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1
教學目的:
1.體會這首詞的主旨。
2.鑒賞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作者背景
1. 辛棄疾:根據導學練回憶有關內容。
2. 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 自由朗讀文章(結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篇文章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 個別朗誦(正音)
3. 再次讀文章,分組討論文章內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提示內容:
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tài)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tài)之美。
總結: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者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jié)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那文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寫景、寫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卻用十三句中的九句來寫景,寫別的喜歡熱鬧的女子,對于些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嗎?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
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傊@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 “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罪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延伸探究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六、課后作業(yè)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相同之處:都以元宵燈節(jié)為描寫對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現(xiàn)節(jié)日的繁華熱鬧,渲染歡樂的氣氛。都運用了對比手法。
不同之處:辛詞只寫了今年元宵的盛況,沒有回顧過去的元宵,而李詞沒有直接寫今年元宵的繁華熱鬧,而重點回憶昔日元宵的盛況,因為二者立意不同,李詞旨在表達身世之悲和家園之慨,而辛詞則旨在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達對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滿,表達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人格。表現(xiàn)手法上,李詞有今與昔的對比,也有我與人的對比;而辛詞則只有世俗女子與“那人”的對比。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主人公的形象
教學難點:
王國維三種境界的理解與拓展
教學器具:
powerpoint課件教學
教學方法:
誦讀——鑒賞——分析——背誦——拓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天庭的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氣,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日這天到人間放火,準備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凡間的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大家聽到這件事,都嚇得不知該如何是好。終于,有個老人想到一個好辦法,他說:“在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贝蠹衣犃硕挤浅Y澩谑潜惴诸^去準備。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因此保住了生命及財產。后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因此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慶祝。
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足為信,可是如今的元宵節(jié)仍然是非常熱鬧的節(jié)日。比如我們潮州每年都有很多慶;顒。那么請大家回憶一下每年的元宵節(jié)我們都有哪些活動呢?
生:放煙花、掛燈籠、玩爆竹、猜燈謎等等。
師:很好,看來很多同學對元宵節(jié)還是記憶猶新。如今的元宵節(jié)是如此地熱鬧、如此的讓人喜歡,那么古代呢,古人是怎么過元宵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南宋偉大詞人辛棄疾的一首以元夕為題目的詞——《秦玉案元夕》。
〔推進新課〕
師:知其人論其詩,要想比較清楚的理解這首詞,讓我們先來聊了詞人。詞人辛棄疾作為南宋重要的一位詞人,我們早已接觸過。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回憶一下,同學們對辛棄疾有多少認識?
生一:我知道辛棄疾是一位抗金英雄,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年輕時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可是成效不大,后來投奔耿京起義軍,并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yè)。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棄疾率領五十余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所以,我覺得他是位英雄。
生二:雖然我們都知道辛棄疾是一位英雄,可是我覺得他一位失意的英雄。(為什么呢)辛棄疾所處的南宋是一個非常懦弱的時代,朝廷偏安江南,面對北方大片土地被侵占,大批人民不被壓迫,仍然只顧眼前,妥協(xié)派占據了主流。
生三:我喜歡他的詞,他與蘇軾一樣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例如《永遇樂》中這樣寫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給我很大震撼。
師:很好我們學過的一首《永遇樂》。大家會背嗎?
生:會。(一起背誦)
師:除了這些,我們還知道辛棄疾的其他什么嗎,比如他的詞的風格,流派等等。
生四:我還知道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知識。辛棄疾與李清照有很多“相似”之處。他的字是幼安,他是濟南人。而李清照的字是易安,也是山東濟南人。他們倆并稱“濟南二安”。當然,李清照的詞是婉約派的,而辛棄疾的詞是豪放派的。
師: 很好很好,看來同學們對辛棄疾始既喜歡也打從心底里欽佩。對他的了解比較多。那我們應該抓住一些關鍵的知識來了解.
〔課件展示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關鍵詞提示:
抗金英雄、濟南二安、蘇辛、豪放沉郁
辛棄疾名句: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 》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xiāng)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菩薩蠻》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沁園春 》
〔詩歌誦讀〕
師:好,對作者有了一個比較詳盡的了解,我們下面就走進這首詞來品味這首詞將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情。大家看題目,“《青玉案》”是什么,“元夕”又是什么?
