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江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江南》教學反思1
《憶江南》教學反思從來沒有嘗試過詞的教學,很想嘗嘗鮮。拿來《憶江南》,讀了幾遍,這樣的佳作,讓人沖動,于是,開始了幾天的辛勤勞作!稇浗稀肥且皇滓饩呈謨(yōu)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guī)律——這是我執(zhí)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先從“憶”、“好”入手,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及情感基調。再感受具體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通過圖片感受,音樂渲染,資料供給,體驗交流,將這兩句讀“胖”,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讀出這兩個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對江南風光的涵蓋力。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憶江南》,在聲韻悠揚中融化在山溫水暖的江南風景中!我認為,自己的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處理特殊的古詩詞教學時,自己也比較大膽,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構、組合、拓展,呈現一堂“完整”的古詩詞教學課,而非很摳門地“粘”著個別字、詞不放,而忽視詩詞的整體美及渾然天成的韻味。不足之處有很多,大處敗筆主要是“留白”不夠。一堂好的語文課,肯定有一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在靜靜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這樣的情景與“熱鬧”的“師生互動”相得益彰,才能構成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我的課雖也有個別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夠,不免顯得有點畏縮。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課感,上出好的課!
《江南》教學反思2
春天將至,在這時節(jié)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的古詩,很合時宜。誦讀經典,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溫馨備至。
《江南春》是首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之一。杜牧擅寫絕句,尤其擅于寫景抒情的句子!督洗骸穼懡竦豕,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由煙雨迷蒙的樓臺佛寺聯想南朝覆滅,借古諷今,詩情畫意中寓含諷喻之情。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畫卷:黃鶯、紅花、綠葉、水村、山郭、酒旗這些江南特有之物構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這是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圖畫,意趣盎然,充分體現了杜牧詩歌明媚流暢,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詩教學,應從古詩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教學是這樣思考的:自主預習側重了解作者生平和其他詩作,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而降低理解的難度。課堂教學交流討論為主。前兩行詩的意思可以讓學生看圖自主理解,以學生的交流為主。難點在后兩句,但經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對南朝和作者所處時期的了解,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應該不困難。這樣,品讀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教學反思3
江南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么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就能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因為沒有多媒體,所以我就利用課文的插圖,說:“小朋友,你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有一個地方,小河一條連著一條,池塘一個接著一個。小河里、池塘里種滿了荷花,魚蝦在里面歡快地玩耍,這就是江南。”“江南是個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大家想去嗎?”“那我們就劃著小船出發(fā)吧!” 一下子又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并播放課文的朗讀,學生就聽的特別認真。最后再讓學生說說感受后自己朗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開始讀書。
在學習第二句:“魚戲蓮葉間……”時,抓住“戲”想像說話,既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又真切體驗“魚戲蓮葉間”的意境。再感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讓學生模仿小魚游起來,學生的興致很高,較快地領悟了課文。最后通過賽讀、評價讀、演讀等方式,以讀促悟、以演促讀、以演促思,不僅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注重個人的感悟,而且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朗讀有聲有色。
《江南》教學反思4
上了古詩《江南春》。我覺得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詩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詩句,讀一讀,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點,想一想,詩人抓哪些特有的景色來描寫江南的春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課堂結構就會顯得干凈利落,步驟簡明輕快,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激情,課堂就會變得有聲有色,學生就會學有所得,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這首詩有個教學難點就是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詩句的感情。如何巧妙的處理呢?我認為有必要給學生介紹作者杜牧的時代背景:當時興盛一時的唐王朝已走向衰敗,而當時的統治者也效仿南朝統治者的做法修建寺院的方法來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學生了解了時代背景,在學理解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風雨中的難點也就不攻自破。就能和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江南》教學反思5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yōu)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了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
通過讓學生看、聽、唱、編感受江南音樂為主線,圍繞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悟江南的各種美。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畫面優(yōu)美,語言精練又富有有詩意,讓聽者都陶醉在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那古樸、恬靜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無窮。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清晰明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大,涉及面廣,學生人人參與,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非常高。在看江南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精心準備,先讓學生從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樸神韻的圖畫中了解江南;通過吟江南,讓學生理解白居易的詩《憶江南》的內涵,進而感受到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接著又讓大家唱江南,通過老師的范唱、聆聽歌曲、交流,解決歌曲的難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憶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最后的拓展欣賞,是蘇州白話演唱的《憶江南》以及評彈版本《憶江南》,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聽辨審美能力。
這節(jié)課從一開始參照了網上的一節(jié)《憶江南》的課,覺得很難結合到自己的特點去實施,然后考慮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結合自身的特點,結合課題的精神去備,拿來主義并不實用,最后構思既然是《憶江南》,就結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詩、江南的歌,江南的樂、以及改變憶江南的伴奏對比不同的風格去備,終于讓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語句,經過多遍才定稿,實則不易,通過這次體會到平時要多思考,到時才不會有臨陣磨槍的現象。
說實在的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平時上課因為條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憶江南》的音樂、影片、圖像資料為了給學生以美感的欣賞找了很久,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過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個素材要找10多種進行對比了才能擇優(yōu)選定。這節(jié)課給我的啟示是有時要多收集積累留心點上課的素材,上課時才能精為其用。
總體來說,這次上課還是比較順的,四年級的學生不管是回答問題上還是聲音表現上都較為出色。這課的整體思路比較清晰,也圍繞了江南這個主題來進行拓展,本曲中的難點就是一字多音和江南民歌特有的細膩委婉的特點來滲透,從讀詞到唱譜再到整體演唱的一個過程。歌曲的結構也進行分段式的教學,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我用了多種方式來指導,如科爾文手勢引導唱譜,對比鞏固解決一字多音,多次范唱。在意境上也用了多種形式來引導,如欣賞蘇州評彈演繹的《憶江南》,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江南吳儂軟語,江南音樂的細膩。但是在歌曲的整體演唱情緒上還需要使學生再多一點的投入,所以在這點上還需要加強。
《江南》教學反思6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境交互,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回憶、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詩體,介紹作者。
初讀指導,教師先范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時,提醒學生看準拼音讀準生字。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jié)奏讀好詩句。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生對詩句有了大體上的理解之后,讓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誦等形式反復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到的內容。引領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有感情地熟讀及背誦古詩。
江南春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與韻味,培養(yǎng)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后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于寫景詩,但后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贊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么,學生上課后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獲什么,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說一說時,時間給得不充分,開始學生說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后來有個學生說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于看到少部分學生睜著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yè),將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寫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呢?
