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思辨讓閱讀教學盡顯風采論文
摘要:當今的語文教學,重視語言文字的感悟,強化學生言語的表達,突出語文的語文味,都凸顯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其實,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思辨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正是學生嚴密的質疑思辨,又促進著學生語文文字的運用,語言情感的共鳴。因此,在語文閱讀課堂中,作為語文老師,要提供一切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質疑思辨情境,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質疑思辨;閱讀;思維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何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自主地進行學習呢?質疑思辨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盀閷W之道,必本于思”,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應該是同步的。
一、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激發(fā)新奇感
新奇感是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研究證實:人對某物有了新奇感,才會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加以研究、探討,有新奇感是學生產生疑問的重要源泉。首先,要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上課前,經常發(fā)現學生的思想還沉浸在前一節(jié)課的內容上或課間的嬉戲中,身在此而心在彼。怎樣讓學生盡快把心思回收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呢?利用課文內容特點,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讓孩子很快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如上《小池塘》一課,老師邊彈電子琴,邊領著孩子們唱《春天在哪里》,歡快的音樂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入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孩子們盡情歌唱著,仿佛已經置身于郊外,聲音清脆而嘹亮,投入了課文內容的學習,急切想問:春天的小池塘是怎樣的呢?其次,教師要講究提問藝術,善于設疑。提問要善于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急于去究源探底;要多角度設問,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提問要選準切入點,切入點選得準,學生就會興趣盎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問要適度,提問只有符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可望又可及,才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要充分鼓勵學生提問,大膽質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問,學生答,主動權掌握在老師手里,學生只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轉。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說明學習需疑的道理。教師要耐心地鼓勵學生敢想敢解決,隨著一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又會提出新的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時刻感覺到新奇,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啟發(fā)想象,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理應建構一種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進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機制,從而真正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如蘇教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師巧妙誘發(fā)學生質疑、釋疑,從中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師:(引讀)“最后,我看見了小小的荷塘”———生:(接著齊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睅煟鹤x到這兒,你有疑問嗎?生:為什么最后我看見了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生:最后,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為什么是“真想”呢?生:是的,前面都說是我想變透明的雨滴,我想變一條小魚……到最后我看見小小的荷塘,就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是為什么?師:是啊,這是為什么呢?(相機在課題“真想”下面打上一個“?”)小朋友真愛動腦筋,真會提問。對于這個小問號,老師相信,讀完第五自然段,你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ㄗ杂勺x第五自然段)師:有答案了嗎?誰來第一個說說你心中的答案。生:因為變成荷葉就能幫小魚擋太陽,小魚在荷葉下玩耍時就不怕太陽曬了。師:你真會讀書!師:從文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小魚在荷葉姐姐的幫助下,玩得好開心?生:嬉戲。(換詞的方法理解“嬉戲”)師:對于這個小問號,哪位小朋友還想說出自己的理解?生:因為有了荷葉,雨點就可以在荷葉上唱歌了,所以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師:真會說,還用上了“因為、所以”呢!生:因為荷葉不僅樣子好看,還能幫助別人,所以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師:聰明的孩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掌聲送給他!師:讓我們都來感受一下荷葉助人的快樂吧!(師板書: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生齊讀第五自然段。時代在呼喚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讓學生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精彩的同時,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個“真”字,引出一段精彩的對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觀,訓練學生思維的同時,不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傳道”功能嗎?
三、適時點撥,順暢思維
有疑必問,有問必究,有問必答,才能激發(fā)學生不竭的學習動力。但因為學生的知識積淀和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在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上要么出現困難,要么只停留在表層,就需要教師恰如其分地進行點撥、引導。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最終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適時恰當的點撥就像一把鑰匙叩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點撥學生思維,更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使這把“鑰匙”開起門來更潤滑,使學生的'思維順暢抵達。同時提醒學生學會審視別人的觀點,經過思考、驗證以后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問和爭辯,這樣在一問一答的交相互動中,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激烈爭辯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步深入和透徹。交流是資源共享、知識同化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更是學生展現自我的過程。《二泉映月》記敘了盲人阿炳創(chuàng)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經歷。課文的四、五自然段是對樂曲內容與意境的詮釋,可是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讀懂“積淀已久的情懷”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阿炳的人生經歷、殘酷的社會現實都離學生很遠。所以,當學生提出“積淀已久的情懷指什么”時,教師在教學中先介紹完阿炳的經歷后,接著播放了一段《二泉映月》映月篇,伴隨著樂曲的“委婉連綿”“升騰跌宕”,片中依次出現了阿炳當時的艱難度日的情境,清泉緩緩流淌的情境,月光照水……這時老師再引導學生讀課文,組織學生討論:你能讀懂樂曲所表達的內容與意境嗎?帶著影片中的感受,學生進入課文,把課文與琴聲的內涵對應起來,感受頗多,大家各抒己見,充分表達,相互補充,從而理解了“積淀已久的情懷”。老師階梯式的鋪墊,學生資源的共享,音畫的補充,為學生解開了思維的癥結,開辟了思維的通道。從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總體上來說,就是一個不斷提問、不斷思辨的過程。學習———實踐———質疑———思辨———再學習———再實踐———再質疑———再思辨……就這樣不斷地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最終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
【質疑思辨讓閱讀教學盡顯風采論文】相關文章:
清新自然之間盡顯佳喻風采論文04-25
課題質疑教學論文05-08
質疑議論文09-29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作文07-02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的作文07-09
“全投資假設”質疑的論文04-20
質疑彩禮返規(guī)則的論文07-08
敢于質疑議論文11-29
敢于質疑的議論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