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學計劃范文(精選6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學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xù)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tǒng)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可以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會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3)會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4)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5)會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6)掌握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7)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1)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2)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tǒng)計與概率:
1)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3)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4)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fā)展數感。
2)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3)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fā)展抽象思維。
4)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體系、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千克與克、長方形和正方形、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解決問題的策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分數的初步認識。數與代數部分。二年級下冊已經教學“認識萬以內的數”和“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冊教科書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結合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教材還安排了“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以及一些簡單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積累對顯示問題中基本數量關系的認識,加深對相關運算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從而更好地感受計算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教學中,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減法解決的、簡單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之外,還安排了除法的驗算,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學習用乘法驗算除法,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乘除法關系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計算的水平,為繼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解決問題的策略為特色內容。在學生積累了一些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以后,本冊教材安排的是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出發(fā)展開思考,并在條件與問題之間建立起適當的聯(lián)系,從而解決問題。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原有的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將得到適當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提高。
“探索規(guī)律”是數與代數領域的基本內容之一。本冊教材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間隔排列的兩類事物數量之間的關系,總結、歸納其中的規(guī)律,經歷數學抽象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認識分數”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學會借助直觀比較兩個簡單分數的大小,計算簡單的分數的加、減法。此外,考慮到學習難度、與一些教學內容的相關性、以及學生日程生活經驗的積累情況和認識發(fā)展水平,所以把《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冊教學。
圖形與幾何部分。本冊教科書圖形與幾何的內容一共安排了兩個單元。其中,第三單元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長計算方法。這個單元是學生較為系統(tǒng)地認識平面圖形、學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計算的起始單元。一方面,學生為后續(xù)相關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學生積累一些探索平面圖形特征和周長計算方法的經驗,從而逐步提高探索學習的能力。第六單元安排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另一方面使他們初步感受圖形運動與變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點,拓展觀察、分析現實空間與平面圖形的視角,逐步增強空間觀念。
綜合與實踐部分。本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綜合與實踐活動。第一次結合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長是多少》,引導學生通過拼一拼、比一比、畫一畫、量一量等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平面圖形周長及其計算方法的認識,提高測量、計算和估計不同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第二次結合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安排《多彩的“分數條”》,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數的含義,感受這些分數與1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啟發(fā)他們在活動中發(fā)現和提出更多有意義的問題,不斷增強問題意識。
此外,本冊教科書沒有安排獨立的“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單元,但注意結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部分內容,擇機讓學生經歷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幫助他們進一步豐富統(tǒng)計活動經驗,體會數據分析的意義和價值。
二、全冊教學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與估算;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聯(lián)系現實情境理解倍的含義,能用“倍”說明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能解決倍比關系的簡單實際問題。
。2)會用“克”、“千克”表示物體的質量;認識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兩面圖形的周長;
。4)學會從條件想起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并能運用正確的策略解決連續(xù)比較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5)認識物體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及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區(qū)分、判斷平移、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能識別判斷軸對稱圖形,能在平面圖上將指定物體進行平移。
。6)能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能聯(lián)系實際說明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含義,能比較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大小。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信息。
3、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三、學生基本情況:
三()班()人,經過兩年系統(tǒng)的數學學習,學生都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能認真完成作業(yè),對數學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學習過程,具有初步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但是,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沒有學習積極性,沒有自控能力。本學期教學中,將向全體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愉快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力求全面提高他們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與此同時,重點做好培優(yōu)輔差工作,讓優(yōu)生吃得飽,讓后進生樹立學習信心,愛學習,讓全班共同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2、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一絲不茍、認真作業(yè),細心檢驗的學習習慣,利用每周的數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
3、認真鉆研教材,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他們閱讀數學課外讀本,拓寬數學的知識面。
4、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不搞題海戰(zhàn)術,不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5、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多聯(lián)系,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fā)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兩位數乘兩位數
2、千米和噸
3、解決問題的策略
4、混合運算
5、年月日
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7、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8、小數的初步認識
9、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與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會口算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覺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統(tǒng)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善。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發(fā)展數感,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yè)。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4
一、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60人。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fā)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兩位數乘兩位數
2、千米和噸
3、解決問題的策略
4、混合運算
5、年月日
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7、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8、小數的初步認識
9、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期末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聯(lián)系對四則運算的已有認識以及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并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口算、估算和筆算,初步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兩步混合運算式題,進一步掌握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lián)系生活經驗,認識質量單位“噸”,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24時計時法,初步了解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2)結合實例和操作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相關長度單位的換算;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估計、描述平面圖形或物體某個面的面積,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或合理估算有關平面圖形、物體某個面的面積,正確解答與面積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初步學會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匯總、排序、分組和簡單分析,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經驗。
2、數學思考方面。
發(fā)展數感,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算、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在討論計算方法、驗證計算結果、發(fā)現簡單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逐步學會表達思考的大致過程與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后思考,進一步感受反思性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和價值。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鉆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全班平衡發(fā)展。
2、加強常規(guī)訓練,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后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便于操作的實踐活動情境,使學生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tǒng)計知識──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6、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7、提供豐富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素材。激勵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進一步探索研究的興趣與欲望,并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進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課時安排:
一、兩位數乘兩位數……………………………………………………10課時
☆有趣的乘法計算………………………………………………………1課時
二、千米和噸……………………………………………………………3課時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4課時
四、混合運算……………………………………………………………5課時
★算“24點”…………………………………………………………1課時
五、年、月、日…………………………………………………………6課時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9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6課時
八、小數的初步認識……………………………………………………4課時
九、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3課時
★上學時間………………………………………………………………1課時
十、期末復習……………………………………………………………5課時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仍然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繼續(xù)教學整數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應用這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繼續(xù)教學分數,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首次教學小數,有一位小數的意義、讀與寫、大小比較、加減計算等知識;還教學時間單位年、月、日,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較大的質量單位噸。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平移和旋轉現象,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方法;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繼續(xù)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較簡單的幾何體,用圖形表達看到的形狀;教學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教學平均數的含義,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用平均數描述和分析一組數據的基本狀況。聯(lián)系上面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了六次實踐活動!拔覀兊脑囼炋铩笔菆鼍靶偷幕顒,在試驗田場景里提出并解決與數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運動與身體變化”是專題研究型的活動,用統(tǒng)計的知識與方法,研究體育運動引起的脈搏和呼吸的變化情況。其它都是操作(制作)型的活動。
