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探索中學英教育論文
中文摘要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對構成教學的諸要素所設計的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程序及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本文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在分析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上提出“學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文章從建構教學模式所需要的因素出發(fā),從建構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入手,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進行了總結分析,并對新教學模式的反饋調控作用及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探索新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學模式;主體參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ertain teaching ideas, is the designed strategy system of implementing method and the stable teaching procedure which based on the teaching factors, aiming at accomplishing the teaching goal and content. By analyz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ng a new teaching mode, the thesis discusses a new teaching mod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Students-based particip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 which will change the “teacher--orientated ” teaching mode into the“students--orientated”teaching mode. The thesis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the student-based participation from an angle of constructing the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ception. The feedback control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had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student-based participation; creative thinking
一、教學模式的涵義及特點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對構成教學的諸要素所設計的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程序及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于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提示教師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 [1](P36)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內在結構。教學模式的結構是由教學模式所包含的諸因素有規(guī)律地構成的系統(tǒng)。一個完整的教學應包括以下因素:主題、目標、條件、程序、評價這5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任何教學模式都包含這5個因素,至于各因素之間的具體內容,則因教學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任何教學模式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結構和機制,這就使其結構具有完整性的特點。教學模式的特點還包括簡明性、優(yōu)效性、操作性、穩(wěn)定性。
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想
以傳授教學大綱和教材所規(guī)定的知識為主;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活動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其教學思想不在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目標
以大綱和教材規(guī)定了的目標為目標,是一個千篇一律,一成不變,非常機械的框框,束縛了學生個性發(fā)展和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迫使學生只能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朝著一個方向發(fā)展。
3、教學程序
按照課前備好的教案中的程序進行操作,按照教案設計好的程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上課是按照教案這個腳本在演戲,使教學程序程式化、機械化,刻板的程序,學生提不起精神,大腦處于抑制狀態(tài),無法興奮,缺乏興趣,課堂效率低下。
4、教學主體
以教師為主體,過分強調教師的角色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作用,使學生在課堂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實踐。
5、教學手段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陳舊、單一、簡單,與現(xiàn)代化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脫節(jié),往往是黑板加粉筆。用落后的教學手段傳授先進的科學技術,難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于體現(xiàn)科學技術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6、教學原則
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邏輯性,往往忽視知識的實用性和時代性,使知識變成了一成不變的、僵化的教條,抹殺了知識的生命力,使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脫離,甚至于社會生產實踐中需要的在教學中學不到,而在教學里學到的卻是于實踐基本無用或相脫離的東西。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應該有所繼承、有所摒棄。因此教育者應該重新理解教育與學習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尋求并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三、“學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與建構
(一)、 “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
通過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筆者結合有關方面的資料及筆者的學習經歷,嘗試性地提出了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此課堂教學模式圖如下所示:
從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角度看,模式的最顯著特征是它通過類推所表達的某種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領域,模式在比較明確地規(guī)定教學規(guī)律的情況下,提供一種可以得出一定結論的操作程序。學生主體性參與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它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包括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培養(yǎng)的諸多不足!爸黧w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的方式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經驗自主組織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最終是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獲得經驗,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更新,從而實現(xiàn)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
