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13 11:25:18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集合8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ǘ├斫馕闹械囊恍┚渥拥暮x。

 。ㄈ├斫馕闹欣C法及其作用

  二、教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課前熱身

 。1)介紹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xiàn)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2)借助課文注釋理解部分詞語

  潛意識嬋娟共鳴依賴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科學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

  (2)四邊互動

  互動1

  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互動2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動3

  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互動4

  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明確: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4.達標反饋

  (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偾楦性秸滟F,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②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鏈接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里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2)實踐探索

  查找各種資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神話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與藝術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資料下載

  自1987年以來,中科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的國際會議都邀請畫家按照會議的主題作畫。作者中有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常莎娜等藝術大師,也有魯曉波這樣的后起之秀。這些作品既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又觸發(fā)他們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贊揚。

  我想,現(xiàn)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學和藝術是不能分割的。他們的關系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lián)的。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碼?他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如果是這樣,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第二課時

  1.情境導入

  講講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實例。

  2.課前熱身

  (1)請一個同學說出::《科學與藝術》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合作探究

  四邊互動

  互動1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自選文中一部分,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問題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它們的關系。

  問題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

  互動2

  班級交流

  明確1:強調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說,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

  強調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明確2: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xiàn)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理解: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的普遍性: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理解: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明確3: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理解: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

  明確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fā)揮發(fā)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動3

  議一議本文運用的例證法及其作用。

  明確: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宋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钡氖吕齺碚撟C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互動4

  播放歌曲《水調歌頭》

  4.達標反饋:

  科學與藝術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請李可染、吳作人等畫家為物理的前沿學科當題作畫。繪畫的主題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為表述“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這個當代物理學的主題,畫了兩頭公牛角斗的場面,題為《對撞生新態(tài)》,既生動形象,又幽默風趣。吳作人先生為“二維強關電子聯(lián)系統(tǒng)”而作的《無盡無極》的畫,即像陰陽魚,又像兩顆彗星,且只有兩筆,簡潔而對稱。我們的老藝術家懂得了當代尖端科學的基本思想,為古老的中國畫開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這也說明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自然科學研究本質及其最高使命,是從紛紜雜陳的一團混亂中整理出貫穿于其中的不變規(guī)律和井然秩序。與此相仿佛,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本質和最高使命也是從萬千現(xiàn)象的零亂中整理出秩序和規(guī)律。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

  兩三百年來,英國水彩畫家所關注的是光與暗的關系,是河流、山脈、樹叢和海浪的運動,以及云彩的形成和變幻?邓固紶柕慕M畫《英格蘭風景畫》就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納和法國畫家柯特曼的筆下,海洋呈現(xiàn)出一種永遠在作不停的顛簸的運動。

  無獨有偶。透納的同鄉(xiāng)和同時代人、植物學家布朗,于1827年用顯微鏡觀察到浮在水里的菌類孢子在作不停的運動。孢子越小,運動越劇烈。后來人們把這種騷動稱為布朗運動。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參與了相關研究,并進而揭示了分子運動的奧秘。

  那么,“布朗運動”和“透納運動”有什么區(qū)別呢?又有什么相通之處呢?

  可以說布朗所描繪的運動是一幅數(shù)理科學的風景畫;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數(shù)學和物理概念。透納所描繪的運動則是一幅藝術的風景畫;使用的語言是色彩和線條。本質上布朗和透納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畫筆的畫家。

  布朗運動是大自然深層結構的微觀運動;欣賞它的壯麗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納運動是大自然表層結構的宏觀運動;驚嘆它的雄偉同樣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學風景畫是抽象思維的結晶;藝術風景畫是形象思維的結晶。兩者各司其職,但又通過神經進行交流、合作和互補。一個完整和諧、全面的人,應該同時能欣賞、贊嘆并創(chuàng)作出這兩種類型的風景畫。熱愛科學,同時也熱愛藝術,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資料按問題進行討論。

  2.引導學生觀察葉的蒸騰實驗。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重點:做植物蒸騰實驗,能解釋實驗中的現(xiàn)象,了解葉的蒸騰作用。

