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篇充滿情感的文章。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緊緊圍繞情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升華。
一、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人物品質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了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的感人故事。我在教學中采用自讀自悟、拓展想象、匯報交流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不顧個人安危,一心救小錢的高尚品質。
二、指導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在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有了初步感受后,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及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設計問題,圈畫讓你感動的詞語和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重在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思考、交流,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落到實處。
三、展開合理想象,與人物對話
當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感受到小錢的病情危重后,我開始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強化他們的情感。如孩子們對白血病患者的痛苦,沒有充分的心理體驗,如何去體會小錢的無助、可憐和悲慘呢?這里我設計了補白練習,通過對比,豐富學生的想象,讓孩子們與重病在身的小錢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學生在填空的基礎上,想象著自己的幸?鞓,與小錢疾病百般折磨的痛苦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心理的共鳴,當然能更有感情地朗讀。同時也恰到好處地落實了一個簡單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拓展空間,升華血脈親情
為了讓學生不僅為課文講述的故事而感動,還要把對課文的血脈親情的認識再提升一個高度,我深挖教材,補充了拓展練習。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怎樣?如果小錢與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說些什么話呢?這一過程升華了情感,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這節(jié)課,我努力用真情和智慧撥旺學生的生命之火,讓學生深切地感受人間真愛,感受兩岸親情,希望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這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也是語文教師的驕傲!同時也是我最大的期望。
課上完了,對于本堂課,自己特別想說的一句話是:經過了不少努力,卻留下了不少遺憾。
1、這本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朗讀與體會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做到這一點,由于課文容量較大,時間緊迫,對關鍵的句段只是倉促地形式的一走而過,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品讀,去體會。另外,指導朗讀時情境設置不充分,指導的深度不夠,致使學生在朗讀時總感覺缺少點什么,還沒完全投入其中。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緊急,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的生命面臨危險,朗讀時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得仍舊不夠到位,朗讀時不能收放自如,感情沒有到位,只是為了讀而讀,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果我當時能夠給予恰當的范讀,用范讀帶動學生,將會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整個教學設計雖然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準備,教學設計經過反復琢磨,但是整個課堂出彩的地方還是有限。
3、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融入到朗讀中。由于本節(jié)課有些環(huán)節(jié)無法預知,所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
4、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本節(jié)課上提升不夠,補充這一項能力發(fā)揮較好,可是有條理的進行轉述的訓練較少。在今后的語文課堂上要多進行訓練,力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2
李雪瑩老師為我們撩開了第一課時的面紗,那么第二課時又該怎樣呈現在學生面前,怎樣上才能使第二課時更具有實效呢?為此,我想通過《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來探尋第二課時的佳徑。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組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悟。
一、抓住“靜靜地”,體會不平靜,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和“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句話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這一點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huán)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臺灣青年的不平靜。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臺灣青年的不平靜,是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后。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后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初步領會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自主品讀、讀寫結合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三、整合學習資源,使學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用課外資料來豐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在這堂課上,我適時地補充白血病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小錢病情的嚴重,以及對骨髓的迫切,學生對"靜靜地"一詞有更深的了解。當學生講到"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qū)。"時,我及時地播放了19xx年9.21臺南大地震的資料,使學生更加體會到臺灣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進行抽取骨髓手術的危險性,出示李博士奔波的路線圖,體會他無私奉獻,急人之所急得醫(yī)德高尚醫(yī)德。
四、不足
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比如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溶入到朗讀中。這也是我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時,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的是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如何更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生命橋"的含義,習得語言,從而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我在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反復研讀課文,發(fā)現作者在細節(jié)描寫上多次運用對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
"步履匆匆"與"7。3級大地震"聯系起來讀,就更能想象到李博士救死扶傷的高大形象;"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無事"與"他知道小錢期待著骨髓"聯系起來讀,就更能感受到臺灣青年雖心系家人,但堅持躺在手術臺上的不平凡的舉動。"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與"李博士的沉著","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聯系起來,他們一心為小錢著想的形象躍然紙上,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體現無余。
體會"生命橋"的含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一是通過自由讀,看哪些細節(jié)感動了你,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做骨髓移植手術。聯系上下文,比照閱讀,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博大的愛心。二是以"期待"為切入點,老師示范朗讀描寫杭州小錢的第二自然段,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是一種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三是在理解了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后,返回來閱讀描寫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句段,學生的感受就會更深。經過這三個層次的閱讀,手術過程中表現出的種種細節(jié)就會潛移默化的內化成一種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學生心中,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會變成學生心中一座永遠割舍不掉的心橋。
