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我上了第一課《走,我們去植樹》,在此之前的兩天時間交給他們如何預習,今天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朗讀水平還是很好的,很有感情,但還是不夠通順流利,不過聽著孩子們很認真的朗讀,我覺得孩子們還是用心了,我及時給予學生夸獎,并指出他們在朗讀科文中的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有5各生字,我只抓住了“渠”“栽”“版”三個生字重點講了,然后迅速檢查他們漢字掌握的情況,還是有8個學生站起來,主要錯在“栽”和“版”,希望明天再檢查時,這些孩子都能把該掌握的生字掌握好。
時間過得真快,看著學生們的小眼睛直放光,看得出還是有許多學生是認真地聽講的,其實課中,當我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孩子又開始走神時,我也注意了組織一下教學,但還是不能抓住全部學生的心,呵呵,剛開學我有點貪心了,學生換了新的老師,與以前老師完全不是一個風格的老師,我覺得有必要趁著學生對新老是非常好奇的情況下抓住學生的心,要不然過一段時間出現(xiàn)了審美疲勞,那我倒是在發(fā)揮,似乎沒把最好的機會抓住,所以還是趁著這幾天好好的發(fā)揮一下。
課后我去問了幾個學生,我的語素快不快,能不能聽清楚,和以前老師不同的地方在哪等一些問題。孩子們最大的反應就是我的聲音很大,能夠聽得清楚,不過對于語速這塊,他們可能還不會評價,我知道我的語速很快,也一直想注意,但一上課就忘記了,如果很注意,心思就放在語速上,有影響我對課的發(fā)揮,但還是得注意,因為四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還不是很強,我還是需要從自身改變開始。
后記:
昨天下午放學后,是集體備課時間,我們四年級的四個老師在一起對補充習題中的一些題目進行了討論。這兩天不是有老師們三兩個一起悄聲討論著教學方面的話題。很多老師在認真地抄寫著讀書筆記,讓我感覺到辦公室的氣氛變了,學習的味道濃了。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2
《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這首詩主要講了植樹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綠化祖國,加強環(huán)境保護的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教后有三點感受:
一、得心應手之處。
1、教學重點突出——以讀為主,由于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
2、教學難點突破。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課文說說植樹的好處(共六條),護綠的重要,通過一個小故事,讓他們明白了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的,從而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課文的重難點迎刃而解!。
二、不如意之處。
學生的朗讀未能完全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多層面訓練,總感到不是所有孩子的朗讀都令人滿意。少數(shù)孩子讀書是面無表情、有氣無力,也有的孩子是聲嘶力竭,不能彰顯出文章應反映的精神面貌!
古人云:情動而辭發(fā)!少數(shù)孩子是沒有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讀書沒感情,寫起文章來怎么可能洋洋灑灑呢?難怪讀少數(shù)學生的作文總是味同嚼蠟!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問題,所謂悟性也許即如此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來要打持久戰(zhàn)!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是說一經(jīng)指導就能成功!
三、拙見。
1、教材應與時俱進,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不應再出現(xiàn)“四化”這類字眼!
2、這篇文章是否可以向后移?因為現(xiàn)在外面未能顯示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室外春寒料峭,室內的氣氛再怎么渲染,也難以春意盎然,與文章融為一體!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3
這首詩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況。全詩語言活潑明快,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讀來瑯瑯上口。
讀第一節(jié),先通過“邁開輕快的腳步”這一句來體會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愉悅心情。這一節(jié)要讀出歡快、有力,讀出少先隊員蓬勃的朝氣來。
讀第二節(jié),從“到處”一詞體會參加植樹的少先隊員多。從“歡聲笑語”一詞體會他們植樹時的喜悅心情。
讀第三節(jié),教師通過講植物的光合作用,幫助學生弄清楚把樹稱為“綠色工廠”的道理。通過朗讀“送來……健康、幸福”,使學生體會到植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讀四、五兩節(jié)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明白“綠色的希望”是什么,鼓勵學生不僅為祖國多植樹,自覺地愛護樹木,而且要不斷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讀第六節(jié)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森林是人類的朋友”,真正懂得祖國建設離不開綠色寶庫的道理。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植樹造林的意義。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4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并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了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后,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5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并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了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后,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6
新年新氣象,也要在身心和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把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建設的使命讓他們心領神會,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祖國的未來,自己就和文章中的小樹一起成長著。
每一學期都在嘗試著一些讓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真正地愛上學習和愿意學習,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先范讀課文,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基調,對理解這首小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整首詩的理解,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在巡視的時候,我就聽出來學生在朗讀的時,有的學生能夠抑揚頓挫地朗讀,有的學生卻是泛泛地朗讀,沒有任何的韻味和感情基調,這樣在講授的時候,讓那些學習態(tài)度較差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朗讀課文,通過糾正和講解,他們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真地聽講,理解整首詩的內容,明白自己是未來社會的主人,要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7
《走,我們去植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作者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少先隊員們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
