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風光》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完成知識再創(chuàng)造過程。而網絡作為一種現(xiàn)代媒體,具有信息豐富、聯(lián)系快捷等特點,在時間和空間的擴展上與傳統(tǒng)教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音樂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使學生不僅僅局限于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信息或是本學科的信息,而是能主動地在教師指引下,整合各學科的知識,關注到除音樂之外的其他文化藝術門類,向所學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及邊緣學科進發(fā)。
在教學《姑蘇好風光》這課時,設計制作網絡課件。課堂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欣賞音樂時自由連接到 “民歌知識”、“蘇州印象”、“民歌小曲”等欄目,并由這些欄目再展開。當學生通過記憶回想學過的民歌小曲有如: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揚州民歌《楊柳青》等之后,學生對民歌的概念有了極大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可以退居二線,任由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有關民歌的知識。如什么是民歌,民歌的起源,民歌的特點,民歌的分類,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種種有關的知識,都能在網絡上由學生主動獲得。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音樂,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水平來進行,完全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有的學生根據(jù)歌名,連接到相關的網站,了解蘇州文化,把音樂與歷史傳說、生活文化等相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所學的音樂是立體的,是多元化的。在這種環(huán)境下,音樂教學變的越來越有特色,學生一直圍繞“姑蘇好風光”這一主線,通過民歌知識和蘇州小曲,構建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聯(lián)系,開闊學生的視野,這也正符合《音樂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科綜合,理解多元化的基本理念。總的來說,我覺得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缺點是時間上安排有點不合理,前面游戲部分時間花的太多,以至于后來學生演唱部分時間太少,導致最后有學生沒能很好地掌握歌曲,希望老師們提出寶貴建議,讓我可以改進。
【《姑蘇風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姑蘇好風光的教學反思07-14
《姑蘇好風光》的教學反思07-05
《姑蘇好風光》教學反思范文07-03
《趣游姑蘇橋》教學設計及評析10-13
姑蘇印象(組詩)07-08
描寫姑蘇的散文04-01
姑蘇人家作文08-19
湖畔的姑蘇作文08-22
美麗姑蘇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