生:《青玉案》是詞牌,元夕是題目。
師:《青玉案》是著名的一個詞牌,很多大詞人都寫過這個詞牌,比如賀鑄的《青玉案》就寫的很好,大家不妨找來讀讀。元夕也就是元宵,從題目中我們可以得知作者在寫元宵節(jié),那么作者僅僅是為了描寫元宵佳節(jié)嗎?接下來就請一些同學來朗誦。正所謂:讀詩百遍,其意自現(xiàn)。
生五:(很大聲也很幽默的誦讀,讀到“驀然回首”時,還回頭一望。
師:很好很好,這位同學讀得很有感情,但請注意語速和節(jié)奏。
生六:(很有感情的誦讀,同學們好像都被她感動了)
師:讀得很好,我一直都說,讀詩特別是讀古詩很能反映一個人的氣質!像剛才的那位同學讀的時候,就非常的有氣質。
生七:(讀得很投入,抑揚頓挫)
師:朗誦詩一種傳情的藝術,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誦就很好的做到了這點。
。ù藭r,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很多同學紛紛舉手要來朗誦)
生八:(讀的有些緊張,但很自信)
師:很好,若是可以加些自信,你會做得更好!看來很多同學都想用自己的朗誦來征服大家,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來誦讀,F(xiàn)在我們一起讀。
(同學們集體朗誦,讀得很大聲、讀得很投入、讀得很整齊)
〔整體理解〕
師:讀完之后,大家對這首詞應該就有了起碼的理解了。接下來我們要來對這首詞進行整體把握。下面大家自己先小聲地自由的誦讀,并結合下面的注解思考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課件展示問題〕
問題一:元夕之夜,必有燦爛之景。詩人辛棄疾是如何描寫這個燈火輝煌、萬人歡狂的元夕盛況的?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描寫?
。ń涍^一陣熱烈的討論,同學們有了答案)
師:想必大家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答案,那么誰來告訴我們這首詞作者寫了一個怎么的元宵節(jié),或者說他寫了元宵節(jié)的什么內容。
生九:詞的上闋寫了元宵節(jié)這一天的熱鬧場面。有燈火、煙花,滿天的燈火還有燦爛的煙花,很多很漂亮。燈火就像千樹花開一樣,煙花就像是下雨一樣多,讓我想起了今年元宵節(jié)我們潮州市在鳳凰洲公園放的焰火一樣,太壯觀了。(同學們都在回憶)
師:對,詞的第一句讓我們看到燦爛的燈火,滿天的煙花。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岑參的一句詩。
生:《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生十:接下來詩人還寫了寶馬雕車、有人吹著鳳簫,還有舞魚舞龍等等熱鬧的場面。
師:對了,這里的寶馬可不是寶馬奔馳哦,是指富貴人家的裝飾地非常高貴的馬車。還有一個非常熱鬧的慶祝場面。不過剛才這位學生還露了一句:玉壺光轉。請問“玉壺”指的是什么,“轉”在這里應該讀什么音?
。ㄍ瑢W們陷入了熱烈的討論之中,有人讀zhuǎn,也有人讀zhuàn)
生十一:我認為應該讀zhuàn,因為在這里是一個動詞,是指花燈在轉動。
生十二:我認為不是,應該讀成zhuǎn。是花燈的影子在轉變的意思。(同學們爭論不止)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的爭論,可以看出很多同學進行了仔細的思考。但是,“轉”字該怎么讀,關鍵是看玉壺是什么意思。若是讀成zhuàn的時候,玉壺是指花燈之多。若是讀成zhuàn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把它讀成“zhuǎn”的時候,這得玉壺應該可以理解成月光,月光照耀下,光影流動。比如我們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就有這個詞。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生十三:詞的下闋主要是了一些打扮的很貴氣的富家女子在熱鬧的集市游樂的場面。詞中的“蛾兒雪柳黃金縷”用了借代來指那些富家女子出游的場面。
生十四:我認為,除此之外作者還關注那些女子的情態(tài):“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些女子應該都是美女。(同學們大笑)
師:這位同學很幽默,也很仔細。作者寫了“暗香”來指代這些女子身上隊香味,“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意是梅花的香味在這里都變成美的.代名詞!坝币惨粯樱胂蠼鹩瓜壬P下的那位“任盈盈”小姐一樣是美女。(同學笑)
師:剛才經過大家的分析,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一個熱鬧非常的元宵節(jié)。那么有沒有同學可以概括以下這個元宵節(jié)的盛況。
生十五:這是一個非常熱鬧、非常豪華、非常奢侈的元宵節(jié)。
。▽W生誦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師:很好。我們結合背景來分析一下,這首詞是作者剛從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讀成臨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杭州之時所作的,當時,祖國半壁江山正處在侵略者鐵蹄的蹂躪之下,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在南方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用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一詩很能說明情況。大家會背嗎?