我上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寓言、文言文、作文課、中考復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
《江南》教學反思7
本文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一處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古詩,可以受到古詩文的熏陶?梢寗偨佑|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詩句語言的精煉,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如創(chuàng)設情境、圖文結合、情景表演等,指導學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魚兒的快樂,我請幾個孩子,分別扮演“田田”的蓮葉,位于“(中)間”“東”“ 西”“ 南”“ 北”方向,再請幾個孩子體驗魚兒嬉戲時的愉快心情。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孩子們又正確地掌握了“東西南北中”幾個方向。
《江南》教學反思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這些生字組成的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詩歌大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1、看圖
圖上畫了些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人們在干什么/這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圖景。
二、分析課題
三、初讀指導
1、范讀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詞語
1、練習書空第二題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江:三點水,右邊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葉;口字旁,右邊是十
田魚西北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二、精讀訓練
1、第一行:江南可采蓮(引導學生理解詞句義)
2、第二行:蓮葉何田田(理解蓮葉的樣子)
3、第三至七行: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通過看電視來看魚兒嬉戲的情景。
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鞏固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小結
五、作業(yè):
記住本課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小結:這種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會比老師灌注給他們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學反思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圖。
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芍^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梢寗偨佑|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我們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然后憑借多媒體課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痹趯W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
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惫膭钔瑢W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對于這個學生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么樣的?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贊嘆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于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說:小朋友們,愿意跟著老師劃著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蓮子嗎?這么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劃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著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劃槳,于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么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們開心劃著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著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著接,于是我又接著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fā)現小魚的驚喜而發(fā)出的叫聲不絕于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劃船的歡快溢于言表。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么一劃槳,一發(fā)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采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松得多了。
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無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
《江南》教學反思9
話題與問題有所不同,話題是一個大的閱讀背景的構建,問題是促進學生思考的手段,從而推動話題的深入。所以,話題忌碎、小,話題要與文本主旨,文章中心直接關聯。構建的話題如果直奔文章中心,這樣的對話更有價值,也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縱深度,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江南春一課時,我原本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推進式,零碎而顯繁瑣。后來閱讀參考了一些網上教案后進行了修改,整堂課就構建了這樣兩個話題:
1、分別找出詩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詩句,讀一讀,想一想,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2、想一想,詩人抓住了江南哪些特有的景物來寫江南春色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然后在此基礎之上的閱讀對話就顯得有的放矢,課堂結構步驟干凈利落,簡明輕快。學生也能學有所得。
《江南》教學反思10
一、注重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詞的朗讀要求語速要慢,而且語調要有高低的變化,課堂上我注重朗讀指導,加強示范,并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帶上動作讀、配樂讀,讓學生讀出詩中的情,讀出詩中的美,讀出感情了,對詩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優(yōu)美的詩句,是因為他曾經身處在那樣的意境之中,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詩意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詩意。所以在教學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詩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不但能說出詩中所寫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說出仿佛聽 到了流水的聲音,這足以見得學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進了詩的意境。
三、大膽嘗試了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仍是教學重點,我嘗試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兒歌識記、家族識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說句子等多種方法,夯實了識字教學,特別是用詞語造句,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說,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的語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江南》教學反思11
在朗朗讀書聲中,《憶江南》結束了,回想整堂課,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因為這是語文活動課,是展現自己一年多進行古詩文誦讀這項課題研究成果的一堂課,所以無法在其它班級試教,也不可以做排練等違規(guī)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復在腦中排練整個課堂過程,但是“空想主義”終究是要碰壁的,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jié)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為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說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后充滿懊惱,并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后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當然歡喜的事情還是很多,班中的孩子顯得那么訓練有素,令我驕傲,經過一年多的熏陶,他們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準確,運用多元智能學習駕輕就熟,操縱電腦宛若行家,因此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圖畫組的電腦繪畫十分逼真,“紅勝火”的江花在片刻間出現,手工繪畫的孩子也展現了“綠如藍”的江水,他們的畫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啟示了智慧,激發(fā)了想象;語言組的蘇依凡大顯身手,運用網絡資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詞中的關鍵詞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詞的意思都翻譯并展示了出來,讓其余同學直觀、準確地理解詞,他們的技術運用是最艱難,也最成功;朗讀組的在音樂庫中尋找喜歡的、適合《憶江南》朗讀的樂曲,并采用個人讀、集體組合讀的多形式來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詞,也把大家的興趣激發(fā)了起來,然后全班一起嘗試配著吉他朗誦,效果好極了;而創(chuàng)作組盡管錯誤極多,頗受爭議,但他們的靈氣還是有目共睹,他們把詞改寫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標點等細節(jié)上還是顯得稚嫩,推敲不夠,當然這樣的嘗試已不容易,并和平時的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發(fā)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師提供的多種資源:如網站、音像,仔細地研讀詞,并在問題的引領,任務的驅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務。
課堂的活躍、生動,是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的,同樣離不開網絡的貢獻。網絡也使孩子們學習如魚得水,每個小組相應的資源讓他們如虎添翼,機器和人就這樣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諧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話——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我們在網絡的世界里舞動,在古詩詞的世界里吟唱!
