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運用自己的感官觀察土壤。
2、能夠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觀察、觸摸、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與黏土的差異。
4、能通過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
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nóng)作物。
5、能夠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鑒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形成探究意識,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熱情,具有關心家鄉(xiāng)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土壤、杯子、水、攪拌棒、紙巾。
三、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新課
1、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周圍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師講: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土壤。
。ǘ┬率
1、觀察土壤
。1)學生戶外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土壤是什么顏色的?有幾種土壤?
。2)分組實驗:拿出準備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種土樣。
2、自主研究
。1)摸:感覺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濕程度等。
看:觀察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顏色深淺等。
捻:感覺土壤顆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過水的'作用,感覺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塊放入水中,有什么變化,攪動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里有什么?
。ㄓ涗浽谟涗洷旧希
3、 學生分小組回答,所研究的情況。
4、 小結:
人們將土壤分為三種: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觀察:每一種土壤的顏色,聽:搖動一下杯子,每一種土壤的聲音聽上去像什么?觸摸:土壤摸上去感覺像什么?哪一種的感覺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種可握成團,哪種不能?聞:每一種土壤聞上去像什么?
。2)分組實驗(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侔讶N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紗布。
、诘谷胂嗤乃。
③觀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組回答實驗結果。
。4)小結: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說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組討論
。2) 大組交流
。3) 小結:紅薯適合沙土,水稻適合黏土,花生最適合。
四、課后作業(yè)
1、 課后繼續(xù)認真研究周圍的土壤。
2、 實驗冊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
2、想知道,愛提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3、知道土壤的種類。
二、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
三、教學過程:
。ㄒ唬┨岢鰡栴},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了一項準備工作,請你們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樣品,不知道你們的收獲怎么樣?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自由回答。
。ǘ┲贫ǚ桨,探究新知
活動一:研究各種土壤由什么不同的特點?
師:同學們,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呢?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吧!
。▽W生把從不同地點采集來的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在一起比較研究)
〔讓學生用各種比較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如:對土壤進行捏團、顏色、顆粒大小、氣味、加水攪拌后沉淀等比較,〕
師:哪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研究結果?
學生匯報
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樣的。(課件出示)
活動二:我們給土壤分類
師:剛才,各小組同學通過自己的探究,知道了不同土壤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你能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它們分類嗎?
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給土壤分類:按顏色、數(shù)量等
小組交流分類的結果,師生進行評價。
老師在學生匯報結論時進行歸納,在歸納中得出“人們習慣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沙量較多的土壤叫沙質(zhì)土;含黏土較多的土壤叫黏質(zhì)土;沙和黏土含量適中的土壤叫壤土。(課件出示)板書
活動三:探究各類土壤的保水性
師:根據(jù)含沙量的不同,人們把土壤分為了三類,你猜一猜這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學生進行猜測,試著說出理由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3種土壤、漏斗、水、杯子等材料。
小組內(nèi)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匯報,其它各組同學評價、補充,并完善實驗方案。(在三個漏斗中按順序裝入不同的土壤,再把水緩緩的倒入土壤中)
觀察比較:三類土壤滲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類土壤停止?jié)B水后,比一比,哪種土下面的杯內(nèi)水多?(流出來的水多證明這種土壤的保水性就差,流出來的水少證明這種土壤的保水性好)
師:在做實驗之前老師要給你們幾點提示(出示課件):
1、要做這個實驗必須做到四個同樣。同樣多的三份土壤,同樣多的水,同樣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時間同時開始。
2、小組合作認真觀察,討論并完成實驗記錄單。
土壤:
保水性(強、弱)
砂質(zhì)土:
黏質(zhì)土:
壤土: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師: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黏質(zhì)土的.保水性最強,砂質(zhì)土的保水性最弱。)
師:從實驗中我們知道,不同土壤的滲水性不同,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qū)е旅糠N他們不同的嗎?
學生討論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師總結:由于砂質(zhì)土的含砂量多,顆粒大,所以它的滲水性就強,而滲水性強的土壤它的透氣性也強。三類土壤的顆粒大小不同,透氣性和保水性也不同。(出示課件)
。ㄈ┱故窘涣骰顒樱和嬉煌嫖覀冏约簬淼母鞣N土壤。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觀察一下你自己帶來的土壤,根據(jù)含沙量的多少看看它們屬于哪一類的?
