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精選11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1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很多詩人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而根據此詩譜成的古曲《陽關三疊》,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著這份對“渭城”的向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孩子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走近作者,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如,對王維了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深情的誦讀聲和《陽關三疊》的旋律中想象詩中的那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合理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當時陽關以西、安西的狀況。處于河西走廊盡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從而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xiàn)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內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在對“酒”的多元解讀后,教師情滿胸腔地采用了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更”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于是每復讀一次,學生的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最后,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由于前面的鋪墊,感情朗讀自然會很到位。學生讀出詩人王維與朋友話別時的傷感和心境。
此外,我認為在教學中還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
1、評價語過于單一。若能及時、多樣、合理的對學生的表現(xiàn)予以評價,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作為教者,應該時時處處關注孩子的動作、語言甚至每一個眼神,及時調控課堂。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2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動于高適與董大知己相別的感人情景,今天,讓我們再走進清雨紛紛的渭城,領悟王維的送別情懷。(板書課題。)
開頭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為了后來引導學生感悟兩首詩的異同作了一個鋪墊,同時也試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幫助學生快速的進入別離的情緒。
二、以讀促悟,探究新知。
1、課題入手解題析意:
師:同學們和老師輕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么?(生回答。)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詩的題目已經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信息,那詩的正文一定更值得我們去挖掘。現(xiàn)在請同學們初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生讀文。)
師:好,同學們,我相信大家對詩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概括領悟能力之強令老師折服,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想朋友送別時心情會如何呢?誰愿意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學生讀文,并互相進行點評。并齊讀。)
3、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們想真正讀出詩人的情懷,那只有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了解詩文的具體意思,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詩文意思。(學生自學后有不懂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進行匯報。)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師:有了理論支撐,相信同學們的朗讀一定更聲情并茂,誰愿意讀一下?喜歡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生自愿讀文。)
師:再讀詩文,你對詩或者是詩人與元二之間的情誼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回答。)
此環(huán)節(jié)有太多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比如在設計上作到了從題目入手,帶著目的去讀,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的任務,使學生從課的開始便保持著一種閱讀期待,直到課程的結束。尤其是在分析詩句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更是能夠讓學生從字到句,由句及篇的進行分析。除了在設計上自認經高老師指導后有了一定的進步外,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我更是體會到了什么是驚喜:首先學生能夠認真的`傾聽別人的談話內容了,并且能夠針對其發(fā)言內容補充談的不夠具體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學還能夠根據他人的發(fā)言激發(fā)自己的全新體驗,聽來讓人耳目一新,像楊爽同學對“渭城朝雨悒輕塵”一句獨特的理解,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又充滿那種兒童對友誼的珍重。
當然,在本環(huán)節(jié)中也有著有待加強的地方,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變換一下小組發(fā)言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受成功的機會。
三、對比探究,拓展研讀。
師:同學們,你有過和親人、朋友離別的經歷么?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談的是那樣的真摯,不禁讓老師都感嘆人間貴在有情在啊!也難怪高適和王維都能寫下這樣的曠世名篇,現(xiàn)在我們就重溫經典,看看《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存在著怎樣的異同?
學生分析兩首詩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試著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不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正如勝利小學馮老師所說,如果能夠找兩名同學分別詮釋不同的詩,區(qū)分的效果會更好。
師: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多少絢爛的文化,古詩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萬古流傳,單是送別這一種主題,就留下多少名篇佳句啊,你知道哪些送別詩愿意和同學們分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或者學以致用也用送別詩中的佳句送予離別的親朋表達自己的感情。
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送別詩,更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
四、總結升華,情為心聲。
以情為結,讓學生明白只要心中有情,一切都會很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3
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語文課程中也明確指出:學生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并通過讀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還能背誦優(yōu)秀詩篇。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發(fā)現(xiàn),理解作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板書課題后,我先請學生認真觀察,你能從課題中能了解到什么呢?
“我知道安西是個地方。”
“我知道了作者要送別好朋友!
“我知道作者的.好朋友是元二!
