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通用14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
我們的課堂應該怎樣教呢?我思索著自己的課堂,存在這著很多問題。
一問:我的課堂究竟讓學生學到了什么
這應該是一堂課結束后的首要問題。新課程理念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收獲怎樣。今天,我的思維中心必須轉移到學生上來,而不是教材、教參、教學內容,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的40分鐘才有效啊!
二問:這樣的堂課學生收獲了沒有
我應該學會從具體可感知的視角來檢驗學生的收獲。要從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入手,一看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態(tài),是積極主動的,還是被動應付的?是全體參與的,還是幾名尖子生的活動?二看學生課堂答題狀態(tài),答題能直接反映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形成等情況,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識的掌握是否準確、熟練?能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三看學生課堂思維狀態(tài),有沒有提出富有見解的問題?
三問:我要通過什么方式讓學生得到的
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感情,達到了預設的學習目標,但是,實現目標的方式是有區(qū)別的。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疑難處相互討論、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同時形成能力,在探究過程中
也培養(yǎng)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
課后反思這一問題便是強化課改理念的自覺實施、有效實施。通過反思,肯定會發(fā)現傳統(tǒng)的影子,甚至課堂教學是新鞋舊路兜圈子,這就需要執(zhí)教者具備自我解剖的勇氣和膽量。要看到自己的發(fā)展,敢于肯定自己,但同時更要大膽剖析落后的教學方式、方法,認識其弊端,并嘗試用新的方式組織教學。經常堅持這樣的反思,先進的教學理念才會逐步代替陳舊的觀念,有效教學的實施便會更自覺、更富于成效。
四問:有沒有比這堂課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應該是一個更高層的反思,也是一個更具挑戰(zhàn)性的反思。這一問題是建立在自我對這堂課教學效果基本認可的基礎上的,是對自我的再提升。有時,執(zhí)教者經過三思而選擇的教學方法,實施后自我感覺還比較滿意,自己認為教學是有效的,對課堂采用的方法會倍加珍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們應追求教學方法的精致、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更何況,學生群體不同、教學背景各異,都可能制約方法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善于向自己質疑,要挑剔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要敢于否定自我。善于比較是教學方法再提升的重要途徑,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最善于揣摩同行的教學方法,善于借鑒名師、特級教師的教法。教師應該學會這一技巧,敢于與名師比,與特級教師比,取長補短,為我所用。新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各地經常舉辦同題教研活動,這是不同教學方法展示的平臺,是不同教學
個性展示的平臺,是教學思想碰撞的平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平臺更新觀念,挑戰(zhàn)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成為更成熟的有效教學、高效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2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教師,然后教師用上好長時間對每篇作文精批細改。費很大勁批閱出來,但到講評時,由于時間隔得長,學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記得題目,對教師的辛勤勞動,認真講評,學生根本不買帳,收不到什么效果。更大的問題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講評,把教師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大大限制與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嘗試。
學生完成作文之后,馬上進入互相批改,認真評估環(huán)節(jié)。以隊為單位循環(huán)調換作文,以小組批閱。
小組由語文水平高的同學擔任組長,四位同學共同完成四篇作文的批閱。首先每兩個同學共同默讀一篇作文,邊讀邊作好旁批。精彩之處打上圈,并作賞析;有問題的地方畫橫線,批注上原因與修改建議。這樣旁批完一篇作文,組內互換,以同樣的方式閱讀另一篇并補充旁批。四個同學都讀完這兩篇作文,這時在組長的帶領下,同學各抒己見,作出總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有時會因為一個字的寫法去認真地查字典;有時因為對某一句話的看法不一而爭論激烈;有時因為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去與作者交流,了解寫作背景與目的……整個教室是一個沸騰學習的場面,思維靈動的場面,學生那種認真批閱的熱情,全身心投入的情景,常常讓我感動。我也穿梭于同學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點拔指導。這樣的作文批閱課上,學生是活躍的,是激情的,是非常有收獲的。
因為不同的作文表現出不同的選材角度,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生感悟,同學們在熱情地批閱中,形式上是完成了批改任務,實質上卻是學生不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能放飛自己的思維。在批閱同學的作文中,欣賞同學作文中的精彩之處,對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準確地評價同學作文,這樣一個過程的學習,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寫好作文的標準,提高了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更激發(fā)了同學們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3
