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保茉O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及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的方法。
2.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重點:
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難點:
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教具:小球
教學過程:
一、讓小球動起來
1.以2人小組或一人單獨進行。活動時間約為20分鐘?梢园凑仗岢鰡栴}、設計方案、實驗、交流、思考與結淪的過程進行探究。
。玻岢鰡栴}。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探究過的各種力,然后提問:你能用幾種方法讓小球動起來,又能用幾種方法改變小球運動的方向?引起學生思考。
3.猜想與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讓小球動起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并與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比—比誰想的方法多而奇特。教材中第37頁的圖只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思路,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辦法,利用各種力使小球動起來。從而體驗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分組實驗。教師提示學生,在球體上添加別的物品(如插進一枚大頭針等),可以改變底面的形狀(如改為斜面、挖一個小坑、放一個擋板等)。要求學生把實驗的力法、現象、結果記錄下來
內容方案實驗什么力
讓小球動起來
改變運動小球的方向
5.交流評價。實驗結束后,分組交流各自的做法及觀察到的現象,計出采用方法最多而奇特的小組。鼓勵學生在討論時用到風力、彈力、重力、引力等術語。
6.思考與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的?并把結論寫在教材的橫線上。圖中的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1.建議2—3人一組,活動時間為20分鐘。
二.活動可分三步進行:
(1)教師出示觀察問題:圖中的物體各是什么,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物體運動需要的力與什么有關?要求學生進行觀察思考。
(2)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帆船是在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的,箭是在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
開始運動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受力與其結構、材料的關系,如帆與風力,弓的材料、形狀與彈力,碾子的結構與牲畜力等。
(3)舉出更多生活中人們是如何利用力使物體運動發(fā)生改變的例子,并試著分析力與物體的構造、材料之間的關系。
3.閱讀科學在線。這是活動1、活動2的延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物體機械運動的三種基本方式。建議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幫助學生閱讀、思考:比如,物體運動起來是什么樣的?物體的運動方式與受力情況有什么關系?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等等。鼓勵學生列舉出更多的物體做平動、轉動、振動的現象。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對平功、轉動、振動下定義。
板書:11怎樣讓小球動起來
動力
靜止――――――――運動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2
一、教材及教學內容分析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河北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1課內容,是《力與運動》單元中的第三課,它與前兩課《推和拉》、《常見的力》前后呼應,是知識的延伸,也是下一課《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引子,在內容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力的學習是本學期的重點,本課在學生認識了各種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力與運動的關系,意識到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在力的.作用下物體可以由靜止變?yōu)檫\動。
二、學生特征分析
通過《推和拉》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推和拉兩種力的方向和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進而,學生又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力,并能正確的判斷常見的力,科學說出不同力的名稱。這為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一個好的目標就象黑夜的燈塔,可以照亮學生探究的道路!犊茖W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把科學課程的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使每節(jié)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在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同時,應更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注重科學情感的培養(yǎng),把探究有效地開展及深化。為此,我在樹立了開放的教學觀點后,結合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擬訂本課的目標為:
。ㄒ唬┨骄磕繕耍
1.能設想出多種讓小球動起來的方案及改變小球運動方向的辦法。
2.能用實驗證實自己的方案是否正確。
3.能體驗到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ǘ┣楦心繕耍
1.愿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并找出最好的辦法。
。ㄈ┲R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使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四)STSE目標: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fā)生改變的例子。
教學重、難點:能合作設計更多的使小球動起來的方案。
能找出物體運動是哪種力作用的結果。
四、教法分析及創(chuàng)新點
書記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21世紀要求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
1、創(chuàng)造性處理教材,適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一開課就從生活中的玩具小球入手,讓學生玩玩小球,同時設置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動起來?然后通過猜想假設、制訂計劃、實驗驗證等科學探究的方式獲得力與運動的關系。采用這種模式的依據: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者,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效果更好。
(2)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3)在學習的全過程滲透"S-T-S"教育,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識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