另外,還編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嗎”,大致有兩類內容。一類是與數學知識有聯(lián)系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如劃分一年四季的溫度標準、大自然和建筑里的對稱現象、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等。第二類是有關數學的歷史故事,如我國明朝“鋪地錦”的乘法計算、古代和近代測量長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幾何形狀、古代表示小數的方法等。這些內容能拓開學生的視野,增多知識,激發(fā)對數學與學習數學的熱情。編排了十多道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滿足部分地區(qū)、學生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特點
1、提供現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和提出新的計算問題,產生學習新的計算方法的現實需要,通過系列的場景情境,讓學生在相互關聯(lián)的情境中不斷發(fā)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靈感;注意運用實例引出概念和幫助學生建立面積和面積單位等概念,運用不同的實例幫助豐富概念。
2、展示現實情境,借助直觀和操作逐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安排由淺入深,可以降低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利于學生逐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安排許多直觀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把具體的感知逐步上升為數學的結論;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教材注意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注意溝通小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形成關于小數的良好數感。
3、注意數學知識的比較。一是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發(fā)現計算規(guī)律,產生新的體驗,提高計算能力;二是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把握面積與周長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例如,通過拼擺、計算和列表,使學生認識到有些圖形的面積相等,但它們的周長卻長短各異,反之,有些圖形的周長相等,但它們的面積有可能大小不同,這樣,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對圖形面積與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的認識便逐步清晰并得到提升。
4、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都是對圖形進行變換的方法,教材編排時,注意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設計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體驗;結合觀察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和制作美麗的圖案,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5、數學實踐活動突出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現實性、應用性。一是強調不同領域數學知識的聯(lián)系與綜合,例如,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后,安排的實踐活動“生日快日”,調查里同學的生日,并分別按月份和季度分類整理,完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使“年、月、日”的知識與“統(tǒng)計”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綜合性。二是強調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例如,認識了“千米和噸”以后,安排的實踐活動“了解千米”,引導學生通過查找有關的體育、交通、天文、地理常識,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千米,并體會千米在生活的廣泛應用;三是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了“統(tǒng)計”單元以后,安排的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始終以研究和解決問題為主線,從而突出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三、教學建議
1、要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要準備教具,其他領域的內容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素材的再現等也要準備教具,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具要準備,每個學生最好都能準備必要的學具,以便學生充分地進行觀察和操作活動。
2、要準確把握教學要求。一是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度,不人為地加大教學難度和密度,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反之也然;二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反復嘗試、練習,不斷修正,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合作完成任務。
3、重視發(fā)展學生估算策略,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重視學生先計算后驗算、檢查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驗算的良好習慣。
4、解決問題時,要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經驗,經歷探索的過程,再充分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5、強化練習的設計,力求形式多樣、題型新穎、靈活多變,避免單一、枯燥、重復、機械的訓練,做到精講精練,在練習中要讓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些獲得的有關信息,積累感受。在解決問題時,注重比較,以溝通一些實際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解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怎樣想的,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思考,教學思考題時,應該引導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解答的方法,不要當作例題來教學。
6、重視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評價時,既要關注對乘法、除法計算方法等知識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評價,關注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評價的方式多樣,把握好評價的時機,旨在引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今后繼續(xù)學習增添新的動力。
四、教學進度安排建議表
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6
一、內容的增刪和變化
本冊修訂后的教材,一共有十個單元。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幾個調整和變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時記時法的認識
24時記時法的內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級上冊進行教學。但在教材實驗過程中,不少教師反映學生解決這部分內容中“求經過時間”的實際問題有一定困難,建議適當后移?紤]到“課標2011年版”把24時記時法安排在第一學段,所以教材修訂時將這部分內容與年、月、日的知識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們從整體上把握常用的時間單位及其相互關系,同時也方便教師組織演示、操作以及相應的實踐活動。
