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勝任特征初探論文
摘要:為了探索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的勝任力模型,本研究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 13 位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進行訪談,分析文獻提取并整理成編碼詞表,并對訪談數據進行編碼,統(tǒng)計各詞條在訪談資料里的出現頻次并排序。最終提煉出了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的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并整理得到了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的勝任特征模型。研究表明,基準性勝任特征的存在表明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具有共同的勝任特征,如專業(yè)知識、變化覺察、把握環(huán)境、判斷力等;鑒別性勝任特征則反映了不同水平的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在勝任特征上的差異,如專業(yè)知識、洞察力、觀察力、分析性思維等。
關鍵詞:團體領導者;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勝任特征;勝任特征模型;行為事件訪談法
1前言
隨著國內心理咨詢與治療行業(yè)的發(fā)展,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作為更經濟有效的手段,重要性日益明顯。為提高團體的效能,對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的勝任特征模型進行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成為推動團體咨詢與治療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中提到的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包括團體輔導、團體咨詢和團體治療(樊富珉, 2005)。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指在團體中負責帶領和指引團體走向的人。為了行文方便,文中將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簡稱為“團體”,而將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簡稱為“團體領導者”(樊富珉, 2005)。
國內外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多次提出優(yōu)秀的團體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樊富珉, 2005;柯瑞, 2005;林孟平, 2005;亞隆, 2005),但在研究領域,國內外都還沒有系統(tǒng)地針對團體領導者勝任特征的實證研究。
國內團體的研究大多數還停留在對治療效果的研究上(賈烜,樊富珉, 2011),近來也有部分研究開始關注療效因子(龔惠香, 2011)和團體過程(Zhang,Meng, & Jiang, 2012)。雖然研究者和實踐者們都認可團體領導者的重要性,但對團體領導者的研究卻是團體領域中最被忽視的內容之一(迪露西亞瓦克,格里提,卡倫娜,麗娃, 2014)。賈烜對國內研究團體的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僅有兩個研究是關于團體領導者的,而在臺灣,涉及團體領導者的研究比例也僅占6.3%(賈烜,樊富珉, 2011)。
本研究通過質性的方法初步探索構建團體領導者的勝任特征模型。勝任特征是指個體在完成工作中所具備的各項個人特質,基準性勝任特征是指“能夠勝任工作的個體所需要具備的個人特質”,鑒別性勝任特征是指“能夠將卓越者與績效一般者區(qū)分開的個人特質”(崔冰子, 2009;黃津芳,王欣麗,時堪,盧樂萍, 2009; Spencer & Spencer, 1993)。
2方法
本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勝任特征模型(圖1)。
2.1績效評價標準
為了確定評價團體領導者工作績效的標準,本研究參考了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的相關研究(黃光圣, 2009;李曉虹,楊蘊萍, 2005;羅耀平, 2008;王麗穎, 2007;王潤強, 2008;吳垠,桑志芹, 2010;向慧, 2007;張 凌, 2007; Chevron & Rounsaville, 1983;Strupp, 1986),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團體領導者的工作績效評價:(1)受訓程度;(2)從業(yè)時間;(3)工作頻率;(4)知名度與同行評價。具體標準的確定參考了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相關研究的標準,并考慮到團體區(qū)別個體咨詢的特點。從業(yè)時間參考心理咨詢師的勝任特征研究,并考慮到團隊心理咨詢從20世紀90年代初傳播到大陸,至今才20多年。工作頻率考慮一次團隊心理咨詢時間一般為2~3小時,一個完整的結構團體一般需要8~12次,而非結構團體則是12~18次。勝任的團體領導者應該有完整地帶領團體的經驗,而卓越的團體領導者更需要持續(xù)性地進行團體實踐。
