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例1》教學反思范文
第一,導課新穎,但沒有抓好節(jié)點
課的開始導入《盲人摸象》的小故事,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切近本課主題,比較好,但我沒有利用好,過早地揭示了本課的主旨——看問題要全面,不要片面,否則就會犯盲人摸象的錯誤!課后經過反思,其實可以這樣處理: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播放到國王和大臣們捧腹大笑停止,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周圍的人都笑了?戛然而止!進行新課教學;處理好例1后,再回到《盲人摸象》的故事,說說他們笑的原因,以及盲人為什么會弄出笑話;蛘呦冉沂镜览,這樣引導一下: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和盲人摸象有關系,如果你們不想像盲人一樣弄出笑話,就一定要認真聽、仔細想,想清楚了再回答我們碰到的問題,好嗎?
第二,學生討論交流的次數過多,目的性不強
學生討論的次數過多,過于范范,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認真想哪些問題值得學生間討論交流。不需要討論的也討論,就會讓人覺得在走形式,違背了最初的教學初衷。
第三,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個人客觀地講,這節(jié)課我的整體設計、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重難點的突破上做得還是比較好的'。針對容易混淆的兩個面——左面和右面,學生辨認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反復強調學生注意觀察,對比觀察,并利用標記物(小熊貓的蝴蝶結)的不同進行區(qū)分,幫助學生區(qū)分左、右兩個側面的學生看到的形狀,從而使學生對所看到的實物形成清晰的表象。
第四,習題設計,加強改進。
我個人認為本課習題的設計,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改進:
1、多樣化。我設計的3道練習題型重復,過于單一。
2、有梯度。習題要從易到難,讓學生一步步地找到解決問題的信心。
3、新穎化。聯系生活實際,本課可以用實物設計一下練習題,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看一看,畫一畫;或者設計一個小游戲,大家玩起來,效果會更好。
【《觀察物體例1》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習作1教學反思12-30
練習1教學反思01-19
識字1教學反思01-19
《練習1》教學反思01-19
《識字1》教學反思03-23
習作1 教學反思02-08
《練習1》的教學反思07-10
《習作1》教學反思07-08
lesson 1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