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集合1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fā)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fā)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fā)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fā)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fā)。
三是充足的氧氣。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4、蚯蚓的選擇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么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huán)境?
2、學生自由發(fā)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huán)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huán)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并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fā)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huán)境?
1、過渡:那么,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huán)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fā)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4、分發(fā)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
四、動物對環(huán)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
4、拓展:當環(huán)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抛约菏窃趺礃幼龅?
⑵為什么要這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艑⑤嗇S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朴脧椈沙釉谳嗇S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
、菗Q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葥Q鉤碼數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⑴如果把輪軸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聘鶕軛U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⑴這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七@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的學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jié):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在三下《混合》單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巖石和礦物》單元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見的物質,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過一幅圖生動地描述了土壤與生命的關系。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2、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請的顆粒后沉積。
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巖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物、植物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準備: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圓柱形玻璃瓶、鑷子、小棍、水、牙簽。
教師演示:小黑板幾塊。酒精燈、石棉網、玻璃片。
。ㄋ模┙虒W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實驗材料,猜測一下,我們今天會研究什么?(研究土壤)
師:“土壤”我們在三年級研究過,四年級學習巖石時也提過,你們知道土壤中有什么?
板書:“土壤中有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又會有什么新發(fā)現呢?翻看課文,讀課文第一段。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么? [復習舊知,引導學生對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師:這是一份剛從地里挖來的新鮮土壤,把它倒在一張白紙上。材料員拿出白紙放在桌子中間,再把新鮮的泥土倒在白紙上,同學先用肉眼仔細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書本第3頁的表格中。
學生分組研究土壤。
匯報:你們小組有什么發(fā)現?(有水分、動植物活體或殘體、沙子、黏土、腐殖質等)。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fā)現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guī)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悍N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
。ǘ┲笇W生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三)指導學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的水分
適當的氣溫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A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看到的現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A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l(fā)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fā)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比較現代自行車與過去自行車的差別中發(fā)現自行車的傳動方式。
2、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發(fā)現一些傳動裝置的結構和作用。
3、能夠對兩種傳動方式進行比較。
4、會組裝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方式。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傳動裝置及傳動裝置的作用。
2、知道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結構和功能。
3、了解自行車是怎樣傳動的。
4、認識玩具和常見機械的傳動裝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樂于進行有關傳動的研究活動。
2、能夠留心觀察所見到的機械傳動方式。
教學準備:
自行車、齒輪、鏈條、皮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你們知道自行車為什么會向前進嗎?
2、交流。
3、比較兩種自行車的差別。
4、重點觀察現代自行車。
5、讓學生交流使自行車向前進的動力來源。
6、教師講解部分結構,齒輪、鏈條。
二、探索和調查
1、自行車是如何利用齒輪和鏈條行進的,請學生畫出示意圖。
2、展示、交流示意圖。
3、制作鏈條傳動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講解鏈條傳動的概念。
6、讓學生解釋,鏈條傳動需要哪些基本構件。
7、讓學生說,鏈條傳動的作用。
8、如果沒有了條,兩個齒輪之間可以構成簡單機械嗎?
9、出示齒輪傳動裝置。
10、講解齒輪傳動的構成和名稱。
11、比較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的區(qū)別。
12、觀察傳動裝置的正轉和反轉。(大輪帶小輪和小輪帶大輪的區(qū)別)
13、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在生活中分別適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顧和解釋
1、研究自行車蹬一腳踏板,后輪轉幾周。
2、量量自行車車輪轉一圈,在地上行進多長距離。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愿意與同學交流使用斜面的好處和不足。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簡單機械實驗盒、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課時:2課時
一、導入
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并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斜坡的科學)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
我們小組的猜想是 。
4、設計實驗方案,分小組開展實驗。
①把木塊立在桌上,將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诿拷M滾輪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郯褲L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芗皶r記錄好有關數據。
5、分析整理。
6、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第二課時
三、把斜面“卷”起來
1、照圖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2、討論交流:
(1)分析兩圖中螞蟻爬行的路線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來的斜面由什么優(yōu)點?
3、畫出幾個不同坡度的斜面,將它們剪下來,卷在鉛筆上,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組的發(fā)現。
四、斜面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學生分析。
2、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實例?
