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學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教學反思1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閱讀。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采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游戲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
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著向上長,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劃著小船,趕來采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巴!”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采蓮姑娘看見什么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里(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里(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么多的小魚,這下,荷塘里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魚們會說:“我們來做游戲吧!”
師:想做游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著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游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著我的節(jié)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游戲邊會說什么悄悄話呢?
生:小魚說:“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說:“這里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游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著。
師:可天色不早了,采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里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學習語文創(chuàng)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xiàn)、創(chuàng)造詩歌的意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
一年級教學反思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白灾、合作、探研”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的學習方式,它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生的群體作用。由于我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節(jié)課的字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彌補這個缺陷,小能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通過讀一讀,圈一圈、比一比的方法來識記生字。這樣,全員積極參與活動,照顧了全體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課堂應成為關注人,充滿生命力的過程與空間。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和學生成了和諧互動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如在朗讀時,“是你們先讀,還是我先讀。”“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當評委?”這些具有親切的語言,真正把教師融入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平等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學生的關注與尊重、鼓勵與贊賞、引導與幫助,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思考、識字的興趣,做學生紿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師生是教學的參與者,他們真誠敞亮自己,彼此欣賞,互相悅納。學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時受到關愛、激勵、鞭策和鼓舞,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這種人文關懷使教學處處充盈著奔涌的激情。這些是師生對話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互動對話中,師生參與對語言文字的誦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實踐,談見解,磋感受,挖掘語言的人文底蘊,求得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共振。語文社S版一年級上冊的《輕輕地》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我”和“媽媽”輕輕地起床,輕輕地穿衣、過路、說話,怕影響爸爸休息的事。
一年級教學反思3
《輕輕地》這篇課文寫的是媽媽和“我”起床了,看到下了夜班睡得正香的爸爸,我們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怕吵醒爸爸,充滿了和睦的家庭氛圍,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學理解本篇課文的時候,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關鍵。
在教學《輕輕地》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當學生已經熟讀了課文并且理解了“輕輕地”的含義,情感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了很多很多:媽媽下班了在喝茶,我要輕輕地說話不能打擾媽媽休息;爸爸上班累了一天了我要輕輕地做我自己的事不能打擾他......看著同學們已經能夠認識到體會家人工作的辛苦并能夠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讓同學們互相評價完畢之后,此時我進一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評價課文中的小朋友,這下子同學們已經從自己的生活中有了一個情感的體驗,他們就會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領悟課文,已經不再需要教師以聚居區(qū)引導了。
因此,理解課文,感悟情感,聯(lián)系生活,適度放手讓學生自說自悟才是最重要的。教師只要抓住關鍵問題提問就可以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4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學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fā)現(xiàn),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復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置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fā)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松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置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性,及方位存于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后,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后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后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后,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陽光》教學反思12-22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語文《家》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課文《冰花》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13
一年級《看菊花》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12-22
一年級語文《冰花》教學反思12-16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24
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