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項脊軒志》教案(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項脊軒志》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睂W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托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布毠(jié)描寫刻畫人物。
教學時數(shù):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苯榻B作者和“唐宋派”
、步榻B“項脊軒”
“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
、辰榻B文體“志”
“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三、整體感知
、崩首x課文,質(zhì)疑解難
、仓R點歸納
、尘帉懡Y(jié)構(gòu)提綱
明確:第一部分(1~4節(jié)):主體(18歲作)
第二部分(5~6節(jié)):補記(35歲左右作)
、此伎迹贺灤┍疚牡那楦芯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啟下
四、具體分析
㈠析“可喜”
、弊髡邔懥四男翱上病敝拢
明確: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
喜〈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
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
、沧髡呤窃鯓用鑼戫椉管幥昂笞兓模
明確:
狹小明亮
破舊←-前―修葺-后-→幽雅
陰暗安靜
※本節(jié)既然是寫“可喜”之事,為什么要寫項脊軒的“舊”呢?
明確:渲染衰敗、陰冷的凄清氛圍,為寫“可喜”作反襯,說明作者對它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
、尺@一節(jié)的景色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并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渲染項脊軒的清幽境界?
明確:①蘭竹相映,月白風清,桂影斑駁,小鳥時鳴;
、诒憩F(xiàn)了作者的幽靜、恬適和鄙棄世俗、甘于清貧自守的情操;也抒寫了作者對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待R讀、小結(jié)
緊扣題目,落筆即寫項脊軒。作者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主客觀互相融合,造成一種藝術的氣氛與意境,但作者著意處并不在此,寫“喜”是為了映帶下文,更好的寫“悲”。
、嫖觥翱杀
⒈作者寫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運用什么寫法?
明確:諸父異爨
母親早逝
悲〈祖母厚望〉細節(jié)(白描)
妻逝無聊
、裁魍蹂a爵在《歸公墓志銘》中評歸有光的文章:“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動人,用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感動讀者,正是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請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自己對哪些細節(jié)描寫體會最深。
明確:
人物 細節(jié)描寫 人物特點 作者感情
諸父 東犬西吠…
雞棲與庭 兄弟隔膜
天倫不再 家道敗落
無限感慨
母親 叩門扉曰 關懷愛撫 母愛難忘
【“余泣”】
祖母 闔門持笏 關懷憐
愛期待 遺教難忘
【“長號不自禁”】
妻子 問古事∕學書 快樂真摯 恩愛難忘
【“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穿插名家評價: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幼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林紓
、匙杂衫首x,體會作者“歡愉慘惻”的情感。
、葱〗Y(jié)
作者圍繞項脊軒,通過日常生活小事來追念母親祖母妻子,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清梅曾亮評:“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
五、歸納寫作特色
選取生活瑣事,擷取典型細節(jié),以小見大,表現(xiàn)人物風貌,寄托內(nèi)心感情。
六、全文歸納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敘瑣屑之事寄情,處處寫軒,卻處處意不在軒而在人,借軒寫人,借軒抒情。明末清初黃宗羲《張節(jié)母葉孺人墓志銘》評:“予讀震川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事無巨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對本文感情基調(diào)的影響;
2、疏通字詞,正音并學習重點字詞意義。
重點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意義,用法
2、對思想感情的理解。
課型:
新授。
教法:
朗讀,講解,提問,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當時的人們譽為“今之歐陽修”,他的散文被譽為“明文第一”,這位作家就是歸有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他的代表作《項脊軒志》。
二、作者介紹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曾在嘉定(現(xiàn)上海嘉定)講學二十余年,學生很多,稱他為“震川先生”。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則是桐城派。歸有光的散文對清代影響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將歸有光視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元明兩代除歸氏外別無他人,由此可見歸有光文學地位之高。
歸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學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唐宋派提倡學習唐宋文,推崇文從字順的語言風格,針對復古派對前代散文的剽竊,提出“直抒胸臆”的創(chuàng)作主張,重視在文章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歸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歸有光自幼苦讀,9歲能文,可惜仕途不順,35歲中舉人,后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8次!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活到老學到老),授縣令職,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歸有光屢試不第的悲慘遭遇使得他在回憶書齋,回憶對自己期望值極高的親人時,自然而然的帶有一種悲涼的感情,這也是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調(diào)的來源,讀文時須注意體會。
三、正音,正義,解題
㈠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骖}目解釋: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㈢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及朗讀節(jié)奏。要讀出“悲”的感情,(設想我復讀8年未中,然后回憶我的高中母校……)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比、乳、過、下、而、然”等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了解歸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類文體。
