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范文(通用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練習讀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2、學好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會背誦課文第一段。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體會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熱愛懷念革命領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才會永遠懷念他的道理。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讀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為人民服務,深受人民的愛戴。1976年1月11日,周總理的靈車從北京醫(yī)院駛向八寶山革命公墓,途經(jīng)長安街,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上街為總理送行,含著巨大的悲痛向周總理的遺體告別。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記敘的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景(揭題)。
2、理解題意。
課題中哪一個詞點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長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初步談感受。
1、配上哀樂錄音,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2)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間相互交流。
3、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4、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帶著課后習題1的問題,默讀課文。
2、檢查、交流。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課后習題1的問題,板書: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
四、自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習題第1題和第5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一、二段;背誦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1小題。
2、再讀課文,思考:首都人民等靈車的場面是怎么寫的?(先總后分)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2)小題。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5、背誦指導。
先總寫人多,抓住重點詞語擠滿、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都--都--都--;再具體寫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一對年輕夫婦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
二、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2小題。
2、再讀課文,按望靈車、想總理的順序,把這一段分成兩個部分。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1)小題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1)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
。3)集體朗讀。
三、課堂練習。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書面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1)(2)小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3)小題。
2、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3)小題。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二、再配樂朗讀,完成下列填空。
1、課文記敘了(),反映了()。
2、你認為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得最使自己感動?把它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3、質疑問難。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人民無限愛戴和懷念周總理的感情。
三、課堂練習。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參考資料:
二、關于周總理
周總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縣,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因患癌癥病逝,終年78歲。1976年1月11日,周總理的靈車駛向八寶山革命公墓。課文記敘的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景。
四、關于課后題
第1題:答案見關于教材理解
第2題:第一段寫送別周總理的人們,他們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總理靈車的到來;第二段寫靈車開過來了,人們眼望靈車,向總理默哀、致敬、懷念總理;第三段寫靈車開過后,人們追著靈車跑,靈軒遠后,人們又靜靜在等待周總理回來。
第3題:(1)是人們對周總理沉痛悼念和無限崇敬的心情。在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說明了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同樣的悲痛。
。2)表面上看,這兩個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總理這一點上是統(tǒng)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見到周總理的靈車,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為人們心中無限悲痛,不忍心讓周總理的靈車離去。這反映出人們對周總理的沉痛悼念和無限懷念之情。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和一些句子的淺層意思。
2、感知內容,理順思路。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想象當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周總理的課文?
啟發(fā)回答:《溫暖》、《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jié)》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fā)地聚到長安街送總理,場面十分感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讀本課的生字詞:柱著、洋槐、耐心、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挽幛。
3、學生互相提示書寫易錯的字
槐:易丟撇折點
飾: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區(qū)分同音、形近字,口頭組詞:
柱()州()陪()檢()矯()
拄()洲()培()撿()驕()
5、解釋詞語的意思
矯。簭妷讯辛。
肅穆:嚴肅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讀課文
1、看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每部分寫了什么?
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2、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子,在小組里討論學習后,把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3、指名按段落讀課文,要求熟練通順。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把你認為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8 十里長街送總理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的含義。
2、體會人民群觀眾對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ㄒ唬┘で閷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1月11日,當首都人民聽到總理遺體火化的消息時,上百萬群眾冒著嚴寒,聚集在長安街至八寶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最后送別自己的總理。只見長安街兩旁,萬民肅穆哀泣。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當時的長安街上,與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總理。
。ǘ┗貞
上節(jié)初讀課文時,各段各寫了什么?(板書)
。ㄈ┬率
人們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時心情怎樣?
板書:悲痛
的確,首都人民為自己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痛心。
1、提問: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用筆畫出來,再讀一讀。
2、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出表達對總理熱愛的詞句,并說說這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先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師生共同品析關鍵性的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以下幾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這兩句話是寫來送總理的人多。“擠滿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說明來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說明站在長安街兩旁送別總理的隊伍很長。這么多人自發(fā)地到長安街來送別總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與敬愛之情。
。2)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將三個“都”字抽出來,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的表達效果。
。3)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說明老奶奶年老體衰,但她仍要來向總理告別!敖辜倍帜托摹睂懗隽死夏棠膛瓮琰c看到靈車,哪怕等的時間再長。這句話以老奶奶為代表進行具體描寫,反映了人民群眾等待總理靈車的心情。
(4)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讓學生抓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體會思想感情。
(5)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這句話寫的是靈車過去了,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不忍總理離去!跋M麜r間能停下來”為的是多看一眼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總理的強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義和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指導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語速要慢,語調要低沉。
(2)教師范讀,個人讀,集體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ㄋ模┲笇W生背誦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試著背誦,然后分段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計
等靈車
十里長街送總理 望靈車 無限悲痛
送總理 無限懷念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課時]2學時
第1學時
一、談話導入。
1、回憶我們已經(jīng)學習的有關周總理的文章,讓學生談談:
你覺得周總理上一個什么樣的人?
