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
2、通過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3、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使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獲取地理知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重點: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稱及分布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圖片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國地勢自西向東分為幾級階梯?我國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分別是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種類型?
3、引導學生讀圖2.4(《我國地形圖》),找一找這五種地形類型在我國是否都有?(我國五種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課題。
。ò鍟┑匦螐碗s多樣
(二)新課,合作探究:
1、從圖2.4上可以看到,我國不僅有縱橫交錯的山脈、雄偉廣袤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huán)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緩的丘陵。請同學們判斷以下畫片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讀圖)我國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學們在《我國地形圖》上分別找出來,并注意它們的方位、名稱及其寫法。
活動:首先教師把中國輪廓圖畫在黑板上,然后根據學生讀圖《我國地形圖》,分別請三個學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書在黑板上。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要求為指南,以人教社(20xx版)教材為依據,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落實該學科的教學常規(guī),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參與有深度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達到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地理知識,達到讓學生自覺形成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年任八年級6個班的地理教學,學生學地理的能力總體上講,層次差別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學生在七年級時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學生稍差些,在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問題能力上,有三個班較好,一個班其次,兩個班較差一些,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要有改進,加大轉差力度,盡量縮小層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優(yōu)生,70%的合格。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2. 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xiāng)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fā)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3.進一步樹立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qū)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地區(qū)發(fā)展?jié)摿Φ挠^點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進一步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
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huán)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教學措施
。ㄒ唬
(1)充分發(fā)揮雙主體的作用,采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并且要大力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講精練,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率。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練、重基礎,提倡微型題訓練,講練結合,鞏固與提高并進。
(4)要善于把握重、難點教學,指導學生抓住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復習時,切忌要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機械背誦,應把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湔n,緊握集體智慧和力量,注重實效。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時隨地做好地理知識的資源收集和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檢測后,要切實做好質量分析總結,注重查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學困生意見
1、首先要摸清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補救知識,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信心,教給學習方法。
2、在班內可以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讓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3、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如當眾在班上表揚該同學或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進步。
4、在平時應多加強對學困生的檢查督導。
通過本學期的轉化,本班學困生能基本掌握學習的方法,能樹立學習態(tài)度,對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動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學生要學、肯學、苦學的思
想,努力徹底地改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使本班學困生轉化率達到90%。
六、教學進度表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設計
1.了解農業(yè)的主要部門、農業(yè)的重要性、我國農業(yè)分布的差異。
2.學會用網絡查閱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yǎng)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其“自主-協(xié)作”的學習習慣。農業(yè)是很重要的生產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業(yè)分布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觀念。
重點:農業(yè)在我國地理分布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yè)分布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jié)課是基于局域網絡下的“學”與“教”,上網查閱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兑虻刂埔税l(fā)展農業(y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jié)課利用網絡,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業(yè)有關,說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業(yè)。回憶。復述。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業(yè)與我們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業(yè)與我們的關系。
。ㄒ唬┺r業(yè)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業(yè)。什么是農業(yè)?農業(yè)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fā)展農業(yè)有什么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發(fā)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yǎng)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業(yè)是怎樣分布的呢?
