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九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研活動指導思想:
一年級數學備課組本學期將緊緊圍繞學校課程教學部的工作計劃以及數學教研組的工作計劃,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從抓學生基礎入手,逐步提升課堂效率,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在組內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討論,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抓差輔優(yōu)、分層教學與課堂效率提升相結合,努力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工作要點:
(一)本年級現(xiàn)狀分析:
我們備課組的四位老師都是剛剛從五年級畢業(yè)班下來的,老師們在教學中的語速,教學節(jié)奏都是非?焖俚,因此我們現(xiàn)階段必須先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此來適應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和接受能力。
我們面對的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學、好問等特點,在35分鐘的課堂中要求學生認真聽講是有難度的,現(xiàn)階段我們將做好學生逐步從幼兒園的學習過渡到適應小學規(guī)范學習。
。ǘ┲饕繕撕腿蝿眨
。1)認真落實教學常規(guī)制度:抓實備課,抓活課堂,抓精練習,抓勤輔導。
(2)一年級將以計算教學的研究為入手,為學生提升計算正確率打下扎實的基礎。
。ㄈ┲饕牟呗耘c措施:
1、抓實備課,強調反思:
在以前教案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教案中問題設計的修改,力爭做到問題設計精簡、有效,具有激發(fā)學生思考的作用,改變以往老師一問到底,學生有問必答的現(xiàn)象。
課后反思是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找出對策、及時彌補的最好方法,也是為自己日后的教學工作留下了寶貴的資料。本學期我組教師的課后反思以課堂改進計劃為基礎,每月一篇詳細的案例分析,結合不定時的課后反思,不只強調篇幅,重點以教學實踐后的有感而發(fā)為主要內容。
2、抓活課堂,提升考核課的研究氛圍:
本學期我組將考核課放在單周周二下午第二第三節(jié)課,要求全員參與聽課評課。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數學”為研究課題,要求教師能認真選取上課內容,能針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認真設計教學方案,課前通過備課組的共同討論和研究,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案,提升考核課的質量。
3、抓精練習,提升質量: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將以計算的研究為入手,運用多種形式的練習方法:
。1)課前天天練,每天在本子上視算或口算10道題。
。2)課后天天練,每天在口算練習本上練習口算。
。3)計算階段檢測。
。4)定期計算比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這樣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性和計算速度,為高年級更復雜的計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4、抓勤輔導,全面提高質量: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開學初期重視練習寫數字,對不能達到要求的學生可以利用中午或課后時間進行手把手的教;對計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通過一對一的練習,加大練習做到熟能生巧。在輔導對學生要多鼓勵,逐漸使他們感到“我能行”從而達到“我真棒”。面向全體學生,尤其對學習困難學生加以關注和研究。教學中實現(xiàn)“分層教學、分層遞進!闭n外提倡奉獻精神,拉差補缺,同時落實“一幫一”結對子幫教活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5、做好常規(guī)工作,注重質量監(jiān)控:
配合課程發(fā)展部做好期中、期末練習,備課組能針對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講評,對練習中學生凸顯的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尋找存在質量問題的原因,提出扎實有效的改進措施;開好教學質量分析會,總結經驗,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進提高。
6、積極參與各種比賽、開展課外活動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備課組將開展拼搭七巧板的比賽,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ㄒ唬、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3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跟考試檢測中發(fā)現(xiàn)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ǘ┙滩膬热莘治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跟退位減法
。ㄈ⒄J識鐘表,統(tǒng)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跟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跟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跟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跟“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跟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跟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跟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ǘ、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xiàn)實世界中的簡單現(xiàn)象。
2、能對簡單物體跟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跟
。ㄈ、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跟結果。
。ㄋ模、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跟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跟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xiàn)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yè)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涼風習習,在這乍冷還暖的金秋時分,我們又開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教育方針促使我們在新的學期里要用全新的理念去培育人才。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特擬定初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章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jié),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jié)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梢哉f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承上啟下的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并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選擇互助式學習模式,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關系,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活動中運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率,驗證結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充分發(fā)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xiàn),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發(fā)散思維。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學生的情況老師已經基本了解,第一梯次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手能力也較強;第二梯次的學生學習也比較積極,思維也基本能夠跟上,需要老師及第一梯次學生的帶動;而第三梯次的學生學習比較被動,磨磨蹭蹭,聽講不認真,語言表達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需要老師及第一、二梯次學生的幫助。在這一學期中應繼續(xù)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對第三梯次學生的轉化。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二冊共有10個單元:
第一單元:下雨了——認識鐘表;
第二單元:豐收了——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三單元:牧童――認識圖形;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第七單元: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八單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第九單元:我換牙了——統(tǒng)計;
第十單元:兒童樂園——總復習,
另外還包括兩個數學廣場和兩個實踐活動。
在數與代數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學看鐘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人民幣的認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安排了: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實踐與綜合應用方面:安排了:趣味拼擺、我們身上的小尺子。
