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千米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千米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
《千米的認識》這一課的知識目標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教學中,學生確實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從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上課的前一天晚飯后隨家人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學生就能跟實際操場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掌握。這對于一部分學生有了很好的幫助。在課堂教學時我?guī)W生到操場上課, 實際測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學生顯得特別興奮。大部分學生能在能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 米。
教學效果較為理想。有個別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的.學生,對于在室外上數(shù)學課感覺很新鮮,對于該課的內容的關注度就減少了,所以對于這一小部分學生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如果要在課外進行實際方面的操作,我會事先講清目的和要求,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2
在教學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測量”中“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時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長度單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學生已經(jīng)基本了解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含義。所以在此認識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認識“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边是比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義。教材先設疑:“1千米有多長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學生熟悉的運動場中的跑道來進行引導: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從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關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過活動安排引導學生對“1千米”進行由概念的認識到具體感知: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項校外活動“和老師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長!眮砑由顝娀瘜W生認知。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中要建立起“1千米”這一沒體驗過的觀念,難度還是比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先復習,做到溫故知新。強調新舊知識的銜接,從復習長度單位“1米”的的感性認知和距離測量,到認識“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自然過度“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認識”這一學習目標任務,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這一系列的教學引導活動,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扒住边@個抽象的長度單位,對于這些八歲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憑我的引導,全靠小學生自己去憑空想象,是不容易達到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這需要很多學生身邊長距離的實際例子進行想象,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說說“我家離學校有多遠?”的活動,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認識,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離概念。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充分考慮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經(jīng)歷,建立“1千米”的長度感性認識比較困難。因此,我根據(jù)教材的編排和請示學校領導,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請體育教師合作帶領學生用一節(jié)體育課“遠足”到一處安全的公路路段進行“1千米”測量和行走。這樣學生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由于學生對戶外數(shù)學活動的自由感到新奇,個別學生注意力分散到路邊景致,對于長度測量和體驗的`關注減少了,沒有完成測量過程中的長度計數(shù)和計算任務,使得學習活動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今后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安排好學生任務分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爭取每位學生有參與活動的合適任務和內容,讓學生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在生活是應用數(shù)學的樂趣。
針對這節(jié)課時的教學內容,還可以發(fā)揮網(wǎng)絡的強大信息功能,用衛(wèi)星地圖的標尺測量工具,讓孩子們認識城際間的距離和家鄉(xiāng)地理環(huán)境的長度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對于長距離的認識獲得更多信息。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3
這節(jié)課,最主要的教學難點就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學生都可以用手比劃出來,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長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劃,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測,只有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去感受。
在課前設計時,我考慮到了兩個方面,一是要結合學生課前走操場跑道(環(huán)行)來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二是要結合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路段(直線型)來感受1千米的長度。于是,我?guī)е鴮W生沿著操場的跑道走了7圈,課上還結合教材內容列舉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這些填空,來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課件時,特意繪制了一幅我們學校附近的`路線示意圖,因為那些都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線路,大部分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在這些路線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長度。當然,課后王金發(fā)老師指出,如果能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感受,那就更好了。這處細節(jié),我在課前確實沒有考慮到,十分遺憾。
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十分認同這句話,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細節(jié)問題考慮得周全、到位。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4
數(shù)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上,但這里的經(jīng)驗,不單指學生通過活動得到的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中或從老師、教材及其它媒體中獲得的已有間接經(jīng)驗。教學中,不單應當重視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數(shù)學需要的直接經(jīng)驗;更應強調激發(fā)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jīng)驗,與當前的數(shù)學學習建立聯(lián)系,學習數(shù)學。在學習“千米”這一長度單位之前,學生已經(jīng)有了對“米”的感性認識,現(xiàn)在就是要通過實踐預設生成“千米”與米的聯(lián)系。
