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作文 推薦度:
- 桂花的詩句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數(shù)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桂花教學反思(通用14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桂花教學反思 篇1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yōu)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xiāng)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nèi)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相關(guān)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lǐng)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對于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孤零零地那么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jié),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后多關(guān)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通過這次上課,我發(fā)現(xiàn)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蛟S,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桂花教學反思 篇2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diào),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后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xiāng)的桂花。我教學時設(shè)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創(chuàng)設(shè)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一、課前準備兩問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電教法。由于孩子們對掛花很熟悉,我通過圖片和描寫桂花的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達成第一個目標,我在給學生出示自學提示后,引導其自讀課文,之后再檢查自讀情況。檢查中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二、課堂教學兩問
在檢查讀字詞和課文時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同學都連朗讀的最基本要求“正確”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讀錯了。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情緒,“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但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己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如果能夠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用詞準確。
本節(jié)課中孩子們朗讀的形式只有齊讀、小組讀和自由讀的三種方式。而這樣的朗讀形式很明顯不利于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談不上到達以讀促悟的效果。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觀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來挑戰(zhàn)他人或小組的沖動,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采用過這種挑戰(zhàn)式的朗讀,效果甚好。
三、課后反思
我的課堂教學總體來說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蹦赣H說的這句話時,出示杭州的桂花圖片,十分美十分香,引導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母親還是認為家鄉(xiāng)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
于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xiāng)的層面,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作業(yè)布置兩問
作業(yè)布置如下:
1、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2、完成習字冊。這兩項作業(yè)學生都能完成,能兼顧到班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3、完成練筆:介紹家鄉(xiāng)。
五、學生輔導兩問
針對學困生,在學習中可能會讀不準字音和書寫倒筆順。課下請小老師檢查其朗讀情況。教師重點檢查聽寫、背誦課文。
桂花教學反思 篇3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xiāng)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边@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的原因,學生帶著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边@一句話。我引導學生經(jīng)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jīng)過品讀感悟,能經(jīng)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經(jīng)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經(jīng)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一樣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并幫忙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歡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之后用同桌分主角讀和師生分主角讀的方式來引導。最終能夠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樣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經(jīng)過個人讀、小組讀、團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終我試圖經(jīng)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經(jīng)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桂花教學反思 篇4
