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孔子儒家思想論文

時間:2021-04-08 11:38:22 論文 我要投稿

孔子儒家思想論文

  導讀: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史上記載,只要帶來一些見面禮,比如“十條臘肉干”,就可以成為他的學生。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具體是什么呢?

孔子儒家思想論文

  孔子儒家思想論文

  [內(nèi)容摘要]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偉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開創(chuàng)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東方文化的代表。他的“仁者愛人”及“以民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學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國界和時空的界限,成為人類的共同精神資源。中華民族則在儒家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培養(yǎng)了中華民族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尊民愛物、尊老敬賢、重信義、保氣節(jié)、寬厚中正的道德品質(zhì)和艱苦自立、積極入世的精神風貌。

  [關鍵詞]

  孔子生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地位及影響、孔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偉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鬃铀_創(chuàng)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東方文化的代表?鬃拥乃枷氤搅藝绾蜁r空,成為人類的共同精神資源?鬃铀枷氲默F(xiàn)實意義日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著和平信息的人文關懷精神,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等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鬃硬粌H屬于中國,亦屬于全人類。

  一、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鬃拥南仁朗且笊痰耐踝濉V軠缟,殷人受封到宋,轉(zhuǎn)成為諸侯。后在宋國內(nèi)部變亂中又轉(zhuǎn)為公卿之家。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時,因宋國內(nèi)動亂,避居魯國。從此失去卿位,從貴族下降為士族家庭?鬃蛹瓷隰攪内钜兀ń裆綎|曲阜)。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陬邑的長官,在孔子出生后不久便去世?鬃佑讜r家境已經(jīng)降到一般平民的境地?鬃幼苑Q“吾少也賤”,他做過管倉庫的“委吏”和管放牧的“乘田”,都是地位低下的小吏。他又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30歲以后,他自覺所學有成,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于是開始招收門徒,進行教育,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辦學的成就使孔子贏得了社會聲譽,他開始積極從事政治活動?鬃釉(jīng)是齊國貴族的家臣,并受到了齊景公的接見,回到魯國后又曾擔任司寇?鬃拥恼尾拍茉邶R魯“夾谷之會”上得到展現(xiàn)。由于齊人的離間,魯定公對孔子的態(tài)度逐步冷淡。孔子便率領弟子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在周游列國10多年中卻備受冷遇,甚至經(jīng)常處于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境地。孔子離開魯國14年后,67歲時返回魯國。以后主要從事教育,至魯哀公十六年去世。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維系舊有政治秩序的禮樂制度也難以為繼。在“禮壞樂崩”的大環(huán)境中,魯國比較保守,不但“猶秉周禮”,而且保存的周禮最多,以至有“周禮盡在魯”之說。

  二、 孔子的主要思想

  ㈠孔子的“仁”

  1、仁的含義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如《詩經(jīng)》《左傳》)中就己有仁字出現(xiàn),但那時的仁的意思,只有表示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基本含義。仁真正具有《論語》那樣強調(diào)的重要性與崇高地位則始于孔子。

  孔子談仁最多,一部《論語》中講到仁的一共有109處,但在不同的場合,他對仁的解釋往往不同,而真正涉及仁的本質(zhì)意義,即可作為定義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四個:

  其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這是對“仁”原有意義的確認與繼承,是一種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這可以說是孔子對“仁”這個概念的淺層次定義。

  其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這里把“孝弟”定義為仁之本,即作為仁的最基本含義,這是孔子對仁的擴展與提升!熬觿毡尽本褪且眯⒕锤改福磹坌珠L,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是不可能愛他人,愛社會的。

  其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學而》),仁不僅要做到在家孝順父母,親愛兄弟,而且出門在外還要能尊敬長輩,說話做事謹慎,對朋友講信用,博愛大眾和親近有仁德的人!胺簮郾姟币鸭彝サ挠H情、血緣之愛擴展為對朋友的友愛,對社會的博愛。

  其四,“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己。”(〈論語·雍也〉)這里所謂“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是能為人民大眾謀福利,能為他們帶來實際利益和好處,是“泛愛眾”的最高體現(xiàn)。

  上面四個關于仁的定義,層次分明,其內(nèi)涵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逐步遞進。這是孔子關于“仁”的最本質(zhì)含義。