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知1千米有多長,我把學生帶到運動場上,借助體育鍛煉來幫學生鏈接“千米”與“米”。我們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我把學生5人一組進行接力賽跑。在跑的過程中每個接力的都必須把前一位跑的米數(shù)加起來,等5個人跑完,我讓學生匯報他們跑的成績,每個小組都跑了1000米!跋襁@么遠的距離就是1千米”,我乘機告訴學生。最后我問:“1000米要跑幾圈?想一想。”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空間,使學習有了挑戰(zhàn)性,強化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給學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千米的經(jīng)驗,我不斷地啟發(fā)、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lián)系了起來,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如:如果一個人的兩臂伸開長度約1米的話,那要多少人這樣兩手張開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數(shù)學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建構數(shù)學知識,形成數(shù)學技能,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產(chǎn)生愛數(shù)學的情感,突出數(shù)學本質,強調活動與數(shù)學學習的聯(lián)系與整合,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動中,生成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在學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有實際動手測量1千米的實踐活動,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長的思維活動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數(shù)學能力。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對千米的認識,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觀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學生真真確確感受到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5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jīng)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紤]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某某屯大約是1千米!比缓笞寣W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shù)等等。球場外一圈有約有1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轉化,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就瓿闪私虒W任務。學生也覺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但是,由于學生多,擔心學生安全,沒有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加上學校地勢不開闊,只是組織學生到地形較為平坦的籃球場量出100米的距離(大約一圈多),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算出所需的時間大約是一分多鐘。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15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學生對于千米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6
數(shù)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該發(fā)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xiàn)新理念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在設計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jié)數(shù)學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fā)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具體體現(xiàn)在: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慕虒W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shù)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qū)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三、利用現(xiàn)有教材,體現(xiàn)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jīng)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shù)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fā)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xiàn)新理念的重要一環(huán)。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著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復、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jié)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shù)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
長度的感受。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7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成功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內容設計起到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認識平方千米》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和常見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進率并且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為此復習題:口答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求邊長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讓學生發(fā)現(xiàn)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分別為1厘米、1分米、1米,為接下來的“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知識能夠順利遷移和過渡。
2.過渡自然。
如:欣賞美麗的風景圖,找找新的面積單位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看著優(yōu)美的大自然,感受著九寨溝、杭州西湖的美麗,三峽水庫的遼闊,體會著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的同時,發(fā)現(xiàn)新的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進而探究平方千米這個大的土地面積。知識雖新、雖陌生,可伴隨者優(yōu)美的音樂和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出現(xiàn),一切卻變得那么的自然與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設計,教學素材就在學生的身邊,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較大、比較抽象,要感受它的實際大小并不容易。通過地圖、衛(wèi)星導航圖去舉例、分析校園附近的路段及大家熟悉的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從而想像由這些路線所圍起來的圖形的面積。這里教學手段鮮活、具有科學性,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激發(fā)了他們探討的興趣。
教學中不管從時間的長短去感受面積的大小,還是閉上眼睛去想像,還是到最后的以大家熟悉的中山體育場為參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深刻認識1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同時這一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反映出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營造出生動活潑且富有意義的課堂氛圍。
4.利用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去比較、感受一下世界國家領土排名前三位和領土最小的國家的面積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再現(xiàn)新知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面,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需改進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課,不了解學生的基礎,也沒考慮到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比較大,要轉換它們的大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導致在做單位的轉換這一練習時用時較長,部分學生感到吃力。為此以后上此課時,復習中該增加:一個數(shù)擴大或縮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時,小數(shù)點該如何移動這類題。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8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ㄒ唬┈F(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的價值。
