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松鼠》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松鼠》教學反思 篇1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描寫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查找和搜集資料的能力,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后,讓學生說一說對松鼠的印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文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
1、外形特點:
先布置學生畫松鼠,用一兩句話介紹松鼠的外形,然后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松鼠的外形,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順序。
2、生活習性
松鼠的生活習性包括三個方面,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方面來學習,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松鼠的可愛。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松鼠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自學能找出松鼠活動的三種情況,應讓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欣賞動物前,如能引導學生解讀(觀察、說、想象)使學生對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
《松鼠》教學反思 篇2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從松鼠的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采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它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設計是依據“學習提示”來定位的。我本來打算以“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為切入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可是,學生預習不到位,無法較好地進行比較,在老師的一再提示下,還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最后還是捋著課文先弄清本課的表達方法,再與《鯨》進行對比,學生才言之有物。
本課教學設計是一課時,由于種種原因,結果用了兩課時才得以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后思考:一個是平時類似的訓練不夠,一“放”學生就不知該如何做。再一個就是對略讀教學的目標確定不夠準確,舍不得舍棄,導致延時完成。今后還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
《松鼠》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屬于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
在備課時,我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后,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后學生寫完片段后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系被我跳過了。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體現(xiàn)還不夠到位。
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松鼠》教學反思 篇4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抓住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性格。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松鼠的細致觀察,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這小生靈的摯愛。生動的說明語言激發(fā)起讀者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愫,也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生閱讀說明文、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學生不僅了解松鼠的特點,更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謎語樣子像老鼠,爬在樹枝上,生活像猴子,忙著摘果子。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獲得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后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文之后,研究課文分為幾部分,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每部分內容,并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fā)分細分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并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下教學,學生上的很輕松,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皆能表達出來。偶感不足的是,由于學生大多數沒有看過松鼠,加之課前沒有找資料,因此個別學生不發(fā)言。因此以后,布置學生充分預習特別重要。只有預習充分,才能上課積極發(fā)言。
《松鼠》教學反思 篇5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xù)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首先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本課之前,我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松鼠的資料圖片等等,讓學生對松鼠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于松鼠的外形學生是非常喜歡,我引導學生,作者是如何描寫松鼠外形的呢?學生饒有興趣的讀文理解,從文中,學生了解到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引導學生作者抓住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接著我有引導學生,如果讓我們介紹小動物的外形,也可以學習作者這種先總后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征。緊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誰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學生興趣盎然,學習作者這種按照先總后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征的方法。
其次注重說明方法的指導。《松鼠》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松鼠的特點。我引導學生,同學們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描寫得生動傳神,把小松鼠的特點寫得活靈活現(xiàn),學生在自由閱讀書寫閱讀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交流,并且邊做動作邊讀,感受松鼠的可愛。
最后進行說明方法的比較。在學生學完全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鯨》的說明方法,學生很快說出了《鯨》這篇說明文主要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并且說出了相應的語句;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松鼠的外形特點、性格特點以及生活習性等等,更感受到松鼠的可愛。學生明白了說明不同動物的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明方法以及寫作手法的重要性。
不足之處,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容比較多,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問題,依然是重點,也就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不是單純的面面俱到。
《松鼠》教學反思 篇6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松鼠學生不常見,我就利用課件,先出示一條關于松鼠的謎語,再播放松鼠的圖片,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松鼠.重點學習松鼠的外形描寫的一段,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感覺到松鼠的`可愛,并讓學生看著圖片向同學進行介紹,激發(fā)了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指導學生學會描寫時要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然后帶領學生歸納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并通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綱.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按照提綱的要求進行學習,匯報.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整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但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精煉,教學中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欠佳.今后在教學中我一定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煉和課堂中的評價.
