇課文關(guān)于學習的主要觀點!秳駥W》選自《荀子》,勸,即鼓勵的意思。荀子通過這篇本章表達了自己對于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注意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分析并概括荀子從哪些角度去探討了學習這件事。同時,注意分析本文的論證特色,學習荀子的論證技巧。
【素養(yǎng)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虛詞,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并背誦全文。
2、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張,積累文化常識。
3、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4、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習并掌握本文的論證手法
【教學方法】
點撥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類的多元融合,讓“終身學習”的理念大步跨進了新紀元。從小我們就受到“學習使人進步,知識改變命運”的熏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勸學》,看看荀子對于學習的看法。
二、知人論世
1、了解荀子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了解《荀子》
《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哲學著作。全書一共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幾篇,如《議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學生整理而成的。荀子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解題
4、寫作背景
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好利惡害,如果任人順性發(fā)展,人與人之間就會互相爭奪,使社會陷入混亂;必須由圣人制定禮義,進行教化,才能使人轉(zhuǎn)而為善,使社會正常安定。所以他認為人性是惡的,而善則是后天人為教育的結(jié)果;善不是性,而是“偽”。他強調(diào)學習、積累,注重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秳駥W》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5、了解荀子的思想主張
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guī)律化,見于他的《天論》一文!傲行请S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jié)果。
“人之性惡”
荀子最主要的努力是確認人在道德修養(yǎng)和治理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作為前提與起點的,是荀子主張的性惡論。荀子從天人相分的立場出發(fā),否定而人性中先驗的道德根據(jù)。在他看來,所謂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謂“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現(xiàn)為“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其實質(zhì)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荀子認為人的這種天然的對物質(zhì)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禮儀規(guī)范相沖突的。他認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紛亂理而歸于暴”。所以說人性是“惡”,而不是“善”。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ㄒ唬╊A(yù)習檢查:
1、給加點字注音:
木直中繩(zhòng)輮(róu)槁暴(gǎopù)就礪(lì)
參。╟ānxǐng)須臾(yú)跂(qǐ)楫(jí)
跬步(kuǐ)騏驥(qíjì)駑馬十駕(nú)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螯(áo)蛇鱔(shàn)
。ǘ┏踝x感悟
熟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疏通文意。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解讀第一段
1、解釋下列詞語
、倬樱河袑W問、有修養(yǎng)的人
②已:停止
2、概括第一段的內(nèi)容及作用。
明確提出勸學主張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總領(lǐng)下文。
思考2、解讀第二段
1、解釋下列詞語
①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第一個“于”,從;第二個“于”,比。
②中繩:合乎,木匠用的墨線
③輮:同“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彎曲
、芷淝幸(guī):彎曲的弧度
、蓦m:即使
、抻校和坝帧
、唛卤簳窀
⑧不復(fù)挺者:直
、彷娛怪灰玻哼@樣
⑩金:指金屬制的刀斧等
就礪則利:接近,靠近;磨刀石
君子博學:廣泛地學習
而日參省乎己:檢驗;省察;相當于“于”。
9知明:同“智”,見識
2、研讀第2段,找出三層比喻的本義和比喻義。
明確第一層:青、冰比喻。本義:事物經(jīng)過變化,可以提高。比喻義:人性經(jīng)過學習是可以提高的。
第二層:木直為輪。本義:事物經(jīng)過改造,可以改變。比喻義:人性經(jīng)過學習是可以改變的。
第三層:木、金比喻。本義:事物經(jīng)過檢驗,可以完善。比喻義:君子經(jīng)過學習,可以智慧明達,行無過失。
思考3、解讀第三段
1、解釋下列詞語
、仝枺乎谄鹉_后跟
②疾:勁疾
、壅茫呵宄
、芗伲航柚,利用
⑤利足:善于奔走
、拗拢旱竭_
、咚河米鲃釉~,游水
、嘟^:橫渡
⑨生:同“性”,資質(zhì)、稟賦
、馕铮和馕,指各種客觀條件
2、研讀第3段,思考它論證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論證的。
明確第3段論證的是學習對于君子成長所起的作用,采用了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分三層展開論述:
、訇U述學習的重要作用,有時學習比思考更重要;
、谟盟膫比喻,從見、聞、行路、渡河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而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鄣贸觥熬由萍儆谖铩钡慕Y(jié)論。
思考4、解讀第四段
1、解釋下列詞語
、亠L雨興焉:兼詞,相當于“于此”
、谏衩鳎悍欠驳闹腔
、圩缘茫韩@得
、荃筒剑嚎绯鲆荒_;跨兩腳。
、轃o以:沒有用來……的
、奘{:一天的行程
、吖υ诓簧幔荷釛
、噱洠嚎
、徵U:雕刻
⑩黃泉:地下的泉水
用心:因為心思
跪而二螯:腿;蟹鉗
寄托:藏身
用心躁:浮躁,不專心
知識拓展:
而
。1)連詞:并列關(guān)系。例句:知明而行無過矣。
。2)連詞:修飾關(guān)系。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3)連詞:轉(zhuǎn)折關(guān)系。例句: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連詞:順接關(guān)系。例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細讀第4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形象化的表述說理的方法闡明的道理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明確
形象化的表述說理的方法闡明的道理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比喻論證(正面)學習重在積累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比喻論證(反面)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比喻、對比論證學習貴在堅持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比喻、對比論證學習成在專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思考5、概括梳理整篇文章
明確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
第4段,闡明學習應(yīng)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
思考6、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各題。
勸學
秦觀
、儆枭贂r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诒葦(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fù)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