(二)我國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1.我國的種植業(yè)分布在哪里?以種植什么作物為主?為什么這樣分布,與什么有關系?2.畜牧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業(yè)的分布與降水有怎樣關系?我國有幾大牧區(qū)?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種?3.我國的林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屬于什么地形區(qū)?降水情況怎樣?屬于什么干濕地區(qū)?4.我國漁業(yè)是怎樣分布的?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是哪里?(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范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chuàng)設視覺平臺。分析我國的農業(yè)為什么這樣分布。(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并評價) 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并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響農業(yè)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yè)設計十年后理想農村的圖畫。創(chuàng)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臺。
六、板書設計
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一)
農業(yè)與我們 (二)
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1.農業(yè) 1.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的分布
2.農業(yè)的主要部門 2.分布特點
3.農業(yè)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tài)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難點
地球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方法
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 第一節(jié) 地球和地球儀
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精確測量,發(fā)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 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板書】 1 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guī)則球體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并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 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
【板書】 2 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 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書】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并回答問題:
(1)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 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 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
(4)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板書】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 并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板書】 四、經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么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 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么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么,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5)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么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后,代表發(fā)言,全班總結。
【板書】 五、經度和緯度
繼續(xù)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學生說有無數條。為了區(qū)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guī)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 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 哪一個小?(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小)。
【教師講解】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度,分別成為南緯和北緯。觀察課本“低、 中、高緯度的劃分”圖,說出它們各自所占的緯度范圍。根據自己學校所在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于哪個緯度 帶。觀察課本“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在哪個半球?亞洲主要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東西半球中哪個半球的海洋面積大?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边@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谕队罢故緰|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壅故荆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的科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qū)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qū)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位置上。規(guī)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茨膫組完成得好。
。ù饘,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yōu)秀小組)
、俪嗟罊M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別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苷f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產業(yè)特點、分布及發(fā)展方向;收集資料加深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技能,讀圖、析圖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分布特點的技能。
3、通過感知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抽象、概括思維過程,形成、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進而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及分布特點;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在工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分布特點及發(fā)展方向。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收集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成果的圖片,“武漢光谷”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一些特殊的帶“洋”的稱號,引入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
讀圖課本找出我國解放前后工業(yè)產品的增 長,了解我國工業(yè)品產量的增長和布局的變化。
板書:一、我國工業(yè)的發(fā) 展
講解:舊中國的工業(yè)非常落后,產量少,部門不全,只有幾個大城市工業(yè)相對發(fā)達。如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
轉承:課前, 同學們通過報紙雜志或上網收集了有關高新技術產業(yè)成果的資料,對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同學們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收集的資料并作簡要解釋。
學生活動: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資料。
。ㄔ谫Y料收集過程中對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了初步的認 識,展示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引導:其實,我們從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就是高新技術產業(yè)改變了我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體會到互聯網帶來了一場新的學習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yè)呢?高新技術產業(yè)與傳統(tǒng)工業(yè)相比有什么特點?分布如何呢?發(fā)展方向怎樣呢?這就是我們要一起來了解的內容。
板書:二、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
出示課件、提問:“北京高新技術園區(qū)”,介 紹我國 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fā)試驗區(qū)──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qū)。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條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yè)?