。ㄍ瑢W們一起背誦: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統(tǒng)治者過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生活。那么作者此時在做什么呢,有沒有沉浸在這一片歡騰熱鬧的氣氛之中?
生:沒有。
生十六:詩人此時在那些美女中尋找。尋找心中的那個“他”。
師: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句表現(xiàn)作者尋找的句子。
。▽W生齊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如果這些都是美女的話,作者為什么還要在尋找呢?“他”指的是誰呢?
師:對阿。作者面對這個熱鬧的元宵佳節(jié),他是什么樣的心情呢?面對這那么多的美女,他又在尋找什么呢?那位同學可以回答剛才這位同學的問題?
〔課件展示問題〕
問題二:詩歌最后三句可謂是點睛之筆,作者極力地表現(xiàn)出尋找“那人”的過程,來撫慰心中的失落,令人讀來有了一絲欣喜和安慰。那么,請問詩人尋找的“他”是什么人?有著怎樣的形象?
生十六:很明顯,作者是沒有沉浸在這個歡鬧的慶祝氣氛中的場面中的,他也不喜歡這樣的生活。通過上面的描寫,主要是為了與全詞刻畫的主人公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起了襯托的作用。
生十七:詩人在尋找一個男子,他的朋友。因為“他”用于指代男性的第三人稱代詞。
生十八:我認為是一個女子,是作者的意中人,不然他怎么會在一群美女中去尋找呢?再說,在古代漢語中第三人稱代詞只有“他”一個詞。
生十九:我認為,這里的“那人”不是實指而是虛指,是指作者理想中的知己。他跟作者一樣,是一個自甘寂寞的人,是一個不同流合污之人。他站在燈火將近處,與眾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生二十:我還以為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其實就是作者自己!一個堅決抗金的英雄,在那些妥協(xié)派中依然獨立,依然寂寞。
師:大家都分析得很有道理。本詞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大家將它解決了,可見同學們的智慧是無窮的。請大家看投影:
〔課件展示主人公形象〕
(1)全詞用對比和以賓襯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這是一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獨、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么?
。2)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這是個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形象,與追名逐利的世人很不一樣。這個形象寄托了作者的深意,表達了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師:理解了詩人刻畫的主人公形象,我們對全詞的理解就比較透徹了。誰來概括一下這首詞的主旨呢?
生二十一:我認為《青玉案》一詞借對元宵盛況的描寫,表現(xiàn)“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詞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懷高遠,別有所求的志向。
師:很好,概括得很準確。那我們就一起來背誦這首詞吧!
〔延伸拓展〕
詞的最三句可謂是千古名句,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不一樣。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曾這樣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大人物成就大事業(yè)要經歷這樣三種境界,那么我們小人物呢,要想取得成功是否也要經過這三種境界?那么請大家結合自己的人生談談感受:
(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感想)
生二十二:我認為,這第一種境界就是說要想取得成功,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的,站得高才能望的遠。也暗示著我們應該有一個比較崇高的理想。
生二十三:“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一句應該是指做任何的事情都會經歷很多很多的挫折、磨難,人因此而消瘦。
生二十四:可能是指愛情吧,愛情很是折磨人的。(全班同學狂笑)
生二十五:雖然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曲折的過程,結果應該是圓滿的,因為那人在燈火闌珊處。
師:大家對這三種境界都很有見地,都能結合自身體會,很不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沒有登高望遠,無以確定有價值的探索目標;沒有對尋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難以面對征程的漫長和艱辛;沒有千百度的求索,不會有瞬間的頓悟。故迷惘、執(zhí)著、頓悟。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
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討論到這里,有其他一些看法下課之后我們接著討論。下面我們布置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試默寫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一詞,試著從表現(xiàn)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將其與《青玉案元夕》進行比較閱讀。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青玉案·元夕》的基本內容,了解辛棄疾及其時代背景。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體會詞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達,學習詩詞鑒賞的基本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理解詞人通過元夕景象寄托的深層情感和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詞句含義,把握詞中描繪的元宵節(jié)景致與人物情感。
難點:領悟詞中象征與隱喻手法的運用,以及辛棄疾通過此詞所傳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注釋材料
辛棄疾生平及時代背景資料
元宵節(jié)風俗文化的圖片或視頻素材
古典音樂作為課堂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分鐘)
情景導入:播放一段關于元宵節(jié)熱鬧景象的視頻或展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節(jié)日氛圍,然后引出辛棄疾在這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青玉案·元夕》。
2. 作者及背景介紹(10分鐘)
簡述辛棄疾的生平、主要成就及時代背景,特別是其抗金經歷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點,為理解詞作鋪墊。
3. 初讀感知(10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青玉案·元夕》,教師指導正音,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
整體感知:讓學生談談初讀后的感受,詞中描述了哪些元宵節(jié)的場景?
