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長亭送別教案

時間:2022-08-30 14:09:06 教案 我要投稿

長亭送別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亭送別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長亭送別教案

長亭送別教案1

  教學目標:

  1.把握作品主題和情節(jié)結構。

  2.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4.揣摩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語

  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上個學期學習的北宋柳永的一篇詞?《雨霖鈴》師生齊背,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分別,戀人分別時的難舍難分。詞中表現(xiàn)主題的句子是?多情自古傷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古往今來,最動人的文字是離別的文字。最難寫的文字也是離別的文字。今天我們要學的《長亭送別》也是其中抒寫離情別緒的絕唱。

  后人對于王實甫的《西廂記》有這樣的評價:

  王實甫《西相記》,第六才子書——金圣嘆(中國清代才子,中國第一批評家,其余幾部書為:《莊子》、《楚辭》、《左傳》、《杜詩》、《水滸》。)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Z仲明《凌波仙》,那么《西廂記》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130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書下的注釋一,(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一下《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

  本課要掌握的字詞有?

  筵席( yān ) 玉驄 ( cōng ) 迍迍 (zhūn )

  金釧(chuàn) 靨兒 ( yè ) 揾(wèn )

  蹙眉( cù ) 萋迷(qī ) 玉醅( pēi )

  諗知( shěn ) 賡 ( gēng ) 青鸞 (luán )

 。m正并齊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長亭送別》這一折內(nèi)容可以分為幾個場景?(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明確:__送別途中_——_長亭餞別___——__臨別叮囑____——__目送惜別

 。 1 — 3 ) ( 4— 11 ) ( 12 —17 ) (18 —19 )

  2、在“長亭餞別”場景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崔鶯鶯、張生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

  明確:[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3、在“臨別囑托”場景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崔鶯鶯對張生的關愛與牽掛?

  明確:[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各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4、在《長亭送別》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現(xiàn)了她珍重愛情、鄙棄功名利祿的思感情?

  明確:【幺篇】:“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薄境熳印浚骸啊伣翘撁,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科白:“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三、精讀課文

  1、讀[端正好]曲子,思考本段化用了誰的詩詞?

  明確:范仲淹《蘇幕遮》

  環(huán)境描寫起何作用?

  明確: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藍天白云,黃花滿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了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盈盈心目中,經(jīng)霜的樹林是被他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

  哪兩個字體現(xiàn)了情與景的交融?明確:一個“染”自,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傷感的悲涼意境

  2、讀[滾繡球]曲子,思考

  找出體現(xiàn)鶯鶯心情的詞句。

  明確: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

  她的這種心情又通過哪些意象抒寫出來的?

  明確:柳絲難以系住行人的馬,恨不得請樹林掛住夕陽

  “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能否改動如下“馬兒迍迍的行,車兒迍迍的隨”或 “馬兒快快的行,車兒快快的隨”

  明確:馬兒是張生的馬,到達長亭的路也就那么長,而張生希望與鶯鶯多呆一會,而鶯盈也希望與生多呆一會。讀[叨叨令]曲子,思考并找出與《雨霖鈴》有關詞句相對應的曲詞,試作分析。

  明確:雨霖鈴(下闋)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四、合作賞析

  [一煞][收尾]寫了哪些景?是怎樣體現(xiàn)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的眷戀的?

  “便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情感?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古道煙靄圖。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

  明確:1、極目而不見:“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

  2、欲語又無人:“夕陽古道無人語”,“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切切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

  3、聞聲人無跡:“禾黍秋風聽馬嘶”,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盁o聲”和“有聲”兩相映襯。

  4、見馬不見人:“一鞭殘照里”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

  這支曲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xiàn)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便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情感?

  化抽象為具體,說明離愁之重

  欣賞黃梅戲〈長亭送別〉,深深體主人翁的離別之情況。

  交流整理好的離別詩句:

  明確:1、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2、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5、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6、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8、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長亭送別教案2

  《長亭送別》表演課。

  話題一:誰來畫盡愁與恨

  1、1、開場白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唱大戲看大戲的風俗,每逢年節(jié),鄉(xiāng)親們總要唱上一出或一本,什么《楊門女將》,什么《過昭關》,還有《孔明吊孝》、《大戰(zhàn)鄱湖》,臺上臺下,喜氣洋洋,更為熱鬧的是常有外村的戲迷朋友來上一段插戲,為村里的戲臺增光添彩。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來唱插戲的都唱得怎么好,他們唱得不過是一個“癮”字和一個“客”。今天我也是在唱插戲,是對于教育事業(yè)的共同追求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我說這些閑話,有兩個目的,其一,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戲劇的課文;其二,現(xiàn)場做了一個表情達意的示范,因為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有關表情達意的技巧的。我剛才使用的手段基本上是敘述,其實,表情達意的技巧有很多。

  2、2、確定講課內(nèi)容---愁與恨的表達方法

  其實,大家已經(jīng)學習過很多表達愁與恨的表達方法與手段都極好的詩文,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都是使用比喻等等手段來描寫愁與恨的,可是,在戲劇中又是如何畫出這愁與恨的呢?不妨讓我先告訴大家。

  3、本課所學畫出愁與恨的手段:意象的選用、情與景的交融、特定情態(tài)的描寫、典故的運用、古典詩詞的化用、修辭手法的廣泛使用等。

  4、4、熟悉課文與學習重點。

  A、A、這是一份什么樣的愁?

  請大家先對照課本注解一熟悉一下《西廂記》的大致情節(jié)。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樁婚姻。它屬于我們今天的事實婚姻還是屬于法定婚姻,是屬于包辦婚姻還是屬于自由婚姻?我們比較贊同它是一樁事實婚姻或者自由婚姻,可是在古代,這卻是不簡單的。

  王實甫,元代大都人。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時代距離我們是如此久遠,人們的愛情觀、婚姻觀與現(xiàn)代人當有天壤之別,就說臺上的我和臺下的你們,思想觀念就已經(jīng)不是用寸來量而是用尺來量了。其二,王實甫的生活環(huán)境是較為開放的,就象今天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一樣,人們總是容易產(chǎn)生與現(xiàn)實沖突的更新的觀念,而這是帶動其他一切變化的根本。但是,問題在于觀念更新總是伴隨著陣痛的。如果說觀念是閃電,那么,現(xiàn)實的變化往往只能算是走路慢吞吞的雷聲而已。在變化著的思想觀念與現(xiàn)實之間,人的靈魂注定是要痛苦的,人的情感注定是要充滿愁緒的。

  崔張二人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現(xiàn)實中,而人們的思想?yún)s已經(jīng)到了一個強烈渴望愛情自由與婚姻自主的時代,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他們的內(nèi)心是充滿愁緒的。

  剛才我們說到婚姻的幾個種類,其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其實都在于婚姻的基礎到底是愛情還是利益。張生被崔母親逼迫著去赴科場,求取功名后才允許成親,這充分說明他們的婚姻受到利害觀念的沖突,或者說是受到功名富貴統(tǒng)治一切的時代追求的沖突?墒窃诖薜男睦,愛情重于一切,也就是說她的愛情和婚姻受到嚴重的沖擊,她的感情在功名富貴面前經(jīng)受著煎熬。這就構成了崔的感情上的愁與恨的病灶。今天我們學習的《長亭送別》正好說的是崔在送別張生的時候那一種只有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廣大婦女才能體會到的內(nèi)心感受。而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無邊的芳草更加無邊無際的離愁別恨,便感染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條更加久遠的歷史長河。

  當初,讀《西廂記》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么郭沫若先生對于此書愛不釋手,總是一味地稱贊莎士比亞的戲劇,總是為歌德的《浮士德》而傾倒,相信我們認真讀過王實甫之后,我們會知道,我們有我們自己優(yōu)秀的戲劇,我們不只有王實甫,我們還有湯顯祖、關漢卿等一大批值得我們自豪的劇作家。如果有機會,請大家課后去了解并熟悉他們。

  B.進入課文

  請大家看到課文,找到崔擔心張生休妻再取妻的句子。生A回答。

  很好,正是這一句,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深層立意的基礎之上,王實甫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墨重彩的離愁別恨圖。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主要是了解描寫這種情感的手段。這種手段在文章寫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矣。”“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笨梢哉f,古往今來,最動人的文字是有關離別的文字,最難寫的文字也是離別的文字。也許一個故事并不能深深地打動人,而幾句詩詞卻可以臻其妙境!堕L亭送別》就是這樣的文字。朱光潛先生在談到美的文學時打了花架與鮮花的比喻,也打了筋與肉的比喻,早已為我們揭示了展示人物情感的秘密----賦予作品以詩的情趣。有人說詩是抒情的藝術,是的正是如此,此文的第一手段就是用詩的技巧來選定意象。

  第一,第一,意象的選用。

  請大家看到課文,找出含有霜林、暮靄、夕陽、古道、殘照、西風、黃葉等文字的句子。生B、生C、生D等同學回答。

  是的,正是這些句子,這些句子令人想起李叔同先生的句子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边@里有一條規(guī)律,那就是詩的意象往往容易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情感內(nèi)涵,比如“枯藤老樹”就容易讓我們滿懷思鄉(xiāng)愁緒,而“南國紅豆”則容易讓我們砰然心動,甚至滿面桃紅。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咬文嚼字》一文就給我們揭示了這一規(guī)律。王實甫就善于運用這些手法來達到他的目的。這正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地方。

  第二,第二,情與景的交融。

  請大家查找一下課文具體寫了哪些時間和地點的景物。

  生E答。是的,寫了一個秋天從早到晚所見的景物。我們必須看到,王實甫并沒有單純地把景物當作描寫對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上,把看到不同的景物產(chǎn)生相應的感受寫出來的。見樹木,則生出“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的感慨,見太陽,則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輝”。這就是情景交融的技巧。“淚眼問花花不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這們的句子。這一些大家在詩詞的學習中都已經(jīng)學習過,還可以繼續(xù)去看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在這里有一個句子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柳絲”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秋天?就是寫“玉驄難系”的這一句。這還是要涉及到景物的相對穩(wěn)定的情感意義,因為“柳絲”一般是代表“留別”的意思的。

  第三,第三,特定情態(tài)的描寫。

  這篇課文畢竟是戲劇中的一折,不能僅僅寫景,它勢必要寫到一定的情節(jié),有情節(jié)就有人物活動,為了表情的需要,王實甫就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態(tài)來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下面請大家找出五處以上的描寫崔的特定情態(tài)的句子來。

  生F答。找得很好。我們不妨把這些內(nèi)容概括一下,這就是:金釧之松、玉肌之減、懶于梳妝、昏沉思睡、衫袖溫淚、斜簽筵席、愁眉頻蹙、推整羅衣等。了解繪畫和雕塑的同學應該知道,這就是一幅幅的繪畫,就是一尊尊的雕塑。剛剛學過的《米洛斯的維納斯》就是一尊雕塑,那就是一種情態(tài)。無論哪一種情態(tài),其本質(zhì)都是一種情感的表現(xiàn)。這篇課文中的崔的情態(tài)無不畫盡其內(nèi)心的愁與恨來。王實甫是如此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這充分說明此文達到了文學表現(xiàn)上的極致。

  第四,第四,典故的運用。

  詩的語言須要精煉,戲劇的表現(xiàn)排斥拖沓。在這樣一折精心構思的戲劇之場面中,當然更要遵循一切服務于情感的表達的宗旨,詞語的選用、句式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都必須如此。情感表達是統(tǒng)帥,詞句和材料只能是工具。

  于是,課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鴻與孟光的傳說、望夫石的神話、薛靈蕓的紅淚、江州司馬的青衫,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崔張二人的愛情是超越時代的愛情,更是于現(xiàn)實所不理解的愛情,所以,當然包含了對于那個時代的反叛,對于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反叛。王實甫用這些典故,表現(xiàn)了崔對于舉案齊眉的渴望,對一往如故的愛情的堅貞,也表現(xiàn)了同病相憐的愁苦。

  下面請同學們復述其中一個故事。生G回答。

  第五,第五,古典詩詞的化用。(涉及口語的運用)

  任何人的創(chuàng)造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學會借鑒他人的文學成果。更何況適當?shù)亟栌盟说奈膶W成果也可以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生動活潑。再說,文章的本質(zhì)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盡管世界上有許多相似的句子,可是有的流傳,有的不流傳,這說明文學所塑造的性格是有其鮮明個性的,為了自己的表情達意的需要,我們還是認為應該學習借鑒的技巧。其實,王實甫就是一個善于借鑒的高手。

  “碧云天,黃花地”,來自范仲淹的《蘇暮遮》。學習一下《蘇暮遮》。

  另外,“未飲心先醉”來自柳永的《訴衷情近》“未飲心如醉”;

  “一春魚燕無消息”來自秦觀的《鷓鴣天》;

  “伯勞東去燕西飛”來自樂府詩《東飛伯勞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來自蘇軾《滿庭芳》。

  借用的作用主要是表達感情,比如,最后一句表達了崔的重情而輕利的思想。

  另外,口語的運用也使課文的語句和文采更加生動活潑。比如“滾繡球”一曲中就有許多口語。

  下面請大家再找出幾個例子。生H答。

  第六,第六,修辭手法的廣泛使用。

  全折運用了比喻、夸張、排比、對偶、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還十分重視這些手法與典故的結合使用。

  下面請大家找出各種修辭手法在文中運用的語句。生I、生J、生K、生L等回答。

  5、5、小結。

  本文雖然寫的是離愁別恨,但與一般的風花雪月不同,它反映了一種嶄新的愛情觀乃至一個時代的思想觀念。我們要特別重視表達情感的技巧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學好人家的語言和寫出自己的文章。

  6、6、課本練習的學生演板。

長亭送別教案3

  教學目標:

  1、充分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景物描寫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

  2、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3、人物之美、意境之美

  ———————————導入:

  師:你們認識幾個寫愁高手?

