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
韓愈的《馬說》主旨在慨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為人才遭壓抑鳴不平,是人們熟悉的一篇著名雜文。下面給大家分享《馬說》的教學設計,歡迎借鑒!
《馬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
2、了解文體特征、領會深刻道理;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增強語感,提高閱讀能力;
2、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重點難點: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比一比:誰說的含馬的成語與詩句多。
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放南山、馬瘦毛長、一馬平川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馬革裹尸、龍馬精神、指鹿為馬、千軍萬馬、萬馬奔騰、老馬識途、天馬行空。
看來大家積累的詞語還不少,我們平時就可以這樣子做讀書筆記,讓自己頭腦中的詞匯非常豐富。
可以說,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中,馬是人類最為親密的伴侶,與馬有關的成語很多,與馬有關的故事也非常多,比如說“伯樂相馬”,誰聽過這個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
若生不能講,則教師簡要講解,有一位唐代的文學家,根據(jù)這一篇故事,寫了一篇文章,叫做《馬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簡短的古文,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板書課題)
二、正音正字,初讀課文
1、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
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nèi)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師范讀課文,然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流暢、沉穩(wěn)。(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翻譯課文,把握內(nèi)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經(jīng)過質(zhì)疑解難疏通文義,最后進行課堂交流。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理解文中難懂的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引導學生歸納有哪些重要的字詞需要鞏固。(最好用小黑板展示)
教師提示:
然后(在這以后)有千里馬故(所以,因此)雖(即使)有名馬,祇(只)辱(辱沒)于(在)奴隸人之手,駢(一并)死于槽櫪之間一食或(有時)盡粟一石食(飼,喂)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這)馬也才美不外見(表現(xiàn),表露)且欲與常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才,才能)鳴之(無實在意義)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馬鞭)而臨之其(難道)真無馬邪其(大概,或許)真不知馬也
四、重點研讀,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最好用小黑板展示)
。1)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
。2)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首先獨立閱讀,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確:
(1)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4)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
將上述句子讀一讀,讀出相應的語氣來,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深入探究。
思緒飛揚:如何才能發(fā)揮千里馬的才能?試借鑒文中語句回答。
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通其意。
技法探究: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是否只是說“馬”呢?
要了解作者寄寓的思想,我們可以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知人論世”。
相識作者、了解背景(知識鏈接----作者、作品介紹)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稱韓昌黎,作《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提倡剛健質(zhì)樸,言之有物。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后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板書:
托物寓意
千里馬——人才
伯樂——能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食馬者——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
思想對接:
A、千里馬和伯樂究竟誰更重要?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B、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閱讀本文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閱讀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與作者心靈對話的過程,讀《馬說》,我們讀出了韓愈的無限委屈,請你跨越時空,給韓愈寫封短信安慰他好嗎?
六、老師寄語:
學了此文,我們又多了一些關于馬的知識,我們不妨將含有馬的成語來一個大串聯(lián)。我說上句,請大家接出有關馬的四字短語。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能馬馬虎虎,心猿意馬,走馬觀花,更不能指鹿為馬,溜須拍馬,成為害群之馬。路遙知馬力,說話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有缺點趕快懸崖勒馬,馬上改正。只要我們發(fā)揚龍馬精神,馬不停蹄,快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為千里馬,前途一馬平川,事事馬到成功!
祝同學們成為馳騁于時代大地上的千里馬,朝著希望的前方高歌猛進。
《馬說》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牢記“說”的文體知識。
2.理解文章大意,積累重點詞語。
3.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誰能為我們講講“伯樂相馬”的故事?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一直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大聲嘶鳴,好像要傾訴什么。伯樂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卻不如普通的馬。你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著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鼻Ю锺R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見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2.作者名片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稱韓昌黎。
背景簡介
他25歲中進士后,長期得不到重用,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被辭。后依附節(jié)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這些都讓他感到明主難遇,在這種悲憤心情下,寫下寓意深刻的《馬說》。
文體解說“說”: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榜R說”即談馬、論馬。
《愛蓮說》蓮——君子,托物言志;《馬說》馬——人,托物寓意
。ǘ├首x全文,注意疑難字詞讀音,文中句子節(jié)奏。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櫪(cáo lì)之間,不
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反復朗讀,比一比,誰是背誦小能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了解大意
a、小組討論,了解文章大意,不懂之處作好標記。然后小組展示。(重點詞語見課件藍色字)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可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馬,只能在奴仆的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兩馬并駕)死在槽櫪中,不能用“千里馬”來稱呼它。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容量單位)谷子,喂養(yǎng)(通“飼”)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可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無法表現(xiàn)(通“現(xiàn)”)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代千里馬)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通“才”),馬嘶鳴(之:音節(jié)助詞)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通“耶”)?大概是他們真的不懂得識別千里馬呀!