在“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不再是“授--受” 過程,而是“教師的激勵—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素質的自主發(fā)展”過程,因而十分重視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交往,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師生主體性的共同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是為了讓學生有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心向,然后再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耙跃S果斯基、列昂節(jié)夫和達維多夫為首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將馬克思主義中的“實踐”概念引入到教學理論中,把人的發(fā)展基礎確定在主體對客體的主動實踐活動上。”[2](P160) 也就是說,人是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歷史文化經驗促進心理發(fā)展的。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學生學習活動的歷史社會性,主張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富有社會意義的動機,反對單純從學生的個人興趣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也不能只限于學生的個人興趣,而是要進一步與社會生活保持聯(lián)系,與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ǘ “自主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1、建構新的教師觀與學生觀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敖處煂ψ约涸诮虒W過程的角色定位,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對師生之間關系的認識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教師的施教行為,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到教師的專業(yè)生活和學生的生存狀況!盵3](P202)傳統(tǒng)上講,外語課堂教學內的大部分談話是以教師獨白(monologue)形式進行的。“教師在外語課堂中享有特殊的權利,教師話語在英語課堂時間中比例依然較大,課堂仍存在教師的話語霸權現(xiàn)象。師生對話中教師話輪平均長度遠遠大于學生的,而且教師有權通過指名借助手勢等手段選定下一個話輪說話者。學生把持話輪時,其話輪的持續(xù)時間、言語長度也都由教師決定,在以教師中心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大多數(shù)是展示性問題(display question),而缺少參考性問題(referential question)傳統(tǒng)的IRF模式(即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仍然是當今課堂最普遍的交互式! [4](P71) 由于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是主動傳授與被動接受的關系,因此,他們很難形成真正的互動關系,很難形成真正的合作關系,很難形成平等的伙伴關系;教學過程也就很難成為師生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共同創(chuàng)造課程。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yǎng)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引起了我國英語界的反思。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tǒng)考試的“余威”仍在,言語技能的教改力度仍不夠大。目前素質教育已經擺在日趨重要的地位上,英語課程標準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guī)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因此,“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性
在教學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授受關系,教師處于教育和教學的主導地位。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是英語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他們是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尊重他們個體的差異。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辨證統(tǒng)一。” [5](P154)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引導的關系,引導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xiàn)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fā)揮。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引導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別方向;還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學生走,而是激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激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2)、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不是萬能的,而是有條件的,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講解、點撥等,無論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與運用才能轉化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其次,教師的指導作用必須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適應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盵6](P88-89)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是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新、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學校教育行為中的重要因素,是學校學習生活的直接承擔者和當事人,也是學校學習活動的理所當然的主人。然而在現(xiàn)實教育中學生并沒有成為教育主體,而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被動接受者。 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是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并通過實踐活動完成發(fā)展任務的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而教師在這過程中則指導學生把握認知的方向和過程。
以上的分析也就體現(xiàn)在“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確定學生的動機、樹立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明確目標,提高學習興趣。
。、以“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交流互動關系及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及教學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課堂活動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而且取決于一定的.教學情境。課堂氣氛即其中之一。班級授課制是現(xiàn)代學校教學的最主要的組織形式,課堂教學又是班級授課制的主要的具體形式之一。課堂教學中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且這些因素錯綜復雜,教師、學生、目標、課程、教學方法、班級結構以及彼此間的互動關系等,都會影響課堂氣氛!耙话銇硎钦f,課堂氣氛可能是溫暖或嚴肅的,友好或敵意的,熱忱或冷淡,緊張或輕松的,團結或散漫的,愉快或痛苦的,和諧或沖突的等。從心理學上講,有的人從民主、專制或放任的角度,有的人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是開放或封閉等方面研究課堂氣氛。無論哪種研究都表明,課堂氣氛愉快與否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所影響,課堂氣氛愉快學生會有較好的學業(yè)成績,反之則較差。創(chuàng)造并維持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并以此促進師生間良好的關系,從而建立學生積極的自我觀念,是師生共同的職責! [7](P121)
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維持良好課堂氣氛重要因素之一,喚起學習興趣、誘發(fā)認知興趣、活躍智力積極性,對于教學過程中發(fā)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使學生參與交流,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的內在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機,也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強大動因。
第一 、重視每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造成認知的矛盾和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欲望。
第二、重視整節(jié)課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耙(jié)課中不斷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把學生引入‘提出問題—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緒,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盵8](P137)建立民主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堅持杜絕教師對個別學生的偏愛現(xiàn)象,因為沒有民主和諧就不可能有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同樣沒有自由安全就沒有探究可言!敖虒W氛圍實質是師生關系問題,融洽是師生關系永遠是第一教學原則!盵9](P84)具體做法是:
第一、教師要平易近人,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對話,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感到課堂是自由的。讓學生各抒己見,這也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第三、教師要延遲判斷,讓學生有自我修正錯誤的機會,或利用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回答。即使學生回答得不正確或做得不對,也不批評、不譏諷,而應該耐心開導。