  (生:………)

  師:對,他們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又將愁變成隨水而流的東西(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船(只恐雙溪舴艋(zemeng)舟,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車上(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

  ———————————分析過程:

 。ㄕ垖W生先對照課本注解一熟悉一下《西廂記》的大致情節(jié)。)————————弄清他們是事實/法定、包辦/自由婚姻?

  1、景物描寫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渾成天然

  [端正好]: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別緒。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也許學生會傻乎乎地認為經(jīng)霜的葉子怎么會和鶯鶯有關系呢?這就是典型的只看到景,而看不到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情)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就這么一個“淚”,是所有的景物都閃耀著別離的淚光。這樣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創(chuàng)造了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可以結合相似的情景交融來講解:

 。1)、歐陽修:“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2)、馬致遠的《秋思》前面的每個景都和“斷腸人在天涯”融為一體,同樣是在秋天,同樣是一個人,如果他是在等心愛的人前來約會,估計前面的景就不能再是‘枯藤老樹昏鴉’了。(老師可以在這里,不妨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情,去尋找貼切的景來表達。)

 。3)、小結: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一煞]的景物描寫也和主人公的離愁別恨渾成天然

  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甚至氣氛更加蕭瑟更加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寫出她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欲見卻不能的惆悵和欲離卻不忍的的眷念!跋﹃柟诺罒o人語,禾黍(shu)秋風聽馬嘶”,“夕陽”一句,看似平易,其實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mei)遠別,人何以堪!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盁o人語”,原來還有竊竊私欲,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偏偏這時候從張生所在之地傳來馬的嘶鳴聲,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她的心情可想而知。ā靶σ饕饕惶巵,哭啼啼獨自歸”),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讓)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

  [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

  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附————————記載:作者寫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燕南飛”時,構思甚苦,思竭仆地,遂死?梢妵I心瀝血之苦。

  人稱:《長亭送別》是寫離愁別恨的絕唱。

  2、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1)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人統(tǒng)計,全劇運用的修辭手法達到三十四種,你們可以不妨試著找一下)有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等

  如、[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藝術效果?

  排比手法;五個疊詞;排比和疊音詞的運用造成了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產(chǎn)生了“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戲劇更重要的是給人聽的一種文學語言。)

  如“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夸張

  “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將來的酒和食………”————————比喻夸張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五岳低”———————比喻夸張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夸張用典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比喻對比夸張引用

  (2)、融古典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

  如“碧云天,黃花地……”化用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引用蘇軾《滿庭芳》的原句。

  “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未飲心如醉”

  “一春魚燕無消息”來自秦觀的《鷓鴣天》;

  “伯勞東去燕西飛”來自樂府詩《東飛伯勞歌》;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范仲淹《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3、人物之美

  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其實不僅富于曲詞之美,還有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并且和諧統(tǒng)一,這在《長亭送別》一折中尤為突出。

 。1)、張生

  如張生初見鶯鶯的感慨:“怎當她臨秋波那一轉,便是鐵石心人,也意惹情遷!”聞其聲如見其人。

  如“我見他擱淚汪汪不敢垂……”—————寫張生暗暗流淚。(師:一可以看出張生對鶯鶯的愛。有詩為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她愛的深沉!’二是可能作為女婿的感情是不能當著丈母娘的面過分流露,因此在那里偷偷的抹眼淚,著實生動親切。

 。2)、崔鶯鶯

  如崔鶯鶯的情態(tài):金釧之松、玉肌之減、懶于梳妝、昏沉思睡、衫袖溫淚、斜簽筵席、愁眉頻蹙——————————無論哪一種情態(tài),

  其本質(zhì)都是一種情感的表現(xiàn)。

  [滾繡球]中哪些詞極力體現(xiàn)出主人公難分難舍的心情?

  每一句都有:遲、疾、難系、掛、迍迍、快快、早、松、減等。

  [五煞]對張生的生活的關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xiàn)

  (3)、紅娘

  每個看過《西廂記》的人,都會喜歡她。不用說別的,單看她的名字,就禁不住讓人喜歡!

  4、意境之美

 。ɡ蠋熆梢跃拖矚g的曲詞任自己的愛好給學生講解)。

  如昨宵銹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5、小結

 。1)、結構層次

  《長亭送別》一折戲因系老夫人以“相國門第不招白衣女婿”為由,硬逼張生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后才得與鶯鶯完婚之故,恩愛情人的分手才顯得特別纏綿感人。

  戲由三個緊密銜接的場面組成:一、趕赴長亭;二、長亭餞(jian)別;三、臨別叮囑;四、(夫妻)殘照離別。對應的感情變化:痛————(怨)恨————怕————念三個場面,共十九支曲文,將藝術觸角伸展到人物的心靈深處,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的細致復雜的心境意緒。

 。2)、本文的主題是什么?歌頌真誠的愛情,表現(xiàn)反封建、輕名利的思想。

  ———————————布置作業(yè),可以讓老師比較放心。

  1、(1)、耍孩兒的三個典故

  “紅淚”現(xiàn)指悲傷女子流的淚。

  “司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

  “伯勞東去燕西飛”亦系用典,化用了樂府詩《東飛伯勞歌》中的詩句

 。2)、[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還記的老師曾經(jīng)給你們的舒婷的一句詩歌:與其在懸崖上,望斷千年,不如在你的懷里,痛哭一晚。

 。3)、[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三個典故,見課本

  2、、“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三處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D(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崩铎稀断嘁姎g》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瘪R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

  3、通假字

  卻(。└媪讼嗨蓟乇,破題兒又早別離

  4、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合著”也算是)

  A、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端飯的盤子)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相守)

  B、雖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節(jié)飲食(趕)

  C、也合著俺夫妻們共桌而食(和著)尋思起就里(內(nèi)中的實際情況)

  D、一遞一氣長吁氣(交替)再休似此處棲遲(留戀)

  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題材,最早來源于元稹的自傳體傳奇小說《鶯鶯傳》,金人董解元曾將其改編成說唱文學作品,至于后來把這個愛情故事精心加工成《西廂記》,流傳甚廣,已經(jīng)到了元代。本文所要破析的紅娘形象,便出自元人王實甫之手。

  我曾經(jīng)苦苦思索過一個問題:紅娘作為相國府一個無足輕重的下人,在家里應該是毫無地位、更不可能有什么發(fā)言權的,但是她居然有膽量冒著治家甚嚴的老夫人之大不韋,一而再、再而三地協(xié)助小姐,甚至在小姐約了張生出來見面又反悔之后言辭批評小姐不守信用以促成兩人結合的舉動,讓人覺得實非一個應該逆來順受的丫鬟可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紅娘如此積極促成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喜?

  以我之見,紅娘的性格因素是導致她這些行為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在張生第一次見到紅娘時說:“小生姓張,名珙……并不曾娶妻”,“小姐常出來么”紅娘馬上回應:“誰問你來?”,“先生是讀書人,孟子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壬曄韧踔溃鹬芄,不干己事,何故用心?今后得問的問,不得問的休胡說!币幌捈葥尠琢藦埳拿笆В纸逃柫怂諗科鹱约旱牟卉壱鈭D。在這場對話中,紅娘絲毫沒有顧忌到自己的丫環(huán)身份,完全以一個先生的口吻來教訓學生的不是,性格爽利,心直口快。在那種封建社會里,女子見了陌生男子只有退避三舍,紅娘非但沒有躲避,反而大聲斥責,這就說明了她絕非軟弱見不得場面的普通丫環(huán)。所以,這種敢做敢為的性格就為她后來當面指斥老夫人的賴婚埋下了伏筆。其次,紅娘除了性格爽快,還兼有極強烈的同情心和善于謀略的優(yōu)點,這從她探望病中的張生回來向小姐復述情況可以看出,“張生近間,面顏,瘦得來實在難看,……黃昏清旦,望東墻淹淚眼”,看到張生的病情,她實在不忍心再按照老夫人的吩咐嚴加看管小姐,而是自作主張地用夸大的言辭來形容張生的病情,促使小姐自覺自愿地前去探視。這段話有謀有略,果然收到了預期效果,崔鶯鶯吩咐紅娘說:將描筆兒過來,寫道“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花園內(nèi)見面,開始主動推動故事情節(jié)一步步向前發(fā)展。上述的優(yōu)秀品格決定了紅娘對小姐的追求婚姻自由不忍心也不可能袖手旁觀,置之不理。紅娘有正義感、明辨是非、并且她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封建教育(從她對小姐說你那簡帖“上面的字我又不認得”可得證實),故是不管什么等級觀念、“門當戶對”、“三綱五!钡,在紅娘看來,只要是雙方你情我愿,就應該有結合的自由。雖然她也曾教訓張生說:男女授受不親,但實際上她只是用這種方式應景而已。一旦有打破傳統(tǒng)的需要,她是不會用封建禮教來束縛自己的,這點可以從她后來決心幫助崔鶯鶯之時,根本都未思考到是否違反道德倫理看出。紅娘熱愛自由,贊美自由,這種品格的力量甚至使得她超越了自身的地位,以下犯上,在東窗事發(fā)遭受家法懲罰的時候振振有詞地為自己和小姐辯護,直言不諱地說:“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薄澳肯吕戏蛉巳舨幌⑵涫拢粊砣铔]相國家譜;二來張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莫若恕其小過,成就大事”。在這場和老夫人的論戰(zhàn)中,紅娘把追求自由的目標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用雄辯的語言分析當前形勢,指出究竟是誰造成今天這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導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與了這廝吧”(老夫人語),老夫人開始走上妥協(xié)的道路,

  全劇最終也獲得大團圓的結局。

  紅娘是個地位卑微的仆人,但是,這并不代表她性格也卑微粗俗,相反,紅娘品質(zhì)高貴,有勇有謀,全力支持崔鶯鶯追求自由,這實質(zhì)上是她追求自身自由意志的體現(xiàn),只不過作者并沒有賦予她追求自由的機會,故而她追求自由的方式只能是間接的,只能是通過幫助小姐追求愛情自由來體現(xiàn)的。盡管受到其所處的歷史條件所限制,紅娘的追求始終是一種簡單的、懵懂的自發(fā)行為,這個生動的藝術形象,還是成了《西廂記》里極為鮮明的一個亮點。

  《紅樓夢》里的司棋,在和潘又安的戀情暴露又聞知對方逃跑之后,觸墻而死,我想,如果換作紅娘,可能采取的行動就是緊緊追趕情人而去,而不是消極地結束一切了。

長亭送別教案4

 。劢虒W要點]

  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屏幕顯示:范仲淹的《蘇幕遮》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麗景和柔情的統(tǒng)一。是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秾麗。本文也多處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情同景生,景由情顯,恰切地在“長亭”這個令人傷感的地方演繹了一曲“秋”的悲歌。

 。ń庹f:利用范仲淹的詞,引出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而且讓學生明白這一手法在我國古典詩詞、散文中經(jīng)常運用,應很好地體會和總結。)

  二、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1.本折的標題為《長亭送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一說起長亭,不由使人想起了別離,因為古代驛路上總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古人的送別也總是在這里設宴餞別,故而“長亭”本身也就帶上了別離的色彩。自習時我們閱讀了祝肇年先生的《情境交輝》,了解了“情由景生,境由情現(xiàn)”的說法。他告訴我們:“沒有了境也就沒有了景,情也就難有所依托!辈⑶医Y合曲詞分析了四幅畫面的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請問,同學們對此有何看法呢?