4. 詳細解讀(20分鐘)
分段解析:逐句講解詞句,結合注釋理解詞意,特別注意“東風夜放花千樹”、“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經典句子的深層含義。
藝術手法:探討詞中使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如“寶馬雕車香滿路”象征富貴繁華,“燈火闌珊”反襯主角的孤高與不同流俗。
情感挖掘:引導學生分析詞人通過對元夕景象的描繪,實際寄托了怎樣的情感和追求,如對理想人格的向往,對世俗浮華的超越。
5. 深度討論(15分鐘)
分組討論: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更深層次的信息是什么?詞中的“那人”象征什么?
觀點分享:各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適時引導,促進課堂互動。
6. 誦讀與背誦(10分鐘)
在理解的基礎上,全班集體誦讀《青玉案·元夕》,鼓勵學生嘗試背誦,加深記憶。
7. 總結與作業(yè)(5分鐘)
總結: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強調詞的藝術特色和情感深度。
作業(yè):
個人寫作:以現(xiàn)代視角,寫一篇短文或詩,表達對《青玉案·元夕》的理解或感悟。
閱讀拓展:推薦幾首辛棄疾的其他作品,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并簡要分析其主題思想。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參與度、理解程度及作業(yè)反饋進行教學反思,調整后續(xù)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古典文學的學習中獲得成長。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體會其詞作的藝術魅力。
理解《青玉案·元夕》的主旨,鑒賞其藝術手法,感受詞中的意境和情感。
引導學生把握“那人”的形象,體會詞人的情感,學會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研讀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鑒賞詞的`藝術手法。
難點:體會詞人通過元宵節(jié)的熱鬧場景來襯托“那人”孤獨寂寞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引導學生談論對元宵節(jié)的印象,分享元宵節(jié)的習俗和經歷。
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有關元宵節(jié)的詩詞,引出《青玉案·元夕》。
。ǘ┙忸}
題目解釋:青玉案是詞牌名,規(guī)定文章的格式;元夕是題目,與內容有關。
關于作者: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
背景簡介:這首詞大約作于辛棄疾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ㄈ┏踝x體會
自由朗讀文章,正音。
教師范讀,學生分組討論文章內容。
疏通字詞句,理解詞意。
。ㄋ模┭凶x詞文
詞人如何描繪元宵節(jié)的熱鬧場景?(火樹銀花、寶馬雕車、鳳簫、玉壺、玉龍形的燈等)
詞人如何通過元宵節(jié)的熱鬧場景來襯托“那人”的孤獨寂寞?(全篇反襯手法的使用)
“那人”在詞中寓意著什么?(詞人的理想人格或高潔品質)
。ㄎ澹┨骄坑懻
小組討論:“那人”在詞中的形象和作用。
全班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點評。
(六)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辛棄疾為何在元宵佳節(jié)之際寫下這首詞?其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拓展閱讀辛棄疾的其他詞作,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家國情懷。
。ㄆ撸┱n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對辛棄疾和《青玉案·元夕》的理解。
布置課后作業(yè):背誦《青玉案·元夕》,并嘗試寫一篇賞析文章。
六、教學評價
學生對辛棄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的了解程度。
學生對《青玉案·元夕》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參與程度和表達能力。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誦讀、討論、探究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青玉案·元夕》的主旨和藝術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并背誦《青玉案·元夕》,理解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掌握基本的詩詞鑒賞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詞中所描繪的元宵節(jié)景致及深層寓意,學習如何從字面到內涵進行詩詞鑒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興趣和熱愛,理解辛棄疾作品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詞句含義,把握詞中描繪的元宵夜景和人物形象。
