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7-04 10:01: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5篇)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

  課題

  正比例函數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數,能列出正比例函數關系式 2.教會學生應用正比例函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函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四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阿甘正傳》是一部勵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繞美國數圈,假設他從德州到加州行進了21000千米,耗費了他150天時間。

 。1) 阿甘大約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2) 阿甘的行程y(km)與時間x(天)之間有什么關系?

 。3) 阿甘一個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 列算式回答 【師】 點評總結

  2.寫出下列變量間的`函數表達式

 。1) 正方形的周長l和半徑r之間的關系

  【進一步抽象問題讓學生思考】

 。2) 大米每千克四元,則售價y元與數量x(kg)的函數關系式是什么?

  (3) 下列函數關系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合作)

  【分析共同點和不同點,找出規(guī)律】 (1) y=200x

  (2) l=2∏r (3) m=7.8V 【生回答,師點評】 【引入新課】

  1.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數,叫做正比例函數,其中k叫做比例系數.【板書概念,引導學生分析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 【例題講解】

  例1 在同一坐標系里,畫出下列函數的圖像: y=0.5x y=x y=3x 解: 【略】

  【掌握函數圖像的畫法:列表,描點,連線】 3.練習

 。1)已知正比例函數y=kx.當 x=3 時 y=6 。求 k的值

  (2) 一種筆記本每本的單價為3元。則銷售金額y元與銷售量x之間的關系式是怎樣的? 當銷售金額為360元時,則售出了多少本這種筆記本?

  四 小結

  五 課外作業(yè)

  【反思】

  由于函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數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這節(jié)課首先通過實例,回顧函數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數關系式,由學生觀察得到特點,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和特點,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最后通過小組討論利用正比例函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2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平行四邊形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它在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這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平行四邊形的圖案,還包含其性質在生產、生活各領域的實際應用。

  平行四邊形,是建立在前面學習了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的基礎之上,將要學習的特殊的四邊形。本節(jié)課是平行四邊形的第一課時,主要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邊、角的性質。

  關于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生已經學過,并不會感到生疏,但對于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理解的并不是十分深刻,所以,本節(jié)課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重復。本節(jié)課,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采用的是內涵定義法,即“種概念+屬差=被定義的`概念”。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中,大前提是“四邊形(種概念)”,條件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屬差)”。“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是平行四邊形獨有的、用以區(qū)別于一般四邊形的本質屬性,這也是平行四邊形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揭示了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的隸屬關系、區(qū)別與聯系,反映了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同時,它既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又可以作為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

  關于平行四邊形邊、角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相對于定義中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是由位置關系向數量關系的一種延伸;“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相對于“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是由“相鄰的角互補”產生的思維的一種深化。同時,兩條性質的探究,經歷的是“感知、猜想、驗證、概括、證明”的認知過程;兩條性質的研究,先從邊分析,再從角分析,再到下一節(jié)課的從對角線分析,提供的是研究幾何圖形性質的一般思路;兩條性質的證明,滲透的是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一種轉化思想,而添加對角線,介紹的是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一種常用的轉化手段。

  在本章的后續(xù)學習中,對于幾種特殊的四邊形,其定義均采用的是內涵定義法,并且矩形和菱形的定義,均以平行四邊形作為種概念,所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作為“核心概念”當之無愧。關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也是后續(xù)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這些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都是在平行四邊形性質基礎上擴充的,它們的探索方法,也都與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方法一脈相承,因此,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也是處于核心地位。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僬莆掌叫兴倪呅蔚母拍罴靶再|。

  ②學會用分析法、綜合法解決問題。

 、垠w會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

 、苤鸩金B(yǎng)成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

  (2)目標解析:

 、偈箤W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會根據概念或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和證明。

  ②通過有關的證明及應用,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分別從題設或結論出發(fā),尋求論證思路,學會用綜合法證明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弁ㄟ^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之間和性質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使學生認識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等。使學生體會到事物之間總是互相聯系又相互區(qū)別的,進一步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芡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使學生經歷觀察、分析、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認知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1.這節(jié)的重點為:去括號。因此,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實際上就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和深化,要突破這個重點,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掌握。