2.導入新課,讀課題。
3.多媒體展示,播放錄象,渲染氣氛
4、聽音樂,配課文朗讀,初步感知課文。
讓學生耳聞目睹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場景。
5、帶著深情初讀課文。
二、以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展情感。
1.指導學生理清楚層次。
2.鑒賞詞句,體會,通過語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閱讀“等靈車”一段,啟發(fā):
A、等靈車是在一個怎樣的天氣里?為什么要寫天氣?
B、人們上以怎樣的心情、神態(tài)等靈車的到來,你能具體描述一下嗎?
C、為什么只舉一位老奶奶、一對青年夫婦和一群紅領巾?
重點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樂創(chuàng)設情景,升華感情。
1.討論:人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說明了什么?總理為什么能得到全國人民的這樣真摯深沉的愛呢?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提問引發(fā)上思考,體會文章中的深情,積蓄情緒:在這樣冷的天氣了,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等靈車,他們心里會怎樣想?
3.通過讀,體會。
四、復習
1.表演當時的場景
2.模擬第1自然段寫一個場面。
。1)通過天氣描寫襯托心情。
(2)對場面進行總的描寫。
。3)中景畫面的描寫。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點,表現(xiàn)共同的心情。
第2學時
一、以畫面如情景。
1、出示人們等靈車的畫面就,復述等靈車的情景。
2、導語激情:
人們盼望著,終于靈車緩緩駛來,此時是怎樣一番情景。
(喚起形式對總理的崇敬之情)
二、以內容激情感
1.閱讀“望靈車”一段
。1)這一段如果用畫面來表現(xiàn),描繪了幾幅畫面?
。2)看見靈車人們心情、神態(tài)怎樣,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理解“無聲的指揮”
(3)為什么人們這樣悲痛,他們想到了什么?
。4)你還能回憶起總理生前為人民操勞的餓事情嗎?
2、閱讀“追靈車”一段
。1)人們?yōu)槭裁匆缝`車?理解“牽動”
(2)靈車遠去了,人們?yōu)槭裁催站著,他們的心里會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嗎?
三、以朗讀再現(xiàn)情感
四、以背誦沉淀情感。
五、拓展練習。
閱讀、評議〈一月的哀思〉
[板書]
8、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靈車焦急而又耐心
——無聲的指揮
望靈車——不約而同崇敬、愛戴、懷念
追靈車牽動
[知識]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加深崇敬、愛戴、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抓住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技能]
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寫出真情實感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加深崇敬、愛戴和懷念周總理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慈祥”、“不約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從送別靈車的感人情景,體會人民群眾尋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文,導入課文
1、 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理解“靈車來了”
1、過渡:首都百萬人民群眾懷著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淚雨與哀號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臨,總理的靈車終于開來了。這時人們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讀課文的第二段。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教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說說這一段里哪一部分寫人們是怎樣做的?請大家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自學這一部分內容。自學之前,先請大家想想第一段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懂的。
(學生一邊默讀,一邊圈點批畫,教師巡視,隨時了解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3、 誰能談談自己重點抓了哪些詞句,是怎樣理解的?結合理解指導朗讀。
、佟⒗斫 “不約而同” 、“好像有人在無聲地指揮”(從中體會到全國人民同樣愛戴周總理,同樣懷念周總理。)
、、理解 “眼睜睜”(辨析 “目不轉睛”)
[體會:當時人們望著總理的靈車,想著總理那矯健的身軀即將化為灰燼,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們又有什么辦法留住敬愛的周總理呢?沒有,絲毫沒有!“眼睜睜”這個詞語把人們這種難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③、理解“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這一處。[人們望總理的靈車,連擦去腮邊淚水的一瞬間都舍不得錯過,這充分表達了對總理的愛戴與懷念之情]。
4、 播放錄像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愛戴、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5、 你們剛才看到的就是當時的真實場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站在為總理送行隊伍里的紅領巾,當看到靈車載著總理的遺體漸漸遠去的時候,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三、小結:
1、盡管同學們都出生在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由于我們在讀議中抓住了能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詞語用多種方法理解,所以大家與廣大人民群眾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你們對總理的懷念是深切的,對總理的愛戴是真摯的。誰從以上的學習中,又悟出新的學習方法?(展開想象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真實、具體地記敘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眾聚集長安街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
