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9 10:00:19 煒玲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調歌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詞義。

  2、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3、培養(yǎng)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學會善于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重點】

  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難點】

  培養(yǎng)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我們中國人是喜歡月亮的,特別是十五的圓月,因為圓月常常和團圓、圓滿聯(lián)系在一起。但并非事事可以圓滿,穿越千年時空,北宋大詞人蘇軾在中秋之夜萬家團圓之時,面對一輪圓月,生發(fā)了別樣的'人生感悟。讓我們一起走近蘇軾,走進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作者簡介

  哪位同學談談你所了解的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詞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流派,表現(xiàn)為題材新、形式新、風格新,具有豪壯、雄渾的風格,使宋代詞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后南宋辛棄疾等人繼承并發(fā)展其詞風,形成豪放詞派。有《東坡全集》等。

  三、初讀詩詞,理解詞義

  1.請聽名家朗讀,并圈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注意劃分朗讀節(jié)奏。(聽完后解決。)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詞作的情味。

  3.小組合作,了解詞作的大意,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四、精讀詩詞,體悟情感

  1.齊讀小序:從小序看這是個怎樣的夜晚?詞前寫這個小序有什么作用?從小序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導入背景)

  背景鏈接:

  這首詞作于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一求兄弟多多聚會。1074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其弟弟在數(shù)百里外的山東濟南)。公元1076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兄弟分別已有七年。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中秋之夜詞人有何表現(xiàn)呢?請再讀全詞(包含小序),圈畫出體現(xiàn)詞人行為的詞語,并用四到六字詞語加以概括。

  提示:語言簡潔,力求詩意。

  中秋歡飲醉→把酒問青天→欲歸又恐寒→人間弄清影→輾轉卻無眠→祈愿共嬋娟。

  3.這首詞句句扣住“月”來寫,情感多次起伏變化,在抑揚之間反復轉換,有很強的感染力。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詞人每個行為階段的不同心境。

  具體要求:每組任選一個階段,參考示例,結合具體語句,分析詞人心境。利用折線圖,畫出詞人情感的變化。

  學生合作討論,老師引導作結。

  高亢激昂—徘徊矛盾—通達熱烈—抑郁惆悵—豁達通透—樂觀超越。

  4.詞人出發(fā)點始于中秋夜懷念兄弟,終結點卻達到了一個非常人能及的人生境界(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美好祝愿)。這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五、拓展延伸

  和詞人一樣,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也會遇到許多的不如意,學了這首詞,你有哪些啟發(fā)?

  老師小結:如此優(yōu)秀的作品,用再多的語言也難以訴盡它的美好,讓我們用音樂再次演繹這首千古名詞(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結束本節(jié)課。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2

  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必要的文言詞語疏通詞的大意落實背誦

  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品位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詞創(chuàng)設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標

  理解蘇軾因政治失意,手足分離而心情抑郁惆悵,最終心胸開闊豁達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材分析

  小序點明創(chuàng)作的時間,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憤世獨立、自現(xiàn)孤高

  下片:用月襯情、旨在懷人、意境豁達、以理遣情

  教學創(chuàng)意

  美讀品味積累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品讀詩詞意境,提高審美情趣,能讓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這節(jié)課定位于——鑒賞誦讀課。

  賞月——讀月——寫月——品月

  教學過程

  一、賞月

  導入:

  請欣賞一組美侖美奐的月亮圖片,打開記憶的閘門,搜尋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并朗誦。

  二、讀月

  1.聽讀——聽配樂朗誦

  要求:

  注意聽朗誦的語速、語氣、語調、重音、停頓、感情等。

  2.齊讀

  要求:男生齊讀上闋,女生齊讀下闋

  3.譯讀

  要求:對照課下注釋,讀懂詞的意思

  4.點讀

  要求:以“月”為中心,從詞中挑選幾個動詞,放在“月”的前面,構成一組短語,看看蘇軾對月做了些什么?(如:問月、歸月、怨月、共月)

  活動一:

  聯(lián)系組成的與月亮有關的短語,挑選詞中的句子,按下列句式說話:“透過詩句……,我讀到了蘇軾……”

  例如:

  “透過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我讀到了蘇軾懷念兄弟的抑郁”

  “透過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讀到了蘇軾豁達的胸懷。

  5.自讀

  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蘇軾,以內(nèi)心獨白式朗讀。

  活動二:

  請?zhí)钊胍唤M或幾組反義詞

  《水調歌頭》是一曲﹏﹏而不失﹏﹏的音樂。

  (如:抑郁VS曠達、惆悵VS樂觀、悲傷VS舒展)

  6.背讀

  要求:在五分鐘內(nèi)背誦詞的上闋或是下闋,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三、寫月

  欣賞文學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淺層次的閱讀,特別是對于詩詞歌賦的閱讀,還應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活動三:

  改寫:

  請將詞的上闋或下闋,改寫成抒情的`散文片段

  四、品月

  學習詩詞要懂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1.聽認真聽朗誦,正字音,劃節(jié)奏

  2.讀對照注釋讀懂詩歌

  3.找找出兩首詩歌意境相通的詩句

  4.說請說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簡要賞析

  結束語:

  讓我們用音樂來演繹這首流傳幾百年的中秋詠月詞!請聽歌曲《明月幾時有》

  教學亮點

  亮點一:

  葉圣陶說過:“詩要反復地詠,詞要低回地誦”。詩歌的模糊美所造就的那種恍惚悠眇的意境,只有當讀者涵詠其間,立身其中,與之渾然一體,其意境才朗現(xiàn),在讀月這一板塊中我安排了:聽讀、齊讀、譯讀、點讀、自讀等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從反復地吟誦中造就良好的詩歌審美心境,引起體驗情緒的高漲,以達到與詩歌意境的共鳴。

  教學亮點

  亮點二:

  音樂是表情的藝術,是最能撥動人們情感的琴弦,在引起人們相似的情緒方面是有巨大地力量的,在歌曲《明月幾時有》中結束本課,能使學生耳醉其音,心同其情,從而入境、入情、會心。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注釋,通過質穎,小組互動學習,了解本詞的內(nèi)容。

  2、訓練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 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徐老師以前教你們唱過的一首詞,是哪首?

