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
這篇古詩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結(jié)束漢語拼音的學習后第一次接觸到古詩誦讀這個課型,雖然有很多孩子曾經(jīng)讀過古詩,有的可以背出幾十首,甚至上百首古詩,可是那種讀背和古詩誦讀課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在第一次古詩誦讀課上我們需要讓學生認識詩題、詩人,了解一首詩有幾行,有幾句,通過誦讀古詩認字,同時借助圖片了解古詩的大意,并且通過熟讀達到成誦的目的……可以說這次是學生與古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如何讓學生做好這第一次“親密”接觸?
首先從簡單的內(nèi)容入手,第一次學習古詩誦讀就像我們第一次和一個陌生人的人見面一樣,我們并不了解這個人,我們只能看表象。比如說,這個人他長什么樣,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是哪里人等等。所以學生在初見古詩誦讀這個課型的時候我首先從學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一邊板書詩題和詩人的名字一邊告訴學生哪是詩題,誰是寫這首詩的詩人,他叫什么名字。然后通過自己板書示范讓學生明白這首詩中那些字是生字,怎樣把它們從詩中圈出來。并且告訴他們這首詩有幾行,再讓他們猜一猜這首詩有幾句,使學生了解到什么是行什么是句,以及行、句間的關(guān)系。這些方面作為教師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再簡單不過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會作為一節(jié)課的重點,可是這些對于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正是古詩學習的基礎(chǔ),同樣也是一年級學生閱讀起步的基礎(chǔ)。
然后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理解古詩,有的學生會背很多的古詩,可是卻不理解古詩的意義。在古詩誦讀課上我們就要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古詩誦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在處理這一教學難點的時候就運用了詩文邊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最后一定要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jié),對于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古詩誦讀這個課型他們不了解,還有很多學習方法他們更是不知。及時地歸納總結(jié),加深印象,使學生能夠?qū)W會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生圈生字時,我就適當進行點撥,問學生:“你們以后再碰到條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這樣圈得又快又好嗎?”這一問就提醒了學生以后碰到生字也應該像今天這樣把它圈出來。還有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時候,我首先通過有感情范讀告訴學生要想讀得跟老師一樣有感情就要把自己當成詩人去想象,去體會。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這種方法來體會詩人的感受。學生在很好地完成了古詩誦讀的任務后我又及時地進行總結(jié)“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仿佛已經(jīng)讓自己置身于那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有的同學還試著將它背了下來,像這樣的課就叫做古詩誦讀。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在古詩誦讀課中學會更多的古詩!奔茸寣W生了解了“讀、看、想”的學習方法,又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學習過程就是古詩誦讀的過程。學生以后再遇到這樣的課型就不會感到一知半解甚至是陌生了。
學生的“第一次”可能教師們曾經(jīng)教過很多次,這些第一次往往因為習以為常而被忽略掉,從而痛失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時機。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把握時機抓住這些第一次,使學生在第一次與文本的接觸中真正做到“親密”。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2
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能夠借助拼音讀通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和文字多次見面。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暢所欲言,只要是孩子想到的,積極給予鼓勵。利用生字卡片識字,做“小小郵差”、“火眼金睛”、“開火車”等游戲。讓孩子輕松快樂地閱讀識字。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課標所體現(xiàn)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策略轉(zhuǎn)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轉(zhuǎn)化為實際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3
第一課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里都畫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課題《一去二三里》,接著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為一到十這十個數(shù)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jīng)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已經(jīng)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磥,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為難點在于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jié)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樣的,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并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為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這節(jié)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jié)構(gòu)也相對較為完整,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4
修訂后的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是首流傳非常廣的古詩!耙蝗ザ铩笔谷讼氲皆娙私加位蛞蚴峦獬,一走就是兩三里路;“煙村四五家”則是詩人看見沿途炊煙裊裊,幾戶人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仿佛讓人看到數(shù)座亭臺聳立,路邊的野花昂首怒放。
根據(jù)修訂后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不作要求。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區(qū)分兩類字的不同要求,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有10個。對這些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要求會認的有5個字,只要求讀準字音。同時還要求掌握9種基本筆畫。這9種基本筆畫和10個要求學會的生字,都將為學生今后大量識記和書寫漢字奠定基礎(chǔ),作用不可忽視,教學中要將識字作為重點,還要注意兩類字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
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并且讓學生用不同符號畫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字,對這些字要多讀幾遍,然后出示生字卡片,采取多種形式反饋兩類字字音的掌握情況。10個要求學會的字,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觀察插圖,反復朗讀進一步意會。而5個要求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讀完課文后,應集中指導學生認識筆畫、識記字形、書寫漢字,要將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九個基本筆畫應引導學生了解筆畫名稱、運筆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認識筆畫的同時練習書寫筆畫,通過實踐加深認識。生字的書寫一定要強調(diào)筆畫順序以及如何在田字格內(nèi)寫得端正、勻稱,同時還應十分重視教給孩子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加強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不能旁證博引,探幽發(fā)微,把學生弄得懵懵懂懂。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牢記心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理解。
古詩反復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要讓學生通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教師可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例如:教師可用輕松、舒緩的語調(diào)朗讀本詩,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xiāng)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jù)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著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diào)背誦,哪怕學生一時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讀成誦,時間久了,就會逐步理解。因此,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有助于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xiàn)詩中情境
詩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內(nèi)容變得形象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調(diào)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可以讓學生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后動筆畫簡筆畫。學生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稍诮處煛W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jié)奏輕快、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5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圖讀韻文識字。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較熱烈,當學生說到看到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時,我就馬上進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學的人文性?墒牵趯W生說話時,我沒有及時讓學生說出事物的特點,如:( )的小橋,(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梢娬f話訓練不到位。