。ǘ┚毩: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xiàn)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ㄒ唬┥: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ǘ⿴: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shù)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ㄒ唬┡袛嘞铝姓f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ǘ72頁3、4。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chǎn)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jù)。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lián)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9
千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我想在“千米的認識”課上,如果單單以書為教材,灌疏給學生,強壓學生牢記“1千米=1000米”,也許學生接受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具體感知。正如有的老師講到的我們要避免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這節(jié)課上,我并沒有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單位的換算,而是帶領學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讓學生走一走,記錄時間,記錄步數(shù),引導學生理解走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對1千米有了認識,使抽象的概念變?yōu)榫唧w。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內在,增進了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運用數(shù)學的信心。這節(jié)課學生也覺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課后,讓學生去搜集資料,生活中我們在哪里還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再讓學生測一測,從學校出發(fā),走到自己家里大約有幾米。鞏固知識,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了對千米的'認識,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個性。從而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是從生活中來而又要應用于實際生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shù)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0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際上已經(jīng)接觸過千米,并且由于上個學期口算本中出現(xiàn)過,學生對于千米和米之間的轉換也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學生對于千米有多長這個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因此,課堂上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對1千米、幾十千米形成一個抽象的概念認知。
在介紹千米和米的轉換時,我借助了上學期的千克和克的單位轉換的類比,學生很快能記住,千米到米是三個0的差別,并且在課上讓學生嘗試容易混淆的單位換算,例如50千米=()米,以及700000米=()千米這樣0較多的單位換算。而單位換算在實際作業(yè)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操場一圈500米,小明跑了4圈,跑了多少千米”學生往往算出來20xx后忘了把單位換算到千米,甚至直接把千米作為20xx的單位。
而學生在填寫單位時最容易出錯,因為他們的日常經(jīng)驗缺失,對于建筑物的高度、路程距離的長度沒有明確的'概念,往往會混淆。尤其是物體的運動速度,例如,高鐵每小時運行200(),自行車每小時20(),或人每分鐘步行200(),等單位的比較和填寫,首先“每小時”“每分鐘”和“每秒”這樣的概念需要區(qū)分,后面的千米和米的填寫難度就明顯加大,因此,學生在這一塊的練習中的能力十分薄弱。而課堂上能夠涉及到的單位填寫是有限的,因此這方面需要課后的練習中不斷地補充和評講。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1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礎上學習的。但是“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它不象之前學習的那些長度單位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較困難,往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讓學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練習。其實,正因為這部分知識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就成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就是老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體驗的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如何把千米的認識真正建立在學生的經(jīng)歷和體驗基礎上呢?我主要分成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段來達成目標的。
課前,我?guī)е鴮W生來到操場,首先告訴學生從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幾步,看看需要幾分鐘,記下你走的情況。然后要求學生沿著學校操場跑道走4圈(一圈250米),讓學生記下走完后的感覺。
課中,告訴學生昨天我們沿著操場跑道走了四圈,跑道一圈是250米,算一算你一共跑了多少米?學生列式250×4=1000米。告訴學生就是1千米。然后讓學生說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初步體驗到1千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思考“如果跑道一圈是200米、400米,那么分別要走多少圈才是1千米。再讓學生回憶昨天出走100米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幾個100米是1千米,根據(jù)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數(shù)和時間來推算走1千米需要幾步、花多長時間。這一系列的活動意在讓學生在課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礎上,再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長度。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應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橋的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課后,我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到書本或網(wǎng)絡上去查找一些資料,如馬拉松長跑比賽的`全程、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時速、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的千米數(shù)、世界上最長的三條河流的長度。通過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深入生活,感受到長度單位“千米“的廣泛使用。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的時候,選用的是操場的跑道,由于跑道是環(huán)形的,學生最容易感受的是1圈,而 4個一圈的長度是1千米,還是不容易感受。能不能把跑道拉直?于是我想到了最好拿錄像機把學校門口到某處(選取學生都熟悉的建筑)之間大約1千米的路程拍攝下來,課堂上讓學生清楚地看到1千米的直線距離。這樣可能比繞跑道4圈感受更好。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2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慕虒W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shù)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的道外區(qū)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三、利用現(xiàn)有教材,體現(xiàn)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jīng)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地名,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自己身邊一些地方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shù)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