  生:《虞美人》

  師:作者是誰?

  生:李煜

  師: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唱這首《虞美人》,好嗎?

  師生齊唱《虞美人》后

  師: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是屬于婉約派的詞,寫出了他由一代國君到階下之囚的無限憂愁感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豪放派代表蘇軾寫的一首詞《水調歌頭》。

  (欣賞《水調歌頭》的音樂,媒體演示)

  師:蘇軾是一個文學作家,我們以前讀過他的幾首詩詞,同學們能背一兩首嗎?

  生:背《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 檢查預習

  師:《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清朝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l能介紹一下蘇軾?

  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生:他是眉山人。

  生: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

  生: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那代表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生:北宋書畫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師:這代表了他在書畫方面的造詣。

  生:蘇軾生于1037-1101年,21歲中進士。

  師:你對他了解得真詳細。的確,他在詞的方面造詣極高,看來,大家通過預習,已經(jīng)了解了蘇軾的許多文學成就。雖然他的文學造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貶官,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就是他在貶官時所作,而且當時他與他弟弟已有七年沒見。

  三、 自由讀課文,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理解詞的大意。

  師:這首詞是古往今來最為著名的中秋詞,就詞的內(nèi)容來說,有一定難度。

  下面請同學們結合《但愿人長久》一文,就這首詞的大致意思討論一下,討論中的疑問等會在大組交流中提出來,并且在討論過程中,告訴同組的人,你最喜歡那句詞句,為什么?好,下面請以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

  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教師來回巡視,并參與學生討論)

  師:(看討論時間差不多了)下面我們就進行大組交流。

  生: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

  思想感情?(沒有人舉手,表示理解都有難度)

  師:作者自比神仙,一個“欲”,一個“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宮殿,但終因害怕那兒的寒舍,所以打消念頭。表現(xiàn)作者的矛盾心理。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這句寫出了他對著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說明當時沒有別人,表達他當時孤獨心情,何似在人間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間,表現(xiàn)詩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生:因為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認為這里“何似在人間”,還有對現(xiàn)今的生活的滿足,安于現(xiàn)狀。

  師:這兩位同學回答的不錯,還能結合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理解。

  生:我要介紹一下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認為這句話是表現(xiàn)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的。師提示:這首詞的確是表達蘇軾在中秋之夜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但是這句話是否就傳達了這個意思?

  生:我覺得不是,因為《但愿人長久》一文中已經(jīng)有所提示,這句話是表達作者心里的寬慰之情。

  師:對,我同意他的觀點,因為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發(fā)生變化的。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表現(xiàn)作者對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與弟弟天各一方的遺憾和無奈。所以他用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的普通規(guī)律來自我安慰,自我釋懷。這種胸懷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生:我認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是表現(xiàn)詩人在中秋節(jié)飲酒時的發(fā)問,表現(xiàn)作者愁苦心情。

  師:愁苦嗎?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時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來問蒼天。在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與之對話的對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應該說表現(xiàn)蘇軾的豪放與浪漫。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一句表現(xiàn)作者的一種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倆的情誼開長地久,同時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

  師:那么這里的人指誰?

  生:弟弟。

  師:能不能指天下人?

  生:想了一下后說:也可以。

  師:所以這句話不僅表示對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廣之,表示對天下所有與自己有類似情況的人一種良好祝愿。

  生:我喜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因為這句話是寫景句,表現(xiàn)作者因為思念而心緒不寧,輾轉難眠的情景。

  師:好。大家剛剛很積極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我想通過討論,大家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進行了深層次的思

  考。下面我們一起來再讀一遍。

  生:齊讀。

  四、根據(jù)語境填寫詞句

  師:同學們,我們讀前人的古詩詞文,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我們的文化積淀,感悟前人在古詩詞文中的意韻,感受古人的遣詞造句;另一方面,我們背誦積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們所積累的古詩文,增加文章的語言色彩,并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務。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語段,請同學們根據(jù)語境,填入《水調歌頭》中的詞句,并思考概括這樣的詞句可用于怎樣的語境中。(發(fā)下講義,學生讀讀議議,開始練習)

  語段一:

  李意民還是那樣,有極度的表現(xiàn)欲,只見他將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們,來,干了它,雖說我們已經(jīng)五六年沒見了,但我仍時常懷念當年我們“x”的豪情與浪漫!

  說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將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ㄕ岳顣匝颉队亚椤罚

  語段二:

  我將去送姚燁,三年來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后將被她帶到美國去,雖然三年前我已經(jīng)知道終會有這么一天的,但覺得不會來得這么快,走進侯機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別在即,也明白“x”,然而眼淚最終還是背叛了我自己。

  語段三:

  今天是農(nóng)歷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湛藍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天發(fā)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一個人躺在床上,只要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展現(xiàn)她那蒼老蹣跚的身影,月光從東窗移向了前窗,復而又移向西窗,此時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蘇軾那“x”的那份輾轉反側。

  五、這首詞采用了怎樣的寫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

  明月——宮闕——瓊樓玉宇想像

  月圓(天上)——人圓(人間)聯(lián)想

  六、提供幾幅形色各異的云彩圖,讓學生想像。

  七、小結“詞”。詞是由詩歌演變而來的一種韻文。在唐五代時稱曲子詞。曲指的是音樂,詞指的是文辭,詞與曲二者本來不分離,至宋代,詞與曲分離開來,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但仍然可以配樂吟唱。詞有詞牌,即樂調,如《水調歌頭》就是詞所配的樂調。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讀詞。

  八、多媒體播放歌曲《水調歌頭》,提出背誦要求。(提名試背、師生齊背)

  九、布置作業(yè)

  以“遙望夏夜的星空,我浮想聯(lián)翩……”開頭,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上闋望月(寫景)情借

  明月酒青天風清影“我”(實寫)景景

  宮闕瓊樓玉宇(虛寫)交抒

  下闋懷人(抒情)融情

  樂觀曠達

  明月宮闕瓊樓玉宇想像

  月圓(天上)人圓(人間)聯(lián)想

  教后感:

  1、縱導:得意于隨意

  為了讓學生真正主動地自得詞中之意,我始終把自己定位于學生探索隊伍中的隨員角色。其引導多是隨學生之意的商量、探討,隨課文之意的設疑、設境。

  2、橫拓:生發(fā)于隨文

  開放性的語文教學要求教者憑借教材載體,給學生以更多的知識信息和思維、表達、創(chuàng)新等能力訓練的機會。為此我特別注意在“縱導”中隨意、隨機的橫向拓展。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3、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2、通過感悟本詞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時安排:1教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明月圖片〕師:古往今來,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shù)。大家想一想,你能舉出你學過的古詩詞中含有“月〞的詩句嗎?