《桂花雨》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寫了作者兒時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第二單元是課文都是與懷念家鄉(xiāng)的游子心情有關(guān),因此在設(shè)計本課時,我結(jié)合單元導讀和之前學過的古詩詞引導學生了解了借景、敘事抒情的表達方法,并引相關(guān)詩詞讓學生體會通過景物和敘事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方法。進而帶著對這種寫法的認識來學習《桂花雨》這一課,思考作者通過那些景物和事情來表達思想之情。這是學習本單元的重點,掌握了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讀課文前的導讀部分,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桂花帶給“我”哪些快樂?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香”?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有一定難度。課文中桂花帶給我的快樂有些地方比較明顯,有些地方比較含蓄,所以學生較為容易找出搖桂花的快樂,但是無法尋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的引導不夠充分。后來聽鐘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她這一點做得很充分。她讓學生找到描寫桂花的句子,再帶著感情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這是我在課堂上做得不夠的地方,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少,學生聽老師說,懶得去思考,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我在教學中對于課文中重點詞語的品讀不夠。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學生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蔽覝蕚渥プ≈攸c詞語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來強調(diào)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這里可以嘗試學生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來代替“浸”字,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比可培養(yǎng)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有人說語文教學應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zhuǎn)移到指導并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我覺得這話說得好,我今后的教學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才能避免課堂教學蜻蜓點水。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可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己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導學生體會“搖花樂”時,如果讓學生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接著說“那伴著陣陣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維,去深入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喊”時的心情,再次加上動作來喊一喊,相信學生們的情感就能徹底激發(fā)出來了。當然,這需要激情和熱情,而我就是缺乏這個。
課文最后我試圖通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是這么多的問題一個個套給學生,卻始終沒能達到學生與文本的共鳴。于是,還是我自己自說自話解釋了母親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其實,對于這些深刻難懂的問題,可以留給學生小組討論,在交流中體會、思考。
另外,在時間安排上,我要盡量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把時間都留給學生,而是要有老師適當有效的引導和監(jiān)督。在提問內(nèi)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復答案或者簡單的鼓勵,而是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引導、激勵性的評價。在備課時,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nèi)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提問質(zhì)量。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但是看了視頻才知道原來是張苦瓜臉,從頭到尾沒有笑過,因為一直覺得自己笑起來很丑,以后要注意課堂上多一些微笑。課堂上從容了許多,但還不夠淡定,對于課堂中出現(xiàn)的冷場不能有效地扭轉(zhuǎn),常因為緊張忘記了課堂程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前對于自己的教學沒有清醒的認識,如今看了視頻會發(fā)現(xiàn)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和根本性問題,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對照自己,努力改進。
桂花教學反思 篇5
《桂花雨》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思鄉(xiāng)”。學生在學習了前兩篇文章《古詩詞三首》和《梅花魂》的基礎(chǔ)上,再學習第三篇略讀文章《桂花雨》,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明顯增強,并且敢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在本節(jié)課上,我將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先獨立思考喜歡的原因,再和小組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最后進行分享。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都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用課件幫助學生提升感官感受。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所致,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桂花,更不要說搖桂花、喝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了。那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感官感受,調(diào)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的強大功能。在重點講解搖桂花的樂趣的時候,我設(shè)計了動畫效果,讓桂花的花瓣紛紛飄落,樹下面的小姑娘和小蝴蝶隨之舞蹈,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效果感到很新鮮,并且立即就身臨其境,覺得自己也站在桂花樹下一樣;在講解桂花的用途,可以泡茶做糕餅的時候,我運了希沃5軟件里的橡皮擦功能,當教師一邊擦拭展示屏,屏幕上一邊出現(xiàn)桂花茶和桂花糕的時候,孩子們別提有多興奮了。這些現(xiàn)代化多媒體功能的運用,實在為我的課程助力了不少。
當然,除以上兩點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之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針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桂花的幾件事情?”這個答案不應該給學生硬性規(guī)定是四件。畢竟文章中除了“搖桂花”這件事情講的比較具體之前,其他的都是一帶而過。
其次:在講解品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運用了希沃5軟件的橡皮擦功能。課堂上,這個效果的展示是我來操作的。現(xiàn)在想想,這個操作如果是學生來做的話,應該會更加增強學生的興奮度。