3.學習本文用線索貫穿、形散神聚的寫法。
4.學習本文以細節(jié)、場面狀寫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線索串聯(lián)法。
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發(fā)悲喜之情。
三、教學原則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為主攻、練為主線。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聽下面的成語,并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xiāng)。謎底:歸有光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誦讀品味
1.教師范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
要求:體味文中蘊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學生分段譯讀課文
1.把握重點字、詞、句。
活用詞:雨澤下注 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 或憑幾學書 已為墻
通假字:而母立于茲
一詞多義:室始洞然 然睹促織 輮使之然也
2.學生分段口譯課文,教師指導。
3.結(jié)構(gòu)線索:
(1)修茸前后的不同風貌。
(2)軒的變遷和家人軼事。
(3)補寫喪妻前后軒中情形。
(4)寫軒中的枇杷樹。 項脊軒的變遷作 線索:作者的悲喜情感 (討論:喜什么?悲什么?以哪種情感基調(diào)為主?)
4.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fā)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xiàn)?請具體分析。
5.抒情技法: ……
(四)課堂練習(投影展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比去,以手闔門 大母過余曰
比比皆是 愿枉車騎過之 納比籠中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比得軟腳病
2.談談《項脊軒志》的抒情藝術(課后形成書面分析)。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散文《項脊軒志》“文無定格,貴在鮮活”的特點,體會這類文章的寫法,感受其生活氣息和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2.感受作者對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表達懷念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厚感情。
3.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散文《項脊軒志》“文無定格,貴在鮮活”的特點。
2.體會這類文章的寫法,感受其生活氣息和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略)
二、解題:
志:名詞,記;
軒: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車子,因而把像軒車的屋子、走廊都叫軒,今天軒用來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書齋茶館;
項脊:因江蘇太倉項脊涇得名,因為他遠祖歸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來作書齋名有紀念遠祖的意思。
三、知人論世:
歸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號震川,世稱震川先生。九歲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歲才中舉;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六十歲終中進士。以儒生而為縣令,為政清廉,不為豪門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轉(zhuǎn)徙五年而終。歸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時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歐陽修”的贊譽。
四、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全文,注意字詞:
脊jǐ滲漉shēnlù葺qì垣yuán楯shǔn偃yǎn兀wù
籟lài迨dài爨cuàn庖páo嫗yù
婢bì妣bǐ姊zǐ呱gǔ比bì闔hé頃qǐng笏hù號háo扃牖jiōng yǒu幾jī
2、在預習的基礎上梳理文言字詞。
五、具體研習文本:
。ㄒ唬┯梦闹械囊痪湓捀爬ㄗ髡叩母星椤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總領全文。(中心句)
(二)請思考: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簡要概括。
第1節(jié)修繕前后的項脊軒多可喜第2~5段,作者寫了幾件可悲的事?
A.諸父分家,家族衰敗B.悼亡母C.憶祖母D.憶亡妻
。ㄈ┚唧w研習:
1、可喜:小閣子的變化
修葺前:狹。ㄊ覂H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陰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寧靜(借書滿架,桂影斑駁,萬籟有聲,庭階寂寂)
作者陶醉于“借書滿架,偃仰嘯天”的讀書生活;
陶醉于“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階;
陶醉于“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觀環(huán)境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在這里得到的是讀書樂(板書),感受到的是環(huán)境美(板書)。小小書齋,給作者帶來無限樂趣,借書滿架,可見作者是好學之人,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jīng)三史,用五種顏色筆圈點《史記》。作者在項脊軒中冥然兀坐,靜靜地思考,“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希望在學業(yè)上有新的收獲。
作者所記敘的讀書畫面,體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哪個詞語體現(xiàn)了這種靜:“萬籟有聲”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聲響”,與“萬籟俱寂”相比,這是以動寫靜,詩詞中哪些詩句體現(xiàn)了這種手法: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房間靜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房間里靜極了,只有墻上的時鐘在滴滴滴地走著”
作者在這里以動寫靜,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白天小鳥啄食、靜,夜晚、“明月”“半墻”烘托!肮饦洹薄鞍囫g”描繪,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恬靜,閑適。
小結(jié):
第一部分,作者著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幽靜的環(huán)境,快樂的讀書生活,給作者帶來無限的樂趣。這種可喜與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鮮明的對比。
2、早慧能文的作者,悲的又是什么?