學生活動。
(四)拓展創(chuàng)新
1、土壤分為哪幾類?
2、談談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通過實驗探究學生知道了土壤可分為三類: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壤土。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2課。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分四個部分:一、觀察土壤的外觀,發(fā)現(xiàn)其外形的顆粒狀特征以及顏色、顆粒等狀況,形成對土壤特征的初步認識。二、通過閱讀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將土壤分為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三類。三、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三種類型的土壤,描述它們各自的特征。運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過閱讀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植物,并能舉例說出某種類型的土壤適宜生長什么樣的植物。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通過上一課《土壤的成分》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長在土壤里面。本節(jié)課,在上一課實地考察土壤,對土壤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本課引導學生繼續(xù)深入觀察土壤。將引導學生認識土壤的基本類型,并展開一系列的對比性研究,進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了解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所含顆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鑒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觀察、觸摸、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的差異。
3、能通過實驗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形成探究意識,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可能造成對環(huán)境的破壞,具有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不同土壤的特點。
難點:舉例說出不同類型的`土壤生長著不同的植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等。
學生準備:每組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壤土各若干,每組白紙3張、放大鏡1個、漏杯3個、燒杯3個、攪拌棒1根、紙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很開心,小象也很開心,因為周末大象爸爸想帶小象去植物園玩。出門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園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別適合什么樣的土壤。所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植物適合生長在什么樣的土壤里嗎?
2、生:仙人掌適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適合比較濕潤的土壤,荷花適合很濕潤的土壤。
3、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通過剛剛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種類型,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土壤的類型吧。(板書課題)
二、用多種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師:既然土壤有這么多的類型,那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這些土壤呢?
2、學生回答觀察方法。(用放大鏡、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師歸納學生的觀察方法。師:你們幫小象想出了這么多觀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師也幫你們找了一些辦法。用放大鏡觀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師演示實驗,講解注意事項。
5、學生實驗,并填寫記錄單。
6、師:同學們,你們觀察完這些土壤了,那你們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呢?
7、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8、師:你們都做的很棒,老師其實也事先做了實驗,填寫了記錄單。(貼土壤的特點)同學們,那老師有個問題,為什么1號容易搓成團而3號不容易搓成團呢?生回答。
9、師小結:1號容易成團的原因是因為一號顆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號顆粒大,孔隙大,比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團。
10、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剛剛摸到的有大顆粒和小顆粒的土壤,它們都是有名字的,那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顆粒的摸起來比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顆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較細小顆粒、摸起來比較細膩、還會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為我們準備的這三種土壤也是按照他們含量的不同來進行區(qū)分的,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質(zhì)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質(zhì)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較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的滲水性
1、師:我們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類型,但小象還是沒有辦法知道怎么去種植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個辦法,它把這些植物分別種植在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澆水,發(fā)生了奇怪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
2、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預測。
3、師:為了更好地驗證自己的想法。小象準備了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壤土、等量的水和過濾器。同學們待會兒要和小象一樣來進行這個實驗。
4、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交流實驗情況,并將結果與剛才的預測相對照。(沙質(zhì)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質(zhì)土下面的水最少。這說明沙質(zhì)土的滲水性好,黏質(zhì)土保水性好。)
師:那為什么會流的比較快,而黏質(zhì)土流的比較慢呢?
生:沙質(zhì)土,顆粒大,孔隙大;黏質(zhì)土,顆粒小,孔隙小。
6、師: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那我們一起把土壤的特點讀一讀吧。
7、總結:這是我們研究土壤的特點。小象也把自己觀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個小視頻,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做的這個視頻吧。(播放視頻)
四、土壤的特點
1、師:小象終于可以和爸爸去到夢寐以求的植物園啦,去到植物園,爸爸問小象:仙人掌耐高溫、干旱,不喜潮濕。那它適合什么樣的土壤呢?生:沙質(zhì)土。
2、師: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葉邊焦。生:黏質(zhì)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緊適宜,有利于結果發(fā)育。生:沙質(zhì)土。
4、蘋果樹需要排水系統(tǒng)良好,土質(zhì)優(yōu)良,陽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溫、潮濕,對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較高。生:壤土。
6、教師小結: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今天我們終于幫助小象找到了適合這些植物的土壤了。謝謝同學們。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許多物質(zhì),有石子、沙子,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等等;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
3、意識到土壤和動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愿意親近土壤。
教學準備:
杯子、干濕土壤、放大鏡、白紙、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選好組長、記錄員、材料員。
2、關于老師,你想知道什么?
