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高師歌曲伴奏編配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論文
內容摘要:鋼琴即興伴奏在高師音樂教學中是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和技術性課程,為歌曲編配好伴奏則是鋼琴即興伴奏課所面臨的難點。文章認為,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高師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對歌曲編配伴奏的音型、和弦、節(jié)奏,以及伴奏織體形式等幾個方面的選用,在編配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發(fā)展他們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高師 歌曲伴奏 編配 想象力 創(chuàng)造力
為歌曲編配伴奏,是高師琴法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是每一個高師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因不會選擇恰當的歌曲伴奏音型而苦惱。針對這種現狀,結合高師生的年齡特點,筆者以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力為目的,分別從“引導學生分析成品樂曲,捕捉伴奏編配核心”和“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幫助學生選配合適的伴奏”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教學嘗試。
想象,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是一種心理現象,在這個現象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是以想象為前提的,是想象的具體反映。在高師的歌曲伴奏編配學習中,想象與創(chuàng)造尤為重要,缺一不可。
學習伴奏編配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和弦、和聲等音樂技術理論知識,了解常用的伴奏音型(織體)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析歌曲的音樂內涵,并選擇恰當的伴奏來豐富、襯托音樂形象。在歌曲伴奏編配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碰到一些問題,如學生選擇的伴奏音型與歌曲形象不符合;伴奏音型變化太多,音樂形象不明確;伴奏音型太單一,全曲呆板、枯燥。這些問題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突破的難點。
其實,為歌曲編配伴奏本身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活動。以上現象主要是由于學生不能依據歌曲旋律、節(jié)奏、歌詞等正確地分析音樂內容,缺乏足夠的想象而造成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因此,我們在歌曲伴奏編配教學中,要盡量引導和幫助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為編配伴奏提供生動的藝術形象。
一、分析成品樂曲,捕捉其伴奏編配的核心,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分析成品樂曲的音樂形象,是為歌曲編配伴奏的前提。從音樂內容方面進行分析,才能知道表現什么、怎樣去表現;從音樂結構方面進行分析,才能知道曲式、和聲、調性以及體裁、形式等。無論是對作品整體的把握,還是局部的處理,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分析之上,沒有對作品具體、細致、準確的分析,即興伴奏是不能達到更好的烘托旋律的作用的。[1]要使學生學會正確地分析樂曲,可以在教學中將一些優(yōu)秀的成品樂曲先作分析,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領悟伴奏編配的核心,使學生體會到伴奏編配的樂趣,學會伴奏編配的方法。下面,筆者以《瑤族舞曲》為例來作進一步說明。
《瑤族舞曲》是一首優(yōu)美歡快的瑤族民間舞曲。為了突出舞曲的特點,樂曲的伴奏織體節(jié)奏明快,富有舞蹈的韻律感。從全曲分布上看,可分A、B 、A三個部分,是帶完全再現的三段體結構。
譜例1:《瑤族舞曲》A部
A部中速,前8小節(jié)旋律舒展、流暢、平穩(wěn),表現了人們隨著舞曲翩翩起舞的景象。為了襯托這一內容,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強拍上用一個長音拉長節(jié)奏,弱拍上用兩個和聲音程予以支撐 () ,這樣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節(jié)奏特點。另外,強拍上的長音音區(qū)很低,聽起來深沉而悠長,仿佛是天地間的回音,表現出瑤族舞蹈的古樸和粗獷。弱拍雙音的八分重復與強拍在音區(qū)上、音長上形成對比,使音樂律動感大大增強,形象地勾勒出舞姿的曼妙。這時,可以啟發(fā)學生隨著音樂自由想象,想象瑤族人們悠遠而艱辛的生活歷程以及瑤族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音樂進行到A部分的后8小節(jié),旋律密度加強,音距拉長,這時音樂的情緒變得熱烈起來,伴奏的強拍用雙音取代,節(jié)奏感及其伴奏力度得到了增強,并與旋律相互襯托。
譜例2:《瑤族舞曲》B部
舞曲B部分速度稍快。前8小節(jié)旋律起伏較大,音距時疏時密,疏的地方常伴有大跳,密的地方節(jié)奏緊湊,顯然,此處是全曲的高潮。為了烘托氣氛,伴奏采用模仿具有民族特色擊鼓節(jié)奏的五度和聲音程(),弱起、強起和長音、休止對比并置的節(jié)奏與悅耳、協(xié)和的五度音程相統(tǒng)一,使這一伴奏音型具有了濃郁的民族風情。純五度音程在聽覺上給人以沉穩(wěn)的感覺,仿佛鼓聲渾厚有力,表現了人們的團結和勇敢。這時,可以盡量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來描繪舞場上種種熱鬧的場景。B部最后8小節(jié),旋律節(jié)奏舒展,以長音為主,顯然沒有前8小節(jié)那么熱烈。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舞會高潮過后氣氛漸趨平靜的場面,這樣,伴奏采用琶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情緒歡快而抒情,正好彌補了旋律中長音的單調,使樂曲豐滿而具有層次感。
由此看來,分析樂曲要結合音樂的標題、旋律、節(jié)奏、音距、速度(如果是歌曲,還要結合歌詞)等基本因素,并融入豐富的想象,從而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能烘托樂曲情緒和氣氛、刻畫出樂曲音樂形象的伴奏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伴奏。
二、 幫助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選配合乎音樂形象的伴奏