可悲:①大家庭的衰。ㄊ宀旨,大家庭崩潰)②幼年(8歲)喪母的悲痛(嫗憶母親,觸動失母之悲)③去世祖母的企盼(追憶祖母,長號不自禁)作者8歲喪母,作為一個文人,讀書走上仕途才能振興大家庭。35歲中舉,60中進士,無法改變現(xiàn)實。④妻子早亡。(伉儷情深,陰陽永隔。35歲中舉,遷徙,發(fā)現(xiàn)舊文,悼亡情切。)
小結(ji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歸有光追憶往事,惘然,憑吊個人遭遇的不幸,寫出了對家道中落身世的惋惜和哀鳴,也寫出了對親人的深切懷戀。
六、品細節(jié):
。ㄒ唬┮ω菊f:《項脊軒志》是“太仆最勝之文”。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以表達深摯的感情。
初中我們學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其中有一段精彩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吧:“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作者抓住生活中買橘子這一十分平常的小事精雕細刻,成功刻畫了父親的背影,使我們感到父親的真實、可敬、可親,從而寫得情透紙背,淚透紙背,力透紙背。
。ǘ┠敲词裁词羌毠(jié)描寫呢?
細節(jié)描寫就是把細小事物,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特點用特寫鏡頭把它放大,通過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
或者說所謂細節(jié)描寫,就是對某些細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環(huán)節(jié)和情節(jié),加以具體描寫。好的細節(jié)描寫,能使人物性格豐滿、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性。
示例1: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觑鲈谖釕,呱呱而泣;
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一個動作、一句話,刻畫了一個慈母形象,這一細節(jié)準確傳達了母親對子女的深切關懷和厚愛,同時我對母親的無比崇敬和懷念之情也不言而喻。典型的細節(jié)可以刻畫人物性格,可以傳達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
(三)小組討論:文章多處描寫生活細節(jié)、平凡場景,你最喜歡哪一處細節(jié)描寫,請談談你的理由。
1.第1處、“借書滿架??姍姍可愛”。
課文第1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詳后。項脊軒原是陳年舊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簡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對它卻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時,不但“使不上漏”,而且“雜植蘭佳竹木于庭,舊時欄媚,亦遂增勝”,著意對書齋周圍的環(huán)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滿架的書都是“借”來的,說明作者當時處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讀,似有無窮樂趣。正因為作者具有高潔的情操,所以他能夠從樸素的環(huán)境中看到無窮詩意。白天,“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筆下的庭院顯得多么幽靜,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則“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正是詩一樣的語言,畫一樣的意境。皓月當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墻上,錯落有致,別具情味。微風過處,頓見光影搖動,但聞幽香陣陣,更覺心曠神怡。這里作者寫的是景,但景中含情。從作者筆下那“珊珊可愛”之景,讀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項脊軒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
2.第2段里還敘述了作者束發(fā)讀書軒中,祖母前來探望的一件佚事。說說祖母的言語舉止表露了她怎樣的心情?