  明確:這篇評論,從情、景、境的關系入手,細致地分析了情與景、情與境的相依相生的內(nèi)在關系。這種關系,簡言之,即是“情由景生,境由情現(xiàn)”。作者重點論述的是情境相生的藝術原則。

  的前兩段,以兩例曲詞來說明情中見景和景中見情,這也是從總體上來說情景交融,說明這樣的景不僅能傳情,還能象征人物的品格、氣質(zhì)。中間六段是的主體——談情境交輝。先寫整體的情景交融,重在異中之同,把全部人物形象都包容在秋山落日的秋境之中。不論是途中之境、離筵之境,還是席殘相別之境,總是先以凄然的秋景入手,這個完整的秋境與鶯鶯的離情是一致的。再寫局部的情景交融,重在寫同中之異,把完整統(tǒng)一的秋境圖分成四幅小畫:長亭途中、長亭離筵、曲終人散、張生遠去。把鶯鶯的離愁別情放在這四幅畫中,作境異情殊的描寫,自然情境各異的四幅畫,又是統(tǒng)一在全篇總的色調(diào)之中。最后兩段,說錘煉語言是達到情境交融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再次強調(diào)《長亭送別》中情境交輝的藝術價值和意義。

  這篇評論的不凡之處,就是對“景”字作了深度的開掘,指出“景是屬于境的,人可以離景,卻不可離境,只有從寫境的意義上去寫景,才能正確處理景與情的關系”。也就是說,景從屬于境,沒有境也就沒有了景,情也就難有所依托,可見境在藝術描寫中的重要位置。

  2.祝肇年先生說:“《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它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同學們,你在這“美妙的感受”中,最愛哪支曲子,能把你那“美妙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嗎?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學生甲:【端正好】作者只捕捉幾樣形象,略加點染,便繪就了一幅動人的長亭送別圖。碧云密布,黃花遍地,西風漸緊,北雁南歸,由上到下,耳聞目睹,好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這四句,一句一景,襯托出了鶯鶯為離別而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自問自答,經(jīng)霜的樹林,在充滿別離愁緒的鶯鶯眼中,盡是離人的斑斑血淚。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慘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學生乙:【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是寫耳聞,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更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竊竊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這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了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當時環(huán)境的凄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地展現(xiàn)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教師補充:【一煞】和【端正好】兩相映照,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欣賞劇本的曲詞美

  王實甫被譽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他寫的曲詞語言優(yōu)美,同學們在鑒賞的時候已經(jīng)領略到了那種詩歌一般的風格。現(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進入那優(yōu)雅迷人的世界,以劇中人的口吻來誦讀課文。(可選讀)

 。1)分小組閱讀并推薦優(yōu)秀者。

 。2)進行比賽,看一看誰的角色把握得好,誰的感情表演得最豐富。

 。ń庹f:“美讀”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激情,也利于對人物性格的把握,還能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并利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表達方法的理解。)

 。3)結合前邊的分析,總結本折的語言特點。

 、龠\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

  如:【叨叨令】一曲中,疊音、排比兼用,又加以反復,真可謂聲情并茂、一唱三嘆,生動地展現(xiàn)了鶯鶯動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和未來將要產(chǎn)生的愁緒。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笨鋸、對偶兼用,很形象地體現(xiàn)了鶯鶯所受的心理折磨。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夸張、比喻、對偶同時使用,真是把離別之情寫到愁極、恨極,無以復加的地步。

  “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笨鋸埣姹扔鳎∏械乇憩F(xiàn)了離別之愁使之食之無味的情形,傳達出了兩人的心曲。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笔怯玫浼婵鋸,形容傷心之至,悲苦無窮。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的似水!笨鋸、比喻、對比三者同用,以厭酒表示愁苦。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痹O問和擬人兼用,更是創(chuàng)設了悲凄婉曲、令人哀慟的悲涼意境。

  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添了曲詞的藝術魅力,恰切地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夸張描寫,大都將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觀事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染力很強,真不愧“花間美人”之稱。

 、谌诠糯娫~與民間口語為一體。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練的古代詩詞和流暢通俗的民間口語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清麗華美、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

  作者融入了不少古代詩詞的語句,其特有的語意、情味和表達效果與劇中語境相契合,增添了語言的文采和表現(xiàn)力。

  作品不僅大量運用民間口語,吸收了不少方言詞語、成語,而且善于將民間口語加工成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通俗自然、生動活潑。

  (解說:由于前面的課堂活動已有分析,此處只做一個概括性的總結,利于學生梳理知識。也可用多媒體或投影顯示,給學生以更直觀的了解。)

  四、比較閱讀

  1.比較《長亭送別》和《竇娥冤》,回答如下問題。

  (1)崔鶯鶯、竇娥這兩個藝術典型形象的性格有什么共性和個性?

  明確:共性:善良的心理,反抗精神。

  個性:崔鶯鶯出身名門,是一個大家閨秀,期待真正的愛情,反對封建禮教,鄙棄功名利祿。

  竇娥先為童養(yǎng)媳,后為寡婦,恪守封建倫理綱常,不怕官府,不怕嚴刑。

 。2)《西廂記》和《竇娥冤》均為元雜劇,從節(jié)選內(nèi)容來看,兩文在結構和表現(xiàn)手法上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色,請作一下比較。

  明確:相同:故事情節(jié)由一幅幅畫面構成,宮調(diào)一樣,曲牌也大同小異,皆由一人主唱。

  不同:《長亭送別》四個部分情景交融,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

  《竇娥冤》三個場面悲壯之中藏細膩,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匯聚為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

  (3)關漢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作家,王實甫以“文采見長”為“文采派”的領袖。試就節(jié)選的兩篇課文來說明兩者的語言特色。

  明確:《西廂記》語言華美典雅,以富于文采為特色。作者善于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劇情合一,富于意境美。語言委婉雋永,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詩詞中典雅凝練的語句與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語言具有詩化的特點。且善用修辭,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獨具魅力。

  《竇娥冤》語言樸實無華,以“本色”見長。曲中語言直白,感情強烈,直抒胸臆,多用白話,多用方言詞語,通俗自然,口語化的特點更明顯,修辭手法較少,更具自然洗練的民間氣息。

  2.播放《天仙配》錄音,屏幕顯示歌詞: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帶發(fā)髻。

  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這一曲《天仙配》,同學們一定很熟悉,曲調(diào)輕快愉悅,宛轉流暢,歌唱者七仙女和董永也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追求自由、追求愛情的一對愛侶。鶯鶯和張生是別離,七仙女和董永是相偕還家,他們的心情不同,眼中的景物也自是不同,請同學們從這兩個反差強烈的曲詞中去尋找它們的共同點。

  明確:雖然由于境的不同,所抒的情也不同。但他們對愛情的熾熱追求,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渴望是一致的,鶯鶯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七仙女是“夫妻恩愛苦也甜”。鶯鶯認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七仙女愿男耕女織,永守家園。由此可見,只要能夫妻相偕,舉案齊眉,什么功名利祿、神仙生活皆可拋之腦后,真切地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由愛情的大膽追求,對傳統(tǒng)禮教觀、婚姻觀的否定。

  雖然一個是凄慘景象,抒離愁別恨;一個是景色美艷,寫歡聚團圓,但他們所表露的情感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愿分離,效鴛鴦比翼雙飛,天長地久;學并蒂,共結連理。

 。ń庹f:《竇娥冤》剛剛學過,通過比較,可以復習舊知,聯(lián)系新知,還可以在比較中明確“本色”與“文采”的不同,以及元雜劇的共性!短煜膳洹芬磺,也是人人皆知的名曲,和本折進行比較,可以使學生明白相同的情感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達,更進一步體悟本曲矛盾沖突的激烈,以及反封建的主題。)

  五、鏈接賞析

  下面一詩一詞都是描寫離別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異。閱讀時要弄清抒情層次,看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達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境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雨霖鈴

  柳 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學生分組討論,寫出50字左右的鑒賞片斷。

  明確:《無題》:詩人以雙關和比喻的手法,寫出思念之綿長和痛苦。用相見之難來襯托分別之難,想象“曉鏡”和“夜吟”的情形,擴大了抒情空間,抒盡離別的愁苦。

  《雨霖鈴》:上闋以清秋之景襯托離別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寫了不忍分別的.動作神態(tài)。尤其以空廓的楚天來形容愁緒漫無邊際。下闋從眼前的分別設想別后寂寞之情和經(jīng)年孤寂之感,反過來增強了眼前的離愁別緒!皸盍稌燥L殘月”為千古名句,借景抒情,使人產(chǎn)生依依惜別之情,未來的痛苦增強了眼前離別的不易。

  將這兩首詩詞與《長亭送別》對比閱讀,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相見時難別亦難”可以說明崔鶯鶯“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的心境。而“東風無力百花殘”則是她離別前身心的準確描述。

  B.鶯鶯臨別囑咐張生的內(nèi)容,可用“青鳥殷勤為探看”一言以蔽之。

  C.把眼前的離別在更廣闊的時空上展開,想到異地,想到以后,這一手法,這三首詩詞曲全用到了。

  D.《長亭送別》與這一詩一詞的區(qū)別是,它不僅僅抒發(fā)一種離愁別恨,還把這種感情放在反抗封建禮教和鄙視功名利祿的背景下,因而更有深刻的意義。

  分析:B(崔鶯鶯臨別祝福的內(nèi)容更豐富復雜,還有惜別擔憂之情。)

  六、課堂小結

  作者運用古典詩詞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吸取古典詩詞的語言精華,加重了的斑斕色彩,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綜合表現(xiàn),情同景生,境由情顯,恰切地在“長亭”這個令人傷感的地方演繹了一曲“秋”的悲歌,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曲詞的藝術魅力,希望同學們多選幾首曲子來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1.選背曲詞,爭取多選。

  2.用散文的筆法改寫【端正好】一曲。

  5

長亭送別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王實甫作為“文采派”代表的戲曲語言特點。

  2、學習情景交一融,運用景物氣氛描寫來烘托戲曲人物形象的寫法。

  【能力目標】

  1、能通過反復誦讀品味本劇語言的詩情畫意之美,并正確賞析用詩詞典故對人物感情與性格的表達效果。

  2、能夠根據(jù)劇情正確分析概括人物性格及主題。

  3、能運用比較鑒賞的方法提高欣賞戲曲語言藝術的品位。

  【情感目標】

  能正確認識封建家長制與禮教思想對青年男一女愛情婚姻的壓制與殘害,能欣賞張生和鶯鶯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及叛逆性格。

  第一課時

  一、由柳永〈雨霖鈴〉導入。

  全詞中心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

  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勝過榮華富貴的名句:

  次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特殊時間、地點與景物襯托離愁悲苦的名句:

  今宵有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二、王實甫與〈西廂記〉簡介。

  1、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

  2、〈西廂記〉是元雜劇四大愛情劇的高一峰。

  3、四大愛情悲劇:

  王實甫〈西廂記〉關漢卿〈拜月亭〉鄭光祖〈倩女幽魂〉白樸〈墻頭馬上〉

  4、〈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試解題)是元雜劇中特殊的連本長戲,共五本二十一折。[唐、元稹〈鶯鶯記〉,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5、劇情簡介。(參見〈導學〉與注解①)

  三、速讀課文后,全班朗讀全文,注意角色轉換及情感變化。

  四、整體把握呢哦容:

  本折庫名為〈哭宴〉,題目為課文編者所加,試按談兩題各自側重點,并按本題為線索把全折分為幾個畫面,分別擬定小標題。

  1、原題側重送別的氣氛情感,突出性格矛盾而編題側在地點、事件,留有懸念,但也較一般化。

  2、五里——短亭,十里——長亭,送君終須別,離愁萬里長。崔鶯鶯在什么情況下與張生分離?在送別過程中有怎樣的情感變化?可以分為幾個場面?試給它們各擬小標題。

  [板書]鶯鶯→長亭送別←張生

  3、讀到這里,我們耳邊仿佛仍響著鶯鶯對張生深情的呼喚,眼前也會浮現(xiàn)出她泣涕漣漣的哀凄形象,它不禁使我們聯(lián)想到上學期學過的兩首詩詞中情一人、愛人惜別的場面,試加以比較,本劇對離情的描寫在場面、氣氛上更接近于哪一首,而在情感表達上又更接近于哪一首?

  《雨霖鈴》情景相融相生,觸景生情,景由情生(虛寫),情景相生。

  《孔雀東南飛》敘事抒情,直抒胸臆,纏一綿悱惻,海誓山盟,反抗封建家庭與封建禮教。

  五、朗讀幾個精美唱段。

  六、作業(yè):

  1、試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比較與《竇娥冤》的不同。

  2、試分析崔鶯鶯與張生的形象,并概括本劇主題。

  第二課時

  一、復述《竇娥冤》的語言特色,并與本文作比較,體會本文語言文采斑斕的特點。(注

  意本文描寫、化用與用典)

  《竇》唱詞通俗《長》離愁別恨的絕唱→花本色派對白樸實優(yōu)美動人的情詩間直抒胸臆詩情畫意的氣氛美清新自然情景相生的藝術人純屬口語名句典故的化用的較少典故文采斑斕的語言風格。

  二、試分析作者怎樣通過戲劇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不同個性,揭示人物之間自身的矛盾沖突,以而為主題服務?

  [板書]

  人物感情性格

  張生鐘情貧寒白衣,為人誠摯,追求愛情與功名愛情與功名

  鶯鶯深情名門之女,為人善良,重愛情輕功名

  紅娘熱情深為婢女,活潑善良,堅持正義絕不妥協(xié)家長禮教與

  夫人無情相國夫人,盛氣凌人,重富貴輕親情親情愛情

  愿天下有情一人終成眷屬(反禮教,爭自一由)

  三、開放討論題。本文抒情特點是情景交一融,情隨境遷,景隨情生。請你引用唱詞或?qū)Π讈碚f明這三種情況。

  1、送別路上:借景抒情,情景相融,景語皆情語!皶詠碚l染霜林一醉?總是離人淚!弊顬閯尤,是直抒胸臆。

  2、餞行宴上:以心里感受的唱詞抒發(fā)了悲傷無奈而刻意掩飾的內(nèi)心愁苦,只一對句寫句烘托氣氛,這是景由情生之句。

  3、餞行宴上:鶯鶯以一曲[滿庭芳][快AA][朝天子]直抒胸臆,表現(xiàn)內(nèi)心難以抑制愁苦與強烈反叛不滿之情。

  4、惜別一節(jié):幾乎全是直抒胸臆,只兩組對句以景襯情,情景相生。

  5、離愁一節(jié):因戀去身影遠逝而極目盡處,觸景而生情,情隨境生,更突出“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的無盡之苦。

  四、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導學教程》之[同步驅(qū)動]部分。

  2、預習《閨塾》:

 、倭私鉁@祖生平及代表作。

 、诹私狻赌档ねぁ啡珓∏椤

 、壅n文節(jié)選部分主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矛盾沖突。

長亭送別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3.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4.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要求學生疏理劇情,并重點賞讀這出戲開頭的三支曲詞和結尾處《一煞》、《收尾》兩支曲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第二課時,重點賞讀自《脫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西廂記》是膾炙人口的藝術杰作,同學們是從什么時候起知道這部作品的?讀過那些與《西廂記》有關的書,是否觀賞過相關的影視戲曲作品?