對于"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一句的感悟,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深入不同人物的內心,體會就會不同:這涓涓流淌的骨髓,對小錢來說,意味著生命的火種;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濃濃的愛心;對在余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說,意味著手術成功的喜悅;對讀者來說,流出的是深深的感動。
但遺憾的是,由于課堂中安排了寫的環(huán)節(jié):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床上,他會想到誰,會想什么課堂時間沒有調控好,所以沒有把預先的設計完整地呈現。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同時,“生命橋”的意義又是課文的難點。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嗽趯W生初讀課文之后,我就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然后讓學生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并在四人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讀書感受。這樣學生就不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就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抓住“靜靜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課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是幫助學生體會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重點段落,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來體會臺灣青年的無私奉獻。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這一點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huán)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臺灣青年的不平靜。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三、重視朗讀訓練,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特別是課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指導學生將地震危機仍舊存在的緊張、恐懼與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從容鎮(zhèn)定進行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升華感情,引發(fā)共鳴。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一、在品味課文時,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
二、自身應變能力不夠靈活。對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有些語言不夠干凈利落,這些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煉。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5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級教學交流上,我教學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在這節(jié)課上我設計了以“感激”為話題,以“感激”為線索,激起了學生情感的千層浪花,他們從自己的閱讀中去發(fā)現,去感悟,去體會,各抒己見,明白了“生命橋”的深刻意義。
內心的情感積聚太多需要寫的方式來宣泄。寫是對內心情感的梳理、積淀,將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閱讀感悟便發(fā)生了質的飛躍。課上,我讓學生動筆寫一封信,表達心中的感激。這個教學過程讓我從中真切感受到閱讀感悟是說、寫的基礎,說、寫反過來能促進閱讀感悟的提高,閱讀感悟可以通過說、寫的方式呈現出來,只重感悟,不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如從霧里看花一樣不真切,相反,只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樓一樣不現實,只有讓學生“讀”進去后,通過說的形式“浮”出來,再通過寫的訓練“沉”下去,課堂教學才能綻放溢彩。
課后,街道學校的老師對這堂課進行了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范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6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著臺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能通過這一樣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真愛,感受到兩岸親情,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是語文教師的驕傲!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于政治課,語文課也不是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屬于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這才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那么,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把這兩者統(tǒng)一起來,把三個維度的目標都落到實處呢?這個問題是本次賽課的主題,也一度困惑著我。
在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突然發(fā)現,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為出發(fā)點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那么,三維目標就自在其中。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著一種思維,承載著一種思想,蘊含著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比如,我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的愛心,運用的是把一個自然段的幾個句子都跟沉著這個關鍵詞聯系起來朗讀體會的方法,在這種瞻前顧后地閱讀與朗讀實踐中,對李博士博大愛心、高尚醫(yī)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這40分鐘的教學中,只設計了兩個層面的閱讀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初讀整體感知。這個層面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真正讓孩子把課文讀通,把內容說明白。我設計了這樣3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第一,自由讀,給足時間讓學生真切感知課文;第二,自主提醒詞語,給足空間與方法理解詞語,讀通長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聽讀檢查讀書效果和組織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給足機會讓每個孩子參與實踐。這樣的幾個可以說是很常規(guī)的學習活動過后,第一個層面閱讀目標就基本落實了。第二個層面是品讀理解內容、感悟精神。根據四年級上學期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的實際水平,我在這個層面的引導中采用了以讀代講、代說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2個實踐感悟到臺灣青年的博大愛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環(huán)節(jié),默讀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簡單標注感受;第二環(huán)節(jié),交流感受。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開始和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我試圖充分的發(fā)揮教師指導、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比如點撥默讀感悟方法;還有配樂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臺灣青年內心世界的想象中,通過運用恰當的詞語練習說話表達出來;以及通過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奔波、連夜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次會議理念的引導下,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體驗到了扎扎實實為學生的充實。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為了教學生學會學習,我將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放在了運用聯系上下文、抓關鍵詞的方法品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生動的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的空白,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悟,使學生學有所得。
一、活用“三導”材料,落實導學目標。