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不是第一次從事了,每次都有新收獲,在城軌半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中職語文課堂不同于一般的語文課堂,由于面對學生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課堂內容的有效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因此對教師工作會有更高的要求。
中職學生的學情比較復雜,這與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經歷關系緊密。首先,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整體較差,這體現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給學生布置過作文,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中錯別字、病句、前后矛盾等現象很嚴重,一次語文課講到詩歌,我問學生“這首詩寫了那些意象?”,話沒落音一位學生就接口道“老師,什么是意象?”,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中職學生很多是初中沒讀完輟學后重新走進校園或在一般性的初高中因為學習成績太差不想讀了才走進中職學校的,換句話說他們很多是“沒地方去了”或者“被逼著”來到中職學校的。此外,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很特殊,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等,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當然也有一些誤解了父母的關愛,所以表現的比較叛逆,覺得很多事都無所謂,混一天是一天,這些特殊的原因使這些孩子在常人眼里被貼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壞孩子”等標簽。上述的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里很常見,也是他們情況復雜的重要表現。
面對這樣復雜的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和手段自然也必須適應他們的心里,學生叛逆、逆反不能說他們是“壞孩子”,在他們心底也有自己在乎和任可的東西,教師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接近他們,用語言真情打動他們。
一、接近學生,觸及心靈
我教的學生是14級春季班的學生,所以以講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中的教學為例。下冊課本中經典篇目很多,比如第一篇《合歡樹》,開學第一課講親情非常好,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在講這一課時,我結合自己在外讀書的經歷告訴了學生“家”“親人”的真正存在。講課時,我沒有以名人名事導入,也沒有以自己從書本里看來的事例導入,而是以自己在外讀書時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實事情導入,由自身的經歷激起學生的感同身受,進而告訴學生“家”不是沒錢時的“提款機”,也不是遇到困難挫折時的“避風港”,它是我們迷茫時、困惑時的照明燈,是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的“安慰”,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家都在我們身后,只要轉身,我們就看得到,這樣的方式一下就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很快的跟著課堂走,而在結束時,同樣以自己的做法告訴學生要多和父母溝通,那次的課中我很驚喜地發(fā)現孩子是很有心也很善良的,覺得他們的叛逆只是表現,背后是他們的迷茫。
二、以課堂為主,時刻跟著學生的“腳步”走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4--18之間,正值花樣年紀,價值觀人生觀容易受到影響,而網絡等各種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遞方式使它們能比教師更快的接受一些信息,上課時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一點也會使課堂別具一格。在講《口語交際·演講》時,我選用了《超級演說家》的一些小視頻進行講解分析,視頻的演講內容都是近一段時期內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話題或事件,演講的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從開頭講到結尾的很嚴肅的傳統(tǒng)方式,所以學生很喜歡去看,看完后結合所講內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學生能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針對不足的還能提出改進意見,自然的課堂效果也很不錯。在社會新話題這一塊,很多時候學生都走在教師面前,若能跟上他們的腳步,并加以適當的引導,學生能很好的融入課堂并端正對一些為題的看法。
三、課堂上要多點激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
中職學生正值花季,青春熱情、富有朝氣、活潑好動是他們的特點,但同時這一時期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小大人”,對“尊嚴”看得很重,所以教師應在保持師者的威信同時盡量做到和學生平等相處,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而學生在學會尊重老師同學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所有的人。比如在一次作業(yè)中,有位孩子表達了自己想學好但又很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在寫評語時我寫了“老師已經看到了你的努力,以后會在課堂上關注你的”,下次課前當著全班的面不點名的表揚了他,結果自那以后,課堂上不管身邊的怎樣他都能認真聽課。還有一個孩子,剛開始基本沒在課堂上出現過,偶爾出現也是在玩手機或睡覺,但在一次很偶然的事情上我給他留足了面子,結果他悄悄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開始認真聽課,并且還能監(jiān)督身邊的人好好聽課。這些小事情都讓我很有感觸,孩子們還是很懂事的,只是有時需要被人關注被人鼓勵,更多的是被重視。