二、誦讀課文 理解字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是先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努力營造著一種讓學生想讀,要讀的氛圍,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但如果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我能及時地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jié)合起來理解古詩,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問:當你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整個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我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接著就指導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本以為這三個字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橫”就什么都會了,卻忽略了剛開始學習寫字的一年級小朋友,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何況要寫好一“橫”談何容易。我在教學時沒有范寫一個,書空一個,再臨摹一個,而是三個字一塊兒范寫、書空、再臨摹。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總之,這節(jié)課對我來說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6
課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jié),先為范陽人,后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后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后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
根據(jù)《易經(jīng)》關(guān)于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gòu)了宇宙構(gòu)造圖式和學說體系,成為他的象數(shù)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說他的卜術(shù)很準。著有《皇極經(jīng)世》、《伊川擊壤集》等。
“去”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國原用的長度單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識: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數(shù)學運算,如果運用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來寫詩,一定妙趣橫生,別樣美。如果數(shù)學問題也用詩歌形式來表述,也-定是生動活潑,幽默有趣。數(shù)學詩語言優(yōu)美,形式新穎,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些數(shù)學知識。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yōu)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我們先來個數(shù)數(shù)比賽,從1到10看誰數(shù)得準。
[設計意圖:了解十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情況,重在發(fā)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shù)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shù)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shù)字與漢字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shù)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了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yǎng)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2、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fā)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lián)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并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jié):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fā)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jié)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么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并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jié)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發(fā)現(xiàn)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里面有個人就鬧了這么個笑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反思
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伊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插圖的景物,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朗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朗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jié)合起來理解古詩,讓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學習寫字。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和教給學生認識筆畫名稱,接著指導學生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是這樣教學生寫字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占位——教師范寫,學生觀看——學生書空、描紅——學生練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第一次寫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7
現(xiàn)行人教版一年級語文配套閱讀教材《小熊過橋》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拼音讀物,孩子們非常喜歡,常常捧著它有滋有味地讀著。
一天,我在批改學生的拼音日記時,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的題目十分吸引人: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于是,我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他在日記中寫道:老師,今天,我在讀《小熊過橋》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編書的叔叔阿姨真是太粗心了,竟然把《登鸛雀樓》的詩人寫成李白了,應該是王之渙才對呀!讀完王境的日記后,我忙不迭地翻開《小熊過橋》一查,確實如此。這是我們老師、甚至編委都忽視的問題,竟然被一個7歲的小男孩發(fā)現(xiàn)了!除了表揚孩子的觀察細致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平時對優(yōu)秀古詩文的積累,這是多好的學習習慣呀!于是,我以此為契機,在班上極力鼓勵表揚,而且還動員王境小朋友寫信給編委的叔叔阿姨。在這一股“東風”的勁吹之下,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更濃了,讀書也更細心了,從課外遷移到課內(nèi),學生質(zhì)疑的能力、辨別的能力、反駁同學錯誤答案的能力也有所增強?芍^一舉多得。
如在教學《一去二三里》時,學生才讀了一遍課文,就有同學高舉著小手:“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一二’的‘一’讀第一聲,這里的‘一’怎么讀第二聲?”瞧,多好的發(fā)現(xiàn)!為了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我出示幾組帶有‘一’的詞,如“一個、一位、一輛”等詞,讓學生自己感悟體會。緊接著,學生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老師,‘家里’的‘里’讀輕聲,課文里讀第三聲!睂W生通過比較,知道了它們的不同含義。課堂上,常常有這樣、那樣不同尋常的發(fā)現(xiàn),有時都讓你招架不住,不讓他們說,看著孩子們失望的眼神,真是于心不忍,如果一味地學生暢所欲言,又怕時間來不及,真是挺矛盾。
學生真是一個個寶藏,里面的能源取之不盡,就待老師怎樣去開發(fā)、挖掘,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探究的興趣。多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甚至開發(fā)一些新課題。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8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首先要借助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通過利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詩,請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古詩,再讀課后生字三遍。然后請他們在詩中找出生字劃圈,讀三遍,再全詩讀兩遍。這個設計,首先學生能整體感知全詩,再通過讀準字音認讀生字,就著將生字放回具體語境中,既可以幫助學生讀準全詩,同時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和理解。然后指名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其他孩子進行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為一讀得是否準確,二你覺得哪句詩句讀得最好?哪句詩句還讀得不夠的,你來試試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對整首詩的意思我并沒做多大的解釋,個人認為看圖說話時孩子已大體對詩句的意思有所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就不必重復了。
第三,本篇課文的教學是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jié)構(gòu)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最后,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古詩的教學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誦讀、理解詩意還需要多次的教學才能很好地落實下去,尤其是朗讀,怎樣讀出韻味,還需要深究探討的。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5-23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4-01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2-17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6-12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7-08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2-08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5-29
《一去二三里》的教學反思06-23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2-21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