根據學情,我對“三導”材料第二課時進行了調整,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圍繞“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展開學習,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運用聯系上下文、抓關鍵詞的方法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如:導練達標內容的設計,我重點放在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臺灣青年靜靜在躺在病床上,也許在想,但是,他知道。
。2)當余震又一次發(fā)生了,手術室里,但是,他們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抽取骨髓。
通過品讀和想象,從而更好地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一心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學完課文后,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總結時,我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用“終于”說一句話。
小錢幾經輾轉,終于。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
經過兩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錢終于。
這樣訓練,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回歸了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住“靜靜地”,通過對比,體會小錢和臺灣青年的內心情感。
在體會“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完后,我讓學生把鏡頭轉向小錢,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通過對比研讀,初步領會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也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語言文字的博大。
三、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朗讀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一步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展學生思維,豐富課文內涵
本節(jié)課教學,我多處讓學生展開想象,如:課結束后,我讓學生想象:也許,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見面了,幸運的小錢一定會有滿腹的心里話想跟他們說,這位同胞又會說些什么?
五、不足
整堂課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如能在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感動的句子時,能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充分閱讀,學生也許會學得更投入。在課結束時,如能在導練點睛上點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真正讓課堂做到一課一得,這樣收效會更好。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一、抓住“靜靜地”,體會不平靜,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和“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句話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嚴重使他不得不平靜。但是對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靜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靜。讓學生通過對于“你們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個詞”的思考,引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詞體會小錢的病情嚴重,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性。
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這一點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huán)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臺灣青年的不平靜。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臺灣青年的不平靜,是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后。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后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初步領會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自主品讀、讀寫結合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每一次的學生自主閱讀之前,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一步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組織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評,盡量避免一步緊追一步的提問教學法。通過富有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朗讀“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通過根據課文內容,把“也”換成其他的連詞進行朗讀,使學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在閱讀之后,我開始用問題引發(fā)學生換位思考: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那個青年嗎?通過學生的思考,再讓他們寫一寫臺灣青年對自己的家人所要說的話,在寫話訓練中體現學生不同的閱讀體驗,感受臺灣青年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整合學習資源,使學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用課外資料來豐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在這堂課上,我適時地補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感受小錢病情的嚴重,以及對骨髓的迫切,學生對“靜靜地”一詞有更深的了解。當學生講到“周圍的環(huán)境不能安靜”時,我適時地運用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現實資源,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地震的可怕,臺灣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進行抽取骨髓手術的危險性,兩岸同胞的拳拳愛心就躍然紙上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對理解課題中“生命橋”的含義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親情、愛心架起的生命橋。
四、不足
雖然整堂課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溶入到朗讀中。
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比較欠缺的就是對文本的深入品讀。像在本課教學“含苞”這個詞的時候,雖然已經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夠深,沒有把“含苞”的本義,引申義,及結合課文很好的理解。朗讀指導的層次性不突出,學生的情感沒有被很好地調動起來。
對于學生的關注和文本的解讀還需要我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研究。這也是我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時,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9
當看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文章之后,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像這樣人文性很強的課文,他的工具性體現在哪里?教學中,該怎樣才能把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深思熟慮之后,我確定了以下訓練點:
1、理解詞語。
我把“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個訓練加進來,指導學生準確理解詞語。例如,“凋零、花苞、綻放”這三個詞,學生都知道他們是描寫花的,但在本文中的用意不是很明了。于是就把這三個詞語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體會“18歲,是個美好的年齡”基礎上,明白這三個詞在文中是在寫小錢的生命,馬上就要結束,進而理解小錢的不幸。
2、概括主要內容。
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用簡練的話概括主要內容是個難點。針對這篇文章來說,學生很難概括完整,于是我就想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困難。仔細研究發(fā)現,只要抓住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再弄清楚他們之間的發(fā)生的事情就簡單多了。于是,在教學中我就確定這樣分兩步走,通過老師的板書,給學生一個扶手。從課堂上來看,對于課文內容的概括,學生也真正的經歷了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3、走進人物的內心。
對于文章所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是很陌生的。怎樣能夠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能真正的走進文章中去,走進人物的內心,從而幫助他們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讓我們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來看一看,他在想什么?