教師能發(fā)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
有了以前學習米的經(jīng)驗,這節(jié)課我十分注重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前,先帶學生饒著學校操場走了5圈,用了20分鐘左右,學生感覺走1000米有點累,初步體驗了1000米這個路程比較長。在課堂上又舉了很多用千米做單位的例子,如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汽車行駛、飛機飛行的速度等等,使學生對千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fā)現(xiàn)加強實踐訓練后,學生在作業(yè)中錯誤較少。
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學生親自實驗并拍下視頻,自己感受走多少米要用多長時間,對路程與時間也有了一些感觸。回過頭來再上課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更濃,覺得很貼近自己的生活,這樣一來學生愿意去聽、去了解、去學習。
我覺得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課前所做的準備,以及大量的貼近生活的實例。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本節(jié)課抽象的知識,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有具體的體驗,我覺得還是應該走進生活不斷的實踐,這里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提高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情況,這里也充分的說明數(shù)學是離不開生活實際的。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盡可能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xiàn)出高效課堂這一宗旨,充分利用好每節(jié)課,讓學生收獲滿滿,也讓自己感到充實。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3
上午,縣校長培訓班在學;顒,上了一節(jié)研究課“千米的認識”。自我感覺,總體來說還是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但是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幾點想法,暫且記下:
1、不可低估孩子。在預習單中,設計了提問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希望提高學生預習時思考的深度。從兩次上課來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千米和噸有什么區(qū)別?有沒有比千米更大的長度單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說明我們的學生是帶著思考在學習的.。孩子的知識面也不可小看,兩個班都有學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單位是納米,追問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聞袋袋褲》知道的。還有學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樓是800多米。這些都是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而且,對其他孩子來說,這些知識由同學口中講出來,比老師講給他聽,留下的影響更深。所以,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2、充分建立學生的表象。今天兩個閉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安靜的氛圍中,隨著老師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疊了1千米的大樓,又通過隨后的一組圖片加以強化,應該說孩子的體驗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成功的。
3、從學生看課堂。一節(jié)課的主要衡量標準要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今天的課堂上,應該說后一點是做到了,孩子們的發(fā)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讓我高興的是,這種語言的完整性表達已經(jīng)不是停留在淺層面了。
4、心中有學生,眼里有小組。課堂教學中真正能做到這兩點,我想,離“以學定教,先生后師”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蛟S“尋根課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點感慨:
高效課堂,形式在課堂,功夫在課外。無論是導學單、預習單,還是學生座位的改變,都是形式上的改變,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改變。沒有這個本質,任何教學改革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普通教師來說,真正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啊。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4
上《千米(公里)的認識》一課有感:今天這節(jié)課上得很開心,孩子們都不愿下課了。首先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同學們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讓他們用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幾乎全部同學都能有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再來一個搶答有關毫米、分米的換算練習,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
這時候進入新課,讓孩子們認真仔細觀察第七頁的主題圖,在圖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1千米的長度對剛上三年級的孩子而言還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帶著孩子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課前我已經(jīng)向體育老師了解了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200米。我就告訴他們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然后讓孩子們自己討論得出:一圈是200米,兩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著就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體質選擇跑步或者走行,體驗一下一千米有多長。
然后讓孩子們觀察書上介紹的標準的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運動員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整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很輕松,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的一點體會就是:把開心給孩子,你會更開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你會有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幸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15
千米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要建立這一觀念的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這么抽象的一個長度單位,對于八歲的孩子來說那是很難想像的,單靠學生自己的憑空想像,那是非常難達到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這需要很多的實際例子,而且要是跟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比較大的。當然,學生也并非對此一無所知,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除此之外,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有一部分的學生就能跟實際操場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掌握。這對于一部分學生有了很好的幫助,不過在課堂教學時我?guī)W生下操場實際測量和感知的.時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的學生,對于該課時內容的關注減少了,所以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這一方面的處理還需要更加的謹慎。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01-07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01-07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1-08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15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18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02-08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07-04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07-03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8-19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