教學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加深崇敬、愛戴和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本課6個生字,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題,學習并理解“靈車、、焦急而又耐心、矯健、慈祥、淚痕滿面、不約而同”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跡,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并體會他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從送別靈車的感人情景,體會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跡,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并體會他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段的內容和全篇的主要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表達的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體會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在預習時簡介周總理的生平,加強朗讀訓練,并通過朗讀把體會到了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最后,通過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跡,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并體會他的優(yōu)秀品質。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加強學生語感訓練,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板書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這一課講得是周總理去世后,人民群眾與他告別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周總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請同學們根據(jù)以前學過的文章回答問題。)
3、教師簡介周總理的生平。
二、放送課文錄音,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提出聽錄音的要求:
。1)小聲跟讀錄音。
。2)思考:你能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幾方面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2、學生討論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眾聚集在長安街兩旁迎候中總理的靈車,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
三、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想:課文開頭第一句話交待了什么?(天氣)通過寫天氣,你體會到了什么?(人們的悲痛心情)
2、同位討論:
(1)課文哪些詞句可看出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非常多?(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引導體會:望—人們急切盼望見到靈車的心情。
。2)這許多人的心情都一樣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三個“都”寫出佩戴意志、動作一致、沉痛悼念總理的心情也都一樣。
3、那么,課文具體寫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婦、紅領巾)
4、等靈車時,人們的神態(tài)、動作、心情是怎樣的?
。1)老奶奶:滿頭銀發(fā)、拄著拐杖、背靠樹、焦急而耐心。從這可以看出什么?(對總理的熱愛)
。2)青年夫婦:抱著、領著、全家出動、擠下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
。3)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張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師小結:這種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長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靈車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眾失去周總理的悲痛心情和對周總理的熱愛。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來課文講的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讀課文。(靈車到來時的情景)
(1)課文怎樣寫靈車的樣子?給你的感覺如何?(莊重、肅穆、緩緩而行。好像總理也舍不得離開人民群眾遠去。)
。2)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們極其沉痛的心情?動筆畫下來。并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出句子中的含義。
a、人們的心情悲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人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靈車,盯著靈車,生怕錯過了這及其短暫的時刻,因為這是人們最后一次看周總理,都想多看一眼,寫出了人們對周總理的熱愛、思念。)
b、好像有誰在無聲的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好像有誰在無聲的指揮”說明什么?(表現(xiàn)非常一致)
當時,并沒有人指揮,事先也沒商量,但是當靈車緩緩開來時,大家都怎樣?(不約而同、脫帽、站直、望、哭泣著)
為什么“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因為每個人都想把靈車看清楚,多看上兩眼,生怕擦淚水耽誤了望總理靈車的時間。)
5、感情朗讀表現(xiàn)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讀課文,同位思考、討論:人們望著靈車,想到了什么?作者這樣寫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總理的悲痛。)
7、默讀課文,思考:靈車慢慢地過去了,人們又是怎樣做到?心情怎樣?