。ㄕn件出示)
大地震過后,我沒有考慮……沒有考慮……沒有考慮……
但是,我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我的骨髓,因為只有我的骨髓,會……會……會……
從課堂上反饋的情況來看,這一訓練還是很有效的。
4、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之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入了,如何引導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慎重考慮之后,我決定不用課文后面的設計——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青年說些什么,而改為寫感謝信。
因為這個訓練,學生思維的空間更廣闊,而且會使學生收獲更豐富的情感。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0
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一、抓住“靜靜地”一詞體會他們的不平靜,初步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和“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句話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蒼白”“紅潤”這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這一點。病情的嚴重使他不平靜。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靜,找到骨髓又使他靜靜地躺在床上。引導學生理解“談何容易”、“輾轉”不僅僅說明了骨髓難找,還蘊含著醫(yī)護人員及他的家人在找骨髓當中付出了許多的艱辛。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臺灣青年的不平靜,是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后。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后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初步領會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自主品讀、潛心朗讀中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每一次的學生自主閱讀之前,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一步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組織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評,盡量避免一步緊追一步的提問教學法。通過富有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三次朗讀“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笔箤W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三、整合學習資源,使學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用課外資料來豐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在這堂課上,我適時地補充白血病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小錢病情的嚴重,以及對骨髓的迫切,學生對“靜靜地”一詞有更深的了解。當學生講到“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qū)。”時,我及時地播放了“1999年‘9.21’臺南大地震”的資料,使學生更加體會到臺灣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進行抽取骨髓手術的危險性;當學到“小錢得救了,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睍r,用課件出示幾個臺灣慈濟醫(yī)院向大陸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的感人事例,告訴學生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課文寫的,僅僅是其中一例。讓學生感受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對理解課題中“生命橋”的含義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親情、愛心架起的生命橋。
四、不足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溶入到朗讀中。這也是我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時,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凋零,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在課文朗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間的血脈親情,教學反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在課前孩子們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并理解了第二、三段的一些詞語,了解了白血病的知識,還了解了李博士的相關資料。初步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課堂開始,我就讓學生復習詞語,然后播放視頻朗讀讓學生再次回憶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接著讓學生直接進入臺灣慈濟醫(yī)院的手術室找感動的句子。我還是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讀是本節(jié)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一開始聽讀,了解課文,接下來的讀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最后的有感情朗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內心的感受。
上課時,我擔心時間不夠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匆忙又緊張。抽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答案正確了就不給別的同學發(fā)言機會,急忙切換另一環(huán)節(jié)。雖然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扣重點,但挖掘不深,沒有全面關注學生,扎實教學內容。
雖然這節(jié)課留下了遺憾,但是也給了我以后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課文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1999年的真實的故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詞語的學習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實際來選擇。
本課的詞語有很多。在選擇時,我主要挑選了學生易錯的詞語如:白血病、輾轉、間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讀音不僅是學生,就連我們大人都非常容易讀錯,很難糾正。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鞏固字音,為后面讀文掃清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理解記住。對于凋謝、綻放、含苞等詞語,我讓學生用話來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并配以圖片使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中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反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三、以說促思,發(fā)散思維,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想象說話,如“在地震中,那個青年人仍在躺著,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小錢病好后和青年人見面后,他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fā)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學生在經歷自我與他人的行為對比、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最后的結束語讓學生對以后的生活中會怎么做,升華主題,引發(fā)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反思這節(jié)課,還存在著不足與遺憾: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溶入到朗讀中,最終對“跨越海峽”也不是很明了。本節(jié)課有些環(huán)節(jié)無法預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查閱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等資料,讓學生了解患上白血病對生命的危害及骨髓移植對挽救白血病人的重要性,為理解課文做鋪墊。