《松鼠》教學反思 篇7
《松鼠》是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三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在上課前,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的視頻短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看完短片之后,讓學生概括地說出對松鼠的印象,考察他們的概括能力。
此外,為了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了“做一只小松鼠,介紹自己的特點”這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紹的內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文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采訪,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并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松鼠》教學反思 篇8
《松鼠》一文是北師大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全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分別從外形、活動、搭窩和飲食四個方面對松鼠進行了描寫。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時,將它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點課時的重點主要放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了解松鼠的外形,并學會遷移,學會如何具體的、有順序的描寫一種動物的'外形的方法。本次我執(zhí)教的是松鼠的第一課時,根據三年級的閱讀教學的要求,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只有先從整體上把握了,才能體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對課文的指導中我首先叫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接著點讀課文,思考問題:這是一篇描寫什么的課文,全文共分幾個自然段,每段分別介紹了松鼠的哪一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先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了解,然后落實到篇章具體的理解、感悟、欣賞、運用上。在這一點上學生基本是達到要求的。
接著我開始指導學生具體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看看有關松鼠的圖,激發(fā)他們喜愛這種小動物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美麗可愛的小動物,這樣一方面可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學生平時的積累能力。然后,我請學生回到書中去看看作者是這樣寫的,和大家說的比一比,為什么會通過這短短的五句話使我們仿佛看到這樣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小松鼠呢?這樣導入主題:原來作者不但有優(yōu)美的詞句,而且還有順序。接著,進行鞏固的練習回顧《翠鳥》一文,出示填空題加深印象。
最后,在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松鼠描寫的具體、生動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共同對一種小動物的外形進行描寫,這一練習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評價一到兩篇的習文,如時間不夠,可布置為課下練習。
我個人認為本堂課目標是比較明確的,學生在理解課文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不足之處就是由于時間過于倉促,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不夠到位,應該把它分為兩次進行訓練。那么效果會更好。
《松鼠》教學反思 篇9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在上課前,我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通過看課文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印象,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可能會效果更佳。在學習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內容時,通過觀看了松鼠活動情景的動畫,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可愛。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復述塔窩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習最后一段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總之,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的引導。如果讓學生課前再搜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指導我今后的工作。
《松鼠》教學反思 篇10
在上課前,我采用圖片展示,圖中活潑可愛的松鼠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提出了四個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那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說說《松鼠》在寫法上與《鯨》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閱讀知道松鼠是一種乖巧、馴良、漂亮的小動物。最后體會出本文與《鯨》在寫法上最大的不同是這篇課文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在檢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動物描寫小練筆。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但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過多強調松鼠的特點歸納,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匯報的環(huán)節(jié)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作者喜歡松鼠的句子,如果讓更多的孩子回答后再有感情的讀一讀會更能好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還有最后學生寫完片段后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系被我跳過了。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xiàn),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另外板書設計未能很好的突出本課的重點,這都是在以后教學中應改進的地方。
《松鼠》教學反思 篇11
《松鼠》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本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整個教學過程,我引用“智慧作業(yè)”與《松鼠》一文的教學相結合,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個性化教學新方式。力求從“課前-課中-課后”,充分發(fā)揮“智慧作業(yè)”在教和學中減負增效、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從而實現(xiàn)“智慧作業(yè)”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
1.課前教師分析學情,巧用“智慧作業(yè)”資源、對學生進行微課導學。
課前,教師充分利用大數據優(yōu)勢,分析學情,找準“智慧作業(yè)”與小學課堂教學的結合點,適時推送資源,對學生進行微課導學。教學本課前,我利用微信群推送小松鼠自由自在的活動的視頻及相關知識點的名師智慧微課,然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感性的認識去預習課文。這樣動態(tài)的視頻和靜態(tài)的文字相結合,學生對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情、生活習性等內容都掌握非常好,并且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的好處,從心里產生了一種迫切希望用這種說明方法來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愿望。原來教學中的“填鴨式”被動學習變成了發(fā)自內心深處的主動學習。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課中教師巧用“智慧作業(yè)資源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1)互動交流合作學習
在孩子們從文中了解到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之后,接著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孩子們學習松鼠習性課文部分,及時推送“名師智慧微課”,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又放手讓孩子們學習到知識,起到復習鞏固的效果,進行個性化輔導。最后設計一個口語訓練的互動合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嘗試著用文中介紹小松鼠外形的方法來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學習作者這種按照先總后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征的方法,收效很大。
。2)自讀自悟,深刻領悟。
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本文寫了松鼠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先引導理清文章脈絡。再出示相關問題,比如:“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松鼠怎么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發(fā)現(xiàn)松鼠的特點:機靈。從“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讓學生走近松鼠的內心,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有滋有味地讀課文,語言和朗讀兩方面均有所提升。