[學生搶答]高新技術產業(yè)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yè),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為“龍頭”的產業(yè),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
[出示板書]1.高新技術產業(yè)[
[出示課件、教師承轉]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tǒng)工業(yè)相比,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什么特點呢?填寫下表。
項目 高新技術產業(yè) 傳統(tǒng)工業(yè)
科技人員比例
產品增加值
生產增長速度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開發(fā)費用
[學生活動](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
[出示板書]2.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
[教師承轉]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yè)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猛。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生物技術類、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競爭優(yōu)勢的產業(yè)正在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呢 ?[
[出示課件、提問]對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說出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布的特點。
。ㄅ囵B(yǎng)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學生搶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出示板書]3.高新 技術產業(yè)分布的特點:大分散、小集中。
[教師承轉]我國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fā)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qū)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的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搶答]
──沿海地區(qū)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托,側重科技園區(qū)型高新技術產業(yè);
──沿邊地區(qū)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yōu)勢,開發(fā)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yè);
──內地以優(yōu)勢資源和工業(yè)基礎,多發(fā)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yè)。
[教師承轉]高新技 術產業(yè)對經濟的發(fā)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后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問題(1)高新技術 產業(yè)對上海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問題(2)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對北京市的經濟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問題(3)國際互聯網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將會改變企業(yè)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
[實例分析討論]最近幾年,電子通訊、生物工程、軟件行業(yè)成了各路求職人員眼中的“香餑餑”,相比之下,鋼鐵、紡織、機械制造等傳統(tǒng)工業(yè)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傳統(tǒng)工業(yè)“老氣橫秋”,不如所謂“朝陽產業(yè)”的高新技術產業(yè)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探討、教師提示點撥]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縮短一個產品從開發(fā)、 生產到銷售的周期,保證企業(yè)產品能緊跟市場需求。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工業(yè)生產擺脫了“找米下鍋”的局面。納米技術在材料、醫(yī)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了新產品的開發(fā);環(huán)境技術使工業(yè)發(fā)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為其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條件;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用生物技術、生物醫(yī)學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工業(yè),促進 社會產業(yè)結構越來越多元化、高效化,為整體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讓學生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
[學以致用]1992年,經批準設立的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將對臨 沂市的經濟發(fā)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借鑒高新技術產業(yè)對上海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你有什么建議呢?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結]傳統(tǒng)工業(yè)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將闖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huán)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路子。憑借高新技術,傳統(tǒng)工業(yè)重振雄風指日可待。
【作業(yè)設計】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分布特點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7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新課標為依據,圍繞“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宗旨組織實施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的學科功能,努力探討、改進教育教學手段,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二、工作目標
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著力培養(yǎng)學生讀圖、理解、綜合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三、重點難點
1.復習重點: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區(qū)、國家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復習難點:在識圖讀圖能力考查的基礎上,突出了比較分析的考查。
四、復習方法:
復習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復習效率。
(1)整合地理內容
。2)教師仔細研究新課程標準。
。3)加強讀圖與判圖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復習日程安排:
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
第十九周:國家專題——巴西、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
第二十周:地區(qū)專題——歐洲西部;中東地區(q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南亞、亞洲
第二十一周:綜合復習。主要目的是提高應試能力。做到“三練”: 精選試題強化練; 規(guī)定時間適應練; 審題答題規(guī)范練。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熱帶氣候類型與分布地區(qū)。
2掌握熱帶氣候類型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圖的判讀方法,能根據這些資料對一個地區(qū)的氣候進行簡潔的描述。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圖表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用世界氣候分布圖指出熱帶氣候類型特點及分布。
2.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出氣候類型的特點。
難點
如何讓學生掌握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氣候類型的特點。
三、教學用具
地圖
四、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數理比較、討論歸納等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播放一段景觀錄像,包括熱帶雨林、熱帶沙漠、溫帶海洋、苔原帶等景觀。學生觀察討論景觀差別,教師總結:世界各地氣候千差萬別,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世界各地的氣候差異。
1、 出示熱帶的四種氣候對應景觀圖
設問:
①這些圖分別代表什么景觀?景觀有什么差異?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熱帶雨林景觀:樹木高大茂密,樹林陰暗潮濕,葉尖經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實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還有河馬.大象.
熱帶草原景觀:樹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動物有斑馬.長頸鹿.獅子等肉食動物.
熱帶荒漠景觀:地面以沙漠為主,動物.植被都很稀少.