“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形成“無拘無束”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高昂情緒、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為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去思索,才會迸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出與老師不同見解時,老師應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看法,并耐心聽取,還要鼓勵學生發(fā)問,師生之間應該教學相長,不應該惟我獨尊!盵10](P35)因為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研究的學習欲。
3、反饋調控,引導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會提問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是所謂的優(yōu)等生。這樣子容易養(yǎng)成一種習慣,每次教師提出問題時,因為想到自己肯定不會被提問到的差等生們,就不會去思考問題的答案,或許自卑或許真的不懂,可是他們已經麻木不仁了,不善于思考是他們養(yǎng)成的習慣,而造成這種后果的罪魁禍首是教師的某種行為,也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點。給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機會,不管是優(yōu)等生、差等生、還是困惑生他們的意見都要一樣受到尊重和評價。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不能特別冷落某些學生,或照顧某些學生,因為這樣容易產生不平衡心理,不易于某些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恰當?shù)姆答伈粌H能讓學生得知自己的表現(xiàn),也可以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習起促進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1](P29)
引導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分析概括整理有以下幾點:
第一、求同求異。求同思維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圍的思維形式;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異,多角度思考問題,多種可能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各抒己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第二、開發(fā)想象能力。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切創(chuàng)造性勞動都是從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開始的。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第三、打破思維定勢。定勢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打破思維定勢,就是先對不同的問題用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后提出個別條件的變化,要求用可變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思維富有創(chuàng)造性。
第四、運用反向思維。反向思維就是拋開教材提供的條件和思路方向,展開思考和想象。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運用反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在特殊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ㄈⅰ皩W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新時代英語教學有著新的任務,要跟隨時代的發(fā)展!坝⒄Z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言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已經是國內外英語教學界的共識。”[12](P89)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側重于語言的交際功能,這不僅是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要求,也是對英語初學者的要求。以下是對該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口語練習方面
教師不再要求學生嚴格地按照題目中所給的clues去編對話、套框架,而是讓他們就此話題(topic)暢所欲言。通常的做法是教師確定話題范圍,然后學生做幾分鐘的準備,之后自愿上臺來做。這是一種“省時高效”的做法,遠比一個教師點名“逼”著學生“編”要有更大實效性。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自由思維和表達的空間,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扮演一個“l(fā)istener”的角色,同時對他們的真情流露和精彩的表達給予鼓勵和評價。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個人關系更加貼近,對同學的了解更加深入。
。、詞匯教學方面
根據(jù)詞匯量和詞匯在課文內容中的出現(xiàn)情況,教師一般要采用集中教學,即利用不超過半小時的時間進行集中講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要求他們做“臨時老師”。課前自己查字典,課上依據(jù)自己的設計,給同學進行講解,要求他們盡可能從習得的途徑多層面地講解,如意義、用法結構等。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通過課前認真準備,課堂上親自講解,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對一些重點的詞匯,要求他們討論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只是收集同學們在講解過程中的重大錯誤,統(tǒng)一進行糾正,并對未講解的內容進行補充。另外,還可以就某個詞,盡量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引申出它的其它意思,或在不同場合將代表不同的意思。
。场⒄n文講解方面
為了避免一講到底的做法,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章節(jié)的學習開始之時,就對課文進行預習,并把不懂的或認為是難點的地方劃出來。上課時,先小組進行討論相互解決。然后把不懂的問題集中起來派個代表傳遞給教師,教師在下課前的一些時間,用于回答學生還沒弄懂的問題。在這個“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講解—再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了思維主動活動狀態(tài),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還有教師在最后解答問題時應當再次引導學生思維發(fā)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努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思維、大膽實踐的學習過程,多角度、多層面地體現(xiàn)“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理念,這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四、總 結
以“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活動的方式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經驗自主組織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要手段,以體驗課堂學習,獲得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的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去拓展學習和運用渠道!爸黧w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促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智賢等.以學生為主--當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5—36頁。
[2]盧正之.學會參與:主體性教育模式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60頁。
[3]鐘啟泉等.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2頁。
[4]王宇.影響外語課堂互動的隱性因素.外語學刊.(J).2005年,第6期(總第127期) :第71 頁。
[5]陳潑等.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54頁。
[6]張?zhí)鞂?新課程與課程教學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8-89頁。
[7]袁振國.課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21頁。
[8]同[5].第137頁。
[9]同[5].第84頁。
[10]戴茜紅.構建創(chuàng)造性英語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J).中國教育導刊.2005年,第2期:第35頁。
[11] 洪珍.中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研究.(J).外語學刊.2005年,第7卷(第5期):第29頁。
[12]趙曉紅.論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模式.(J).固原師專學報.2005年,第26卷(第1期):第89頁。
【學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探索中學英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師學生主體參與式心理素質教育探索論文09-16
注重主體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論文02-18
中學主體參與教學反思10-30
地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教育論文07-01
淺談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論文10-09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