四、用故事語言拯救課堂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們中不少人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走神、玩手機、甚至打瞌睡都是難免的,大部分中職孩子對教師的口若懸河的”長篇大論”根本不感興趣,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尤為反感,因此,在教學中注入快樂因子,讓課堂氣氛活起來,是為師者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處在14--18歲的孩子很多時候愿意學習有故事情節(jié)的內容,所以在課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和作者相關的逸聞趣事。有孩子對我說“老師,學校里學的東西根本沒用,學的不是真知識”,我回答他說“你說對了,學校課堂里學的不是真知識,我也不是在教大家知識,我是在教大家見識,教大家和學校外的朋友聊天時的優(yōu)越感,我平時給大家講的小故事不是讓大家一笑而過的,是在給大家積累和朋友聊天時的素材”,這樣的回答讓那些孩子靜了下來,低著頭若有所思,此外,在講艾青的詩歌《我愛著土地》時,一段配樂的朗誦也讓學生瞬間進入了情景。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幽默或動情的語言是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到教學中去的,因此,要善于運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中職語文教學是比較特殊的教學課題,其中值得探究的很多,雖然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已經有所得但要學習的仍然很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多地去向其他的老師學習請教,也會在以后的課堂中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教學反思和總結,以此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4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主”的研究性學習因其致力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而將其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輔助教學,應該說還是挺有成效的。首先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濃厚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其次學生學會了查尋資料的方法,加強了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小組內交流和在全班交流,增強了表達能力;再次在全班交流時對學生儀表、表達的高要求,加強了她們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小論文的寫作使學生鍛煉了寫作能力等。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了許多問題,現把它和自己對它的思考一并提出來,以期待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探索、研究。
問題一:學生停留于資料收集層面,不善分析、提煉。
在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收集和分析、處理信息是實施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收集信息是指學生能夠從不同渠道獲得信息,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各種獲取信息的工具,對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較明確。而分析、處理信息則是指學生能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概括并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能根據所占有的信息提煉出別人所沒有的觀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收集信息比較容易,因此積極性也較高,收獲也較大;但一旦進入分析、處理信息階段,學生就顯得相對低沉,不善于發(fā)現問題,因為,這一階段比較困難,屬于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問題二:學生真正的參與面不廣,旁觀者較多。
一般來說,真正對語文有興趣,認為語文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很重要的學生對學習內容較為熱心,她們積極查找資料,深入鉆研,廣泛地和學習組成員進行討論,在個人鉆研和討論中,不斷獲得新知識,發(fā)現新問題,她們承擔了學習內容的大部分任務,甚至包攬了全部研究任務,成為學習小組的頂梁柱。應該說,她們的能力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提高。但是,組內那些或者性格內向,或者對語文興趣不濃的同學對學習內容研究的參與度不大,頂多是查尋一些資料,至于其它的比如進行分析比較,形成自己的觀點等就不太積極,可以說成了學習內容研究的旁觀者,故出現了“一些人忙而勞累,一些人閑而無聊”的局面。
問題三:課堂交流平乏,被動接聽者多。
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最后程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為了鍛煉她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形成書面材料之前進行口頭匯報,將自己的收獲和同學進行交流研討,以便加深對所研究內容的理解并繼續(xù)修改。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只是將收集的內容剪貼、拼湊,沒能融入到自己的知識中,且采用的形式比較單調(只是單純地將所收集的資料一股腦兒地讀給大家聽),再加上她們表述時不講策略,沒有老師講得生動,同時各組只注重本組的內容,對其他組的內容一般不太感興趣,因此形成了匯報組的同學在上面講得很累,而其他組的同學卻只是被動地接受、傾聽,形成了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課堂上成了變相的滿堂灌,沒有了思維的碰撞。久而久之,本該充滿活力的研究性學習變得單調、枯燥、乏味。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的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可采用以下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1、加強師生“對話”