在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安排了:我們的鞋碼——統(tǒng)計。
三、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并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xiàn)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厘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3、統(tǒng)計與概率
在統(tǒng)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能完成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tǒng)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材重難點:
重點:
1、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擴充練習內容和形式,重視滲透性的練習。
2、加強練習,切實提高口算能力,鼓勵學生使用“我會算”、“我會看”、“我發(fā)現(xiàn)”等自信的信息。
難點:
1、用活情景圖,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
2、注重實際操作,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真正體驗數學好玩,數學有用。
五、教學措施:
1、實現(xiàn)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活動性。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5、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下雨了-----------------------2課時
第二單元:豐收了------------------6課時
第三單元:牧童------------------4課時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2課時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5課時
第六單元:大海邊---------------------17課時
第七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八單元:阿福的新衣------------------4課時
第九單元:我們的鞋碼------------------2課時
第十單元:兒童樂園--------------------5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 、教學內容。
1. 認識圖形一。
2. 分類與比較。
3. 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4. 11~20各數的認識。
5. 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 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3. 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4. 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5. 讓學生認識鐘面,會看整點鐘。
6. 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 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三. 教學重點。
1. 10以內的加減法。
2.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 正確列式解答求總數和求問題的加減法應用題。
四. 教學難點。
1. 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2. 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3. 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4. 能根據加法的含義說出求和的簡單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五. 教學內容的課時安排。
1.認識圖形……………………………… 2課時左右
2.分類比較……………………………… 6課時左右
3.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34課時左右
1.2.3的認識……………………………… 3
符號的認識……………………………… 1
4.5的認識……………………………… 2
加法減法的初步認識……………………………… 2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2
6和7的認識和有關6和7的加減法……………………………… 6
8、9、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0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3
習題一……………………………… 4
4.11~20各數的認識……………………………… 6課時左右
5.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8課時左右
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2
進位加法……………………………… 9
加減法圖文應用題……………………………… 3
習題二……………………………… 3
6.總復習……………………………… 5課時左右
共71個課時左右。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
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和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A、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B、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并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聯(lián)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C、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2)空間與圖形
A、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B、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C、初步認識并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tǒng)計與概率
A、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tǒng)計數據的重要方法。
B、會用簡單的象形統(tǒng)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tǒng)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關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tǒng)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fā)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并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fā)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tǒng)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tǒng)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fā)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和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lián)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并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知道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材特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
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具體要求,精選了與學生的發(fā)展、與今后繼續(xù)學習數學有密切關系的數學知識為教學內容。除了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外,適當選擇常見的幾何形體、簡單的統(tǒng)計、認鐘表等內容教學。
2、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
本冊教材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
教材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
3、教學內容的編寫方面
教材以與學生年齡特征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
教材引導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和數學活動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班級孩子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一(1)班數學,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剛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開始學習生活,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是很適應,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著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yǎng)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說話,不聽教師指揮;讀、寫方面的要求等。還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這些孩子在7、8歲就要離開家長獨立生活,更是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ㄒ唬 教學內容