  〔出示李白、杜甫、張九齡等人的關于明月的詩句〕〔請學生齊讀〕

  引發(fā)問題:見到明月就會引起人們的無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代表著什么呢?

  引導學生探討交流——“月圓人團圓〞

  引發(fā)問題:如果在中秋團圓時節(jié),你和親人不能相聚,你會如何呢?——引導學生理解“離人〞情懷。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向我們訴說什么。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xx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歲知書,十多歲傳文,一生文采風流。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三、詞的特點

  四、朗讀體會

  1.字詞梳理,展示朗讀要求,自由讀后抽人個別讀!步處熢u價、指導〕

  2.課文錄音朗讀,學生認真聽。注意字音、停頓。

  3.全班齊讀。

  4.感悟詞的內(nèi)容。〔結合課文注釋,嘗試翻譯全文〕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蘇軾一邊飲酒,一邊賞月。他端起酒杯,遙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xiàn)?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jīng)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宮怎么比得上人間! 夜色漸漸的深了,月亮還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準備休息。只見那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又慢慢貼近雕花的窗戶,卻照得我無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又圓又亮?哎!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樂,月亮也會陰天隱藏、晴天出來,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永久圓全。既然如此,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吧!

  五、解讀小序,了解背景

  解讀小序:明確“中秋〞“達旦〞“大醉〞“子由〞詞語的意思。

  問題:小序局部有什么作用?

  ——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原因——思念弟弟子由。

  〔PPT展示寫作背景〕

  蘇軾和弟弟蘇轍情誼深厚。寫此詞之時,他宦途失意,貶官密州,心情抑郁。這時蘇轍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已有七年多沒見面了。這年中秋賞月,作者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之中寫下這首詞。

  六、品味探究

  1、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兩者有何聯(lián)系?

  2、品味詞句,體會詩情。

  1〕誦讀全詞:女生讀上半闋,男生讀下半闋!惨x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認為最富有表現(xiàn)力、最能夠說明作者情感的詞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并嘗試分析,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點撥。

  3、師生共同完成對詞文重點語句的理解。

  〔1〕讀詞的上闋:怎樣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

  點撥:“我欲乘風歸去〞,明白的.說出了他的這種矛盾的意念。他夢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未能望情于現(xiàn)實。在這時,天上和人間,夢想和現(xiàn)實,出世〔消極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積極努力、建功立業(yè)〕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極度的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詞人陶醉。這境遇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溫暖。“何似在人間〞是詞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這時作者的思想從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也顯示了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讀詞的下闋:

 、偎伎迹骸安粦泻蓿问麻L向別時圓?〞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提示:這句話是在責問月亮:你對人不應該有怨恨呀,但你為什么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呢?詞人借此來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隗w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教師點撥長久與嬋娟

  引發(fā):好的作品能讓我們更好更多地讀出自己所思所悟的東西。

  明確: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4、主題明確:上闋:望月-思歸 下闋:責月-懷人

  七、歸納小結

  《水調歌頭》這首詞的上闋把酒頌月,抒寫了由夢想超塵到復歸現(xiàn)實的思想過程;下闋對月懷人,闡發(fā)月有陰晴圓缺,人有 悲歡離合的人生哲理。全詞意境清遠,筆調深婉,表現(xiàn)出作者不為失意、離別所苦的豁達胸襟。

  八、作業(yè)布置

  九、音樂欣賞

  播放歌曲《明月幾時有》,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再次體會詞文所表達的情懷。

  十、結束語

  優(yōu)秀的作品優(yōu)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蘇軾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我們都能從心底生發(fā)出一個真誠的聲音:“永遠的明月,永遠的蘇軾!〞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3、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配樂范讀、打拍朗誦、足踏朗誦,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2、利用“主題”來建構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詞從而學會對詩詞的對比、區(qū)分與整合。

  3、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誦詩-析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nèi)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背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再現(xiàn)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以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溝通課內(nèi)外,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領會詩意,體會詩意,并積累名句。

  重點突破:

  多形式反復誦讀,情景教學,名句賞析。

  教學難點: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體味作品所蘊涵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豁達樂觀情懷。

  難點突破: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名句賞析、討論合作,幫助學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鳴。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情景教學法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

  學習方法:

  1、朗讀理解

  2、小組合作

  3、發(fā)揮想象

  教學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帶、多媒體課件、《明月幾時有》歌曲磁帶、《水調歌頭》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詞)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fā)人的藝術聯(lián)想,一勾新月會讓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們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學們能調動積累,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嗎?(學生回答)那么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yōu)美畫面

  三、指導學生朗讀:(誦詞)

  (1)教師范讀全詞(配以《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提示重點字讀音(多媒體出字)

  闕(que)瓊(qiong)綺(qi)勝(sheng)

  (2)手打拍朗讀、足踏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要求: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3)抽生讀,配樂。

  要求:字正腔圓,正確斷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闕讀

  要求:抑揚頓挫,略帶感情

  四、整體把握詩意(析詞)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提供背景,學生參考助讀資料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知道學生解讀詩意

  a.詞的上下兩闕主要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意

  b.上闕中哪兩個字最能體會作者對明月的向往?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xiàn)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又是哪兩個字把蘇軾帶回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體會作者感情起伏

  c.下闕中由中秋圓月聯(lián)想到什么?哪兩個字最能突出月圓人不圓的憂傷情懷?又是哪兩個字把筆鋒一轉,聊以寬慰,富有哲理?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xiàn)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

  d.上下闕的'聯(lián)系何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并作補充講解

  我欲 何似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 熱愛人間 身世之感

  又恐

  無眠 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 思弟之情

  難全

  五、品詩

  (1)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利用音樂烘托,多媒體畫面激發(fā)興趣,散文描述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并帶領學生進入意境

  (2)(學生活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學生自述眼前畫面,師生互相補充完整

  (3)問: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那些詞句上?