  2.去括號是整式加減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礎,也是今后繼續(xù)學習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數等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1.去括號法則是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時會經常出現錯用法則的.現象。實驗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號法則.這是由于:(1)“去括號法則”,增加了記憶負擔和出錯的機會,容易出錯;(2)去括號的法則增加了解題長度,降低了學習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號的學習是同化而非順應,易于理解與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號是回歸本質,返璞歸真,且既可減少學習時間,又能提高運算的正確率。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

  2.能正確運用去括號進行合并同類項;

  3.理解去括號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

  難點

  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時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

  青藏鐵路線上,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

  請問:(3)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列車通過凍土地段比通過非凍土地段多用0.5小時,如果通過凍土地段需要t小時,則這段鐵路的全長可以怎么樣表示?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這段鐵路的全長為100t+120(t-0.5)(千米)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問題,如何化簡上面的兩個式子?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顧:

  1你記得乘法分配率嗎?怎么用字母來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計算(試著把括號去掉)

 。1)13+(7-5)(2)13-(7-5)

  類比數的運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號

 。3)a+(b-c)(4)a-(b-c)

  3.解決問題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號前,括號內有幾項、是什么符號?去括號后呢?

  去括號的依據是什么?

  三、知識點歸納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事項

  (1)去括號規(guī)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

  (2)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四、例題精講

  例4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鞏固練習

  課本P68練習第一題.

  六、課堂小結

  1.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2.你覺得去括號時,應特別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業(yè)

  課本P71習題2.2第2題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4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不利用工具,請你將一張用紙片做的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你有什么辦法?

  如果前面活動中的紙片換成木板、鋼板等沒法折的角,又該怎么辦呢?

  設計目的:能聚攏學生的思維為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動一)探究角平分儀的原理。具體過程如下:

  播放美訪問我國的錄像資料------引出雨傘-----觀察它的截面圖,使學生認清其中的邊角關系-----引出角平分線;并且運用幾何畫板對傘的開合進行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傘面形成的角與主桿的'關系-----讓學生設計制作角平分儀;并利用以前所學的知識尋找理論上的依據,說明這個儀器的制作原理。

  設計目的:用生活中的實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點,以最常見的事物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其中設計制作角平分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很輕松的完成活動二。

  (活動二)通過上述探究,能否總結出尺規(guī)作已知角的平分線的一般方法.自己動手做做看.然后與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組完成這項活動,教師可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及時發(fā)現問題,給予啟發(fā)和指導,使講評更具有針對性。

  討論結果展示: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線的方法:

  已知:∠AO B.

  求作:∠AOB的平分線.

  作法:

  (1)以O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作弧,分別交OA、OB于M、N.

  (2)分別以M、N為圓心,大于1/2MN的長為半徑作弧.兩弧在∠AOB內部交于點C.

  (3)作射線OC,射線OC即為所求.

  設計目的:使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畫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議一議: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長”這個條件行嗎?

  2.第二步中所作的兩弧交點一定在∠AOB的內部嗎?

  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在于加深對角的平分線的作法的理解,培養(yǎng)數學嚴密性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討論結果總結:

  1.去掉“大于MN的長”這個條件,所作的兩弧可能沒有交點,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線.

  2.若分別以M、N為圓心,大于MN的長為半徑畫兩弧,兩弧的交點可能在∠AOB的內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們要找的是∠AOB內部的交點,否則兩弧交點與頂點連線得到的射線就不是∠AOB的平分線了.

  3.角的平分線是一條射線.它不是線段,也不是直線,所以第二步中的兩個限制缺一不可.

  4.這種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過全等三角形來證明.

  (活動三)探究角平分線的性質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線添加輔助線構成全等三角形;構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這樣的三角形有多少對?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全等的認識。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課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二元一次方程組、平面上直線的位置關系和度量關系、多項式的運算 、軸對稱圖形、數據的分析與比較。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通過上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有像陳琦、嚴細毛、瞿俐純等同學更是對數學探究活動情有獨衷。上期期末考試中,0901整體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級,但有兩極分化的趨勢。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學生高于10%,而且這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自信,有自暴自棄之嫌。

  三、目標任務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fā)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優(yōu)秀率30%以上,并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系。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實物等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復習,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 開辟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

  2.理解拋物線交x軸的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數和沒有實根.