、坂捣!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邵)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抵君羸卒數(shù)萬。”心善其說,因取“經(jīng)”“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
、茑!少而不勤,無知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ü(jié)選自《精騎集序》)
勸學
《荀子》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谇,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問題】秦觀《勸學》中讀書的故事可否論證荀子“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請作出判斷并闡明你的理由。
明確秦觀敘述了年少時憑記性好貪圖玩樂,年長因善忘而毀壞學業(yè)的故事,可以從反面論證讀書時學時輟導致的后果,適合用來論證積累對成就學問重要性的觀點。
五、技巧點撥—探究說理方法
【任務(wù)引導】“譬稱以喻之,分別以明之”是荀子主張的“談?wù)f之本”。本文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說理特色——善用比喻。除了比喻論證,本文還綜合運用了其他的論證方法,做到了條理清晰,論證充分,入木三分。
【任務(wù)活動】試分析概本文在說理上的特點
明確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鄱嘤脤ε,夾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茍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六、明晰主旨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表達了對學習的作用、意義,以及方法態(tài)度的獨到見解,對后世具有啟發(fā)意義。
七、拓展閱讀
在先秦美學中,荀子美學不但和老莊美學很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學也不同。與孔孟老莊美學相比,荀子美學有它的優(yōu)越之處,但也有它的弱點。
荀子美學的最大優(yōu)越之處,在于它不像孔孟老莊那樣諱言人的功利欲望的滿足,它直截了當?shù)匦Q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種欲望當中的一種,把人的審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現(xiàn)實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礎(chǔ)之上。雖然荀子不認為自然欲望的滿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說的美決不排斥在符合禮義的前提之下的各種欲望的滿足。如荀子所講的訴之于耳目的種種美,就同統(tǒng)治階級的“養(yǎng)目”、“養(yǎng)耳”、“養(yǎng)口”、“養(yǎng)體”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開。此外,荀子所說的美同后期奴隸主企圖“富有天下”的種種積極的努力和實際活動不可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體地講了富國強兵之道,講了統(tǒng)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種種辦法和措施,無異于為后期奴隸主提供了一個富國強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而荀子所說的美,離不開這些富國強兵、王天下的實際活動。
在中國美學史上,荀子第一次強調(diào)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動的密切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美的產(chǎn)生和占有與人的活動分不開。如果說孔孟所說的美主要是個體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狀態(tài),老莊所說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兩者都基本上是內(nèi)向的而非外向的,那么荀子卻可以說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雖然荀子也照樣在講個體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并且也同樣以此為美,但這并非荀子美學的主要特征。而且荀子講人格修養(yǎng)處處重視實際的磨練,重視“行”、重視“積”,同孟子所倡導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是大異其趣的。對荀子來說,美主要存在于建功立業(yè)、富貴尊榮的外向的活動中,而不是存在于個體人格內(nèi)存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便是儒家強調(diào)的“樂”,在荀子這里,也主要不是同個體人格的完善相聯(lián)系,而更著重于它的廣泛的“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完全可以說,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連荀子所寫的《成相》和《賦》也都顯示了這種特點。這應(yīng)該說是荀子美學的又一貢獻。因為美本來不應(yīng)脫離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樣的活動,不應(yīng)脫離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關(guān)系,不應(yīng)脫離世俗的各種各樣的生活。
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學表現(xiàn)其優(yōu)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著荀子美學不及孔孟老莊美學的特點。這弱點在于荀子美學忽視了美同個體人格精神的自由的關(guān)系,忽視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征。在孔孟那里,個體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嚴,完全壓倒了功利欲望的滿足;在老莊那里,對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欲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慮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鎖,而必須加以拋棄。雖然孔孟諱言利,老莊主張超功利,都有消極作用,但由于具有肯定個體人格精神不為功利壓倒的崇高價值這一方面,便剛好開啟了通向?qū)徝赖拇箝T。荀子則不然,他考慮的全部問題是如何把“欲”同“禮”統(tǒng)一起來,使欲望的滿足不違背“禮”。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莊相對要低一些,他對審美和藝術(shù)的特征的把握也比孔孟老莊要差一些。
。ü(jié)選自李澤厚《荀子美學與孔孟老莊美學的比較》)
【問題】相比于孔孟老莊美學,概括荀子美學的優(yōu)越之處。
明確(1)它把人的審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現(xiàn)實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礎(chǔ)之上。
。2)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強調(diào)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動的密切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美的產(chǎn)生和占有與人的活動分不開。
八、荀子名言積累
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2、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以治氣養(yǎng)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4、思索以通之。
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7、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8、良農(nóng)不為水旱不耕。
9、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九、隨堂鞏固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點出君子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
(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3)《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資過人,只是他們善于利用外部條件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譯句子