這件事情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一次,作者在軒中讀書,祖母前來探望。一見面,祖母就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話語中既含疼寵之情,又有贊許之意!氨热ィ允珠熼T,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這一段描寫,細致入微地寫出了老祖母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臨走的時候,輕輕闔門,生怕屋外有什么動靜會干擾孫兒讀書。一個小小的動作,表露了祖母對孫兒的關切之情。同時,看到孫兒如此發(fā)憤,想見將來必有成就,喜悅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語,又想到自己年歲大了,怕等不到孫兒獲取功名那一天,激動之中,又稍帶有幾分傷感!绊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希望孫兒取得功名,榮宗耀祖,這無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過一個細節(jié),幾句話語,就把祖母對孫兒的勉勵、期待之情摹寫得十分真切。
3.“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恩愛補記在35歲后,一個早早失去母愛,在功名科舉上又屢遭打擊的年輕讀書人在結(jié)婚后獲得了精神上的撫慰。然而妻子也不幸早逝,項脊軒雖經(jīng)修葺,卻已物是人非,簡短的文字里蘊含著多少今昔對比的滄桑感嘆!
4.課文第4段通過哪幾個生活片斷來抒寫作者當年與其妻的親密感情的?
作者撰寫(項脊軒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來歸一段情事。項脊軒中原是作者一人獨居,或“嘯歌”,或“兀坐”,以詩書自娛!昂笪迥,吾妻來歸”,這時的項脊軒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有問即有答,有學即有教。從字里行間,我們似可以聽得見項脊軒中傳出來的歡聲笑語。再說,作者安貧樂道,他的妻子問的是大事,學的是書法,志趣自然相近,伉儷間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見。這一層從正面寫。接著,作者又指出一件瑣事,“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表面看來,這一句話突然冒出,似與上文全不相關,然而細細體味,文脈似斷而實連!拔崞蕖鞭D(zhuǎn)述的是諸小妹的話。諸小妹怎么會問起“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jīng)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緣故。那么“吾妻”為什么會經(jīng)常提起“閣子”呢?上面“時至軒中??”那一句話就是答案?梢韵胍,“吾妻”經(jīng)常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而且還有閣子中的人,他們在閣子中柔密無間的生活。這一層從側(cè)面寫,對前一層既是補充,又是深化!捌浜罅??其后二年??”這一層,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記實,字字含情。第一句,說“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項脊軒原先是既窄小,又破舊,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獨居陋室,自有無窮樂趣。現(xiàn)在呢?因為“吾妻死”,室壞也不想修了。作者沒有說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懷念。但讀者從前后的對比中自能體會到作者對妻子那種真摯的感情和深切的懷念。妻子亡故,已有時日:但復葺舊室,全然不見當年的熱情,無限傷感溢于言外。
5.這篇課文以記敘庭中那株枇杷樹作結(jié)。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分析:文章結(jié)尾,貴有余味。這篇課文的結(jié)尾,可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巴ビ信褬,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樹,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聽到妻子的歡聲笑語。“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何況這一番是永別呢!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由“亭亭如蓋”的樹,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當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現(xiàn)在物雖在而人已去,占據(jù)著心頭的只是一片悵惘之情。這一句話,托物寓情;
同時又點到“庭”,與題目“項脊軒志”相照應。言簡意豐情深,耐人尋味。
小結(jié):作者善于從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瑣事,用典型的細節(jié)和場面,寥寥數(shù)筆,卻抒發(fā)了深摯的感情的突出寫法。正如明人王錫爵所評“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
所以這些我們平常熟視但只有感覺而不怎么認識的事,一經(jīng)作者真切再現(xiàn),便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便能以“小”、“瑣”事令讀者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正如明人王錫爵所評“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
七、齊讀全文,再深深體會細節(jié)之中的深情。
歸有光的散文對清代影響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認為,歸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兩代除歸氏外別無他人,并把他視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這個評價是符合實際的。
八、寫作特色:
1.第一節(jié)——以動襯靜
其他例子唐人王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第二節(jié)——虛實結(jié)合
老嫗寫母親音容笑貌
3.第四節(jié)——以喜襯悲
以當年小夫妻在軒內(nèi)唱和相隨的歡樂來襯托今日喪偶的悲哀
4.第五節(jié)——今昔對比
“死之年”與“今”對比,暗寓“今不如昔”。這種手法是詩文中常用的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
5.疊字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 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 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xiàn)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guī)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庭變遷的感慨。
4 分析歸有光散文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歸有光散文的特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三讀法