難點: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手法,探究辛棄疾隱藏在繁華背后的深層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元宵節(jié)文化背景介紹、詞作原文、注釋及譯文。
辛棄疾生平及時代背景資料。
古典音樂作為背景,營造氛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播放一段關于元宵節(jié)的短片或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節(jié)日氛圍。
提問:大家知道哪些關于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引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簡述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初步感知(約10分鐘)
全班齊讀《青玉案·元夕》,教師正音。
學生自由朗讀,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詞中景象。
分析詞題“元夕”含義,了解元宵節(jié)的歷史與文化。
三、深入解讀(約20分鐘)
詞句解析:
選取關鍵句,如“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等,引導學生探討其字面意義及修辭手法。
討論“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深層含義,理解詞人的.情感寄托。
情景再現(xiàn):
通過小組合作,將詞中的場景以繪畫、短劇等形式再現(xiàn),加深對詞境的理解。
情感剖析:
討論辛棄疾在此詞中可能表達的情感,如對國家的憂慮、個人理想的追求等。
四、拓展延伸(約10分鐘)
對比閱讀辛棄疾其他反映家國情懷的詩詞,探討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致性與多樣性。
討論:在當今社會,我們如何傳承和發(fā)揚像辛棄疾這樣的家國情懷?
五、總結歸納(約5分鐘)
學生分享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教師總結詩詞鑒賞的方法與要點。
強調辛棄疾詞作的文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鼓勵學生課外進一步探索。
六、作業(yè)布置
背誦《青玉案·元夕》全詞。
寫一篇短文,結合個人經歷,談談對“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钡睦斫。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課堂參與度、作業(yè)反饋等情況,反思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成長。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理解: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理解《青玉案·元夕》的詞意和主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詞人辛棄疾的高潔氣質和孤獨寂寞,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詞中的“那人”的寓意,體會詞人的情感。
難點:鑒賞詞的藝術手法,如反襯、借代等。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你們知道元宵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嗎?元宵節(jié)對古代文人墨客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
引出詞人辛棄疾和他的《青玉案·元夕》。
二、解題與背景介紹
題目解釋:青玉案是詞牌名,規(guī)定文章的格式;元夕是題目,與內容有關。
作者介紹: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
背景簡介:這首詞大約作于辛棄疾被罷職閑居期間,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自由朗讀文章,感受詞的語言美。
個別朗誦(正音),注意語音語調。
教師范讀,學生分組討論文章內容。
四、研讀詞文
詞人寫了元宵節(jié)的哪些意象?如花燈、煙花、舞龍舞魚等,這些意象共同營造了什么氛圍?
分析“那人”的寓意,為什么詞人要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鑒賞詞的藝術手法,如反襯、借代等,如何通過這些手法增強詞的表現(xiàn)力?
五、課堂討論與探究
分組討論:你如何理解詞中的“那人”?他代表了什么?
探究:辛棄疾在詞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與他的人生經歷有何聯(lián)系?