、偾,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诰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鄯e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茯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明確①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jié)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诰訌V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③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圣人的精神境界也就在這里具備了。
、茯球緵]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
十、作業(yè)
完成同步習題。
高一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fù)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shè)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tǒng)領(lǐng)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 ,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⑤ 。
、偾啵旱迩啵环N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guī):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fù)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偈芾K:經(jīng)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省②乎③己,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①參:驗,檢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當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于 寒于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
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wù)哒芒?。
①須臾:片刻 ②跂:提起腳后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wù)哒,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jié),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高一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文學知識,掌握并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誦全文。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并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體味文中蘊涵的“學習之道”,通過研讀文本,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有關(guān)君子學習的智慧,明確君子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具體的做法。
教學難點:
了解荀子思想;深入淺出,明確現(xiàn)實中學習的意義,能學以致用。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齊讀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這首詩勸導人們在年輕的時候,抓緊時間,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2.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指出先秦儒家三個時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對話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指出先秦議論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3.本文標題“勸學”,如何理解?“勸”字是”六書”構(gòu)字法的哪一種?
明確:勸,從力雚聲,形聲字。形旁“力”,象古時耕地的農(nóng)具耒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執(zhí)耒耕作需要花費力氣,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有勉勵之義,如“勵、努、勉、勖。勸學意思是勉勵人們努力學習。
二、朗讀感知
1.放錄音,正音正字。(見課件)
2.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3.本文一共4段,各段是圍繞哪句話展開的?每段的內(nèi)容各是什么?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第4段闡明學習應(yīng)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積”“不舍”“用心一”。
三、文本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掌握基礎(chǔ)知識。
(1)重要詞義。(見課件)
(2)通假字。
輮以為輪;雖有槁暴;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詞類活用。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其曲中規(guī);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2.思考探究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中心論點——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第二段中哪一句話回答了“學不可以已”?(用原話回答)其余五組比喻句與這一句有什么聯(lián)系?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薄f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薄f明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牧曅裕怪蚝玫姆矫姘l(fā)展變化。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yǎng)。)
3.試一試,背一背。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掌握基礎(chǔ)知識。
(1)重要詞義。(見課件)
(2)通假字:君子生非異也。
(3)詞類活用:非利足也;非能水也;登高而招。
(4)古今異義(古/今):聲非加疾也;假輿馬者;絕江河。
(5)特殊句式:善假于物也。
2.思考探究。
(1)、第三段中哪一句話回答了“學不可以已”?(用原話回答)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這一段使用了五個比喻句,談到了與學習相關(guān)的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學、思對比,強調(diào)了學習的作用;跂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薄獌衫C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薄獌衫C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于(對)物(外物)也!薄B用比喻,得出結(jié)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lǐng),善于利用處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3.試一試,背一背。
(三)學習課文第4段
1.掌握基礎(chǔ)知識。
(1)重要詞義。(見課件)
(2)詞類活用: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積善成德。
(3)古今異義(古/今):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爪牙之利。
(4)特殊句式: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思考探究。
(1)本段是從那個角度說“學不可以已”的?此段闡明學習應(yīng)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
(2)在本段中作者運用了十個比喻句來說理,這十個比喻句從意思上看,可以分為幾層?