3、從進教室到現(xiàn)在,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師:通過剛才的談話,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方川小學的學生特聰明,特愛動腦筋,特愛觀察,相信這一節(jié)課大家也能學得更好。
二、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周圍的花、草、樹木、莊稼都生長在哪呢?
2、板書:土壤。關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你還想了解土壤的哪些知識?
3、出示課題
三、尋找土壤的成分
(一)觀察新鮮的土壤
1、預測土壤里有什么
2、如果給你一包土壤,你準備怎樣觀察?
3、看,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教師自己準備一套)出示:紙、筷子、放大鏡
4、你能說說這些工具的用處嗎?你現(xiàn)在又準備怎樣觀察?動手之前強調(diào):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做好記錄,比一比哪個組發(fā)現(xiàn)得最多。
5、學生分組研究土壤。
6、你們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利用實物投影儀投放匯報,其他組補充,教師寫上。
7、你能給這些東西分分類嗎?指導分類:水分、動物、動物遺留物、植物遺留物、雜物、土壤顆粒等。(它們腐爛后就成了腐殖質(zhì))
4、像小石子、沙這樣的顆粒,我們稱為土壤顆粒,那你們在觀察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比沙更小的.顆粒呢?(如粉砂、黏土)
5、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地質(zhì)學家)是怎么分類的,課件出示。(沙礫指的就是小石子)
(三)沉積實驗
1、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區(qū)分沙礫、粉砂和黏土嗎?
2、說說你打算怎么做這個實驗?要注意什么?出示溫馨提示提醒學生:
溫馨提示:
1、將土塊放入杯中時動作要輕,以免濺起水花弄濕桌子;
2、土塊放入水中后,先不要攪拌,注意觀察水中土壤發(fā)生的現(xiàn)象,再攪拌;
3、攪拌的動作要輕、慢,以防水溢出杯子。
3、交流反饋
小結:我們可以看見,土壤顆粒是分成一層一層的,下面的土壤顆粒大,有許多的石子沉積,是沙礫層,中間的土壤顆粒小,是沙層,上面的應該是黏土層,水面上還漂浮著一層雜物。
4、師總結: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土壤中有(板書:沙礫、沙、黏土、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
補充:此外土壤中鹽分,腐殖質(zhì)和鹽分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出示,讀一讀,記一記。
三、土壤和生命
1、同學們,道在土壤中生活著許多生命,有(學生舉例子:蚯蚓、螞蟻、蝸牛、植物的根……)
2、課件出示,從圖上可見,土壤從上到下可分為———————,接著小組內(nèi)討論:
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么?
它們?yōu)橥寥雷隽耸裁矗?/p>
3、交流反饋
4、進行愛土壤的教育:是的,人類沒有土壤,我們將————,動植物沒有了土壤,就無法存活,那么人類也將無法生存,人類和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5、板書: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
四、課外拓展活動
土壤的作用可真大,作家高士其寫了一首詩歌《我們的土壤媽媽》,詳細地介紹了土壤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書翻到P65—66讀一讀。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3、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
教學重點: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教學難點: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一塊土地、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只放大鏡、一份土壤研究記錄表、每組一小桶水。
學生準備:一根木棒、一張白紙、一只塑料杯子、一個硬紙板碟子、一把小鏟子、一塊抹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今天來研究有關土壤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
1、說說你對土壤的認識
。1)你對土壤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
。2)小組內(nèi)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錄你已經(jīng)知道的有關土壤的知識。
2、挖土壤(室外活動)
把學生帶到校園里事先選好的一塊土地,讓學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觀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鋪上報紙,把挖來的泥土倒在報紙上,仔細觀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經(jīng)知道的?你最驚奇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
。2)小組內(nèi)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的觀察結果。
4、你還想知道有關土壤的什么知識
。1)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2)小組內(nèi)交流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想知道的問題。
三、課后研究
花一定的時間去自主研究一下你們提出的問題,把研究結果記錄下來。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
知識目標: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實驗器材:
分組:酒精燈、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放大鏡
1組—4組砂土、5組—8組粘土、9組—12組黑土、濕抹布、小盤
演示:滴管、裝有土壤溶液的錐形瓶、玻璃片、試管夾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1、談話:出示泥塑圖片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其實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點嗎?