  教學難點:概括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準備:

  一盆植物。

  一個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如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課前通知學生帶這類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jié)課前大家收集了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關資料,讓我們這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植物。”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

 。1) 匯集學生帶來的各種植物、植物書、有關植物的資料,把學生所說的各種植物的名稱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關書籍分配到各小組供學生研究和查閱。

  2. 分組活動。

 。1) 閱讀教材中所列的鳳仙花的五個特征。

 。2) 分小組,每組選擇一個方面觀察植物和查閱資料,回答:

  生長發(fā)育過程(注意引導學生要涉及植物的變化,植物有生長的階段,也有死亡的階段)。

  繁殖后代。

  身體構造。

  生長環(huán)境。

  運動與反應。

  (注意要求學生列舉與鳳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達到了解植物多樣性和具有共同特點目的。)

  3. 了解葉的蒸騰作用。

 。1) 做實驗,解釋實驗中的現(xiàn)象。

 。2) “別的植物也是這樣嗎?”——推廣到所有的植物。

  (3) 說說植物的蒸騰作用對氣候、對其他生物和對人有什么作用。

  4. 討論逼供內寫出植物的.共同特點。

 。1) 師:“你能說說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嗎?”

 。2) 師:“在觀察和了解了許多植物之后,我們知道植物的共同特點了嗎?請你寫寫植物的共同特點!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你能尋找出動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

  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ㄈ⿲嵉赜^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

  教學難點:從科學家的經歷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1.2做一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探究紙鸚鵡“站立”的秘密活動中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問題。

  知識與技能:

  找出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與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從小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曲別針、卡紙等。

  學生準備:剪刀、彩筆、夾子等;課前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科學家的資料。

  教學重點: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研究活動的相似之處。

  教學難點:找出降低重心使物體平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會站立的紙鸚鵡導入:

  1、教師出示會站立的紙鸚鵡。

  2、談話:今天科學課老師帶來了一只紙鸚鵡,它能夠站立在老師的手上。好玩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呢?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制作紙鸚鵡,探究其中的奧秘。

  1、教師介紹做紙鸚鵡的材料。

  2、學生動手做,教師巡視指導。

  3、嘗試:讓紙鸚鵡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紙環(huán)上。(或成功或失。

  4、引導學生思考:鸚鵡為什么能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怎樣才能讓鸚鵡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

  5、分組試驗,商量可行辦法。(提示:把想到的辦法簡單記錄在活動記錄紙上。)

  6、分組匯報、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簡便性。

  7、教師做整個活動的總結。

  活動二:想辦法讓更多的東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問:除了讓紙鸚鵡站在你的手指上,你還能讓其他東西(比如:鉛筆、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嗎?

  2、學生分組活動。

  3、談話:別上回形針試試,換作夾子試試。

  4、交流發(fā)現(xiàn),尋找相似之處。

 。1)、提問:剛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體是否能站立時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2)、學生交流、匯報。

  (3)、談話:同學們想想看今天我們科學課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課后繼續(xù)研究怎樣讓更多的物體站起來。

  (三)、總結拓展。

  1、講述:科學研究是個復雜的過程,有些結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現(xiàn)在都內有得到準確的答案。比如:……

  2、談話:運用大家發(fā)現(xiàn)的原理,可以讓許多物體“站”起來,你能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一個玩具嗎?

  3、你們準備怎么做?做之前需要準備些什么?

  4、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鞏固課中的學習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前期幼兒經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雞蛋、水杯、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動過程:

  一、幼兒敘述“沉”與“浮”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提問: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教師做實驗——雞蛋沉入水底;

  教師假裝變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放入雞蛋,雞蛋浮出水面。

  教師:你知道我是怎么讓雞蛋浮的嗎?