  (學生活動)學生暢談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賞析美術作品、書法、繪畫,融合音樂,激發(fā)學生別出心裁讀古詩,并教育學生熱愛古詩詞

  2、名句互通,踏雪尋蹤、聯(lián)系課堂內(nèi)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李白《把酒問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 《月下獨酌》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六、總結:這首詞雖飽含人生哲學,但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xiàn)的。我們感覺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說教。詞中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xiàn)實,無悲觀消極情緒,卻是豁達樂觀的祝福。怪不得人們說:“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七、齊誦本詞。要求:沉浸詞中,飽含感情,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全詩高潮。

  八、布置作業(yè):美好的詩詞意境總能引發(fā)人們無窮的創(chuàng)造。試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畫一幅簡筆畫或編一段舞蹈或創(chuàng)造一幅書法作品或制作電腦動畫。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一、引詩——“含月”詩句

  二、誦詩

  我欲 又恐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 熱愛人間 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詩——

  無眠 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 思弟之情

  難全

  四.品詩:想象、口述畫面

  五.拓展:欣賞、名句互通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6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詠月名句的收集和詩歌鑒賞。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坐在這里,聽著悠揚的曲調,在這屏幕上欣賞到了中秋的月色,如果我們一起由歷史的長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文人,他們在欣賞中秋月的時候,產(chǎn)生了很多感觸,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就是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詠月詞。

  我們先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的詞評家胡仔曾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薄坝嘣~盡廢”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這首詞是一朵特別美麗的奇花,當它開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從“余詞盡廢”,可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之高。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首詞。先了解作者。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看屏幕)

  2、我們再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哪一句話提示了我們作者寫作的背景?(小序)

  總結:中秋時,大醉時。(看屏幕,補充介紹)

  3、介紹“詞”的體裁。

  三、前提測評

  給紅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體朗讀。

  四、朗讀訓練

  1、播放朗讀。

  2、學生跟讀。

  3、齊讀。

  五、思考討論

  1、讀完了課文,我們就初步理解了課文的意思。要想讀得聲情并茂,我們還要學習課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提問1、根據(jù)課文注釋,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這首詞描繪的情景。

  出示每個詩句的畫面,同學描述,教師總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嵉拿髟潞螘r出現(xiàn)?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宮中的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

  分析:詩人問月問年,發(fā)揮了奇特的想象。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向往。為什么向往呢?因為作者政治失意,內(nèi)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蚁腭{著長風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經(jīng)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

  分析:詩人為什么想要乘風歸去?想要離開現(xiàn)實,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于現(xiàn)實。這里,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孪缕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哪比得上人間?

  分析: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現(xiàn)實。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分析:這三句寫月光的轉移!稗D、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這就過渡到了下面的懷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铝翆θ瞬粦撚惺裁丛购,可是為什么它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圓呢?

  分析: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fā)問。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碎g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幌M巳四昴昶桨,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分析:作者的內(nèi)心矛盾有沒有得到解脫呢?解脫了,通過自我安慰。人事無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歡離合也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為此悲傷,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就可以了。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認識到現(xiàn)實的美好,認識到現(xiàn)實總有不完美的地方,戰(zhàn)勝了自己消極地想要離開現(xiàn)實的念頭,表現(xiàn)了作者的樂觀、曠達的胸懷。

  2、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3、上下闕主要寫什么?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提示:古代詩詞常常先寫景,后抒情)

  上闕:望月(寫景)下闕:懷人(抒情)

  聯(lián)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自由發(fā)言,領會詞意,詞人的感情。

  5、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表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6、哪句話抒發(fā)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總結:學完了這首詞,我們深刻地認識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一生時常處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爭。但他卻始終有著那么樂觀的精神,那么寬闊的胸襟。不因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自棄,不因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讓我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六、能力訓練

  在文學史上,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詠月詩詞,有的優(yōu)美動人,有的沉郁深刻。說說你收集的詠月名句,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分析:說說喜歡某首詩的道理,可以從分析其思想,鑒賞其藝術著手。

  出示范例,學生思考討論,可寫個大意。

  七、音樂欣賞

  聽音樂可放聲跟唱。加強背誦。聽完一遍,回到首頁齊讀課文。(或背誦)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將剛才交流的你喜歡的一句詠月詩詞及喜歡的理由寫成200字的短文。

  九、退出課堂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代詩詞是我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在中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詩詞學習,可以使學生學習和繼承祖國的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并能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體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和聯(lián)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yǎng)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教學難點】

  聯(lián)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指導學生預習,查詢有關作者和理解詩詞的資料。

  2、課堂上展開多邊活動,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師生協(xié)同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讓音樂、繪畫走進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

  【教學步驟】

 。ㄒ唬┤の秾

  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月牙,邊畫邊要求學生回憶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和詩句,如果有困難也可與同學小聲相互啟發(fā)、相互討論,然后找學生起來回答,同學補充。[嫦娥奔月、玉兔東升、月下老、吳剛砍桂樹、“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接下來老師再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儲備想想古代詩人們常常借月亮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最后老師給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并請同學們猜想作者在這首詞中借月亮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誦讀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抽讀、齊讀,初步體會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討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主要內(nèi)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全面,教師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聯(lián)系自己在課外所查詢的資料。)

  4、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fā)言后再齊讀全首詞。

 。ㄈ┥钊肜斫

  1、先獨立思考下面問題,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蘇軾原來在朝廷做官,由于黨派相爭,他受到排擠,被貶為地方官,加之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沒有相見了,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呢?(苦悶、惆悵、憂傷、孤獨、難過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離開令他傷心的塵世,飛向美麗的月宮的'奇異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矛盾,還怕寒冷)

 。3)、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4)、“高處不勝寒”僅僅是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嗎?聯(lián)系寫作背景,還有無其他含義?(不愿回朝廷做官,討厭那里的黨派相爭,勾心斗角;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等)

  2、小結:“高處不勝寒”內(nèi)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相爭,互相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自己的立身之處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時的蘇軾的得意之狀。