按照一年級剛入學兒童的學習水平,一年級上冊教材具體安排了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包括。具體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
知識與技能: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
解決問題:聯(lián)系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領域。
知識與技能: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解決問題:簡單幾何體的分類。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3)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
知識與技能: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tǒng)計圖。簡易統(tǒng)計表。
解決問題:對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用象形圖或簡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結果。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說明。
。4)實踐與綜合應用。
有趣的拼搭(實踐活動)。
豐收的果園(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愉快的周末(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過去的第一冊教材相比,不僅"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許多變化,而且還大幅度增加了"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這兩個領域的內容,并加強了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適應課程改革與孩子發(fā)展的需求。
。ǘ 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為了適應新時期對教育的要求,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各項規(guī)定,促進孩子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編寫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 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使教材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個領域的教學內容分為十二個單元進行教學。其中"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三個單元的內容主要是數數、比較和分類;"數和運算"的內容分六個單元,教學20以內數的認識,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以及認識鐘表;"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分兩個單元,分別讓孩子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和簡單的幾何體;"統(tǒng)計與概率"的內容,主要教學收集、整理簡單的數據,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易統(tǒng)計表。另外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和知識的綜合應用。
對于內容結構的安排,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本冊教材的內容結構有較大的改變。首先,對于數數、比較和分類,不再作為"準備課"來教學,而是作為正式內容讓孩子學習。它不僅讓孩子學習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初步體會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和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觀察周圍的事物,初步接觸一些數學思考的方法。其次,對于數和計算,10以內的不再把認數和計算穿插進行,而是先認數,主要讓孩子學習認數、寫數和大小比較,并重視通過認數初步培養(yǎng)孩子的數感;再單獨安排"分與合",讓孩子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分"與"合"的思想,以便孩子自己探索加與減的含義、計算方法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然后采用相對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學加和減。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只分為三段進行教學。第三,對于"空間與圖形",教材先安排認位置,讓孩子認識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們描述物體所在位置;再安排認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于"統(tǒng)計與概率",則通過對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讓孩子初步體會簡單統(tǒng)計的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易統(tǒng)計表。第四,把"解決問題"貫穿于教學內容四個領域的全部,使數學學習和數學活動本身成為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現(xiàn)"應用題",而是選擇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與孩子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具體實際問題,作為學習計算的題材,使解決問題融于計算教學的過程中;同時,在認識圖形、統(tǒng)計等內容的教學中,都是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討論、交流等活動,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幫助孩子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性地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實際問題,加深對不同領域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選取與孩子生活聯(lián)系密切、孩子感興趣的素材作為教學題材。
教材注意從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孩子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動探索的事物,創(chuàng)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fā)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調動孩子學習相應內容的策略與機智。例如,選擇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廳、廚房這樣的場景,讓孩子觀察、比較這些場景的物體,認識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并建立相應的觀念;選擇讓孩子整理自己的學具和文具,學習"分一分",認識分類的意義,學習分類的思想和方法;組織孩子自己通過搭積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種幾何體,并通過"有趣的拼搭"進一步感受這些幾何體的一些特征。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題材,促進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又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學校生活里孩子親身經歷過的澆花、游戲、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動,以及生活里常見的栽樹、運南瓜等勞動的現(xiàn)實場景為題材,或創(chuàng)設動態(tài)變化的情景,或提出數學問題,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調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體會數學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再如,教材在選取童話題材方面,以"森林運動會"的場面為題材,引導孩子通過比較,學習"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義及表示方法;在教學簡單的統(tǒng)計時,通過動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引導孩子學習分類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材還注意從孩子身邊選取一些有價值、感興趣的問題,讓孩子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及數學知識、生活經驗來解決。例如,應用分類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樓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誰走錯了",讓孩子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一說"你在哪兒見到過0",針對鐘面上表示的時刻說說不同時間的鐘面上"怎么都是10時",分清有上午10時和晚上10時。又如,讓孩子根據"你最喜歡吃哪一種水果"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用統(tǒng)計的方法描述問題的結果。
3. 重視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重視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