最后:在課堂練習的環(huán)節(jié),我應該給學生做些適當?shù)奶嵝,提醒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你可以從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來寫。家鄉(xiāng)之所以稱之為家鄉(xiāng),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只要寫出來,就是最好的。經(jīng)過這樣的提示,學生的思路應該會變得更加開闊,下筆應該會更加容易一些。
我一直都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詞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對文字的感受力和表達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語文服務(wù)于學生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
桂花教學反思 篇6
還是在六月初,偶然在報紙讀到一條消息: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在華語文壇享有盛譽的琦君(潘希真)女士走完了她九十載風雨人生,因病在臺北去世。當時,很有一種落寞悲感。說實話,琦君的文章,讀得并不多,但對其人其事卻是早有所聞,也極為感佩。于是翻出前不久剛聽過的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桂花雨》,重溫那一份情懷,回味那一縷清香。想到斯人已逝而余香裊裊,遂萌生了再教《桂花雨》的念頭,很想與我的學生共同領(lǐng)略琦君散文中淡雅的神韻,悠悠的情壞。
在備課時,我將靜心細讀了不下十遍,又上網(wǎng)查找了本文及作者的相關(guān)資料,也參考了許多教師的設(shè)計思路。就像中列舉的琦君作品如《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真是美文,而且這些作品中,有過半的篇目是關(guān)于故鄉(xiāng)或童年的。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既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更是精神的家園,是靈魂安居的所在;作者筆下的童年,是美和真的世界,是自由心靈的棲息地,是她心性的萌發(fā)與歸宿。最打動人的是那一份濃郁的鄉(xiāng)情,而又以清淡舒緩的筆調(diào)娓娓道出,讀者徜徉在她清麗的文字里,浸潤在醇美的情境中,不經(jīng)意間就被觸動了心靈深處最柔弱的部分,然后便欲罷不能,掙脫不出,任由思緒纏繞在故園情思,放飛心情回到遙遠的童年。這是作者一生未能解開的情結(jié)。
這是我閱讀文本時對其思想內(nèi)容與情感基調(diào)的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對故園的情思,或者對美好童年的追憶,雖然是人的一種普遍的心理,但它不是抽象的,不是形而上的,不能脫離了具體的事物、情景來空泛地議論或感悟,它總是化為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場景,比如家鄉(xiāng)的秋白梨啊、滿山的杜鵑花啊、孩提時的燈籠啊什么的。本文則是桂花香和搖花樂,負載了鄉(xiāng)情,寄托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于是確定了課堂閱讀的導向和思路:以文本內(nèi)在情感為主線,以重點詞句為憑借,以誦讀、感悟、言語表現(xiàn)為手段,追求語言與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就像于永正先生講的那樣,閱讀教學應該追求“意文兼得”。從語文學科的特性——言語性出發(fā),就是要探究兩層:意義層面的,感悟它言說了什么;形式層面的,學習它如何言說的。像這樣一篇情感濃郁、意蘊豐厚的,自然是體現(xiàn)人文性的'絕好材料,須引領(lǐng)學生進入文本的精神境界,體驗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但是,如果僅僅讓孩子在課堂上經(jīng)歷情感的體驗,滿足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而忽視了語言的欣賞、品味,忽視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那么語文課的特性就得不到全面的彰顯與確認。因此在閱讀時,既引領(lǐng)學生進入文本的精神境界,體驗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又注重對語言的欣賞、品味、感悟,強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質(zhì)。首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對幾個重點句的品味、誦讀,初步感受花香。然后,抓住母親的一句話,并以此為線索串起全文的閱讀、理解,再以重點句的反復誦讀、換詞比較感悟、想象寫話等手段,來引入文本境界,感悟桂花之香,搖花之樂,并體會在語言上是如何表現(xiàn)的。最后一轉(zhuǎn),引出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童年快樂時光的追憶、留戀,完成對文本主旨的領(lǐng)悟。
當然,本課在設(shè)計與操作上存在許多不足:朗讀指導還不夠理想,學生的朗讀還沒有進入聲情并茂、渾然忘我的境界,這制約了情感的激發(fā)、氛圍的形成。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教師“牽”引過于明顯了,不能順應學生學習的進程靈活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預設(shè),顯得有些生硬。說明自己在教學機智上還缺乏鍛煉。寫話的質(zhì)量不盡如人意,這一定跟教師的啟發(fā)、前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有關(guān)。請老師們多批評、幫助。
桂花教學反思 篇7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可是這種鄉(xiāng)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復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shè)計,結(jié)合著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shù)呐。之后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xiàn)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樣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境,我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
。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弊寣W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我運用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歡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lǐng)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蹦赣H說的這句話是全文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到介紹故事背景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而學生創(chuàng)作小詩,則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故鄉(xiāng)情》的音樂聲中學生更進一步走近了琦君,走近了她的情感世界,感受著她淡淡的鄉(xiāng)愁。所以詩句的誕生自然而然。今日課堂上馬昊天創(chuàng)作出的“風景還是故鄉(xiāng)的美”則出人意料地給這首古詩添加了一個總結(jié)句一樣。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因為少數(shù)學生的活躍以及精彩的發(fā)言給課堂增添了很多亮麗的風景,可是我明白這種熱鬧的背后還有很多默默地靜坐著一言不發(fā),甚至連腦筋都沒有動一下的學生,他們從這節(jié)課中究竟學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也許正是我長期以往在課堂中一貫的教學風格,導致了這個班級的兩極分化。我必須深入思考,怎樣樣做到抓中間,促兩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我前進的步伐。