六、教學評價與反思
學生對辛棄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的了解程度。
學生對《青玉案·元夕》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學生對《青玉案·元夕》藝術特色和鑒賞方法的掌握程度。
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參與程度和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有所提高,但在鑒賞藝術手法方面還需要加強訓練。今后在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并背誦《青玉案·元夕》,理解詞中關鍵詞匯和典故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詞中的意境美、情感表達和藝術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感受辛棄疾詞中的高尚情操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詞句含義,把握詞中描繪的元宵節(jié)景象及深層寓意。
難點:領悟辛棄疾通過“那人”形象所寄托的理想追求,以及詞中對比、象征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故事導入:簡述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引入辛棄疾及其時代背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約5分鐘)
簡介辛棄疾的生平、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介紹《青玉案·元夕》的'創(chuàng)作背景,說明元夕即元宵節(jié),是古人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
三、初讀感知(約10分鐘)
誦讀指導:播放名家朗誦音頻,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停頓及情感表達。
自主朗讀:學生跟讀并嘗試獨立誦讀,教師巡回指導。
四、細讀解析(約20分鐘)
字詞疏通:解釋關鍵詞匯,如“燈火闌珊”、“寶馬雕車”等。
內容解析:
分析上片描繪的元宵夜景,如何展現(xiàn)節(jié)日的繁華與熱鬧。
探討下片“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深刻含義,理解“那人”形象的象征意義。
藝術手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討論詞中的對比(如熱鬧與靜謐)、象征(“燈火闌珊”象征高潔不群)等藝術手法。
五、情感體驗與討論(約15分鐘)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辛棄疾通過此詞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
角色扮演:選取詞中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加深對詞境的理解和情感體驗。
六、拓展延伸(約10分鐘)
比較閱讀:與其它描寫元宵節(jié)的詩詞進行比較,探討不同詩人筆下的元宵節(jié)有何異同。
創(chuàng)作實踐:鼓勵學生嘗試以現(xiàn)代視角或個人經歷,創(chuàng)作一首關于節(jié)日的小詩或短文。
七、總結回顧(約5分鐘)
總結本課學習要點,強調辛棄疾詞的藝術特點和深層含義。
鼓勵學生分享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八、作業(yè)布置
背誦《青玉案·元夕》全詞。
撰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燈火闌珊處”的理解,可以結合個人經歷或當代社會現(xiàn)象。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青玉案·元夕》的基本內容和意境,掌握詞中重點詞匯和句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賞析、討論等方式,感受辛棄疾詞作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辛棄疾詞中表達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詞中“那人”的寓意,體會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賞析詞中運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詞人如何通過寫景、寫人來抒發(fā)情感。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引用辛棄疾的名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簡要介紹辛棄疾的生平背景及《青玉案·元夕》的創(chuàng)作背景。
誦讀課文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語音、語調、停頓等。
學生自主朗讀,感受詞作的韻律美。
詞文賞析
逐句解讀詞文,理解詞中意象和寓意。
分析詞人如何通過寫景(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等)和寫人(如“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等)來營造節(jié)日氛圍和表達情感。
深入探討“那人”的.寓意,理解詞人借“那人”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
小組討論
分組討論詞中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如反襯、象征等。
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點評總結。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在當今社會有何現(xiàn)實意義?
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或改編詩詞,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布置作業(yè)
背誦《青玉案·元夕》,并默寫其中的名句。
撰寫一篇關于《青玉案·元夕》的賞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賞析《青玉案·元夕》,了解辛棄疾詞作的藝術特色,掌握詞中運用的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運用比較閱讀法,對比辛棄疾與其他詞人的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辛棄疾詞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賞析詞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體會辛棄疾詞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與元宵節(jié)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營造節(jié)日氛圍。
引出課題《青玉案·元夕》,介紹辛棄疾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誦讀課文
學生自主朗讀,注意語音、語調、停頓等。
教師點評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指導朗讀技巧。
詞文賞析
逐句解讀詞文,分析詞人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對比辛棄疾與其他詞人的作品,探討辛棄疾詞作的獨特之處。
引導學生體會詞人通過寫景、寫人來抒發(fā)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手法。
小組討論
分組討論詞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點評總結。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搜集并整理辛棄疾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詞作的藝術魅力。
鼓勵學生參加詩詞朗誦比賽或創(chuàng)作比賽,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