通過發(fā)現(xiàn),大家輕松地理解題目的意思。“作者是怎么樣來送別自己的好朋友呢?相信大家通過讀詩就能明白”。教師恰當的過渡語把學生引到讀中。接下來就是自由讀古詩,讀時提醒學生注意詩中兩個多音字的讀音,等大家都能正確讀熟練,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從詩中來發(fā)現(xiàn),并拿起鉛筆把發(fā)現(xiàn)批注出來。接到這個任務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能圈圈點點,寫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我把這些寫在板書上,通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詩中的地點(渭城)、人物(作者王維和好朋友元二)、時間(早上)以及當時的情景(小雨中青磚碧瓦的客棧和青翠的柳樹,作者與好朋友不停的飲酒)一一展現(xiàn)在眼前。學生對古詩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詩意也就水到渠成。在了解詩情詩意后,學生的朗讀也就更到位了。此時我的引導語也把學生的情感步步推進。
“王維與好朋友喝完酒后,牽著馬兒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替詩人送一送好朋友嗎?”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王維與好朋友告別之后,沒想到竟成了永別,誰再能朗誦這首古詩,感受他們深厚的友情。”
此時作者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之舉把對朋友留戀、關切深厚之情盡展眼前。再配上《陽關三疊》悠揚委婉的樂曲,把情感渲染到了極點。整節(jié)課結束了,學生的情緒卻久久難以平靜,詩人與朋友那深刻的友誼深深地烙在心中。
這節(jié)課,學生們一直保持著學習的興趣,他們在讀中想,發(fā)現(xiàn)中悟,深刻地體會了詩文作品的內容,感受到了詩人依依惜別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4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上第六單元的內容,《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反思。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為主題。本課是第20課的第二首送別詩。由于學生在第一首送別詩時已經學會按照知詩人――讀詩文――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本課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古詩言簡意賅,意境深遠!缎抡n程標準》也強調要豐富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研討文教學更衣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我確立以讀為本,利用層層推進誦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生離情,寄情酒更濃,唱詩情難舍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離愁別緒。實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古詩講究飛白,本課,我利用悠揚的音樂,精美的圖片,創(chuàng)設氛圍。讓學生展開想象,進入情境。如前兩行錦繡春色的想象,把14個字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個個立體的場景,讓學生入乎其內,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以讀展現(xiàn)自己的所得。以柳帶離別,利用讀演的方式,體會老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意。當他們一唱三嘆地吟唱著這首詩時,也埋下了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賞析的種子。
本課學生表現(xiàn)極為出色,課堂因他們而精彩,當場生成的讀悟演評讓我耳目一新,反而顯得老師的語言是那樣的匱乏無力。上過這課,真正感覺到孩子的力量,也更有了必須進步的危機意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5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點地從指尖溜走,轉正課《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轉眼,已經工作一年半了。從新教師見面課,到匯報課,再到如今的轉正課,細心回味,自己隨著公開課的名稱的變化,也正在慢慢地變化。
本次公開課,我講的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是一首送別詩,要把感情融入詩中,才能使學生在感情渲染的過程中,感受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經過課平時的認真練習、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及孩子們的'積極配合,本次公開課較之前兩次有所提高和進步,由此,我得到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公開課就是平時課堂的一種呈現(xiàn)。以前誤解公開課要設計得盡量新穎,放音樂,放視頻就會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其實不然,現(xiàn)在意識到公開課不但要注重整體把握課堂設計,還要注意關注細節(jié)。而細節(jié)則是平時的一種積淀。鮑校長說我這次有進步,語言更加平實親近學生了,自身內涵得到提高了,課堂設計也更加貼近學生了,很好。我知道這是一種鼓勵,其實我做的還不夠。但是,反思這一年的教學,經過校長的幾次點播,我真的從這些方面注意了,這就是我的收獲。
其次,在教中學并成長,教學反思《轉正課《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抖Y記·學記》中說“教學相長也”,大學時是在背,而現(xiàn)在是在親身受教。在工作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這句話被反復地驗證。這次公開課,由于客觀原因我沒有找人指導,只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試講中不斷改進,發(fā)現(xiàn)不足,以求更好。是孩子們的反應給了我新的思路,更好的講解方法,使得我前行,進步。
但是,通過這次轉正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很多不足:
首先,在課堂設置方面,沒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興趣,導致到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好,氣氛不活躍。
