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卷線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卷線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卷線車教案1
一、活動名稱:
卷線車
二、適宜對象:
中班幼兒(4--5)歲
三、價值指向:
1、探究物體轉動的方法。
2、掌握物體轉動的技巧,探究如何使物體轉動的時間更長,速度更快。
3、幼兒大膽操作,自主探索,鍛煉小肌肉群。
四、材料設計:
(一)、按紙卷的芯的粗細和長度剪下彩色圖畫紙,并卷貼到芯的表面(也可以用顏料涂抹)。并在上面纏繞上塑料帶。
(二)、從包裝箱的紙板上剪2個圓片,并在兩側涂上顏色。然后在中心各打一個穿過橡皮筋的孔。
(三)把橡皮筋3根一股連接起來。
(四)準備一條比紙卷的芯還長的金屬絲,一頭套上橡皮筋后擰緊,然后從左到右把橡皮筋引過輪子和紙芯。
(五)用一截牙簽把橡皮筋的右端固定,以防縮入,并用膠水把輪子和紙卷芯固定住。
(六)在左側橡皮筋的一頭套上一段切成環(huán)的蠟燭,然后穿上一根筷子固定。
(七)最后,在輪子上貼上漂亮喜歡的貼紙后完成。
五、玩法提示:
(一)、讓幼兒使車轉動起來。
(二)、調節(jié)橡皮筋的長度,讓幼兒轉緊橡皮筋,使車轉得又快時間又長。
六、指導要點:
在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去操作嘗試探究,也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不斷增加難度,一步一步地進行操作。
提示1、小朋友,請你把車轉動起來。
提示2、小朋友,怎樣使車轉動的更快些。
在孩子們操作活動時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鼓勵,孩子們就會更投入地進行活動,使孩子們能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卷線車的玩法。
中班科學卷線車教案2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對富有動感的對象有濃厚的興趣,這些對象極易進入他們的視線。快與慢,所表達的速度現象正是存在于動態(tài)過程之中。 環(huán)境中的快與慢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車速度有快有慢,動物行走有快有慢,人的運動有快有慢,就連吃飯、洗手、穿脫衣服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綱要》指出,“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車是幼兒熟悉并喜歡的物體,為了引發(fā)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快慢現象,感知事物的差異性,思考為什么有快有慢,于是,我們選擇并設計了此項中班科學活動《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速度的快慢,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初步了解快慢的相對性。
2、學習記錄車輛行駛的快慢現象。
3、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馬路上的車》(一)(二)。
2、學具:記錄盤25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磁性卡片若干;小汽車方向盤模型、摩托車、自行車車頭模型各9個。
3、場景布置:操作區(qū)、馬路
活動過程:
一、比一比。引出快、慢,幼兒初步感受速度有快有慢。
1、教師介紹游戲名稱和玩法:孩子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摸摸什么跑回來”。老師說摸摸大門跑回來,你們就跑去摸摸大門,看誰最先跑回老師這里。
2、幼兒游戲一次后,教師提問:誰最先跑回老師這里?為什么?幼兒說出跑的速度有快有慢。
3、幼兒再進行游戲二次。
二、看一看,說一說。初步理解車輛行駛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什么?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一),提問:
(1)你看到畫面上有什么?
(2)畫面上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干什么?
(3)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把你的想法和身邊的小伙伴說一說。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提問:
(1)小汽車比誰跑得快?小汽車還比誰跑得快?
(2)摩托車比誰跑得快?
三、學一學,演一演。
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進一步感受、體驗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
1、學一學。 師:我們來學一學這些車是怎樣跑的`?它們的速度是怎么樣的? 教師小結:小汽車跑得快快的,用小碎步快快地前進;摩托車跑得慢一些,打開雙腳跨上摩托車,用稍慢的速度前進;自行車跑得最慢,抬高雙腿用力踩,慢慢地前進。 幼兒用動作模仿不同車的行駛方式,并控制速度。
2、演一演。 老師與五位幼兒自選一種車的模型,并自由選擇一種與自己不同的車兩兩結成車隊,進行車速表演。其它幼兒當指令員發(fā)口令,游戲結束后師幼共同小結表演情況:小汽車和摩托車比,小汽車快,摩托車慢;摩托車和自行車比,摩托車快,自行車慢;小汽車和自行車比,小汽車快,自行車慢。
四、比一比,記一記。
引導幼兒把觀察表演的結果記錄下來。
1、介紹記錄盤、操作材料、操作要求。 師:每個小朋友有一個小簍子和一個記錄盤,小簍子里有許多的車,記錄盤上有兩條馬路,每條馬路前面有一個小動物,馬跑的快作為快標記,烏龜跑的慢作為慢標記。請小朋友把剛才看到的表演結果記錄下來,先想一想,什么車和什么車比,它們誰快誰慢,把跑得快的車放在快標記后面,跑得慢的車放在慢標記后面。
2、幼兒進入操作區(qū)進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情況。
五、玩一玩。
幼兒在游戲《愉快的旅行》中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
1、幼兒自主選擇一種車的模型。
2、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并進行安全教育,幼兒按要求進入場景二——馬路。
師:小汽車跑得最快站在前面,摩托車比小汽車慢,站在小汽車的后面,自行車速度最慢,站在摩托車后面。我們去旅行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車要跑在馬路上,并注意保持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3、幼兒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進行游戲。
課后反思
《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老師活潑的外形、親切的語言、準確的角色定位,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在游戲中快樂地感受、體驗,了解速度的快慢。從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記錄的結果看,本次活動是他們所喜歡的,也是成功的! 我覺得活動的目標定位科學、合理。本次活動目標定位為幼兒在通過多種方式體驗快慢的基礎上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初步了解快慢的相對性,這符合中班幼兒注意容易分散的年齡特點及喜歡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學習特點。活動從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速度現象切入,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的親身體驗,他們獲得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這就提升和拓展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從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其核心目標已達成。目標定位不高不低,而且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能及時檢測。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在于,老師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處理恰當。
首先,從活動的時間結構上可以看出,“學一學、演一演,比一比、記一記”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花了近15分鐘左右,大約占整個活動的一半時間,可謂是“濃墨重彩”啊!