板書設計:
4、斜坡的科學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離
斜面越長越省力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8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會本課4個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紹邊疆等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了解白楊的特點。
。ǘ┠芰τ柧汓c
1、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
。ㄋ模┟烙凉B透點
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楊樹與建設者形象美的實質,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能重建與再現課文中的語言美,即能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審美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
二、學法引導
。ㄒ唬┙處熃谭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真閱讀課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2、訓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ǘ╇y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來表白什么?
。ㄈ┮牲c
1、爸爸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來念書?
2、爸爸為什么要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ㄋ模┙鉀Q辦法
1、圖文結合,讓學生感知白楊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白楊的品格美,并說一說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fā)現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1、啟發(fā)談話:誰見過白楊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特點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隨現代著名作家袁鷹一起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楊在那里是怎樣生長的?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描繪大戈壁和生長在那里的白楊的;把爸爸談論白楊的話畫下來,試著自己理解。
3、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詞卡片,可采取齊讀、搶讀、開火車讀、擴詞讀等多種方式把生字詞讀熟,記牢。
。2)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糾正字音。
。ㄈ┰僮x課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把你們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以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第二課時
。ㄒ唬﹫D文結合,感知白楊樹的形象美
1、(看錄像)茫茫戈壁,鐵路沿線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
2、學生嘗試說說大戈壁上白楊樹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點?(抓住渾黃一體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等詞句來理解。)
4、討論:在荒涼的大戈壁上,鐵路沿線為什么有許多白楊樹?在這荒涼的大戈壁上,白楊樹為什么還生長得這樣高大挺秀,說明了什么?(遮擋風沙,護衛(wèi)鐵路,說明這兒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扎根。)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l-3自然段,體會大戈壁的蒼;臎龊桶讞顦涞母叽笸Π,要讀出對白楊樹的喜愛、崇敬的感情。
。ǘ┲攸c品讀、感悟白楊樹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
。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學生自由品讀后逐句交流:先讀,再說為什么這么讀。
通過讀讀議議感悟白楊樹的品格:高大挺拔、適應性強、堅強不屈。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句話,把白楊樹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ㄈ┰俅窝凶x,領悟建設者的人格美
1、過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2、引導讀孩子們知道的內容,再推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上學,不知道新疆是個怎樣的地方。
3、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道嗎?分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爸爸媽媽到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爸爸把孩子們接到新疆念書是想讓孩子們從小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長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設得更好。
4、你們已經理解爸爸的心了,再來讀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有沒有覺得話中有話?重點挑一句研究一下話里邊包含的意思。
5、學生各自獨立研讀后全班交流:先說說研究哪句,再說說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做個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就到哪兒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到新疆后能像白楊樹一樣不畏艱難。
6、再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把爸爸含在里邊的深情也讀出來。
(四)開啟心扉,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么呢?自選一個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楊為題,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寫下來。
舉例:
1、贊美我心中的白楊,他們遠離故鄉(xiāng),在他鄉(xiāng)生根、發(fā)芽;贊美我心中的白楊,漫漫黃沙吹走了他們的青春年華,卻吹不走他們的挺拔、堅強。
2、看著一棵棵白楊樹,我想到了西部的開發(fā)者,為了讓荒涼的大西北變成綠洲,他們毅然奔向那里,他們就是我心中的白楊。
(五)讀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ㄌ崾荆嚎梢杂锰釂栴}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們是否能在新疆生根、發(fā)芽、成長,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因此,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偨Y全文
1、這篇文章表面寫白楊樹,實際上寫的是誰?(實際上寫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設者。)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
教師說明:借助白楊樹來寫新疆建設者,這種方法叫借物喻人。
2、談談學了課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ㄆ撸┲笇鴮懀柟套忠,記憶字形
1、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疆字。
(八)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
。A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ㄓ辛怂疅崦浝淇s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fā)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ㄗ寣W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A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A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2、正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快速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表現出更濃的興趣。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象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后,你還想知道什么?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里有一個銅球,這里還有一個金屬環(huán),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huán)。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么現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A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后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象
、小結:我們發(fā)現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ㄓ辛饲懊嬗^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三、金屬熱脹冷縮嗎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ㄍㄟ^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象 ,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板書設計
金屬熱脹冷縮嗎
銅、鋼...... 大多數金屬 熱脹冷縮
。ㄤR 、鉍 ---- 熱縮冷脹)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搜集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事例說明杠桿的作用。
2、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2、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重難點:
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果糖罐頭、螺絲刀、一根比較結實且長的木棍、支撐用的木墩;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杠桿尺、鐵架臺、鉤碼、彈簧秤等。
2、學生準備:
鉛筆、硬幣、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工具(剪刀、鉗子、鑷子、開瓶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研究主題
1、談話:老師需要你們幫我解決一個問題,現在我打不開罐頭。你們誰能幫助我?