、跒槭裁礋釒Ц鞯氐木坝^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葉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葉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師活動:我們剛才考慮的都是這些氣候類型的不同點,那么它們還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從氣溫角度來分析。
總結:這四種熱帶的氣候的'共同特點為:終年高溫。
不同點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熱帶雨林氣候,最少的為熱帶沙漠氣候。而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為旱雨兩季,而季風氣候是旱雨兩季明顯,降水總量大;草原氣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氣溫、降水資料圖完成下表
景觀名稱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熱帶季雨林 熱帶荒漠
對應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氣候特征
3、教師活動:
那么這些氣候類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個地方氣候類型分布最廣
學生讀圖回答: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廣的是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雨林兩側,最廣的是非洲。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最廣的是亞洲。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的內陸及大陸兩岸地區(qū),最廣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結
現在,請大家把書合上,我們來回憶一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5、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熱帶氣候類型:
1. 熱帶雨林氣候: 2. 熱帶季風氣候:
3. 熱帶草原氣候: 4. 熱帶沙漠氣候: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
課題星球20xx課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二節(jié)《海洋利用與保護》
教材分析
從整本八下課本來看,海洋利用與保護是簡單部分,了解中國的海洋資源及其利用、保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教材以歌曲《祖國的海洋》導入,體現了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教材中安排了課內活動和課外延伸活動,體現了新教材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海洋利用與保護是第十章我國的海洋國土第二節(jié)的內容。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和解題能力。本節(jié)課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來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讓他們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樹立地球主人翁的責任意識,積極面對目前的海洋環(huán)境問題,出謀劃策,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努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圖表等有關資料說明我國海洋資源類型、分布和資源的開發(fā)。
2、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我國海洋環(huán)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護措施。
過程與方法: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合作及探究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海洋資源的學習了解,激發(fā)學生“保衛(wèi)藍色國土”的決心以及環(huán)保意識。同時利用各種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的類型及分布;我國所面臨的海洋環(huán)境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1、激趣導入、營造氛圍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中國是世界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和眾多的島嶼。今天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海洋的利用與保護。先來看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生齊讀)運用圖表等有關資料說明我國海洋資源類型、分布和資源的開發(fā)。
2、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我國海洋環(huán)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護措施。師:其實我們班級的好多同學對海洋有一定的認識,他們是通過一部動畫片了解了海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這部動畫片的名字是?(海底小縱隊)好,那我們一起重溫童年時光,讓海底小縱隊帶領我們完成今天的學習吧。播放<海底的小縱隊>,導入海洋資源及開發(fā):以熟悉的動畫片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進一步的構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課堂氛圍。
教學過程師:人們是如何利用海洋資源的?請列舉你所知道的海洋產品。(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生:食品工業(yè)(波力海苔、魷魚干)、工藝產品(珊瑚耳環(huán)、手鐲)、醫(yī)藥產品(魚肝油)·····師:那么我國遼闊的海洋中到底蘊藏著哪些資源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吧。體現地理學科的生活性,凸顯好奇心、觀察力、思考力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海洋資源及開發(fā)
。1)海洋生物資源師:指導學生讀圖10-2-1,找出煙威漁場、舟山漁場、北部灣漁場及南沙群島西南部和南部陸架漁場,說說其主要的魚類資源。生:學生代表指出圖中位置并回答。(教師及時評價)師:讀圖可知,中國的四大海產是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中國最大的漁場是位于東海的舟山漁場,它有長江入海帶來的豐富有機質,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了大量魚類的到來。同時位于寒暖流交匯處,特別有利于多種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師: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口不斷增長,天然的海產品產量已經不能滿足眾多中國人民的需求,因此,海水養(yǎng)殖業(yè)迅猛發(fā)展。(山東半島海洋牧場: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guī);瘽O業(yè)設施和系統(tǒng)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yǎng)。)師生互動:聯系生活,說出莆田市的鮑魚養(yǎng)殖、海帶養(yǎng)殖、紫菜養(yǎng)殖、海蠣養(yǎng)殖、淡水魚海魚養(yǎng)殖等,說說莆田市代表美食:興化鹵面、海蠣餅、蔥爆海蟶、鮑魚排骨湯等,到處可見海鮮的身影。師:這些美食的烹飪,有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料:海鹽。形象化理解再識記,要求學生認真看圖并且聯系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豐富的'彩色圖片,既形象化還原生活,喚醒學生的記憶,也有利于學生的互動,體現地理學科的生活性。
師: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了海水,現已確認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目前,我們開發(fā)利用海洋化學資源主要是從海水中提取了海鹽、鎂、溴、碘等化學元素。
。2)海洋化學資源師:指導學生讀圖片“中國的鹽場曬鹽”景象,完成小組活動:找出長蘆鹽場。結合氣候條件,說說我國北方沿岸灘涂鹽田集中分布的原因。生:北方地區(qū)降水少,晴天多,蒸發(fā)強。進一步掌握化學資源的內容,由抽象到具體,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感受主動思考的幸福。
。3)海底油氣資源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材料,了解中國的海底油氣儲量和開采量。空間資源:海上機場,海上娛樂空間,海上建設空間等。補充日本的“巨大睡蓮”狀水上迷你城市。
。5)航運資源:各港口之間,承擔著中國進出口物資70%以上的航運任務。中國的沿海港口眾多,把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區(qū)域聯系起來。
。6)景觀資源:廣闊的海洋和風光綺麗的濱海地帶令人留連忘返。充分利用大海的自然風光,開發(fā)海濱旅游,也是人們利用與開發(fā)海洋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圖解千文,采用形象化的彩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化解了學生對海洋資源的陌生感,突破了分析難點。