  3、討論:對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達,襟懷坦蕩,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但骨肉分離,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W生探究、討論,老師巡視、參與、指導)

  4、全班同學再齊讀全首詞,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

 。ǹ鄲灐堋磉_——祝愿)

 。ㄋ模┢肺

  1、通過學習這首詞,你最喜歡詞中哪一句或幾句?請說明理由。

  2、配樂朗讀,品味意境。

 。ㄎ澹┩卣寡由欤瑫痴劯惺。

  1、回憶自己曾經(jīng)遭遇過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簡潔的語言把事情的經(jīng)過以及自己當時真實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

  2、今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學習了這首詞后,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呢?談談自己的看法。

  3、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們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呢?我們應該是:失意時,莫傷悲;苦悶時,莫彷徨;失敗時,莫氣餒。正視失敗,迎接挑戰(zhàn),我們的人生,定會成功。

 。┰诤铣枨墩嫘挠⑿邸分薪Y束上課。

 。ㄆ撸┳鳂I(yè)布置

  1、熟讀背誦。

  2、根據(jù)對詞的意境的理解,給這首詞配一幅插圖(可與同學合作)。

 。ò耍┌鍟O計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lián)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大聲激情的朗讀《水調歌頭》,能夠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大聲激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蘇軾的情感。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所謂激情就是在讀書時大聲、清晰的去朗讀課本,并在激情朗讀之后能夠寫出一點自己的感悟。在早讀的時候我們的活動也是繽紛多樣的`。對于還沒有學過的課文我們會選擇拿起書本集體大聲的朗讀,這時的要求是最大聲、最清晰。對于學過的我們會選擇小組PK的方法,大家更會想要征服對方,所以是更加的大聲的讀出我們特有的激情。

  一、小組《水調歌頭》PK。

  最大聲、最激情、最清晰的朗讀出本詞。能夠讀準每一個字音。

  二、小組自由朗讀《水調歌頭》。

  小組的語文課代表組織各組的組員自由朗讀,一定要注意本次的節(jié)奏、停頓。在讀準節(jié)奏和停頓后加入情感區(qū)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后加入小組的展示將本課的情感升華到最高潮。為后面的讀后感打好基礎。

  三、簡單的寫出讀后感。

  在有感情的激情朗讀之后寫下一點點感受為課堂做好鋪墊。

  《水調歌頭》朗讀賞析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總體來說是較為成功的,學生的積極性被很好的調動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 學生精神飽滿,朗讀激情。

  2、 在小組自由朗讀時每組的課代表都能夠積極的組織組員朗讀課文。

  3、 在小組展示時,各小組都能包涵情感的朗誦。并能將情感升華,寫出簡單的感受。

  當然這節(jié)課也略有遺憾比如:

  1、學生略顯緊張,沒能表現(xiàn)出平時展示時的最高水平。

  2、時間還是有些略顯倉促。

  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會做到揚長避短的。讓孩子們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去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背誦這首詞。

  2、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秋月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檢查預習

  宮闕(què)玉宇(yǔ)朱閣(gé)

  綺戶(q)無眠(mián)嬋娟(chánjuān)

  三、簡介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弟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詞寫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詞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仕途失意被貶,心情抑郁。其弟蘇轍(字子由)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人已有七年未見。中秋賞月,詞人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中寫下這首詞,抒發(fā)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四、初讀全詩,感知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讀準字音。

  2、研討分析詞的內(nèi)容:結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討論:

  ①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討論概括: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

 、谠~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討論概括:實景:明月、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勰男┑胤接玫搅寺(lián)想和想象?

  討論概括:聯(lián)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4、小結

 、傥恼陆Y構

  上闋望月(寫景)借景抒情

  下闋懷人(抒情)情景交融

 、谥黝}: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和對親人的思念。

  五、誦讀品味,領會詩情

  1、配樂朗誦

  2、體會詩情

  六、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情景

  聽歌曲,再現(xiàn)情景。

  七、遷移

  1、課后搜集有關“月”的古詩詞。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賞析喜愛的詠月明句。

  例子:這是一位同學對《靜夜思》的賞析,請大家模仿它,說說你喜愛的詠月名句。

  我愛這首詩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給人一種朦朧美。我也愛這首詩真實的思鄉(xiāng)情。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游泳》是人教版中職規(guī)劃教材語文(基礎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詩歌鑒賞課文,是詩人毛澤東抒發(fā)心中熾熱的愛國激情,立志扭轉乾坤,體現(xiàn)雄心壯志的一首好詩。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體味其不畏艱險,急流勇進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讓學生在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學到相關知識,陶冶情操,涵養(yǎng)心靈。

  2、知識與能力目標:

  結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并進而理解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情景交融、聯(lián)想與想象、運用典故等方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從聽覺上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通過朗誦傳達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美感,練習飛并駕馭自己的想象力;進而練習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自己的想象表達出來,記錄下來。

  教學重點:

  1、理解句意,概括此詞的中心。

  2、理解本詞中的想象,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與聯(lián)想的能力。

  教學難點:

  詩詞中的聯(lián)想與想象

  教學過程:

  1、時代背景:這首詞作于1956年6月初。當時國內(nèi)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以及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jīng)勝利完成,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在快速發(fā)展。各條戰(zhàn)線捷報頻傳,形勢十分喜人。毛澤東同志豪情滿懷地巡視南方,三次暢游長江,并把這些感受寄寓于這首詞中。讀了這首詞便能感受到當時的時代氣氛和詩人強烈的感情。

  2、了解詞的思路,初步理解詞意。

  提問:上闋寫了哪些具體內(nèi)容?