  (學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課文學習的正題即可。)

  二、簡介《長亭送別》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這在元雜劇中是頗為少見的。全劇劇情,可參看課本題解)也是全劇最為膾灸人口聽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但接下來便是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并說考不取功名便“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xiàn)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三、疏理劇情:

  《長亭送別》寫鶯鶯、紅娘、老夫人到十里長亭送別上京趕考的張生,鶯鶯是最重要的劇中人,經(jīng)過的時間線索。度依據(jù)送,把課文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叨叨令”結束}:赴長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邊靜”之前}:長亭別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臨別叮嚀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劇終}:長亭別后

  四、賞讀曲詞《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學生先背誦,后作賞析。提問:這支曲子在修辭上有什么特點?是怎樣渲染出劇中主人公的離愁別恨的?

  明確:曲子句子式既整飭又參差錯落,前3個三字句構成對偶、排比。后又各有一個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點明送別的季節(jié),以景襯情。后二句用設問手法,說是“離人淚”“染霜林醉”,一“染”一“醉”,下得極度有分量。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五、與《端正好》對比,賞讀劇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問:和《端正好》一樣,《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評點這兩支曲子說:“末二曲寫張生去后鶯鶯的悵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虛情實寫,正語反詰,俱臻妙境!痹囌f說你對這段評語的理解。

  明確:“虛情實寫”,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動的景物來傳情。這兩支曲子寫夕陽殘照、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秋風馬嘶,我們仿佛看到鶯鶯滿懷凄楚,悵然癡立,目送張生轉山坡、出疏林,“離愁漸遠漸無窮”,此時的滿目秋景,都是鶯鶯悲涼心境的外化!妒瘴病返哪┚洹氨槿碎g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便是“正語反詰”,即用反問句抒寫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正面直說,更顯得激越真切。

  六、與以上三支曲子對比,賞讀《滾繡球》和《叨叨令》。

  提問:這兩支曲子主要寫什么?有人說,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這樣的曲詞,才可以稱為“絕紗好辭”,《滾繡球》與《叨叨令》便相形見絀,你的看法怎樣?

  明確:《滾繡球》仍是鶯鶯的內(nèi)心獨白,借去長亭途中的景物,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叨叨令》由紅娘的問話引發(fā),敘說動身前無心打扮的原因,設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

  關于曲詞的評價:《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詩宋詞精美語句固然堪稱“絕妙好辭”,而《滾繡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這兩支曲子使用對偶、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寫得也很生動真切,同時,又更多地融口語入曲,語言通俗,才能使演員宜于演唱,聽眾容易接受,雅俗共賞。《叨叨令》多用疊詞、襯字,更能體現(xiàn)口語化的音韻美。有時委婉含蓄,有時盡情傾瀉,兩種曲子風格各異而能統(tǒng)一,正是王實甫才具超群之處,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七、總結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五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huán)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下一課時,我們將時一步賞讀共余曲詞。

  八、布置作業(yè)

  1.復習已講析、討論的五支曲子,進上步作吟誦體味。

 。玻b讀自《脫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體會其中反映出的鶯鶯的心理活動與思想性格。

  板書設計

  劇情分析曲詞賞讀

 。ā抖苏谩分痢哆哆读睢罚┧蛣e途中《端正好》:濃色重彩以景寫情

 。ā睹摬忌馈分痢冻熳印罚╅L亭別宴《滾繡球》:借景抒情哀婉動人

 。ā端倪呾o》至《二煞》)臨別叮嚀《叨叨令》:口語入曲通俗真切

  (《一煞》至《收尾》)長亭別后《一煞》、《收尾》:虛情實寫正語反詰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與課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寫鶯鶯、張生在長亭別宴上的表現(xiàn)。張生趕考,鶯鶯送別,表現(xiàn)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愛情,更反映出鶯鶯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對此,應通過曲詞的賞析,用心體會。

  二、學生吟誦、賞讀曲詞,教師作適當解說。

  三、進行課堂討論。

  1.討論一:自《脫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脫離長亭送別的具體情境,也仍舊體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特點。哪些曲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明確:在敘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脫布衫》的“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蓑草萋迷”,把整個離宴用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與離情統(tǒng)一。又如《四煞》的“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黃河與西岳華山,也被用來作離愁別恨的陪襯。還有《四邊靜》的“兩意俳徊,落日山橫翠”,把席殘人散,兩人相別的人物活動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氣象闊大,使人如在畫里,歷歷在目。

  2.討論二:鶯鶯是重愛情輕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詞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

  明確:在鶯鶯心目中,金榜題名,并不是愛情的前提與基礎。如在《朝天子》中,她稱上朝應考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在《二煞》中說“你休憂文齊福不齊”“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在《幺篇》中說“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之及第”。這些言語,與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態(tài)度形式鮮明對比,是鶯鶯叛逆性格的體現(xiàn)。)

  3.討論三:雖然張生一再表白自己不會再在異鄉(xiāng)拈花惹草,但鶯鶯卻總擔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試探、叮嚀,鶯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明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始亂終棄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作為《西廂記》故事雛形的《會真記》(唐元稹作)和《鶯鶯歌》(唐李紳作),都將張生描寫為始亂終棄的薄情文人。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

  4.討論四:課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細節(jié)生動,描摹逼真處甚多,試舉你最喜歡的曲子作說明。

  此題無統(tǒng)一答案,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滿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細節(jié)描寫,《耍孩兒》、《四煞》的夸張對比等,都很突出。

  四、總結、擴展

  《西廂記》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語言,稱它能代表元雜劇的最高成就,絕非過譽之詞。而且,不僅《紅樓夢》的中寶、黛愛讀《西廂記》,今天讀它也還有現(xiàn)實意義。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為《西廂記》寫下他感悟人類情愛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

  問題討論:

  李存葆在《飄逝的絕唱》中說,當代世界,“暴力對美色的霸搶遠未結束,權力對美色的侵吞仍顯貪婪”;以金錢為媒,“用鈔票鋪設婚床”的現(xiàn)象更為多見。你思考過這些問題嗎?作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輕人,你認為什么樣的愛情觀才是正確的?

  明確:社會丑惡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必隱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讓年輕人早一些接觸“愛情觀”問題亦無壞處,可避免他們在獨立面對生活時的迷失。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導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們美好情操道德的養(yǎng)成與堅守。

  五、課后作業(yè)

 。保x擇最喜歡的一支或幾支曲子,背誦出來,并把它寫成現(xiàn)代詩。

 。玻n后閱讀《西廂記》全劇劇本。

  3.閱讀李存葆《飄逝的絕唱》,寫一則讀筆記。(李文原載20xx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種報刊轉載,并收入《20xx年度中國最佳散文》等文集)

  板書設計

  人物性格思想啟迪

  崔鶯鶯蔑視功名利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執(zhí)著追求愛情摒棄金錢權力的侵蝕

  反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讓愛情的人類精神之花更美更艷

長亭送別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把握、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討論、鑒賞。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教學設想

  【朝天子】【二煞】兩曲集中表現(xiàn)了全折的戲劇沖突和主人公的叛逆精神,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兩支曲子作簡要分析,提綱挈領地了解劇情,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要重視誦讀。開頭三曲、結尾兩曲應要求背熟,還可要求選背其他一些曲子。不但要背一些單支曲子,還要注意整體誦讀。在誦讀時,讓學生注意把握全折哀怨的抒情基調(diào),讀出感情起伏的變化。

  要重視曲詞鑒賞。曲詞鑒賞不必太多,可根據(jù)鑒賞重點進行選擇。例如,【叨叨令】一曲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耍孩兒】一曲有多處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可著重從語言特色的角度來鑒賞;【朝天子】【二煞】兩曲,可著重從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方面鑒賞;【端正好】【一煞】兩曲,則可著重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鑒賞曲詞時,注意在學生不易覺察的關鍵之處進行點撥。

  鑒賞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不要搞成修辭方法的辨析或語句出處的考查,而要結合課文的語境,揣摩語義、情味,體會修辭方法和古代詩詞的語句的表達效果。

  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閱讀《西廂記》劇本,或欣賞戲曲《西廂記》的音像資料。

  ●學法指導

  1.從分析情節(jié)入手,了解鶯鶯的心理變化,從而準確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節(jié)可把全折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通過三支曲子,寫出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長亭餞別的場面,通過八支曲子,寫出崔、張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心理,突出了鶯鶯重愛情而輕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臨別叮囑的場面,用六支曲子寫出鶯鶯對張生的關心與擔心,關心的是他身體,擔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進一步表現(xiàn)鶯鶯對功名利祿的輕視。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場面,用兩支曲子,寫出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2.選擇幾支曲子,反復誦讀,了解所用的修辭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幾支描寫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脫布衫】【一煞】集中起來讀,然后作兩種比較:一是與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描寫秋景的詩句對比,看看所選取的景物和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將這三支曲子描寫的景象對比,看看景物特點和表達的氣氛有何不同。

  一、重點、難點

  把握、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二、解決辦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要求學生梳理劇情,并重點賞讀這出戲開頭的三支曲詞和結尾處【一煞】、【煞尾】兩支曲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第二課時,重點賞讀自【脫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的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大致了解劇作及課文節(jié)選的這一折戲。

  2.重點賞讀【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幾支曲詞,體會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體感知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這在元雜劇中是頗為少見的(全劇劇情可參看課本題解),《長亭送別》也是全劇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但接下來便是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并說考不取功名便“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xiàn)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西廂記》是膾炙人口的藝術杰作,同學們是從什么時候起知道這部作品的?讀過哪些與《西廂記》有關的書,是否欣賞過相關的影視戲曲作品?

 。▽W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課文學習的正題即可。)

  2.整體感知

  這一折寫張生赴京趕考,鶯鶯送別的情景,刻畫了鶯鶯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表現(xiàn)了張生和鶯鶯之間的真摯愛情,突出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強化了全劇歌頌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全折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寫深秋景象勾起她的離情別緒。【滾繡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發(fā)離別的怨恨!具哆读睢恳载S富的情態(tài)描寫,補述鶯鶯動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和未來將要產(chǎn)生的愁緒。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至“專聽春雷第一聲”),是長亭餞別的場面,主要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心理,突出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暗靡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表明了鶯鶯對赴試的態(tài)度,顯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第三部分(【四邊靜】至“小生又生此念”),是臨別叮囑的場面,主要表現(xiàn)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又擔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這種心態(tài)不僅表現(xiàn)了鶯鶯對功名利祿的輕視,而且表明了她對二人前途的深深的憂慮。

  第四部分(【二煞】至結尾),是分手后的場面,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3.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這一折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端正好】一曲,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藍天白云,黃花滿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jīng)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跋﹃柟诺罒o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是寫耳聞,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盁o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竊竊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這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當時環(huán)境的凄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xiàn)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4.王季思教授評點【一煞】和【收尾】:“末二曲寫張生去后鶯鶯的悵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虛情實寫,正語反詰,俱臻妙境。”試說說你對這段評語的理解。

  “虛情實寫”,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動的景物來傳情。這兩支曲子寫夕陽殘照、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秋風馬嘶,我們仿佛看到鶯鶯滿懷凄楚,悵然癡立,目送張生轉山坡、出疏林,“離愁漸遠漸無窮”,此時的滿目秋景,都是鶯鶯悲涼心境的外化!旧肺病康哪┚洹氨槿碎g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便是“正語反詰”,即用反問句抒寫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正面直說,更顯得激越真切。

  5.有人說,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這樣的曲詞,才可以稱為“絕妙好辭”,【滾繡球】與【叨叨令】便相形見絀,你的看法怎樣?

  【滾繡球】仍是鶯鶯的內(nèi)心獨白,借去長亭途中的景物,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叨叨令】由紅娘的問話引發(fā),敘說動身前無心打扮的原因,沒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關于曲詞的評價,【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詩宋詞精美語句固然堪稱“絕妙好辭”,而【滾繡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這兩支曲子使用對偶、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寫得也很生動真切;同時,又更多地融口語入曲,語言通俗,才能使演員宜于演唱,聽眾容易接受,雅俗共賞!具哆读睢慷嘤茂B詞、襯字,更能體現(xiàn)口語化的音韻美。有時委婉含蓄,有時盡情傾瀉,兩種曲子風格各異而能統(tǒng)一,正是王實甫才具超群之處,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總結、擴展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五支曲子,對課文華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huán)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下一課時,我們將進一步賞讀其余曲詞。

  課后作業(yè)

  1.復習已講析、討論的五支曲子,進一步作吟誦體味。

  2.誦讀自【脫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體會其中反映出的鶯鶯的心理活動與思想性格。

  附:板書設計

  劇情分析曲詞賞讀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別途中【端正好】:濃色重彩以景寫情

  二、(【脫布衫】至【朝天子】)長亭別宴【滾繡球】:借景抒情哀婉動人

  三、(【四邊靜】至【二煞】)臨別叮嚀【叨叨令】:口語入曲通俗真切

  四、(【一煞】至【收尾】)長亭別后【一煞】、【煞尾】:虛情實寫正語反詰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與前一課時的內(nèi)容相結合,本課時重點賞析課文二、三部分的曲詞,進一步把握曲詞的藝術特色,并對鶯鶯這一形象作分析評價。

  二、整體感知

  學生吟誦、賞讀曲詞,教師作適當解說。與課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寫鶯鶯、張生在長亭別宴上的表現(xiàn)。張生趕考,鶯鶯送別,表現(xiàn)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愛情,更反映出鶯鶯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對此,應通過曲詞的賞析,用心體會。

  三、課堂討論。

  1.自【脫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脫離長亭送別的具體情境,也仍舊體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特點。哪些曲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在敘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脫布衫】的“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把整個離宴用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與寓情統(tǒng)一。又如【四煞】的“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黃河與西岳華山,也被用來作離愁別恨的陪襯。還有【四邊靜】的“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把席殘人散、兩人相別的人物活動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景之中,氣象闊大,使人如在畫里,歷歷在目。