高師學生將要從事中小學教育,他們所要編配的主要是青少年兒童歌曲伴奏。篇幅所限,下面筆者就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兒歌為例,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編配伴奏。
首先,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曲的標題、歌詞、旋律、節(jié)奏等結合想象來分析音樂內容。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確定歌曲中有洋娃娃和小熊這兩個音樂形象。用什么樣的伴奏音型表現最合適呢?我們知道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立柱式和弦三種伴奏音型各自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歡快、流暢、抒情;半分解和弦音型活潑、節(jié)奏鮮明、富有活力;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則渾厚有力,連續(xù)彈奏有行進的步伐感。顯而易見,跳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輕盈而跳躍,適合表現洋娃娃這一形象;立柱和弦式伴奏音型顯得渾厚有力,更適合表現小熊這一形象。
接下來的工作是不是就要將伴奏音型按和聲編配的方法填入歌曲呢?通常許多學生都會這么做,并認為編配工作到此就結束了。的確,這樣的伴奏音型與音樂內容相符合,音樂形象也明確,音型也不單一。然而,伴奏織體的設計能不能使兒歌更加充滿童趣,形象刻畫更細致生動、更吸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創(chuàng)造”其實才剛剛開始。
確定伴奏音型后,筆者開始用講解、舉例、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旋律音區(qū)上、伴奏節(jié)奏上、音型的變化以及伴奏形式上多動腦筋:鋼琴的高低音區(qū)屬于色彩音區(qū),高音區(qū)音色明亮、清脆,常表現流水、小鳥、兒童等輕盈、靈巧的音樂形象;低音區(qū)則比較沉重、結實、渾厚,常表現老人、笨重的動物、雷聲、鼓聲等音樂形象或沉痛、懷念、思念等情緒。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就有一段旋律在音區(qū)上呈現變化,對它的伴奏,我們在編配設計時能否考慮借鑒呢?
在《瑤族舞曲》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伴奏的節(jié)奏型設計具有模仿舞步的特點,這里可否用來刻畫一下小熊舞姿的笨拙呢?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兒歌中,我們能不能試著通過以上各式音型的節(jié)奏變化來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各種動作表現,使歌曲的音樂形象更鮮明生動呢?
另外,伴奏形式常分為帶旋律伴奏和不帶旋律伴奏兩種。帶旋律伴奏,就是一手彈旋律一手彈伴奏的常見形式;不帶旋律伴奏則是沒有旋律的伴奏,它完全用伴奏音型的節(jié)奏來支撐歌曲,是一種純粹的歌唱伴奏。兩種伴奏形式會在音域、音量、節(jié)奏等方面使伴奏織體形成較鮮明的對比。省略旋律聲部的彈奏后,右手能更多地參加伴奏聲部的彈奏,從而使得伴奏織體及效果也起了顯著變化:音域拓寬,伴奏聲部不再局限于旋律聲部的下方而向高音區(qū)擴展;音量更大,雙手彈奏的和弦重復音使和聲效果的豐滿性與厚度增加;節(jié)奏多樣,右手擔負和聲聲部彈奏使織體組織設計上可以更加豐富,更富于表現力。[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兒歌篇幅雖然短小,如若能展開想象、挖掘藝術表現力,在伴奏形式上下點功夫,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了。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及時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學生編配的伴奏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有的會在音區(qū)上下功夫,用低音區(qū)旋律表現小熊的笨重,用高音區(qū)表現洋娃娃的輕盈;有的則會在伴奏音型、節(jié)奏上動腦筋,用琶音式上行跳音表現洋娃娃舞姿的優(yōu)美、嫻熟,用的弱起柱式和弦表現小熊動作的遲鈍、忙亂;有的學生干脆用不帶旋律的伴奏,全曲簡明精煉,富有節(jié)奏感;還有的學生會將幾種形式結合起來,使簡短的一首兒童歌曲更富層次,這樣不但豐富了歌曲的旋律,使歌曲的音樂形象更加鮮明,更加充滿稚趣,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使學生學會借鑒好的、新的東西,并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學為己用。
譜例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學生編配伴奏舉例
綜上所述,想象與創(chuàng)造充滿了整個再創(chuàng)作過程,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創(chuàng)造是想象的體現。在高師伴奏編配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分析歌曲和樂曲,選擇準確的伴奏音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真正具備為歌曲編配伴奏的實際能力,使他們能運用這種專業(yè)技能給每一節(jié)音樂課帶來歡聲笑語。
為歌曲伴奏是高師生音樂學習的重要一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力在歌曲伴奏中固然重要,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以及和聲理論、即興伴奏理論等方面的系統(tǒng)學習也不容忽視,還有待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及在教學中對知識整體結構的滲透,這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劉聰,韓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新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4。
[2]孫維權,巢志玨。鍵盤即興彈奏指南[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342。
【淺談如何在高師歌曲伴奏編配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論文】相關文章:
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論文07-20
即興伴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25
淺談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論文12-03
淺談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的論文02-18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論文11-30