  2、實踐仁的方式

  孔子認為實踐“仁”的方式有多種,如“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能行五者(指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矣”(《論語·陽貨》),將這些方式加以概括,提煉,就可以升華成為“忠恕”之道!爸摇笔侵缸约合胱龅氖虑,要想到別人也會有這種想法,因而要盡力幫助別人;“恕”則指自己懶惰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爸宜 本褪菍⑿谋刃模萍杭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之意!凹核挥鹗┯谌恕焙汀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是“忠恕”一詞的具體內(nèi)涵或解釋。2000多年來,“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并且至今對于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仍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㈡孔子的“禮”

  1、禮的含義

  禮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屬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規(guī)定!蹲髠鳌る[公十一年》載:“禮,務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禮是治理和安定國家、鞏固國家的制度和維護社會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禮儀上的規(guī)定,就是有關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喪嫁娶、待人接物直到生活細節(jié),按不同等級、身份,都有不同的禮儀規(guī)定,這叫“儀”,這里的“儀”實際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鬃又鲝垺盀閲Y”(《先進》),“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歟”(《禮記·哀公問》?鬃诱J為禮是治國之本,主張用禮來治國,建立一種“禮制”,也就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的社會,而孔子所崇尚的禮就是周禮,即周朝的國家及禮儀制度?鬃犹岢觥翱思簭投Y”,“克己”是自覺地約束自己,“復禮”是一切言行要合于禮,其實質(zhì)是主張建立如周朝一樣的禮儀社會,即“秩序和制度下的社會”。

  2、實踐禮的方式

  孔子認為禮的方式是“正名”,“正名”就是用周禮的等級名分把被破壞了的名實關系匡正過來,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秩序?鬃舆提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行為規(guī)范,其意義與實質(zhì)都在于要恢復、體現(xiàn)和鞏固社會的秩序和制度。

  3、“仁”和“禮”的關系

  孔子主張禮、仁結合,納仁于禮,用仁來充實禮。這是孔子的創(chuàng)新。關于禮、仁的關系,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這句話的本意是,禮樂只能由仁人來實行,不仁的人是無法奉行禮樂的。在這里可以看出,仁是禮的內(nèi)在精神,禮是仁的表現(xiàn)形式。仁是禮的最高境界,禮是實現(xiàn)仁的途徑。就仁和禮的本質(zhì)來說,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緣關系的人與人之間的仁愛關系;禮主要是規(guī)范社會的政治秩序和制度?鬃拥乃枷塍w系注重仁和禮的結合,從而對周禮作了重大的修改。仁與禮并不矛盾,仁是內(nèi)容,禮是形式,二者結合才是一種制度的完善。

  ㈢孔子的“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義

  中庸有兩方面含義。一是“中”,二是“和”。中庸不是調(diào)和與折衷,這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說:“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這表明孔子并不是無原則的愛,不是誰也不得罪,只知調(diào)和折衷的好好先生。中庸的“中”是指“適度”,即“無過”、“無不及”,孔子認為“過”與“不及”是一樣的,因為都不“適度”;中庸的另一個含義是“和”,所謂“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和”不是指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相同,而是指不同事物之間要相互補充,相互調(diào)節(jié),從而達到總體上的和諧,這是中庸思想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與此同時,中與和又是相輔相成,彼此相關的,他認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劃分君子與小人的重要依據(jù),他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就是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處。

  2、“中庸”的價值

  孔子很重視中庸思想,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中庸不僅是一種德行,而且也反映了孔子對世界萬物本質(zhì)規(guī)律的認識。在孔子思想體系中,與孔子的“仁”說和“禮”說相比,中庸之道主要是作為一種思想方法論被討論的,原本是為了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但實質(zhì)上不僅對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實際價值,而且對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㈣孔子的教育思想

  1、關于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從實現(xiàn)大同世界的理想出發(fā),孔子認為要實現(xiàn)大同世界,關鍵是要把仁愛思想灌輸?shù)綇V大群眾中去,為此需要培養(yǎng)一大批有志于弘揚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這類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志向是指“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志士仁人,無求生之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德才是指具有智、仁、勇、藝、禮、樂等六個方面的德行與才能,培養(yǎng)具有上述弘揚與行道志向和德才的君子或志士,這就是孔子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

