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認識和體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認識和體積》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本課“圓錐的認識和體積”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體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時首先認識、理解圓錐體的特征,直觀又形象。然后通過用空心圓錐向空心圓柱的容器里倒水的實驗得到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掌握圓錐特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邏輯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向學生滲透知識間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學習將新知識轉化為原有知識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特征、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任意一個圓柱和圓錐,若干沙子或水。
教學準備:圓錐水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容器大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進入學習情境
1.開始,回憶學過的立體圖形,并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2.觀察課本實物圖:鉛錘、谷堆、冰激凌等。
(1)這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體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根據(jù)這些物體的形狀,你們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引導說出“圓錐”)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圓錐體?(學生舉例如路障、喇叭、跳棋)
3、師:你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圓錐有哪些特征?
拿出圓錐模型,介紹圓錐的特征。
。1)用手摸一摸圓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內(nèi)先互相說一說,后師板書:
1、圓錐有一個頂點
2、圓錐只有一個底面,這個底面是個圓形。
3、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圖是扇形。)
從實物圖中抽象出一個圓錐的立體圖形來,教師畫一個不帶高的圓錐圖。
出示兩個圓錐(一個高,一個矮),觀察這兩個圓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由圓錐的什么決定的?(板書:高)
下面我們來研究圓錐的高。你想知道圓錐高的哪些知識?
1、什么是圓錐的高?
2、幾條高?為什么只有一條高?
3、怎么測量圓錐的高?)
問: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齊讀板書)
再看第二個問題(1條高)指出高,怎么畫?為什么畫虛線?所以我們一般用虛線表示。
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明確并板書: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因為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它只有一條高。
4、了解了圓錐體的特征,我們再來研究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怎樣計算一個圓錐物體的體積呢?我們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時候借助以前學過的長方體,今天我們學習圓錐體體積也可利用剛剛學過的圓柱體的體積,大家猜一猜,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有什么關系?
。ò鍟n題:圓錐的'體積)
二、自主學習
探索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系。
1、師出示實驗要求:把空圓錐裝滿水,倒入空圓柱中,測量高度,幾次裝滿,統(tǒng)計次數(shù)填入實驗報告單。
2、匯報交流
。1)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實驗和統(tǒng)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是不是任意兩個圓錐體和圓柱體就有這樣的關系呢?再來看實驗。
。2)小組代表匯報交流:圓柱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師強調(diào)等底等高這個前提條件
3、概括圓錐體積公式:
師:圓柱的體積是: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那么和它等底登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怎樣表示呢?
圓錐體體積=1/3×底面積×高V=1/3sh
三、實踐運用
根據(jù)這個公式我們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28.26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生板演,匯報
2、一個圓錐形,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6厘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課堂練習
。1)S=20平方米h=12米(2)r=10米h=15米
(3)d=6米h=10米(4)c=62.8米h=9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錐體,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匯報:1、圓錐體的特征
2、圓錐體的體積公式
【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認識和體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錐和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5-16
數(shù)學《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6-23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的教學反思01-15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12-29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2-01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11-21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11-16
圓錐的體積 教學設計04-08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