第一課時
目標:解題,介紹作者,認讀課文,講解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敘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fā)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
二.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后8次考進士落第,于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余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由于為官正直,不與上級官吏和地方豪紳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實降為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頗受委屈。后由大學士高拱保薦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內(nèi)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學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覽群書,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造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一反當時“文必秦漢”的理論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義風尚。歸有光與王填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以神味見長,尤善以家庭瑣事寄托真情!俄椉管帯贰断儒侣浴贰逗ㄔ嶂尽窞榇恚淖髌穼η宕┏桥缮⑽挠绊懞艽,本單元的《登泰山記》(姚鼐)與本文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解題:
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四.聽錄音,正音正句讀:
1.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 滲漉(shenlu) 欄楯(shun) 兀(wu)坐 修葺(qi)
B 斑駁(bo) 異爨(cuan) 老嫗(yu) 汝姊(zi)
C 闔(he)門 長號(hao) 偃(yan)仰 婢(bi)女
D 扃牖(jiongyou) 呱呱(gu) 門扉(fei) 象笏(hu)
.斷句練習:判斷下列各句斷句是否準確。
1.日過午/已昏 2.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3.雞/棲于廳 4.吾家/讀書久不效
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6.述諸/小妹語 7.然/自后/余多在外
正確的是:1.3.5.7
五.講解第一段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
答:判斷句,用來判斷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屬性或?qū)儆谑裁捶秶木渥。譯文中,能翻譯出“是”,相關內(nèi)容一定做謂語。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表判斷的詞有:①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②用“者”“也”表示,其句式為“……者,……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③用“者”表示,句式為“……者,……”,如“陳軫者,游說之士”;④用“是、乃、為、即、則、非、亦、必、誠、皆、本”等詞語表示,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⑤不用標志,直接用主語和賓語組合,如“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2.“室僅方丈”中“方丈”一詞是何意思?
答:“方丈”是一丈見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這個詞也另外用來指佛寺或道觀中主持住的房間,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
3.“使不上漏”、“雨澤下注”和“以當南日”中“上”“下”“南”幾個方位詞的用法是否相同?
答:“上”“下”是名詞做狀語,意思是“從上面”“向下”;而“南”還是名詞,做定語。
4.指出下列詞語在各句中的用法。
①以 A 以當南日 B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 臣是以無請也 D 以嚙人,無御之者
、趧 A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B 予觀乎巴陵勝狀
C 何可勝道也哉 D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E 勝負之數(shù),或未易量
、蹠r A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B 小鳥時來啄食
C 秦時與臣游 D 謹食之,時而獻焉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包含什么文化常識?
答:“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記時,往往以兩個數(shù)字的乘積表示應有的數(shù)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為十六歲!肮鹩啊敝冈掠,神話傳說,月中有桂花樹,所以用桂代月。
六.朗讀本段,邊讀邊翻譯。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 篇6
【文本解讀】
《項脊軒志》所寫不過一間小屋,無非一些身邊瑣事、日常話語和尋常景物,卻飽含深情。文章圍繞“喜”和“悲”展開,志物懷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動人心。文中一些細節(jié),如項脊軒遭火不焚,“室壞不修”,復萁不居等,用語平淡而情感濃厚,閱讀時要注意領會其中的妙處。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歸有光的生平及文章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梳理文言知識,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3、學習作者善于選取富于特征意義的細節(jié)來表達深摯的感情。
4、感受作者對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和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