《江南》教學反思12
《江南》這首詩是一年級學生接觸的第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江南》這首古詩剛開學不久孩子就已經背過了,在朗讀方面并不存在問題,但是詩中的有些詞語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難以理解,例如“戲”、“田田”、“間”等詞語。因此在教學時如何把握好學生理解的“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經過一番思考,我把目標定為:通過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江南水鄉(xiāng)蓮花滿池的美麗景色,體會到魚兒在池塘中嬉戲的快樂。
課前的導入部分我給學生播放了江南的美景,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讓父母帶他們去江南看看。這樣的設計起到了一個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讓學生整個課堂都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讀詩,然后給學生出示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學生能夠繪聲繪色地描繪出畫面,并且很貼切詩歌的內容。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后,將畫面轉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艾F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痹趯W生交流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惫膭顚W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寫蓮的詩篇:(唐)王昌齡《采蓮曲》,同樣配畫配樂讓學生欣賞?赡芩麄儗唧w詞句的理解并不準確、深刻,可是從學生饒有興味的誦讀中,看得出江南、蓮池、古詩已經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已經實現,而且就在學習本課之后的周五放學路上,我?guī)е鴮W生坐班車路過一個高爾夫球場,當學生看見大門口立了一個刻有“江南”二字的石碑時,不由自主地背起了《江南》這首詩,當時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功。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為誦讀和理解古詩內容和情感,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么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二、本節(jié)課在詩句的理解上,我還是對學生有過多的引導,多多少少限制住了學生的思維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課堂。
三、在古詩方面的文學知識介紹上,我有所欠缺,應該以更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一下,對學生理解古詩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以后再上這種古詩課,我會吸取本課的經驗,讓課堂真正屬于孩子們。
《江南》教學反思13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yǎng)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古詩古詞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哦鄬哟蔚恼b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埔髮W生質疑。在激情中成長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F代心理學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啟發(fā)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者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梁,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總之,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為此,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瑯瑯上口,易于傳唱,現代人也愿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為古詩詞譜曲,為什么不能將它填于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為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向開課的激情導入、幻燈片的順序、對詞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為今后的教學做更好的鋪墊。
《江南》教學反思14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瑯瑯上口,便于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一、揭題激趣,感受古詩美。
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 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么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采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采蓮了嗎?”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二、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
閱讀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我堅持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個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學生通過讀讀、想想、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chuàng)造詩歌的意境,并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以演促讀,以演促思。
我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給他們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探究的天地,學生在課內研討、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自己的閱讀方法中,盡情地品讀和表演,在活動中充分地主動地動口、動手、動腦、動情,自然而然地獲得思想的陶冶、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fā)展,習慣的養(yǎng)成、個性的豐富,再相機點撥歸納又使學生豁然開朗,認識得以升華。
《江南》教學反思15
《望江南》以登臺游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 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臺四處眺望,護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內滿 目鮮花,蒙蒙細雨沐浴著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 鋒一轉,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xiāng)之念,寒食節(jié)暢飲之后,如今酒醒,故鄉(xiāng) 何在?內心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嗟嘆。然而,面對同游的老朋友,還是不要 去懷想故鄉(xiāng)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嘗品嘗剛焙制的春茶, 吟詩飲酒,可要趁著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 生態(tài)度對待心中的郁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脫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心的矛 盾,灑脫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
茍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欲 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 ”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后來不幸的一生。
【《江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江南教學反思06-09
《江南》教學反思04-14
《江南》教學反思09-09
《江南》教學反思01-03
《江南》教學反思07-30
《江南》教學反思10-19
《江南》課后教學反思06-13
古詩《江南》教學反思06-26
《江南》教學反思范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