  3.能夠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學重點

  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學難點:

  理解二次函數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合作交流

  四:教具、學具:

  課件

  五、教學媒體:

  計算機、實物投影。

  六、教學過程:

  [活動1]檢查預習引出課題

  預習作業(yè):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回顧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利用函數的圖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師生行為:教師展示預習作業(yè)的內容,指名回答,師生共同回顧舊知,教師做出適當總結和評價。

  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結論準確性,能否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2題的格式要規(guī)范。

  設計意圖:這兩道預習題目是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課的教學起到鋪墊的作用,1題中的三個方程是課本中觀察欄目中的三個函數式的變式,這三個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種情況體現出來,讓學生回顧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2題是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問題,這題的設計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熟悉的知識類比探究本課新知識。

  [活動2]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問題

  1.課本p16問題.

  2.結合圖形指出,為什么有兩個時間球的高度是15m或0m?為什么只在一個時間球的高度是20m?

 。ńY合預習題1,完成課本p16觀察中的題目。)

  師生行為:教師提出問題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師可適當引導,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格式進行梳理和規(guī)范;問題2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問題3是由學生分組探究的,這個問題的探究稍有難度,活動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正確結論。

  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x軸交點的坐標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關系?

  二次函數y=ax2+bx+c的

  圖象和x軸交點

  兩個交點

  一個交點

  沒有交點

  教師重點關注:

  1.學生能否把實際問題準確地轉化為數學問題;

  2.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否注重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3.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否經歷獨立思考、認真傾聽、獲得信息、梳理歸納的過程,使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準確。

  設計意圖:由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入手給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體會二次函數與實際問題的關系;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積累學習經驗。

  [活動3]例題學習鞏固提高

  問題:例利用函數圖象求方程x2-2x-2=0的實數根(精確到0.1).

  師生行為: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預習題2獨立完成,師生互相訂正。

  教師關注:(1)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格式是否規(guī)范;(2)學生所畫圖象是否準確,估算方法是否得當。

  設計意圖:通過預習題2的鋪墊,同學們已經從舊知識中尋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很容易明確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既降低難點且突出重點。

  [活動4]練習反饋鞏固新知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x2+bx+c=0的根兩個相異的實數根兩個相等的實數根沒有實數根根的判別式δ=b2-4acb2-4ac > 0b2-4ac = 0b2-4ac < 0

  問題:(1)p97.習題1、2(1)。

  師生行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寫出答案,師生共同評價;問題(2)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實物投影出學生解題過程,教師強調正確解題思路。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準確應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解題時候暴露的共性問題作針對性的點評,積累解題經驗。

  設計意圖:這兩個題目就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鞏固應用,讓新知識內化升華,培養(yǎng)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活動5]自主小結,深化提高: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方法?

  2.這節(jié)課你參與了哪些數學活動?談談你獲得知識的方法和經驗。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予以糾正,不足的予以補充,精彩的適當表揚。

  設計意圖:

  1.題促使學生反思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收獲;

  2.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認知過程,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學習知識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fā)展。

  [活動6]分層作業(yè),發(fā)展個性:

  1.(必做題)閱讀教材并完成p97習題21。2:3、4.