其次,問題設置上,有的問題沒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如在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一句的時候,本來這首詩很短,應該在學生在充分想象離別場面的過程中,感受詩人與朋友離別的濃厚情感。但是由于課程設置,這節(jié)課只是讓學生通過《陽關三疊》的音樂,感受離別的悲傷之情了,以后應該注意。
再次,知識傳授有漏點。這首詩之所以被人們廣為傳頌是因為它動人心弦的感人情懷,而這首詩最能傳達這種情感的地方在于“吟”“唱”之間,而不是單單的朗讀。但是,本節(jié)課我在介紹詩歌的過程中沒有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導致這個知識點被遺漏。
在學習中改進,在改進中不斷成長,我享受于其中,同時也感動于其中。感謝鮑校長的悉心指導,從新教師見面課到轉正課,領導給了我很多直接的指導,使我獲益匪淺;感謝我的學生使我在課上能夠更加自如,在教中學到新的知識,收獲經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6
經過撰寫教案,充分的備課,踏上了磨課之旅。在研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第一次試教,按照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來一步步實施課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問題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過多過雜,有些重點不突出;古詩指導有些生硬;時間的分配也不太合理。導致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沒能做好充分的課堂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沒經過仔細的推敲。
在進行自我的教后反思和聽取備課組老師的意見之后,再次修改教案,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明晰了必須抓重點,有詳略,以古詩的朗讀為主,在讀中去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感悟。先抓后放,讓學生一步一步來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認識到不這些缺陷與不足之后,便開始了重新的備課。在第二輪的磨課后,效果明顯的比第一次好,然而還是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進入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動手寫的時候又寫不好。在聽取聽課老師的意見之后,總結原因主要如下:
一、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
主要問題集中于古詩的'朗讀指導和古詩的詩意評價不到位。對于學生互相的評價欠缺引導,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走過場之嫌。
二、教學語言不夠豐富。
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比較貧乏,欠缺生動。特別是指導這一類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的時候,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往往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自然地融入詩情畫意當中,然而,這一點還是做得遠遠不夠的。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7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
1、誦讀的層次分明,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遞升。本課的教學就這樣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以情為主線,給課堂注入了濃濃的人文色彩。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境,讀出了情,讀出了韻,學生在讀中真真切切體悟到情感。
2、重視誦讀方法的指導,在讀中品味。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如讀“渭城朝雨浥輕塵”:“雨是細小的,應該讀得輕一點、再延長一點可能更好。”如課的一開始,老師就指導學生讀“送別”這個詞,讓學生輕輕地讀,讀出感情。接著指導讀課題,也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由讀正確到讀出情感。如指導朗讀前兩句詩時:“如果連貫一點就更好了!比缱x后兩句詩:“也許深情一點會更好!绷硗,呂老師非常重視詞句的品味。如引導學生從“浥”中體味到雨的微小;讓學生對“新”進行換詞,理解“新”的精妙;從“更”中體味到酒的一杯又一杯。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樣,教育無痕,這是教學之高境界。呂教師在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引導中,學生不僅讀懂了詩意,習得了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并增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
3、情境創(chuàng)設精妙,在想象中感悟。王菘舟老師曾提出課的三種境界:一是人在課中,課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課,課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課,課即是人。按照我的理解,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在閱讀教學中,也可分為這樣三種境界:一是積極的'旁觀者;二是作者的摯友;三是讀者與作者二者合一,讀者便是作者。因此,深入感悟,進行積極地角色轉換、想象是重要的手段。在本課中,老師也設計了這樣一些環(huán)節(jié):如“在這如絲的雨中,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如“你便是王維,一次又一次的舉起酒杯,在這更盡的杯杯酒中,你最想對好友說什么啊?”如:“安西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呀?這一次要更盡的還僅僅是怕沒有朋友嗎?還怕沒有什么?”在想象和積極地角色轉換中感悟,并取得良好效果。有一位老師用低沉的嗓音演繹了那首凄涼的“渭城曲”。同學仿佛都進入這分別的場景。當我告訴學生王維在送別元二的六年之后去世,他們的分別變成訣別時,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惋惜,難過的神情。
這堂課顯得沒有以往的刻板,學生學起來似乎也輕松了不少。我想,無論課文的題材離孩子們再遙遠,只要教師精心挖掘,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8