桂花教學反思 篇8
今天我執(zhí)教了《桂花雨》這一課,課前我認真地進行了備課,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感覺胸有成竹,但是夜里還是因為夢到課上得一塌糊涂而一次次驚醒,也許是因為這份執(zhí)著吧,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到教室進行課件的演示,在確保一切無誤的情況下,我靜靜地等待著孩子們的到來。
終于上課的鈴聲開始敲響,聽課的老師陸陸續(xù)續(xù)走進教室,孩子們端坐位上,我們開始了這節(jié)公開課。
首先我從復習導入開始,讓孩子們說一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孩子們說出了桂花香和搖花樂兩部分內(nèi)容,接著我就讓孩子在課文中尋找為什么要搖桂花以及搖桂花對琦君一家的快樂。
然后按部就班地學習琦君、母親、父親以及全家的搖花樂。其中對于琦君的搖花樂我采用抓動詞,抓語言描寫,體會搖桂花對琦君來說的妙處,而對于母親的描寫我則通過拓展方式,來激發(fā)孩子想一想,為什么編者要刪除原文?對于描寫父親的文字,我重點采用帶領(lǐng)孩子誦讀父親寫的絕句來完成,通過誦讀,配閱讀,讓孩子把詩歌讀成一幅圖,一幅畫。
接著是感受“吃花”的妙處。課文中寫了桂花曬干之后可以吃,做桂花鹵,做糕餅,泡茶喝,所以全年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中。接著我出示琦君的原文中描寫“吃花”的句子,讓孩子感受食桂花的樂趣。
最后是母親的思鄉(xiāng)情的感悟和升華。首先抓母親為什么會說“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讓孩子們感受母親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情有獨鐘。接著進行拓展,母親還會說——的再好,也比不得——。讓孩子懂得故鄉(xiāng)好,思鄉(xiāng)情。接著我通過古詩文中描寫月亮詩歌的拓展來,讓孩子們明白,只是同樣的物品,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最后我出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讓孩子感受思鄉(xiāng)情,故鄉(xiāng)意。
這節(jié)課獲得了大家的一直好評,但是我心中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我利用希沃白板上課,課前掩飾課件的時候,把關(guān)于“撿”和“揀”的同義字區(qū)別的內(nèi)容拖到應該放的位置,結(jié)果忘記返回了,可是我因為當時沒有多想,又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所以導致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失誤。
關(guān)注孩子不夠全面,坐在進門的張哲一同學居然睡著了,可是我一開始沒有看到,還是坐在其旁邊的校長發(fā)現(xiàn)他睡得正香,我發(fā)現(xiàn)之后,喊醒他啦。
備課還是不夠充分,寧可的“寧”是多音字,我當時居然讀錯了,感覺很遺憾。后來還是孩子讀對了,我進行了糾正。
每上一節(jié)課對自己都是一種歷練,雖然上過無數(shù)的公開課,但是還是有點緊張。我從夜里的失眠,到不斷地做夢,都可以看到自己焦灼的神經(jīng)。也許是因為昨天的一位同事大聲地告訴我:“你的課,我讓我們辦公室所有人都要調(diào)課前去聽課……”的原因吧,同事的重視對自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不過這樣也好,讓我不懈努力,挑戰(zhàn)自己。
桂花教學反思 篇9
本課著重從“桂花之香”、“搖花之樂”、“思鄉(xiāng)之情”,三個方面分析課文,“搖花之樂”這一段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讀,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想象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
這堂課,我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在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方面,可以更科學。
由于課堂教學評比大賽的課時要求,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安排了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面對這樣的文章,每段都非常的優(yōu)美,很難取舍,在第一次對文本進行解讀后,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桂花教學反思 篇10
首先:營造氛圍,走近桂花樹。
從課題開始,提出質(zhì)疑,營造閱讀期待。走近桂花樹,觀察它開花的樣子不僅笨拙,而且樹葉茂密花兒細小,不與繁華斗艷,但是作者只喜愛桂花。由此而產(chǎn)生閱讀期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初步認識桂花樹的形象,走近桂花樹。
其次: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找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來讀,抓住一個“浸”字,扣住一個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jīng)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此處通過朗讀,讀好浸字,來讀出韻味,并分層次指導朗讀,讀出桂花的香味;讓這香味更濃郁,芳香撲鼻;讓這香味沁人心脾,彌久不散。
反思:讓語文課具有很濃厚的語文味,研究語言、品味語言是關(guān)鍵。可是如果教師引導重點詞語的把握不全面,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果。我通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來解釋桂花飄香的遠,卻忽視了更為重點的詞語“香飄十里”,可以轉(zhuǎn)化句型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揮想象,還可以替換“浸”為“飄”、“泡”等字,來體會“浸”襯托了桂花的十里飄香。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
桂花教學反思 篇11
借助閱讀,把文字化為一幅幅畫面,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xiāng)的留念。
首先:體會搖桂花前的迫切心情。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一個“纏”字,來感受搖花前的迫切心情,讀“纏”時,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但此處學生體驗情感的過程過于粗糙,朗讀浮于表面,文字不能立體化。
其次:在體會搖花樂時,我先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搖一搖桂花樹,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情境,訓練學生的說話的能力,之后配樂,播放圖片,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處重點是指導“喊”字的讀法。
反思:抓住“纏”、“搖”、“喊”……這幾個重點的字來體會作者的童趣,使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但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停留在了朗讀技術(shù)的指導上,而未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所以效果不明顯,而且不夠自然。
這堂課存在不少的問題,但到現(xiàn)在也還存在一些疑惑。