  2.(備選題)p97習題21。2:5、6

  設計意圖:分層作業(y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七、教學反思:

  1.注重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與思想方法的應用

  《用函數的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內容比較多,而課時安排只一節(jié),為了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本節(jié)課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作業(yè),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引發(fā)學生觀察、分析、類比、聯想、歸納、總結獲得新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對新的知識的獲得覺得不意外,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拋物線交x軸的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從圖象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方程的根之間進行分析、猜想、歸納、總結,這是重要的數學中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的是類比思想方

  法。這些方法的使用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問題串、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活動空間、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則在老師的指導下經歷操作、實踐、思考、交流、合作的過程,其知識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yǎng)相伴而行,創(chuàng)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課堂境界。

  3.強化行為反思

  “反思是數學的重要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融入反思的環(huán)節(jié),用問題的設計,課堂小結,課后的數學日記等方式引發(fā)學生反思,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學習方法。說到數學日記,“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皵祵W日記”該如何寫,寫什么呢?開始摸索寫數學日記的時候,我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給學生提出寫數學日記的簡單模式:日記參考格式:課題;所涉及的重要數學概念或規(guī)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還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所學內容能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舉例說明。通過這兩年的摸索,我把數學日記大致分為:課堂日記、復習日記、錯題日記。

  4.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的設計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鞏固本課基礎知識,基本要求;選做題屬于拓廣探索題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7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抽象思維趨于成熟,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

  二、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第十八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勾股定理公式的推導、證明及其簡單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勾股定理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將數與形密切聯系起來,為以后學習四邊形、圓、解直角三角形等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在數學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探索勾股定理的內容并證明,能夠運用勾股定理進行簡單計算和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大膽猜想,探索勾股定理,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過程,并體會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感受數學之美,探究之趣。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教學難點

  用拼圖的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五、教學方法

  (學法)“引導探索法”

 。ㄗ灾魈骄,合作學習,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六、教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1

  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的圖案向學生提問

 。1) 你見過這個圖案嗎?

  (2) 你聽說過“勾股定理”嗎?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目的在于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趙爽弦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同時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教學環(huán)節(jié)2 教學過程:實驗操作獲取新知歸納驗證完善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探索

  學生活動:猜想實驗合作交流畫圖測量拼圖驗證

  設計意圖: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動手拼出趙爽弦圖,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成就感。通過拼圖活動,使學生對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體會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環(huán)節(jié)3 教學過程: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例題和練習

  學生活動: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勾股定理對實際問題的解釋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數學的本質: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服務于生活,順利解決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求直角三角形邊長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環(huán)節(jié)4 教學內容:課堂小結鞏固新知布置作業(y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小結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自由發(fā)言

  設計意圖:既引導學生從面積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從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關注學生對課堂整體感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收獲的喜悅。

  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給學生留有繼續(xù)學習的空間和興趣,及時獲知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適當的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與指導。

  八、板書設計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為c,那么 a2+b2=c2。

  九、習題拓展

  如圖,將長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墻上,BC長為6米。

 。1)求梯子上端A到墻的底端B的距離AB。

 。2)若梯子下部C向后移動2米到C1點,那么梯子上部A向下移動了多少米?

  十、作業(yè)設計

  1。收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 下節(jié)課展示、交流。

  2。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樹(選做)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8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鼓勵、思考……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流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確定“以人為本”的觀念,把課堂教學看作自己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蕩的生命經歷,鼓勵、激發(fā)學生去不斷探索,把學生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視為最有價值的勞動成果,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與他們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動。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時的一些認識:

  一、聯系生活、感知數學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边@就要求我們遵循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在實際問題和數學模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數學、感知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主體(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既符合自身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直覺洞察、直觀猜想、合理歸納與活動思維過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

  二、身臨其境,探索規(guī)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行觀察、思考、探索。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我們可以按下列步驟來創(chuàng)設情境。

  1.求三個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一般來說學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來,然后計算,學生可能體會不到什么,此時課堂氣氛比較平穩(wěn)。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這時很多學生會感到很繁,怕動手計算,課堂出現沉悶現象。此時教師立即口答出答案,學生就會感覺到很驚奇,為之一振,進而產生疑問:“老師怎么會看出答案?這里會不會有規(guī)律?”課堂出現竊竊私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3.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你開始的計算和老師的結論觀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嗎?學生們躍躍欲試,開始投入到觀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問題:你敢肯定你所猜測到的結論是正確的嗎?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使他們敢于說理、敢于證明,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三、由點到面,觸類旁通