從問題一中可以看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必須加強。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對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學生正處于心智成長階段,知識結構也并不完善,親切的交流對于情感或思想易于激發(fā),它可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幫助她們深入思考。有的老師認為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可以讓自己省力,一旦將任務分配給學生,和她們講清楚怎樣做,就無須再多過問,在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幾乎和學生沒有交流。這一種做法是不對的。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比平時更需要和老師進行交流,她們認為,在她們這一層次,所學的知識不是很扎實,閱讀面不廣、量不大,碰到問題有時是束手無策,不知該從何下手,思路堵塞,這時和老師的.交流就可以幫助開拓思路,加大思維深度。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引導作用。
2、強化群體參與意識。
首先在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前,教師就要做好宣傳工作,指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強調共同參與。其次,及時聯系,做好協調、指導、激勵工作,增強她們的參與意識。教師要勤于與各學習小組聯系,了解各小組的任務分配狀況,研究進展狀況,產生的疑點等等,并督促小組成員輪流將每次討論分析情況記錄下來,以便將來成文時使用。這樣,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疑難,從而及時幫助、指導、協調,也有利于教師在學生碰到困難時及時激勵她們,以免學生被困難嚇倒,打退堂鼓,出現旁觀者。
3、學會寬容,注重思維碰撞。
思維的碰撞在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時時、處處存在,這也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的地方。而在班內的交流,既可以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分享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又可以聽取她們的意見,使自己組的研究能更進一步,是一個思維碰撞的大好機會。為了很好地利用這個交流的機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筆者針對學生交流中出現的狀況,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參與學生的討論,給學生一點建議,讓各組學生明確,交流并不僅僅是完成任務,重要的是讓其他組的同學能從自己的講解中獲得東西,并從中激起思維的火花,從她們那兒獲得啟迪;其次讓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讓學生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復思考后,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布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于不少學生的作業(yè)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yè)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占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降低。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后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為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于對教材較為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jié)課。
四、重視師生關系,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余,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么時候應該寬,什么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6
場景一:某市級賽課現場,一位執(zhí)教《背影》的教師,特地穿一件長袍馬褂到教室,引得學生哄笑不已,后又兩手扒住黑板上的邊框作上爬狀,仿佛文中父親翻越火車月臺時的艱難情狀,這并不高明的表演,只讓學生覺得老師好玩和有趣,根本沒有實用性可言。
場景二:某君講《故鄉(xiāng)》時,從頭至尾表演起楊二嫂的賣弄風情、尖酸刻薄,閏土的呆滯恭敬,至于環(huán)境渲染的特色,人物對照的匠心則全給這手舞足蹈沖淡了,沖散了。
場景三:有一青年才俊教學《雷電頌》,在朗讀那大段的獨白時,全身顫動,雙目圓睜,末了仿效京戲舞臺上人物把頭連旋好幾圈,直累得頭暈眼花、氣喘吁吁為止。
以上種種,集中展示了目前在我們層層級級的語文教學大獎賽、優(yōu)質課評比、基本功競賽中的突出現象,課堂中花樣翻新的教學技巧,精美的課件滿天飛、老師學生上竄下跳,令人熱血沸騰,讓人瞠目結舌,回過頭仔細研究,在這些課堂中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實在太少。卞幼平老師曾在《江蘇教育報》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對這以上這三類課作了歸類:一是做作表演式;二是放膽演劇式;三是即興發(fā)揮式。在我看來這三類課概括起來一個詞,即做秀,華而不實,沒有實用性。讓這些做秀課到處示范、展示,去秀一把,其副作用是不會小的。長期下去,我們的語文教學能一天天好起來嗎?