師:隨著陸地自然資源日益匱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海洋資源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后備資源。師生:共同學習“發(fā)展海洋經濟”師:聯系生活,福建省作為一個沿海省區(qū),可以如何發(fā)展海洋經濟?師: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播放<海底的小縱隊>)從海底報告,我們知道了:由于對海洋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和過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設和管理不當、陸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機械溢油、人工廢棄物傾倒等原因,使得我國部分海域海水遭受污染、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生物資源枯竭、赤潮與海岸侵蝕等災害頻發(fā)。承轉過渡,構建知識體系。學會積累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本節(jié)課的高潮,視頻的直觀呈現,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觀念,為海洋環(huán)境的保護、海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鋪墊。
師生:讀圖,總結海洋污染問題。目前危害較大的海洋污染物質主要有:石油、農藥、有機物質、放射性物質、固體廢棄物和受到污染的河流。其中石油污染最嚴重。而且海洋污染可能引發(fā)赤潮。還有海岸侵蝕、生物資源枯竭、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等海洋環(huán)境問題。師:這些問題直接制約著海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國海洋環(huán)境的保護刻不容緩、任重道遠。我們應該找出問題的產生原因,并積極采取措施減少損害,還給人類一個健康的“藍色海洋”。聯系生活常識,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保護海洋環(huán)境,體現地理學科的科學性。
生:小組合作探究,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環(huán)境(收集資料,將我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的措施整理成小短文,在班級內交流。)師: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防止海洋污染;加強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宣傳;增強全民的海洋意識。以學生的精彩展示結尾,再一次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勇于實踐的精神。
師:(課堂總結)海洋資源豐富多樣,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藏。隨著陸地資源的不斷開發(fā)利用,未來人類并將向海洋進軍,所以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科學保護海洋環(huán)境,合理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進取精神,進行理想與情操的教育。
當堂檢測、鞏固升華詳見PPT
作業(yè)布置、鞏固新知《地理填充圖冊》P34-36《頂尖課課練》P45-48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海洋利用與保護生化油空防休物學氣間污漁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通過知識、圖表的前后聯系,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自主的參與的教學中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從課堂氛圍來看,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他們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識來分析、判斷地理事物。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地理事物進行列表總結,使知識更為系統(tǒng)化。同時,我通過精選一些案例,如:石油污染圖片、赤潮形成,魚類衰竭資料等,學生可以自主的探究案例中所隱藏的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公眾面前發(fā)表自己觀點的能力看似不足,這主要是我在調控過程中把握得不夠好,特別是激勵性措施不到位,這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與此同時,我也深深感悟到: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導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應有發(fā)展。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欲,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于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zhí)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并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復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huán)節(jié)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置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征。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huán)境會有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布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頻和圖像資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xù)認識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huán)節(jié)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布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有哪些優(yōu)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yè)
通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并說明作業(yè)任務: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著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tǒng)計圖表。
六、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
1.通過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自轉的空間概念,認識地球自轉的特點(繞轉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過演示、觀察地球的自轉過程,理解晝夜更替、各地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3.通過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公轉的空間概念,認識地球公轉的特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軸傾斜方向)。
4.通過演示、觀察地球的公轉過程,理解中午太陽高低的變化、白晝和黑夜時間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等地理現象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5.在實驗演示、觀察思考、總結歸納等探究過程中,逐步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教學難點】
1.通過演示、觀察地球的自轉過程,理解晝夜更替、各地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2.通過演示、觀察地球的公轉過程,理解中午太陽高低的變化、白晝和黑夜時間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等地理現象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法】
創(chuàng)設情景法、實驗探究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情景感受法、實驗體會法、地圖觀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fā),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qū),地形對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2、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復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jié)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fā)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xié)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征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布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
1.閱讀圖文資料,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會在地形圖上判斷某一點的海拔,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2.對照山地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坡度陡緩和等高線疏密的關系,學會判斷坡度的陡緩。
4.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等高線地形圖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頂的特點,并準確地識別。
5.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讀出某點的海拔,計算兩地的相對高度。
2.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別坡度的陡緩。