  2、關于教育的作用。

  《禮記·大學》關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著名論述,既說明了儒家關于教育的過程和步驟,也表明了儒家對教育作用的看法:通過格物、致知做到誠意、正心(即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做到不為各種私心邪念所動搖),從而達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這是教育對個人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都為促進各自家庭的和諧美滿和國家的繁榮、穩(wěn)定而積極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教育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3、關于教育的對象。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論語·衛(wèi)靈公》)即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夷狄,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在等級森嚴的宗法分封制下能在實踐中始終以此作為辦學方針,這無疑表明孔子有極大的革命勇氣與魄力。

  4、關于教學的內(nèi)容。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人格,孔子確定的教學內(nèi)容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門課程!岸Y”用于維護各種人倫和道德規(guī)范;“樂”是通過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手段使學生從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以禮、樂互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務;“射”是射箭;“御”是指駕馭戰(zhàn)車的技術,這四項屬軍事技能;“書”包括識字和自然博物常識,相當于現(xiàn)代的'文化科學知識;“數(shù)”的教學不僅指一般的數(shù)學知識,還包括記日、記月、記年的歷法,甚至八卦也屬于“數(shù)”教的內(nèi)容。由“六藝”可見,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己包含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三部分。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在約2500年前己明確提出了教學內(nèi)容應包括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并且應以德育為基礎,把德育放在首位,這種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5、關于教學內(nèi)容的實施。

  孔子明確提出應劃分為學、思、習、行等四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是學習知識的過程,后兩個階段則是知識外化的過程,并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要“躬行踐履”?鬃邮堑谝粋將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的觀點納入教學過程的教育家“,他的這一思想為儒家后學所繼承和發(fā)展,并以孔子名義總結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其中,“博學”、“審問”屬于學的過程,“慎思”“明辨”是思的過程,“篤行”則是習和行的過程,這五個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是中國最早提出的教學過程階段論,對我國古代教學曾起過重大的影響。

  6、關于教學的方法。

  孔子有諸多輝煌創(chuàng)造,如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溫故知新、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傳,至今仍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7、關于教材建設。

  孔子晚年,皓首窮經(jīng)編訂的“六書”(詩、書、禮、樂、易、春秋)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后被荀子尊敬為“六經(jīng)”。除《樂》亡佚失傳以外,其余“五經(jīng)”在我國2000多年的傳統(tǒng)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鬃訌慕逃呐囵B(yǎng)目標、教育的作用、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設等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樹,不僅為我國儒家教育思想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三、 孔子的地位和影響

  孔子對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就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認真樸素的態(tài)度,把思維聚焦于人生的實際問題。他的“仁者愛人”及“以民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學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國界和時空的界限,成為人類的共同精神資源。中華民族則在儒家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培養(yǎng)了中華民族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尊民愛物、尊老敬賢、重信義、保氣節(jié)、寬厚中正的道德品質(zhì)和艱苦自立、積極入世的精神風貌。

  早在公元1世紀,儒家文化就傳播到了越南、日本等地。明朝初年,朝鮮就創(chuàng)設成均館于漢城,祭孔于文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

  四、 孔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誕辰2556周年之際,伴隨著首次“全球聯(lián)合祭孔活動”拉開序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了“2005年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第二節(jié),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第172屆執(zhí)行局會議上,“孔子教育獎”被正批準設立,這是第一次以中國人的名字在聯(lián)合國設立的獎項,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項最高級別的國際獎項。1988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會議上提出:“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儒家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諧和的東方品格和釋方著和平信息的人文關懷精神,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必須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格局下,在人類文化走向多元化的大潮流中,孔子必將會氣宇軒昂的走向世界,儒家文化也必將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大放異彩。

  孔子不僅屬于中國,亦屬于全人類。

  [參考書目]

  1、楊潤根《發(fā)現(xiàn)〈論語〉》,華夏出版社2003版。

  2、楊朝陽、修建軍主編《孔子與孔門弟子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

  3、林存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齊魯書社2004年版。

  4、蒙培元《蒙培元講孔子》,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版。

  5、毛禮銳等主編《中國教育通史·第一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結語:以上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論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孔子儒家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孔子名言議論文10-20

孔子名言的議論文01-10

孔子名言01-22

孔子語錄翻譯04-25

孔子經(jīng)典名言04-20

孔子道德名言12-15

孔子_950字01-25

孔子名言名句04-17

《孔子游春》教育隨筆01-10

孔子歇后語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