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濟生活》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濟生活》教學反思1
高中新課程已經開始實施,各教學第一線都被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落實新課標,要體現新課程的新要求。高中教師該如何把高中新課程實施好?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略有反想:
一、課怎么上?
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如何實施?課程怎么上?課時要如何安排是我們最最關注的。舊教材《經濟常識》分上下兩冊,供高一年一學年教學使用,而今壓縮成必修模塊1《經濟生活》一冊,需在一學期教完,而每周課時仍為2節(jié)。新教材雖經壓縮但知識點沒減反而有增,故普遍反映:“內容多而課時少,教不完。”
出于習慣,剛開始我們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表達的“粗線條”為由,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對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的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把新教材上已經刪除的或已經降低難度要求的舊教材上的理論內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學中,以致走進了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的“怪圈”。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思考后,我們終于發(fā)現:事實上新課程教學只有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為根據、為根本要求,才能恰當地控制教學總量,準確定位教學難度。于是我們仔細研究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為行為主體表達的“內容目標”,是如何從過程性和結果性兩種意義上表達、呈現具體的學習目標的;并借助課程標準中以教師為行為主體的“提示與建議”,把握有關內容教學的側重、難易、詳略的要求,恰當處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較多的教學內容。
如,關于“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有關教學內容。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目標”是“解析‘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是要求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這一原則本身有關的知識內容,能夠審視堅持這一原則的價值意義;課程標準提供的“提示與建議”是:“模仿:為一家公司設計合理的分配方案!边@是建議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分配方案的設計過程,能夠運用“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理論知識,提高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教材內容涉及到:概念6個:①效率②公平③效率優(yōu)先④兼顧公平⑤初次分配⑥再分配;
原理觀點2個:①效率與公平的關系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內容的呈現形式是:探究活動4個,輔助文1則,綜合探究(講究效率,維護公平)1課。建議教學使用2個課時。
把握教材上的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如果不以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內容目標為根據――把教學內容限定為重點要求學生學習“什么是效率優(yōu)先和兼顧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的現行分配制度)為什么要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如何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三個主要問題上,并以此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展開學生的探究活動,而是將教材上的所有內容按部就班地講授完,全部剖析透、深、清,甚至再補充分析新教材雖涉及到但并沒有給出具體解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概念的具體內容,恐怕很難按照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在2個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的。
再以“國家收入的分配”的教學為例。舊課標和舊教材在講授這個內容時涉及“國民收入的分配用于積累和消費兩個部分,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財政的概念,預算的概念,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包括的方面,財政收支平衡的概念,增加財政收入,財政的巨大作用”等三框內容,需要3課時,也必然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概念和原理。
同樣講授“國家收入的分配”,新課標規(guī)定的內容目標是要求學生“評議一個由政府的財政承擔的工程項目,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根據課標的這一規(guī)定,新教材把有關教學內容縮為了兩框內容“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教學時就要注意控制這個內容的教學總量和學習要求:減少學時,只需2課時;減少內容,學生只要重點掌握“什么是財政,財政收入的來源、財政支出的內容及其對大眾生活、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就可以了。至于教材上的預算、決算、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概念等,并不需要詳細分析,不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只要知道會用就行了。教學的側重點在于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再現一個由政府的財政承擔的工程項目的事實,并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事實中所體現的財政支出的具體內容和具體作用的評議――歸納提升,理解相應理論知識;學以致用,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
二、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基于新的教學理念,課程專家建議把課堂交給學生,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但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老師講得少正好又可以掩蓋部分老師知識儲備的不足和課堂準備的不充分。結果是,學生從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反而不如以前:以前雖然不怎么精彩,但好歹沒有什么錯,把老師講的背下來,也不失為一種收獲。而現在課堂上誰說的是對的呢?