2.2研究對象
本研究依照甄選標準(表1)選取受訪對象,取得有效訪談資料13份。在這13名受訪者中,符合卓越組甄選標準的有5人。卓越組的5人均為心理學研究生畢業(yè),且接受過系統(tǒng)的團體培訓,從業(yè)時間在10到22年之間,近3年平均每年帶領團體的時間在50到300小時之間,在所在單位負責團體心理咨詢的工作或者在國內團體領域有較強的影響力。
2.3行為事件訪談法
目前得到公認、且最有效的勝任特征研究方法是Mc Clelland結合關鍵事件法和主題統(tǒng)覺測驗而提出的行為事件訪談(Mc Clelland, 1973)。操作時,邀請訪談對象描述工作行為中的成功事件和失敗事件各3件,獲取資料后再進行編碼,提取勝任特征詞條,確認勝任特征模型(時勘,侯彤妹, 2002; Mc Clelland,1998)。行為事件訪談的時間是1.5~2小時,錄音整理成中文文本的長度應大于10000字(時勘,侯彤妹,2002; Matthews, 2000)。
2.4質性資料編碼
本研究使用Nvivo 7.0對質性資料進行編碼。編碼者是受過訓練的5名心理學研究生。每一份資料均由兩位編碼者進行編碼。
首先,分析文獻,得到編碼詞表初稿;然后,使用編碼詞表初稿對抽取的訪談資料進行編碼,核對一致性,完善詞表,并給出詞條的定義和行為指標,得到正式編碼詞表;最后,使用正式編碼詞表對全部訪談資料進行編碼。
2.5分析與整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對編碼數據進行分析。
通常,勝任特征模型會包含大約10個勝任特征(仲理峰,時勘, 2003),但考慮到本研究是一個探索性研究,使用的編碼詞表更為細致,故決定從統(tǒng)計結果中分別篩選出30項反映基準性勝任特征的詞條(所有受訪者的編碼數據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條),和20項反映鑒別性勝任特征的詞條(卓越組和一般績效組的受訪者的編碼數據出現頻次差異最大的詞條)。整理篩選出來的詞條,根據編入詞條的內容進行修訂,從而確定勝任特征的定義和行為指標,最終得到團體領導者的勝任特征模型。
3結果
經過整理,得到團體領導者的勝任特征模型(表2),勝任特征被歸類為10個勝任特征族。
4討論
4.1研究的質量評價
4.1.1績效評價標準
團體領導者的工作績效指的是他帶領的團體取得的團體效果,所以,他的工作績效應該通過直接測量團體效果來獲得。但團體效果的評估一直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一方面,不同的團體領導者會采取不同方法來評估團體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團體在定量分析成員的改變時是相當困難的(雅各布斯,馬森,哈維爾, 2006)。在目前的研究條件下,這個局限是非常難以突破的。所以本研究在評價團體領導者工作績效時采用了其他的指標,這對于本研究而言是一個必要的妥協(xié)。
4.1.2研究方法
一般情況下,正式編碼的訪談資料中不包含發(fā)展編碼用過的訪談資料。但考慮到本研究中受訪對象數量非常有限,又因為訪談資料的內容從性質上來講是一樣的,所以本研究仍將發(fā)展編碼表的訪談資料納入到了正式編碼的訪談資料中。本研究用正式的編碼詞表重新進行編碼,以消除發(fā)展編碼對正式編碼的影響。以后的研究若能獲取充足資料,將發(fā)展編碼用的訪談資料從正式編碼中剔除,則是更為嚴謹的做法。
4.1.3編碼信度
本研究用歸類一致性來評價質性研究中的編碼信度。歸類一致性是指“評分者之間對相同訪談資料的編碼歸類相同的個數占編碼總個數的百分比”(王麗穎, 2007;仲理峰,時勘, 2003)。使用歸類一致性方法得到的信度系數一般較高,通常會在。80~ .85之間(仲理峰,時勘, 2004; Spencer &Spencer, 1993)。本研究各文檔編碼的歸類一致性在57.0%~72.1%之間,這一結果雖然可以接受,但有些偏低。
編碼的歸類一致性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編碼詞表復雜不便記憶,也可能是因為編碼者的思路不一致。未來的研究中可以精簡編碼詞表,也可以加強對編碼者培訓,還可以考慮每一份資料由3位編碼小組成員進行編碼,提高編碼一致性。此外,采用協(xié)商一致的質的研究方法(朱旭,江光榮, 2011),達到提高編碼信度的效果。這些都是以后可以繼續(xù)完善的方向。
4.2基準性勝任特征與鑒別性勝任特征的比較
Spencer認為“知識和技能等顯性特質就是基準性勝任特征,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隱性特質就是鑒別性勝任特征”(Spencer & Spencer, 1993)。但從研究結果來看,這可能并不成立。在基準性勝任特征中,除了知識和技能外,還有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隱性特質,如真誠、同理性、關心他人等;在鑒別性勝任特征中,除了態(tài)度和價值觀外,也還有知識和技能等顯性特質,如洞察力、專業(yè)知識、分析性思維等。