2、提前安排兩步混合運算,鼓勵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課標2011年版”把兩步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由第二學段移至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正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為此,教材在修訂時作了相應的安排。盡管學生在此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兩步式題(含同級運算式題和乘加、乘減式題),但這些式題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逐次計算”。本冊教材安排的兩步混合運算式題涉及兩步混合運算的各種情形,自然也就涉及運算順序的各項基本規(guī)定,因此它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給予必要的關注。教材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還第一次要求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兩步混合運算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更加宏觀地把握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引導他們把解題思路與相關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有機結合,從而促進數學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3、按“解決問題策略”內容板塊的整體規(guī)劃,教學從問題出發(fā)進行思考的策略
從所求問題入手,根據數量關系先找出與這個問題直接相關的兩個條件,再把上述條件中的未知項作為新的問題,并繼續(xù)尋找與它直接相關的另外兩個條件……像這樣執(zhí)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能從原題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們稱之為從問題出發(fā)思考的策略。與三年級上冊安排的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一樣,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體驗并掌握這一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助于他們逐步加深策略體驗,不斷增強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并為綜合運用學過的策略以及繼續(xù)學習其他策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4、后移平均數的認識,重新設計簡單數據統(tǒng)計活動內容
根據“課標2011年版”的要求,第一學段的統(tǒng)計教學,重點應讓學生了解統(tǒng)計活動過程、積累初步的統(tǒng)計活動經驗,不要求認識正式的統(tǒng)計圖表,也不要求認識平均數以及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為此,教材把原來安排在三年級下冊與平均數有關的內容后移至四年級上冊,同時,引導學生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繼續(xù)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中蘊含著信息,感受數據分析的意義和價值。與二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冊教材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了解并初步掌握數據的簡單匯總、排序和分組方法;另一方面,則引導他們對收集和整理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初步體會分析數據時不僅要關注個別數據,也要關注一組數據的方方面面,概括簡單分布情況,這樣才能從數據中獲得更多也更有價值的信息。
二、教材簡析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材下冊共安排了九個單元,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領域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千米和噸”、“解決問題的策略”、“混合運算”、“年、月、日”、“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3、“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算24點”和“上學時間”。第十單元是本冊教材的“整理與復習”。還增設探索“有趣的乘法計算”專題活動。
三、各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適用于三位數乘兩位數,甚至三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中去。因此,在整數乘法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具有很強的基礎性,把它組成一個單元,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本單元安排了6個例題,具體如下:例1:兩位數乘10的口算(包括幾十乘幾十)
例2: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例3: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例4: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進位)
例5:兩位數乘幾十的筆算
例6: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ǘ┙虒W建議
1、教學兩位數乘10,鼓勵學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證,從中選擇比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學12×10,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從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啟發(f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探索算法。
2、為解決實際問題而估算,體現估算的意義;創(chuàng)設需要估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估算的過程。
例2的編寫,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關于估算的教學思想,即估算不單是一種數學計算方式,更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教學估算不是學生被動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動探索新算法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解決怎樣的問題用到了估算,體會是如何估算的,還要體會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義建構筆算的豎式,首先要解決分幾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結果寫在哪里的問題,然后要解決如何進位的問題,最后形成完整的計算法則。例3和例4都是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例3著重教學豎式的結構,包括乘的步驟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結果的書寫位置;例4著重教學乘法過程中的進位,并形成計算法則。這樣安排分散了難點,有利于課堂教學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點并有效地解決難點。
4、教學兩位數和幾十相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簡便的豎式怎樣寫,還要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合理性。本單元計算兩位數乘幾十,一般采用筆算,尤其是像37×30這樣需要進位的乘法,不要求學生口算出得數。兩位數乘幾十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特殊情況,它的豎式在遵循計算法則的前提下,有特殊處理的方面。例5教學的這些乘法,使學生掌握簡便形式的筆算技巧。
5、教學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重視解題思路的形成,發(fā)展推理能力。
6、結合乘法計算,滲透乘法運算律和積的變化規(guī)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題以及單元復習中的第8題、第10題、第11題都是結合乘法筆算,在滲透乘法運算律和積的變化規(guī)律。
第二單元:千米和噸
。ㄒ唬┙虒W內容
千米和噸不與其他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一起教學,是因為認識千米和噸需要相應的`生活經驗支持,要在現實的情境里體驗1千米是多長、1噸是多重,要聯(lián)系萬以內數的知識進行千米和米、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低年級學生一般不具備認識千米和噸的條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級下冊教學這兩個計量單位。本單元共安排了兩個例題進行教學,分別是:
例1:認識千米
例2:認識噸
(二)教學建議
1、因地制宜,安排學生感知1千米的實際長度。
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盡管有些學生會聽到或看到這個長度單位,但并沒有形成1千米的長度概念。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低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缺少感性認識來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無法像較小的長度單位那樣,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創(chuàng)設學習“噸”的情境,幫助學生體會1噸有多重。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1噸的物體很重。學生認識噸,不可能像體驗1克、1千克那樣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樣直接看到,只能間接體會。