布置作業(yè)
背誦《青玉案·元夕》,并默寫其中的名句。
撰寫一篇關于辛棄疾詞作藝術特色的賞析文章,不少于500字。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詞的基本內容,掌握詞中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中的意境與情感,學習如何鑒賞古典詩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感受辛棄疾詞中的家國情懷和個人追求,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詞句的深層含義,分析詞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難點:把握辛棄疾通過繁華景象反襯孤獨尋覓的情感處理手法,以及詞中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詞作原文、注釋、相關圖片及音頻朗誦。
辛棄疾生平簡介及時代背景資料。
元宵節(jié)習俗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關于元宵節(jié)熱鬧景象的'視頻或展示圖片,引出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和節(jié)日氛圍,然后提出問題:“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如果有一位詩人,他不完全沉浸于眼前的歡愉,而是在尋找什么,他會找到什么?”引出《青玉案·元夕》的學習。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5分鐘)
簡述辛棄疾的生平、主要成就及創(chuàng)作背景,強調其作為南宋愛國詞人的身份及其作品中常蘊含的壯志未酬之感。
三、誦讀感知(10分鐘)
初讀:全班齊讀,要求注意字音、停頓,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
再讀:播放專業(yè)朗誦音頻,讓學生閉眼聆聽,想象詞中畫面。
解析讀:分組朗讀,每組負責一兩句,結合注釋理解詞句意思。
四、詞作解析(20分鐘)
意象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關鍵意象(如“燈火”、“魚龍舞”、“寶馬雕車香滿路”等),探討這些意象所營造的氛圍及其象征意義。
情感探究:分析詞人通過尋找“那人”的過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如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對高潔情操的贊美)。
藝術特色:討論辛棄疾如何運用對比(熱鬧與孤寂)、象征等手法增強詞的藝術效果。
五、拓展延伸(10分鐘)
比較閱讀:將《青玉案·元夕》與其他描寫元宵節(jié)的詩詞進行比較,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探討不同詩人筆下的元宵節(jié)有何異同。
創(chuàng)意寫作:讓學生以現(xiàn)代視角,改寫或續(xù)寫《青玉案·元夕》,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的感受或個人追求。
六、總結歸納(5分鐘)
回顧本課重點,強調辛棄疾詞的藝術魅力及《青玉案·元夕》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理。
七、作業(yè)布置
要求學生選取詞中的一至兩個意象,寫一篇短文,探討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象征意義。
閱讀辛棄疾的其他詞作,比較其風格與《青玉案·元夕》的異同。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收集學生反饋,評估教學活動的效果,特別是學生對詞作情感和藝術特色的理解程度,以便調整后續(xù)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11
教學目標:
感受《青玉案·元夕》中的元宵盛景與詞人情感。
分析詞中“那人”的形象,理解詞人的寓意與情感。
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體會詞人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手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那人”的寓意,體會詞人情感。
難點:對千古名句的`深層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你們知道元宵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嗎?
引入辛棄疾的生平簡介,了解他的抗金主張與仕途坎坷。
二、初讀詞作
學生自讀《青玉案·元夕》,標出生詞與不懂的句子。
教師范讀,糾正發(fā)音與節(jié)奏。
三、賞析詞作
分析上闋:元宵佳節(jié)的盛況,詞人如何描繪?
引導學生找出描繪元宵盛景的意象,如“花千樹”、“星如雨”、“寶馬雕車”等。
討論詞人如何通過這些意象渲染節(jié)日氣氛。
分析下闋:詞人如何描繪觀燈女子與“那人”?
找出描繪觀燈女子的詞句,體會她們的歡聲笑語與盛裝艷服。
引導學生理解“那人”的形象,討論“那人”是誰,詞人為什么要寫“那人”?
品味千古名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詞的字面意思與深層含義。
討論這句詞所蘊含的情感與寓意。
四、總結
總結詞人通過元宵盛景與“那人”的形象所表達的情感與寓意。
強調詞人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手法。
五、作業(yè)
背誦《青玉案·元夕》。
寫一篇賞析短文,分析《青玉案·元夕》的藝術特色與詞人情感。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 12
教學目標:
創(chuàng)設元宵佳節(jié)的情景,讓學生感受節(jié)日氛圍。
通過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詞中人物的情感與形象。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詞中情感與形象。
難點:角色扮演中的情感表達與角色塑造。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
布置教室,模擬元宵佳節(jié)的場景,如掛燈籠、貼對聯(lián)、放煙火等。
播放元宵節(jié)相關的音樂與視頻,營造節(jié)日氛圍。
二、角色扮演
學生分組,每組選擇詞中的.一個角色進行扮演,如觀燈女子、“那人”等。
學生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準備臺詞與動作。
各組輪流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看并評價。
三、討論與分享
表演結束后,學生分享自己在扮演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
引導學生討論詞中人物的情感與形象,以及詞人通過這些人物所表達的情感與寓意。
四、總結
總結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與角色扮演所獲得的對詞作的理解與感悟。
強調詞作中的情感與寓意,以及詞人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手法。
五、作業(yè)
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在情景創(chuàng)設與角色扮演中的感受與體會。
搜集關于元宵節(jié)的詩詞與故事,與同學分享。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優(yōu)質教案】相關文章:
辛棄疾詩詞《青玉案·元夕》賞析03-28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全文及鑒賞08-05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03-06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8-28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3-19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古詞原文意思賞析04-14
辛棄疾《元夕》原文12-30
辛棄疾 元夕賞析02-06
「青玉案」辛棄疾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