2、學生隨問題依次交流:
3、教師小結: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強,除此之外粘土還具有顆粒細、耐火度高等特點。所以人們經(jīng)常利用它來制作泥塑。
教學過程、評價設計
一、導入
1、談話: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師從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取來的土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面前的土壤,根據(jù)你生活中的觀察,判斷一下這些土壤是從哪種環(huán)境中取來的?開始吧!
2、學生匯報:哪個同學來說說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師從哪種環(huán)境中取來的?
3、教師小結:究竟這些土是從哪種環(huán)境中取來的?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1—4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锶淼;5—8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校的種植園取來的;9—12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樹底下取來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研究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書:土壤里有什么?)
二、學習新課
(一)用眼睛觀察土壤
1、談話:你可以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觀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話,可以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放大鏡來觀察,觀察過程中要可別忘記填寫記錄單。聽明白了嗎?開始吧!(發(fā)記錄單1)
2、學生觀察:
3、學生匯報:哪個小組的同學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了土壤里有黏土;還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了土壤里有腐殖質(zhì)。
(二)實驗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談話:現(xiàn)在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一下:土壤中還會有其他的物質(zhì)成分嗎?
2、學生猜測:你認為土壤里還有什么?說說你的理由。隨學生回答板書
3、談話:這些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要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4、學生交流:
生1:查電腦網(wǎng)絡可以幫助我們驗證這些猜想,但課堂上老師沒給大家準備,我們怎么驗證這些猜想?
生2:做實驗。
5、教師小結:因為有時我們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判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要想獲得正確科學的結論需要采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
認識實驗材料
1、談話:為了便于觀察和實驗,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土壤和實驗材料,看一下,認識它們嗎?生:認識誰來介紹一下?
2、學生交流。
設計實驗方案
1、談話:利用這些實驗材料,你想怎樣驗證這些猜想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或者幾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注意,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不要動手去操作,討論開始。
2、學生分組商量實驗方案、記錄:
3、學生交流:
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們的實驗方案是怎樣的?
驗證空氣: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空氣,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里面有空氣,如果沒有氣泡,就說明沒有空氣。這個實驗方案有沒有道理?生:有道理。師:好!實驗方案通過!其它的猜想我們怎么來驗證?
驗證水: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水。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易拉罐中加熱,看看是否有水蒸汽。如果有,說明含有水,如果沒有,說明沒有。師:其實,這個同學的方案沒問題,但是描述的有點問題,我們看到的并不是水蒸汽,看到的是水蒸氣凝結成的白汽。2、如果土壤里含水多,全班一起捏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含水少怎么辦?
驗證腐殖質(zhì):我們想知道土壤里是不是有腐殖質(zhì),我們的方法是把土壤放在易拉罐盒里,用酒精燈燒,如果有燒焦的氣味,說明里面有腐殖質(zhì),如果沒有那種氣味,則說明里面沒有腐殖質(zhì)。師小結:其它的猜想我們怎么來驗證?
驗證砂和黏土:師:哪個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砂和黏土?生:我們小組想驗證砂子和黏土。我們想把土壤放在燒杯里,加入水攪拌均勻后,靜置一會兒,觀察燒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師:也就是說看看土壤會不會分層。老師提醒你——等待一會兒,實驗現(xiàn)象會更明顯。
驗證養(yǎng)料、養(yǎng)份:師:養(yǎng)料、養(yǎng)分的驗證實驗比較難,這樣吧,我們先來驗證前面的四項內(nèi)容,最后再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溫馨提示:
1、土壤分層沉淀(dian)需要一段時間,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先做分層沉淀的實驗,把它放在一邊沉淀著,再做其它實驗,等其它時間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進行觀察。
2、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觸加熱后的實驗材料,防止燙傷!