2、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五、學法分析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一種科學學習的方式。人是天生的探究者,科學探究根源于人類思想中與生俱來的認知熱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北菊n采用的學法以自主探究法為主,課一開始就引導學生自主猜想、設計實驗,分組探究,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營造我要學、我愛學的課堂氛圍。同時,觀察實驗的方法是探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歸納、分析法在科學學習中有重要意義。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學習方法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領會與掌握。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一)導入新課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敝挥挟攲W生對知識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無窮的靈感,從而引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意識。因此,我用學生平時愛玩的小球引入,并請學生說說是怎樣玩小球的,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活,紛紛展示多種玩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向靜止的小球,適時提出挑戰(zhàn):用多種辦法讓小球動起來。學生欣然接受挑戰(zhàn),積極投入到猜想、設計實驗方案中去。
。ǘ┳灾魈骄
科學探究不僅僅是動手做實驗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一系列的科學活動。因此在自主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
1、猜想與設計
2、明確實驗要求
3、實物投影出示實驗記錄表
4、分組探究多種讓小球運動的方法
5、分組匯報、交流
6、評價、交流
7.小結、交流,一系列活動。在猜想與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分組討論、分組競賽的形式有效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競爭精神。實驗前的明確要求,由學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項,為實驗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證,在實驗中學生避開常犯的錯誤,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積極參與其中,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并適時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力求成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合作者和科學探究的引路人。學生實驗之后,請各組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實驗記錄,并配合語言、動作說明,為學生提供了大膽表達和互相交流、學習的空間。在小組匯報結束后,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互議,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思辯力。
。ㄈ╈柟掏卣
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笨茖W來源于生活,最終又為生活服務!犊茖W課程標準》提出科學教育要實現“S-E-S-T”目標,即注重科技與生活與社會的有機結合。實驗結束后,請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力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例子,將科學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讓學生體驗到科學來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這樣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使得知識得以向課外延伸。最后談收獲環(huán)節(jié),既是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總結,也是情感體驗的交流。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3
探究目標:
1、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
2、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知識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夠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并找出最好的辦法。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
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fā)生改變的例子。
教學重點難點: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教具準備:橡膠球、大頭針等;其它:觀察記錄表、拓展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從學生們喜歡玩乒乓球、籃球,引入新課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種辦法讓小球由靜止運動起來,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動起來。
二、活動:讓小球動起來
建議:3人一小組,先猜想與設計,然后自己驗證,再請同位同學學驗證。
1.教師提出問題:你能用幾種方法讓小球動起來?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妙。
2、想與設計:將自己的想法記在觀察記錄表中
3、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與設計。
設計讓小球動起來方案 實驗驗證 什么力
同學評價
4.交流匯報:
小結:有多種方法可以使小球運動起來
5.交流與評價:誰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思考:
、 實驗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的?并將結論寫在教材的橫線上(P38)。
、 結合課本P38中圖片請學生說出圖中的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 讓學生結合生活舉出更多人們如何利用力使物體運動發(fā)生改變的例子。
物體運動方式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1、物體運動起來方式是不是一樣的?
2、結合P39圖請學生自己說說這些運動分別屬于哪種運動方式:平動、轉動、振動的特點:并分辨出每種形式的特點。
3、學生舉例說說物體運動的方式。
三 、拓展延伸(每個學生一份)
1、填空:
、 我知道 力,可使小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
、 我知道帆船、箭、碾子分別在 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⑶ 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屬于轉動的是 ;屬于平動的是 ;屬于振動的是 。
A、轉椅的運動 B、鐘擺的運動 C、滑滑梯 D、敲擊音叉后產生的運動 E、拉抽屜 F、自行車輪的運動
2、帆車比賽(課外小組自己組織完成)
A、比賽規(guī)則:
⑴、只能用嘴吹一口氣。⑵、吹車的什么部位都行。⑶、車的行程遠者為贏。⑷、各大組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學生課外比賽,將結果匯報給老師。
B、比賽帆車說明:
學生課外自己參考下面材料和右上圖制作一個帆車:塑料瓶蓋、彩紙、吸管、厚紙板、剪刀、膠帶、大頭針、乳膠。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讓凝固的音樂流動起來07-19
《讓燈亮起來》教學設計03-03
小球站穩(wěn)了說課稿11-03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15篇12-27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15篇12-27
怎樣讓人際關系好03-10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設計3篇06-08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設計2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