3、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千米和噸”的實際應用,并進行簡單的計算或估計。
練習三中第3、第4題都是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生困難不大;第5題不必算出精確得數,通過估算就能解決。教材還安排了填表和測量的活動,如第8題,了解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的長度;第9題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數或時間,推算出從學校門口到哪里大約長1千米。這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活動,切不可忽視。
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ㄒ唬┙虒W內容
本單元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具體安排如下:
例1:初步體會從問題出發(fā)的推理過程,解決有三個已知條件的,求還剩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
例2:利用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解決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
(二)教學建議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學規(guī)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學習策略:先體會策略,再運用策略,逐步達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還剩多少、相差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的數量關系適宜從問題出發(fā)進行推理,學生很熟悉這些數量關系,有助于他們初步學會從問題向條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從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學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加強對學生引領的力度,凸顯思路的特點和方法。
2、解答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從問題想起的好處。
3、編排必要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在練習中逐漸完善和穩(wěn)定。教材編排的練習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針對策略的特點而進行的專項訓練,二是應用策略解答的兩步計算問題。根據問題先說出數量關系,再說說缺少什么條件。利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兩步計算問題的數量關系。
第四單元:混合運算
。ㄒ唬┙虒W內容
在教學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統(tǒng)計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了乘加、乘減的計算。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把計算從加減或乘除的同級運算擴展到加(減)乘(除)不同級運算,要求學生體會并掌握運算順序,學會使用遞等式表示運算過程與步驟,初步運用混合運算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紤]到三年級學生的水平,本單元只教學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安排了三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
例2: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
例3: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材把不同級的混合運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減法”和“有除法也有加減法”兩段,各安排一道例題教學,降低了認知難度,能方便教與學。
。ǘ┙虒W建議
1、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應遵循的規(guī)定,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規(guī)定?教材讓學生結合現實的素材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與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相結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初步體會列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算式,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過“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另一種是根據題目的數量關系式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逐步體會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要依據問題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先思考問題的數量關系,在列綜合算式的習慣。
3、學會思辨
3、精心安排題組練習,使全單元的教學效果更好。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需要掌握多種類型計算的運算順序,有同級的、不同級的、有小括號的,如何把這些運算順序構建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便于學生及時提取,正確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計算題組,通過比較相同和不同之處,幫助學生熟悉并全面掌握運算順序。如p35/4盡管數據相同,數的位置相同,但是運算符號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相類似的安排還有p37/3、p39/3、p40/2。
第五單元:年、月、日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的計量單位中,時間單位比較抽象,難以體驗一個單位具體有多少,而且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時間單位的教學分成兩段安排。本單元是教學時間單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級教學的時、分、秒的基礎上,再來教學年、月、日的知識,以及24時記時法。全單元安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認識年、月、日
例2:認識平年和閏年
例3:認識24時記時法
例4:求簡單的經過時間
(二)教學建議
1、安排學生在年歷上收集、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比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數,教學平年和閏年的知識。
平年和閏年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閏年二月份的月歷作為學具,指導學生認識平年和閏年,體會有關閏年的規(guī)律。
3、聯(lián)系生活常識,利用圖形直觀表示24時記時法的原理與方法。
4、解決“求經過時間”的問題,放開思考與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經過時間”的問題,其難易程度差異很大。本單元教材通過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使學生懂得“經過時間”的含義,初步學會求經過時間的思考方法。例4:例題安排的是求整點與整點之間的經過時間,要求獨立思考,允許解法多樣。問題要求“《動畫劇場》從14:00開始播放,16:00結束,播放多長時間”。這個問題不是很難,教材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可能看著鐘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條思考,然后教材指出,還可以用減法計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經過時間”的含義。其實,在鐘面上或直條上直接數出播放時間,與列式計算,其思考過程是一致的,都是從16小時里去掉14小時,只是它的表現形式不同,教學時要溝通它們的相同點!霸囈辉嚒笔乔蠓钦c時刻之間的經過時間,教材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思考。用一條線段表示從8:00到9:00,再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鐘,在8:10下面標注開始,在8:40下面標注結束,學生直接看著線段圖計算播放時間。學生可以直接數,也可以列式計算。
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在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面積的含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些知識是平面圖形面積的起步知識,在以后教學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全單元安排七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面積
例3:認識面積單位
例4、例5、例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例7: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ǘ┙虒W建議
1、加強直觀感受,在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上抽象出面積的意義。