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共同的部分包括以下勝任特征:專業(yè)知識、洞察力、觀察力、分析性思維、全面思考、目標明確、解決問題、自我覺知、真誠、同理心、尊重他人和包容他人。相區(qū)別的部分以“積極心態(tài)”這個勝任特征族為例:基準性勝任特征里的“積極自我評價”和“關注他人積極面”這兩項勝任特征反映出團體領導者對“人”的積極視角;而在鑒別性勝任特征里,對應的詞條為“積極樂觀”,反映出團體領導者對“團體”發(fā)展方向的樂觀,體現了對團體這種方式本身的信賴。這種改變從側面反映了團體領導者的成長過程(藺桂瑞, 2002;孟莉, 2004)。
4.3與其他理論模型的比較
本研究建立的勝任特征模型與Corey提出的團體領導者的個人特質(柯瑞,柯瑞, 2010)以及樊富珉提出的團體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樊富珉, 2005)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如三個模型均強調了團體領導者的成長的意愿和能力,包括自我覺察、開放、經驗學習等方面。但與經驗總結的理論模型相比,本研究區(qū)分了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同時強調了在理論模型中很容易被忽略掉的思維認知類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專業(yè)素養(yǎng)”這一族里,雖然只要專業(yè)知識這一項勝任特征,但從專業(yè)知識的平均編碼次數來看,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它是非常重要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是成為勝任的團隊領導者的'基本條件,團隊領導體從勝任成長到卓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也是必不可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專業(yè)素養(yǎng)可以劃分為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根據編碼的結果還可以進一步拆解為心理學基礎知識、臨床診斷知識、心理咨詢技術、心理治療理論取向、團隊技術等維度。專業(yè)知識的測量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項目,它的內容過于龐雜,無法再本研究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統(tǒng)計,此外,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屬性,但具體到某項特定的專業(yè)知識并不穩(wěn)定,這不符合勝任特征的基本要求,所以本研究沒有對專業(yè)知識做更為細致的劃分。
另外,本研究和樊富珉都強調了管理駕馭類的勝任特征(影響力、駕馭能力、領導才能)。但在Corey的理論模型里,并沒有提到這種勝任特征。這可能是因為同樣的工作在不同文化特征下的勝任特征并不相同(Delahoussaye, 1999)。
4.4團體領導者與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的比較
比較團體領導者與心理咨詢師的勝任特征(吳垠,桑志芹, 2010)發(fā)現,團體領導者的勝任特征基本覆蓋了心理咨詢師的全部勝任特征,且兩者的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能夠基本對應起來,如團體領導者的“關心他人”、“助人愿望”可以對應心理咨詢師的“利他性”,等等。但對心理咨詢師來說,“影響力”是鑒別性勝任特征,而對團體領導者來說,“影響力”只是基準性勝任特征,“駕馭能力”才是鑒別性勝任特征。這反映出團體領導者在團體過程中需要同時與多人發(fā)生互動,對“管理駕馭”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正如樊富珉所說,“要成為合格的團體領導者,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樊富珉, 2005)。
在比較中還發(fā)現,團體領導者有對思維認知、行動能力、分析判斷等方面的勝任特征有比較高的要求,而這些在心理咨詢師的勝任特征模型中并沒有出現。這可能是因為團體過程的動力更為復雜,除了需要了解每個團體成員的個人信息、與領導者的互動情況以外,還需要關注到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團體氛圍對團體成員行為的影響(亞隆,2005)。這種差異出現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在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模型的編碼詞表中沒有這些勝任特征詞條。
參考文獻:
[1]崔冰子 . (2009)。 關于勝任力的研究 . 社會心理科學 , 24(2), 22-23.