3、觀察時,要及時把發(fā)現(xiàn)寫在記錄單上。
4、談話: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同學們交流的都很好,老師也有幾點提示請看大屏幕(投影)
實驗探究
1、談話:大家聽清楚了嗎?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實驗時先做哪個實驗?為什么?做土壤分層沉淀實驗時,一直不停的攪拌嗎?那應該怎么樣呢?還有不清楚的問題嗎?下面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想到的方法開始實驗吧!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與交流:
解決難題
1、談話: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氣,F(xiàn)在我們一起來驗證土壤里是否含有養(yǎng)料、養(yǎng)份。
2、師邊演示,邊講解:我們知道養(yǎng)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夠看到的.是一些比較大的雜質(zhì)或腐殖質(zhì)等,因此我們必須利用過濾裝置過濾掉這些雜質(zhì),由于時間的關系,上課前,老師已經(jīng)過濾好了土壤的溶液,在這。點燃酒精燈,用試管夾將玻璃片夾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待溶液蒸發(fā)后,觀察一下玻璃片會出現(xiàn)什么?怎么樣,會做了嗎?注意不要用手接觸加熱的玻璃片,下面請小組長到前面來取實驗器材,其他組員點燃酒精燈,按照老師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學生操作:
4、學生交流: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5、教師小結:這層白色的污漬就是養(yǎng)料的一種,我們把它統(tǒng)稱為無機鹽。(板書:無機鹽。)土壤里的養(yǎng)料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讓植物生長的更好,農(nóng)民伯伯會在適當?shù)臅r候為土壤施肥、補充養(yǎng)料。
三、拓展延伸
1、談話:通過實驗和觀察,我們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讓我們再通過視頻了解一些關于土壤的知識。播放視頻。
2、學生觀察:
3、教師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zhì)、砂、黏土、無機鹽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長才會更加茂盛,任何一種物質(zhì)的缺失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其實關于土壤的秘密還有很多,比如說,南方的土壤與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與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搜集有關資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觀察一下它們的顏色和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研究,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
1、能猜想出黃河水變黃的原因,并能用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想。
2、能意識到土壤遭到破壞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
3、能手自己的話說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情感受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使學生在實驗中體會科學學習的樂趣,
過程方法: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做一做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獨立進行實驗,知道黃河水變黃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黃河水變黃的原因。
學習方式: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黃河的錄像、森林被砍伐圖片、實驗報告單、裝有土的盒子、裝有草的盒子、2個水槽、2塊木塊、2個噴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有看過黃河的嗎?那誰來說一說?
學生說出:看到過的黃河的樣子。
黃河真的像幾位同學所描述的那樣?想不想親自看一看?
2、(播放錄像:黃河錄像。)組織學生觀看。
3、組織交流匯報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匯報觀看結果,學生說出:
1)黃河水很急。
2)黃河岸邊沒有樹。
3)黃河水很混。
4)黃河水很黃。
(2)關于黃河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說出:
1)黃河旁邊的樹都哪里去了?
2)黃河水為什么那么黃?
3)黃河水變黃的原因。
(3)指導猜想。
是啊,黃河水為什么這黃?請大家猜一猜,黃河水變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學生猜想:
1)可能是因為沒有樹。
2)可能是因為許多樹都被砍了。
3)可能是沒有種草。
4)可能是沒有了花草樹木的保護。
4、引出實驗
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樣,是因為沒有了花草、樹木這些植物的保護,水土流失,造成黃河水變黃了;ú荨淠具@些植物真的能夠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嗎?還是讓我們通過實驗來做進一步的研究。
二、科學探究
實驗驗證
組織認識實驗材料
1、談話:老師為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準備了實驗材料,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2、組織對比。
其它小組的實驗材料和他們的一樣嗎?(一樣)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實驗方法。
,《土壤的保護》教學案例
我們應怎樣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你們想怎樣實驗,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nèi)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相互間積極爭論,利用實驗材料進行設計。
3、組織進行實驗驗證。
各小組都討論出實驗方法了嗎?下面就用你們自己的方進行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單。(師巡視指導。)
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積極進行觀察實驗、做記錄。
4、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
匯報、交流展示自己的實驗過程和方法。
。1)匯報
同學們實驗先做到這里,誰想代表你們小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進行實驗的。(其它小組要認真聽,他們的實驗和你們的一樣嗎?)
學生爭先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個別小組實驗方法和結果與別的小組同學的不一樣。
(2)交流
我們看了幾個小組的實驗,實驗結果不一樣,原因出在哪里?
學生解釋為:
1)兩個木塊一個橫著放、一個堅著放,高度不一樣。
2)兩個噴壺放得一個高一個低,是不對的,應放得一樣高。
3)兩個噴壺的水流出的不一樣多。而且一個流的快一個流的慢,是不對的。
4)除有草無草不一樣外其它條件都應當一樣。
5、組織學生再次進行實驗。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都說出了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老師還為每小組準備了一組實驗材料,你們想不想運用正確的方法再進行一次實驗?