本冊教材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重視使孩子的學習活動充滿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一般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孩子主動探索--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過程,并采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例題中先呈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童話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接著采用卡通圖片結合語言表達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動,在孩子的交流中呈現(xiàn)各自的算法,讓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接著在"試一試"里讓孩子"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不再統(tǒng)一給出某種算法,而是讓孩子對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釋。又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先設計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話場景,提出不同的問題,再引導孩子分類、整理,用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易的統(tǒng)計表表示問題的結果,然后讓孩子用統(tǒng)計的數據進行分析、解釋和說明。
其次,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十分重視孩子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孩子的學習活動,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以適應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認物體"時,讓孩子自己玩積木,試著把積木塊分類,在分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找它們的"朋友",逐步建立這些幾何體的觀念,同時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它們的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又如,在"分與合"里教學5以內數的分與合時,例題先提出"把4個桃放在2個盤里,可以怎樣放"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4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提出"幾和幾合成4"的問題,讓孩子討論、交流,接著提出關于5的分與合的問題,組織孩子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把結論交給孩子自己得出,然后讓孩子獨立擺一擺、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與合。在加、減計算中,都是先出現(xiàn)孩子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fā)現(xiàn)或總結算法,然后出現(xiàn)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孩子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并作出自己的解釋。再如統(tǒng)計的學習,則讓孩子著重通過小組合作,經歷和體會簡單統(tǒng)計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教材的這些處理,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孩子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孩子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 提倡算法多樣化,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數感。
教材在計算教學中,盡量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間,通過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樣化。例如,10以內的加、減計算,不再像過去那樣先復習數的組成,然后用數的組成引導孩子學習計算方法,而是聯(lián)系實際問題的情境出現(xiàn)算式,讓孩子來探索、交流計算方法。這樣孩子就可以聯(lián)系生活經驗算出結果,也可以從圖畫里數出結果,還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釋結果。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教材讓孩子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現(xiàn)多種算法,使孩子在感受、體會不同算法的基礎上,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這里不強調孩子采用同一種算法,也不要求孩子幾種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幫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數感。例如,在認數中,讓孩子理解所學數的意義,用涂色、畫圖或用學具來表示數,說出"比8小的數"、"比7大的數","說一說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通過游戲讓孩子猜數,要求孩子用認識的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等;在計算中,讓孩子"不計算"估計算式的結果,體會估計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讓孩子在探索問題時自己選擇適當的方法,也有助于數感的培養(yǎng)。
除了上述特點之外,本冊教材還具有落實思想品德教育、落實數學思想方法、重視數學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有序扎實、圖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鮮明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并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lián)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lián)系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2)空間與圖形
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認識并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tǒng)計與概率
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tǒng)計數據時的重要方法。
會用簡單的象形統(tǒng)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tǒng)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tǒng)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fā)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并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fā)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tǒng)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tǒng)計結果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fā)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xiàn)實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lián)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并提出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于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孩子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孩子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孩子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并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孩子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教學計劃時間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備注
19/1~9/2準備課2/2
29/5~9/9數一數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認位置1/1機動1/2
39/12~9/16機動1/2認數(一)4/10
49/19~9/23認數(一)5/10
59/26~9/30認數(一)1/10機動2/2認物體2/2
610/3~10/7國慶放假
710/8~10/14機動2/2分與合6/6機動1/2
810/17~10/21機動1/2加和減4/21
910/24~10/28加和減5/21
1010/31~11/4加和減5/21
1111/7~11/11加和減5/21
1211/14~11/18加和減2/21機動2/2期中考試1/1
1311/21~11/25統(tǒng)計1/1認數(二)4/5
1411/28~12/2認數(二)1/5認鐘表1/1機動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機動1/2
1712/26~12/30機動1/2期末復習 4/4
1812/26~12/30綜合練習5/8
191/2~1/6綜合練習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學期末測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銜接內容
1、乘法公式:①兩個數的立方和與立方差公式;②兩個數的和與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組分解法與十字相乘法,三種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絕對值不等式|a-b|c與|a-b|0,ab0)。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8課時。
2、上述五個內容的要求,分別為對四個乘法公式不僅能認清它們的結構而且能夠理解它們的意義;三種因式分解法要重點突出公式法與十字相乘法能夠靈活應用;對韋達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們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用法。
3、對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因為是提前教學內容,所以只需介紹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圖。