【說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讓學生直接用手開;如果打不開,再問學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來幫忙。
2、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提問:如果現在要你移動的不是罐頭的蓋子而是一塊你根本搬不動的大石頭,你怎么辦?(學生討論并發(fā)表意見)
4、操作演示后揭示:這種用來撬開或者提升物體的工具叫杠桿,是人們最早使用的最為簡單的機械之一。相傳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棒”搬動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談話:這些“棍”、“棒”有什么特點?它們?yōu)槭裁茨墚a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能撬動大石頭的裝置——杠桿。
二、認識杠桿的結構,探究杠桿的功能
1、談話: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所以要構成一個杠桿,必須有哪些材料?
(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
2、教師畫杠桿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認識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等。
3、分組實踐操作活動。
⑴要求每個小組有一把尺子、一支鉛筆和一些硬幣。
、瓢雁U筆(支點)放在尺子的中間刻度下方。
、窃诔咦觾啥烁鞣乓幻队矌牛^察發(fā)現了什么。
⑷指導學生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
、深A測: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幣上再加一枚,會發(fā)生什么?
、首鰷y試,并記錄結果。
⑺找出一種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兩枚硬幣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實驗并記錄他們的答案。
、淘诔咦觾啥朔挪煌队矌诺那斑M下,尋找到多種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討論實驗數據。通過實驗你有什么收獲?
5、討論:
、鸥軛U是否都省力?
、聘軛U在什么情況下省力?在什么情況下費力?在什么情況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作簡單示意圖表示。)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認一認大家?guī)淼墓ぞ,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
2、說說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桿?(剪刀、起釘錘、開瓶器、撬棒、老虎鉗、手推車、夾殼器、園藝剪刀等。)
、粕钪杏玫侥男┵M力的杠桿?為什么費力還要用它?它還有什么作用?(鐵鍬、掃帚、鑷子、釣魚桿等,因為使用它們可以使操作活動變得更加方便。)
、巧钪心姆N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天平、蹺蹺板)
3、觀察課本插圖: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
4、討論: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你覺得是否可行?
四、課后小結: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 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培養(yǎng)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濕潤、混有少量沙的土、長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開對接成河道裝置)、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大飲料瓶、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鄉(xiāng)有哪些河流?這些河流和我們的生活生產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后講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澗溪流匯集而成的。當流水漫過地表時,會形成細小的水流和溝壑,這些細小的水流會逐漸形成溪流并匯成河流,而溝壑在流水不斷侵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fā)展成大的切溝和沖溝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對土地的侵蝕結果。那么河流對土地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1.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
2.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
回憶沉積實驗,觀看課本60頁插圖。
3.學生做實驗。
準備實驗裝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裝土。
觀察無河水流過的“河道”,在記錄紙上畫出河道的形狀,把它的寬度、深度標記在圖上,并用不同、 的符號分別標記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積的地方。
推測:當河流形成時,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會發(fā)生侵蝕,什么地方會發(fā)生沉積?
在河道上記下自己的推測,用虛線標出。
學生動手實驗。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時,一定要檢查出水口是否正對“河道”,試一試,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確保無誤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開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終是滿的。在實驗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來的水。為了讓效果明顯,觀察得更清楚,可以讓實驗觀察的時間長一些,也就是說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著倒一瓶水。
觀察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蝕了?什么地方會有土沉積下來?
4.小組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結果。
6.教師小結。
三、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學生討論回答。
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fā)生。教師出示相關圖片或課件。
四、課外拓展活動
除了流水,還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蝕和沉積?請課后閱讀單元資料庫,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古詩《西湖二首》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大明湖景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才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湖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于學生細細學習。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學方法:
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
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西湖二首》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蓬瀛、桴、槎、曠蕩”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關濟南大明湖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fā)言的優(yōu)秀學生。
板書設計:
大明湖
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埀影入晴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影燕坐凉。
滄海桴浮成曠蕩,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須辛苦求人外,自有仙鄉(xiāng)在水鄉(xiāng)。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03-25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08-27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4篇)08-27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4篇08-27
小學科學教案06-15
小學科學教案11-25
小學科學教案08-27
小學五年級大明湖的科學教案06-20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通用20篇)05-31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匯編14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