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應(yīng)用題》教學反思范文
按比例分配應(yīng)用題是一類比較好理解的應(yīng)用題類型。但是,也有一些題目比較容易出錯。比如:用一根80厘米長的鐵絲圍一個長方體框架,長、寬和高的比是4:3:3,這個長方體的長、寬和高各是多少厘米?最初做這個題目的時候,絕大部分同學都是用80÷(4+3+3)=8厘米,然后長是4×8=32厘米,寬和高都是3×8=24厘米。幾乎沒有同學會回顧與反思一下這幾個數(shù)據(jù)是不是符合題意。這也是學生學習習慣也就是檢查習慣以及方法沒有培養(yǎng)好的原因,以后這方面還要多下工夫。再者可能是對于80厘米只知道按比例分配先求出一份是多少,但是并不清楚這一份表示的.具體意義。也就是說學生只知道把80按4:3:3分配,算出的是32、24和24,其實32是4條長,24分別是4條高和4條寬,還要分別得除以4,才是一條長、寬和高。從這個角度理解這個問題,我覺得并不是很好理解。
所以,我覺得應(yīng)該先用80÷4=20厘米,這個20厘米表示一條長、寬和高的和,這樣才把20按4:3:3分配比較好理解。
還有一個習題出錯率也挺高,原題是:周長為24厘米的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2:1,那么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這個題目也容易犯剛才那個題的毛病,直接用24÷(2+1)=8厘米,然后8×2=16厘米,8×1=8厘米。如果這樣做就錯了。因為24厘米是周長,也就是兩條長和兩條寬的和,所以算出的16是兩條長,8是兩條寬,所以還要分別除以2才對;蛘呦24÷2=12厘米,先算術(shù)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和,然后再按2:1分配就不會錯了。
總之,每類題目有題目的特點,也就是它特有的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要會歸類總結(jié)方法,并且還要比較方法的優(yōu)缺點,做到用自己比較好理解不易出錯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按比例分配應(yīng)用題》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06-16
《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07-06
《按比例分配》的教學反思07-04
《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06-16
《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范文07-01
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精選6篇)03-24
《比例分配應(yīng)用題》教學反思01-07
比例分配應(yīng)用題教學反思07-04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shè)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