理解:
牽動——表面上講人們的心隨著靈車而動。實際上時說人們的心跟總理緊緊地連在一起。
。1)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引導體會: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周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引導體會:你怎樣理解“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的?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人們希望周總理的逝世不是事實。希望能永遠同總理在一起。)
四、回讀全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要求學生思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師總結 。
這篇課文,記敘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眾冒著嚴寒,聚集長安街迎候總理靈車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表現(xiàn)了人民無限熱愛無比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也表現(xiàn)了人民因失去總理而極度悲痛的心情。
作業(yè)設計
1、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給父母聽。
2、收集查找關于周總理的故事。
板書設計
12、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睜睜 不約而同 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追 ……希望……希望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在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具體語言表達人們對周總理思念、愛戴之情,并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跡,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并體會他的優(yōu)秀品質。
學習過程
一、重溫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靈車到來之前——靈車到來之時——靈車離去了)
2、用自己的話,有感情地講述在十里長街上人們送別周總理的情景。注意:讓學生抓重點詞語。
3、十里長街上人們送別周總理的情景,反映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人們對周總理的思念、愛戴之情,總理和人們心連心)
4、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熟讀課文,想象一下當時十里長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 ),向西( )。
2、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 )地等待著。
3、好像有誰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 )地望著靈車,哭泣著,( )擦去腮邊的淚水。
4、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北。(句子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5、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老奶奶為什么焦急?又為什么耐心?“焦急”與“耐心”用詞矛盾嗎?)
三、領會表達。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教師指導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人們對周總理的愛戴?
2、想想這些地方的描寫為什么能打動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運用了哪些內容來表達思想的?
4、學習作者對動作的描寫。(找出這樣的詞語來說好處)
四、指導背誦
1、學生默讀課文。
2、先逐段背誦,再背誦全文。
3、根據(jù)“靈車到來之前等靈車”、“靈車來時望靈車,想總理”、“靈車緩緩前進,人們不忍離去”的線索,抓住居與句的聯(lián)系和重點詞句,進行背誦。
4、采用個人背誦、指名背誦、全班背誦的方法檢查。
五、教師總結全文。
本課通過理解人們是怎樣做的,體會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這樣做說明了什么,結合人們等靈車、望靈車的動作、神情來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六、課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周總理的事跡。
2、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
3、討論交流,體會周總理的優(yōu)秀品質。
作業(yè)設計
1、回家把自己聽到的有關周總理的事跡說給家長聽。
2、感情背誦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12、十里長街送總理
靈車到來之前等靈車
靈車來時望靈車,想總理
靈車緩緩前進,人們不忍離去
課后小記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寫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場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總理的靈車經(jīng)過北京長安街時,首都人民群眾冒著嚴寒向周總理告別時的感人情景。
課文以總理的靈車牽動這千萬人的心為主線,按“等靈車——望靈車——追靈車”這一事情發(fā)展順序安排安排材料。課文詳寫了等靈車,望靈車的情景,追靈車的情景寫得較簡略。因此,要抓住課文的第一、二段作為教書重點。
二、說教法。
課文的寫作特點是:以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表達人們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深切的懷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讀為主,少分析段落。
三、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對總理的愛戴和懷念,激發(fā)學生更加深愛周總理,學習周總理。
2、了解課文哪些地方寫得詳細些,哪些地方寫得簡略些。
3、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礎上,編列小標題。
4、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學習生字、新詞。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從課文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喿x導讀內容。
(二)渲染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一同來感受億萬人民群眾為敬愛的周總理送別的感人情景。
2、播放錄像帶。
(三)自讀理清文路
。ㄋ模┥罹恐攸c。
1、學習“等靈車”部分。
①解讀感悟,把最受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邊讀邊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評讀的方式。
、劭翠浵裾劯惺。
④練習朗讀這一段,連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敘述下來。
(意圖:通過朗讀,感受當時的環(huán)境及人們的心情;通過練說,感悟當時人們送總理的動人場面。)
2、學習“望靈車”部分。
①自由朗讀,讀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诮處熤笇Ц星槔首x。
、壅埻瑢W們想一想,人們此時可能在想什么?