面對現實,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今天課堂教學中應該把精力和時間真正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放在語文教學的實用性研究上,在語文教學的實功上多琢磨,在學生學習的實效上動腦筋,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實用。
一、教師素質要提高
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專業(yè)技能、全面的業(yè)務能力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到課堂中,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始終保持風度、自信的講解、流利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所用這些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些會帶動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增加心里暗示(接受教師)并專注于教師的講授,很多名師就是這樣,如魏書生、王崧舟、張思明老師等,他們就要個人很高的個人魅力和素質。當然這種個人魅力和素質源于教師的秉性修養(yǎng)、知識儲備、業(yè)務水平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要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時間的洗禮,才能逐步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
二、學生發(fā)展要關注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現狀、技能水平情況等的現實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對處于學生的心理需求要了解清楚;對學生對學習效果的掌握情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等。另外,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服務者,將學生當作自己的服務對象,在課堂教學中要換位思考,以檢驗自己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學生的是否在不斷的進步的。學生對我課堂有多少了解、興趣到關注,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所學知識與現實緊密結合,自己的收獲等。
三、吃透教材要實干
當代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老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她40多年從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教材上的。特級教師孫雙金曾這樣對論述專研教材: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設計出好的教路、學路;唯有吃透教材,課堂上才能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師才能應對學生各種疑難問題;唯有吃透教材,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瀟灑走一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備課時,對知識點需標注清楚;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對于教材的內容并不需要全部講授,學生重復學習易產生厭倦情緒;對如何講述要點應做到心中有數;對各個知識點之間如何承接貫連做好準備。上課前,要對以上方面進行回顧和檢查,準備充分后再進行授課。
四、課堂提問要技巧
提問對幫助學生理清思想和概括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過于簡單地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并馬上提問,一般學生沒有準備和引導的情況下,回答往往不盡如人意。錢夢龍教師教《愚公移山》,不問遺孀之子是什么意思,而問:這么小的孩子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嗎?這問題問得巧,問得妙,問得絕,這樣的提問就具有實用價值,既提出了問題,又達到了知識傳授的目的。另外,在提問的過程中,要與學生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以免給學生過多的壓力。聆聽學生的回答時,要求自己走近學生,要將愛灑向學生,學生在回答時會以肯定的目光注視這學生,并面帶微笑,以表示對學生的關注和鼓勵;學生回答錯誤時,不要用批評的語氣指責學生,而應先認同學生回答正確之處,呵護他,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會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鼓勵,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五、課堂傳授要實在
在講解知識的傳授過程中,盡量以學生生活貼近的事作為引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讓語文課堂更加實用。如王崧舟老師教《圓明園的毀滅》時,在進行教學拓展時師的情形:
師:請大家再默讀課文,關于圓明園,關于圓明園的毀滅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提問,主要內容是對強盜的質疑,對清政府的質疑,關于圓明園的其他一些問題5-6個)
師;王老師這里有一份關于圓明園的資料,這是我在網上下載并整理的,能解決大家的部分問題。
生(讀課外材料)。以下為師生就一些讓人震撼的數字進行對話交流。比如,圓明園生肖塑像的銅首,拍賣價將近一億人民幣。比如圓明園是世界上化時最長的園林151年。在交流的過程中,好多學生神情激動。這個板塊,王老師也處理得甚為巧妙。課堂知識的傳授,源于文本而非節(jié)外生枝,要實實在在,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剝,要以學生所在的學校、居住環(huán)境、人際交往、情感流露,學習中的感悟等為例子進行講解,并能結合實際情況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語文課堂的傳授是不脫離現實,而是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很貼近的,是有用武之地的,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六、情感交流要真誠
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許多著名的特級教師就是情感交流的高手,如斯霞、魏書生、吉春亞等。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的情感交流之門,使之與教師、與文本、與作者之情產生情感交流,那么,這教學活動便是干癟空洞,枯燥無味的軀殼,這樣的教學活動,臺上臺下死水一潭,教學效果必然不盡如人意,這樣的課堂就不會有實用的價值。因此,只有把教學情感交流、溝通得恰到好處、和諧真誠,才能克服枯燥無味的說教,才能防止出現壓迫強制式的教學,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達到課堂實用的目的。
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更是善待學生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吃透教材,做好課堂傳授,重視師生情感交流以外,還需多參與課堂實踐,運用先進的媒體教育工具,這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內容才能更加豐富,講解才能有說服力,學生才能學到知識,才能讓語文課堂更加實用。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7
