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我是獨生子女》優(yōu)秀教學反思
近幾年來,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課,我旨在引導小朋友正視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背景下生長的自身,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形成認識自身、逾越自身的良性循環(huán),逐步建立起涉和設計自我和規(guī)劃人生的能力。基于這樣的理解,我預設了條理清晰的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代獨生子女面面觀,不做小皇帝、小公主,親情傳真,總結延伸。我還設計了多媒體課件,輔助小朋友深入體驗,從而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一、活用已有教學資源。
本課學習中,假如按教材順序來講,同學只能通過討論來了解人們對獨生子女的評價和其原因,就缺乏直接的感受體驗,于是,在有選擇、發(fā)明性地使用教材時,我從小朋友的實際生活捕獲有意義的內(nèi)容,和時把社會上的新信息、新問題吸收到課程內(nèi)容中,不時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生動性,使這門課向兒童自身開放,向他們身邊的大自然開放,向他們生活的社會開放。因而,我讀了同學的周記,布置了親情傳真,這樣強化了他們的體驗。這樣,教學內(nèi)容不是一個孤立的知識體系,而是真正的廣博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小朋友們在一定的情緒體驗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二、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知識與活動不可分離,知行統(tǒng)一,欲知必行。所以,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以同學生活為基礎的真實可感的教學情境——觀看七歲的肖夢楊勇挑家庭重擔的視頻,從而聯(lián)系自身講講喜愛那時實際生活中如何承當責任;讀媽媽的信,了解獨生子女家長的復雜心理;寫一寫宣言等,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參與到教學活動去,觸和和調動他們的情感,改變或形成了他們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走進同學課外生活。
課外實踐是品德與社會課不可缺少的一局部,可以增加同學的情感體驗,催化同學情感養(yǎng)成。課外實踐,可以是課前的活動,如我組織小朋友們在周記中吐露心曲,還讓家長抽空給小朋友們寫上期末寄語;更重要的是課后延伸,把自身的宣言告訴家長,在實際生活中把宣言轉化成實際行動。這樣,讓同學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收益,提高了社會生活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縱觀這堂課,收集的資料不少,同學也有一定的體驗,但細細思來,其中的.問題還不少。
1、層次不夠清。整個一堂課盡管活用了很多資源,但我沒有很好地整理,以致教學層次不清,而且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知識蜻蜓點水,沒有給足同學交流的空間,所以同學沒能真正聯(lián)系起自身的生活。這是第四課的第四課時,我的導入很直白,沒有自然地與前一課時鏈接一下。
2、課堂有些悶。究其原因,緣于我的引導,同學只是在揭獨生子女的短,沒有了氣勢。假如在看了小孟陽的夢陽的生活片段追問: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好小朋友?再總結:獨生子女當然有好的一面,大家應取長補短。這樣一來,就大大激發(fā)了同學的自信。
3、和時關注,生成資源。對于同學的發(fā)言,我沒有很好地歸納,如同學講身邊的小皇帝、小公主時,我應點明什么是挑食,什么是懶惰,什么是不體諒,強化小朋友的認識,進而水到渠成地講一講班中的例子。又如小朋友小組交流身邊的小皇帝時,我沒有組織好全班大交流,對一些不好的習慣小朋友們其實是不清楚的。我應幫著歸納、引導,提升其認識。還有“宣言”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明確宣言的對象,沒能細化。
4、如何讓同學用情去體驗是個困惑。盡管媽媽的信是那么感人,但從小朋友的神態(tài)來看,他們不能身同感受。教學中,要讓同學真正體驗,很難!靶浴笔菍懥,也豪邁地說了,但真的能到行了嗎?
這一堂課帶給我無盡的考慮。今后,我會勤學習有關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時反思和進步。
【品德《我是獨生子女》優(yōu)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品德《讓我想想》教學反思06-03
品德與生活《我能行》教學反思06-25
品德與生活《我為家人添歡樂》優(yōu)秀教學反思07-14
品德與社會《我和同學》的教學反思02-11
品德與社會《我和同學》教學反思03-30
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8-25
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6-02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