  明確:寫了游泳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橫渡長江,與風浪搏斗的豪情。

  提問:下闋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描繪治理長江的現(xiàn)實圖景和光輝前景,表現(xiàn)了詩人的偉大氣魄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提問:上闋寫游泳,下闋寫治理長江的宏圖,詩人在構思時是怎樣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

  明確:主要靠詩人的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構思詩篇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有了奇特巧妙的聯(lián)想,才能寫出新穎獨到的詩篇。本詞上、下闋,從表面上看寫的似乎是兩件不相關的事,實質是環(huán)環(huán)相連,絲絲入扣,密不可分。本詞由橫渡長江即目所見的情景和觸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聯(lián)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東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聯(lián)想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突飛猛進,一日千里。這就從上闋順理成章地轉入下闋,暢想建設長江的宏圖,開拓出一個新的藝術境界。本詞思路順暢,境界開闊。

  3、邊讀邊講,師生討論,進一步理解課文。

  ①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提問:課文注釋告訴我們,這兩句的意思是,剛到過長沙,又來到武昌。如果素樸地照實寫來,便索然無味。本詞的表述,卻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1)用了兩首民間歌謠,以兩個帶地方特色的事物來指代長沙和武漢,并點明游泳的地點,這就顯得意趣盎然!伴L沙水”,指長沙南門口“白沙井”的井水。白沙井水,名“沙水”。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沙水清澈甘美,馳名遠近,在這里指代長沙市。“武昌魚”,因主要產(chǎn)地在湖北省古武昌縣(今鄂城縣)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國時吳主孫皓(孫權的孫子)從建鄴(今南京)遷都武昌,當時有人反對遷都,編出童謠:“寧飲建鄴水,不食武昌魚!痹~中這兩句便是從這些歌謠演化出來的。(2)用“才”“又”兩個副詞相互呼應,表現(xiàn)出時間的短暫和行程的緊促。

  ②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這句話寫游泳時所見。極:盡。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橫渡波濤洶涌的萬里長江,放眼遠望,覺得楚地十分開闊。

  提問:“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舒”字既寫詩人所見,又寫詩人所感。景和情在這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③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

  提問: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達上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這三句的大意是:任憑長江上風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過如清靜的庭院里隨意散步一樣。今天的游泳使自己體會到一種真正的舒暢。在表達上運用對比的方法。江面上風急浪高,充滿著危險;在清靜的庭院里散步,既輕松又安穩(wěn)。詩人把兩者加以比較,認為風急浪高并不可怕,還不如“閑庭信步”。一個“勝”字,抑前揚后,非常巧妙。經(jīng)過這樣比較,有力地表現(xiàn)了詩人在風浪中游泳的輕松自如,并抒發(fā)他迎戰(zhàn)風浪,急流勇進的革命豪情。寬馀:寬余,寬闊舒暢的感覺。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過去、消失。斯:這,指流水。夫:語氣助詞,相當于“啊”字,表疑問中兼有感嘆。

  這兩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邊上說:“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這流水一樣吧!”

  提問:這兩句在詞的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既是對上闋內(nèi)容的總結,又為轉入下闋作了準備?鬃舆@句名言常被人用來勉勵人們珍惜時間,自強不息。詩人在這里賦予新的含義,即勉勵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也要珍惜時間,只爭朝夕。有了這兩句詩的鋪墊,就很自然地轉入下闋,描寫治理長江的宏圖。按一般規(guī)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號。詞里可以不用。

 、蒿L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提問:這三句構成怎樣的畫面?它們在詞的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帆船在江中乘風疾馳,龜蛇二山隔江靜立,一動一靜,動靜結合,構成一幅即將出現(xiàn)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宏偉圖景。

  這三句,緊承上闋,表明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抓緊時間,開始實施全面改造長江的宏偉規(guī)劃!捌鸷陥D”三字便是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這三字還領起下面五句,把現(xiàn)實和理想緊密地結合起來。由學生朗讀五句后,再分層讀講。

 、抟粯蝻w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塹qiàn:壕溝。天塹:天然險要之地。這里指長江。這兩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橋凌空橫架在長江南北,長江天險從此變成暢通無阻的大道。

  提問:長江大橋建成于1957年10月初,這首詞寫于1956年6月初,這兩

  句好詩是怎樣寫出來的?讀了這兩句詩為什么會感到氣勢磅礴?

  明確:這兩句詩不是現(xiàn)實的反映,而是想象的產(chǎn)物。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豐富的想象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詩人激情的產(chǎn)物。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用了一個“飛”字,使兩句詩顯得氣勢磅礴。它不僅傳神地描繪了大橋凌空架設的雄偉氣勢,而且表現(xiàn)了建設速度之快。

  ⑦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西江:指從四川省宜賓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長江,因自西而下,故稱西江。石壁:指規(guī)劃中的三峽攔河大壩(可出示三峽發(fā)電站藍圖)。云雨:這里指雨水。戰(zhàn)國時楚人宋玉在《高唐賦》序中記宋玉告訴楚襄王,說先王(楚懷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女神說她“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之說。巫山山脈是我國暴雨中心之一。這里說“巫山云雨”,就是依據(jù)上述傳說借指長江上游的。高峽:指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這里峽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達五百公尺以上,巫峽一帶高達一千公尺以上,故稱“高峽”。平湖:指長江三峽大水庫。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攔江大壩,攔住巫山山脈的雨水,讓高峽出現(xiàn)一個波平浪靜的人工湖。

  提問:這三句與前面兩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前面兩句雖然寫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長江大橋畢竟已在緊張地進行施工;后面三句純屬想象,至今尚未成為現(xiàn)實。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膽、更絢麗。這樣寫可以進一步展示宏偉的遠景建設,表現(xiàn)中國人民治理長江的偉大氣魄,同時,也為下文的描寫作了鋪墊。

 、嗌衽畱獰o恙,當驚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據(jù)宋玉《高唐賦》所說,赤帝的女兒瑤姬,葬于巫山之陽,故稱“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編的《太平廣記》、南宋陸游的《入蜀記》和范成大的《吳船錄》等記載:神女瑤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鑿三峽成功后,即化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佇立峰頂,守望三峽。應:料想,大概。當:該當,應當。這兩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還健在吧,她眼看這些巨大的變化一定會感到非常驚訝。

  提問:化用這些神話傳說對表述主題和創(chuàng)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確:化用這些古老、美麗的神話傳說,可以襯托出人間的巨大變化,起到點明主題的作用。同時,使意境更加瑰麗、宏闊。

 、峒w朗讀一遍。

  4、歸納主題。

  師生共同討論本詞的主題,最后歸納為:這首詞,通過暢游長江所見、所感的描寫和層層聯(lián)想,熱情贊頌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展示了祖國發(fā)展的宏偉藍圖,抒發(fā)了迎著大風大浪前進的革命豪情。

  5、學習、把握本詞的構思,體會聯(lián)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對本詞的理解,進而認識聯(lián)想和想象是詩歌不可缺少的特點。

  聯(lián)想和想象是詩歌基本特證之一,也是構思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有了豐富奇特的想象和聯(lián)想,才能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意象,感人的意境。這首詞之所以寫得充滿詩情畫意,意境宏偉、壯美,主要得力于聯(lián)想和想象。

  提問:本詞巧妙的聯(lián)想和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在何處?

