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1
關于時間的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一年級認識幾時幾分,三年級認識“秒”和經過時間的計算,每次遇到關于時間的知識,學生學起來都比較困難。去年和今年連續(xù)教兩年三年級,總結了去年的教學經驗,今年在教學時分秒時更注重難點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時間是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為什么作業(yè)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在學生看的電子表比鐘表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yè)經常出現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學,一遇到數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系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表,教室里有鐘表,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yōu)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2
“時分秒”這課,由于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鑒于時間的抽象性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在進行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使用了直觀的課件與真是教具結合讓學生進行感知。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由此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密不可分。
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有什么,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最基本的角度入手進行那個教學!
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我還把這課延伸到課外,讓他們隨時看鐘或表,讀出自己在什么時間作什么事,加強練習。僅管如此,還是有好多的學生對這課掌握不牢固。
教學過程的開始設計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諺語引入教學,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接著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系。然后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時刻。在進行教學時,我感悟到教師不是要純粹地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應該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由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3
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秒的認識及經過時間的計算。對時分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應該掌握了。這一單元主要是對秒的認識,以及一秒鐘、一分鐘做些什么事。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就利用課堂上讓學生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寫幾個字、做幾道口算等等,讓學生實際感受一分鐘能做什么。
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疑惑,教材中對時間、時刻這兩個概念沒有作出區(qū)分。如媽媽上午8時上班,顯然這里的8時就是8:00,即指時刻。又如媽媽一天工作了8時,顯然應該是8小時,即指經過的時間?涩F在教材里把這兩個是混為一談了。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比如媽媽早上9:00帶你去超市,11:00買完回家,求9:00------11:00經過了多長時間?這2小時是指一段時間。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因此我就索性將錯就錯,要求學生在算經過的時間時就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如11時—9時=2小時,即使有些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最后的結果是2時,根據教材應該也是對的。但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要讓學生分清這兩個概念。
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算結過的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算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節(jié)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jié)課上了多長時間?很多我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9時40分=40分,但也有些學生算式會列,但不會算。于是我就讓會算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學生會說分與分想減,20分減40分不夠減,那怎么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學生會說出向時借1小時,1小時=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時與時相減,即9時—9時=0時。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算理。結果這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算經過的時間,因此有時數學的學習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說”。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4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上冊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1時=60分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及知道1分=60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忘記了認鐘的方法了,尤其是當初本來就學得不扎實的個別孩子。為此,我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同時認識新朋友“秒”,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面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鐘面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系。三是復習看鐘表的方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四是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本單元最難教學的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因此,還要學生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多體會,切實做到靈活自如的應用。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時分秒》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職教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12-18
《跳水》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18
寒號鳥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0
《挑山工》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5
《aieiui》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5
《中東》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12-23
《跳繩》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
寒號鳥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