學生再次實驗。并修改實驗報告單。
6、組織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通過再次實驗,誰來把你們小組的實驗結果給大家說一說。
各小組爭先匯報。
學生說出:有草的一盒土少水清,無草的一盒土多水混。
7、教師總結
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和他們的一致嗎?
從實驗結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個小組都舉起了手。
學生答出:
。1)草可以不讓土流出來。
(2)草可以使土變清。
。3)草可以保護土壤。
。4)花草、樹木可以保護土壤。
(5)植物可以保護土壤。
說得非常好,植物可以保護土壤。
三、實踐應用
1.組織學生觀看圖片。
植物可以保護土壤,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幅圖片。
出示圖片。
學生認真觀看圖片,然后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組織學生說出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說出:
。1)樹被砍了,感到很心疼。
。2)大片森林砍了,環(huán)境受到破壞,人類會受到懲罰。
。3)森林被砍,下雨產(chǎn)生洪水,會造成水土流失
3.組織學生討論黃河水變黃的原因。
,《土壤的保護》教學案例
根據(jù)以上事實知道黃河水變黃的原因了嗎?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4.組織匯報
現(xiàn)在誰來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黃河水變黃的原因。
學生爭先回答。
學生說出:
。1)因為人們砍掉了樹木,原以當暴風雨來臨時
把泥土沖進了河里黃河水就變黃了。
。2)因為人們亂砍亂伐不愛護花草樹木,當有洪災時,造成水土流失黃河水就變黃了。
。3)因為人們亂砍亂伐,使土壤失去了保護作用,所以當暴雨來臨,造成水土流失,黃河水就變黃了。
5.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我們共同探討了黃河水變黃的原因,知道了土壤保護的重要性,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土壤的保護”
四、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的都非常好。請大家再利用課下時間調(diào)查土壤還會受到哪些破壞。并提出保護土壤的建議。下節(jié)課,我們再共同交流。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腐殖質(zhì),知道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貧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方法。
4、會做腐殖質(zhì)形成的實驗
教學目標設計依據(jù):
。1)內(nèi)容分析: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知道死了的動植物會變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質(zhì)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質(zhì)的概念。同時,知道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蚯蚓等動物的作用,確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關的意識。讓學生親歷成肥的全過程,又是培養(yǎng)學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時機,從而達到“堅持長期持久觀察,在科學學習中克服困難,善始善終,關愛生命”的目標。
。2)學生分析: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土壤的常見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長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雜物,蚯蚓生長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夠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組成物質(zhì)——腐殖質(zhì),就成為本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探索土壤。
談話:
關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偵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
。ㄒ唬┦彝饣顒樱
帶領學生采集土層;顒樱悍职l(fā)工具,和學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層帶回教室。
。ǘ┦覂(nèi)活動:
探索枯死的植物變成了什么?觀察采集到的土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讓我們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層吧。(教師分發(fā)其他地區(qū)的土層標本)觀察不同地方的土層,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nèi)容。
討論:
我們將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觀察土壤學生討論、交流。給孩子一個空間,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給孩子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就可以充分展現(xiàn)他們對問題的思索。而“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觀察中學會推理,從推理中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正是這一活動設計的目的。 你能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測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探索動物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談話:
在有的小組同學挖到的土層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動物。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很軟,它沒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時候會爬出地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教師出示昆蟲飼養(yǎng)盒,里面是自己幾個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開墾痕跡的土壤。
教師小結:
像這樣顏色發(fā)黑、潮濕肥沃、蚯蚓喜歡生活的土,我們稱之為含有腐殖質(zhì)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質(zhì)呢?