  復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而是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復習中的最大矛盾是時間短、內容多、要求高。復習既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掌握規(guī)律中理解、記憶、熟練、提高。比如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和根與系數的關系時,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根與系數的關系和二次函數的有關知識相聯系,根的判別式可以作為判別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個數的依據:當△>0時,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即頂點。如果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用根與系數的關系可以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之間的距離,可以判別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位置(交點是在坐標原點的左邊還是在坐標原點的右邊)等等。這樣在復習過程中把知識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獨立、有個性、有思維的學生,課堂教學設計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應隨“學情”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只有教師具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一切為學生考慮,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服務于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9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抽象思維趨于成熟,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

  二、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第十八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勾股定理公式的推導、證明及其簡單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勾股定理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將數與形密切聯系起來,為以后學習四邊形、圓、解直角三角形等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在數學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探索勾股定理的內容并證明,能夠運用勾股定理進行簡單計算和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大膽猜想,探索勾股定理,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過程,并體會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感受數學之美,探究之趣。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教學難點

  用拼圖的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五、教學方法

 。▽W法)“引導探索法”

 。ㄗ灾魈骄,合作學習,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六、教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1

  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的圖案向學生提問

 。1)你見過這個圖案嗎?

 。2)你聽說過“勾股定理”嗎?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目的在于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趙爽弦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同時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實驗操作獲取新知歸納驗證完善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探索

  學生活動:猜想實驗合作交流畫圖測量拼圖驗證

  設計意圖: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動手拼出趙爽弦圖,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成就感。通過拼圖活動,使學生對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體會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教學環(huán)節(jié)3教學過程: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教師活動:出示例題和練習

  學生活動: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勾股定理對實際問題的解釋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數學的本質: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服務于生活,順利解決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求直角三角形邊長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環(huán)節(jié)4

  教學內容:

  課堂小結

  鞏固新知布置作業(y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小結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自由發(fā)言

  設計意圖:既引導學生從面積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從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關注學生對課堂整體感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收獲的喜悅、

  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給學生留有繼續(xù)學習的空間和興趣,及時獲知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適當的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與指導、

  八、板書設計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為c,那么a2+b2=c2。

  九、習題拓展

  如圖,將長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墻上,BC長為6米。(1)求梯子上端A到墻的底端B的距離AB。

 。2)若梯子下部C向后移動2米到C1點,那么梯子上部A向下移動了多少米?

  十、作業(yè)設計

  1、收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下節(jié)課展示、交流、

  2、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樹(選做)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0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理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大多數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于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fā)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后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F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guī)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fā)現三條線為什么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么 “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guī)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系,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二、教師要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相關知識的聯系方式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應該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對這些思考和預設是否考慮到

  了。教學后,要對實際進程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比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及其原因,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

  教師教得好,本質上講是學生學得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乎學生實際呢?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有的教師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但反思后發(fā)現,教師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認識上鴻溝問題。有的教師只是一味的設想按照自己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也許學生當時聽明白了,但往往是是而非,并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例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概念類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教材中的例習題都是編者精心編制的,具有典型性和啟發(fā)性,它們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智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及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等都有重要意義。

  四、教師要反思學生學習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轉變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初中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二至十六歲之間,正處生長發(fā)育期,思想不成熟,行為不穩(wěn)定,辦事情緒化,喜表露,易沖動, 既有面見師長的羞澀, 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習性。在數學學習上憑興趣,看心情,個性反映較為突出,有不少學生學習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他們往往又很難發(fā)現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妥。所以,教師就應該反思學生的學習方法,找一找哪些問題,并幫助他們努力改變不恰當的方法,使學生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總之,為學之道,必本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教學也是這個規(guī)律,只教不思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學生也得不到很好的受益。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只有一邊教書一邊總結,一邊教書一邊反思,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1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初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后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征——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备拍罱虒W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許多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yōu)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fā)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梁,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系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升華。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數是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三種函數中的一種,是一類比較簡單但很重要的函數,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反比例函數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與意義的教學是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于之前學習過函數,學生對函數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們學習過分式的知識,因此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的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能夠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解決問題: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并確定其表達式.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于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難點:反比例函數表達式的確立.