讀完本段后,引導學生快速自讀作業(yè)本69頁“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大象的鼻子》拓展延伸,看一看作者是怎樣來介紹大象的呢?通過對比閱讀來探究不同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寫作上的特色。學生完成這道題后,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教師智慧微課推送,進行精準教學、因材施教,對課文相關知識點拓寬、加深,目的在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愿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課后教師巧用“智慧作業(yè)”資源舉一反三個性輔導。
孩子們課后完成本課作業(yè)本習題,及時查看名師微課,完成舉一反三題,進行個性化輔導,讓鄉(xiāng)村孩子積極參與智慧作業(yè)應用中,結合家庭電視網絡和“智慧作業(yè)”平臺,改善學生虛擬學習環(huán)境,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在加深課堂知識的理解基礎上,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們將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探索“智慧作業(yè)”與教學的最佳切合點,有效推進“智慧作業(yè)”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和生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松鼠》教學反思 篇12
《那只松鼠》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以仁愛之心為主題,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熱愛自然,關愛動物,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教學時應側重于抓住文中關鍵詞句揣摩人物情感變化,體會父女熱愛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上課伊始,我首先通過談話激趣引入課題,即先在黑板上寫下“松鼠”二字,讓學生加上能修飾“松鼠”的詞嘛,然后板書“那只”,隨即設問:究竟是哪只松鼠給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讓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再根據“逮松鼠——放松鼠——惦松鼠”的線索細攪課文,感悟理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較為主動,發(fā)言也較踴躍,尤其是在體會父女倆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上,我覺得完成得還可以。但在揣摩人物情感變化時做得還不夠,比如:父親捉到松鼠后高興的心情,觸摸松鼠時的神態(tài)動作。本來學生能上臺模擬表演松鼠“絕望、抗拒、乞求”的神態(tài)和動作,這也是一個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好機會,但學生上臺模擬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未能達到我預期的目的。
雖然,整節(jié)課上下來也有許多亮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時間的把握上。原本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我還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把自己想對文中父女倆說的話作為一次小練筆寫下來,但由于在理解“逮松鼠”、“放松鼠”部分所花的時間相對較多了一些,故到下課時,此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未能得以實現(xiàn)。其次是我對教案還不夠熟悉,準備還不夠充分。在此后的教學中,我還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此提高教學能力。
《松鼠》教學反思 篇13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的確,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對話上有著獨特的魅力,因為它不是一堆呆板的、僵死的符號,它由作者賦與了生命,使語文學習更精彩:可以在富有韻味的語言世界里去體驗五彩斑斕的生活,去感悟善惡美丑的人性,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語文課堂教學,呼喚著生命的“對話”。這種對話關系是多重性的,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呵護學生的靈性、個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的閱讀過程始終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
1、平等對話,激活思維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边@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建立友善、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師與生,尤其是學生樂于、善于對話。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對于學生感悟體驗時充滿鼓勵、賞識的話語“你說得真好”、“你的感受很深刻”……還是對于學生遇到困難時誠懇的幫助、引導“你能勇敢地站起來朗讀,真不錯!但是,如果你在讀的時候,能夠把語氣逐漸加重,那就更好了……”,抑或是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走到小朋友的身邊,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說話先舉手”……無不體現(xiàn)“師生平等對話”的理念。
學生因老師善意的提醒而樂于接受,因得到老師的肯定而興奮自豪,更因老師一句句充滿贊賞激勵的話語而激動不已。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心態(tài)才能保持開放,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
2、巧用“留白”,深入對話
許多作品都講究“留白”,即在藝術作品的寫作手法上講究言已盡而意未了,而留一些空白讓人們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補,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課文中蘊含豐富的“留白”之處,引導學生思考和感知,充分發(fā)掘作者未寫出來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對文本進行補白,那么就會激活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思維得以碰撞,情感得以激發(fā),生命得以點燃。
我在教《那只松鼠》時,這篇課文講起來比較難,原因一是文本沒有激情的東西,二是內容離孩子的生活較遠,孩子很難走進人物內心。于是,我抓住了人物的動作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充分利用“留白”引領學生傾聽作者的聲音,傾聽人物的聲音,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比如在重點體會“但我突然看到了兩道極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絕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對我的蔑視和抗議!边@一處時,我對學生們說“假如你是這只松鼠,你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這樣孩子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打開了情感的閘門,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還原了真實而扣人心弦的真實情景。此時孩子們已真切而深入地體會到了小松鼠的不幸,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自由的可貴。緊接著讓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再來學習“我的身體有點顫抖,手也像觸電般地縮回原處!钡臅r候,我對學生們說“透過這幾個動作,走進人物的內心,你就更能了解這個人物,請大家想象一下這時作者在想什么!本瓦@樣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一步一步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就這樣一句很簡單的句子,經過與文本對話,孩子們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讀得很到位。
學生如果沒有讀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言,聆聽到文本的聲音,又怎能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發(fā)出感動的呼聲?生生間、師生間如果沒有相互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課堂又怎會變得如此精彩,處處洋溢著生命的痕跡?在這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讓學生走進了文本生發(fā)的世界,讓文本走進了學生和老師的心靈深處。
3、有效“拓展”,延伸對話
新課標指出:“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笔堑,要塑造學生更為豐富的人格,單靠一篇課文是做不到的。因此,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在保證用好語文教材的前提下,廣泛開發(fā)利用一切語文學習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語文學習的領域。因而,在課堂上適當、適時、適量的拓展能真正地有助于課堂的學習。
我在教《那只松鼠》時,一開始用各種資料讓學生認識、熟悉松鼠這種動物,在教學進入尾聲時,我提出讓學生試想一下:作者看著它躥上樹梢,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時,心情怎樣?你認為松鼠會恨“我”,還是會感謝“我”呢?假如作者沒有放那只松鼠,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這些有效的適時的拓展,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聆聽作者的心聲、認同作者的心聲的同時,也發(fā)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使對話得以擴展與升華。
崔巒老師曾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币虼,作為語文教師應抓住語文教材的優(yōu)勢,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xiàn)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對話,讓心靈走進文本;對話,讓課堂更精彩;對話,讓課堂充滿活力!
【《松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松鼠的教學反思01-04
松鼠教學反思04-26
松鼠的尾巴教學反思11-04
松鼠教學反思通用01-07
《松鼠》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09-14
《松鼠》教學反思15篇08-13
《松鼠》教學反思(15篇)02-25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07-26
松鼠教學反思(精選12篇)11-08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