  2.鶯鶯是重愛情輕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詞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

  這一折突出地刻畫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題名,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是愛情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臨別時不忘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這些言語,與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態(tài)度形式鮮明對比。同時,她也有深深的憂慮,明確地告訴張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巴F拊偃⑵蕖,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是有現(xiàn)實基礎的。鶯鶯的態(tài)度突出地表現(xiàn)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鶯鶯的離愁別恨,是她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限于“兒女情長”。她的離愁別恨中閃耀著重愛情輕功名、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

  3.雖然張生一再表白自己不會再在異鄉(xiāng)拈花惹草,但鶯鶯卻總擔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試探、叮嚀,駕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始亂終棄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作為《西廂記》故事雛形的《會真記》(唐元稹作)和《鶯鶯歌》(唐李紳作),都將張生描寫為始亂終棄的薄情文人。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

  4.課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細節(jié)生動,描摹逼真處甚多,試舉你最喜歡的曲子作說明。

  此題無統(tǒng)一答案,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滿庭芳】、【快活三】、【朝天子】的細節(jié)描寫,【耍孩兒】、【四煞】的夸張對比等,都很突出。

  四、鑒賞語言

  有人評價:“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保ㄖ鞕唷短驼糇V》)

  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tǒng)一。這在《長亭送別》一折中尤為突出。

  1.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

  全折運用了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等結合,因情隨物而設。例如,“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地表現(xiàn)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張兼比喻,寫離別之情,達到愁極恨絕、無以復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用了“紅淚”和“青衫淚”兩個典故,是夸張兼用典,形容傷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張、比喻和對比,以厭酒表現(xiàn)愁苦至極。作品中的夸張描寫,大都將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觀事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叨叨令】一曲,將“車、馬,花、靨,被、枕,衫、袖,書、信”這些常用詞帶上“兒”字,加上一些疊音形容詞,如熬熬煎煎、嬌嬌滴滴、昏昏沉沉之類,用排比句巧妙組合銜接,并間以反復的感嘆,造成音韻的回環(huán)往復,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tài)。鶯鶯那種如泣如訴、嗚嗚咽咽的聲氣口吻,宛然在側。

  2.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練的古代詩詞與通俗流暢的民間口語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清麗華美、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

  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詩詞的語句,其特有的語義、情味和表達效果與劇中語境相契合,增添了語言的文采和表現(xiàn)力。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黃花地”,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碧云天,黃葉地”語句,并取其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引用蘇軾《滿庭芳》詞原句,形象地表現(xiàn)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耍孩兒】中“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詞中“未飲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xiàn)了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

  作品不僅大量運用民間口語,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詞和俗語、成語,而且善于將民間口語加工為富于文采的文學語言。例如【滾繡球】一曲的語匯、語句都具有民間口語的風格,可以說是口語的韻律化,通俗自然、生動活潑而又富于文采。

  完成課后練習三

  體會課文修辭方法多種多樣、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學生只要了解其中的比喻、夸張、對偶、反復的修辭方法即可,其他的修辭方法可不涉及。

  1.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碧云天,黃葉地!薄氨淘铺,黃花地,西風緊”,可看作三句對或排比,但不是嚴格的對偶或排比。

  2.“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做重重疊疊的淚”是排比。這四個分句也可以和“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惶惶的寄”,合看作排比。“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是反復。

  3.“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是比喻、夸張、對偶;“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是進一層的比喻、夸張。

  4.“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是比喻、夸張、對偶;“拆鴛鴦在兩下里”也是比喻!拔伣翘撁,蠅頭微利”,借用蘇軾《滿庭芳》詞原句。

  總結、擴展

  《西廂記》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華美典雅的語言,稱它能代表元雜劇的最高成就,絕非過譽之詞。而且,不僅《紅樓夢》中的寶、黛愛讀《西廂記》,今天讀它也還有現(xiàn)實意義。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為《西廂記》寫下了他感悟人類情愛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喜歡的兩支曲,并把其改寫成現(xiàn)代詩。

  2.課后閱讀《西廂記》全劇劇本。

  附:板書設計

  人物性格思想啟迪

  崔鶯鶯蔑視功名利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執(zhí)著追求愛情摒棄金錢權力的侵蝕

  反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讓愛情的人類精神之花更美更艷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時期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據(jù)賈仲明《凌波仙》吊詞介紹,王實甫在當時即享有盛名,常與演員、歌伎往來。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婦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

長亭送別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和成就,了解《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2.了解本課“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鑒賞劇作典雅艷麗的唱詞語言,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學習本文運用多種修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

  教學重點:

  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多種修辭方法對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設想:

  1、以誦讀為基礎,以文學鑒賞為紐帶,帶動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及藝術手法的鑒賞。

  2、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3、重視誦讀,背誦開頭一曲與結尾兩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一部戲曲演了幾百年,仍長盛不衰,劇中的故事流傳了幾百年,至今讀來仍讓后人柔腸百轉,不忍釋懷,這就是王實甫的元曲《西廂記》。

  擁有高貴地位的相國千金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布衣書生張珙一見鐘情,他們以清風明月為證,私訂終生。但是,這卻讓崔鶯鶯的母親惱怒不已,這樣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她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為由,逼張生進京趕考,中得狀元才能成婚。鶯鶯無奈,只得在長亭送別張生。“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此時的她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西廂記》,走進《長亭送別》,感受這部愛情詩劇的優(yōu)美動人。

  二解題

  1、關于元曲

  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分為散曲和雜劇兩部分。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套數(shù)是統(tǒng)屬于一個宮調(diào)的成套的散曲。

  小令和散套都要按一定的宮調(diào)來演唱,

  2、關于元雜劇

  元雜劇是以當時在北方流行的曲調(diào)來演唱的,因此又稱為北曲雜劇或北雜劇。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一幕或一場,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xiàn)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于后來的過場戲)。但也有少數(shù)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宮調(diào)就是調(diào)式,(類似于今天樂曲的C大調(diào)、D小調(diào)等)。元雜劇常用的宮調(diào)有九個,就是五宮四調(diào):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石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每一個宮調(diào)都有它的音律風格(如【正宮】惆悵悲壯)。曲牌,俗稱“牌子”,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比如【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等,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然屬于一種宮調(diào)。不同的曲牌在字數(shù)、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曲詞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一般要押韻,講究對仗

  3、關于《西廂記》

  元末明初,《西廂記》已被譽為“天下奪魁”被尊為“春秋”。能獲得這么高的贊譽,不僅是因為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千古佳傳,張生的鐘情,鶯鶯的癡情,紅娘的熱情洋溢著人性之美,更因為其富于文采的曲詞。

  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濃麗典雅)。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

  ——朱勸《太和正音譜》

  《長亭送別》這一折又尤其突出。詩詞曲不分家,今天就讓我們用鑒賞詩詞的方法來賞析這一折的精彩唱詞

  三唱詞賞析

  《長亭送別》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們卻看不見呼天搶地,也沒有抱頭痛哭,我們看到只是“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那種詩意的迷惘和濃濃的哀愁。

  讓我們一起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把握劇作家營造這種詩意的方法

  【學生活動】

  1、齊讀【端正好】【滾繡球】

  2、思考:寫的好么?為什么?

  【明確】

  1、文辭典雅,富有詩意(融合唐詩宋詞、融情于景、下詞傳神)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選取了帶有季節(jié)特征的意象,藍天的白云,凋萎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大塊用色,著意點染,他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神傷的暮秋圖景(用詞準確)

  化用抒情意境【蘇幕遮】(打蘇幕遮全詞)(學生讀?)

  旅次鄉(xiāng)愁、離情別恨,(為何借用其秋景?)取暮秋典型意象,用蕭瑟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兩者表現(xiàn)離愁別緒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

  (借用意境,還要將之與劇情融合,劇作家下詞就必須極為講究)

  西風緊

  “猛”?不好,還有停歇的時候,只是客觀狀態(tài)。

  “緊”,一陣緊接著一陣,沒有停歇,涼風陣陣,吹得人心頭漸涼,(難過之時)心頭發(fā)緊,契合離別的心境;若不是風凄緊,藍天白云黃花紅葉,歸雁成陣,鶯鶯所見,一派俊爽空靈的景象,不合情理,“緊”表現(xiàn)出暮秋圖的凄迷蕭瑟,以烘托出主人公悲涼的心境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離人的淚水將楓葉打紅)

  “抹”?不好,表層的,“染”,由內(nèi)到外,霜打楓林,在離人的眼中竟是以血淚染紅,寫出淚多,離情的濃重;

  “醉”,不僅寫出了楓林的色彩,賦予楓林以人的情態(tài),仿佛它也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仿佛楓葉也因人離去而愁腸百轉,癡癡迷迷,透露出離情正苦。

  作者妙用“染”、“醉”,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人的凝重的離愁,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抽象的情感變得自然,生動,感人。

  【學生活動】挑戰(zhàn)自己,背誦【端正好】

  2、抒情細膩婉轉,具體動人(運用多種手法)。

  【明確】【滾繡球】這支唱詞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法,抒情細膩婉轉,具體動人。

  恨——正面描寫(恨:相見遲,歸去疾,玉驄難系,疏林掛不住斜暉)。

  三個“恨”字反復出現(xiàn),越“恨”含義越深廣,表現(xiàn)了熾熱而又復雜的感情。

  柳絲系馬(遠行人馬兒不走)、疏林掛斜暉(一日不盡,相隨時間更長)。

  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心理活動極為精妙,雖一時半刻的廝守也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側面描寫(內(nèi)心活動)。

  對比(屯屯、快快)、夸張(聽-松,望-減)、借代(斜暉、玉肌)——多種手法。

  總結:運用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表現(xiàn)手法,以及夸張、借代、對比等修辭手法,以反反復復、曲曲折折的詠嘆,展現(xiàn)出鶯鶯在長亭上愁腸百轉的心理狀態(tài),讓我們?nèi)缫娖淙,如聞其聲,更動其情,韻味悠長。

  3、【學生活動】課文剩余的17支曲子,抒情婉轉纏綿、心理描摹逼真,用詞優(yōu)美典雅處很多,你最喜歡的是哪支曲子,試賞析一下(運用手法,刻畫形象,表現(xiàn)情感)

  四總結全文

  《長亭送別》這一折曲詞為何被稱為愛情詩句? (辭美)

  首先,曲詞熔煉了很多古典詩詞。比如化用范仲淹的詞《蘇幕遮》!拔达嬓南茸怼保夯昧馈对V衷情》中“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xiàn)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氨槿碎g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極言愁多。

  其次,善于運用民間口語,并加工為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例如【叨叨令】這一支曲的詞匯、語句都是民間口語。通過加襯字“兒”;通過變換疊音形容詞,通過設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種音韻的回環(huán)反復,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最后,全折巧用修辭。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等。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相結合,因情隨物而設。

  五課后作業(yè)

  通過對《長亭送別》的唱詞賞析,我們感受到了這部愛情劇作詩的優(yōu)美典雅,同時也把握了一些抒情表現(xiàn)手法,課后請同學們對唱詞做進一步的吟誦體味,并通過鶯鶯的唱詞的內(nèi)容(【么篇】【朝天子】以及【三煞】【二煞】)思考把握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六教學反思

  1、本文選擇讀、賞、析的教學流程,以賞析詩歌的角度來品賞17首唱詞,重點較為突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啟發(fā)、指導,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2、作為元曲重點學習掌握的文本,教者只用了一個課時,在文本的賞析擴展上較為有限,不能引導學生更有效、更深入地了解、體驗元曲的魅力,有點遺憾。

  3、由于接觸元曲較少,對這種文學體裁了解不深,教者原本以為學生在理解唱詞、把握意境上存在較多的問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參照教者的賞析示范,以較為飽滿的熱情參與鑒賞活動,鑒賞技巧的運用比較到位,大都能從詩詞賞析的角度切入,談及唱詞在措辭、修辭運用、意境營造等方面的獨到之處。

  4、發(fā)展設想:

 、俳虒W課時應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賞析唱詞,第二課時重點評鑒人物(崔鶯鶯),如有可能,設置第三課時,作課外的延伸對比閱讀

 、谡n后作業(yè)安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唱詞,化用其意境、或借用其措辭,或運用其修辭,仿寫唱詞,做到活學致用。

長亭送別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讀全文,理解情節(jié),分析劇中人物形象,體會主人公在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能力目標

  1、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而富于文采的特點。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主題,領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學重點】

  1、積累有關知識,品析人物形象。

  2、欣賞曲詞特點,品味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離別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策劃分角色朗讀和美讀,在讀中領略優(yōu)美曲詞的藝術魅力。

  2、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引導、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悟曲詞的藝術手法。

  4、對曲詞進行改寫,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利用多媒體播放《長亭送別》的京劇唱段,營造學習曲詞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屏幕顯示。

  1、王實甫簡介。

  2、《西廂記》全劇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整知。

  要求:1、學生輕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領會情感。

  2、結合注解,弄清句意,把文中化用的詩句和運用的典故畫出來。

  3、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

  經(jīng)學生討論之后,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有關化用的詩句及運用的典故。

  四、 初次品讀課文

  請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曲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之上,結合《長亭送別》的連環(huán)畫,敘述并歸納《長亭送別》的情節(jié)。

  五、 再次品讀,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劇情,概括人物的個性特點。

  通過曲詞把握主人公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六、 第三次品讀,欣賞曲詞美,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分小組閱讀,以劇中人的口吻誦讀課文,并推薦優(yōu)秀者上臺表演。

  總結本折戲的語言特點,

  七、選取任何一首感興趣的曲詞,改寫為一篇散文。

  八、 總結。

  《長亭送別》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洛浦。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首動人的離情歌。