(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課文來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前搜集的材料,如總理生前怎樣為人民日理萬機、鞠躬盡瘁,怎樣在艱難的歲月里斗爭,怎樣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不屈不撓等內容來寫。)
、芙涣鲗W生寫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來。
、莶シ配浵,有朗讀課文。
。ㄒ鈭D:體現(xiàn)課內外融合,體現(xiàn)讀寫結合,從讀寫中感受人們對總理的深切愛戴之情,并激發(fā)學生隨總理的崇敬、懷念之情。)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一、理論依據(jù)與目標:
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總是在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進行的,離開了一定的語文環(huán)境,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幾乎是不可能的。閱讀文章,每篇文章的內容不同,一篇文章就是一個特定的典型情境。字面之義、言外之聲、微言深意,用詞組句之妙,修飾表達之奇,莫不是在文章的語境中品味、領會,學生的理解就是在這特定的典型情境中的理解。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想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教師依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題,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fā)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學習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句子里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一段。深刻體會長安街上的我們失去總理的悲痛心情,體會人民愛領袖周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感情。
二、片斷實錄:
(隨著哀樂的響起,教師的語速減慢,聲音降低,表情嚴肅,進入悲傷的神情,創(chuàng)設令人傷心的情景。)
師:首都百萬人民群眾懷著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淚雨與哀號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臨,總理的靈車終于開來了。這時人們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呢? (學生一邊默讀,一邊圈點批畫,教師巡視,隨時了解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師:誰能談談自己重點抓了哪些詞句,是怎樣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約而同”這個詞語!安患s而同”是沒有經(jīng)過商量而彼此的行動一致。在課文里指人們雖然沒有經(jīng)過商量,但是“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等這些動作是一致的。
生:(搶答)這里還應該聯(lián)系“好像有人在無聲地指揮”來理解!昂孟裼腥嗽跓o聲地指揮”,其實是沒有人在指揮。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來長安街為總理送行的人不計其數(shù)。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揮,行動也很難統(tǒng)一,何況沒有人指揮呢?
師:老師與你有同感。那千千萬萬的人,即使有人指揮,行動也很難一致,現(xiàn)在無人指揮,彼此的行動卻這么一致。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分組討論,研究是什么原因。)
生:我從中體會到全國人民同樣愛戴周總理,同樣懷念周總理。
生:我有不同意見。說根本沒有指揮是不確切的,我認為是有指揮的。只是這指揮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人們愛戴、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揮他們這樣做。
師:是啊!只有人們對總理的感情一致,行動才會這樣一致。
生:我還有一點補充。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從年齡上強調了周總理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與懷念。
師:說得好,同學讀書多么仔細,考慮問題多么全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還有什么想說?)
生:我還理解了“眼睜睜”這個詞語!把郾牨牎本褪悄坎晦D睛的意思……
師:能用“目不轉睛”換上讀一讀,一樣嗎?
生:“眼睜睜”比“目不轉睛”還多了一層意思,就是沒有辦法,束手無策。
師:那么這里用“眼睜睜”和用“目不轉睛”在表達感情上有什么異同呢?
生:用“眼睜睜”和用“目不轉睛”都能表達人們想多看幾眼總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睜睜”還可以進一步表達人們不忍心與總理分別,想把總理永遠留住的思想感情。
師:(深情地說)當時人們望著總理的靈車,想著總理那矯健的身軀即將化為灰燼,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們又有什么辦法留住敬愛的周總理呢?沒有,絲毫沒有!“眼睜睜”這個詞語把人們這種難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稍停頓)
師:是啊,億萬人民群眾對敬愛的周總理是何等的愛戴,何等的懷念!就讓我們去看一看1976年1月11日的長安街。(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愛戴、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就是當時的真實場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站在為總理送行隊伍里的紅領巾,當看到靈車載著總理的遺體漸漸遠去的時候,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生:我會說,敬愛的周總理,聽說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們抓來,讓他們永遠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我會追著總理的靈車跑得很遠,很遠。一邊跑,一邊喊:周總理啊,您么這么早就離去了,我們不能沒有您啊,全國人民不能沒有您啊!
生:敬愛的周總理,我們不會忘記您對我們少年兒童的關心。
生:我要對總理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作家,我要寫一本書,讓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豐功偉績!
