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fā)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了解李賀的生平及詩歌特點。(2)理解詩歌內容。
2、能力目標。(1)鑒賞本詩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和新穎詭奇的語言特點。(2)鑒賞詩歌側面描寫音樂的方法。
3、情感目標。反復誦讀詩歌,品味本詩幽奇神秘的意境。充分感受詩歌創(chuàng)造的想象瑰麗的審美境界,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賞析詩的內容,鑒賞詩歌側面描寫音樂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養(yǎng)成對同題材文學作品進行比較閱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唐代詩壇上有五大高手,他們是“詩仙、詩圣、詩佛、詩鬼” !霸姽怼敝傅氖钦l呢?(李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代表作《李憑箜篌引》。
二、走進作者
1、不幸詩人李賀。
。1)苦命詩人:少年天才卻與功名無緣,要怪只能怪他的`父親。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李賀一生愁苦抑郁,體弱多病,只做過3年奉禮郎。但是就是這三年,他把握了機遇:和當時樂師李憑結為知音,寫出了李賀最得意的一首描寫音樂的《李憑箜篌引》。(2)短命詩人:夭折的年輕詩人。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但是天妒英才,李賀27歲就與世長辭,英年早逝。
2、作品。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皆摹寫聲音之文。
三、解題
李憑是梨園弟子,也是紅極一時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疤熳右蝗找换匾,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唐代有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李憑的演奏。
箜篌:從西域傳來的大型弦樂器,有大箜篌、小箜篌、豎箜篌、臥箜篌四種。李憑善彈的是豎箜篌,體曲而長,二十三弦,彈時如琵琶豎抱在懷,用兩手齊奏。
引: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篇幅較長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四、朗讀詩歌,初步感知內容。
五、賞析詩歌(略)
六、寫作手法探討
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來無蹤,去無影。它不像藍天白云、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果用文字將其再現出來,絕非易事。更何況要描寫得神采飛揚呢?可是,李賀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精彩。那么詩人李賀是如何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出來呢?用了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1、主要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通過描述音樂效果來襯托音樂本身。
襯托手法是從側面落筆,通過渲染演奏的環(huán)境氣氛,聽眾的情緒變化來突出箜篌的音樂魅力。例如“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2、運用正面描寫(以聲寫聲或以形寫聲)。
如:“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昆山玉碎:箜篌聲有時像昆侖山的美玉碰擊聲那樣清脆;鳳凰叫:有時又像鳳凰鳴叫那樣和緩;這是運用“以聲類聲”的方法直接描寫音樂。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凄厲婉轉;“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容樂聲明快歡樂。把聽覺轉化為視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運用的是通感手法。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李憑箜篌引》。
2、比較閱讀《李憑箜篌引》和《聽穎師彈琴》。
【課堂小結】
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著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眾多的神人的形象,寫出箜篌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箜篌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就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
【教學反思】
1、《李憑箜篌引》是描寫音樂的名篇。教學容量很大,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扎實的預習,否則一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
2、作者介紹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介紹生平的方式,而采取分類介紹的方式。
3、通過設計幾個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來完成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寫作手法的教學任務。
4、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很自然。
【文言文《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李憑箜篌引唐詩
3.李憑箜篌引感情
4.李憑箜篌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