  五、教學過程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某次列車的平均速度v(單位:km/h)隨此次列車的全程運行時間t(單位: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qū)要種植一個面積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y(單

  位:m)隨寬x(單位:m)的變化而變化。

  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函數的表達式

  14631000(2)y= tx

  k可知:形如y=(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其中xx(1)v=

  是自變量,y是函數。

  此過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于實際.由于是分式,當x=0時,分式無意義,所以x≠0。

  當y=中k=0時,y=0,函數y是一個常數,通常我們把這樣的函數稱為常函數。此時y就不是反比例函數了。

  舉例:下列屬于反比例函數的'是

 。1)y= (2)xy=10 (3)y=k-1x (4)y= -

  此過程的目的是通過分析與練習讓學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問已知y與x成反比例,y與x-1成反比例,y+1與x成反比例,y+1與x-1成反比例,將如何設其解析式(函數關系式)

  已知y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

  k x?1

  k已知y+1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1= xkxkxkxkx2x已知y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

  已知y+1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1= k x?1此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為以后在求函數解析式做好鋪墊。

  例:已知y與x2反比例,并且當x=3時y=4

 。1)求出y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2)求當x=1.5時y的值

  解析:因為y與x2反比例,所以設y?k,只要將k求出即可得到y(tǒng)x2

  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之后引導學生書寫過程。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并確定其表達式最后學生練習并布置作業(yè)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加深對本節(jié)課所內容的認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六、評價與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現有的認識基礎上進行講解,便于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而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應該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多練習鞏固。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知識內容主要是以前一單元中的求根公式為基礎的。教材通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以及以數x1、x2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過4個例題介紹了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簡化一些計算的知識。

  學情分析:

  1.學生已學習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學生對事物的認

  識多是直觀、形象的,他們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體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學初始,出示一些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東西,結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們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基礎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式,能運用根與系數的關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出另一個根與未知數,會求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倒數和與平方數,兩根之差。

  2、能力目標:通過韋達定理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fā)展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情境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體驗數學活動中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2、難點:讓學生從具體方程的根發(fā)現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并用語言表述,以及由一個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與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種關系,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如果ax+bx+c=0(a≠0)的兩根是x1,x2,那么x1+x2= ,x1x2= 。

  問題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嗎? ①二次項系數a是否為零,決定著方程是否為二次方程; ②當a≠0時,b=0,a、c異號,方程兩根互為相反數; ③當a≠0時,△=b-4ac可判定根的情況; ④當a≠0,b-4ac≥0時,x1+x2=,x1x2=。⑤當a≠0,c=0時,方程必有一根為0。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分析、觀察、提高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及推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推導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它深化了兩根的和與積同系數之間的關系,是我們今后繼續(xù)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的`主要工具,必須熟記,為進一步使用打下基礎。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探索與推導,向學生展示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提倡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鍛煉學生分析、觀察、歸納的能力及推理論證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選擇,解答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的頻率較高,也常與幾何、二次函數等問題結合考查,是考試的熱點,它是方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4.使學生體會解題方法的多樣性,開闊解題思路,優(yōu)化解題方法,增強擇優(yōu)能力。力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應注意引導。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熟練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教學重點

  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教學難點

  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1、問題:你能發(fā)現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關系嗎?

  這兩個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兩名同學配合)

  取一張紙,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三角板按在紙上,畫下圖形,照圖形裁下來,紙樣與三角板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3.獲取概念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對應頂點、對應角、對應邊,以及有關的數學符號.

  形狀與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兩個圖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兩個圖形放在一起,能夠完全重合,就可以說明這兩個圖形的形狀、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準確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請同學們類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對應頂點、對應角、對應邊的含義.仔細閱讀課本中"全等"符號表示的要求.

  二.導入新課

  將△ABC沿直線BC平移得△DEF;將△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將△ABC旋轉180°得△AED.

  議一議:各圖中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嗎?

  不難得出:△ABC≌△DEF,△ABC≌△DBC,△ABC≌△AED.