師:看來,盡管同學們都出生在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由于我們在讀議中抓住了能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詞語用多種方法理解,所以大家與廣大人民群眾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你們對總理的懷念是深切的,對總理的愛戴是真摯的。
三、簡評:
《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動態(tài)、心情,逼真地再現(xiàn)了1976年1月,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靈車,經(jīng)過北京長安街時,首都人民群眾向周總理告別時的感人情景,抒發(fā)了億萬人民群眾衷心愛戴和深切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理解上有相當?shù)碾y度。而徐老師注重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生想象首都人民送總理的悲壯場面,如臨其境,不僅對課文理解得確切,而且小學生懷念周總理感情的流露也是非常真實的。
抓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本意,再聯(lián)系前后文,準確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徐老師在教學中,把“不約而同”“眼睜睜”等詞語的義與情融為一體,引導學生深入其境加深理解,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這是徐老師課堂教學經(jīng)驗的精髓所在。
其次,徐老師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再現(xiàn)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實況,創(chuàng)設了情境,把學生帶入那悲壯的場面中去,引導學生動之以情,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敬仰周總理、愛戴周總理、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徐老師還巧妙地引導學生置身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行列中,激發(fā)學生把愛總理、懷念總理的思想感情升華到更高層次,學生的思想感情流露,是可信的,真摯的。
總之,學生在徐老師的指導下,在讀書的過程中,“悟”出讀書方法,學習自解讀書。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正確地處理了“文”與“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四、反思:
情境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情境教學是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梁,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寫作目的,都是為了抒發(fā)其情感。所以教學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利于學生理解與體驗的情境,去更好服務教學,以下是片斷教學中使用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增強有效學習。
沒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強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人的情感體驗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健康的情感體驗,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在教學中,依據(jù)教材特點,運用多種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閱讀全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的習慣。
1、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與文字相結合,作用于學生的聽覺與視覺,會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妒镩L街送總理》,一開始就播放一段哀樂,把學生帶入悲痛、哀傷的氣氛中,再進行教學,學生好像置身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群之中,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就很自然地深化了崇敬和懷念總理的思想感情。只要選取的音樂,與教材語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個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節(jié)的發(fā)展上二者和諧、協(xié)調,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達到以音樂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本片斷開頭,播放哀樂,再以教師范讀。學生一聽就進入了20多年前的長安街,悼念總理的情境中。確實,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播放音樂對渲染情境是一種重要手段,而對音樂的選擇,除了以課文內容為基本要求外,則應考慮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及選擇與之相通的時代之音。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真正實現(xiàn)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lián)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xiàn)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課文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如本段教學中,讓學生想象是自己站在了長安街上,根據(jù)你看到的場面,說說體會。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意象,同時還能很快的進行理解。
3、運用實物演示情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边@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guī)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學生便豁然領悟。讓學生親眼看一看長安街上的場面,學生的情感馬上被激發(fā)。
4、運用語言描繪情境:教學語言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基礎,教師往往能強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圍,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鮮明,并帶著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情緒,使學生主動的進入到情境中,產生情感的體驗。片斷開頭教師用低沉、慢速的語言,迅速地把學生帶入悲傷的場面,一下子為整篇課文訂下了基調。當然了,不同課文就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有激昂雄渾、溫柔委婉、典雅端莊、機智風趣、奇麗繁豐、質樸清新6種?傊,不同的教學語言風格由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去編織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圖景。
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
1、借助圖畫再現(xiàn)情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揭示了詩與畫之間的相互關系。我認為同樣揭示了文與畫之間的關系。借助圖畫可以再現(xiàn)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的清楚,感受的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的感知課文內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養(yǎng)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fā),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的講述,便于學生充分的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2、聯(lián)系生活展示情境:生活時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的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無論如何聯(lián)系生活展現(xiàn)情境對語文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它即給學生“導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給學生“開源”,促進學生表達對生活的感受。
二、強化情境,突破重點,培養(yǎng)能力。
要使情境能產生作用于兒童心理的良好效應,必須講究情境的強度,被感知的事物,只有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感知的清晰。因此,在重點詞句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激起的情緒,加深內心體驗,讓學生從材料的字里行間把握關鍵詞句,并通過重點段的學習理解全文。同樣,讀書也要悟出文章中的傳神字語,而作為一個讀者對文章神韻的敏銳感受,便是語感。教師應憑借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抓住教材傳神之筆,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培養(yǎng)學生品嘗語感的能力。