深刻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親之情。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明代的王錫爵曾說歸有光的散文是“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清朝散文家方苞也曾說他的散文能“使覽者惻然有隱”!俄椉管幹尽肥菤w文中最動人的一篇,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能讓我們走近歸有光的情感世界,并借助這篇文章了解歸有光的散文特點。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號震川,昆山(今屬江蘇)人,明代散文家。歸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覽群書,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反對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主張,自稱“好古文辭,然不與世之為古文者合”,提倡“獨出與胸臆”,強調(diào)真實感情,發(fā)揚了唐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后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并稱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當時他被人稱為“今之歐陽修”。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記》等。
2、相關背景
歸有光原居昆山,“項脊軒”是他在昆山時的書齋名。他在35歲中舉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講學,不復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歲寫此文,35歲左右可能在遷居前由于翻檢書篋,觸及舊稿,引起了對亡妻的深深懷念,因而補寫了附記,其間相距十六七年,妻死那年手植的枇杷樹也生長了約五六年。這樣,不僅使枇杷樹“亭亭如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且讓“多在外,不常居”之語也有了著落。
3、了解文體“志”
“志”為文體的一種,與“記”有相似之處,但二者還是有著明顯區(qū)別!坝洝蓖ǔS脕碛浭禄蛭,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等!爸尽眲t大都用來記錄人物事跡,如墓志、人物志等。《項脊軒志》名為記“物”,內(nèi)容則以記“人物事跡”為主,故以“志”為名。
4、解題
、佟绊椉埂,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
、凇败帯,這里指小屋,即書齋。
、邸爸尽保浺,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二、初讀感悟
。ㄒ唬╊A習檢查
1、明確字音。
滲漉(shènlù)垣(yuán)嫗(yù)婢(bì)
妣(bǐ)姊(zǐ)呱呱(gū)闔(hé)笏(hù)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釋詞義、概括段意
(第一段)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滲漏),雨澤下注;每(每一次,每當)移案(幾案,桌子),顧(環(huán)顧四周)視無可置(挪置)者。又北向(向北,指坐南朝北),不能得(獲得,得到)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稍微)為修葺(修補),使不上漏。前辟(開辟)四窗,垣墻周庭(四周圍繞院子砌上墻),以當(抵擋)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欄桿),亦遂增勝(美)。借書滿架,偃仰(俯仰,這里指安居、休息)嘯歌(長嘯歌吟),冥然兀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萬籟(自然界的一切聲響)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離開)。三五(農(nóng)歷每月十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樹影搖動的樣子)可愛。
請概括段意:敘寫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變化。
。ǖ诙危┤挥嗑佑诖,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為一。迨(等到)諸父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家),內(nèi)外多置(設置)小門墻,往往而是(到處都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越過廚房)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開始)為(動詞,插上)籬,已(不久后)為(動詞,砌上)墻,凡再(兩次)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婢也,乳(喂奶、哺育)二世,先妣(去世的母親)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內(nèi)室),先妣嘗一至。嫗每(經(jīng)常,常常)謂余曰:“某所(處,地方),而(你的)母立于茲(這里)。”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小孩的哭聲)而(連詞,表修飾)泣;娘以(介詞,用)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偏指一方,她)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古人成童之年,把頭發(fā)束起來盤到頭頂上)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你的)影,何竟日(一整天)默默在此,大類(很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手闔(關閉)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用于判斷句表示肯定,相當于“就”)可待乎!”頃之(不久,不一會兒),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上朝),他日(某一天)汝當用之!”瞻顧(瞻視回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請概括段意: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
。ǖ谌危┸帠|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關上窗戶)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遭受四次火災),得不焚,殆(恐怕,可能)有神護者。
請概括段意: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
…………
。ǖ谒亩危┯嗉葹榇酥,后五年,吾妻來歸(嫁到我家來。歸,舊時指女子出嫁),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小或矮的桌子)學書(寫字)。吾妻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形制,規(guī)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請概括段意:回憶亡妻生前的事。
。ǖ谖宥危┩ビ需凌藰,吾妻死之年所手(名詞作狀語,親手)植也,今已亭亭(直立的樣子)如蓋(傘蓋)矣。
請概括段意:借庭樹寫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思考2】內(nèi)容分析
1、第一段寫什么?哪一種感情貫穿其中?
明確項脊軒修繕前后的不同情況,以及作者在這里生活讀書的情趣。——喜。
2、修繕前的小軒什么樣子?修繕后呢?
明確修繕前:狹小、陰暗、破漏
修繕后:明亮、幽雅、安靜
3、第二段寫什么?哪一種感情貫穿其中?
明確從項脊軒的變化寫到對親人的思念!
先寫由于諸父異爨,家中一片雜亂衰敗景象;繼寫我對祖母的懷念以及對祖母的懷念抒發(fā)深沉的思念、悼亡之情。
4、試分析第三段的內(nèi)容和作用
明確第三段寫作者閉門讀書的情景,以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之事,是對悲的進一步補充。
5、第四、五段寫什么?
