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制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師:我們教室里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于個別不愿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二、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提問
(1)你們發(fā)現(xiàn)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
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2)你們發(fā)現(xiàn)螺帽有哪些形狀?
(3)你們覺得螺絲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4)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
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4、小結: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三、模仿游戲
1、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螺絲和螺帽,
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螺絲和螺帽的游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
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游戲設計:
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
然后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鉆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牡丹花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花卉。
2.感受牡丹花的美,激發(fā)喜歡和愛護牡丹花的情感。
3.發(fā)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牡丹花視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1.引發(fā)觀察牡丹花的興趣。
這是什么花?是什么樣子的?
仔細看看,說說牡丹茶的顏色、形狀、氣味是怎么樣的?(花顏色多而艷,花朵大,葉子大)你還見過其他顏色和形狀的牡丹花嗎?你在哪里看到過牡丹花?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知道牡丹花的作用。
牡丹花這么美麗,它有什么用處呢?
(可供人們觀賞,它的根的皮,做中藥時名為丹皮,能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高血壓等癥。)
3.知道牡丹花是我國特有的花卉。
(1)牡丹花在幾月份開?(每年4~5月份)
。1)哪兒盛產牡丹花?(河南省XX市和山東省XX市)別的國家有牡丹花嗎?(沒有,它是我國特有的花卉,是花中之王,也是我國的國花)
。3)人們?yōu)槭裁聪矚g畫牡丹花(牡丹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是饋贈朋友和外國友人的珍貴禮物)
。4)牡丹花這么珍貴,我們應該怎么樣愛護它們呢?(不摘不碰花朵,常給它澆水等)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 科學觀 。
【教學重點】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表達方式、語言和整體風格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領會作者對科學的認識及評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畤@于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yè)文明與知識經濟的巨大發(fā)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 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fā)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系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
主備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tài)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jié))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jié))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
結論(第10節(jié))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jié)),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七、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科學的種子——實驗數學、科學——來自東方
東方科學——(哲學思想、人文懷念)——西方科學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變化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變化是生命體特征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方法比較葉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圖片,帶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季節(jié),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xiàn)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課外作業(yè)及學生精彩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同一高度連續(xù)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花苞長得怎么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果實又是怎樣變化呢?
二、觀察葉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葉子長度或寬度,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從一片樹葉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觀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
落葉數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數據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
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yǎng)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三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顒拥闹饕饬x在于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guī)律:水在降溫的過程中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引導學生推測,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一杯熱水的溫度將會與室內溫度一致。
學情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xù)。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三杯水的溫度,并每隔2分鐘連續(xù)測量10分鐘內一杯熱水的溫度變化。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guī)定的意義,并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guī)程,以保證后續(xù)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為后續(xù)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0℃~10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xù)測量和記錄3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xù)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認識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知道保護眼睛的意義以及怎樣保護眼睛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衛(wèi)生的用眼習慣;
3.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制作簡易照相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了解動物眼睛的構造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鏡的科學原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神奇的“照相機”,從而更加珍愛和保護眼睛。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照相機的學習材料、課前搜集關于人、不同動物眼睛的圖片、資料、眼球成像模型。
學生準備:制作建議照相機的材料、凸透鏡、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課前搜集關于有關人眼原理的圖片、人、不同動物眼睛的資料、照片和其相應的底片。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照相機的鏡頭是什么透鏡?你猜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實驗(觀察)探究】
1.做一做:試著用凸透鏡、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做個相機。(參照課本P16 )
首先學生講解制作簡易照相機的方法,然后學生進行制作。(可以,圖片)
2.玩一玩:我們一起玩一玩做好的簡易照相機,看看我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各位同學,玩的時候注意觀察半透明紙,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寫在下面)
3.試著用上節(jié)課所學進行解釋你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小組內,試著進行解釋照相機的原理)
三)【實驗展示質疑】(一個組一名發(fā)言人進行展示,同伴進行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問質疑)
向全班展示活動結果,并說明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四)【自主學習】(首先自主完成,然后在小組長的主持下將各個題目分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1.我們的眼睛有哪幾部分組成。(參照課本)
2.我們的眼睛看到是怎樣看到物體的?吹降奈枧_是什么樣的?試著在下圖畫出來。然后用解釋一下。
a課題6:照相機和眼鏡
3.我們的眼睛那一部分相當于凸透鏡呢?哪一部分相當于底片?
4.如何保護我們的我們的眼睛?(交流相關資料并且總結記錄)
五)【自主展示質疑】
學生講解自主學習的成果。學生可以利用,圖片進行講解。
六)檢測(5分鐘)
1.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 ,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的 。來自物體的光通過在 上形成物體的 , 能自動地調節(jié)倒立的視覺信號,形成的感覺。
2.眼睛是由瞳孔 、 、 、 四部分組成的。
3.結合照相機的構造,分析人眼能看到物體的科學原理。
4.你知道哪些眼睛特殊的動物,給同學們講講。
六)拓展:
1.生活中哪些地方原理和眼睛原理一樣?
七)板書
照相機和眼睛
照相機:物象 鏡頭 底片
眼睛:物象 晶狀體 視網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