本文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紅領巾植樹的豪情,讓學生意識到植樹造林的好處,讓他們增強環(huán)保的意識。但是課后細想任然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課題是文章的眼睛,學生對一篇課文最直觀的印象便是課題,但是我卻忽略了課題的點撥。直接讓學生讀了課題就了事了,其實在講課題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讀一讀課題,再思考課題有什么特點,學生應該很快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逗號,將課題分為了“走”和“我們去植樹”兩部分,接著該讓學生進行比較《我們去植樹》與《走,我們去植樹》兩個題目的不同,思考可以把“走”字去掉嗎?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相信我用這樣的方式處理課題,學生能比較清楚地感受到“走”字的含義,即有叫別人一起去植樹的意思,就能體會到這樣的課題給人一種號召感,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課文,學生理解起來也就不難了。
2.我也可以抓課后問題,引導思考,有時課后問題的設計可以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學切入口,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后問題的提示,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準確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探討課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課課后練習第4題"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在教學之前我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詩歌,找出寫植樹的好處的章節(jié)重點閱讀,查找資料了解;在教學之中巧妙的設計一個討論"植樹造林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學生便會想起家具,課桌、架橋、鐵路枕木等都會用到樹木。它的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在教學之后讓學生回顧總結全詩,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從而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效率高。
當然這節(jié)課我也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去理解課文,因此在朗讀形式上我采用了老師范讀、學生比賽讀、指名讀等多種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足夠的朗讀中走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難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會向這一目標努力!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8
《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通過實踐說理的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天、為未來創(chuàng)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chuàng)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huán)境。這一句句創(chuàng)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xiàn)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為大多數(shù)的農村每一年都有著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著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學著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
教學時,引導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意,并且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知道了誰在哪植樹,植樹的好處,結尾首尾呼應,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熬G色工廠”、“綠色希望”、“綠色寶庫”,這三個知識的解讀是繞不開的。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踐,反復誦讀,知道了“綠色工廠”是一個比喻的手法,把樹比作工廠。既然勝廠必定要生產產品,在這個綠色工廠里產出的是清新的氧氣。制造過程是復雜的生物反應,通過光合作用來實現(xiàn)。我認為理解到這樣足夠了。綠色希望,表層的意思是小樹苗,從更深層來理解,小樹苗還寄托著怎樣的希望呢?是綠樹成蔭的動人畫卷,是造福人類的美妙圖景,是渴望成才的美好憧憬。在充分的討論和探究中,讓學生深入文字背后,理解詩化語言和文學表現(xiàn)特質。綠色寶庫是指森林,充分說明了森林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
在詩中,“染綠”的手法值得品味、鑒賞。這是擬人化的手法,想象大自然有一雙神奇的手,把植樹造林想象成涂抹綠色,這是一種具有奇幻色彩的表現(xiàn)手法,很是精妙!
課后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著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9
本文是一篇現(xiàn)代詩歌,以簡潔輕快的語言表達出了對青少年熱愛環(huán)保的號召。文章的重點主要是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說說植樹的好處。
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意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教學第1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來體會植樹的季節(jié)和少先隊員參加植樹造林的快樂心情。
在教學第2小節(jié)時,我則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來展開想象,促進感悟。學生們還想到“少先隊員們在學校操場邊、在小區(qū)里、在公園里植樹……”當他們這樣想的時候,那些植樹的少先隊員們就已經(jīng)從書本中走出來,從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灘、溝渠、山坡、公路邊走來,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世界,于是,學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一步真正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0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難點,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進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學《走,我們去植樹》一課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做了一些引導:
一、抓住課題,整體入手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教學時我通常從課題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上課時,我在板書課題后提出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課題由兩部分組成,如果把前面一個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嗎?
。2)讀了這個課題,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發(fā)現(xiàn)了“加上一個‘走’字,有叫別人一起去植樹的意思;沒有‘走’字,只是講‘我們去植樹’這件事,沒有叫別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一讀課題,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不難了。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為:“這首詩歌是寫與植樹有關的內容。”“這首詩是號召別人一起去植樹的!薄斑@首詩歌是寫植樹節(jié)到了少先隊員去植樹有的!