  附板書設計: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因景生情

  送別路上→痛

  由情及景

  長亭餞別→移情于景→恨

  臨行叮囑→直抒胸臆→怕

  極目遠送→化情入景→念

長亭送別教案10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鑒賞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富于文采的曲詞;學習本文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方法。

  2、 能力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感情的感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深入探究主題的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標:結合時代背景,透視《西廂記》的愛情觀,體會本文的進步意義。

  教學重點:

  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

  藝術形象崔鶯鶯的社會意義。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法

  輔助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語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最動人的文字是離別的文字,最難寫的文字也是離別的文字。也許一個故事并不能深深打動人,但幾句詩詞卻可以臻其妙境!段鲙洝肪褪沁@樣一部迷人的詩劇。

  《長亭送別》中的曲詞或情景交融,或化用詩句,或借用典故,或特寫情態(tài),畫盡世間有情人纏綿輾轉難舍難分的離愁別恨。

  二、質(zhì)疑與解疑

  《西廂記》語言美,故事美,人物也美,無論是張生的鐘情之美,鶯鶯的深情之美,紅娘的熱情之美,皆清麗夭矯,沁人心脾。在我們節(jié)選的劇中,還有一個人,她的語言動作不多,看似次要,實際上卻是極重要的一個人物,如果少了她,《西廂記》就沒有了矛盾沖突,沒有了波瀾起伏,故事也就變得索然無味。這個人就是——老夫人。

  1、 有關她的言語行動主要在節(jié)選的第二部分——臨行餞別,請同學們找到并閱讀有關部分,結合具體文字分析老夫人的心理和思想觀念。

  安排座位——不承認崔張二人的夫妻關系

  “辱沒”——蔑視張生,封建等級觀念

  “重功名,輕愛情”

  催促敬酒——想盡快結束餞別宴

  明確:從老夫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一大部分人心中的婚姻愛情觀,那是一種功名利益之余的閑情,可有可無。

  2、在那重功名輕愛情的社會中,貴為相國千金的鶯鶯對白衣秀士張生除了離愁之外還有怎樣的感情和心理?表現(xiàn)出她怎樣的心理觀念?結合課文語句談一談。

  舉案齊眉的渴望 重愛情

  一往情深的堅貞 輕名利 (板書)

  明確:分析人物性格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把功名利益作為愛情婚姻的基礎,這是在當時社會得到認同的一種觀點,崔鶯鶯卻反其道而行,這顯然是叛逆的,并且她反叛的絕不僅是一種觀念,還有那觀念背后的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正因為如此,崔鶯鶯的形象在文學史中才那么光輝耀目。

  3、在餞行宴上許多話說不出口,因為還有必須回避的外人在。餞別宴結束后,張生臨別前,當須回避的人離開后,鶯鶯又叮囑了哪些話?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理?

  關心——旅途風霜

  擔心——考不中狀元不歸

  停妻再娶妻

  4、既然是兩情相悅心靈投合的愛情,為什么鶯鶯又有這樣的擔心?

  明確: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實。

  在當時的社會,始亂終棄的例子不勝枚舉。漢代有一位遭遺棄的女子用從一到萬的數(shù)字串聯(lián)起自己的凄涼心境,希望借此感動負心的丈夫。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逐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也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

  我為男。

  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點明了這種狀況的根源就是“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社會不改變,那被遺棄的女子除了思念,除了輾轉,除了痛苦,除了等待之外,便只有深深的哀怨,而哀怨又注定了與事無補。所以鶯鶯在臨別時的句句叮嚀中流露出那么多的憂慮,那么多的惶恐,那么多的無奈與愁苦,而這正是因為她對自己的愛情與婚姻沒有把握,不能自主。

  無法自主的愁苦 反禮教 (板書)

  小結:如果等級門第不再森嚴,張生便不必跋涉千里,為娶妻求取功名;

  如果男尊女卑不復存在,鶯鶯便沒有了臨別前憂心將來,滿懷愁苦與無奈。

  觀念總是先于制度產(chǎn)生的,在變革中伴隨著陣痛。崔張的愛情發(fā)生在男尊女卑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他們有對愛情自由與婚姻自主的渴望,就注定了他們滿懷愁緒。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了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不應理解為單純的兒女情長。

  5、 對主題的深入分析探討

  將《西廂記》的結局與唐代詩人元稹的《會真記》的結局進行對比分析,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愛情觀。

  唐代元稹在他的《會真記》結尾寫道,張生沒有考中狀元,名落孫山,他反省說鶯鶯是天生尤物,紅顏禍水,是能讓沾上她的人亡國亡身的災禍。于是將她遺棄另娶。

  王實甫在《西廂記》第五本中安排張生中狀元回來迎娶鶯鶯的情節(jié)。

  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愛情觀。

  明確:歌頌自由愛情,體現(xiàn)“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題,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同時,作者以張生中了狀元來換取幸福美滿的婚姻,這也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妥協(xié)。

  三、結束語:

  《西廂記》寫才子佳人“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卻又跳出一般風花雪月的局限,反映了嶄新的愛情觀。提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婚姻理想;歌頌了“直教人生死相許”的自由愛情,這是《西廂記》高于歷代崔張愛情為內(nèi)容的作品,也高于同時代其他愛情劇的地方,他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評論《西廂記》“詞藻警人,余香滿口”,所繼承和稱贊的也是這種精神。

  板書

  西廂記長亭送別

  王實甫

  舉案齊眉的渴望 重愛情

  一往情深的堅貞 輕名利

  無法自主的愁苦 反禮教

長亭送別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品讀曲詞,運用多種方法鑒賞曲詞

  2、過程與方法:朗讀,品味,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劇情,分析崔鶯鶯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品讀曲詞,把握人物形象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從一些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一部天下奪魁,千古絕調(diào)的雜劇之冠,其詞章華麗,風韻優(yōu)美,散發(fā)出如玉環(huán)綠珠、花間美人一般的絕代風華,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廂記》,走進這花間美人般的世界

  設想:簡單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讓學生盡快走入課文的情境

  二、 解題

  1、解讀課題《長亭送別》

  2、復習柳永的《雨霖鈴》

  設想:從解題入手,引出“離別”的主題從柳永的《雨霖鈴》引出傳統(tǒng)的離別詩詞“傷感”的情感特征

  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總結,在體驗中感受、提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教材的一個“點”到文學教學的“面”

  三、 鑒賞

  1、讀課文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曲詞

  2、找到其中可以表現(xiàn)崔鶯鶯情感的詞語或者句子,并且分析

  3、反復朗讀,體會崔鶯鶯復雜的情感

  設想:在師生互動中,走進曲詞,品味曲詞

  四、 探究

  1、在這一幅長亭古道邊,西風黃花時節(jié),離別人兒淚垂的圖畫中,崔鶯鶯唱道“此恨誰知”……

  請大家散讀后面的曲詞,找到一些能體現(xiàn)出鶯鶯恨的內(nèi)容的詞語或者句子做鶯鶯的知音人,談談她恨什么呢?

  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崔鶯鶯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設想:結合課文的曲詞,深入探究崔鶯鶯恨的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對于人物性格的分析

  五、 總結

  《長亭送別》用唯美的筆觸,詩化的意境營造出一幅傷感而怨恨的離別圖,其中激蕩著鶯鶯對愛情異常執(zhí)著,追求自我個性的獨特精神,從古到今感動著無數(shù)人,林黛玉贊之“詞句警人,滿口余香”,不愧為天下奪魁的經(jīng)典之作

  六、 作業(yè)

  一、任選一個角度,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曲子進行鑒賞

  二、課外閱讀:1、《詩經(jīng)·上邪》2、《有所思》3、唐代王昌齡《閨怨》,比較分析這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設想:鞏固課堂學習內(nèi)容,付諸筆墨,提高能力

  引導學生對古代詩詞中女子形象的思考

  附板書:

  長亭送別

  恨離別

  恨 恨約束 敢愛敢恨的女子形象

  恨制度

  恨女子地位

  拓展閱讀:

  《詩經(jīng)·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

  唐代 王昌齡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課后反思:

  這是我第一次開設區(qū)級公開課,而且課文《長亭送別》是一篇戲曲教學,上起來有點難度,所以說是頗有點緊張的在備課的時候,曾經(jīng)構思過很多的上課角度,在反復研讀課文之后,定下本文的思路和角度,確定為分析崔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上完這節(jié)課之后,讓我又幾點感悟:

  第一:細節(jié)之處見功夫在上課之前,我在周老師陸老師傅老師的建議下,做了一份詳細的教案,把上課的思路和設計理念都展示了出來,課后這份教案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好評這一點讓我充分領悟到,為什么周老師他們這些優(yōu)秀的教師能夠上出如此精彩的課,就是和他們身上注重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分不開的,這一點作為年青教師應該好好學習的

  第二: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本體在上課之前,我預設了很多問題的答案,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語出驚人,讓人措手不及這節(jié)課中就有很多回答我都沒有想到,但是最后評課的時候,聽課老師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這些出人意表的回答這一點就讓我感悟到,教師之前的預設固然重要,但是隨機的課堂生成卻是更加重要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隨時改變預設,真正上出一節(jié)生動而靈活的課

  總之,這節(jié)課不論成功與否,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以后我一定爭取多開設一些公開課,使自己在專業(yè)上更加精進

  開課級別:區(qū)級

  參加人數(shù):50人

  教學設想: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思路非常多,也看了很多其他老師的教學思路,總覺得不適合自己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相應的文體上出來,而不是僅僅把這樣的一片戲曲作為詩歌鑒賞來處理反復誦讀這段文章,一個字出現(xiàn)在我面前——“恨”,這個恨非常復雜,代表了崔鶯鶯這樣的一位女性獨特的魅力于是我在設計上課思路的時候,就從這個字著手,在品讀曲詞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崔鶯鶯的恨來體會人物性格的塑造,來理解那個時代下崔鶯鶯的豐滿的真實的性格特征同時在品讀曲詞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喜愛,增進當代學生對于古代文化的熱愛

長亭送別教案12

  第一課時

 。ㄒ唬┙榻B作者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xiàn)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ǘ┙榻B《西廂記》劇情

  (三)介紹《長亭送別》在《西廂記》中的位置、作用和本折中的字詞。

  《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長亭送別》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劇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但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鶯鶯在長亭為他送別。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xiàn)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1)旦:女角。

  (2)末:男角。

  (3)潔:和尚的別稱。這里指長老。

  (4)回避:避忌,顧忌。

  (5)做親:舉行婚禮。

 。6)長亭:古代道路上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旅行休息用,常常是餞別的場所。

  (四)介紹《長亭送別》三個場景

  (一)奔赴長亭:[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

  (二)長亭餞別:[脫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樓][幺篇][滿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三)臨別叮囑:[四邊靜][耍孩兒][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

 。ㄎ澹┓治鳅L鶯感情經(jīng)歷的起伏變化。

  《長亭送別》這一折,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崔鶯鶯對張珙纏綿依戀,兩人剛剛訂下白首之約,就要勞燕分飛,鶯鶯自然是難舍難分,在送別之中,她滿心裝的都是離愁別恨之情,但這些離愁別恨在送別的前前后后也經(jīng)歷了一些

  起伏變化。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崔鶯鶯的內(nèi)心,體會主人公不同尋常的情感經(jīng)歷。

  長亭之別正值深秋時節(jié)。在奔赴長亭的路上,碧空浮云萬里,遍野黃花萎積,耳邊可以聽到西風疾吹,眼底可以看見北雁南飛,一種離愁別恨油然而生。特別是清晨看到經(jīng)霜的葉子如同酒醉的容顏,一定是離人的血淚將它染紅。此時此景,坐在車內(nèi)的鶯鶯是一種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注意[滾繡球]這支曲子。

  一支曲子唱下來,有一種情反復吟唱,這就是“恨”。首先恨相見得遲,鶯鶯與張生兩情相悅,相見恨晚,要成佳配又每每遭變故;所以,鶯鶯的心中很不自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便是這恨的緣由。是說剛剛結束了相思,又開始早早面對別離。所以鶯鶯一路上恨柳絲長卻系不住離人馬,恨疏林留不住斜陽,恨一聲人“去也”折磨得她身心交瘁。

  長亭餞別的筵席上,老夫人安排大家入坐: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一桌宴席好似銀河隔開牛郎織女,再加上長亭外也是黃葉紛飛,衰草萋迷,更加令人傷懷不已。酒席上,張生無精打采“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睆埳@些蹙眉垂淚,長吁短嘆,鶯鶯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其實,鶯鶯的心情又何嘗好?——“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夜,清減了小腰圍”。面對即將分別的戀人,鶯鶯唱出了一腔怨情。這怨情正是深情的癡語。請同學們一起看[幺篇][滿庭芳][朝天子]這三支曲子。

  [幺篇]是怨張生年少情薄,全不掛念數(shù)月來兩人耳鬢廝磨的恩愛生活

  [滿庭芳]是怨供食太急,子母們當回避,分別在際,竟不能與張生舉案齊眉,廝守片刻。

  [朝天子]怨美酒無味,清淡似水,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怨世間人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竟忍心“拆鴛鴦在兩下里”

  此時在宴席上,鶯鶯的內(nèi)心有了一些變化,奔赴長亭的路上她恨兩人聚少離多,讓她從此后不得不獨飲相思的苦酒,但隨著筵席的進行,分別的時刻越來越迫近,眼前的張生又只是唉聲嘆氣,所以此時的鶯鶯內(nèi)心非常怨恨功名利祿拆鴛鴦在兩下里。

  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人終于要面對最后的分別。這一刻更是千頭萬緒,百感交集。但是,請同學們注意鶯鶯叮囑張生的第一句話和最后一席話。

  第一句說,“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最后一席話是“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在休似此處棲遲!