【教學難點】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辨別坡度的陡緩。
3.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
4.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教學方法
【教法】
創(chuàng)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案例呈現法、總結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實踐感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導入1:設疑激趣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珍藏著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天然藝術作品。有廣闊無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和物產豐富的盆地。但是能夠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的地圖卻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將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轉化到平面圖上,地形圖又是怎樣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這一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地形圖的判讀”。
導入2:故事導入
電影《紅河谷》里的片斷:紅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兩個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一幅圖,兩個英國人撒謊說他們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們畫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來就是這幾張蝴蝶圖帶來了英國的軍隊。這幅圖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線地形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地形圖判讀的相關知識。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4
一、教學設計理念
新一輪課改即將開始,這為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縷新鮮的空氣,為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首先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把新課改的精神貫徹到日常的教學中,努力探索舊教材、新課改的教學之路。
本次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倡導建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本學期地理教學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大膽嘗試,運在學習中挖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注重引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啟發(fā)思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注重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并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具體構想
根據新理念的要求,本學期的地理教學緊緊圍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喜歡學、愛學,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地理課堂這一教學思路,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做以下幾點設想。
(一)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就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地理教師,而教師的魅力有內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內在的美應該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外在的美應有以下幾點:教師的言談舉止、主動與學生溝通、鼓勵賞識的態(tài)度、耐心細致的幫助等等,總的說來教師應具備教學、師德的高素質,使學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師各方面素質都很棒,提高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二)地理課堂模式的探索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我一直在研究探索舊教材、新課標的地理教學模式,結合地理教學也做過大膽的嘗試,本學期仍從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出發(fā),對地理課堂做如下嘗試。
1、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重點、難點的處理
為克服舊教材知識多、課時緊的現狀,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難點的突破我多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效的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的容量。現代教學手段廣泛應用于地理課堂是本學期地理教學改革大膽嘗試的重點內容之一。
3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點:
、購土曁釂
、趯胄抡n
、坌抡n學習
●圖領全文培養(yǎng)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習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必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所以本課我以圖為導線,通過學生識圖、析圖、動手填圖、討論、交流和師生間填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合作式課堂。
●知識拓展共同探究
加強地理學科與歷史、藝術、軍事等學科的整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親身體驗參與實踐
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歷來是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學生親自布陣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本學期總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新課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應用于舊教材的地理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模式,在今后的舊教材教學中還有待于繼續(xù)探索。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
一、學習目標
。ㄒ唬⿲W習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特點。
3、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ǘ⿲W習目標分解細化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并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的比例,學會科學探究的簡單方法,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特點。
3、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以及大洋、海和海峽。
4、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5、了解人類認識地球面貌的歷程,增強熱愛科學、探究地理、造福人類的信心和決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并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ǘ┙虒W難點
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三、教學方法
1、教法
創(chuàng)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畫圖講解法、總結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2、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圖畫圖話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3-18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3-02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2-02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6-08
初中地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11-03
優(yōu)秀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3-07
初中地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11-03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精選19篇)02-05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03-18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