明確寫婚后與項脊軒有關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子生前來軒的情趣與妻子死后項脊軒的室壞不修的悲涼相對比,更以亭亭如蓋的枇杷樹,抒發(fā)自己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
【思考3】體會感情,賞析寫法
1、文章前后兩部分雖寫于不同時期,時間跨度大,但形散神聚,前后格調(diào)一致,情感貫通,這是由于作者善于用線索將生活瑣事串聯(lián)起來。試分析本文有哪兩條線索。
明確本文的線索:一條是項脊軒的興廢變遷,一條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作者把經(jīng)過選擇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項脊軒里來,用這一小屋的歷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等等,有序地貫穿起來,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們統(tǒng)攝起來,使這些本來互不關聯(lián)的東西產(chǎn)生內(nèi)部聯(lián)系,使“形”“神”得到和諧統(tǒng)一。
2、文章第二、三段共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都是寫“悲”的,其在情感的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明確(1)文章第二、三段共寫了三件事: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潰;嫗憶母親,觸動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長號不自禁。
。2)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達上不一致。寫分家時,說“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只在客觀的記敘中寄寓深深的感嘆。憶母親時,則“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情動于衷,卻只是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jié)制。思祖母時,則“令人長號不自禁”,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壓抑轉(zhuǎn)為外露,由平穩(wěn)漸趨強烈,感情的抒發(fā)層次清楚,感情的發(fā)展脈絡清晰。
3、文章最后一段是后來補寫的,就全文而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部分補記婚后與項脊軒有關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現(xiàn)作者喪妻前后歡樂和悲痛的感情。妻“時至軒中”“述諸小妹語”等寫得如在眼前,而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感慨尤深,令人動容。這部分與前一部分雖然寫于不同時期,但都是圍繞項脊軒寫家庭生活瑣事,抒發(fā)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調(diào)一致,情感貫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4、文章以記敘庭中那株枇杷樹作結(jié),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文章結(jié)尾,貴有余味。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枇杷樹,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聽到了妻子的歡聲笑語。由“亭亭如蓋”的枇杷樹,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當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現(xiàn)在物雖在而人已逝去,占據(jù)作者心頭的只是一片悵惘之情。結(jié)尾托物寓情,同時又點到“庭”,與題目“項脊軒志”相照應。言簡意豐情深,耐人尋味。
5、清人王錫爵《歸公墓志銘》評論歸有光的文章“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指出歸有光善于描寫生活細節(jié)、平凡場景,往往能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請按人物梳理文中細節(jié)描寫的具體表現(xiàn)、人物對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明確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具體表現(xiàn),人物對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作者的情感,
母親以指叩門扉關懷母愛難忘(“余泣”)
祖母闔門、持笏關懷、憐
愛、期待遺教難忘(“長號不自禁”)
妻子問古事、學書快樂、真摯恩愛難忘(“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思考4】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①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場面來表現(xiàn)人物。如: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墻、桂影班駁、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等。
②結(jié)構(gòu)嚴謹、文脈貫通。圍繞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通全文的“意脈”,使看似散漫無章的生活瑣事就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③語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濃郁真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思考5】對比閱讀
先妣事略
[明]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孺人數(shù)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后妊不數(shù)矣!比嫒伺e之盡,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于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币远有つ敢病
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①。冬月壚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nèi)灑然。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②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ㄟx自《震川先生集》,有刪改)
。ㄗⅲ偃舨恢\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fā)生什么情況,指好像形勢危急,難以預料。②吳家橋:作者外祖家。
問題:歸母為人儉樸,這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明確①吩咐婢女把冬天生爐火剩下的炭屑團起來,加以利用。②物盡其用,家里沒有被丟棄之物。
四、明晰主旨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jīng),以歸家?guī)状说娜耸伦冞w為緯,真切再現(xiàn)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于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跡,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06-30
課文項脊軒志教案08-25
課文《項脊軒志》優(yōu)秀教案06-29
項脊軒志課文教案08-25
項脊軒志課文教案08-25
項脊軒志課文翻譯03-30
《項脊軒志》教案01-05
《項脊軒志》教案08-25
《項脊軒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