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1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jīng)歷物體表面和圖形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會運用。
一、激趣導入
1.涂色比賽:教師出示黑板上提前準備好的小正方形。選兩名學生進行填涂比賽,甲同學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學填涂老師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們猜一猜,哪位同學先涂完?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師:小正方形比較小,其實就是說這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比較小。(板書:面積)
2.揭示課題。到底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觀感受面積,建立面積的表象。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認識面積
。ㄒ唬┱J識物體表面。
師:生活中到處都有物體,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書寫的這個面就是黑板的表面(邊說邊摸)。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舉一些物體表面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交流。注重學生摸的過程。
師:剛才同學們在摸物體表面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老師提煉:平整、光滑、連續(xù)、面是有大小的。
。ǘ┱J識面積。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2.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想老師這樣來說一說,比一比嗎?請看自學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邊物體的面。
。2)說一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3)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單
。1)邊摸邊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2)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
4.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每個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上的一個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
1.出示一組平面圖形。說說什么是圖形的面積?
2.總結: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當學生感知物體上面積的含義之后,再順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使學生對面積有全面的認識,也為教學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三、比較面積大小。
1.觀察法。
比較剛剛平面圖形的大小和四個省的大小。
點撥:有時通過觀察能直接比較。
2.重疊法。
出示兩張面積大小接近的紙,讓學生感知當觀察法不行時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重疊法。
3.數(shù)格法。
出示兩張面積接近的長方形彩紙(例2),讓學生感知兩種方法都不能比較出面積大小時,怎么辦呢?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透明方格紙)
。1)可以自己想辦法,也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種方法后,組長帶領大家去探究其它的辦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結論在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比較的方法。靈活使用三種方法。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探索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師:涂色部分是圖形的什么?哪個圖形面積最大?你打算用什么辦法比較?
師:梯形面積你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
點撥:將半格與半格拼接起來,其他是整格子,數(shù)一數(shù)就可以了。
紅色的邊線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
。1)觀察題找那中的每個圖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圖形面積的大。
(2)辯一辯:下面兩個問題分別是求圖形的周長還是面積?
A.學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鋪一層草坪,要鋪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圍一圈圍欄,圍欄是有多長呢?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中安排了周長和面積的比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加深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也更生動詮釋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有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3、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首先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從附頁中剪下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zhàn)性在于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要鼓勵學生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幣擺一擺,再數(shù)一數(shù);先畫格子,再數(shù)一數(shù)。不僅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還為后來學習面積的度量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是讓學生量一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用畫方格數(shù)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并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厘米2的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厘米2,使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數(shù)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續(xù)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jīng)歷與認識1厘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根據(jù)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培養(yǎng)估測意識;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能夠分別把這些長方形鋪滿,從而獲得每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的關系數(shù)據(jù);把這些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形面積與乘法的聯(lián)系,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實驗、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合情推理、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有了建立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類比推理,學生就能夠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進率)。教材創(chuàng)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分米2與1厘米2的換算關系。先讓學生估計1分米2=100厘米2的換算關系。學生經(jīng)歷這個過程之后,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結論。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系之后,再認識米2、公頃和千米2之間的換算關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其換算關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頃=10000米2,這兩個換算關系有相同的進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頃,這三個換算關系也相同的進率--利用這種形式上的聯(lián)系,也許有助于保持對它們的記憶。
三、重點難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頃、1千米2的實際大小。
2、會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面積的大小。
3、會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5、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會應用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建議
1、要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教學重點
2、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等實踐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要重視估測活動的過程,鼓勵估測方法的多樣化。
4、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面積的含義,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征簡單圖形的面積。
2.經(jīng)歷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分,加深
學習重點: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學習難點: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分
學習準備:學具(方格紙、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課件。
學習過程:預設
一、激情導課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與“面”有關的知識
二、民主導學
1.任務一:初步認識面
。1)摸一模,認識面。請學生用手摸一摸數(shù)學書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
通過更豐富的素材,積累比較面的的經(jīng)驗。教師請學生觀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臉面與桌面的不同。
(3)認識曲面(蘋果、乒乓球)
2.任務二:認識面積大家來進行涂色比賽。請一名同學上臺來涂,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務,最快涂完的獲勝。
2.探討比賽規(guī)則是否公平,知道“面積”的概念。
。┙Y合實例認識面積。
教師舉例說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2.學生舉例說明物體表面的面積。
。1)動作、語言相結合,說明身邊物體的面積。
請學生邊摸邊說,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什么是課桌面的面積……
。2)通過想象,舉例說明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
請學生結合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物體,邊想象邊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一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4.周長與面積的
5.將數(shù)學書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三、檢測導結
完成第62頁做一做。
交流時,讓學生不但說明自己所填的結果,還要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
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學生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充分感知”面”,引發(fā)新知的生成。
在學生沉浸于生活體驗時,通過涂色比賽的活動,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在探討比賽規(guī)則是否公平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這里所謂的大、小,實際上是說樹葉的面有大有小,進而引出“面積”的概念,為認識面積作好準備。揭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jīng)驗概括為數(shù)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shù)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并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通過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使學生體會一個圖形中含有幾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幾(個單位),感悟單位的價值。
但反思整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遺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學認識物體的某個面時,沒有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去多說說各種各樣的物體的面并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面積。雖然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課本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等,但沒有延伸到課堂以外,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組織的還是不夠到位。雖然已經(jīng)特意明確了活動要求,但由于平時的課堂中缺少訓練,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仍顯亂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小學數(shù)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面積》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小學課件《7的認識》教學設計02-24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小學數(shù)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小學課件《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02-23
認識物體數(shù)學課件設計05-08
幼兒認識顏色教學設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