此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詩歌,看看自己想得對不對。讀完以后,有學生提出了補充意見:“這首詩除了叫人們去植樹,還寫了植樹的好處!庇谑,我讓學生拿起筆來找一找,哪幾個小節(jié)寫了植樹的好處,在這個小節(jié)前面作個記號。學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節(jié)!澳敲词O1、2兩個小節(jié)又是寫什么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边@樣很自然地過渡到“誦讀感悟”環(huán)節(jié)。
二、抓關鍵詞句,指導感悟
對于一篇課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統(tǒng)領全文的總起句、總結句或中心句(詞),對于一個章節(jié)或一個段落而言,也有能夠提示概括主要內容、能統(tǒng)領全段的關鍵詞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它們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閱讀課文,就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第1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來體會植樹的季節(jié)和少先隊員參加植樹造林的快樂心情。
而學生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體會“輕快的腳步”時,一個學生認為“冬天過去了,春風來了,人們脫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換上了輕薄的春裝,要加快腳步趁著美好的春光植樹所以腳步顯得很輕快。”而他的同桌則認為:“輕快的腳步還說明他們心情很高興,因為感到高興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所以腳步就顯得很輕快!倍诮虒W第2小節(jié)時,我則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來展開想象,促進感悟。學生們還想到“少先隊員們在學校操場邊植樹!薄吧傧汝爢T們在小區(qū)里植樹。”“少先隊員們還在公園里植樹!薄吧傧汝爢T們在江河邊植樹!薄斔麄冞@樣想的時候,那些植樹的少先隊員們就已經(jīng)從書本中走出來,從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灘、溝渠、山坡、公路邊走來,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世界,于是,學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一步真正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抓課后問題,引導思考
有時課后問題的設計可以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學切入口,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后問題的提示,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準確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探討課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課課后練習第4題“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可以教學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詩歌,找出寫植樹的好處的章節(jié)重點閱讀,查找資料了解,從而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在教學之中巧妙的設計一個討論“植樹造林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學生便會想起家具,課桌、架橋、鐵路枕木等都會用到樹木。它的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也可以在教學之后讓學生回顧總結全詩,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從而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效率高。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1
蘇教版國標的第一篇課文均為詩歌,我總在想為什么每冊書的第一篇選詩歌的呢?是不是人類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章是詩歌?是不是詩最能夠讓學生懂得母語中的創(chuàng)造?是不是詩很簡單,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母語的簡單,即一切從簡單開始?這些詩是簡單的,簡單的讓學生一讀就懂,一讀就感受到美韻的存在,一讀就感覺到自己從寒暑假中又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
我本人是很喜歡詩的,也喜歡用自己搜索的關于詩的解釋引導學生學,用自己對詩的理解引導學生學。比如,在過去我查找過詩的許多種解釋,大概有150多種,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解釋不是中國的“詩言志”,而逝希臘“詩人就是創(chuàng)造者”,而發(fā)現(xiàn)到古希臘的這一解釋,我是非常興奮,一直到現(xiàn)在,這種興奮還是那樣的強烈,所以每學一首詩,不管是新詩還逝體詩,我都會與學生一起重復“詩人就是創(chuàng)造者”,今天的學習其實就是與“創(chuàng)造者對話,以讓自己成為創(chuàng)造者”,孩子們都能明白我的這種引導。所以,四下的這首詩,還是用“創(chuàng)造”打頭,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去植樹,去思考。
我在多篇拙作中解釋過漢字的“詩”,我說“詩”字非常好,是由三部分組成,左邊是言字旁,右邊是由“土”與“寸”組成,“詩”其實就是“土言寸語表心情”,“土言就是根據(jù)自己的思考想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這是詩的內容。寸語,就是把想要說的話變短了,短得好聽了,比如押韻了,這是詩的形式。而土言加寸語其實最終還要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比如愛與憎等,那就是言字旁所指,這也是詩的思想”。我以前是用這種方式教會我的女兒快速愛詩、寫詩的,雖然對于我本人來說,那只是個案,但通過我過去兩年的實踐,我覺得了大部分的學生理解了,開始寫了,并且還真像回事。所以,在教這一課中,我同樣引導學生用漢字“詩”的方式來讀、來思考。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考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說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天、為未來創(chuàng)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chuàng)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huán)境。這一句句創(chuàng)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xiàn)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為大多數(shù)的農村每一年都有著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著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學著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課后有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著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既然詩是一種創(chuàng)造,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擁有這種創(chuàng)造。這也是母語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2
本文是一篇現(xiàn)代詩歌,以簡潔輕快的語言表達出了對青少年熱愛環(huán)保的號召。文章的重點主要是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說說植樹的好處。
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意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教學第1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來體會植樹的季節(jié)和少先隊員參加植樹造林的快樂心情。在教學第2小節(jié)時,我則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來展開想象,促進感悟。學生們還想到“少先隊員們在學校操場邊、在小區(qū)里、在公園里植樹……”當他們這樣想的時候,那些植樹的少先隊員們就已經(jīng)從書本中走出來,從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灘、溝渠、山坡、公路邊走來,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世界,于是,學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一步真正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4-20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5-16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6-24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2-16
《走,我們去植樹》的教學反思02-14
走我們去植樹的教學反思06-26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6-26
走,我們去植樹的教學反思06-26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04-20
《走我們去植樹》的教學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