4、對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時不要過多地與其它兩個二次糾纏,更不要涉及參數問題!關于三個二次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含參問題到模塊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點教學。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對于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難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義,不要求對集合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和特征進行討論,不要求嚴格討論是不是集合等理論較深的問題;②對較復雜的集合不要求從理論上嚴格證明兩個集合相等③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給出的集合運算的最基本性質,不要求補充集合運算的其它基本性質及其證明。
3、對于函數部分:①函數值域的討論不宜過難,或在今后的教學中結合后續(xù)內容再逐步加難;
、诒菊潞瘮档慕虒W應基于具體的函數,有關抽象函數(指不給出具體的對應法則,只給出抽象的符號f(x)的函數)內容不宜引入;
、蹚秃虾瘮狄膊灰诉^多引申;
④對分段函數只是通過一些簡單實例了解基本概念和簡單應用即可;
、輰τ嘘P求函數表達式的問題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數基本性質應局限于具體的簡單的函數,不要求討論有關抽象函數的奇偶性;
⑦對,奇偶函數圖像的對稱性不要求作嚴格證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2)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有關根式的運算和化簡不宜過繁過難。
3、關于指數函數的復合函數,分段函數問題的討論不宜過繁過難。
4、對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數定義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簡單介紹指數與對數的概念及相互關系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歷史,提高對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價值的理解;
6、可以簡單討論函數y=X+ 的一點性質,不要求系統(tǒng)討論,主要是從中體驗討論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冪函數上作引申推廣。
8、注意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讓學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數的演變過程,把握難度和標高,不要刻意追求討論抽象的理論問題以及盲目引申過多過難的內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對連續(xù)函數在閉區(qū)間上存在零點的判斷方法,只要求直觀理解和簡單應用,不需要給出證明,但要告訴學生僅是直觀理解而不是嚴格證明。
3、在實際應用和學習數學建模的過程中,要把培養(yǎng)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自覺意識作為重點。
4、體會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學習、研究數學的重要性和優(yōu)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數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20課時。
2、關于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學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種度量角的單位,隨著后續(xù)內容的學習他們會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對弧長公式,也不必在應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關系證明三角恒等式和進行求值計算,教學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補充。
4、突出三角函數的工具性,重點是引導學生建立三角函數模型;
5、注意新舊教材的差異及課標內容的變化,突出函數味道
6、注意重點解決好幾個具體問題:
一是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問題性;
二是利用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類比學習,加強教學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幾何直觀,加強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運用;
四是重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與綜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復雜的技巧性強的三角變換訓練。
(六)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向量的線性表示應控制在基本要求的范圍內,不宜作太多的擴充。
3、對于運算只要求會用即可,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介紹證明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嚴格的證明。
5、平面向量的應用主要在平面幾何和簡單的物理學這兩個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準確把握教學尺度。
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光線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線性運算性質,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義;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幾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線法、數乘運算的幾何意義,光線向量的含義,共線條件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含義及其物理意義。
掌握: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運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向量垂直、平行的主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夾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實際背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強學生自覺應用向量意識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向量的語言功能,二是向量的應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畫物體位置、物理 量、幾何圖形性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刻畫代數中量與量關系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幾何,代數雙重語言功能。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語言,在用向量解決實際問 題時,必須實現(xiàn)向量語言和其它數學語言的相互轉化,消除學生對向量語言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向量的應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決與長度,角度有關的幾何問題,處理幾何中的平行或垂直關系,在立幾中尤為廣泛。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驟,并加強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體會向量法的優(yōu)越性。
9、突出向量數形的雙重性,有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變換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應有所提高,具體體現(xiàn)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對性,能對角進行合理正確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難度。
、哿私夤教攸c能進行逆用、變用、活用。
④了解變換中蘊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為練習,不要求記憶。
4、把握新老教材的異同。
從知識內容看基本相同
從數學變換角度看有同有異
從思想方法層面看新教材更多體現(xiàn)多種思想方法
從教學方式看新教材更強調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從順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數,向量之后仍作為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也是后續(xù)內容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關鍵點公式C-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不必增加立體情況下求解三角形的問題,這類問題可在立幾學習中適當拓展,此時過早。
3、應用問題應限制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簡單應用上。
4、可以利用計算器進行近似計算,但不要求太復雜或繁鎖。
5、要注意體現(xiàn)例題的教學功能。
6、要突出問題性和探究性。
7、要重視實習作業(yè)。
二、高一年級20xx年春季學期教學內容與建議
(一)必修5 第二章 數列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6課時
2、復雜的遞推關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數列前n項寫出一個通項公式,習題不必太難。
4、等差與等比數列的性質及其應用應重點加強。
5、重視等差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推導方法,能利用這些公式以及求證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組合數列的前n項和。
6、理解Sn與an的關系,會處理與之相關的問題。
7、重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8、重視探究題、練習題、閱讀與思考等內容的學習。