  (注意強調書寫時對應頂點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啟示:一個圖形經過平移、翻折、旋轉后,位置變化了,但形狀、大小都沒有改變,所以平移、翻折、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這也是我們通過運動的方法尋求全等的一種策略.

  觀察與思考:

  尋找甲圖中兩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它們的`對應邊有什么關系?對應角呢?

  (引導學生從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發(fā)找等量關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例1]如圖,△OCA≌△OBD,C和B,A和D是對應頂點,說出這兩個三角形中相等的邊和角.

  問題:△OCA≌△OBD,說明這兩個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過怎樣變換可以使兩三角形重合?

  將△OCA翻折可以使△OCA與△OBD重合.因為C和B、A和D是對應頂點,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C=∠B;∠A=∠D;∠AOC=∠DOB.AC=DB;OA=OD;OC=OB.

  總結: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經過一定的轉換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轉、旋轉的方法.

  [例2]如圖,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對應邊和對應角.

  分析:對應邊和對應角只能從兩個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將△ABE和△ACD從復雜的圖形中分離出來.

  根據位置元素來找:有相等元素,它們就是對應元素,然后再依據已知的對應元素找出其余的對應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兩個對應角所夾的邊也是對應邊.

  (2)全等三角形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兩條對應邊所夾的角是對應角.

  解:對應角為∠BAE和∠CAD.

  對應邊為AB與AC、AE與AD、BE與CD.

  [例3]已知如圖△ABC≌△ADE,試找出對應邊、對應角.(由學生討論完成)

  借鑒例2的方法,可以發(fā)現∠A=∠A,在兩個三角形中∠A的對邊分別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組對應邊.而AB與AE顯然不重合,所以AB與AD是一組對應邊,剩下的AC與AE自然是一組對應邊了.再根據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可得∠B與∠D是對應角,∠ACB與∠AED是對應角.所以說對應邊為AB與AD、AC與AE、BC與DE.對應角為∠A與∠A、∠B與∠D、∠ACB與∠AED.

  做法二:沿A與BC、DE交點O的連線將△ABC翻折180°后,它正好和△ADE重合.這時就可找到對應邊為:AB與AD、AC與AE、BC與DE.對應角為∠A與∠A、∠B與∠D、∠ACB與∠AED.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習1.

  四.課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了解了全等的概念,發(fā)現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并且利用性質可以找到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這也是這節(jié)課大家要重點掌握的

  找對應元素的常用方法有兩種:

  (一)從運動角度看

  1.翻轉法:找到中心線,沿中心線翻折后能相互重合,從而發(fā)現對應元素.

  2.旋轉法:三角形繞某一點旋轉一定角度能與另一三角形重合,從而發(fā)現對應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兩三角形重合來找對應元素.

  (二)根據位置元素來推理

  1.全等三角形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兩個對應角所夾的邊是對應邊.

  2.全等三角形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兩條對應邊所夾的角是對應角.

  五.作業(yè)

  課本習題1

  課后作業(yè):《新課堂》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15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函數教學是比較難的章節(jié),我們該如何設計我們的教學過程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很淺的看法:首先函數是刻畫和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guī)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數學里代數領域的重要內容,它在初中數學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覺得函數抽象深奧,高不可攀,老師也覺得函數難講,講了學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會解題。事實果真如此難教又難學嗎?下面我談談在教學設計方面一些方法和實踐。

  一、注重類比教學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屬性,人們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這種屬性,通過對一事物的認識來認識與它相似的另一事物,這種認識事物的思維方法就是類比法,利用類比的思想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可稱為類比教學.在函數教學中我們期望的是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傳授,達到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讓學生順利地由學會到會學,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有經驗的老師都會發(fā)現,初中學習的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在概念的得來、圖象性質的研究、及基本解題方法上都有著本質上的相似。因此采用類比的教學方法不但省時、省力,還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是一種既經濟又實效的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舉例說明如何采用類比的方法實現函數的教學。