學習氣氛空前活躍,主要發(fā)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躍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內向者仍然少有表達自己的機會。一節(jié)課發(fā)言的人次可能會有幾十次,但發(fā)言的學生的面并不廣。課改讓部分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這樣他們自然也可能更努力地去學習,思考問題,以使自己表現更佳,贏得老師更多的青睞和同學更多的掌聲;而另一啊分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是在看別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準備,不想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課堂上的收獲反不如以前。這樣下去就隱伏著一種危險:學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兩極分化,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可能就會落空。
因此我認為教和學都無定法,該探究時就探究,該傳統(tǒng)時就傳統(tǒng),關鍵在于實效性,這是不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三、學生的學習如何評價
評價高中學生通過學習是否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對學生評價就必須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學習方式,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
1、知識掌握。主要評價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識記和理解。基礎知識包括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政策、基本事實;炯寄,包括基于原理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觀察分析問題、正確表達問題的一些基本技術。
2、能力發(fā)展。主要包括觀察問題、認識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運用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參與社會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等等。這是伴隨著相應的活動展開,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思維水平,進行動態(tài)的、綜合的、有側重的評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是指向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態(tài)度,對當前社會現象和問題所表達的關切、所持有的觀點。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參與各類活動的行為表現,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關注學生情感和態(tài)度變化的趨勢。
4、學習情感。主要觀察評價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熱情,能否積極參與本課程的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完成相應的作業(yè)練習等學習任務。
5、學習方式。主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如能否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否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交流,能否及時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能否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等等。
對學生的學業(yè)的考核評價是一個難點,要真的體現出上述的五點要求靠一張考卷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對于修習過程的評價如何做到公正、客觀這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來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拿出一個既符合我們學科實際,又可操作的好的評價方法。
四、對自己教學的幾點反思
1、教育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新課程最最關鍵的是觀念問題。即教師的觀念轉變。正如陳至立所言:課改成也教師敗也教師。
幾年前,初中課改就提過教育觀念轉變的話題,有多少教師完成了這個轉變?是一個教師眼前的個人得失重要還是一個民族未來的前途、發(fā)展更重要?為什么我們不能舍棄一些急功近利的東西,站得高些,將視野放得更遠些。如果我們做到了,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觀念真正轉變了。至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誰在課堂上更重要,什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些都是狹義的觀念。最本質的東西變不了,其他的就是變也只是一種淺層次的轉變。
2、教師素質的提升:可以說任何課改都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對新課程的`接受、反映幾乎來自教師的誘導。
老師對新課程的理解、適應、駕馭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反映程度。因此,我們冷靜地思考發(fā)現,教師素質(這里的素質應該是綜合的,當然最直接地可能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吧)關系著教育教學的成敗。不夸張地說,高素質的教師無論課改還是非常課改對他們來說都“輕車熟路”。
3、教學中幾對關系的適度處理:
1)知識廣度與濃度的關系處理:教師對課標與考綱的解讀要準確,對新教材的內容要進行適應的重組與補充。
2)學生的參與度與教學的進度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活動為中心?
3)課堂的生活度與社會的延伸度關系:教師要處理好社會實踐的空間與時間的限度關系。
4)教學資源與學生接受程度的關系:教學資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感受與學生的心靈,要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的教學資源才是有效的。
《經濟生活》教學反思2
思想政治課既是一門學科課程,更是一門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與人文素質的德育課程。
一、《經濟生活》教育觀:
“經濟生活”的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各自生活指揮的碰撞和對接的過程!教育要歸學生的學科學習服務;教育要為學生的現實生活服務;教育要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服務。
二、《經濟生活》教材觀:
課本不僅是教師的教材,更是學生的學材。教材不是可供教師照本宣科的”本”,而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的聯系,以學生體驗為基礎的學生探索經濟生活世界平臺。
三、教學觀:
1、情景倒設式”教學過程的設計
情景導入→探究活動→形成意念→踐行要求
。w驗感受)(過程)(觀點:“三觀”)(實踐)
↓
。ㄔ诜独治鲋姓故居^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
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
通過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迫使教師充分關注現實生活,尊重,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設計情景,組織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感悟,探究,互動生成相應的觀點。
2、辨證地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核心觀點的掌握。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它的優(yōu)點,也不乏它的局限性;若在講授的過程中,注意其啟發(fā)性,景致性,直觀性,感染性,并有機地把去他活動形式相結合,也會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四、教學改進措施
本周開的教學公開課,我也開了一節(jié)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完后,自我感覺效果不好,我想在以下方面加強改進:
1、教師一節(jié)客上講話的總時間不得超過該課的2/3,一般的1/2或1/3為宜,即使是以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教學,也應留10分鐘給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活動;
2、在備課時,可以想辦法通過煎報,上網,看電視,聽廣播等途徑,收集,整理,設計教學活動中所需要的相關案例。問題,情景,以備使用。
3、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我校此項內容難以開展,就自己解決);努力研討和開發(fā)高中思想政治學校課程;同時努力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學術文章。以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
4、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通過案例,基于問題,情景的設計,通過一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體驗,感悟,獲取學科知識及意義。達到"學習內容活動化,探究活動內容化”的境界。
5、課堂教學中,努力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對一框題教材中的學習探究活動中的使用不少于70%量,努力采用新教學法。
七種策略:
1、“生活化”,讓事實說話。
2、“給時間”,讓學生看書讀書;
3、“伸出手”,幫助學生整理知識;
4、“講方法”:給學生多思考探究;
5、“說準確”,用有效知識武裝學生;
6、“松開手”,知道學生開展活動;
7、“多微笑”,給學生以自信自豪。
總之,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針對教學實際,努力探索,實施適合我校學生的新課程方案,帶給高一學生知識的源泉。我有理由相信,這里的學生不差,他們的美好未來也一定有我的一份辛酸與汗水。
【《經濟生活》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范文12-16
zhchshr教學反思范文12-26
《刺猬》教學反思范文12-25
真菌教學反思范文12-25
《鄉(xiāng)愁》教學反思范文11-13
觀潮教學反思范文10-22
教學反思范文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