  明確:一開始,詩人寫的是實事、實景,接著由實生虛,突然浮想聯(lián)翩,聯(lián)想的翅膀飛向古老的時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星移斗轉,大江東去,這一切

  都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詩人以此來教育人們: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分秒必爭。詩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現(xiàn)實,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奮的:長江大橋的建造正在緊張地進行。這時,詩人滿懷激情,想象和聯(lián)想特別活躍,勾畫出一橋凌空飛架的壯觀場面,并由當前已著手建造的大橋,進而想象出在規(guī)劃中的三峽水利工程。從祖國建設的日新月異,聯(lián)想到有關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借神女的驚嘆來反映人間變化之大。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現(xiàn)實與理想,人事與仙境,自然景物與社會畫面、神話傳說結合起來,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強烈的浪漫色彩,既有效地表現(xiàn)了主題,又給人以美的享受。

  6、作業(yè)布置:

  1.完成“思考和練習”

  2.背誦本詞(課外完成)。

  水調歌頭.游泳

  【原文】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譯文】

  毛主席暢游長江后向群眾招手剛飲過長沙的水,

  現(xiàn)又吃了武昌魚。

  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

  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

  哪管得風吹浪涌,

  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

  今天我終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在岸邊嘆道:

  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帆飄蕩,

  龜蛇二山靜靜佇立,

  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

  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

  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

  讓三峽出現(xiàn)平坦的水庫。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注釋】

  1、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1955年6月,毛主席橫渡長江2、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3、武昌魚:據(jù)《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yè)(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4、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zhàn)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5、寬余:指神態(tài)舒緩,心情暢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7、風檣(qiáng):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8、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

  9、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jīng)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10、天塹(qiàn):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jù)《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11、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fā)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yōu)槠届o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云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游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漫畫頭像學習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漫畫語言,學習簡單的漫畫創(chuàng)作手法。

  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jù)生活中的情節(jié)和感受,用漫畫語言來表達。

  思想目標:

  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養(yǎng)學生開朗的個性,并通過觀察與思考來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漫畫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制作宣傳漫畫的能力。

  教法學法特點:通過綜合信息,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運用課件,突出美術學科強調視覺感受的特點;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增進友誼。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

  今天能和同學們共同學習,老師非常高興。老師也希望快樂能常伴同學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每天生活在高興與快樂之中,因此誕生了很多運用幽默手段給人們創(chuàng)造快樂的藝術形式,那么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W生回答)

  看大屏幕圖片(如:小品、相聲、滑稽舞蹈、馬戲小丑等等。)美國有個幽默天才——卓別林,中國有個幽默大師侯寶林。侯寶林大師有一句名言:“相聲是有聲的漫畫,立體的漫畫;漫畫是無聲的相聲,平面的相聲!边@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平面的相聲”——漫畫,用漫畫的形式,展現(xiàn)屬于自己的幽默人生。

  二、板書課題:幽默人生(同時大屏幕出示)

  三、新課程學習

 。1)那么什么樣的畫是漫畫呢?大家來看一下大屏幕(出示漫畫、欣賞漫畫)。第一幅:簡潔生動,第二幅:富有聯(lián)想,第三幅:詼諧有趣。第四幅:變形夸張?傮w都是詼諧幽默的。

  打開《知識小詞典》: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人物、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有的漫畫幽默諷刺,有的漫畫幽默搞笑,還有的從幽默中傳達對某個人的崇拜與尊敬,這樣我們可以將漫畫按照不同的用途分為:諷刺漫畫、幽默漫畫、肖像漫畫等。

  下面這幾幅分別屬于哪一種?出示漫畫。(學生分辨)有時候漫畫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來看一下主要用到的幾種形式(出示漫畫)。同學們可根據(jù)教材第8頁最后一段內(nèi)容,分辨一下這幾幅漫畫在漫畫形式上分別屬于哪一種?(學生回答:單幅漫畫,四格漫畫、連環(huán)漫畫等)

  那么我們怎樣畫漫畫呢?(在構思,創(chuàng)作手法,線條的運用上應該怎么辦?學生思考,并回答)(幻燈片出示)

 。2)發(fā)揮聯(lián)想,尋找漫畫靈感

 。3)合理的選用夸張、比喻、對比的創(chuàng)作手法。

 。4)畫面線條應簡練概括。(比如人物的臉型塑造和表情塑造)

  現(xiàn)在很多同學已經(jīng)都等不及了。準備好了么?準備好的畫吧。

  四、我的幽默:老師出示漫畫作為示范

  學生作業(yè):用你喜歡的繪畫語言創(chuàng)作一幅漫畫,形式不限,題目自定。要求:

 。1)創(chuàng)意幽默有趣,內(nèi)容健康向上。

 。2)形象夸張有個性。

  (3)線條簡練概括。

  五、我幽默我自信(作業(yè)點評)

 。1)內(nèi)容的幽默程度。

 。2)形象的夸張變化。

 。3)線條的簡練概括。

  六、課堂總結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

  2.理解詞的大意,感受詞中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3.體會作者豁達的心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人生觀;體會詞中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教學難點

  感受詞中富有想象力的語言。體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傳達的是不為任何紛擾所動的曠達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抒發(fā)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兩句千古名句皆出自范仲淹所作的《岳陽樓記》,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擁有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懷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詞《漁家傲》,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偉大的詞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發(fā)動的叛亂性戰(zhàn)爭。他在西北邊塞生活達四年之久,對邊地生活與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shù)孛裰{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边@首詞就作于此時。

  三、復習有關詞的基本常識。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歌唱。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每個詞調都有限定的句數(shù)、字數(shù)、句式、聲律;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詞的段落也有數(shù)種,一段的稱為單調,兩段的稱為雙調,三段或四段的稱為三疊或四疊,其中以雙調者為多,通常把雙調詞的第一段稱為上片、前闋或上闋,第二段稱為下片、后闋或下闋;詞的句式或整齊,如《浣溪沙》,或參差,如《漁家傲》,但絕大多數(shù)詞調的句式長短不齊,短者僅一字,長者達十一字,因此,詞又名長短句。

  四、落實字詞。

  五、朗讀詞。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

  2.學生自讀,感悟文義。

  3.學生齊讀,加強理解。

  六、理解詞。

  1.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致?從哪句詞體現(xiàn)出來的?