  首先是正比例函數,它是一次函數特例,也是初中數學中的一種簡單最基本的函數。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卻因為正比例函數過于簡單,而輕視。匆匆給出概念,然后應用。等到講到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又感到力不從心,學生接受起來概念模糊,性質混亂,解題方法不明確。造成這種困擾的原因是因為忽視正比例函數的基礎作用,我們應該借助正比例函數這個最簡單的函數載體,把函數研究經典流程完整呈現,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再學習其他函數時,在此基礎上類比學習,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例如:

  《正比例函數》教學流程

 。ㄒ唬┉h(huán)節(jié)一:概念的建立

  通過對問題的處理用函數y=200x來反映汽車的行程與時間的對應規(guī)律引入新課。學生自覺思考教師提問,共同得出每個問題的函數關系式。引導學生觀察以上函數關系式的特點得出正比例函數的描述定義及解析式特點。

 。ǘ┉h(huán)節(jié)二:函數圖象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由學生先動手按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畫函數y=2x和y=-2x的圖象,相互交流比較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畫函數圖象的過程并通過比較使學生正確掌握畫函數圖象的方法。

  (三)環(huán)節(jié)三:探究函數性質

  讓學生觀察函數圖象并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來歸納正比例函數的性質,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圖象的形狀,從左往右的升降情況,經過的象限及自變量變化時函數值的變化規(guī)律。這幾個方面來歸納,最終得出正比例函數的性質。

 。ㄋ模┉h(huán)節(jié)四:概念的歸納

  將觀察、探究出的函數圖象的特征、函數的性質等做出系統(tǒng)的歸納。

  二、注重數形結合的教學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數形結合就是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它包含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兩個方面,利用它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它兼有數的嚴謹與形的直觀之長。

  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本身就體現著函數的數形結合。函數圖象就是將變化抽象的函數拍照下來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數教學離不開函數圖象的研究。在借助圖象研究函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讓學生經歷繪制函數圖象的具體過程。首先,對于函數圖象的意義,只有學生在親身經歷了列表、描點、連線等繪制函數圖象的具體過程,才能知道函數圖象的由來,才能了解圖象上點的橫、縱坐標與自變量值、函數值的對應關系,為學生利用函數圖象數形結合研究函數性質打好基礎。其次,對于具體的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圖象的認識,學生通過親身畫圖,自己發(fā)現函數圖象的形狀、變化趨勢,感悟不同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為發(fā)現函數圖象間的規(guī)律,探索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2)切莫急于呈現畫函數圖象的簡單畫法。首先,在探索具體函數形狀時,不能取得點太少,否則學生無法發(fā)現點分布的規(guī)律,從而猜想出圖象的形狀;其次,教師過早強調圖象的簡單畫法,追求方法的最優(yōu)化,縮短了學生知識探索的經歷過程。所以,在教新知識時,教師要允許學生從最簡單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漸漸過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達到認識上的最佳狀態(tài)。

 。3)注意讓學生體會研究具體函數圖象規(guī)律的方法。初中階段一般采用兩種方法研究函數圖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法,二是控制參數法。

  函數是一個整體,各個具體函數是函數的特例,研究方法應是相同的,通過類比和數形結合的方法,對比性質的差異性,將具體函數逐步納入到整個函數學習中去,這也符合教材設計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這樣自然使二次函數變得難著不難,水到渠成。

  關于待定系數法,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感受到待定系數法的本質:對于某些數學問題,如果已知所求結果具有某種確定的形式,則可引進一些尚待確定的系數來表示這種結果,通過已知條件建立起給定的算式和結果之間的恒等式,得到以待定系數為元的方程或方程組,解之即得待定的系數。待定系數法在確定各種函數解析式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論是正、反比例函數,還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確定函數解析式時都離不開待定系數法。因此我們要重視簡單的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待定系數法的應用。要在簡單的函數中講出待定系數法的本質來,等到了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及綜合情況,學生已能形成能力,自如使用此方法,這時就是技巧的點撥。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3-24

數學初中教學設計02-21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7-21

數學初中教學設計02-21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7-09

【熱】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5-13

初中數學優(yōu)質教學設計11-24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優(yōu)秀07-25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2-28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精】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