一、生字詞的教學流于形式,在課堂上只是滲透了一些重點字詞的教學,未能講透,未能很好的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那一節(jié)課的時間,如何才能讓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的結(jié)合,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面向全體學生。公開課是借班上課,因不了解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發(fā)言不均衡的現(xiàn)象。但正常教學,就要面對全體學生。這個問題要讓能力強的回答,作提升;那個問題讓中等學生發(fā)言,作強調(diào),還有的問題讓困難生來重復,作鞏固。
總之,一堂好課,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創(chuàng)造、反思總結(jié)。經(jīng)過這樣的錘煉,教師的成長會很快的。
桂花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本課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課文大意,知道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讀中想象當時的情景,如“我又想起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下我可樂壞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备形蛑攸c語句的含義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讓同學間進行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搖花帶給作者的快樂,以及無窮的回味。
新課程提倡,教師應遵循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shè)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shè)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把關(guān)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
所以在設(shè)計《桂花雨》的教案時我盡量以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并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一說自己不能忘記的人和事,在閱讀學習中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開始我就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樂的大事?學生發(fā)言熱烈,覺得很開心,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接著讓后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設(shè)計了一個辯論題:到底是作者家鄉(xiāng)的桂花香,還是杭州的桂花香?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在各種觀點的交流過程當中自然的體會到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深情。
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學要從重視教師“教”的構(gòu)思,轉(zhuǎn)向重視學生“學”的引導。相信學生,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思考、記憶、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扎實牢固。給學生的理解與表達留有足夠的空間,學生自然就會碰出智慧的火花。
桂花教學反思 篇13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讀,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lǐng)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這節(jié)課,我的任務(wù)就是帶著學生一起把文章由淺入深地讀進去,走進這芬芳的“桂花雨”,走近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作者寄托在桂花雨中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默讀思考“桂花給我?guī)砹四男┛鞓贰边@個環(huán)節(jié),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與昨日的課堂相比,學生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抓住那些毫不起眼的隱藏在平凡文字中語句,深切地感受著童年時桂花帶給“我”的種種快樂。我也因此而精神大振,一個勁兒地夸他們會讀書,有見識。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礎(chǔ),因此當體會“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暢所欲言,于是對這個句子含義的理解迎刃而解。
桂花教學反思 篇14
還是在六月初,偶然在報紙讀到一條消息: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在華語文壇享有盛譽的琦君(潘希真)女士走完了她九十載風雨人生,因病在臺北去世。當時,很有一種落寞悲感。說實話,琦君的文章,讀得并不多,但對其人其事卻是早有所聞,也極為感佩。于是翻出前不久剛聽過的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桂花雨》,重溫那一份情懷,回味那一縷清香。想到斯人已逝而余香裊裊,遂萌生了再教《桂花雨》的念頭,很想與我的學生共同領(lǐng)略琦君散文中淡雅的神韻,悠悠的情壞。
在備課時,我將靜心細讀了不下十遍,又上網(wǎng)查找了本文及作者的相關(guān)資料,也參考了許多教師的設(shè)計思路。就像中列舉的琦君作品如《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真是美文,而且這些作品中,有過半的篇目是關(guān)于故鄉(xiāng)或童年的。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既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更是精神的家園,是靈魂安居的所在;作者筆下的童年,是美和真的世界,是自由心靈的棲息地,是她心性的萌發(fā)與歸宿。最打動人的是那一份濃郁的鄉(xiāng)情,而又以清淡舒緩的筆調(diào)娓娓道出,讀者徜徉在她清麗的文字里,浸潤在醇美的情境中,不經(jīng)意間就被觸動了心靈深處最柔弱的部分,然后便欲罷不能,掙脫不出,任由思緒纏繞在故園情思,放飛心情回到遙遠的童年。這是作者一生未能解開的情結(jié)。
這是我閱讀文本時對其思想內(nèi)容與情感基調(diào)的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對故園的情思,或者對美好童年的追憶,雖然是人的一種普遍的心理,但它不是抽象的,不是形而上的,不能脫離了具體的事物、情景來空泛地議論或感悟,它總是化為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場景,比如家鄉(xiāng)的秋白梨啊、滿山的杜鵑花啊、孩提時的燈籠啊什么的。本文則是桂花香和搖花樂,負載了鄉(xiāng)情,寄托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桂花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桂花雨教學》教學反思01-02
《桂花雨》教學反思12-18
桂花雨教學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學反思05-12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10-08
桂花雨教學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學反思05-12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06-14
桂花魚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