《周亞夫軍細柳》是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本來是兩課時上完的,放在一節(jié)課上完有很大的難度?梢哉f上《周亞夫軍細柳》這一課時,我的心情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激趣導入
我用王維的詩歌《觀獵》導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弊鳛槌跞膶W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種導入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把孩子引領到課堂的學習中?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就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堂課我很注重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設計巧妙,板書新穎。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整堂課教學抓住一個“真”來進行教學設計,周亞夫是“真將軍”!他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塑造他“真將軍”的形象的?文中的漢文帝是怎樣的一位天子呢?學生回答之后,我總結:漢文帝是一位“真天子”。這個“真”貫穿了整個課堂教學,也是我設計的主問題。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避免了課堂上碎問碎答,加強了課堂的時效性。這就是全國著名語文專家余映潮老師強調的,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時要有主問題意識。
三、品讀到位,方法多樣。
“誦讀”的要義,是“得他滋味”(朱熹語)。“誦讀”重在“味(動詞用法)”、重在“玩”(劉勰語),“須是沉潛諷詠,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語)。
“非讀無以成課堂”,我很好地做到了文言文要在朗讀中教學這一要求,剛開始讀了三遍,后面在品讀的時候又增加了個別讀,全班讀,最后再讓學生讀作品《史記》的介紹?梢哉f,讀是貫穿了這節(jié)課的始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點突出。
我這節(jié)課設計科學合理,容量適當,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節(jié)課分為六大塊:導入新課——文言文知識檢查——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品味朗讀,感受形象——作家作品介紹——布置作業(yè)。這六大塊中,又把“品味朗讀,感受形象”作為重點,讓學生品讀了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并明確了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很好地把握了教材,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做到重點突出,各流程推進非常自然。
五、教授文言文知識扎實。
我先詢問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會解釋的詞或者不會翻譯的句子,并給予解答。之后,我又用檢測的方式檢測了學生一詞多義和難句翻譯的掌握情況。這樣學生基本上就可以掌握文章大意了,這也為后面品讀課文做好了準備。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8
從教將近二十年,從事語文教學也有十五六年了,但我一直感覺到語文課堂受到了束縛:每個老師都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一課一課的講析,基礎檢測,閱讀練習,單元檢測,階段考試。我們語文老師做的工作好像跟賣肉的差不多:把整個課文分成許多塊,“精肉”要多講多練,“肥肉”就便宜處理,最后剩下沒用的就扔掉。語文課都這個樣子了,還有什么美感?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guī),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么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tǒng)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guī)麄兊教幧裼,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yǎng),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F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jié)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么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后,還真想不出來上后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閱讀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么呢?
語文一節(jié)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jié)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jié)課,幾節(jié)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一節(jié)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jié)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fā)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
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9
魯迅的文章素來以長見多,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弱,如果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閱讀上,既浪費了課時,同時學生漫無目的閱讀反倒讓學生厭煩!
如何上好這篇長度、深度、難度均非同一般的課文?我決定從“小說三要素”入手,圍繞小說中的人物展開對文章的研究,從尋找人物入手,跟隨人物深入課文,但是課文中關于閏土的描寫文字要多于楊二嫂的描寫文字,雖然學生對閏土比較熟悉,但是對于閱讀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要在一節(jié)課內尋找并閱讀完關于閏土的描寫,時間就會相對倉促,因此采用“迂回”戰(zhàn)術,先來了解描寫文字比較少的楊二嫂,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印象。
上課開始,我首先從小說三要素的人物開始說起:小說總共出現了兩個人物,一個人物時大家在小學課本中已經和他有一面之交的閏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人物是楊二嫂,楊二嫂這個人物我們大家不熟悉,但是這個人物的出場描寫很傳神,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關于王熙鳳的出場描寫方式都是一樣的,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大家找找看,楊二嫂是如何出場的?
學生開始很快在文章中尋找楊二嫂的出場——“嚇,胡子這么長了!”