[2]樊富珉 . (2005)。 團體心理咨詢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龔惠香。 (2011)。 有關團體咨詢療效因子的調查研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 4-7.
[4]黃光圣 . (2009)。 簡論國內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研究問題 . 商洛學院學報23(6), 73-76.
[5]黃津芳 , 王欣麗 , 時堪 , 盧樂萍 . (2009)。 ICU 護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 44(11), 1030-1032.
[6]賈烜, 樊富珉 . (2011)。 內地與臺灣團體心理咨詢研究現狀比較分析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2), 272-274.
[7]柯瑞 . (2005)。 團隊咨詢的理論與實踐 .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8]柯瑞 , 柯瑞 . (2010)。 團體:過程與實踐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李曉虹 , 楊蘊萍 . (2005)。 北美臨床心理學家的從業(yè)資格和能力要求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 3, 370-372.
[10]藺桂瑞 . (2002)。 心理咨詢員的個人成長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 21(2),57-60.
[11]羅賢 , 周章毅 . (2009)。 大學生社交焦慮團體輔導及療效因子分析 .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5(2), 22-24.
[12]羅耀平。 (2008)。 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模型的構建。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3]孟莉 . (2004)。 心理咨詢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個人成長 .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 33(2), 117-121.
[14]時勘 , 侯彤妹 . (2002)。 關鍵事件訪談的方法 . 中外管理導報 , (3), 52-55.
[15]王麗穎 . (2007)。 中國心理治療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 首都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
[16]王潤強 . (2008)。 成都高校心理咨詢從業(yè)者咨詢勝任特征質性研究 .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17]王欣 , 羅錦秀 , 陳娟 , 白英 , 杜巧榮 . (2010)。 團體心理治療中療效因子的研究 . 校園心理 , 8(1), 24-25.
[18]吳垠 , 桑志芹 . (2010)。 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的定性研究 .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4(10), 731-736.
[19]向慧 . (2007)。 心理治療與咨詢從業(yè)人員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 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
[20]雅各布斯 , 馬森 , 哈維爾 . (2006)。 團體咨詢:策略與技巧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1]亞隆 . (2005)。 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 . 北京 :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
[22]張凌 . (2007)。 我國運動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 .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23]仲理峰 , 時勘 . (2003)。 勝任特征研究的新進展 . 南開管理評論 .6(2), 4-8.
[24]仲理峰 , 時勘 . (2004)。 家族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模型 . 心理學報 ,36(1), 110-115.
[25]朱旭 , 江光榮 . (2011)。 當事人眼里的工作同盟 : 質的分析。 心理學報 ,43(4),420-431.
[26]Chevron, E. S., & Rounsaville, B. J. (1983)。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skills ofpsychotherapists: A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40(10), 1129-1132.
[27]Delahoussaye, M. (1999)。 Boyatzis on competecny: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England: Fenman.
[28]Matthews, G. (2000)。 Human performance: Cognition, stress,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 Hove: Psychology Press.
[29]Mc 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14.
[30]Mc Clelland, D. C. (1998)。 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 behavioral-eventinterviews. Psychological Science, 9(5), 331-339.
[31]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32]Strupp, H. H. (1986)。 Psychotherap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ublic policy: How toavoid dead end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2), 120.
[33]Zhang, C., Meng, L., & Jiang, H. (2012)。 A study of role conversion of leaders ingroup couns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ounselling, 4(3),24-30
【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勝任特征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咨詢師的論文03-13
心理咨詢師案例論文03-13
心理咨詢師論文范例03-13
心理咨詢師自卑論文03-21
心理咨詢師的研究論文03-17
心理咨詢師申報論文03-18
心理咨詢師論文的范例03-18
國家心理咨詢師論文03-18
心理咨詢師的論文內容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