過去的小學數學教材里有“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作它們的面積”這句話,本單元沒有這樣寫出。而是聯(lián)系具體材料,以豐富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自主抽象與概括。
2、教學常用的面積單位,加強操作活動,形成面積單位的初步觀念。
與面積單位的基本概念有關的知識是:什么是面積單位、有哪些面積單位、各個面積單位分別是多大、怎樣使用面積單位等。
3、通過測量,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通過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推算出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把面積單位的進率安排在本單元最后教學,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積公式,通過計算推理出相關的進率。
5、適時安排關于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屬于兩類不同的量。周長和面積都存在于平面圖形上,學生容易混淆求周長和求面積的問題。所以,及時安排周長和面積的比較,幫助學生區(qū)分這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教學不可疏忽的任務。
。1)比較計量單位及其使用。
。2)比較概念及其算法。
。3)體會周長相同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同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6、編排“動手做”,激發(fā)對圖形的興趣,培養(yǎng)探索精神,滲透圖形的運動。
這里安排的“動手做”,分別把一個較大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個較小的長方形,通過在大長方形和正方形里畫小長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個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用計算和考慮圖形的周長或面積,只要關注圖形的形狀特點,思考怎樣把小長方形“放”在大圖形里面,可以橫著放,也可以豎著放,可以思考怎樣放正好,怎樣放還會有剩余,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ㄒ唬┙虒W內容
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一個物體、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在直觀圖形的幫助下比較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能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分數,把若干個相同的物體看成一個整體,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單元一共編排5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例3:“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例4: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例5:“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ǘ┙虒W建議
1、教學整體的幾分之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引發(fā)認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凸顯幾分之一的本質特征。
2、教學整體的幾分之幾,突出它與幾分之一的關系。
3、求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是多少,加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4、把幾厘米改寫成十分之幾分米,把幾角改寫成十分之幾元,為教學一位小數作準備。
5、編排“動手做”,開展形象思維,體驗分數1/4的意義。
第八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ㄒ唬┙虒W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展,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采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建議
一位小數的含義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聯(lián)系實際初步體會一位小數的含義,是本單元在知識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學任務。至于比較小數的大小和計算小數加、減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進行,都為深入體驗一位小數的含義而安排。
1、聯(lián)系實際事例引出一位小數,初步揭示一位小數的概念。
“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是小學數學對一位小數意義的概括性表述,學生需要在豐富的感性認識中逐漸形成這個概念。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里,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初步認識一位小數以后,例3安排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例4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數意義的實際應用,也是小數概念的繼續(xù)加強。
3、精心編排練習題,加強概念,發(fā)展數感。
練習十一是全單元的綜合性練習,在扎扎實實練習有關一位小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十分重視一位小數的概念的進一步強化,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數感。
。1)數形結合,加強一位小數的概念。例如練習中的第1題、第3題、第5題。
。2)感受數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數感。例如練習的第10題。
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學內容
例1:簡單的數據匯總
例2:分析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排序和分組
。ǘ┙虒W建議
1、把各個小組的數據合并,是常用的匯總方法;把數據按不同標準分類,是常用的數據整理方法。
2、分析數據、引發(fā)思考,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統(tǒng)計教學要體會數據里蘊含著信息,既然是“蘊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數據里的信息。學生開展統(tǒng)計活動,不僅應得到有用的數據,還要對數據進行深入的思考,發(fā)揮數據的作用與價值。
四、教學進度
全冊教材共安排53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還安排了5課時的全冊內容的整理與復習。全學期大約還有20%左右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便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安排教學。
周
次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備注
1兩位數乘兩位數(4)
2兩位數乘兩位數(4)
3兩位數乘兩位數(2)有趣的乘法計算(1)機動(1)
4千米和噸(3)機動(1)
5解決問題的策略(4)
6混合運算(4)
7混合運算(1)實踐活動(1)機動(2)
8年月日(4)
9年月日(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2)
10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4)
1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3)機動(1)
12分數的初步認識(二)(4)
13分數的初步認識(二)(2)小數的初步認識(2)
14小數的初步認識(2)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2)
15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2)實踐活動(1)機動(1)
16整理與復習(4)
17整理與復習(1)期末復習(3)
18期末復習、考試
【三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學計劃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11-11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2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7篇01-08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0篇01-21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0篇01-21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5篇)01-1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匯編5篇02-16
【熱門】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02-07
【精華】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四篇02-06
【推薦】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