9、重視縱橫聯(lián)系,既突出數列的個性特點,又要體現(xiàn)數列的函數特征。
10、控制難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加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3、加強從具體到抽象地呈現(xiàn)內容。
4、重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思想性。
、俦菊聝热蓦m在代數變換上的要求有所減弱,也沒在一些細節(jié)問題上過多展開,但在知識的聯(lián)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較多的加強。
、谕怀鋈齻二次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以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學習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續(xù)內容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不等式選講中不斷推進與加深,因此,本模塊對不等式的推理與證明要求不高,有關含參問題,不要過分展開,只要達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證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號成立條件等細節(jié)上過分糾纏。
6、有關線性規(guī)劃的教學要求
、倭私獬橄竽P偷倪^程,會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加以解決,要選擇恰當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解決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基本方法。
、诹私庥嘘P概念:線性約來條件、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guī)劃、可行解、可行域、最優(yōu)解。
、劾斫舛淮尾坏仁(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幾何意義,理解邊界的概念及實路虛線邊界的含義。會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qū)域,能畫出平面區(qū)域。
、苷莆蘸唵蔚亩性規(guī)劃問題的解法:抽象模型畫可行域數學化解析化具體化圖解法
⑤不必將后續(xù)內容,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提前。
7、關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學,重點突出用此不等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廣到三個變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要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3、利用感性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重視實物與圖形,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不僅會畫三視圖,而且要能用結構特征想象出空間幾何體;由三視圖、直觀圖想象出空間幾何體。
4、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只需通過實例概括,不必證明,空間幾何體的性質也不必深入挖掘。
5、對復雜物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要適當控制難度。
6、關注新舊教材的三個變化。
、賰热莸淖兓喝齻角安排在選修2-1中,多面體及歐拉定理安排在選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視圖。
幾何定位也發(fā)生了變化,課標教材定位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把握圖形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幾何直覺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
②教學要求的變化:
(Ⅰ)《大綱》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質。《課標》教材要求認識柱、錐、臺、球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把重點放在了空間想象能力上,對概念性質則降低了要求。
(Ⅱ)對知識發(fā)生的過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厶幚矸椒ǖ淖兓
《課標》教材:從整體到局部,從具體到抽象。
柱、錐、臺、球點、線、面
大綱教材:點、線、面柱、錐、臺、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4課時。
2、課堂教學要求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的認識過程展開。
教學中應認長方體模型中的點、線、面關系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再認識空間中一般的點、線、面關系。
3、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文字符號圖形三種語言的轉化,這是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著力點。
4、關于空間中的角與距離。
了解:①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線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線面角。
對于這些角與距離的度量問題,只要求在長方體模型中進行說明即可,具體計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關于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儆嘘P性質定理要求證明和掌握并會用,而有關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證明不作要求。
、谌咕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補充。
、蹆蓷l平行直線的公垂線、距離及有關概念不作要求。
6、有關課本中例題,習題的結論以及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為解題中推理的依據!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線和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1課時。
2、貫穿坐標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幾何解決問題的五部曲:建系:坐標表示建立幾何關系直譯:幾何問題代數化化簡:通過代數運算簡化方程形式翻譯:把代數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結論。
3、關注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坐標法應貫穿始終、數形結合要不斷體會,感受運動變化問題中的函數思想,善于用好方程這一工具來定量。
4、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教學應突出數與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數描述斜率。
5、關于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
、僖笳莆拯c斜式、斜截式(特別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幾何意義),兩點式并能熟練運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義,能將其它形式化為一般式,知道各種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為了解,直線與直線方程的對應關系要求了解。
6、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公式不必記憶。
7、關注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借助信息技術探求軌跡的形狀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圓與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繼續(xù)貫穿坐標法思想。
3、注意加強與實際問題和其它學科有關問題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其應用價值。
4、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幾何圖形圓與代數方程二次項系數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間建立的聯(lián)系,并且了解這一聯(lián)系在研究、解決問題時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還要求學生能夠研究圓上任意點與直線上任意點之間距離的最值問題,體會數形結合,化歸轉化的思想方法,通過圓與直線對稱問題的研究進一步體會解析法思想。
6、關于空間直角坐標系,重點應放在對坐標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間中點的坐標的意義會表示,會用兩點間距離公式,能建立空間坐標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幾何體(如正三棱柱)。
【關于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九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6篇03-09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五篇03-21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8篇03-21
關于一年級教學計劃模板錦集6篇02-19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五篇03-14
關于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六篇03-04
精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7篇03-03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八篇03-13
精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五篇03-12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八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