上周,我執(zhí)教了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維為辭別朋友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的借別筵講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心和祝福。
現(xiàn)結合自己課后的反思和各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做以下反思,希望能夠改進教學,提高自己。
首先,在本節(jié)課上,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講的太多,占用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受限,所以學生在感悟“詩中情”時沒有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其次,對詩句的節(jié)奏指導不夠。雖然在課件上展示了課題以及全詩的節(jié)奏,但是學生在讀完后有讀錯的地方沒有及時糾正,而且韻律沒有讀出來,部分學生的前后鼻音區(qū)分不清楚,沒有及時糾正。應該有老師范讀或視頻范讀。
第三,提出的問題表述不清楚,不夠明確,對問題沒有引導。每個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都要精心設計,并且對問題要有一定預設,在學生回答時一步步引導,結論要從學生的.口中得知,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
第四,在引導學生理解借景抒情這種寫法時,沒有抓住王維對元二說的話來引導。在開始讀詩時要抓住三個層次,從“詩中畫”到“詩中情”,一步步引導,直到學生理解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寫法。
第五,課堂由細節(jié)構成,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了,整個課堂就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上,很多細節(jié)沒有處理好,導致整堂課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六,在看了教學錄像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態(tài)不是很自然,站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生的目光交流比較少,一直在關注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完成,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本節(jié)課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9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學生們一起又學習了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在課堂上,學生都非常認真,在我的引導下,一步步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難點。再精彩的課堂,也會有不完美之筆,更何況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所以在上完以后,自己靜下心來回憶課堂,以下幾方面,我覺得以后還需要改進:
1、在課堂上,我注意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小組討論、小組評價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注意讓學生反復吟誦,吟誦的方式多樣,有指名讀,有小組讀,有男女生讀,也有齊讀,我希望能通過讓學生反復的去吟誦,理解古詩的內容,了解詩人的'心情。在講完古詩后,我拓展到后人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編成古曲《陽關三疊》。課堂上,我只是讓學生在《陽關三疊》中描紅了字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應該讓學生先在古曲中,先把古詩讀一遍,然后把它背下來。因為學習古詩,并要求背下來,是大綱所要求的,一節(jié)課,這二十八個字,絕對能背下來,但我的課堂上,卻忽略了這一點。學生讀完了,背完了,再慢慢地描紅字帖,更加能做到讀寫背三結合了。
2、在教學完古詩的時候,我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找一些關于送別的古詩進行誦讀、交流。這個拓展內容我是布置學生在課前已經收集了,所以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搜集了一兩首了。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指名讓兩個學生站起來匯報就結束了。事后回想,我應該讓學生在小組里充分地交流,進行誦讀,然后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匯報,學生人數應該再多點,只要你搜集的詩歌跟同學的不同,都鼓勵他們進行展示。課堂上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指導者,只要是有機會讓學生說的東西,教師應該充分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地去發(fā)現(xiàn),去完成,而教師只是作為協(xié)助者,從旁指導和組織。
3、在優(yōu)美的古曲《陽關三疊》中,我讓學生描紅古詩。新課標向我們語文老師提出,語文的教學就應該落實在讀寫說的基礎上,所以,每節(jié)課,我都會讓學生動筆寫一下,有時是描紅字帖,有時是抄寫詞語,有時是抄寫優(yōu)美的句子。在描紅時,我只是在巡查,糾正他們的寫字姿勢,并表揚了張譯尹的字寫得工整漂亮。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應該讓學生寫完后在小組里進行評價交流,看其他同學寫得怎么樣,進行相互學習。在他們充分評價后,我再收集個別學生的字帖在投影上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進行集體評價。展示出來的字,哪些是寫得比較好的,好在哪里?哪些字的筆畫或者結構再需要修正一下,通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評價,我相信對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都會有提高。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學中,作為老師的我,才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是多么的不通!因此,我應該多充實自己,多鉆研教材,因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10
俗話說:“不學詩,無以言!睕]有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我們這個忽略古文化傳播的時代,古詩正隨著一些時尚名詞的誕生,而漸漸被人們所遺忘。慶幸的是,課改后的語文教材更注重了古詩詞的教學,可見,讀詩在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很重要。