我馬上引導學生:楊二嫂是用她特有的聲音出場的,正所謂“不見其人,先聞其聲”,同時這也是人物描寫方法中的語言描寫,那么,這種寫法并不是魯迅首創(chuàng)的,其實告訴大家,這種寫法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寫法,王熙鳳在《紅樓夢》中,當她聽說了林黛玉也就是賈寶玉的表妹,賈母的外孫女來了后,遠遠地喊了聲:“我來晚了,不曾遠迎!”這一句話,將王熙鳳在賈府的位置凸現出來,賈母跟前眾姐妹屏聲靜氣,唯有王熙鳳敢這樣出場,其實就是通過語言描寫體現王熙鳳的性格以及她在賈府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風云人物,大家可以去看看——(學生們聽的很認真),看來,魯迅老人家用的這個手法不是首創(chuàng)喲!這其實在提醒大家,魯迅的方法是學來的,大家可以試試的。
學生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繼續(xù)引導學生:俗話說“言為心聲”,那楊二嫂發(fā)出這樣的性格又體現了楊二嫂怎樣的性格特點呢?
學生們圍繞著這句語言描寫開始討論楊二嫂的性格特點……
很快,學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楊二嫂說話大驚小怪;
楊二嫂說話大大咧咧;
楊二嫂說話隨隨便便;
楊二嫂說話尖酸刻薄……
我又繼續(xù)引導學生,課文中關于楊二嫂的描寫還有,只不過是采用了不同的描寫方法,同時課文中關于楊二嫂的描寫還有她人生其他階段,大家試著找找。
很快學生將課文中關于楊二嫂描寫的段落全部都找到了。
當把所有關于楊二嫂的描寫包括不同時期和不同描寫方法的段落和文字整理到一起的時候,學生通過不同描寫方法的對比,更加了解了一個全面的楊二嫂,通過不同時期的楊二嫂的描寫,大家發(fā)現了楊二嫂的變化……
我引導學生:當“我”回憶起楊二嫂年輕的時候,知道她是賣豆腐的,后來“我”要走的時候處理家里什物時,她拿走了狗氣殺,這幾十年楊二嫂到底經歷了什么?每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都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楊二嫂的命運軌跡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哪些烙印呢?
很快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很快一節(jié)課時間過去了,當學生討論到楊二嫂的變化和那個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時,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就顯得比較容易理解了——故鄉(xiāng),往往是一個人靈魂的棲息地,但當現實中的故鄉(xiāng)和理想中的故鄉(xiāng)背離的越遠時,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對故鄉(xiāng)的情感和情緒就會糾纏于赤子的內心,這是一種憂郁的美,它會繼續(xù)在赤子的內心醞釀,發(fā)酵,會外化成另一篇更美的文章!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務必思索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教材內容,教材結構,教材重難點,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學生應該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內心擁有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擺在面前的即是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學,去用,這樣才能有所長進。
第一,對話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便于培養(yǎng)和諧師生的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引進了“對話理論”,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
1、創(chuàng)設對話的良好氛圍。
(1)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青與課文相關的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
(2)還可以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
2、創(chuàng)設對話的主導問題。運用巧妙的設問,便于學生有精彩的回答。
3、設置有趣的對話的話題。包括:
(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利用課文設置相關的問題
(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如: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試找出幾處,品味其夢幻般的意境。
(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如:文你有什么看法?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如:教師簡單的評論。
第二,語文要突出人文性,注重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第三,語文要強調自主性,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
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fā)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1認識,學會學習。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于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fā)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yōu)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chuàng)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fā)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yōu)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眰鹘y(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這次我上的課文《頤和園》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以“我國世界遺產”為主題,訓練的重點是:能夠引導學生想像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為了體現新課標精神,針對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緊緊抓住游記的特點,創(chuàng)設游覽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賞讀、美讀和趣讀。邊讀邊想像畫面。抓關鍵詞,體會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從中感受到頤和園景色的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探究“世界遺產”文化的興趣。在這節(jié)課上我力圖讓學生游得有趣,讀得有味,學得有法。中年級時既不能讓學生對游記概念化,又要讓學生形成對游記的初步正確的印象。
因此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整堂課我是以帶著學生去游覽頤和園為線索,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走進文本,欣賞頤和園美景的閱讀欲望,情境創(chuàng)設貫穿整節(jié)課,讓學生在快樂的游玩中感受游記的特點。欣賞和表達頤和園的景色美。堅持以讀為主,讀說相結合。在整堂課中注重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我采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比如:邊讀邊找句子、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邊朗讀邊展開想像、邊朗讀邊體會關鍵詞的精妙。學生說的也比較充分,說自己對文字的感受,說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說獅子的千姿百態(tài)還巧妙地把寫作指導穿插在其中。同時在整堂課中,我力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經常出現“你感受到什么?”“你想說點什么?”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這些引導的話。
不足之處:
因為對時間的把握還不夠準,最后設計的小導游環(huán)節(jié)沒有來得及進行,這是一大遺憾。另外感覺讀的還是少,只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