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薄e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diào)學習要靠積累,并引出結(jié)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yǎng)了“圣心”。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diào)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薄U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蟹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3.嘗試背誦。
四、合作探究
探究本文的論證方法。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這些比喻句分別是用來證明哪一種觀點的,以及設(shè)喻的特點。
闡明學習的意義:
、偾啵≈谒{,而青于藍;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勰局敝欣K,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芄誓臼芾K則直;
、萁鹁偷Z則利。
闡明學習的作用:
、傥釃L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垌橈L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茫?/p>
、芗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菁僦坶,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闡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俜e土成山,風雨興焉(正);
②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正);
、酃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反);
、懿环e小流,無以成江海(反);
⑤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反);
、揆w馬十駕,功在不舍(正);
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反);
、噱浂簧,金石可鏤(正);
、狎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正);
、庑妨蚨,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反)。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shè)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shè)喻特點:
、乓匀粘I钪谐R姷氖虑榛颥F(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圃O(shè)喻方式多樣:
、僬嬖O(shè)喻。
、谡丛O(shè)喻。
、鄯磸(fù)設(shè)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⑶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儆械氖菍⒌览黼[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
、谟械南仍O(shè)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塾械南仍O(shè)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2.除采用喻證法外,本文還運用了正反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孔子《論語》中的“君子”觀: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熬印笔强追蜃有哪恐欣硐氲娜烁駱藴,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結(jié)合我們今天學的內(nèi)容,如果你是荀子,你會怎樣說?
參考答案:荀子曰:學方能為君子。
2.君子對待學習有“不可以已”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是不能停止學習,具體的做法有博學、參省、假物、積累、堅持、專一。這樣做了以后,可以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彌補自己的不足。在你的知識儲備中有沒有通過后天的不斷學習讓我們刮目相看的人和事,不斷激勵著你前行。試著與大家分享。
蘇秦刺股、孫敬懸梁、匡衡鑿壁、孫康映雪、車胤囊螢;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勸學詩;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儒學家子思“五之法”);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孟馳北:生命的張力與炙熱;
梁啟超: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詩。一生勤奮,著述宏富。政治活動占據(jù)大量時間之外,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之多,各種著述1400多萬字,148卷的《飲冰室合集》;
周汝昌:詩成掩卷去,脂齋余香沉。一卷《紅樓》觸百思,一生癡迷,終有所成;溘然長逝,無怨無悔……
小結(jié):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抹背影,悠悠水長,他們的求學精神、道德修養(yǎng)讓我們敬仰,我們可以通過后天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學問、修養(yǎng)。
高一勸學教案7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yīng)持態(tài)度的論述,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不懈”和“專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積累12個文言常用實詞: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3個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6個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和論證方法靈活的寫作特點。
【教學設(shè)想】
一、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述的比喻,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同時,落實重、難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jié)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shè)喻的幾種形式。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思考和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教時安排】
用兩課時教完。課前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內(nèi)容。第二課時,理清層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并研究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解題;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4.翻譯課文。
教學步驟
1.導人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人,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2.簡介作者:(見教參)
3.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
勸:“勸勉”的意思。
繁體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4.范讀課文,學生正音正字。
5.指導學生處理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給6個通假字、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點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并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6.教讀: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停止,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于(從)藍,而(卻)青于(比)藍;冰,水為(凝成)之,而(卻)寒(冷)于(比)水。(也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為(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guī)。雖有(又)槁暴(曬干),不復(fù)(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說明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牧曅,使之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省(檢查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yǎng)。)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可以已”。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三個側(cè)面證明只要善于學習,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結(jié)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吾嘗(曾經(jīng))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比,強調(diào)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wù)?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借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于(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jié)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lǐng),善于利用外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 “學不可以已”,不可放松。