1、要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直覺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訓練學生正確的語感。
2、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吟誦中品味語感,吟誦玩其味,因聲求氣,因文悟道,傳達文字的情趣,暢發(fā)讀者的感受,使訓練學生語感的好方法。
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想象和思維,促使智力和語文能力的發(fā)展。這是一種自主、自動的學習。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學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動,自身體驗,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受到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在情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習變成一種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動。知識、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養(yǎng)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諧發(fā)展的整體效應。
打破以往常規(guī)的、單調、固定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情境教學隨著改革大潮進入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在情在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教學中一但出現(xiàn)“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發(fā)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不僅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ㄒ唬┙滩姆治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真實,具體地敘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眾聚集長安街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第二課時要學的第二、三段是課文抒發(fā)感情的焦點。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以下方面:
1、讀中體會人民群眾懷念、愛戴總理的思想感情,并體會隨著時間遷移這種感情的升級;
2、通過讀表現(xiàn)這種思想感情;
3、抓“不約而同”、“慈祥”的教學,通過各種手段加深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并為第三課時這兩個詞的造句作鋪墊。
。ǘ┱f教法學法
四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十里長街送總理》: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xiàn)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讀為突破口開展訓練。如何讀好,讀出感情,如何激發(fā)全體同學讀的積極性,是本文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讀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通過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到當年萬人淚下的十里長街;
2、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不約而同”、“牽動”這兩個詞的意思,并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意思、表現(xiàn)、程度等方面討論不約而同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當時在場,想說些什么?”從而懂得“牽動”這一詞語的豐富內涵;
3、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fā)情感。加強學法指導。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刪、換詞句加強比較朗讀,促進體悟;引導學生歸納一段的學法,造成遷移。
。ㄈ┱f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通過復習第一段內容,帶領學生逐漸進入情境。
2、學習第二段
。1)放錄像,看靈車到來時的情景。
。2)自由輕聲讀第二節(jié),用“——”劃出寫靈車到來的句子,用“”劃出人們的表現(xiàn)。
。ㄟ@一題目旨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為進一步讀講作準備)
(3)思考:人們的心情怎樣?從哪里看出來?
。4)品詞句,入意境
通過討論“不約而同”的意思、表現(xiàn)、程度,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組學習法,互相啟發(fā),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5)質疑:為什么都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根據(jù)學生的已有認識水平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辨證地思考問題。
。6)讀,表現(xiàn)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讀出失去總理的悲痛。讀中加強評價。
。7)學習第3節(jié)
a、望著靈車,人們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讀,然后師生接讀。
b、比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兩個“多少”換成“很多”,體會看到周總理的自豪、幸福,并讀出這種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
為了幫助理解,掛出周總理像,討論慈祥的含義。
d、激發(fā)學生想象周總理的光輝形象。
。▽W生對周總理的事跡有一定了解,引導他們回憶,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練習朗讀,指導背誦。
3、學習第三段
。1)總結學法,即理思路-品詞句-讀出感情
。ń虒W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點,而且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2)理思路,找出寫人們心情的句子和人們表現(xiàn)的句子。
。3)品味“牽動”
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的話,你想說些什么?
。ㄍㄟ^激發(fā)學生想象,理解“牽動”的豐富內涵)
比較兩句句子,刪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和原句比較,體會人們希望周總理的逝世不是現(xiàn)實的心情。
。4)指導朗讀,背誦
4、簡要小結,完成板書
5、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爭取背出來。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文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作者以凝練如詩般的語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云集長安街,哭別總理靈車的動人場面,抒發(fā)了人民群眾沉痛哀悼、深切懷念總理的強烈感情。全文雖僅600余字,卻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慟欲絕。
評:開首即直入主題,分析教材,簡潔、明了。但除了課文內容、中心及文章的語言表現(xiàn)特色以外,還應揭示文章的結構,說說課文由幾段組成,每一段都講了什么。因為這里說的不是整篇課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難以評價說課者教學內容取舍的恰當與否,也無法將說的內容放到整體的背景上去思考評析。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下面就第一教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三部分談談自己的設想,至于教法、學法都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層面之中。
先談的是我對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開篇的景語描寫,不僅是自然景象的真實寫照,更烘托了人們當時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著,用“擠滿”極言人之多,用三個“都”強調人心齊。最后又由“面”到點,推出三個典型性的特寫鏡頭。特別是“焦急、耐心”一對反義詞,有力地表現(xiàn)了人們對總理的無比深厚感情。
評:在對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現(xiàn)在又接著解剖所說課時的教學內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說教材時沒有說清課文分幾段,所以這里突然說“先談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聽者會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這句話之后,加上“現(xiàn)在說的是第一課時,這課時準備教學課文的第一段”,聽者就會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還得對課文分幾段,每段講什么作出交代)