  這些叮囑超出了一般的纏綿之情。這說明在鶯鶯的內(nèi)心隱隱有一種憂慮。因為張生得中與否都是對他們愛情的巨大考驗:如果落第,老夫人不會承認這個白衣女婿;如果得中,張生又極可能成為高門望族的擇婿對象;如果張生不是忠厚至誠的君子,那么,鶯鶯棄婦的命運就是不可避免的。應該說這種怕被拋棄的心理是當時女子很普遍的心理,只不過兩情相悅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暫時忘記,一旦別離在即,它就會凸現(xiàn)出來讓人不安,鶯鶯是一個多情的女人,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最后分別時,鶯鶯的內(nèi)心又憑添了憂慮。

  送別張生,鶯鶯懶上車兒,此時的心境又怎樣?“便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是說凡是人間可經(jīng)歷的離愁別恨現(xiàn)在都填滿了鶯鶯的胸膛?磥磉@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怎一個“恨”字了得?怎一個“怨”字了得?實在是言語無法傳達了。

  好,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來總結一下《長亭送別》一折,鶯鶯的感情經(jīng)歷了那些變化?

 。ū砻嫔希┖蕖埂獞n

 。▽嵸|(zhì)上)依戀

  總之,在鶯鶯心中,“情”字始終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統(tǒng)統(tǒng)可以不管。這種“情”字當頭在當時具有閃光的思想。由于《長亭送別》中,王實甫塑造了具有叛逆意識的崔鶯鶯的形象,這就使王實甫的《西廂記》比以往的“崔、張”故事都具有新意。下面我們先簡要地了解一下關于《西廂記》故事的演變情況。

  “崔、張”的愛情故事最早見于唐朝元稹的《鶯鶯傳》。寫鶯鶯雖然主動偷食禁果,卻無力逃脫棄婦的悲慘命運。傳奇的結局寫張生自詡“善補過者”,實際上是為自己“始亂終棄”找借口。在小說中,鶯鶯沒有什么反抗。

  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把鶯鶯對張生的愛與“報德”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就把年輕人越軌行為寫得合乎禮數(shù)。愛情就有了雜質(zhì)。

  只有王實甫的《西廂記》寫鶯鶯只知一個“情”。特別是《長亭送別》這一折,鶯鶯對“情”字作出了最好的詮釋。所以說《西廂記》在主題思想上是遠遠高于從前的兩部作品!段鲙洝返闹黝}是“永志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边@就是說愛情才是婚姻的基礎,只要男女間彼此“有情”,就應該讓他們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撓有情人成為眷屬的行為、制度,則應受到鞭撻。

  作業(yè):(1)熟讀全文,選擇喜歡的曲子背誦。

  (2)說說《長亭送別》中有哪些曲詞反映出鶯鶯珍視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ㄒ唬╄b賞曲詞,分析藝術特色

  《西廂記》流傳至今,廣為傳頌,不僅因為它提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理想,還因為它“詞句警人,滿口余香”的藝術語言。下面我們從兩個角度作一點鑒賞。

  (1)從“情、景、”的角度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中情、景、境交融得極出色的一折。鶯鶯的離愁別情與不同環(huán)境中的特殊景物融合在一起就營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下面請同學們看[端正好]和[一煞]這兩支曲子[端正好]一曲,是鶯鶯乘車去長亭時唱的,為我們展現(xiàn)一種非常開闊的境界。頭上是一方青天,腳下是一片菊花地,境界是如此的空曠,人站在其中,一定會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無依無靠、空蕩蕩的孤獨。這支曲子,鶯鶯唱到碧云、黃花、西風、歸雁、霜林這些深秋之景,而這些深秋之景中,最惹人愁思就是霜林,“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币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它讓人聯(lián)想到鶯鶯的血淚在一夜之間將楓林全部染紅。所以此時的霜林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霜林,它已經(jīng)成為鶯鶯愁思的見證。這一支曲子將途中之境、深秋之景、離人之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煞]一曲,寫鶯鶯目送張生離去,青山無情,擋住了送行人的視線,疏林不與人方便,沒有挽留住斜陽,一騎絕塵去,轉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在淡煙暮靄中依稀可見。分別后陪伴鶯鶯的只有冷清清的斜陽,秋風掠過禾黍,飄來聲聲馬嘶,都撕裂了鶯鶯的心。這一曲描寫的是四顧無人的郊外之境,又時值黃昏,因而這比[端正好]中途中之境更見凄涼。“青山”、“古道”、“夕陽”、“煙靄”不僅是這種自然環(huán)境下特有的自然景象,同時它們也都是傳情寄恨的載體。而且這一支曲子通過時間的變化,寫出了鶯鶯對張生的癡情:那種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之情。這一曲又是情、景、境的高度融合。

 。2)從“曲、詞、意”的角度

  《西廂記》是一部雜劇,以唱為主,由于古代的音樂沒有音響資料流傳,因此宮調(diào)的問題就成為曲學的難點。現(xiàn)在,我們只能從一些文字記載來揣測唱腔的風格。那么什么是“宮調(diào)”呢?

  宮調(diào)是音響的高低組成的調(diào)式。古代音樂有七聲宮、商、角、變徵、徽、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diào)式稱“宮”,余稱“調(diào)”,合稱“宮調(diào)”。元雜劇常用“五宮四調(diào)”,即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石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合稱“九宮”!堕L亭送別》用正宮,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說正宮的聲情是“惆帳雄壯”?梢姟堕L亭送別》這一折的音樂應是惆悵的、悲壯的。

  上面我們說了宮調(diào),下面我們說一說曲牌和曲詞。曲牌就是曲的名稱。比如[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等,曲詞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一般要壓韻,講究對仗。

  《西廂記》的曲詞歷來被人稱道。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長亭送別》這一折又尤其突出。

  首先,曲詞熔煉了很多古典詩詞,比如化用范仲淹的詞《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化用范仲淹的詞句的作用是:取其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

  此外,在曲詞中還零散可見一些對古典詩詞原句或者表現(xiàn)手法的的化用,作一個總結:

 。1)“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化用蘇軾《滿庭芳》,表現(xiàn)鶯鶯珍視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2)“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中“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xiàn)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

 。3)“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是“留”“思”的諧音

 。4)“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化用“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極言愁多。

  化用原句或手法的作用:以原句特有的語意、情味和表達效果來與劇中的語境相契合,增添了語言的文采和表現(xiàn)力。

  其次,善于運用民間口語,并加工為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例如[叨叨令]

  這一支曲的詞匯、語句都具是民間口語,但通過加襯字“兒”;通過變換疊音形容詞,通過設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種音韻的回環(huán)反復,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tài)。

  最后,全折巧用修辭。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等。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相結合,因情隨物而設。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1)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同下)

 。2)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表現(xiàn)情感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五岳低。(夸張兼比喻)寫離別之情,達到愁極恨絕,無以復加的地步。

 。4)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張兼用典)形容傷心之至

 。5)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夸張、比喻和對比)以厭酒表現(xiàn)愁苦至極。

  《長亭送別》的藝術特點:

  情景渾然天成

  曲詞妙筆生花

  有人說:《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我想我們對它的閱讀理解還是比較粗淺的,希望對《西廂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選話題,作更深一步的學習。

  作業(yè):

 。1)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整理本課涉及的字、詞、句、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

  (2)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或者運用想象,以“臨行”為題,將[耍孩兒]一曲改寫成話劇片斷。

長亭送別教案13

  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我校新課改精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zhì)和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學習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詩情畫意,初步讓學生學會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努力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想:

  1、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jù),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jīng)驗,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通過啟發(fā)學生領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領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并且和口語巧妙結合以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廂記》(越。┑牟シ,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學生“觀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見,以此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習: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xiàn)著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并且與口語結合的?有何表達作用?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導語:

  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做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黛玉來了……黛玉道“什么書?”寶玉見問,慌的藏了,便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摈煊竦溃骸澳阌衷谖腋芭。趁早兒給我瞧瞧,好多著呢!”寶玉道:“妹妹,要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一面說,一面遞過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己看了好幾出了。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內(nèi)還默默記誦。

  看來這真是本好書,你知道他們讀的是什么書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板書)。它講述的就是相國千金小姐崔鶯鶯與窮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曾經(jīng)說過:“愛,在幻想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真實;愛,在回憶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美好;愛,在舞臺上,比在現(xiàn)實中更有價值!边@節(jié)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板書)。

  (教學設想:通過充滿深情的導語,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樹立“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做人聯(lián)系”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通過熟悉的影片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通過唱歌讓學生產(chǎn)生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教學磁場,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基礎。)

  《西廂記》和王實甫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xiàn)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板書:元代雜劇家

  《西廂記》前身是《西廂記諸宮調(diào)》,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這三部書的區(qū)別是:《會真記》敘述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段鲙浿T宮調(diào)》摒棄了《會真記》的悲劇結尾,以張生和崔鶯鶯雙雙私奔團圓作為結尾,劇中人物也更顯個性化,比如崔母,完全是一個封建勢力的維護者,成為崔張婚姻的直接障礙,崔鶯鶯,則成為了一個封建婚姻的反抗者!稌嬗洝泛汀段鲙浿T宮調(diào)》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西廂記》中的女主人公崔鶯鶯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白衣秀才張珙,擁有高貴地位的宰相千金與書劍飄零的布衣書生一見鐘情,他們以清風明月為證,私定終身。但這卻讓崔鶯鶯的母親惱怒不已,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長的權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為由,逼張生進京趕考,中的狀元才能成親。鶯鶯無奈只得在長亭送別張生,此時此刻,她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在心頭呢?讓我們來認識崔鶯鶯這位不同凡響的女子,走進她復雜而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

  板書:前身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再前身唐代元縝《鶯鶯傳》或《會真記》

  二、聽課文朗讀,疏通文意……

 。保⒁庀旅鎺讉詞語的讀音

  玉驄cōng迍zhūn迍金釧cuàn靨yè兒揾wèn掙zhèng揣chuài

  諗shěn知玉醅pēi白泠líng泠羅幃wéi青鸞luán

 。玻w把握

  三、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線索。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把握兩個目標

 。ń虒W設想:著重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提供范例,不斷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

  3.借景抒情是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中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在同學們找出來的這些段落中哪些段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法?……

  端正好、滾繡球、一煞等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請一個同學朗讀“端正好”!

  4.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藝術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

  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景碧云天(烘托氣氛)黃花地(詩情畫意)西風緊北雁南飛(化用詩詞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情痛(愁苦)……

  “端正好”鑒賞點

  緊西風緊,秋風里鶯鶯的心也被張生的離去緊緊地揪著

  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樣紅,鶯鶯也在離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樣不能自持染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淚一路離別淚,一路離別情

  這段話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蘇幕遮”,描寫了一幅深秋、曠遠又凄涼的秋景,通過這個秋景,我們感受到了鶯鶯心中那無以言表卻又無處不流露的愁苦。

 。ㄖv析時一可聯(lián)系相關詩詞,讓學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以營造優(yōu)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蘇幕遮》、晏殊的《蝶戀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課后整理。也可聯(lián)系《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這雪下得緊”作為分析的范例,幫助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二可插講故事:傳說作者寫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時,因為畢其一生,所以,“思盡,倒地而死!闭f明文辭極其優(yōu)美,纏綿悱惻之至,藝術水平相當高,令人嘆為觀止。)

  四、看影片《長亭送別》片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作業(yè)。

  結合課文和《非常學案》了解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長亭送別教案14

  一、課型:賞析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2。 通過誦讀、品味、賞析,體會主人公在分別時復雜、微妙而豐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3、通過解讀文本,欣賞優(yōu)美曲詞,領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戲曲的初步鑒賞能力,掌握一定的吟誦技巧。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詞由意象到意境,并由意境挖掘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理解《西廂記》歌頌愛情自主、婚姻自由的反封建主題。

  2.體驗人物際遇和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三、重點與難點

  通過對曲詞的誦讀,解讀文本,分析崔鶯鶯復雜的情感世界,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重點賞讀四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代戲曲文學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討論分析法,講授法、誦讀法等

  五、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進行文字圖片投影、flash片斷欣賞

  六、教學思路設計:

  《長亭送別》,歷來被稱為情景交融的典范,離愁別恨的絕唱。本折戲原題為《哭宴》。因此,本節(jié)課,我試圖以“教師范讀和引導學生品味相結合”為主要策略,以崔鶯鶯的眼淚為突破口,以寫淚的的手法為橋梁,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讓學生通過誦讀,去感受崔鶯鶯的眼淚,進而走進她那復雜的情感世界,實現(xiàn)“課堂有讀書聲”、“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說話”的宗旨。并以此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古典戲曲的范式,想嘗試著引導、啟發(fā)學生,對“淚”作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探討,讀寫結合,自己動手,通過寫淚來展現(xiàn)人物的情感世界,實現(xiàn)文本的價值,讓學生在讀、賞、練的過程中體味閱讀的快樂。

  七、教學教程

 。ㄒ唬┕徘僖魳繁尘 (幻燈片一)

 。ǘ┙處煂胄抡n (幻燈片二)

  由柳永的《雨霖玲》描寫離別的詩句導入。

 。ㄈ┫嚓P劇情介紹 (幻燈片三)

  普救寺一見傾心,救佳人張珙退兵。

  母命難違相思苦,紅娘牽線訂終身。

  長亭古道慘別離,金榜題名良緣成。

 。ㄋ模└爬ū菊蹜虻膭∏

  本折戲為四幕:㈠長亭路上;㈡長亭餞宴;㈢臨行叮囑;㈣依依送別。

 。ㄎ澹┟鞔_本節(jié)課的切入點 (幻燈片4) “透過淚眼解離愁--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