(三)譯讀課文,積累重點詞句,準備搶答。
1.通假字:
食馬者:“食”通“飼”,喂養(yǎng)。
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2.解釋下列紅色字體詞語的意思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只是)
或盡粟一石(有時)
是馬也(這)
雖有千里之能(本領)
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
3.一詞多義
執(zhí)策而臨之:鞭子,名詞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動詞
食不飽,力不足:shí,吃
一食或盡粟一石:shí,吃
食之不能盡其材:sì,“飼”,喂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指代“千里馬”
其真無馬邪?:難道,表反問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大概,表推測語氣
4.請翻譯下列句子。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因此即使有千里馬,只能辱沒在低賤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馬的人不知道(依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來喂養(yǎng)它。)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領和英武的體態(tài)無法表現(xiàn)在外面。)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ㄏ牒推胀ǖ鸟R一樣尚且不能夠,又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四)研讀揣摩
1.大聲朗讀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句話強調(diào)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段:強調(diào)了伯樂對于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是本段的核心,也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2.沒有識馬的伯樂,千里馬的終身有何悲慘遭遇?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本應馳騁天下,卻辱沒在奴隸人手里,駢死于槽櫪之間,實在讓人痛惜,那么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呢?請認真朗讀第二段。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二段: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原因。
4.大聲朗讀第三段,說說這段勾勒了怎樣的“食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愚昧無知的食馬者形象,對“食馬者”愚妄無知進行辛辣的嘲諷。
5.作者通篇不離千里馬,僅僅是在寫“千里馬”嗎?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統(tǒng)治者,作者用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人才難遇明君。(托物寓意)
6.作者寫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請結合具體句子分析。
本文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摧殘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諷刺了統(tǒng)治者愚妄無知,也流露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激之情(文章主旨)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文章“托物寓意”的手法,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意義,探究作者寫作的目的。
(五)鞏固提升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簡要回答:假如你是千里馬,來到一個新的單位,領導并不了解你,你打算如何去做?你會等伯樂來發(fā)現(xiàn)你嗎?
答:不能一味等待伯樂的賞識,要毛遂自薦,善于自我推薦,主動地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六)課堂小結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把(人才)比作千里馬,把(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反映了古代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斗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板書
千里馬——人才
伯樂——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賞識人才的人
食馬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人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3
一、教學任務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下)課本第五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jīng)學習了二十幾篇的文言文,而且課外也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短文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學生理解大意應該不難。但是他們畢竟才是初二的學生,以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難以完全理解文中韓愈所要表達的感情、基于此種情況,本堂可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背誦課文,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而對于內(nèi)容則點到為止,不作過深的講解、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當堂背誦課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掌握幾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四、教學過程安排
(一)導入新課
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jīng)歷導入。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象是我們傳說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奴隸他的人運運柴火,還要遭羞辱;遇到楊過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寶馬。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駢(pan)一石(da)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三)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4、學生在看完注釋后大聲朗讀兩遍。
5、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6、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7、學生齊讀。
(四)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選擇題目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ㄒ螅涸跊]有翻譯的情況下用原句回答)
討論明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只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馬也。
2、翻譯課文
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須逐字逐句的翻譯,讓學生在前面對照注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討論。
教師指出幾個常用的實詞、虛詞的意義或用法。
名詞鞭子代詞代詞sì動詞通飼“喂”
策其之助詞食
作動詞鞭打語氣詞動詞shí名詞食物
3、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男女生比賽朗讀
(3)全班齊讀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01-24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10-12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范文02-13
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范文12-11
韓愈《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01-22
韓愈《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04-30
韓愈《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10-17
馬說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04-16
關于馬說的公開課教學設計模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