其次,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有效地突破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這個難點。觀看完多媒體畫面后,孩子們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汽車跑得最快,自行車跑得最慢,摩托車在中間”,雖然老師還問了“誰跑得最快?它比誰快?還比誰快?”但孩子們還是有點模糊。因為多媒體畫面上有三種車在比,而兩種車又怎么比呢?再說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記錄的經驗不夠豐富,連比較都有困難,記錄就更別提了,但是通過“學一學,演一演”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就非常直觀地了解了兩兩比較的方法,同時還為后面的記錄作好了準備。記錄盤的設計也獨具匠心,顏色對比明顯的黃、綠車道,特別是使用孩子們熟悉的馬和烏龜作為快、慢標記,這兩個動物的快慢速度孩子們易于判斷,在操作中不會混淆,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擾。從孩子門學習的專注度可以看出,他們對記錄是很感興趣的;從記錄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正確地記錄了三組車輛兩兩比較的結果。同時老師還關注了個別差異,對只記錄了一種或兩種結果的孩子同樣都給予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錄的方法還可以延用到主題《快快慢慢》中后面將出現的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行動速度,人與人之間的行走速度間的比較,為今后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記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孩子們的“三次體驗式學習”。第一次體驗是游戲“摸摸××跑回來”。孩子們通過摸摸柱子、墻壁等周圍熟悉的物品,馬上跑回老師身邊,親身體驗了速度的快慢,并初步感知了速度的快慢是要比才能比出結果的。第二次體驗是前面說到的“學一學、演一演”,孩子們通過表演,體驗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學會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第三次體驗是活動最后的環(huán)節(jié)“玩一玩”,以游戲“愉快的旅行”為契機,孩子們開著或騎著自己喜歡的車兒,隨著場景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速度去旅行。這三次體驗或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節(jié)課以感知體驗貫穿始終,如行云如水,一氣呵成。在體驗式學習中,孩子們非常投入,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活動中,所以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認識,真正做到了“教師教得有意,孩子學得無心! 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的角色定位準確,是孩子們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教態(tài)親切,親和力強;顒右婚_始,就給予了孩子們情感方面的支持,通過抱抱、摸摸、親親等等肢體語言,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老師還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還體現了多種形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的提問引導孩子們積極的思維,把活動進一步深入。老師能尊重孩子,常常蹲下來或跪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具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一個活動,尤其是借班的異地教學,每一位上課的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年輕的劉老師也不另外。在這里,我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1、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稍有欠缺。如引題部分的游戲“摸摸××跑回來”,因孩子們太興奮,把老師差點推倒在地,雖然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如場地小、孩子們太調皮等,但是如果老師能隨機改變一些策略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如果是我上的話,我不會蹲下來,而是站在那兒迎接孩子們跑回來,或者是當第一次出現擁擠、推倒現象后,第二次老師就改變指揮的口令,如“摸摸××爬回來“,這樣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2、進入操作區(qū)前,老師沒詳細地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以致一些孩子拿著記錄盤跑來跑去,或者是把記錄好了的結果一下就撤掉了。
3、老師的提問有時較碎,不連貫,開放性的問題較少。 聽完劉老師組織的《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后,我深受啟發(fā):今后,我們要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于為孩子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作準備上,因為孩子們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遠比知識的多少本身更為重要。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要做到心里裝著每個孩子,知道孩子的興趣點,采用孩子們喜歡的體驗式、探究性等學習方法,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讓孩子們從被動學習中走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中班科學卷線車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荷花教案03-14
中班科學鏡子教案03-16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03-16
中班科學電話教案03-16
中班科學藕教案03-16
中班科學睡覺教案03-15
中班科學買菜教案03-15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03-10
中班科學教案蟬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