 。⿲W生自讀,找出在《長亭送別》里有哪些含淚的曲詞?(學生找后,教師明確)。(幻燈片5)

  (七)賞析曲詞[端正好]

  1、創(chuàng)設情景

  2、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教師點評;指名(或推薦)誦讀,教師點評。教師引導:

  這是鶯鶯在往長亭去的路上所唱的,我們要注意體會,她與張生在長亭分別是一種什么情緒呢?我們首先要把握好基調(diào),讀出悲愁的情味,這就需要我們處理好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高低、音節(jié)的輕重、語氣的強弱等問題。

  教師范讀:(我試著給大家朗讀一下,請同學們再用心感受,用心體會。)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幻燈片6)3、賞析意境

  問題一:為什么要這樣讀呢?明確:把握意境,進而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問題二:(提問)那么,[端正好]這支曲詞,共描繪了哪些意象呢?明確:分別是碧天

  白云,黃花滿地,西風陣陣,北雁南飛,霜林如血,離人落淚。

  問題三:這是典型的秋天景象,XX在《沁園春 長沙》中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呢?該怎么讀?明確:描繪了秋景的遼闊、絢爛,點出了萬物競上,生機蓬勃的景象。所以我們在讀時就應該是激昂,高亢的語調(diào)

  問題四:同樣是秋景,為什么這里不能那樣讀呢?你能從哪些關鍵的字詞談談你的感受嗎?明確:

 。1)緊,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心中的凄苦、冷落,隨著離別的來臨一次比一次更強烈。

  (2)染,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離人眼如滴血之泉,淚如黃河之水。

 。3)可見,“黃花”“西風”“孤雁”“霜林”一起構成了一幅凄清蕭瑟之景。在這樣的情景下又要和心上人分別,此情此景,我們可以用學過的有一句詞來表達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 幻燈片 7)

  總結: 此曲將秋景與人的心情巧妙地聯(lián)在了一起,營造了凄涼的景,難耐的情,很好地渲染了鶯鶯內(nèi)心的悲情,為全折戲奠定了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由此我們就知道了本折戲的“戲眼”就是:淚――總是離人淚。

  4、學生再讀

  5、唱段欣賞 (幻燈片8)

  (八)解讀崔鶯鶯的“淚”

  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滾繡球],領悟崔鶯鶯的“淚”。

  1、問題:情人的離別,總是恨滿愁腸,而鶯鶯的離別與一般情人的離別有什么不同呢?她的淚里包含什么特殊情感呢?(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2、指名誦讀[滾繡球],教師對誦讀稍加指點。

  3、品析:

  明確: 恨

  領悟情感:從劇情介紹可知,鶯鶯和張生,歷經(jīng)波折,方能結合,可昨夜母親剛剛允婚,今日又要被迫分離,此情此景,鶯鶯怎能不黯然傷神? 所以,“淚”表現(xiàn)了鶯鶯不愿、不忍分別的內(nèi)心傷痛。

  第二步:學生分組品讀,領悟崔鶯鶯的“淚”。

  1、創(chuàng)設情景:再從崔鶯鶯的淚水里找出鶯鶯復雜的情感。

  2、布置分工:分三組,每組討論一個曲詞,并確定好中心發(fā)言人。

  3、明確任務:

 。1)先自讀本組的曲詞,找出關鍵詞、關鍵句。

  (2) 品析“淚”中 ,傳達出鶯鶯內(nèi)心怎樣復雜的感情?

 。3)這種復雜的感情,在本折戲的其它曲詞里能夠得到印證嗎? (幻燈片9)

  4、方法提示:

  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篇,不要將眼淚從特定的場景、情境中抽繹出來,一定要聯(lián)系劇情的發(fā)展,聯(lián)系整折戲甚至是整部戲的內(nèi)容。前后左右同學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好首席發(fā)言人,并在討論中做好記錄。

  5、 學生自讀,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 第三步:展示學習結果,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

  1、[朝天子]

 。1)請一位女生朗讀。讀后,老師指導、范讀。

 。2)歸納:怨

  (3)總結:這眼淚里,包含了崔鶯鶯的兩重恨,對母親的怨恨,對俗門第觀念的憤恨。鶯鶯含著眼淚坐在飯桌旁,此恨綿綿無絕期。。ㄍ队埃簻I:忠于愛情,鄙視功名,怨恨世俗觀念) (幻燈片10)

 。4)學生再讀曲詞:

  2、[耍孩兒]

  (1) 歸納:憂

 。2)總結:這叫“中”亦憂,不“中”亦憂,崔鶯鶯憂心如焚。這眼淚中,包含了鶯鶯對婚姻前途深深的擔憂。這是鶯鶯對張珙的真情告白:(投影: 淚 對愛人的擔憂,內(nèi)心憂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幻燈片11)

  3、[一煞]

 。1)歸納:思

  (2)總結:這是寫鶯鶯臨別之際的肝腸寸斷及想象與張珙別后的場景。這真是: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平洲(投影:淚:相思之苦,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幻燈片12)

 。ň牛└兄宋镄蜗。

  崔鶯鶯:美麗善良、多愁多情、忠于愛情、鄙視功名、悲情女性。 (幻燈片13)

 。ㄊ┱n外延伸,讀寫結合

  練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親友,師長,甚至陌路人,在委屈時,憂傷時,自責時,痛苦時,高興時,都會流下情感的淚花,那么,請你設定一個情境,用簡單的幾句話,寫出自己或他人曾經(jīng)流下的淚,注意 : 通過寫淚來寫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母親的淚,父親的淚,同學的淚,老師的淚。) (幻燈片14)

 。ㄊ唬┙Y束授課: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先生,根據(jù)《長亭送別》的意境,創(chuàng)作的歌曲《送別》。

 。ㄊ└剑喊鍟O計

長亭送別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與《竇娥冤》一文的學習相結合,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玻私獗菊n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ǘ┠芰δ繕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玻w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三)德育目標

  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保谝徽n時,要求學生疏理劇情,并重點賞讀這出戲開頭的三支曲詞和結尾處《一煞》、《收尾》兩支曲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第二課時,重點賞讀自《脫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這在元雜劇中是頗為少見的。全劇劇情,可參看課本題解)也是全劇最為膾灸人口聽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但接下來便是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并說考不取功名便“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xiàn)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保畬耄骸段鲙洝肥悄捴巳丝诘乃囆g杰作,同學們是從什么時候起知道這部作品的?讀過那些與《西廂記》有關的書,是否觀賞過相關的影視戲曲作品?

  (學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課文學習的正題即可。)

 。玻枥韯∏椋骸堕L亭送別》寫鶯鶯、紅娘、老夫人到十里長亭送別上京趕考的張生,鶯鶯是最重要的劇中人,經(jīng)過的時間線索。度依據(jù)送,把課文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叨叨令”結束}:赴長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邊靜”之前}:長亭別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臨別叮嚀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劇終}:長亭別后

  3.賞讀曲詞《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學生先背誦,后作賞析。提問:這支曲子在修辭上有什么特點?是怎樣渲染出劇中主人公的離愁別恨的?

  明確:曲子句子式既整飭又參差錯落,前3個三字句構成對偶、排比。后又各有一個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點明送別的季節(jié),以景襯情。后二句用設問手法,說是“離人淚”“染霜林醉”,一“染” 一“醉”,下得極度有分量。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矗c《端正好》對比,賞讀劇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問:和《端正好》一樣,《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評點這兩支曲子說:“末二曲寫張生去后鶯鶯的悵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虛情實寫,正語反詰,俱臻妙境。”試說說你對這段評語的理解。

  明確:“虛情實寫”,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動的景物來傳情。這兩支曲子寫夕陽殘照、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秋風馬嘶,我們仿佛看到鶯鶯滿懷凄楚,悵然癡立,目送張生轉山坡、出疏林,“離愁漸遠漸無窮”,此時的滿目秋景,都是鶯鶯悲涼心境的外化。《收尾》的末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便是“正語反詰”,即用反問句抒寫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正面直說,更顯得激越真切。

 。担c以上三支曲子對比,賞讀《滾繡球》和《叨叨令》。

  提問:這兩支曲子主要寫什么?有人說,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這樣的曲詞,才可以稱為“絕紗好辭”,《滾繡球》與《叨叨令》便相形見絀,你的看法怎樣?

  明確:《滾繡球》仍是鶯鶯的內(nèi)心獨白,借去長亭途中的景物,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叨叨令》由紅娘的問話引發(fā),敘說動身前無心打扮的原因,設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

  關于曲詞的評價:《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詩宋詞精美語句固然堪稱“絕妙好辭”,而《滾繡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這兩支曲子使用對偶、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寫得也很生動真切,同時,又更多地融口語入曲,語言通俗,才能使演員宜于演唱,聽眾容易接受,雅俗共賞!哆哆读睢范嘤茂B詞、襯字,更能體現(xiàn)口語化的音韻美。有時委婉含蓄,有時盡情傾瀉,兩種曲子風格各異而能統(tǒng)一,正是王實甫才具超群之處,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三、總結、擴展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五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huán)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下一課時,我們將時一步賞讀共余曲詞。

  四、課后作業(yè)

 。保畯土曇阎v析、討論的五支曲子,進上步作吟誦體味。

 。玻b讀自《脫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體會其中反映出的鶯鶯的心理活動與思想性格。

  五、板書設計

  劇情分析 曲詞賞讀

  (《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別途中 《端正好》:濃色重彩 以景寫情

 。ā睹摬忌馈分痢冻熳印罚╅L亭別宴 《滾繡球》:借景抒情 哀婉動人

 。ā端倪呾o》至《二 煞》)臨別叮嚀 《叨叨令》:口語入曲 通俗真切

 。ā兑簧贰分痢妒瘴病罚╅L亭別后 《一煞》、《收尾》:虛情實寫 正語反詰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與課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寫鶯鶯、張生在長亭別宴上的表現(xiàn)。張生趕考,鶯鶯送別,表現(xiàn)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愛情,更反映出鶯鶯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對此,應通過曲詞的賞析,用心體會。

  二、教學過程

 。保畬W生吟誦、賞讀曲詞,教師作適當解說。

  2.進行課堂討論。

  問題討論一:自《脫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脫離長亭送別的具體情境,也仍舊體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特點。哪些曲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明確:在敘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脫布衫》的“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蓑草萋迷”,把整個離宴用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與離情統(tǒng)一。又如《四煞》的“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黃河與西岳華山,也被用來作離愁別恨的陪襯。還有《四邊靜》的“兩意俳徊,落日山橫翠”,把席殘人散,兩人相別的人物活動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氣象闊大,使人如在畫里,歷歷在目。

  問題討論二:鶯鶯是重愛情輕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詞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

  明確:在鶯鶯心目中,金榜題名,并不是愛情的前提與基礎。如在《朝天子》中,她稱上朝應考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在《二煞》中說“你休憂文齊福不齊”“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在《幺篇》中說“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之及第”。這些言語,與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態(tài)度形式鮮明對比,是鶯鶯叛逆性格的體現(xiàn)。)

  問題討論三:雖然張生一再表白自己不會再在異鄉(xiāng)拈花惹草,但鶯鶯卻總擔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試探、叮嚀,鶯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明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始亂終棄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作為《西廂記》故事雛形的《會真記》(唐元稹作)和《鶯鶯歌》(唐李紳作),都將張生描寫為始亂終棄的薄情文人。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

  問題討論四:課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細節(jié)生動,描摹逼真處甚多,試舉你最喜歡的曲子作說明。

  此題無統(tǒng)一答案,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滿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細節(jié)描寫,《耍孩兒》、《四煞》的夸張對比等,都很突出。

  三、總結、擴展

  《西廂記》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語言,稱它能代表元雜劇的最高成就,絕非過譽之詞。而且,不僅《紅樓夢》的中寶、黛愛讀《西廂記》,今天讀它也還有現(xiàn)實意義。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為《西廂記》寫下他感悟人類情愛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

  問題討論:

  李存葆在《飄逝的絕唱》中說,當代世界,“暴力對美色的霸搶遠未結束,權力對美色的侵吞仍顯貪婪”;以金錢為媒,“用鈔票鋪設婚床”的現(xiàn)象更為多見。你思考過這些問題嗎?作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輕人,你認為什么樣的愛情觀才是正確的?

  明確:社會丑惡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必隱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讓年輕人早一些接觸“愛情觀”問題亦無壞處,可避免他們在獨立面對生活時的迷失。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導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們美好情操道德的養(yǎng)成與堅守。

  四、課后作業(yè)

  1.選擇最喜歡的一支或幾支曲子,背誦出來,并把它寫成現(xiàn)代詩。

 。玻n后閱讀《西廂記》全劇劇本。

 。常喿x李存葆《飄逝的絕唱》,寫一則讀筆記。(李文原載20xx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種報刊轉載,并收入《20xx年度中國最佳散文》等文集)

  五、板書設計

  人物性格 思想啟迪

  崔鶯鶯 蔑視功名利祿 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執(zhí)著追求愛情 摒棄金錢權力的侵蝕

  反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 讓愛情的人類精神之花更美更艷

【長亭送別教案】相關文章:

《長亭送別》教案06-01

《長亭送別》 的教案04-09

《長亭送別》 教案04-09

《長亭送別》的教案10-07

《長亭送別》教案08-08

《長亭送別》的教案范文06-28

《長亭送別》教案范文06-30

長亭送別鑒賞教案06-09

《長亭送別》教案及練習07-30

長亭送別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