第4段,闡明學習應(yīng)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于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圣心(圣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diào)學習要靠積累,并引出結(jié)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yǎng)了“圣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diào)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舍。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diào)“積”,到論證“不舍”,最后歸結(jié)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yīng)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證明“學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廢。
7.鞏固:學生自讀課文,自行口譯,要能字句落實。學生提問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解答。
8.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完成書后練習。
高一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認識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
。、掌握文言詞語絕、強、假、望、聞的意義和用法。
。、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體會荀子文章的風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絕等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如何結(jié)合時代的需要,使學生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四讀法。(自己總結(jié)的。)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導入新課,簡介荀子
1、荀子的思想:
⑴ 天人相分,自然有其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
、 制天命而用之,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 性惡論。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學習和教化。
、 禮是治國之本。
。、作品風格:是學者之文,樸素、深厚、縝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讀全文,概括大意(一讀。)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讀音:
中(zhòng)智(zhì)躁(zào)有(yòu)
。ㄆ渌鼌⒁娊滩淖⑨尅#
2、學生結(jié)合注釋,通讀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明確:學不可以已。
。ㄒ馑紝纯。)
。、學生分小組筆譯課文最后一段,注意語言準確;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檢查,組織全班同學交流筆譯的情況,重點指導如下句子的翻譯:
⑴ 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
、 筋骨之強:強健的筋骨。(倒裝句式。)
、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三、完成課后練習,重點學習文言詞語
。薄W生做練習二,掌握絕、強、假、望、聞的用法。
。、教師檢查完成情況;
。场W生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商務(wù)印書館),增加義項和例句。注意:絕的義項比較多。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檢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師指名學生背誦絕、強、假、望、聞等詞語的義項和課文中的例句。
二、細讀課文,理清思路(二讀。)
。、學生自讀全文,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
。、教師檢查,全班交流。
。ǜ鹘M先推薦一人上黑板,還可以由其他同學不斷完善,直到滿意。)
參考思路:
學不可以已──智明行無過──常人成君子──積累、持恒、專一
。ㄖ行模 (意義) (作用) (方法)
三、研讀課文(重點是最后一段),分析討論(三讀。)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比喻論證的語段和句子,對比喻進行分類、歸納。(學生可以自己確定分類標準)
。、討論比喻論證的作用、效果。
。、教師總結(jié),明確本文比喻巧而理至。
第三課時
一、審讀課文,評價創(chuàng)新(四讀。)
。、教師引導:本文有哪些知識性錯誤,有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完善,請指出來。
。、學生審讀課文,找出不足的地方。
。场熒涣鲗徸x結(jié)果。
參考:
、 知識性錯誤,如蟹六跪而二螯,(應(yīng)是八跪;一說正確)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自己建筑巢穴,不用蛇鱔之穴)。
、 在論證方面,只是從自我的角度來論證。本文只談了學不可以已的兩點作用,即提高自己,彌補不足。還可以從社會發(fā)展趨勢和需要的角度來談。
二、聯(lián)系實際,拓展運用
。、以《新勸學》為題,列提綱,分組發(fā)言。要求進一步充實荀子的論證。
。、教師補充終身學習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學生討論終身學習的重大意義。
補充:終身教育看來是進入21世紀的一把鑰匙。它超越了啟蒙教育和繼續(xù)教育之間的傳統(tǒng)區(qū)別。它響應(yīng)迅速變革之世界的挑戰(zhàn)。要把終身教育放在社會的中心位置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第8頁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叢書 教育科學出版社)
【板書設(shè)計】
勸學
《荀子》
智明行無過
常人成君子
學不可以已 終身學習
積累、持恒、專一
。ㄉ鐣、時代的需要)
高一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本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恒心”“專注”的優(yōu)秀求學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nèi)心并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
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設(shè)想】
本文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個專題展開。同時,《勸學》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積累文言知識,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語句章法是教學設(shè)計中所考慮的另一重點。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以指引學生樂于親近文言文為原則,以探究、合作為途徑,所以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這篇教學設(shè)計的主導思想。
【教學過程】
預(yù)習提綱:
1、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yù)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yù)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shè)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提高修養(yǎng)的途徑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本身就是一種修養(yǎng)。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yǎng)我們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yǎng)有所啟發(f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注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diào)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诵灾械摹皭骸保虼,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fā)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jié)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jù)預(yù)習筆記,把預(yù)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回,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nèi)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為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
【高一勸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一《勸學》教學教案01-13
高一《勸學》教學教案01-13
語文教案勸學09-26
【實用】勸學教案四篇11-16
關(guān)于勸學教案三篇10-18
孫權(quán)勸學教案(15篇)09-02
孫權(quán)勸學語文教案09-02
【精選】勸學教案四篇08-10
勸學教案模板五篇08-06
《勸學》教案匯總7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