第一次把古詩作為公開課進行教學,是在2006年。當時有很多老師勸我,說古詩教學的難度很大,教學中的這個“度”很難把握,可我仍向“虎山”行了。2007年,當我再一次接到古詩賽講的通知時,很高興在古詩教學中,自己提前進行了嘗試。幾番斟酌之后,我終于將目標鎖定在了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上。
教材安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元二使安西》為一課,所以備課時,無形中,便將兩首古詩進行了對比:其作者都是唐代的;都屬于送別詩;前者詩人送友人去的是一個繁華的地方——揚州,以目相送;后者詩人送友人去的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安西,以酒相送。鑒于此,我把《送元二使安西》的基調定在悲涼上,課件中也制作了大量安西荒蕪的`圖片。第一次試講后,教研室的馮老師和郭老師,就這個問題,提出異議。我又陷入了苦思中。查閱大量資料后,我了解到當時唐朝非常強大,很多國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被派去出使的人,都以此為榮。這樣,有了對文本外的解讀后,就把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定為既興奮又傷感,興奮的是有為國家效力的機會,傷感的是要面臨與家人、朋友的離別。
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說,由于離別在即,心情復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于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xiàn)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復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
課堂結尾在高老師的幫助下也進行了精心的修改,她建議我在結尾處,把那種離別的感情延續(xù)下來,進行升華。記得在介休,正準備結束這堂課時,一個女孩對我說:“老師,現(xiàn)在我都想哭了!笔前,那種不舍,那種依依惜別之情,不僅是在王維和元二,也在我和孩子們之間蔓延。事實證明,這種思路處理結尾真是妙筆生花。
回顧次這備課的過程,一次次教學設計,一次次試講,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來......不但給本校的四年級學生都講了,在高老師的陪同下,還去了外校借學生講課,前前后后一共備了六次課,用了5個班的學生,其間,得到了許多同事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高老師,今天想到一個好的導入方式,會迫不及待地告訴我,明天想到一個過渡語,會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課稿。人們都說講公開課,是一見非常勞心的事,確實如此,可在這備課的過程當中,我也成長了不少。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過:“公開課是我成長最好的熔爐,上公開課相當于公共演出,準備演出的過程,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是很好的錘煉!泵恳淮喂_課后,都會有新的收獲,而把這些收獲和經驗積累起來,那會是一筆多么寶貴的財富!
我很喜歡的于永正老師說,一個老師如果每學期都能上一節(jié)公開課,那帶給他的收獲是無窮的。當然,這其中的艱辛也時常讓人膽怯。我想,這就是痛并快樂著吧!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 11
昨天在學校上了一節(jié)錄像課《送元二使安西》,自我感覺糟糕透了,現(xiàn)將失誤與不足反思如下:
一、這是一首王維的典型的送別詩,我在教學中希圖通過本詩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送別詩的特點,對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作品特點有初步的感受。于是我設計采用情景教學法和朗讀法進行感悟體會。可課堂中卻沒有講學生帶入離別情境中,更未能讓學生體會到王維與元二之間的離愁別緒,因此朗讀很不到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學生的生活與唐代的生活距離遠,現(xiàn)在離別了,過幾天還會再見面,或者可以寫信,或者可以打電話,甚至可以上網視頻聊天,離別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值得傷感的事情,因此對于兩位好朋友那種依依惜別之情是難以理解的,但我課前沒有預設到這一點,致使學生出現(xiàn)用歌聲”我在這兒等著你回來,等著你回來"的讓我始料未及的表達,也有“一路順風,半路失蹤”的戲言出現(xiàn)。“遇事不得,反求諸己”,與其說是學生的不夠嚴肅,不如說是自己的備課出現(xiàn)疏漏。如果我能通過地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渭城到安西之間的距離,通過語言、圖片讓他們感受到陽關以西滿目荒涼的景象,知道古代沒有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施,他們一別就會是三年五載,一別就可能是十年八年,一別就可能是永遠……也許學生就不會出現(xiàn)那樣的問題了。沒能將學生帶入詩歌情境算是此課最大的.不足。
二、課件出現(xiàn)問題也是我自己的原因,“電腦操作不熟真可怕”,這是我最真切的體會,盡管我在課前做了調整,但不同的辦公軟件,不同的版本仍讓我措手不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學好電腦,用好電腦,讓它成為我的工作、學習好幫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相關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4-06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4-06
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03-16
送元二使安西09-10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及反思03-30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06-1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11-18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07-20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反思(通用19篇)02-24
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及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