根據(jù)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評:應說清“大綱要求”是什么樣的要求;“學生實際”是個什么樣的實際。如果太籠統(tǒng)了,“根據(jù)大綱要求……學生實際”之類的話就沒什么實際意義了,說了,其實也等于沒有說,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學會第一段的生字新詞。
2.理解句子里含義深刻的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細讀課文第一段,體會“等靈車”時的感人場面,激發(fā)學生熱愛并緬懷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4.學習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
5.指導感情朗讀。
評:嚴格地講,教學目標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學程序并列地單獨作一塊內容,教學目標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學重點、難點隸屬于教材理解一樣,所以實際上本說課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學程序兩塊內容,這從總體上看,似過于簡略了。
其中體會悲痛心情,指導感情朗讀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評:用“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這樣一句話,將說課由說教材轉入說教學過程,轉得十分自然、簡潔,這反映了說課者良好的說課功底和自如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huán)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借助畫像,哀樂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意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后安排揭題、審題,用“課題擴充法”說課文主要內容,學生掌握快捷準確。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jù)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接著,我又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并讓學生思考課文記敘了長安街上的哪幾個場面,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樣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調,更好地把握了課文內容,也幫助理清了文章脈絡。
評:“緊接著”這個詞用得好,把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緊聯(lián)在一起了。但教學過程只交代了范讀課文和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兩個內容,后面的學生書面練習,練習后的反饋、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這些內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沒說。這就使得教學過程殘缺不全。試想,如果按說課中的第二步內容來評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那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賞讀,學習第一段。
先安排自學,自學后的檢查反饋分兩步走:先檢查字詞,突出“槐”的聲,“妻”的形,而詞義較淺顯,不做逐個講解,力求省時高效。再是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分層,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加強發(fā)散求異的思維訓練。
第二環(huán)節(jié)在學生進入情境后,我緊扣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自由鑒賞、品析朗讀,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不僅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了主體作用,而且在說、讀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思維,提高了表達、朗讀等各種能力。教學時,我始終牽握“愛戴、懷念”情感線,做到“拎一點,帶全面”,第一層抓2、3兩句體會人多,第4句體會人悲痛。第二層還通過練習題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引導學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點扶學“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學寫“青年夫婦”和“少先隊員”兩句,最后摳挖“……”延伸為“萬眾一心”,這樣的設計,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語言文字訓練的梯度和層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導感情朗讀,要在學生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具體實施時我注意形式多變,或評或讀,或指讀或練讀,或齊讀或配樂讀,在讀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我在教學中,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作者、教者、學生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落實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此處還安排了質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散思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議論解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對照板書,課堂總結。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牽引學生回顧第一段的學習全過程,總結歸納學法,為下文的學習作遷移準備。
總之,我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力求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jù)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課思路之一。
這一段教學過程說的內容比一、二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在陳述“怎樣教”的時候,還能結合說說為什么這樣教的理由和好處,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使說課與課堂教學也統(tǒng)一了起來。但我們將說課和與教案對照起來,也發(fā)現(xiàn)了下列一些問題:
1.教案中的課堂教學是按“自學”“反饋自學情況”、“學習第一層”、“學習第二層”、“概括第一段大意”這樣的五步進行的,思路清晰,符合教材的思路和學生的學路。說課稿則將課文第一段的教學分成一、二、三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這樣處理,不但與教案不統(tǒng)一,而且聽了也不像教案那樣讓人清楚、明了,換句話,也就是說,本來清楚、明了的教學過程,反而被說得有些糊涂了。
2.漏掉了許多重要的內容。如學法的歸納、電教媒體的運用、生動的課堂討論、相機的板書等等,這樣也就使得說課中的課堂教學變得干巴巴的,無法客觀地反映課堂教學的真實狀態(tài),同時也讓人無法認識到某些教學過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層次感和藝術性,而說課時僅只用了“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一句話。如果我們不看教案,光憑說課中的這一句話,就無法分辨出包含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的設計者的獨特匠心。
車老師的課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說課的總體思路也沒有什么大不當?shù)牡胤!妒镩L街送總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車老師緊緊抓住這個特點處理教材,在說課中也注意突出和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并且說課的語言平實、口齒清楚、功底扎實。如果要說有什么不足的話,除了上面的說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說課的內容還欠全面一些,說理也是這樣。再還有,由于教學過程也是采用客觀介紹的方式,所以,教學過程這部分也說得尚不夠具體和清楚,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說課的整體效果。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設計范文12-31
小學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03-02
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范文11-16
小學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設計范文12-04
小學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范文12-22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模板12-26
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01-02
《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設計范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