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十七孔橋小獅子可愛和多。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對文本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本,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今后逐步改正。
不過,總的來說,感覺孩子們還是學得比較輕松,讀得也還算有滋有味吧。對游記也有了不少的認識。 “賞識性教學診斷”,因為有了賞識,所以每一個老師都能在同行的肯定中獲得自信。而診斷則是以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出發(fā)點,抱著幫助、指導、探討的目的,所以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能坦然而輕松地接受同行們的指教。我想每一個參與這次活動的老師都會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非常慶幸自己也能是其中的一員。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優(yōu)點:
一、情景劇營造氛圍,注重了濃郁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問題一直是一個“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教學目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本人在這一節(jié)課中驚喜地發(fā)現,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千呼萬喚之后終于跚跚而來,我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去感受這道風景的美麗,不論是情景劇的表演、分角色朗讀,還是集體辯論。豐富的情感、明朗的態(tài)度、令人深思的價值觀,伴隨著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發(fā)言,匯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進學生的心田,也流進我的心田。整堂課,感受到的是心在跳動,情感在流淌。
二、加強互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在整堂課中,教師一直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在這些互動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說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情景劇、分角色朗讀、辯論、和家長的對話讓學生的情緒高漲,參與性和互動性被充分激發(fā)起來。
例如學生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夠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到感染,由學生結合文本點評,把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融合其中。
辯論的引入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辯論過程中雙方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使整個活動高潮迭起,不時引來陣陣喝彩。講到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其寫法;談到友誼,讓學生說出有關友誼的名言警句;說道理解、溝通,讓學生圍繞理解、溝通說一句最美的話或富有哲理性的話。這些都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形式創(chuàng)新,課堂開放,寓教于樂
在教學形式上,突破了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把文本內容融入人生AB劇的節(jié)目形式中,不僅使文本內容富有時代氣息,也為學生營造了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家長的參與,讓教學過程向家長開放;辯論的引入,讓教學問題開放。在這種情景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而且個性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fā)揮。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天堂,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才能擁有一方明凈的天空,只有這樣新課標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只有這樣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fā)芽,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春風才能吹綠祖國各地,我們才能用雙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陽,當然,這也為我以后的語文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我堅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股清泉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奔涌而出!
不足:
總的來說,這堂課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這節(jié)課遺憾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過于重視過程的水到渠成,使得課堂結構不夠緊湊,有些文本內容給忽視了;有時后,不能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及時發(fā)現問題,還欠一定的教學機智。在學生點評表演情況后,讓表演的學生談談自己對文本的情感處理會更好些。在讓學生作出選擇換好座位后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討論交流的時間。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這幾個月來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fā)揮自己的固有優(yōu)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十六年的教學工作,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tài)度,但是在觀摩、聽課之后,我發(fā)現:同樣一節(jié)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
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f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①設疑布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理;
、谇稍O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
、蹌(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于《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于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并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系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yǎng)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采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于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aoouiu》課堂教學反思03-20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1-30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2-12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6-2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1-13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25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09
初中語文優(yōu)秀課堂教學反思10-10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范文06-17
白楊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