討論:
有人說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
蚯蚓在土壤里不僅可以松土,還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環(huán)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蚯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蚯蚓。
講述:
其實,在土壤中還有一些動物,對土壤的肥力有較大的影響。做肥料袋。
談話: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對土壤有什么影響?你們愿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討論如何設計實驗。(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教師啟發(fā)對比實驗的做法)教師巡視,適當?shù)亟o以必要的指導。
教師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填好標簽。
本實驗需要三個學生思考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學生動手制作肥料袋。同桌為一對比小組,依據(jù)討論結果做肥料袋。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殘留物,填寫觀察和制作記錄。動物對土壤的形成、發(fā)育、物質(zhì)循環(huán)、肥力演變等有較大影響。因而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土壤動物,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益蟲的保護意識,連接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親眼看到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從而驗證假設。因此在動手前要給學生留出思考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頭腦中先做一回“實驗”。在學生討論和思考的同時,教師加以適時地引導,使學生了解設計對比實驗的方法。
延伸活動:
管理肥料袋星期的觀察,每周觀察一次,記錄觀察結果。每次觀察時,要上下翻動土壤。實驗結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談話: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應該怎樣來解決?思考回答科學不僅是知識,還是一種方法,一種精神。現(xiàn)代科學教育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肥料袋管理過程中會面臨困難及解決方法的討論,可以使學生從中逐漸領悟到科學精神并將其進行內(nèi)化,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板書設計:
肥沃的土壤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綜合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學會利用直接證據(jù)或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判斷。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和同伴合作,以及尊重事實、講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知識目標:
土壤中含有沙、泥土、死亡了的生物殘體、水、空氣等物質(zhì),土壤是混合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細致觀察并發(fā)現(xiàn)土壤中含有很多的物質(zhì),是一種混合物。
難點:研究土壤的相關實驗操作。
三、課時:2節(jié)
四、材料準備:
小組材料:土樣、白紙、表面皿、放大鏡、篩子、蠟燭、金屬片、火柴(證明有腐殖質(zhì)的器材)、玻璃杯、水(證明有空氣的器材)。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
導入
問:怎樣的土是土壤呢?土壤是一種混合物嗎?
揭示課題。
問: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質(zhì)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實可以說明土壤不是混合物?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混合物呢? 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充分進行交流和表達。
研究土壤
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計劃和實驗。
實驗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動物。
。2)取比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網(wǎng)孔的篩子篩。
。3)加水混合、搖晃、沉淀,借助水觀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動物變成的腐殖質(zhì)、泥土和細砂。
問:土壤里還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證明?
實驗方法:
。1)把土壤放入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
(2)用蠟燭加熱杯中的土壤(杯用玻璃蓋著),觀察是否有水珠以及土壤的顏色。
。3)直接加熱鐵片上的土壤,聞聞是否有燒焦頭發(fā)的氣味,觀察土壤顏色的變化。
參照“王康這一組的研究方法”分組制定研究計劃及分工。
分組實驗及匯報。 討論、交流先按經(jīng)驗做出判斷,再想方法證明的方式證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氣。分組實驗。 先討論并設想,接著參考一個較完整的實驗過程,再討論和設計。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在實驗計劃設計的能力得到加強。
交流和表達
問:
1、你們都觀察到了土壤中的哪些成分?
2、現(xiàn)在可以判斷土壤是不是混合物了嗎? 學生綜合得出結論: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殘體、水、空氣等物質(zhì)的混合物。
拓展 問:開展種植小植物的活動時,你覺得挑選怎樣的土壤比較好呢? 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為下一階段的種植活動打下基礎。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篇10
認知目標:
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破壞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對土壤的危害。
2、意識到土壤的重要,能夠感激土壤;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上為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
拓展性目標:
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教學準備:
有關土壤的資料,記錄表格。
收集自己進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資料和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土壤和我們的關系。(板書課題)
。ǘ┳灾鲗W習
。、了解土壤為人們做了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土壤能為人們提供什么?
。2)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資料,分小組交流、討論
。3)把你知道的填寫在書上。
。4)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又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食物。動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將它們的尸體還原成土壤中的養(yǎng)料,土壤就這樣周而復始地為生命提供著無盡的營養(yǎng),正是有了土壤,才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討論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1)小組交流: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场⒂懻摷偃绲厍蛏蠜]有土壤會怎么樣
。1)小組交流:你認為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么?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結:我們小學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傳工作。
。4)指導學生自辦土壤小報,搞好宣傳工作。
。ㄈ╈柟虘
總結課文,引導學生寫出或畫出他們的建議,指導學生辦好土壤小報。
拓展活動:
1、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2、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土壤小報》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了解土壤》教學反思11-28
土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土壤03-20
《土壤中有什么》教學設計04-27
《土壤中有什么》教學設計03-09
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03-13
科學課《了解空氣》教學反思08-16
《土壤的種類》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5篇)09-27
《土壤中有什么》教學設計(精選7篇)06-27
科學教學設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