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

時間:2022-10-12 20:58:1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案吧,文案用于記錄和分享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朋友圈發(fā)什么樣的文案才受歡迎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2、鞏固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總結算法。

  下面各題你會選擇合適的算法嗎?

 。1)小軍每分鐘大約走65米,他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8分鐘。他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2)每套課桌椅坐2個人沒學校新買來200套課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個人?

  (3)陽光小學每個年級都有136人,全校6個年級共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內同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交流時說出各題選擇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第(1)題應選擇估算。因為不需要求出準確結果,從題目可以看出問題是求大約多遠,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結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題應選擇口算,因為題目中的多位數(shù)是整百數(shù),口算比較方便,

  200×2=400;

  第(3)題應選擇筆算,因為題目要求求出精確的結果,口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就要進行筆算。

  二、練一練。

  1、口算下面各題。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ㄓ枚辔粩(shù)中0前面的數(shù)和一位數(shù)相乘,再看多位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估算下面各題。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ò讯辔粩(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用這個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去乘一位數(shù),就得出了估算的結果)

  3、筆算下面各題。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說一說筆算的方法。

 。◤膫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去乘多位數(shù)中每一位上的數(shù),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三、課堂作業(yè)。

  學校組織同學們去華山旅游,成人票每張125元,兒童票每張60元,有2位老師,9名學生,買票一共要用多少錢?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2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jié)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于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yōu)槭裁床挥谩翱恕弊鲉挝唬?/p>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并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毙⌒苷f:“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jīng)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shù)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著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fā)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xiàn)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xiàn)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shù):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占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币部梢哉f“兩頭牛大約重1噸!边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千克

  6000千克=()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梢圆捎孟泉毩⑦B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shù)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吹梦已刍ǹ潄y。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yè)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3

  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冊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數(shù)學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每組準備一個盒子,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個。

  教學過程: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里有一枚硬幣,它就在我的拳頭里,你們猜猜它會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幣到底在哪只手里,我們只能靠猜測,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這就是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出示課題;《可能性》。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摸球活動

  師:下面咱們再來玩一個游戲,老師這有一個盒子,盒子里裝了一些球,下面請同學來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顏色的球?學生摸球

  師:誰能根據(jù)這些同學摸球的結果來猜猜盒子中裝的什么顏色的球?如果我們繼續(xù)摸下去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摸的結果呢?學生回答當我們摸的只有一種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一定”這個詞來描述。板書:一定

  2、小組摸球

  師: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個盒子,我們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來摸一次,大家記錄結果這次的摸球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摸完各小組匯報

  師:那么根據(jù)我們摸球的出現(xiàn)的情況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學生總結反問:在老師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嗎?為什么?

  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可能呢?學生想辦法看來事情有時是在發(fā)生變化的,有時不可能的事情會變成可能。

 。ㄔu析:小組合作學習來探討可能發(fā)生的情況。)

  3、六個例子

  師:我們剛才通過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游戲中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老師這有生活中的六個例子,我們來判斷一下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三、動手操作

  師:看來我們都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不過我們只是說一說。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4

  在二年級,學生初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這是了解測量的第一個階段;在本單元,學生將要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這是理解測量的第二階段,為后續(xù)學習面積、體積和容積單位及其測量奠定基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

 。ㄒ唬╆P注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新知的形成過程

  1、利用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以舊引新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和厘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學習“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教材安排了讓學生估、測、議等活動,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在教學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和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時,要充分引導學生交流,說進率,論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推算,以便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

  2、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趣深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對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都有所了解,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教材的編寫也充分地考慮了這一點,設計了課堂、操場、校園等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將所學概念融入其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經(jīng)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加深探究的廣度和深度。

 。ǘ┲匾曉趯嵺`活動中的操作和體驗,認識長度單位,建立長度觀念

  1、在操作中認識“毫米”

  首先,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必要性,并認識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其次,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增強感性認識。最后通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毫米,啟發(fā)學生列舉更多熟悉的事物,進一步豐富對1毫米或幾毫米的感知。

  2、在比較中認識“分米”

  首先,在教學“分米的認識”時,注重分米、厘米及米的比較,通過米尺的介紹,認識10厘米的長度,直接向學生介紹10厘米是1分米,從而建立分米的表象。其次,通過用不同的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強化對分米的直觀認識。最后,讓學生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進一步在比較中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

  3、在體驗中感知“千米”

  由于“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教材通過加強體驗,并借助學生熟知的事物通過推理來認識。例如,在認識千米時,選用學生熟悉的操場跑道來介紹1千米。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認識,如“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兩圈半就是1千米!睘樨S富學生的體驗,安排學生實際走100米,感受10個100米的長度是1千米。同時,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還可以讓學生走一走1千米的長度,增強他們對1千米直線距離的感受。

 。ㄈ╆P注現(xiàn)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認識質量單位

  本單元認識的質量單位噸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而且學生在生活中也很難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教材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教學素材,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情境,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引導學生觀察集裝箱、貨運火車運載大宗物品的場景,感受生活中“噸”的廣泛應用;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大米和小學生的體重等素材,通過推理幫助學生認識1噸有多重。同時,利用“做一做”中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ㄋ模┘訌妼W生估測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材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為此專門安排了例題,并且在練習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測活動。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對物體長度或質量進行估測的意識,同時要注意對估測方法的進行指導。首先,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估計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化。例如:教學“估一估,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睍r,除了教材中呈現(xiàn)的步行和坐公交車上學的情況外,請家長騎自行車或開車的接送的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其次,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經(jīng)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最后,可以采用先估測、后測量驗證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ㄎ澹┳⒅卦诮鉀Q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列舉的思想方法

  在教學中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本單元教材除了穿插編排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內容,還專門設計編排了運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內容。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首先,一定要讓學生參與解決問題活動的全過程,即經(jīng)歷用列表法一一列舉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其次,在反思和交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各種方案,感受這一策略的特點和價值。最后,要注意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列表,加深對這一解題策略的認識,感受數(shù)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ń處煋軙r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也桓依^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shù)慕o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龋奈粚W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xiàn)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系紅領巾大約20()煮飯大約30()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文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連乘應用題的教案07-16

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教案范文12-01

解應用題的數(shù)學教案07-18

簡單應用題數(shù)學教案07-18

數(shù)學教案應用題匯總08-26

數(shù)學比和比例應用題教案08-26

數(shù)學教案應用題的認識10-08

數(shù)學連減應用題教案10-08

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試題匯總04-27

分數(shù)應用題練習的數(shù)學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