在講讀課文時,我通過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感悟臺灣同胞的獻身精神,感受小錢生命的危險。比如在第二段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錢需要骨髓的迫切度,我讓學生從“凋零”、“含苞”、“綻放”這幾個詞中體會小錢的生命正是花一樣的季節(jié),但卻要面臨被剝奪生命權利的危險。 同時讓學生想象此時此刻最想做什么。帶著這份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想象、對比、升華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臺灣青年與李博士的獻身精神。比如講到臺灣青年部分,我問學生在臺灣青年捐骨髓的前一天發(fā)生了什么事?讓學生想象大地震的情形,大地震會造成什么傷害?難道臺灣青年沒有家人嗎?是什么讓他在危難中仍堅定的躺在病床上?而小錢為什么如此的相信這位素不相識的臺灣青年?從問題中一步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臺灣青年把小錢當親人看,以至上升到中國大陸與臺灣感情深,從而體現主題。比如講到李博士部分,我問學生面對如此的大地震,李博士怎樣的站著?而此時此刻應該跑到什么地方比較安全?想象此時手術室里有什么在晃動?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博士仍怎樣站著?通過反復的提問,讓學生抓住“沉著”兩字,體會李博士忠于職守、盡職的品質的對話中。
本節(jié)課依然有不足之處。在鉆研教材方面還不夠仔細,沒有聯系單元導讀展開。課問中分別有兩個“靜靜地躺著”,兩個靜靜地躺著他們分別在想什么,說明了什么,這一點沒有認真鉆研,從而忽略了。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的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我在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
讀是本節(jié)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課堂伊始,我就讓學生初讀,把課文讀通順正確,重點讀好課文的第2段。這段不僅生字詞多,難以讀通順,而且正是這節(jié)課研讀的重點;接下來輕聲讀,想想課文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接下來的帶問題默讀,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最后的匯報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內心的感受。讓學生每次的朗讀都是為品讀文本而服務,層層遞進。
二、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使學生體會文中的感人之處。
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我便出示幾個關鍵詞。如“凋零”“含苞”“綻放”“輾轉”“沉著”“奔波”“連夜”等詞語,讓學生體會李博士的勇敢,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臺灣同胞不顧個人的安慰,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情操。
三、以情入手,展開課文最動人的場面的教學,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感人之處。
理清文章主線后,我就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此時主要要求學生順文本思路,聚焦課文的第二段中的句子: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要分析一個人的內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這個句子作為重點句進行解讀,目的是讓學生走進小錢的內心。讓學生敏銳地抓住“含苞的花朵、凋謝、綻放”學生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小錢病情嚴重,體會到了他的無奈,體會到了他的痛苦。
教學中,以“讀”做肉,以“情”注血,讓學生在人文關懷下感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比如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學生已經對關鍵詞語的感悟到位了,但沒有及時進行朗讀訓練,致使錯使了朗讀訓練的良機。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5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在紅旗片教學教研課上,我教授了一篇頌揚人間真情的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后,不少有經驗的老師對這堂課進行了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下面就此我進行這堂課的教學反思:
一、在品味課文時,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
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小錢的不幸,悲傷與絕望,朗讀時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學生在讀的時候,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聲音上揚,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我能夠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并給予恰當的范讀,用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部分關鍵詞語的感悟。
比如“唯有”,雖然讀了句子,但沒有對“唯有”進行深入挖掘,這里為什么要用這個詞,用這個詞,你有什么感受?這樣對課文的內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讓學生體會到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
三、課文的主題是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和愛心,但是對于這個主題的點撥和深化還不夠。
四、自身應變能力不夠靈活。
對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有些語言不夠干凈利落,這些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煉。
五、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板書應在適時的地方板出,不要事先就板出。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不足,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反思01-0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11-2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07-2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09-0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及反思11-11
關于《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反思11-20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實錄及反思08-25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范文02-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師教學反思01-01
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