  描寫的是邊塞之景,“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塞下”交代了寫作的地點,“秋來”寫了時間。“風景異”概括了這里景致的特點。

  2.詞分為上闋和下闋,本詞的上闋以“異”字統(tǒng)領全文,詞中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

  “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边@里著重表現(xiàn)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與中原大不相同。

  (1)雁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塞之地的荒涼。

 。2)號角凄厲!八拿孢吢曔B角起”,“邊聲”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夾雜著風吼、馬嘶的聲音,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

 。3)重山疊嶂。交代了他們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處于偏遠之地。

 。4)孤城緊閉!肮隆辈粌H僅交代所在城池的環(huán)境,也是自身心境的寫照!伴]”寫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氣氛,呈現(xiàn)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

  3.下闋則圍繞一個“情”字展開,結合語句體會詞人當時的情感。

 。1)思鄉(xiāng)之情急切!皾峋埔槐胰f里”,“濁酒一杯”,舉杯消愁,消思鄉(xiāng)之愁苦;“家萬里”,可是家卻在萬里之外,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突顯急切的歸家之情。

 。2)建功之心強烈。“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國境內(nèi)。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由此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愛國之情。

  在這雙重情感的積聚下,使人夜不能寐!扒脊苡朴扑獫M地”,于是聽到羌笛悠揚的聲音,看到寒霜滿地的.景致!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也體現(xiàn)出將士們長期駐守邊塞的勞苦和感傷之情。

  4.小結。

  本首詞著力渲染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郁,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它標志著北宋詞風轉變的開端,成為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漁家傲》。

  板書設計

  漁家傲

  范仲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明月為主題吟詩作賦,大量的詠月詩詞不斷涌現(xiàn),請回顧我們曾接觸過的有關月亮的詩詞。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保◤埦琵g《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ㄍ蹙S《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保◤埲籼摗洞航ㄔ乱埂罚

  在中秋佳節(jié),遙望明月,詞人蘇軾感慨良多,遂寫下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體會作者是如何借月抒懷的。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jié),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jīng)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朗讀詞。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

  2.教師領讀,落實讀音。

  3.學生自讀,感悟文義。

  4.學生齊讀,加強理解。

  5.指名朗讀,強化記憶。

  四、理解詞。

  1.請在本首詞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進行賞析。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為眾人知曉,并流傳甚廣。根據(jù)寫作背景我們知道,當時蘇軾與弟弟已六七年未見,他們飽受離別之苦,這句應飽含作者一種美好的祝愿,希望兄弟二人的情誼天長地久,借此抒發(fā)自己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2.此句除傳達一種美好的祝愿之外,你還讀出哪些內(nèi)涵?讓我們結合前文詞句詳加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痹娙藛栐聠柼,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向往。之所以向往是由于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政治失意,故寄希望于天宮,并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詩人要乘風歸去是想離開現(xiàn)實直奔天宮而去,幻想借此忘掉一切。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于現(xiàn)實。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此時,天上和人間,理想和現(xiàn)實,使他產(chǎn)生一種矛盾的心理,欲登瓊樓玉宇,卻又留戀美好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贝司鋵懢氨憩F(xiàn)出作者因為思念而心緒不寧、輾轉難眠的情景。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表現(xiàn)作者對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與弟弟天各一方的遺憾和無奈。所以作者用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來自我安慰,自我釋懷。在安慰的同時也傳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既然人世間有許多離別、不圓滿的事情,就希望天下所有與他境遇相同的人都能平安,雖遠隔千里,亦能感受到彼此的真情,享有美好的月色。

  3.小結。

  此時作者的情感并未拘泥于兄弟之情,而是延展開來,以此祝愿天下人,更加突顯其博大、豁達的胸襟。

  五、拓展延伸。

  積累以下蘇軾的兩首詩詞,可選取感興趣的一首加以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思路】

  1、本教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以“情景教學”作為指導的思想,通過善設、再現(xiàn)詩的意境來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2、詩詞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設計了幾種新的朗誦方法和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詩詞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學習生字詞。

  2、查作者相關資料等。

  (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

  二、導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來被列為我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同學們,你們家過中秋有什么習俗嗎?古人過中秋喜歡吟詩賦文來抒發(fā)自己當時的感受,為我們后人留下許多優(yōu)美詩篇。

  2、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沙啾趹压拧、《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3、蘇軾因烏臺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 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

  三、展示思考題

  1、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

  學生初步談感想,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fā)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 。)

  2、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⑴ 這首詞中你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愿乘風而去嗎?為什么?

 、 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原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四、歸納小結,投影板書主題

  這首詞中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實現(xiàn),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不如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終是理智擺脫情感困擾,表現(xiàn)出詩人那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生的情感。

  (活動形式:小組討論,選派代表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答案。)

  1、(每個人對詩詞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美好的詩詞意境引發(fā)人們無窮創(chuàng)造。有的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來表達。)試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制成配圖卡片或寫下來。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yōu)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愿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五、能力遷移

  你試發(fā)揮想象說說下列詩句的意境,理解詩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改寫這首詞或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 直到會準確默寫

  3、課后繼續(xù)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 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闋: 難眠懷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

  (以上教學過程是初步構想,上課時可靈活處理。)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03-23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05-25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06-27

(集合)《水調歌頭》教學設計07-29

水調歌頭優(yōu)質教學設計04-09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15篇07-22

(合集)《水調歌頭》教學設計13篇11-18

【精華】《水調歌頭》教學設計21篇01-26

《水調歌頭》優(yōu)質教學設計 (精選10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