  教師:我在水里加了一樣神秘的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

  教師出示鹽、糖、味精;

  提問: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是誰呀?今天我不告訴你們,讓你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

  三、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將幼兒分為12組,每組獲得一個雞蛋、一個杯子、一個攪拌棒,一瓶水,進行實驗,每桌放置一種調味料。

  實驗結果:雞蛋在鹽水里可以浮起。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

  實驗后講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雞蛋怎么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換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后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四、死海的秘密

  教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回顧過去“難忘的”科學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過程:

  本課重在反思,要引導學生回顧幾年來科學課學習的過程,選擇一個特別難忘的探究活動,加以分析,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

  反思不能是枯燥、單調的說教,而應該采用靈活多樣、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對前幾年科學學習的經歷進行回顧。

  教材上設計了角色扮演、制作卡片和交流活動,教師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創(chuàng)新。

  (1)角色扮演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時角色扮演的不是某個人物形象,而是探究活動的某一過程技能。

  教師在準備好的7張卡片上寫上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探究過程技能“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jù)”“模型與解釋”“表達與交流”以及“探究過程”,同學們圍成一圈坐著,并隨機抽取卡片決定自己的角色。

  抽到“探究過程”的同學作裁判,說一個同學們在三至六年級科學課中曾經經歷過的活動主題,而抽到“觀察與提問”的同學則要說出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自己是怎樣經歷觀察與提問的,有什么經驗或教訓。其他角色依次類推。

  (2)制作卡片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最難忘、得意的探究過程(或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并制作成卡片。在卡片上要寫明選中的原因。

  教材提供了卡片的模板,教師也可自行設計。

 。3)交流

  將同學們制作的卡片貼在合適的地方,辦個“探究過程”展覽會,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探究能力。

  參考詢問要點

  “在以前的科學課學習中,我們對哪個活動印象最深?”“其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我做得最好?為什么?”

  四、評價反思

  隨堂評價的內容主要針對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對技能方面的評價安排在教學活動后期,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1.角色扮演游戲的參與程度。

  2.卡片制作的真實程度、格式正確。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嘗試用小容器澆水,激發(fā)寶寶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數(shù)學“3”卡片。

  活動流程:激發(fā)興趣——澆水嘗試——結束部分。

  一、 激發(fā)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 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 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對朱老師說:“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歡歡班的寶寶和朱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 澆水嘗試

  1、 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么東西呀?

  幼:水、水桶。

  師:現(xiàn)在朱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么呀?(水桶)這水桶是什么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么形狀的呀?(圓圓的)師: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水桶呀?幼:藍色的師:朱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水桶呀?幼:黃色的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有幾只水桶?

  幼:1、2、3,3只水桶師:對了,是3只水桶(出示數(shù)字3)這是3、3、3師:哎呀,這3只水桶還不夠呢,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水桶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只水桶吧。

  2、 師:寶寶,我們看看這只大桶里有什么呀?(幼:水)對了,朱老師先到大桶里舀水了,然后拿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別著急,急了要嗆的!薄靶〔菽阋惨豢谝豢诤,別著急,急了也要嗆的!

  3、 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三、 結束1、 寶寶我們休息一會兒,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謝謝我們寶寶了。我們怎么說(幼“不用謝”)我們寶寶給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許多汗,看看額頭上是汗,小臉上淌著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 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我們寶寶澆好花,喝口開水解解渴。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聲音的傳播》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等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以及認識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體。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學生通過多個活動對聲音這一熟悉的事物去進行一番理性的探索,從而構建起對聲音的傳播的認識,在本單元中屬重點內容,為今后的探究、學習奠定感性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對聲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聲音的高低。

  2. 知道固體、液體、氣體能夠傳播聲音?諝饽軌騻鞑ヂ曇羰菍W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的,加以鞏固即可。而固體和液體可以傳播聲音學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設計了實驗,通過實驗讓生了解本課內容。

  3. 了解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夠對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作出預測,并設計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會按步驟實施實驗計劃,仔細觀察,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 養(yǎng)成及時記錄的好習慣。

  2、科學知識: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而且傳播效果不一樣;真空不能傳聲。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會安靜地做聲學實驗;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組協(xié)調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設計實驗證明聲音能夠在液體中傳播。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